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北頂級商辦需求飛躍成長、租賃成交量創新高 ESG成為標配關鍵

台北頂級商辦需求飛躍成長、租賃成交量創新高 ESG成為標配關鍵

【轉載】 2024年9月3日   聯合報  文/邱劭霽 永續時代來臨,ESG風潮吹進企業界,「綠色商辦」成為外商企業與台灣各大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金融及醫藥產業選址的首要考量。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直言,國內綠色商辦現階段供不應求,A級商辦需求快速成長。根據仲量聯行今年第二季季報,受新供給釋出及企業追求高品質辦公空間之需求推動,台北市核心商業區A級辦公室租賃成交量達到10,517坪,季增53%、年增240%,創下歷史新高。 眺望台北市的天際線,信義商圈綠建築黃金級以上的頂級商辦林立,在鄰近的松山與南港商業區,新一波綠色商辦正迅速崛起。     全球供應鏈驅動需求 強化綠色商辦重要性 今年5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巨星旋風,一舉一動都是鎂光燈焦點,更傳出輝達台灣分公司斥資近29億元,一口氣包下南港軟體園區的指標性綠色商辦逾半棟樓層。 陳重仁表示,隨著台商與外資回流,以及Google、Apple等跨國企業紛紛在台設立據點,台灣A級商辦需求迅速攀升。同時隨著淨零排放浪潮,企業不僅全面落實減碳策略,有綠色認證加持的商辦也更獲青睞、需求量大增。 仲量聯行也指出,北市A級辦公室市場對高品質辦公空間需求日益增長,隨著新供給在未來3年陸續釋出,租戶選擇性增多,綠認證建築及管理品質將成為租金成長及維持進駐率的關鍵。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專訪。 攝影/江建泰   綠色供應鏈關鍵途徑 綠色商辦成企業選址標準配備 過去企業選擇商辦時注重地段、租金,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要,打造對環境和健康有益的辦公空間、員工健康與福利備受關注,更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途徑。 除了租金、交通地理位置之外,陳重仁認為,商辦具備國內外廣泛認可的綠建築認證,如美國的LEED認證與台灣的EEWH標章,已是外商及台灣上市公司選點的基本要求,綠建築認證確保低碳、節能、減廢、照明及空氣品質等方面達到高標準,有助於企業在環境(E,environmental)面的表現。 這一趨勢已反映在市場供給上,根據仲量聯行《台北市A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台北市自用及租賃的82棟A級商辦中,有54%、共47萬坪的樓地板面積獲得LEED、EEWH綠建築認證或候選,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 亦即企業選擇商辦的三大關鍵,位處交通樞紐的「地段」、接軌國際也能提升管理效率的「智慧科技應用」,以及「永續建築設計」,有效力助企業落實減碳也更符合未來趨勢,成為頂級商辦之標配。   6大認證綠色商辦新典範 打造與自然相融的複合式空間 國際商務需求增加,松山機場扮演了極爲重要的樞紐角色,位於民權東路、松山機場門戶,由冠德建設出資興建的「松山民權東公辦都更案」以「低碳再生」、「智慧賦能」、「在地活化」三大ESG主軸的前瞻性規劃,榮獲國際級獎項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的「Best Office Development Taiwan 2024」五星首獎肯定,並計劃取得LEED白金級標章、鑽石級綠建築標章、鑽石級智慧建築標章、鑽石級碳足跡標章、1+級低碳建築標章、耐震標章等六大建築認證。 冠德民權商辦大樓建築設計聯袂東京代表性都更案「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和「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s)的推手株式會社日本設計(NIHON SEKKEI, INC.)合作,其靈感源自大樹形象,將地面、陽臺及屋頂高度綠化,巧妙融匯成共享休憩的「根」、可供駐足的「枝」、以及登高瞭望的「樹冠」,營造與自然共生的複合式空間。 該建築採用多項低碳及智慧技術,如循環建材、節能電梯、智慧路燈、室內LED照明、省水標章衛浴設備、溫溼度偵測連動空調、智慧化監控及系統整合、回收雨水澆灌用水替代率100%等,達到低碳節能成效,長期為企業營運節省成本。 「很多人誤以為綠建築的建材、工法及維護成本較高,但事實上,一個好的綠建築能為企業省下成本,帶來更多效益及競爭力。」陳重仁說。 當落實ESG的頂級企業進駐冠德民權商辦大樓,有望產生群聚效益,作為企業交流的絕佳場域。冠德民權商辦大樓的一樓戶外空間結合休憩花園與老樹廣場,作為休閒、遊憩及社交場所,企業員工得以欣賞綠意盎然的景致,享受友善舒適的辦公氣氛;頂樓除設有「材料圖書館」(Material Library),更有多功能會議室及開放式交流空間,兼具工作、交流及展覽的功能,未來更將舉辦專題講座與論壇,促進產業人才交流,為企業合作創造契機,帶動台灣經濟發展。 本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好文推薦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ESG趨勢下 建築物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轉載】 2024年9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都更與危老建案在容積獎勵制度的推動之下,綠建築標章已經成為標配,而在現行法規與綠建築標章内容,對於綠建材使用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近來政府主導的社宅建案,除了基本的綠建材之外,更要求要採用低碳循環建材;在建築相關的ESG評鑑項目裡,也要求要提高綠建材的使用率,影響範圍為跟E有關的碳排放與生態環境方面,以及與S有關的健康方面。要如何有效在設計階段規劃綠建材的使用,提高建案的環保永續性與綠建築認證得分機會,是本文筆者要分享的重點。   國內外對綠建材的分類 一九九二年國際學術界為綠色材料下了一個定義:在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回收再利用等過程中, 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色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綜合國際LEED、WELL認證系統對於綠建材的相關認定,目前國際上對於綠建材的分類大致如下:   回收再生建材(Recycled content materials):為材料中含有「回收再生成份」的建材,例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快速可再生建材(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 低逸散性建材(Low-emitting materials):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國內稱為健康綠建材,例如具健康綠建材標章之室内塗料與系統櫃板材。