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SSDC祝您聖誕節快樂!

2023.12.25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2023 Merry Christmas 如同在聖誕節中充滿綠意的聖誕樹, 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時時保持綠色、永續!

MORE →

SSDC祝您聖誕節快樂!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2023 Merry Christmas 如同在聖誕節中充滿綠意的聖誕樹,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時時保持綠色、永續!

MORE →

淨零建築行不行 2/內政部推淨零建築 建築師很頭大:這麼多太陽能板怎麼搞?

【轉載】2023/12/01 13:05:31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以前建築物和綠電無關,以後建築物要能夠生產綠電,因為長期以來建築業貢獻了全球將近40%的碳排量,有責任要減碳。」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說, 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襲來,距離2050年,台灣100%新建建築及超過85%建築必須達到零碳排的淨零建築目標,此刻正和時間賽跑,陳重仁提醒:「這是責任問題,現在就要加速,否則2050年難以達標。」 到底怎樣做到淨零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陳麒任解釋,建築物再怎麼節能,都不可能不用電,「除非回到石器時代」,然而,用電就一定會產生碳排,除非全部用綠電,因此,政府現在推動的作法就是,建築物先節能50%,達到近零碳建築的「1+」節能最高等級,剩下的50%能耗,不可能再節能下去,就用再生綠電達到碳中和,讓碳排回到零的效果,就是淨零(Net Zero)建築。   #淨零建築 自己省碳50%其餘靠綠電 為了進一步讓建築物自己產生綠電,立法院5月底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訂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對於「一定規模」建築物的定義?經濟部與內政部經過半年磋商,近期已達成共識,規定新建物的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 經濟部官員說,依此原則,未來300坪以上新建、增建、修建的建築物,都必須設置50瓩容量光電,包括工廠、商辦及大型集合住宅等,都會涵蓋在強制裝設太陽能板的範圍內。不過,相關子法仍未公布,實施時間最快落在明年下半年或後年。 「雖然現在加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在技術上不會有問題,但一定會增加麻煩」,內政部官員坦言,「對再生能源相關技術和知識相對陌生的建築師,面對淨零浪潮也要轉型。」同時,強制裝太陽能板的政策執行下去,也會創造很多需求,發展出相關產業,變成綠色經濟的動能,建築業不應排拒。 擁有超過十年綠建築專業經驗的陳重仁則指出,「還是有很多建築師無法接受強制在建築物上,加裝太陽能板發電設施」,因為建築師要對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消防設計等負責,若加上了淨零減碳的建築設計,他們的任務增加,要做的事情變多,設計費用不僅沒有增加,還被七折八扣,「這是建築師的困難。」   #建築加蓋太陽能板 建築師頭大 陳重仁分析,高效能的設計是有代價的,當專業人士的費用無法提高,自然會壓低成本,例如技師等附委託專家對建築物測量評估的結果,一定會被傷害,「一分錢一分貨,很多業主也很接受近零碳建築的觀念,但最後一看到報價就說算了,還是不要做了,建築師的 設計都白費了。」 事實上,政府推動2050淨零建築的路徑,是分階段設定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近零碳建築目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近零碳建築;最後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淨零建築。 官員認為,2030年的目標「滿簡單的」,因為強制從公家機關先做,「一個命令下來,就要配合,難度不大,反而是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的目標,比較困難。」 官員強調,「法規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不用花很多錢,例如補助民眾買節能電器設備,就讓被管制的新建築物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這是成本最小的作法,但也只是杯水車薪,影響最大的還是既有的舊建築物,因為現在已經蓋好了,不能強制要求加裝太陽能板。「未來會考慮加強力道,修法針對一定規模的既有建築,逐步要求增設太陽光電板。」 陳重仁認為,因為業主都想要順利蓋好房子,因此對法規的強制要求,都會努力完成。不過,要讓既有的舊建築物提升節能設備,或加設太陽能板發電設施,除了靠政府補助外,關鍵在於創新的商業模式,引進金融單位和財務金融的支持。 例如現在已有ESCO(能源績效保證機制),業主想要改善節能設備,一開始不用出錢或出一點點錢,由銀行先買單,只要後續達到節能績效,就能用類似分期付款的方式,由銀行資金提供低利貸款,專門用來做節能建築或設備改善之用。   #淨零建築怎麼搞 專家提建議 另一方面,陳重仁建議,推動淨零建築可先從改變建築材料著手,「最好是把太陽能板和建築造型設計在一起」,例如現在已有BIPV建築整合型,以及貼附在建築物外的BAPV安裝型太陽能板,不僅減少碳排、提高發電量,更增加建築物的美觀。 第二是做好建築物的能源管理,包括室內空調、照明等電器節能,只要耗電量減少、能效就增加。 第三是創能,導入再生能源,做到碳中和。陳重仁說,除了在建築物本身透過設置太陽能板生產綠電外,若自產綠電不足,可以運用購買綠電、綠電憑證、碳權抵換等手段來補足,達到淨零。更好的作法是如果台電供應的電力都是零碳的綠電,就最好了。 「現在開始到2050年,還有將近30年的時間,就是要加速努力,一方面增加綠電比例,同時提高節能的能效,兩邊都要一起做。」陳重仁建議,「不要忘了建築物的立面也可裝設太陽能板」,過去大家認為立面的發電效率差,但未來BIPV產品更成熟,就不易受到太陽光角度的影響,甚至在微弱的光線下還可發電,他舉例,內政部對對既有建築物的外牆拉皮,給予一定補助,以後補助,若要求使用BIVP建材的綠色拉皮,就能有更多建築物發電。 此外,陳重仁觀察,和國際相比,台灣政府投資在每個人節能的人均成本,遠遠落後其他國家,資源明顯不足,而且對於綠能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上,目前提供的培訓課程和證照也偏少,建築業界想要要找擅長太陽能發電施工的公司或傳統工班,實際上很多都沒有證照,難以認證其專業性,也是邁向淨零建築的一大阻力。   此文轉自《經濟日報》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走上台灣的第一步路,穩紮穩打慢慢壯大

