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因此,這三種水源的水量加起來,如果可以替代掉我們所消耗掉的自來水,就可以達到一個水平衡狀態,不要小看一棟綠建築的節水能力,國內外綠建築評估中,水資源都是必要的評估條件。最著名的例子為位在巴西的Eurobusiness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MORE →
▲沃旭能源(Orsted)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在亞新工程與SSDC澄毓綠建築團隊協助下,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台灣明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15%的政策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又佔再生能源的40%,僅次於第一名太陽能的43%,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來自丹麥的離風電場領導品牌——沃旭能源(Orsted)為負責維護位在台灣海峽的風場生命週期20~30年運維作業,更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以展現長期深耕台灣並從零建立在地運維能量及提供穩定乾淨能源的決心。  🚩淨零碳排已為外商標配 這棟佔地7868.15平方公尺的建築,內部主要分為左右兩部分,一邊為規劃二層樓可容納80人的辦公空間,另一側則為挑高倉儲,主要放置風電設備的維修零件。在規劃初期,沃旭為了落實永續建築概念,找來亞新工程與澄毓綠建築團隊,以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為目標,一同負責維運中心的設計及施工規劃。 「這次合作有二個收穫:一是台灣的淨零碳排這兩年才起步,但對歐洲廠商而言,早已是標準配備了。因此,在綠建築規劃上不是以取分為標準,而是以做到最好為目標。其次是,在規劃初期,即立下先節能再創能的準則,先把內部能耗或節水設備做好,外加以再生能源時,便能達到最大效果。」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副總經理趙日新說。 🚩做好節能節水規劃,創能效應才能最大化 舉例說明,由於維運中心位在台中港的提防上,佔地8000平方公尺,屬偏僻地區,但為減低熱島效應,沃旭對於建物的通風、遮蔭、降溫規劃要做到足。同時為避免地表逕流會污染海洋,沃旭願意多花點錢在基地下方挖滯洪池,以做好逕流水處理再排放。並充分回收雨水供沖廁及植栽澆灌,以大大節省用水,異於台灣一般對於雨水回收易有味道及殘留污漬的欵慮,只要過濾系統做好就沒有問題。而且建築外殼因考量海風容易浸蝕建築材料,因此都有做包覆設計。 另外,為落實碳足跡,有60%設施使用永續且可回收的在地生產建材或材料。除了採用LED照明外,天地牆的表面建材也使用高反射率,在平日光線充足下,室內燈具不用開太多,也能獲得較好的照明品質,達到節能及健康目的。並在屋頂採用高反射塗料,避免熱幅射效應。「我發現當室內節能設備規劃好時,即便屋頂的太陽能板設備不多,才370片但也能為整體帶來34%的電力節能。」趙日新表示。 本案由澄毓從設計、施工全程進駐輔導,因此沃旭離岸風場運維中心,從2019年開始規劃,至2022年12月即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算是十分快速且順利。「聽說未來,沃旭還要在此打造全新綠能學習中心,安排學校來參觀及交流,很期待這裡成為社區綠能教育與離岸風電知識交流基地,成為台灣指標性綠建築。」

MORE →