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Reused materials):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之門框與門片。 生產地離工地近之本地建材 (Regional materials):距離工地一定距離內生產之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只要是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都算。 低隱含碳建材(Low embodied carbon materials):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例如木竹類建材,以及非高溫窯燒建材。 節能建材(Energy-saving materials):貢獻節能效果之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一個建材有可能同時符合兩種以上的分類,例如一個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節能建材,同時其隱含碳排也很低,又是本 地生產,這種建材可說是非常環保。國内的綠建材標章制度則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線建材」四大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内政部建研所網站。   國內建築法令對於綠建材之規定 國内的法令與綠建築標章機制對於綠建材的使用,以具「綠建材標章」為認定基準,未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綠建材則 無法納入計算。 目前法令規定,新建案室内裝修綠建材的使用率必須達到60%以上(以面積計算),台北市更於去年提高為75%以上,目前業界絕大部分以 「健康綠建材」來符合。另外對於室外地面材料也有規定,綠建材使用率為20%以上,大部分是再生綠建材或高性能透水綠建材。 一般建案對使用者比較有感的綠建材是「健康綠建材」、「節能綠建材」與 「隔音綠建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 「健康綠建材」,從業主角度來看原因不外乎是内裝階段處理即可,以及不影響成本,使用者也比較重視。 目前台灣的健康綠建材測試標準,已經與國際LEED/WELL認證在低逸散性健康建材的標準接軌,因此,符合新測試標準的健康綠建材,也就等於符合國際LEED/WELL標準,可於LEED/WELL認證貢獻加分,因此台灣建築中 心也於2020年起開始辦理「國際綠建材認可」機制,有興趣的綠建材商可以多加關注。   節能低碳建材 為建材界之新興寵兒 去年全球平均溫度創工業革命以來新高,台灣今年夏天也進入一個氣溫居高不下的狀況,導致大量空調設備的使用,不僅大幅增加碳排放,也加重了整體熱環境的惡化,不利於淨零碳排的推動。因此能貢獻節能效果的綠建材, 也越來越重要,例如隔熱建材與節能玻璃,建築物隔熱效果好壞,從現在起會越來越有感!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建築物對「低碳建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這裡講的低碳建材是指低隱含碳建材,在前面有提到就是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低碳建材的性質與再生綠建材相近,只要含回收再生成分高的建材,其碳排放都比較低,因此目前在綠建材標章制度之下不對其專門做一個分類,而是以「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來快速推 動,希望鼓勵台灣優質建材商研發低碳建材並給予認可。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中,包括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我們要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 材?依據前面提到的綠建材分類,我們可以檢視在綠建築建案裡,每個面向中可能可以探討的綠建材種類(如圖)。 依據這些分析出來的類別,在設計階段選用相對應的綠建材,以及確認綠建材在綠建築五大面向優先順序中的比 重,預估各類綠建材的使用率,並進行成本分析設定預算目標,然後做成規範並納入發包文件,之後確實發包採購與監造施工,避免工地以非綠建材標章產品魚目混珠,如此便能發揮最大的綠建材使用效益,幫助建案在綠建築認證上取得更多分數。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只要妥善規劃、打造完善的健康綠建築,讓辦公空間符合良好環境品質要求,企業的ESG表現自然就會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總結近期協助企業提升ESG的經驗。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數據指出,全球近40%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愈來愈多企業從「建築物」著手改善,以加速減碳效益和提升企業ESG表現。新加坡大華資產管理2021年的報告顯示,受ESG浪潮影響下,至2030年,企業投資綠建築的潛在金額將高達17.8兆美元。     國際供應鏈要求、國內法規 成驅動綠色商辦發展兩大關鍵 為符合總部的減碳要求,跨國企業如Google、Apple等進駐台灣時,只會選擇符合綠建築、具備綠能條件的辦公室,近幾年這股「逐綠而居」的風潮更影響至國內企業,市場對A級商辦需求持續增加,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已成商辦標配。陳重仁表示,減碳為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自我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亦必須因應,否則將影響競爭力,不僅承租企業有此需求,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將首當其衝,商辦大樓若不加速改裝成綠建築,以後恐將沒有企業承租。 