【轉載】《創業名人堂第二集》 灣闊文化 走向台灣綠建築的下一步 你能想到陶朱隱園丶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丶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台灣Google 企業總部)與台積電晶圓廠有什麼共通點嗎,他們都是由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團隊輔導取得綠建築標章,而成立13 年的SSDC 參與超過600 件綠建築專案,輔導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尺, SSDC 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走上台灣的第一步路,穩紮穩打慢慢壯大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自成大建築系畢業後赴美就讀哈佛設計研究所,在美讀書時他自設計專業上,以興趣跨域找到自己的第二專長-綠能相關的建築科學並深入學習,學成後在美工作參與醫院丶百貨商場建築設計,彼時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 剛開始推行LEED綠建築認證系统,用以表彰在綠色環保方面設計傑出之建物,而陳重仁於2003 年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認證能源與環境設計專業人員(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 證照後,因當時台灣綠建築認證系統剛起步,需要綠建築人才,便在成大老師的建議下回台工作,回台後於建築師事務所主要參與大型高科技電子廠的設計,如台積電及友逹光電等案,而後離開事務所創立SSDC 專門輔導業主執行綠建築設計、施工及取得LEED 認證。 當時SSDC 輔導台積電晶圓廠首開台灣申請雙認證先例(LEED 認證十台灣綠建築標章) 2008 年台積電南科十四廠成為全世界第一座有實質運轉生產並取得LEED 黃金級認證的晶圓廠,而友達光電緊追在後,在SSDC 團隊的輔導下友逹中科后里面板廠更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LEED 白金級認證的案例,而後SSDC 陸績輔導多家綠建築科技廠辦,如台逹電、聯電丶富士康丶日月光丶宏達名電等電子大廠,面對2050淨零碳排趨勢、投資人對ESG企業永續指標的要求、可觀的能源成本以及因應綠色供應鏈要求。SSDC輔導面積累積高達數百萬平方公尺,因此陳重仁於2013年被提名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LEED Fellow)候選人,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後,於2014年正式當選資深會士,成為美國海外第一位獲此殊榮之華人。 ▲圖/陳重仁是台灣第一位獲美國綠建築協會頒發資深會士(LEED Fellow) 殊榮之綠建築専家,目前仍是台灣唯一一位 #從善出發—推廣綠色減碳不遺餘力,成立台灣綠領協會種下永續的種子 除了在工作專案上的突出表現,綠色生活並不只是陳重仁的工作,更是他的生活態度,他返台時帶回了一本原文書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永續建築白皮書》,該書介紹了50 個不同永續建築案例,裡面提到翻轉建築被視為一種「機械」 以人類為中心開發利用資源的角度才是出以生態的概念思考並設計建築,若人是生態系的一環,那麼人的作為會和自然界其他生物與環境交互影響,實際手法從引入自然採光及通風並控制光與通風帶來的溫度變化到廢棄物建材利用,也讓人可以更舒服丶健康與自在地在建築中工作丶生活,因他認為該書為綠建築入門的優良讀物,便想自己翻譯成中文推廣給大眾,但起初出版社皆無意願,經洽詢了七家出版社後,直到2006 年該書終於由積木出版社出版,而這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個種子一也許當時談綠建築還太早,但它絕對會是未來的主流。 於是陳重仁於2008 年創立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後,從科技廠的綠建築認證導案開始,擴展業務類型到商辦大樓、住宅建案丶公共建築丶醫院及傳統產業廠房等,到現在台灣許多著名地標建築如台北南山廣場丶台灣花旗銀行總部丶台中火車站丶台北藝術中心及台南新奇美博物館,甚至遠到中國貴州丶越南丶印尼和斯洛伐克,都有SSDC 輔導綠建築的足跡。 身為一位台灣綠色推廣的先行者,陳重仁的決心不只輔導業者而已,為擴大推廣綠建築及綠色影響力,他在2011 年成立台灣綠領協會,透過辦理課程與綠領沙龍向業界提供綠建築的知識平台,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辦「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至今已將近十年,並與出版社合作將課程內容整理為(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以深入淺出方式從外殼、空調丶室內環境、建材丶水資源到綠能的綠設計提案介紹台灣在地綠建築的設計實務手法。除此之外,台灣綠領協會亦為台灣與國際綠建築界重要的發聲窗口,在2019 年其與美國綠建築協會共同舉辦國際綠建築峰會台灣站,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台進行經驗分享與討論綠色產業的未來趨勢。 #走在永續建築的前面,減碳外持績為健康和智慧住宅而努力 SSDC 除輔導前述科技廠案外,亦曾輔導台商在印尼雅加達的製鞋廠辦取得LEED 認證,當時因該工業區無自來水供應,所以以節水設計為首要任務,除了採用節水器具之外,設計高容量雨水回收系统,與中水汙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達到了100%節水,建築優良的自然通風與採光設計,減少空調與照明的使用,從此案例中可以看到,好的綠建築設計可以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才是供人與自然更親近的共處方式。