▲沃旭能源(Orsted)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在亞新工程與SSDC澄毓綠建築團隊協助下,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台灣明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15%的政策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又佔再生能源的40%,僅次於第一名太陽能的43%,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來自丹麥的離風電場領導品牌——沃旭能源(Orsted)為負責維護位在台灣海峽的風場生命週期20~30年運維作業,更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以展現長期深耕台灣並從零建立在地運維能量及提供穩定乾淨能源的決心。  🚩淨零碳排已為外商標配 這棟佔地7868.15平方公尺的建築,內部主要分為左右兩部分,一邊為規劃二層樓可容納80人的辦公空間,另一側則為挑高倉儲,主要放置風電設備的維修零件。在規劃初期,沃旭為了落實永續建築概念,找來亞新工程與澄毓綠建築團隊,以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為目標,一同負責維運中心的設計及施工規劃。 「這次合作有二個收穫:一是台灣的淨零碳排這兩年才起步,但對歐洲廠商而言,早已是標準配備了。因此,在綠建築規劃上不是以取分為標準,而是以做到最好為目標。其次是,在規劃初期,即立下先節能再創能的準則,先把內部能耗或節水設備做好,外加以再生能源時,便能達到最大效果。」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副總經理趙日新說。 🚩做好節能節水規劃,創能效應才能最大化 舉例說明,由於維運中心位在台中港的提防上,佔地8000平方公尺,屬偏僻地區,但為減低熱島效應,沃旭對於建物的通風、遮蔭、降溫規劃要做到足。同時為避免地表逕流會污染海洋,沃旭願意多花點錢在基地下方挖滯洪池,以做好逕流水處理再排放。並充分回收雨水供沖廁及植栽澆灌,以大大節省用水,異於台灣一般對於雨水回收易有味道及殘留污漬的欵慮,只要過濾系統做好就沒有問題。而且建築外殼因考量海風容易浸蝕建築材料,因此都有做包覆設計。 另外,為落實碳足跡,有60%設施使用永續且可回收的在地生產建材或材料。除了採用LED照明外,天地牆的表面建材也使用高反射率,在平日光線充足下,室內燈具不用開太多,也能獲得較好的照明品質,達到節能及健康目的。並在屋頂採用高反射塗料,避免熱幅射效應。「我發現當室內節能設備規劃好時,即便屋頂的太陽能板設備不多,才370片但也能為整體帶來34%的電力節能。」趙日新表示。 本案由澄毓從設計、施工全程進駐輔導,因此沃旭離岸風場運維中心,從2019年開始規劃,至2022年12月即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算是十分快速且順利。「聽說未來,沃旭還要在此打造全新綠能學習中心,安排學校來參觀及交流,很期待這裡成為社區綠能教育與離岸風電知識交流基地,成為台灣指標性綠建築。」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在國內外企業日益注重 ESG 導入與內化的趨勢下,臺灣以追求綠建築等各類標章認證為目標的建案已相當常見。但標章終歸是一種工具,雖具良好的理念與目標,其中關鍵的技術性解答,以及申請多元認證時的嚴謹作業仍須仰賴具經驗的團隊去進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完備而高效的團隊,透過長年積累的多認證整合經驗,正適合擔任解決這項難題的關鍵角色。 臺灣老字號全球工程服務團隊中鼎集團於 2021 年,集結萬鼎、益鼎、新鼎等旗下子公司,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跨越疫情挑戰完成了紮根臺北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第二總部大樓,更是內含經過澄毓團隊輔導所取得的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 LEED-NC 黃金級標章,總計三項認證的非凡成果。 