另一個驅動綠色商辦的關鍵則為國內法規,陳重仁指出,未來建築物將要求裝設再生能源、建築能效標示,以及減少建築物日常營運時所造成的碳排,各縣市的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皆開始針對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要求揭露能效使用情形。如臺北市、新北市規範公有建築物及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需公開及標示建築能源耗用資訊;自2024年1月8日起,臺北市的中正、萬華、內湖、士林等熱區,依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應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市有建築物,倘未領得建造執照,其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1+級;若已領得建造執照未領得使用執照者,應評估改善達1級,此外,自今(2024)年7月1日起,私有建築物的新建項目若申請綠建築標章,也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能效等級應達1+級。   企業如何打造綠色商辦?LEED黃金級認證性價比最高 企業若想打造綠色商辦,可以從何處著手?「綠色商辦的指標,包含建築節能、永續建材、室內環境品質、員工健康等,基本上與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EEWH標章的指標重疊。」陳重仁解釋,時下盛行的室內設計極簡風、侘寂風,其崇尚自然簡約的風格與綠建築提倡減少材料使用、選用永續建材的精神相符,為市場一大趨勢。 最受企業喜愛的綠色商辦為通過LEED認證之綠建築,其中,又以「黃金級認證」的商辦大樓性價比最高,原因在於建造成本僅需小幅增加,但產生的節能、節水與ESG效益卻十分顯著。像台積電、台北南山廣場、遠東通訊園區TPKE等都通過黃金級認證,因此,建議企業申請LEED認證時優先考慮黃金級以上標準。     「既有建築」改造升級成綠色商辦將成未來趨勢 除了新建建築,企業也可透過改造、裝修既有建築,將之升級為綠色商辦,LEED、EEWH綠建築標章已相繼推出針對既有建築的認證版本,若想取得LEED認證,可透過裝修原有的辦公空間,來申請ID+C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想獲得EEWH綠建築標章,則可參考建築能效評估系統(EEWH-BERS)及既有建築類(EEWH-EB)兩手冊內容,改善空調、照明、減廢等建築節能成效。WELL認證則適用所有建築類型,包括新建和既有建築皆可透過升級改造。 「一個好的綠建築,是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甚至帶來更多效益。」陳重仁總經理強調,隨著減碳趨勢的推進,綠色商辦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透過節能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企業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與客戶,著實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明智投資。   #好文推薦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月讀LEED|名列全球九大城市地標的陶朱隱園

【轉載】 2024年7月30日   USGBC   文/蔡聖君 台北陶朱隱園曾經被 CNN 評為 2016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九大城市地標,在一眾頂尖公共建築和超高層中,她是唯一一座住宅建築。在獨特的酷似蝴蝶展翅的外觀下,陶朱隱園卓越的環保性能是其入選的關鍵理由。 在探訪陶朱隱園之前,我們曾以為這只是一次對 「綠色科技」的探秘,但置身其中則發現,這棵城市之樹所展現的建築之美、人居之匠心和 「十年磨一劍」的投入更加引人入勝。『月讀 LEED(Project of the Month)』的第 7 期,LEED 小分隊將帶你走進陶朱隱園。 陶朱隱園坐落在台北最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項目的開發商(威京集團、中華工程以及亞太工商聯)曾坦言,這是台北非常好的一塊住宅用地,但他們並不希望只通過堆砌面積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是希望打造出值得傳承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作品。 以此為起點,陶朱隱園項目花費了 「3 倍的時間與造價」,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建築巨擘。而在此過程中,項目在環保、韌性以及人居體驗上的投入也推動其在 2023 年獲得 LEED 鉑金級認證。LEED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在參觀項目之後曾感嘆「極讚欲何詞」。     都市中的一棵樹——當一棟住宅起名 「陶朱隱園」 (設計:理念及成果) 陶朱隱園的名字充滿了傳統韻味,其靈感正是取自中國春秋時期的陶朱公 (範蠡),以傳承其利己、利鄰、利天下的理念(也寓意著忠誠、智慧、天下為公的精神);項目的外形則源自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這也寓意生命之源、生機勃勃。從寓意到外形都蘊藏著項目的初衷: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尊重自然並友善生態,將森林帶回城市中心,並重新迸發生態活力。 陶朱隱園的基地面積約八千多平方米,為了增加綠覆率,當初項目團隊力排眾議采用了法國生態建築鬼才設計師 Vincent Callebaut 的設計,力圖最大程度上體現大樓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最終項目每一層樓向上旋轉 4.5 度,創造出巨大的露台空間,每個雙螺旋結構都對應由兩套公寓組成的一個完整樓層,而每個露台都是一個獨立的 167㎡的庭院,旋轉的空間提供樹木充足的生長空間,所以每個露台都可以種植 7 棵 3 公尺高以上的喬木,也可依住戶的需求自行種植小型灌木、花卉、蔬菜及香草類植物。在大樓從底部到頂部的 21 層雙螺旋結構中,該住宅公寓樓共計扭轉了 90°,拓展出總計一萬多平米的陽台面積,總體綠化面積增加了三倍。   旋轉陽台的優勢在於通過錯落的布局以及角度的轉變,讓太陽光線作用在每個建築層,同時可以塑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得益於大量喬灌木植被的種植,陶朱隱園在一年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色彩,成為都市中名副其實的垂直森林。 陶朱隱園的「隱」字意為「大隱隱於市」。從外面看,陶朱隱園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建築,而進入項目一層耗時超過三年打造的 6,000 多平方米的生態庭園,則讓人仿佛走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我們對「隱」字有了具象化的感受。身邊滿是綠意盎然,蜿蜒小溪從中流過,小溪內分段做成讓小朋友體驗抓小魚小蝦、泥鰍跟摸蛤仔等野趣的地方。再加上超過十米高的自然瀑布的水汽降低了戶外溫度,更讓LEED小分隊感覺進入了避世勝地。