MORE →

突破慣性思維:人本且永續的現代好建築

隨著社會與環境的變遷,人對建築的要求與過去有所不同,See Green本期訪問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及李玄建築師心目中的現代好建築究竟該有什麼條件,兩位的答案不約而同都跟現代的人口型態與環境議題有關。 身為綠建築專家的陳重仁總經理,給出了相當直接的答案,「就是對人好,對地球好」,他總結自己十幾年來的經驗,認為現代一個好建築物本來就應該舒適健康、環保永續。人一生中待在建築中的時間最長,攸關身心靈健康發展,當世界又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好的建築必須兼顧與人、與環境的關係。 而李玄建築師則從三個層面切入,首先是要「以人為本」,全面考量人與環境的需求;次是「雋永」(timeless),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有價值,不因一時的流行風潮被淘汰;最後他期許建築要能「超越」(transcendent),在給人的身心靈感受上、空間與大環境的互動中,持續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建築作為小型城市綜合體:環境永續與社區福祉並存 對李玄建築師極有啟發性的幾個國外建築項目,皆具有小型「城市綜合體」(urban complex)的特色,超越既有的建築慣性思維。 位於新加坡的海軍部村莊(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政府為其高齡化社會所打造。亞洲知名的WOHA建築事務所擅長在建築中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特色,也相當重視「永續」,他們在此案採用的「三明治式」設計,下層為社區活動廣場、中層為醫療中心、上層為老年住宅,將公共服務與公寓結合,實踐「以人為本」理念,且透過垂直綠化的設計減少都市熱島效應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韓國美妝品牌Amore Pacific總部大樓同樣在極小的基地面積上發揮其多功能性,空間規劃包含博物館、圖書館、育兒中心及辦公區域,建築本身榮獲LEED黃金級認證,是永續且細緻考量用戶需求的案例。李玄特別提到許多國家的都市計劃是審議制的,而非台灣的剛性都市計畫,因此在因應環境的變化過程,可以更有彈性。 隨著人口流動、空間需求改變,李玄主張現代建築應具「韌性」(adaptability),去適應新的環境,以達到「雋永」的價值。如墨西哥城的Torre Reforma旁的停車場設計特別將樓層高度拉高,為未來停車需求減少時的空間用途變更作準備。Torre Reforma本身除了有許多公共空間可供租用外,更是LEED白金級認證綠建築,所有廢水都在內部處理,不會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它的造價僅附近樓房的一半,既永續又經濟。   #永續設計是建築師不可逃避的未來趨勢 因應地球暖化課題,陳重仁總經理則側重建築的永續設計與維運模式。新加坡的PARKROYAL飯店同是WOHA作品,建築外觀宛如都市森林,內部設計具東南亞特色,通風良好且運用許多木頭做為建材,走近就可以聞到自然的氣味。裝修簡潔又不失美感,蒐集雨水以灌溉空中花園,符合永續設計的思維,讓旅客舒適之餘也減緩環境負擔。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是台灣近期永續循環建築的典範,陳重仁特別提到。其不僅是綠建築,更導入循環經濟概念,以彈性隔間、明管配置、建材銀行等體現循環再利用,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再搭配安全管控、智慧控制、綠色能源系統,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都融入低碳和循環的策略。除了該案,台灣政府也已開始在其他公共工程中導入循環低碳的政策。 本次訪談中,兩位建築專家都以實例展現了他們看到的建築趨勢。而在SSDC澄毓所參與的建案中,也大量融入永續設計的思維,為下一代與淨零未來鋪路。   ▲李玄建築師以及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好建築案例分享。   #好文推薦 李玄X陳重仁:從國際經驗談台灣永續綠建築未來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突破慣性思維:人本且永續的現代好建築