談及本次專案的亮點,應是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第二總部大樓使用中鼎集團開發的 VR 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針對照明與空調,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透過入口處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使用者得以輕鬆查閱所有資訊,展現智慧建築標章注重監測與維運的特色。 中鼎集團也展現自我學習、與時俱進的精神,偕同不斷追求超越的澄毓團隊,基於第一總部使用者的回饋進行改善。為講求節水之成效,在開闊的室外空間種植了原生耐旱型的複層植栽,以回收雨水替代自來水進行澆灌。大樓內則選用高效率省水衛生設備,並額外回收洗手用水提供沖廁使用,降低日常生活用水量以及水資源浪費。 除此之外,根據澄毓團隊所提「外殼先節能,再用太陽能板輔助」的清楚目標,裝配了高效綠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於大樓地下安排的環保車專屬車位及充電站,則是以減少汙染為目的,邁向永續性基地的重要一步。 本次專案網羅中鼎集團旗下各個子公司及設計團隊,議題整合與溝通協調執行上相對複雜。澄毓團隊在初期頻繁的開會過程中,展現出久經內部訓練的呈現能力,條理分明、高效作業,顯著提高了中鼎集團的信任與熱誠,最終圓滿通過三項高規格標章之申請。「三個標章一旦合力,就像是練成了最強的武功,從節能節水到智慧控制一應俱全。」澄毓團隊 LEED 部門經理趙日新如此總結。以專業面對專業,贏得業主的信任並在其支持下順利解決問題,就是澄毓團隊服務貼心的秘訣。

MORE →
從牡蠣到綠建築雙認證──體現永續生命力的南山廣場

從牡蠣到綠建築雙認證──體現永續生命力的南山廣場

受午後對流發展旺盛與颱風過境影響,幾番強降雨突襲之下,台灣豪大雨特報不斷,淹水、積水,以及山區坍方、落石險象頻見。2001 年納莉颱風於台北市造成的 917 水災,促使臺北市不斷提升防洪保護標準,而在這二十年間,澄毓綠建築顧問始終將這樣的風險警訊銘記於心,於輔導建案時,協助業主貫徹環境貢獻與預防氣候災害的原則。2018 年由澄毓團隊輔導取得 EEWH 綠建築標章鑽石級,以及 LEED 室內設計與裝修金級的臺北南山廣場,其俐落的建體之下,便隱含了容量高達 1900 立方公尺的雨水回收槽,以及一段從牡蠣開始的故事。 臺北南山廣場由 2012 年即開始規劃,南山人壽特選專業的澄毓團隊,全程參與本案。面對這棟高達 48 層的指標性建案,澄毓團隊整合由多個不同設計單位提供的資訊,體現繁瑣工事之中「拆得複雜、收得精緻」之素養。在本案進行過程中,專案團隊透過近千次電話及現場會議溝通,匯集設計者們的意見並將綠建築理念可行化,建議材料的選擇及使用,提出各工項的改善建議。 在照明系統一環,南山廣場經澄毓以綠建築規格建議之下,搭配高效率的 LED 照明與自動控制系統,並在外牆系統上,採用了在透光率以及隔熱效益皆可達到最佳數據的複層玻璃,達成自然採光與人工照明的平衡的演繹;進而調節空調熱負荷量,成就高節能的成效。於建築綠化與景觀的環節,選擇種植大量與多樣的原生種喬木,並收集空調設備的冷凝水做為植栽澆灌使用,增加水的再利用次數。具防洪保護效益的雨水回收槽,也在業主極力支持收納都市強降雨的理念下,設計總量 1900 立方公尺的超規格體積。 在本案中,澄毓完成了臺北市第一本「有骨有肉」的〈綠建築維護管理計畫〉。近日,多有業主洽詢如何規劃及落實該計畫,顯示這仍是一項具挑戰的硬實力。南山人壽與澄毓設計顧問有著共同的「追求自身極致,不忘環境品質」理念,超前展現 ESG 精神,落實綠建築完工後的維護與管理。在雙方的互信與堅持之下,澄毓團隊圓滿發揮顧問職能,做好並完成目標。 南山廣場的迎賓大廳模型內保留了整個建案的草圖,並於時光走廊展示的重要工法及參與工程的團隊,而施工之初,發現的巨型古代牡蠣化石更是說出這塊土地的歷史。我們所知道的前身是世貿二館,曾是許多展覽、演唱會的舉辦地,澄毓團隊中負責統合本案的王文伶經理,在懵懂無知的年華,也曾參與它的精采,在若干年後,成為澄毓綠建築顧問,再次與此場域交會,成為它邁向永續路徑中的一員。在參與空間變化的過程是短暫的,而生命與該土地的故事,卻是從很久以前就已然開始,更是我們需要用心用力維護的使命。澄毓綠建築顧問秉持發自內心為環境盡力的使命,總是以完善溝通、媒合客戶目標與永續理念為最高準則。只要您願意正視周遭環境的改變,我們就能幫助您將生命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因此,這三種水源的水量加起來,如果可以替代掉我們所消耗掉的自來水,就可以達到一個水平衡狀態,不要小看一棟綠建築的節水能力,國內外綠建築評估中,水資源都是必要的評估條件。最著名的例子為位在巴西的Eurobusiness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MORE →