MORE →
本期SEE GREEN特邀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潘昊珍總監、李雪玲總監以及周子涵專員,談談LEED認證的發展現況與市場趨勢,其中提及台灣金融機構加速綠色轉型,過去五年內LEED認證數量成長5倍。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不論在哪個國家、哪家分店,品質都如出一轍;任何人走進任何一棟LEED認證建築,就能了解何謂綠建築!」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市場傳訊部總監潘昊珍表示,截至2024年2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已被全球186個國家採用,註冊與認證項目達197,166個。近幾年因市場利基驅動,LEED認證數量及普及率在北亞區如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逐年顯著攀升。   中國麥當勞擁2800家LEED認證門市成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已累積超過1,400個LEED認證項目,認證數量佔全中國之冠, 70%的A級商辦大樓取得LEED認證,LEED認證業務在上海可說是相當成熟。跨國企業如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銀行,以及GUCCI、Prada、Dior等國際知名品牌分店,皆通過取得LEED認證,達到企業淨零碳排路徑策略之一,USGBC北亞區教育及專業支持總監李雪玲說明。 除此之外,連鎖快餐店亦積極響應。中國麥當勞(金拱門)自2015年來,推動中國麥當勞在綠色餐廳、綠色包裝、綠色供應鏈等永續發展的舉措,目前已有2,800家門市獲得LEED認證。2022年9月,北京群明湖畔的麥當勞首鋼園店不僅獲得LEED認證,更是具LEED ZERO Carbon零碳排與ZERO ENGERY零能耗雙認證的「零碳餐廳」。門市室內建築符合LEED標準,減少油煙污染,確保空氣品質,打造舒適的用餐環境;建築屋頂則架設超過2,0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每年產生約33萬度的發電量,完全滿足日常營運的電力需求,具體體現連鎖快餐店兼顧節能減碳及經濟效益的永續理念。     日本92年老樓獲LEED白金級認證,以翻修取代重建減少碳排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日本於2021年發布《全球變暖對策計劃》,明確訂定2030年因建築能源衍生的排碳量比2013年減少51%,2050年達成「全建築零排碳」。 2022年修訂《建築節能法》,明定自2025年起,將擴大法規適用對象,將原本僅針對面積2,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建物和面積300至2,000平方公尺的中型建物,擴及到所有新建小型建築(面積未滿300平方公尺)及住宅,要求其外牆和屋頂需增厚隔熱材質,並使用高能效空調及照明設備,以符合節能標準。 日本國內普遍採用CASBEE綠建築認證體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對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同樣不陌生,亞洲最老LEED綠建築、2023年獲得LEED白金級認證的日本東京都中央區《近三大廈》,便是一例。1931年完工的近三大廈,至今已營運92年,在過去的90多年間,曾歷經6次重大翻新,2018年首次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於2023年再獲LEED白金級認證。「我今(2024)年3月親臨現場,這棟樓的外觀與內部都維護得很好,完全感受不到近百年的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痕跡!」李雪玲總監讚嘆道。   高科技業帶動台灣LEED綠建築認證發展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台灣共有770個註冊LEED認證專案,總註冊面積達3 ,600萬平方米,其中323個專案已取得認證。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最早導入LEED綠建築認證系統的是高科技製造業,其辦公大樓和工廠佔台灣LEED認證專案數量約三分之一,認證面積佔70%。享有護國神山美譽的台積電(TSMC)南科十四廠,2008年在SSDC澄毓綠建築的輔導下,成為全世界第一座有實質運轉生產並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的晶圓廠,並成為其綠工廠辦的標準規範,累計至今年5月,已有45個廠辦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其他高科技大廠如日月光、友達光電、台達電子、宏達電、聯電、三元能源科技等,皆有多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   台灣金融機構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台灣的金融機構更是急起直追,加速綠色轉型。過去五年內,金融機構的LEED認證數量增加了五倍。玉山金控已累積14個LEED認證,其中有6個為白金級,其總部大樓在去(2023)年更獲得了LEED白金級、LEED ZERO ENGERY零能耗及LEED ZERO CARBON零碳排三重認證;花旗銀行有11間分行與辦公層獲得LEED認證,國泰人壽有7間取得LEED認證,HSBC匯豐銀行101辦公室和兆豐銀行獲得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轉動台灣綠色金融與綠色轉型之路。     「2025年LEED V5版本即將正式上路,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納入脫碳、建築韌性、生活健康與福祉、公平性與生態多樣性等5大要件,以期符合未來趨勢的綠建築規範,推動台灣及全球走向更綠色、永續的未來。」負責USGBC北亞區市場轉化與拓展部可持續城市項目的周子涵說。   #好文推薦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北頂級商辦需求飛躍成長、租賃成交量創新高 ESG成為標配關鍵