隨著社會與環境的變遷,人對建築的要求與過去有所不同,See Green本期訪問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及李玄建築師心目中的現代好建築究竟該有什麼條件,兩位的答案不約而同都跟現代的人口型態與環境議題有關。 身為綠建築專家的陳重仁總經理,給出了相當直接的答案,「就是對人好,對地球好」,他總結自己十幾年來的經驗,認為現代一個好建築物本來就應該舒適健康、環保永續。人一生中待在建築中的時間最長,攸關身心靈健康發展,當世界又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好的建築必須兼顧與人、與環境的關係。 而李玄建築師則從三個層面切入,首先是要「以人為本」,全面考量人與環境的需求;次是「雋永」(timeless),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有價值,不因一時的流行風潮被淘汰;最後他期許建築要能「超越」(transcendent),在給人的身心靈感受上、空間與大環境的互動中,持續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建築作為小型城市綜合體:環境永續與社區福祉並存 對李玄建築師極有啟發性的幾個國外建築項目,皆具有小型「城市綜合體」(urban complex)的特色,超越既有的建築慣性思維。 位於新加坡的海軍部村莊(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政府為其高齡化社會所打造。亞洲知名的WOHA建築事務所擅長在建築中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特色,也相當重視「永續」,他們在此案採用的「三明治式」設計,下層為社區活動廣場、中層為醫療中心、上層為老年住宅,將公共服務與公寓結合,實踐「以人為本」理念,且透過垂直綠化的設計減少都市熱島效應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韓國美妝品牌Amore Pacific總部大樓同樣在極小的基地面積上發揮其多功能性,空間規劃包含博物館、圖書館、育兒中心及辦公區域,建築本身榮獲LEED黃金級認證,是永續且細緻考量用戶需求的案例。李玄特別提到許多國家的都市計劃是審議制的,而非台灣的剛性都市計畫,因此在因應環境的變化過程,可以更有彈性。 隨著人口流動、空間需求改變,李玄主張現代建築應具「韌性」(adaptability),去適應新的環境,以達到「雋永」的價值。如墨西哥城的Torre Reforma旁的停車場設計特別將樓層高度拉高,為未來停車需求減少時的空間用途變更作準備。Torre Reforma本身除了有許多公共空間可供租用外,更是LEED白金級認證綠建築,所有廢水都在內部處理,不會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它的造價僅附近樓房的一半,既永續又經濟。   #永續設計是建築師不可逃避的未來趨勢 因應地球暖化課題,陳重仁總經理則側重建築的永續設計與維運模式。新加坡的PARKROYAL飯店同是WOHA作品,建築外觀宛如都市森林,內部設計具東南亞特色,通風良好且運用許多木頭做為建材,走近就可以聞到自然的氣味。裝修簡潔又不失美感,蒐集雨水以灌溉空中花園,符合永續設計的思維,讓旅客舒適之餘也減緩環境負擔。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是台灣近期永續循環建築的典範,陳重仁特別提到。其不僅是綠建築,更導入循環經濟概念,以彈性隔間、明管配置、建材銀行等體現循環再利用,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再搭配安全管控、智慧控制、綠色能源系統,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都融入低碳和循環的策略。除了該案,台灣政府也已開始在其他公共工程中導入循環低碳的政策。 本次訪談中,兩位建築專家都以實例展現了他們看到的建築趨勢。而在SSDC澄毓所參與的建案中,也大量融入永續設計的思維,為下一代與淨零未來鋪路。   ▲李玄建築師以及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好建築案例分享。   #好文推薦 李玄X陳重仁:從國際經驗談台灣永續綠建築未來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Network Insights: Johnny Chen on Inspiring Clients through GNFZ Partnership

【轉載】GNFZ’s partn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mpower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a zero emissions world, and in achieving our vision of lasting equitable and global living standards serving people and the planet. By engaging with the GNFZ network, our partners steward cli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net zero

MORE →

SSDC祝您聖誕節快樂!