▲沃旭能源(Orsted)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在亞新工程與SSDC澄毓綠建築團隊協助下,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台灣明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15%的政策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又佔再生能源的40%,僅次於第一名太陽能的43%,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來自丹麥的離風電場領導品牌——沃旭能源(Orsted)為負責維護位在台灣海峽的風場生命週期20~30年運維作業,更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以展現長期深耕台灣並從零建立在地運維能量及提供穩定乾淨能源的決心。  🚩淨零碳排已為外商標配 這棟佔地7868.15平方公尺的建築,內部主要分為左右兩部分,一邊為規劃二層樓可容納80人的辦公空間,另一側則為挑高倉儲,主要放置風電設備的維修零件。在規劃初期,沃旭為了落實永續建築概念,找來亞新工程與澄毓綠建築團隊,以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為目標,一同負責維運中心的設計及施工規劃。 「這次合作有二個收穫:一是台灣的淨零碳排這兩年才起步,但對歐洲廠商而言,早已是標準配備了。因此,在綠建築規劃上不是以取分為標準,而是以做到最好為目標。其次是,在規劃初期,即立下先節能再創能的準則,先把內部能耗或節水設備做好,外加以再生能源時,便能達到最大效果。」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副總經理趙日新說。 🚩做好節能節水規劃,創能效應才能最大化 舉例說明,由於維運中心位在台中港的提防上,佔地8000平方公尺,屬偏僻地區,但為減低熱島效應,沃旭對於建物的通風、遮蔭、降溫規劃要做到足。同時為避免地表逕流會污染海洋,沃旭願意多花點錢在基地下方挖滯洪池,以做好逕流水處理再排放。並充分回收雨水供沖廁及植栽澆灌,以大大節省用水,異於台灣一般對於雨水回收易有味道及殘留污漬的欵慮,只要過濾系統做好就沒有問題。而且建築外殼因考量海風容易浸蝕建築材料,因此都有做包覆設計。 另外,為落實碳足跡,有60%設施使用永續且可回收的在地生產建材或材料。除了採用LED照明外,天地牆的表面建材也使用高反射率,在平日光線充足下,室內燈具不用開太多,也能獲得較好的照明品質,達到節能及健康目的。並在屋頂採用高反射塗料,避免熱幅射效應。「我發現當室內節能設備規劃好時,即便屋頂的太陽能板設備不多,才370片但也能為整體帶來34%的電力節能。」趙日新表示。 本案由澄毓從設計、施工全程進駐輔導,因此沃旭離岸風場運維中心,從2019年開始規劃,至2022年12月即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算是十分快速且順利。「聽說未來,沃旭還要在此打造全新綠能學習中心,安排學校來參觀及交流,很期待這裡成為社區綠能教育與離岸風電知識交流基地,成為台灣指標性綠建築。」

MORE →