台北頂級商辦需求飛躍成長、租賃成交量創新高 ESG成為標配關鍵

【轉載】 2024年9月3日   聯合報  文/邱劭霽 永續時代來臨,ESG風潮吹進企業界,「綠色商辦」成為外商企業與台灣各大上市公司,尤其是科技、金融及醫藥產業選址的首要考量。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直言,國內綠色商辦現階段供不應求,A級商辦需求快速成長。根據仲量聯行今年第二季季報,受新供給釋出及企業追求高品質辦公空間之需求推動,台北市核心商業區A級辦公室租賃成交量達到10,517坪,季增53%、年增240%,創下歷史新高。 眺望台北市的天際線,信義商圈綠建築黃金級以上的頂級商辦林立,在鄰近的松山與南港商業區,新一波綠色商辦正迅速崛起。     全球供應鏈驅動需求 強化綠色商辦重要性 今年5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巨星旋風,一舉一動都是鎂光燈焦點,更傳出輝達台灣分公司斥資近29億元,一口氣包下南港軟體園區的指標性綠色商辦逾半棟樓層。 陳重仁表示,隨著台商與外資回流,以及Google、Apple等跨國企業紛紛在台設立據點,台灣A級商辦需求迅速攀升。同時隨著淨零排放浪潮,企業不僅全面落實減碳策略,有綠色認證加持的商辦也更獲青睞、需求量大增。 仲量聯行也指出,北市A級辦公室市場對高品質辦公空間需求日益增長,隨著新供給在未來3年陸續釋出,租戶選擇性增多,綠認證建築及管理品質將成為租金成長及維持進駐率的關鍵。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專訪。 攝影/江建泰   綠色供應鏈關鍵途徑 綠色商辦成企業選址標準配備 過去企業選擇商辦時注重地段、租金,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要,打造對環境和健康有益的辦公空間、員工健康與福利備受關注,更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途徑。 除了租金、交通地理位置之外,陳重仁認為,商辦具備國內外廣泛認可的綠建築認證,如美國的LEED認證與台灣的EEWH標章,已是外商及台灣上市公司選點的基本要求,綠建築認證確保低碳、節能、減廢、照明及空氣品質等方面達到高標準,有助於企業在環境(E,environmental)面的表現。 這一趨勢已反映在市場供給上,根據仲量聯行《台北市A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台北市自用及租賃的82棟A級商辦中,有54%、共47萬坪的樓地板面積獲得LEED、EEWH綠建築認證或候選,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 亦即企業選擇商辦的三大關鍵,位處交通樞紐的「地段」、接軌國際也能提升管理效率的「智慧科技應用」,以及「永續建築設計」,有效力助企業落實減碳也更符合未來趨勢,成為頂級商辦之標配。   6大認證綠色商辦新典範 打造與自然相融的複合式空間 國際商務需求增加,松山機場扮演了極爲重要的樞紐角色,位於民權東路、松山機場門戶,由冠德建設出資興建的「松山民權東公辦都更案」以「低碳再生」、「智慧賦能」、「在地活化」三大ESG主軸的前瞻性規劃,榮獲國際級獎項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的「Best Office Development Taiwan 2024」五星首獎肯定,並計劃取得LEED白金級標章、鑽石級綠建築標章、鑽石級智慧建築標章、鑽石級碳足跡標章、1+級低碳建築標章、耐震標章等六大建築認證。 冠德民權商辦大樓建築設計聯袂東京代表性都更案「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和「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s)的推手株式會社日本設計(NIHON SEKKEI, INC.)合作,其靈感源自大樹形象,將地面、陽臺及屋頂高度綠化,巧妙融匯成共享休憩的「根」、可供駐足的「枝」、以及登高瞭望的「樹冠」,營造與自然共生的複合式空間。 該建築採用多項低碳及智慧技術,如循環建材、節能電梯、智慧路燈、室內LED照明、省水標章衛浴設備、溫溼度偵測連動空調、智慧化監控及系統整合、回收雨水澆灌用水替代率100%等,達到低碳節能成效,長期為企業營運節省成本。 「很多人誤以為綠建築的建材、工法及維護成本較高,但事實上,一個好的綠建築能為企業省下成本,帶來更多效益及競爭力。」陳重仁說。 當落實ESG的頂級企業進駐冠德民權商辦大樓,有望產生群聚效益,作為企業交流的絕佳場域。冠德民權商辦大樓的一樓戶外空間結合休憩花園與老樹廣場,作為休閒、遊憩及社交場所,企業員工得以欣賞綠意盎然的景致,享受友善舒適的辦公氣氛;頂樓除設有「材料圖書館」(Material Library),更有多功能會議室及開放式交流空間,兼具工作、交流及展覽的功能,未來更將舉辦專題講座與論壇,促進產業人才交流,為企業合作創造契機,帶動台灣經濟發展。 本文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好文推薦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ESG趨勢下 建築物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轉載】 2024年9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都更與危老建案在容積獎勵制度的推動之下,綠建築標章已經成為標配,而在現行法規與綠建築標章内容,對於綠建材使用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近來政府主導的社宅建案,除了基本的綠建材之外,更要求要採用低碳循環建材;在建築相關的ESG評鑑項目裡,也要求要提高綠建材的使用率,影響範圍為跟E有關的碳排放與生態環境方面,以及與S有關的健康方面。要如何有效在設計階段規劃綠建材的使用,提高建案的環保永續性與綠建築認證得分機會,是本文筆者要分享的重點。   國內外對綠建材的分類 一九九二年國際學術界為綠色材料下了一個定義:在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回收再利用等過程中, 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色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綜合國際LEED、WELL認證系統對於綠建材的相關認定,目前國際上對於綠建材的分類大致如下:   回收再生建材(Recycled content materials):為材料中含有「回收再生成份」的建材,例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快速可再生建材(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 低逸散性建材(Low-emitting materials):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國內稱為健康綠建材,例如具健康綠建材標章之室内塗料與系統櫃板材。