2023.12.25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2023 Merry Christmas 如同在聖誕節中充滿綠意的聖誕樹, 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時時保持綠色、永續!

MORE →

SSDC祝您聖誕節快樂!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2023 Merry Christmas 如同在聖誕節中充滿綠意的聖誕樹,我們的生活中也要時時保持綠色、永續!

MORE →

淨零建築行不行 2/內政部推淨零建築 建築師很頭大:這麼多太陽能板怎麼搞?

【轉載】2023/12/01 13:05:31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以前建築物和綠電無關,以後建築物要能夠生產綠電,因為長期以來建築業貢獻了全球將近40%的碳排量,有責任要減碳。」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說, 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襲來,距離2050年,台灣100%新建建築及超過85%建築必須達到零碳排的淨零建築目標,此刻正和時間賽跑,陳重仁提醒:「這是責任問題,現在就要加速,否則2050年難以達標。」 到底怎樣做到淨零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陳麒任解釋,建築物再怎麼節能,都不可能不用電,「除非回到石器時代」,然而,用電就一定會產生碳排,除非全部用綠電,因此,政府現在推動的作法就是,建築物先節能50%,達到近零碳建築的「1+」節能最高等級,剩下的50%能耗,不可能再節能下去,就用再生綠電達到碳中和,讓碳排回到零的效果,就是淨零(Net Zero)建築。   #淨零建築 自己省碳50%其餘靠綠電 為了進一步讓建築物自己產生綠電,立法院5月底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訂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對於「一定規模」建築物的定義?經濟部與內政部經過半年磋商,近期已達成共識,規定新建物的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 經濟部官員說,依此原則,未來300坪以上新建、增建、修建的建築物,都必須設置50瓩容量光電,包括工廠、商辦及大型集合住宅等,都會涵蓋在強制裝設太陽能板的範圍內。不過,相關子法仍未公布,實施時間最快落在明年下半年或後年。 「雖然現在加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在技術上不會有問題,但一定會增加麻煩」,內政部官員坦言,「對再生能源相關技術和知識相對陌生的建築師,面對淨零浪潮也要轉型。」同時,強制裝太陽能板的政策執行下去,也會創造很多需求,發展出相關產業,變成綠色經濟的動能,建築業不應排拒。 擁有超過十年綠建築專業經驗的陳重仁則指出,「還是有很多建築師無法接受強制在建築物上,加裝太陽能板發電設施」,因為建築師要對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消防設計等負責,若加上了淨零減碳的建築設計,他們的任務增加,要做的事情變多,設計費用不僅沒有增加,還被七折八扣,「這是建築師的困難。」   #建築加蓋太陽能板 建築師頭大 陳重仁分析,高效能的設計是有代價的,當專業人士的費用無法提高,自然會壓低成本,例如技師等附委託專家對建築物測量評估的結果,一定會被傷害,「一分錢一分貨,很多業主也很接受近零碳建築的觀念,但最後一看到報價就說算了,還是不要做了,建築師的 設計都白費了。」 事實上,政府推動2050淨零建築的路徑,是分階段設定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近零碳建築目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近零碳建築;最後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淨零建築。 官員認為,2030年的目標「滿簡單的」,因為強制從公家機關先做,「一個命令下來,就要配合,難度不大,反而是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的目標,比較困難。」 官員強調,「法規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不用花很多錢,例如補助民眾買節能電器設備,就讓被管制的新建築物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這是成本最小的作法,但也只是杯水車薪,影響最大的還是既有的舊建築物,因為現在已經蓋好了,不能強制要求加裝太陽能板。「未來會考慮加強力道,修法針對一定規模的既有建築,逐步要求增設太陽光電板。」 陳重仁認為,因為業主都想要順利蓋好房子,因此對法規的強制要求,都會努力完成。不過,要讓既有的舊建築物提升節能設備,或加設太陽能板發電設施,除了靠政府補助外,關鍵在於創新的商業模式,引進金融單位和財務金融的支持。 例如現在已有ESCO(能源績效保證機制),業主想要改善節能設備,一開始不用出錢或出一點點錢,由銀行先買單,只要後續達到節能績效,就能用類似分期付款的方式,由銀行資金提供低利貸款,專門用來做節能建築或設備改善之用。   #淨零建築怎麼搞 專家提建議 另一方面,陳重仁建議,推動淨零建築可先從改變建築材料著手,「最好是把太陽能板和建築造型設計在一起」,例如現在已有BIPV建築整合型,以及貼附在建築物外的BAPV安裝型太陽能板,不僅減少碳排、提高發電量,更增加建築物的美觀。 第二是做好建築物的能源管理,包括室內空調、照明等電器節能,只要耗電量減少、能效就增加。 第三是創能,導入再生能源,做到碳中和。陳重仁說,除了在建築物本身透過設置太陽能板生產綠電外,若自產綠電不足,可以運用購買綠電、綠電憑證、碳權抵換等手段來補足,達到淨零。更好的作法是如果台電供應的電力都是零碳的綠電,就最好了。 「現在開始到2050年,還有將近30年的時間,就是要加速努力,一方面增加綠電比例,同時提高節能的能效,兩邊都要一起做。」陳重仁建議,「不要忘了建築物的立面也可裝設太陽能板」,過去大家認為立面的發電效率差,但未來BIPV產品更成熟,就不易受到太陽光角度的影響,甚至在微弱的光線下還可發電,他舉例,內政部對對既有建築物的外牆拉皮,給予一定補助,以後補助,若要求使用BIVP建材的綠色拉皮,就能有更多建築物發電。 此外,陳重仁觀察,和國際相比,台灣政府投資在每個人節能的人均成本,遠遠落後其他國家,資源明顯不足,而且對於綠能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上,目前提供的培訓課程和證照也偏少,建築業界想要要找擅長太陽能發電施工的公司或傳統工班,實際上很多都沒有證照,難以認證其專業性,也是邁向淨零建築的一大阻力。   此文轉自《經濟日報》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走上台灣的第一步路,穩紮穩打慢慢壯大