▲沃旭能源(Orsted)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在亞新工程與SSDC澄毓綠建築團隊協助下,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台灣明訂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15%的政策目標,其中離岸風電又佔再生能源的40%,僅次於第一名太陽能的43%,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來自丹麥的離風電場領導品牌——沃旭能源(Orsted)為負責維護位在台灣海峽的風場生命週期20~30年運維作業,更在台中港投資興建世界級的沃旭風力發電運維中心,以展現長期深耕台灣並從零建立在地運維能量及提供穩定乾淨能源的決心。  🚩淨零碳排已為外商標配 這棟佔地7868.15平方公尺的建築,內部主要分為左右兩部分,一邊為規劃二層樓可容納80人的辦公空間,另一側則為挑高倉儲,主要放置風電設備的維修零件。在規劃初期,沃旭為了落實永續建築概念,找來亞新工程與澄毓綠建築團隊,以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為目標,一同負責維運中心的設計及施工規劃。 「這次合作有二個收穫:一是台灣的淨零碳排這兩年才起步,但對歐洲廠商而言,早已是標準配備了。因此,在綠建築規劃上不是以取分為標準,而是以做到最好為目標。其次是,在規劃初期,即立下先節能再創能的準則,先把內部能耗或節水設備做好,外加以再生能源時,便能達到最大效果。」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副總經理趙日新說。 🚩做好節能節水規劃,創能效應才能最大化 舉例說明,由於維運中心位在台中港的提防上,佔地8000平方公尺,屬偏僻地區,但為減低熱島效應,沃旭對於建物的通風、遮蔭、降溫規劃要做到足。同時為避免地表逕流會污染海洋,沃旭願意多花點錢在基地下方挖滯洪池,以做好逕流水處理再排放。並充分回收雨水供沖廁及植栽澆灌,以大大節省用水,異於台灣一般對於雨水回收易有味道及殘留污漬的欵慮,只要過濾系統做好就沒有問題。而且建築外殼因考量海風容易浸蝕建築材料,因此都有做包覆設計。 另外,為落實碳足跡,有60%設施使用永續且可回收的在地生產建材或材料。除了採用LED照明外,天地牆的表面建材也使用高反射率,在平日光線充足下,室內燈具不用開太多,也能獲得較好的照明品質,達到節能及健康目的。並在屋頂採用高反射塗料,避免熱幅射效應。「我發現當室內節能設備規劃好時,即便屋頂的太陽能板設備不多,才370片但也能為整體帶來34%的電力節能。」趙日新表示。 本案由澄毓從設計、施工全程進駐輔導,因此沃旭離岸風場運維中心,從2019年開始規劃,至2022年12月即拿到LEED黃金級認證,算是十分快速且順利。「聽說未來,沃旭還要在此打造全新綠能學習中心,安排學校來參觀及交流,很期待這裡成為社區綠能教育與離岸風電知識交流基地,成為台灣指標性綠建築。」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在國內外企業日益注重 ESG 導入與內化的趨勢下,臺灣以追求綠建築等各類標章認證為目標的建案已相當常見。但標章終歸是一種工具,雖具良好的理念與目標,其中關鍵的技術性解答,以及申請多元認證時的嚴謹作業仍須仰賴具經驗的團隊去進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完備而高效的團隊,透過長年積累的多認證整合經驗,正適合擔任解決這項難題的關鍵角色。 臺灣老字號全球工程服務團隊中鼎集團於 2021 年,集結萬鼎、益鼎、新鼎等旗下子公司,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跨越疫情挑戰完成了紮根臺北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第二總部大樓,更是內含經過澄毓團隊輔導所取得的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 LEED-NC 黃金級標章,總計三項認證的非凡成果。 談及本次專案的亮點,應是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第二總部大樓使用中鼎集團開發的 VR 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針對照明與空調,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透過入口處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使用者得以輕鬆查閱所有資訊,展現智慧建築標章注重監測與維運的特色。 