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Reused materials):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之門框與門片。 生產地離工地近之本地建材 (Regional materials):距離工地一定距離內生產之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只要是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都算。 低隱含碳建材(Low embodied carbon materials):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例如木竹類建材,以及非高溫窯燒建材。 節能建材(Energy-saving materials):貢獻節能效果之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一個建材有可能同時符合兩種以上的分類,例如一個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節能建材,同時其隱含碳排也很低,又是本 地生產,這種建材可說是非常環保。國内的綠建材標章制度則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線建材」四大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内政部建研所網站。   國內建築法令對於綠建材之規定 國内的法令與綠建築標章機制對於綠建材的使用,以具「綠建材標章」為認定基準,未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綠建材則 無法納入計算。 目前法令規定,新建案室内裝修綠建材的使用率必須達到60%以上(以面積計算),台北市更於去年提高為75%以上,目前業界絕大部分以 「健康綠建材」來符合。另外對於室外地面材料也有規定,綠建材使用率為20%以上,大部分是再生綠建材或高性能透水綠建材。 一般建案對使用者比較有感的綠建材是「健康綠建材」、「節能綠建材」與 「隔音綠建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 「健康綠建材」,從業主角度來看原因不外乎是内裝階段處理即可,以及不影響成本,使用者也比較重視。 目前台灣的健康綠建材測試標準,已經與國際LEED/WELL認證在低逸散性健康建材的標準接軌,因此,符合新測試標準的健康綠建材,也就等於符合國際LEED/WELL標準,可於LEED/WELL認證貢獻加分,因此台灣建築中 心也於2020年起開始辦理「國際綠建材認可」機制,有興趣的綠建材商可以多加關注。   節能低碳建材 為建材界之新興寵兒 去年全球平均溫度創工業革命以來新高,台灣今年夏天也進入一個氣溫居高不下的狀況,導致大量空調設備的使用,不僅大幅增加碳排放,也加重了整體熱環境的惡化,不利於淨零碳排的推動。因此能貢獻節能效果的綠建材, 也越來越重要,例如隔熱建材與節能玻璃,建築物隔熱效果好壞,從現在起會越來越有感!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建築物對「低碳建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這裡講的低碳建材是指低隱含碳建材,在前面有提到就是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低碳建材的性質與再生綠建材相近,只要含回收再生成分高的建材,其碳排放都比較低,因此目前在綠建材標章制度之下不對其專門做一個分類,而是以「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來快速推 動,希望鼓勵台灣優質建材商研發低碳建材並給予認可。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中,包括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我們要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 材?依據前面提到的綠建材分類,我們可以檢視在綠建築建案裡,每個面向中可能可以探討的綠建材種類(如圖)。 依據這些分析出來的類別,在設計階段選用相對應的綠建材,以及確認綠建材在綠建築五大面向優先順序中的比 重,預估各類綠建材的使用率,並進行成本分析設定預算目標,然後做成規範並納入發包文件,之後確實發包採購與監造施工,避免工地以非綠建材標章產品魚目混珠,如此便能發揮最大的綠建材使用效益,幫助建案在綠建築認證上取得更多分數。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只要妥善規劃、打造完善的健康綠建築,讓辦公空間符合良好環境品質要求,企業的ESG表現自然就會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總結近期協助企業提升ESG的經驗。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數據指出,全球近40%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愈來愈多企業從「建築物」著手改善,以加速減碳效益和提升企業ESG表現。新加坡大華資產管理2021年的報告顯示,受ESG浪潮影響下,至2030年,企業投資綠建築的潛在金額將高達17.8兆美元。     國際供應鏈要求、國內法規 成驅動綠色商辦發展兩大關鍵 為符合總部的減碳要求,跨國企業如Google、Apple等進駐台灣時,只會選擇符合綠建築、具備綠能條件的辦公室,近幾年這股「逐綠而居」的風潮更影響至國內企業,市場對A級商辦需求持續增加,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已成商辦標配。陳重仁表示,減碳為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自我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亦必須因應,否則將影響競爭力,不僅承租企業有此需求,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將首當其衝,商辦大樓若不加速改裝成綠建築,以後恐將沒有企業承租。 另一個驅動綠色商辦的關鍵則為國內法規,陳重仁指出,未來建築物將要求裝設再生能源、建築能效標示,以及減少建築物日常營運時所造成的碳排,各縣市的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皆開始針對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要求揭露能效使用情形。