【轉載】《創業名人堂第二集》 灣闊文化 走向台灣綠建築的下一步 你能想到陶朱隱園丶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丶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台灣Google 企業總部)與台積電晶圓廠有什麼共通點嗎,他們都是由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團隊輔導取得綠建築標章,而成立13 年的SSDC 參與超過600 件綠建築專案,輔導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公尺, SSDC 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走上台灣的第一步路,穩紮穩打慢慢壯大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自成大建築系畢業後赴美就讀哈佛設計研究所,在美讀書時他自設計專業上,以興趣跨域找到自己的第二專長-綠能相關的建築科學並深入學習,學成後在美工作參與醫院丶百貨商場建築設計,彼時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 剛開始推行LEED綠建築認證系统,用以表彰在綠色環保方面設計傑出之建物,而陳重仁於2003 年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認證能源與環境設計專業人員(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 證照後,因當時台灣綠建築認證系統剛起步,需要綠建築人才,便在成大老師的建議下回台工作,回台後於建築師事務所主要參與大型高科技電子廠的設計,如台積電及友逹光電等案,而後離開事務所創立SSDC 專門輔導業主執行綠建築設計、施工及取得LEED 認證。 當時SSDC 輔導台積電晶圓廠首開台灣申請雙認證先例(LEED 認證十台灣綠建築標章) 2008 年台積電南科十四廠成為全世界第一座有實質運轉生產並取得LEED 黃金級認證的晶圓廠,而友達光電緊追在後,在SSDC 團隊的輔導下友逹中科后里面板廠更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LEED 白金級認證的案例,而後SSDC 陸績輔導多家綠建築科技廠辦,如台逹電、聯電丶富士康丶日月光丶宏達名電等電子大廠,面對2050淨零碳排趨勢、投資人對ESG企業永續指標的要求、可觀的能源成本以及因應綠色供應鏈要求。SSDC輔導面積累積高達數百萬平方公尺,因此陳重仁於2013年被提名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LEED Fellow)候選人,經過嚴格的評選程序後,於2014年正式當選資深會士,成為美國海外第一位獲此殊榮之華人。 ▲圖/陳重仁是台灣第一位獲美國綠建築協會頒發資深會士(LEED Fellow) 殊榮之綠建築専家,目前仍是台灣唯一一位 #從善出發—推廣綠色減碳不遺餘力,成立台灣綠領協會種下永續的種子 除了在工作專案上的突出表現,綠色生活並不只是陳重仁的工作,更是他的生活態度,他返台時帶回了一本原文書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永續建築白皮書》,該書介紹了50 個不同永續建築案例,裡面提到翻轉建築被視為一種「機械」 以人類為中心開發利用資源的角度才是出以生態的概念思考並設計建築,若人是生態系的一環,那麼人的作為會和自然界其他生物與環境交互影響,實際手法從引入自然採光及通風並控制光與通風帶來的溫度變化到廢棄物建材利用,也讓人可以更舒服丶健康與自在地在建築中工作丶生活,因他認為該書為綠建築入門的優良讀物,便想自己翻譯成中文推廣給大眾,但起初出版社皆無意願,經洽詢了七家出版社後,直到2006 年該書終於由積木出版社出版,而這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個種子一也許當時談綠建築還太早,但它絕對會是未來的主流。 於是陳重仁於2008 年創立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後,從科技廠的綠建築認證導案開始,擴展業務類型到商辦大樓、住宅建案丶公共建築丶醫院及傳統產業廠房等,到現在台灣許多著名地標建築如台北南山廣場丶台灣花旗銀行總部丶台中火車站丶台北藝術中心及台南新奇美博物館,甚至遠到中國貴州丶越南丶印尼和斯洛伐克,都有SSDC 輔導綠建築的足跡。 身為一位台灣綠色推廣的先行者,陳重仁的決心不只輔導業者而已,為擴大推廣綠建築及綠色影響力,他在2011 年成立台灣綠領協會,透過辦理課程與綠領沙龍向業界提供綠建築的知識平台,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合辦「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至今已將近十年,並與出版社合作將課程內容整理為(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以深入淺出方式從外殼、空調丶室內環境、建材丶水資源到綠能的綠設計提案介紹台灣在地綠建築的設計實務手法。除此之外,台灣綠領協會亦為台灣與國際綠建築界重要的發聲窗口,在2019 年其與美國綠建築協會共同舉辦國際綠建築峰會台灣站,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台進行經驗分享與討論綠色產業的未來趨勢。 #走在永續建築的前面,減碳外持績為健康和智慧住宅而努力 SSDC 除輔導前述科技廠案外,亦曾輔導台商在印尼雅加達的製鞋廠辦取得LEED 認證,當時因該工業區無自來水供應,所以以節水設計為首要任務,除了採用節水器具之外,設計高容量雨水回收系统,與中水汙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達到了100%節水,建築優良的自然通風與採光設計,減少空調與照明的使用,從此案例中可以看到,好的綠建築設計可以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才是供人與自然更親近的共處方式。