中鼎集團也展現自我學習、與時俱進的精神,偕同不斷追求超越的澄毓團隊,基於第一總部使用者的回饋進行改善。為講求節水之成效,在開闊的室外空間種植了原生耐旱型的複層植栽,以回收雨水替代自來水進行澆灌。大樓內則選用高效率省水衛生設備,並額外回收洗手用水提供沖廁使用,降低日常生活用水量以及水資源浪費。 除此之外,根據澄毓團隊所提「外殼先節能,再用太陽能板輔助」的清楚目標,裝配了高效綠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於大樓地下安排的環保車專屬車位及充電站,則是以減少汙染為目的,邁向永續性基地的重要一步。 本次專案網羅中鼎集團旗下各個子公司及設計團隊,議題整合與溝通協調執行上相對複雜。澄毓團隊在初期頻繁的開會過程中,展現出久經內部訓練的呈現能力,條理分明、高效作業,顯著提高了中鼎集團的信任與熱誠,最終圓滿通過三項高規格標章之申請。「三個標章一旦合力,就像是練成了最強的武功,從節能節水到智慧控制一應俱全。」澄毓團隊 LEED 部門經理趙日新如此總結。以專業面對專業,贏得業主的信任並在其支持下順利解決問題,就是澄毓團隊服務貼心的秘訣。

MORE →
從牡蠣到綠建築雙認證──體現永續生命力的南山廣場

從牡蠣到綠建築雙認證──體現永續生命力的南山廣場

受午後對流發展旺盛與颱風過境影響,幾番強降雨突襲之下,台灣豪大雨特報不斷,淹水、積水,以及山區坍方、落石險象頻見。2001 年納莉颱風於台北市造成的 917 水災,促使臺北市不斷提升防洪保護標準,而在這二十年間,澄毓綠建築顧問始終將這樣的風險警訊銘記於心,於輔導建案時,協助業主貫徹環境貢獻與預防氣候災害的原則。2018 年由澄毓團隊輔導取得 EEWH 綠建築標章鑽石級,以及 LEED 室內設計與裝修金級的臺北南山廣場,其俐落的建體之下,便隱含了容量高達 1900 立方公尺的雨水回收槽,以及一段從牡蠣開始的故事。 臺北南山廣場由 2012 年即開始規劃,南山人壽特選專業的澄毓團隊,全程參與本案。面對這棟高達 48 層的指標性建案,澄毓團隊整合由多個不同設計單位提供的資訊,體現繁瑣工事之中「拆得複雜、收得精緻」之素養。在本案進行過程中,專案團隊透過近千次電話及現場會議溝通,匯集設計者們的意見並將綠建築理念可行化,建議材料的選擇及使用,提出各工項的改善建議。 在照明系統一環,南山廣場經澄毓以綠建築規格建議之下,搭配高效率的 LED 照明與自動控制系統,並在外牆系統上,採用了在透光率以及隔熱效益皆可達到最佳數據的複層玻璃,達成自然採光與人工照明的平衡的演繹;進而調節空調熱負荷量,成就高節能的成效。於建築綠化與景觀的環節,選擇種植大量與多樣的原生種喬木,並收集空調設備的冷凝水做為植栽澆灌使用,增加水的再利用次數。具防洪保護效益的雨水回收槽,也在業主極力支持收納都市強降雨的理念下,設計總量 1900 立方公尺的超規格體積。 在本案中,澄毓完成了臺北市第一本「有骨有肉」的〈綠建築維護管理計畫〉。近日,多有業主洽詢如何規劃及落實該計畫,顯示這仍是一項具挑戰的硬實力。南山人壽與澄毓設計顧問有著共同的「追求自身極致,不忘環境品質」理念,超前展現 ESG 精神,落實綠建築完工後的維護與管理。在雙方的互信與堅持之下,澄毓團隊圓滿發揮顧問職能,做好並完成目標。 南山廣場的迎賓大廳模型內保留了整個建案的草圖,並於時光走廊展示的重要工法及參與工程的團隊,而施工之初,發現的巨型古代牡蠣化石更是說出這塊土地的歷史。我們所知道的前身是世貿二館,曾是許多展覽、演唱會的舉辦地,澄毓團隊中負責統合本案的王文伶經理,在懵懂無知的年華,也曾參與它的精采,在若干年後,成為澄毓綠建築顧問,再次與此場域交會,成為它邁向永續路徑中的一員。在參與空間變化的過程是短暫的,而生命與該土地的故事,卻是從很久以前就已然開始,更是我們需要用心用力維護的使命。澄毓綠建築顧問秉持發自內心為環境盡力的使命,總是以完善溝通、媒合客戶目標與永續理念為最高準則。只要您願意正視周遭環境的改變,我們就能幫助您將生命的故事繼續寫下去。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