如臺北市、新北市規範公有建築物及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需公開及標示建築能源耗用資訊;自2024年1月8日起,臺北市的中正、萬華、內湖、士林等熱區,依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應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市有建築物,倘未領得建造執照,其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1+級;若已領得建造執照未領得使用執照者,應評估改善達1級,此外,自今(2024)年7月1日起,私有建築物的新建項目若申請綠建築標章,也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能效等級應達1+級。   企業如何打造綠色商辦?LEED黃金級認證性價比最高 企業若想打造綠色商辦,可以從何處著手?「綠色商辦的指標,包含建築節能、永續建材、室內環境品質、員工健康等,基本上與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EEWH標章的指標重疊。」陳重仁解釋,時下盛行的室內設計極簡風、侘寂風,其崇尚自然簡約的風格與綠建築提倡減少材料使用、選用永續建材的精神相符,為市場一大趨勢。 最受企業喜愛的綠色商辦為通過LEED認證之綠建築,其中,又以「黃金級認證」的商辦大樓性價比最高,原因在於建造成本僅需小幅增加,但產生的節能、節水與ESG效益卻十分顯著。像台積電、台北南山廣場、遠東通訊園區TPKE等都通過黃金級認證,因此,建議企業申請LEED認證時優先考慮黃金級以上標準。     「既有建築」改造升級成綠色商辦將成未來趨勢 除了新建建築,企業也可透過改造、裝修既有建築,將之升級為綠色商辦,LEED、EEWH綠建築標章已相繼推出針對既有建築的認證版本,若想取得LEED認證,可透過裝修原有的辦公空間,來申請ID+C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想獲得EEWH綠建築標章,則可參考建築能效評估系統(EEWH-BERS)及既有建築類(EEWH-EB)兩手冊內容,改善空調、照明、減廢等建築節能成效。WELL認證則適用所有建築類型,包括新建和既有建築皆可透過升級改造。 「一個好的綠建築,是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甚至帶來更多效益。」陳重仁總經理強調,隨著減碳趨勢的推進,綠色商辦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透過節能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企業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與客戶,著實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明智投資。   #好文推薦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月讀LEED|名列全球九大城市地標的陶朱隱園

【轉載】 2024年7月30日   USGBC   文/蔡聖君 台北陶朱隱園曾經被 CNN 評為 2016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九大城市地標,在一眾頂尖公共建築和超高層中,她是唯一一座住宅建築。在獨特的酷似蝴蝶展翅的外觀下,陶朱隱園卓越的環保性能是其入選的關鍵理由。 在探訪陶朱隱園之前,我們曾以為這只是一次對 「綠色科技」的探秘,但置身其中則發現,這棵城市之樹所展現的建築之美、人居之匠心和 「十年磨一劍」的投入更加引人入勝。『月讀 LEED(Project of the Month)』的第 7 期,LEED 小分隊將帶你走進陶朱隱園。 陶朱隱園坐落在台北最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項目的開發商(威京集團、中華工程以及亞太工商聯)曾坦言,這是台北非常好的一塊住宅用地,但他們並不希望只通過堆砌面積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是希望打造出值得傳承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作品。 以此為起點,陶朱隱園項目花費了 「3 倍的時間與造價」,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建築巨擘。而在此過程中,項目在環保、韌性以及人居體驗上的投入也推動其在 2023 年獲得 LEED 鉑金級認證。LEED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在參觀項目之後曾感嘆「極讚欲何詞」。     都市中的一棵樹——當一棟住宅起名 「陶朱隱園」 (設計:理念及成果) 陶朱隱園的名字充滿了傳統韻味,其靈感正是取自中國春秋時期的陶朱公 (範蠡),以傳承其利己、利鄰、利天下的理念(也寓意著忠誠、智慧、天下為公的精神);項目的外形則源自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這也寓意生命之源、生機勃勃。從寓意到外形都蘊藏著項目的初衷: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尊重自然並友善生態,將森林帶回城市中心,並重新迸發生態活力。 陶朱隱園的基地面積約八千多平方米,為了增加綠覆率,當初項目團隊力排眾議采用了法國生態建築鬼才設計師 Vincent Callebaut 的設計,力圖最大程度上體現大樓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最終項目每一層樓向上旋轉 4.5 度,創造出巨大的露台空間,每個雙螺旋結構都對應由兩套公寓組成的一個完整樓層,而每個露台都是一個獨立的 167㎡的庭院,旋轉的空間提供樹木充足的生長空間,所以每個露台都可以種植 7 棵 3 公尺高以上的喬木,也可依住戶的需求自行種植小型灌木、花卉、蔬菜及香草類植物。在大樓從底部到頂部的 21 層雙螺旋結構中,該住宅公寓樓共計扭轉了 90°,拓展出總計一萬多平米的陽台面積,總體綠化面積增加了三倍。   旋轉陽台的優勢在於通過錯落的布局以及角度的轉變,讓太陽光線作用在每個建築層,同時可以塑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得益於大量喬灌木植被的種植,陶朱隱園在一年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色彩,成為都市中名副其實的垂直森林。 陶朱隱園的「隱」字意為「大隱隱於市」。從外面看,陶朱隱園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建築,而進入項目一層耗時超過三年打造的 6,000 多平方米的生態庭園,則讓人仿佛走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我們對「隱」字有了具象化的感受。身邊滿是綠意盎然,蜿蜒小溪從中流過,小溪內分段做成讓小朋友體驗抓小魚小蝦、泥鰍跟摸蛤仔等野趣的地方。再加上超過十米高的自然瀑布的水汽降低了戶外溫度,更讓LEED小分隊感覺進入了避世勝地。