MORE →

突破慣性思維:人本且永續的現代好建築

隨著社會與環境的變遷,人對建築的要求與過去有所不同,See Green本期訪問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及李玄建築師心目中的現代好建築究竟該有什麼條件,兩位的答案不約而同都跟現代的人口型態與環境議題有關。 身為綠建築專家的陳重仁總經理,給出了相當直接的答案,「就是對人好,對地球好」,他總結自己十幾年來的經驗,認為現代一個好建築物本來就應該舒適健康、環保永續。人一生中待在建築中的時間最長,攸關身心靈健康發展,當世界又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好的建築必須兼顧與人、與環境的關係。 而李玄建築師則從三個層面切入,首先是要「以人為本」,全面考量人與環境的需求;次是「雋永」(timeless),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有價值,不因一時的流行風潮被淘汰;最後他期許建築要能「超越」(transcendent),在給人的身心靈感受上、空間與大環境的互動中,持續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建築作為小型城市綜合體:環境永續與社區福祉並存 對李玄建築師極有啟發性的幾個國外建築項目,皆具有小型「城市綜合體」(urban complex)的特色,超越既有的建築慣性思維。 位於新加坡的海軍部村莊(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政府為其高齡化社會所打造。亞洲知名的WOHA建築事務所擅長在建築中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特色,也相當重視「永續」,他們在此案採用的「三明治式」設計,下層為社區活動廣場、中層為醫療中心、上層為老年住宅,將公共服務與公寓結合,實踐「以人為本」理念,且透過垂直綠化的設計減少都市熱島效應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韓國美妝品牌Amore Pacific總部大樓同樣在極小的基地面積上發揮其多功能性,空間規劃包含博物館、圖書館、育兒中心及辦公區域,建築本身榮獲LEED黃金級認證,是永續且細緻考量用戶需求的案例。李玄特別提到許多國家的都市計劃是審議制的,而非台灣的剛性都市計畫,因此在因應環境的變化過程,可以更有彈性。 隨著人口流動、空間需求改變,李玄主張現代建築應具「韌性」(adaptability),去適應新的環境,以達到「雋永」的價值。如墨西哥城的Torre Reforma旁的停車場設計特別將樓層高度拉高,為未來停車需求減少時的空間用途變更作準備。Torre Reforma本身除了有許多公共空間可供租用外,更是LEED白金級認證綠建築,所有廢水都在內部處理,不會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它的造價僅附近樓房的一半,既永續又經濟。   #永續設計是建築師不可逃避的未來趨勢 因應地球暖化課題,陳重仁總經理則側重建築的永續設計與維運模式。新加坡的PARKROYAL飯店同是WOHA作品,建築外觀宛如都市森林,內部設計具東南亞特色,通風良好且運用許多木頭做為建材,走近就可以聞到自然的氣味。裝修簡潔又不失美感,蒐集雨水以灌溉空中花園,符合永續設計的思維,讓旅客舒適之餘也減緩環境負擔。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是台灣近期永續循環建築的典範,陳重仁特別提到。其不僅是綠建築,更導入循環經濟概念,以彈性隔間、明管配置、建材銀行等體現循環再利用,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再搭配安全管控、智慧控制、綠色能源系統,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都融入低碳和循環的策略。除了該案,台灣政府也已開始在其他公共工程中導入循環低碳的政策。 本次訪談中,兩位建築專家都以實例展現了他們看到的建築趨勢。而在SSDC澄毓所參與的建案中,也大量融入永續設計的思維,為下一代與淨零未來鋪路。   ▲李玄建築師以及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好建築案例分享。   #好文推薦 李玄X陳重仁:從國際經驗談台灣永續綠建築未來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突破慣性思維:人本且永續的現代好建築

隨著社會與環境的變遷,人對建築的要求與過去有所不同,See Green本期訪問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及李玄建築師心目中的現代好建築究竟該有什麼條件,兩位的答案不約而同都跟現代的人口型態與環境議題有關。 身為綠建築專家的陳重仁總經理,給出了相當直接的答案,「就是對人好,對地球好」,他總結自己十幾年來的經驗,認為現代一個好建築物本來就應該舒適健康、環保永續。人一生中待在建築中的時間最長,攸關身心靈健康發展,當世界又面臨極端氣候威脅,好的建築必須兼顧與人、與環境的關係。 而李玄建築師則從三個層面切入,首先是要「以人為本」,全面考量人與環境的需求;次是「雋永」(timeless),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有價值,不因一時的流行風潮被淘汰;最後他期許建築要能「超越」(transcendent),在給人的身心靈感受上、空間與大環境的互動中,持續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建築作為小型城市綜合體:環境永續與社區福祉並存 對李玄建築師極有啟發性的幾個國外建築項目,皆具有小型「城市綜合體」(urban complex)的特色,超越既有的建築慣性思維。 位於新加坡的海軍部村莊(Kampung Admiralty)是新加坡政府為其高齡化社會所打造。亞洲知名的WOHA建築事務所擅長在建築中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特色,也相當重視「永續」,他們在此案採用的「三明治式」設計,下層為社區活動廣場、中層為醫療中心、上層為老年住宅,將公共服務與公寓結合,實踐「以人為本」理念,且透過垂直綠化的設計減少都市熱島效應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韓國美妝品牌Amore Pacific總部大樓同樣在極小的基地面積上發揮其多功能性,空間規劃包含博物館、圖書館、育兒中心及辦公區域,建築本身榮獲LEED黃金級認證,是永續且細緻考量用戶需求的案例。李玄特別提到許多國家的都市計劃是審議制的,而非台灣的剛性都市計畫,因此在因應環境的變化過程,可以更有彈性。 隨著人口流動、空間需求改變,李玄主張現代建築應具「韌性」(adaptability),去適應新的環境,以達到「雋永」的價值。如墨西哥城的Torre Reforma旁的停車場設計特別將樓層高度拉高,為未來停車需求減少時的空間用途變更作準備。Torre Reforma本身除了有許多公共空間可供租用外,更是LEED白金級認證綠建築,所有廢水都在內部處理,不會直接排放至下水道。它的造價僅附近樓房的一半,既永續又經濟。   #永續設計是建築師不可逃避的未來趨勢 因應地球暖化課題,陳重仁總經理則側重建築的永續設計與維運模式。新加坡的PARKROYAL飯店同是WOHA作品,建築外觀宛如都市森林,內部設計具東南亞特色,通風良好且運用許多木頭做為建材,走近就可以聞到自然的氣味。裝修簡潔又不失美感,蒐集雨水以灌溉空中花園,符合永續設計的思維,讓旅客舒適之餘也減緩環境負擔。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是台灣近期永續循環建築的典範,陳重仁特別提到。其不僅是綠建築,更導入循環經濟概念,以彈性隔間、明管配置、建材銀行等體現循環再利用,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再搭配安全管控、智慧控制、綠色能源系統,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都融入低碳和循環的策略。除了該案,台灣政府也已開始在其他公共工程中導入循環低碳的政策。 本次訪談中,兩位建築專家都以實例展現了他們看到的建築趨勢。而在SSDC澄毓所參與的建案中,也大量融入永續設計的思維,為下一代與淨零未來鋪路。   ▲李玄建築師以及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好建築案例分享。   #好文推薦 李玄X陳重仁:從國際經驗談台灣永續綠建築未來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Network Insights: Johnny Chen on Inspiring Clients through GNFZ Partnership

【轉載】GNFZ’s partne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mpower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a zero emissions world, and in achieving our vision of lasting equitable and global living standards serving people and the planet. By engaging with the GNFZ network, our partners steward cli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net zero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