MORE →
本期SEE GREEN特邀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潘昊珍總監、李雪玲總監以及周子涵專員,談談LEED認證的發展現況與市場趨勢,其中提及台灣金融機構加速綠色轉型,過去五年內LEED認證數量成長5倍。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就像星巴克的咖啡,不論在哪個國家、哪家分店,品質都如出一轍;任何人走進任何一棟LEED認證建築,就能了解何謂綠建築!」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市場傳訊部總監潘昊珍表示,截至2024年2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已被全球186個國家採用,註冊與認證項目達197,166個。近幾年因市場利基驅動,LEED認證數量及普及率在北亞區如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逐年顯著攀升。   中國麥當勞擁2800家LEED認證門市成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已累積超過1,400個LEED認證項目,認證數量佔全中國之冠, 70%的A級商辦大樓取得LEED認證,LEED認證業務在上海可說是相當成熟。跨國企業如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銀行,以及GUCCI、Prada、Dior等國際知名品牌分店,皆通過取得LEED認證,達到企業淨零碳排路徑策略之一,USGBC北亞區教育及專業支持總監李雪玲說明。 除此之外,連鎖快餐店亦積極響應。中國麥當勞(金拱門)自2015年來,推動中國麥當勞在綠色餐廳、綠色包裝、綠色供應鏈等永續發展的舉措,目前已有2,800家門市獲得LEED認證。2022年9月,北京群明湖畔的麥當勞首鋼園店不僅獲得LEED認證,更是具LEED ZERO Carbon零碳排與ZERO ENGERY零能耗雙認證的「零碳餐廳」。門市室內建築符合LEED標準,減少油煙污染,確保空氣品質,打造舒適的用餐環境;建築屋頂則架設超過2,0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每年產生約33萬度的發電量,完全滿足日常營運的電力需求,具體體現連鎖快餐店兼顧節能減碳及經濟效益的永續理念。     日本92年老樓獲LEED白金級認證,以翻修取代重建減少碳排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日本於2021年發布《全球變暖對策計劃》,明確訂定2030年因建築能源衍生的排碳量比2013年減少51%,2050年達成「全建築零排碳」。 2022年修訂《建築節能法》,明定自2025年起,將擴大法規適用對象,將原本僅針對面積2,00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建物和面積300至2,000平方公尺的中型建物,擴及到所有新建小型建築(面積未滿300平方公尺)及住宅,要求其外牆和屋頂需增厚隔熱材質,並使用高能效空調及照明設備,以符合節能標準。 日本國內普遍採用CASBEE綠建築認證體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對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同樣不陌生,亞洲最老LEED綠建築、2023年獲得LEED白金級認證的日本東京都中央區《近三大廈》,便是一例。1931年完工的近三大廈,至今已營運92年,在過去的90多年間,曾歷經6次重大翻新,2018年首次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於2023年再獲LEED白金級認證。「我今(2024)年3月親臨現場,這棟樓的外觀與內部都維護得很好,完全感受不到近百年的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痕跡!」李雪玲總監讚嘆道。   高科技業帶動台灣LEED綠建築認證發展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台灣共有770個註冊LEED認證專案,總註冊面積達3 ,600萬平方米,其中323個專案已取得認證。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最早導入LEED綠建築認證系統的是高科技製造業,其辦公大樓和工廠佔台灣LEED認證專案數量約三分之一,認證面積佔70%。享有護國神山美譽的台積電(TSMC)南科十四廠,2008年在SSDC澄毓綠建築的輔導下,成為全世界第一座有實質運轉生產並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的晶圓廠,並成為其綠工廠辦的標準規範,累計至今年5月,已有45個廠辦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其他高科技大廠如日月光、友達光電、台達電子、宏達電、聯電、三元能源科技等,皆有多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   台灣金融機構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台灣的金融機構更是急起直追,加速綠色轉型。過去五年內,金融機構的LEED認證數量增加了五倍。玉山金控已累積14個LEED認證,其中有6個為白金級,其總部大樓在去(2023)年更獲得了LEED白金級、LEED ZERO ENGERY零能耗及LEED ZERO CARBON零碳排三重認證;花旗銀行有11間分行與辦公層獲得LEED認證,國泰人壽有7間取得LEED認證,HSBC匯豐銀行101辦公室和兆豐銀行獲得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轉動台灣綠色金融與綠色轉型之路。     「2025年LEED V5版本即將正式上路,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納入脫碳、建築韌性、生活健康與福祉、公平性與生態多樣性等5大要件,以期符合未來趨勢的綠建築規範,推動台灣及全球走向更綠色、永續的未來。」負責USGBC北亞區市場轉化與拓展部可持續城市項目的周子涵說。   #好文推薦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