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轉載】 2024年4月29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響應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堪稱永續圈的精彩月份,各產業的永續倡議百花齊放,面對刻不容緩「淨零建築」課題,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集結4大指標企業,包含台灣水泥、南寶樹脂、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台灣鈣鈦礦科技,全面解析淨零建築。 「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以建築生命週期的獨家角度出發,拆分成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讓任何碳排都無所遁形,從前端的零碳設計,到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甚至最具潛力的國際光電趨勢及商機,全方位助攻建築業「一碳就淨」。   2050淨零建築的「硬」目標 澄毓:現在就要開始零碳設計 面對2050淨零大趨勢,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點出關鍵項目,包括建築能效倍增、再生能源三倍、2030年新建建築淨零、2050所有建築淨零,而要達成這個終極目標,需要「建築能效設計」、「低蘊含碳設計」、「再生能源設計」、「整合式新能源系統設計」。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期望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都能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陳重仁表示,以建築生命週期來看,減碳需兼顧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澄毓除了擁有一千多件綠建築設計案經驗,更訂立低碳綠色開發戰略,讓淨零建築可以更快速更扎實。   「要達到淨零目標,建築物可以自行發電,不僅可提升建築面對天災人禍的韌性,更有助淨零之達成。」陳重仁舉例,如果在建築的立面安裝太陽能板,面積效益會是只在屋頂建置太陽能板的10倍以上,而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完工的建案,從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提到,未來全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需同步取得建物「興建」階段的「低碳建築評估認證」、建物「使用」階段耗能的「建築能效標章」,預計今年7月上路。 林泉興表示,大家理解巧婦無米之炊,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低碳轉型的關鍵,尤其,現在外界最關注的收取碳費課題,建築業如何減少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派)的最多碳排,數位整合就扮演關鍵因素。   翻轉碳排是水泥的必然之惡 台泥:2026年100%產銷低碳水泥 任何建築脫離不了水泥,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形容,碳排可謂水泥必然之惡,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即便採用百分百生質燃料、綠電,但化學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仍佔整體製程達60%,雖然水泥是高碳排,是否就不要採用?他以存在近二千年的羅馬萬神殿為例,水泥的使用壽命長,耐候性也比鋼結構好,台泥一直努力降低碳排,包括低碳水泥的標準訂定催生。 台泥去年推出卜特蘭石灰石水泥(IL),即為「低碳水泥」,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卜特蘭I型,減碳達15-20%,同時業界關注的強度,卻完全沒有減少,台泥預計2026年全面以低碳水泥替代卜特蘭I型。 而在產品的背後,也強調綠色製造。呂克甫表示,台泥持續深耕「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像是位於花蓮海拔一千公尺的和平礦場,就採用超低碳排軌跡,礦山內擁有3個豎井,破碎機也在山洞內,開採的石灰石以豎井自然沉降方式代替傳統卡車運輸出料,不但環保安全,碳排也低很多,民眾行經台九線也不知道這座礦山在開採。 呂克甫也說,鄰近的和平電廠,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規劃灰塘的燃煤火力電廠,一年產生近30萬公噸的煤灰,都送至緊鄰的台泥和平水泥廠替代水泥生產原料去化,這是台泥在25年前規劃做的事,台泥持續協助廢棄物清理,未來也會強化營建廢棄物資源再利用。 面對未來的淨零目標,呂克甫指出,台泥2020即參與國際減碳倡議「科學化基礎減碳目標(SBT)」,雖然進度超前,但2030年要較2016基準年降低近28%的碳排,這對水泥廠是不得了的事,「希望大家都知道減碳的急迫性,因為只有台泥做很好也沒有用,期待大家一起做」,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未來。   助攻淨零建築 南寶:低碳與生質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表示,2014年規劃第一座綠色廠區越南大登廠時,開始加速對於綠建築的認知,也體現在產品面上,除了低碳製造,更要強調再生,打造一個循環生態系,因為建築在施工面、材料面的「蘊含碳」,是許多建築業者需要克服的,南寶就要扮演助攻低碳的角色。 吳順興提到,近年南寶積極開發生質原料,像是「腰果酚(Cardanol)」是從天然腰果殼油提煉而成,來源具備可持續性,製程也產生較少碳排,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而用於建築鋼構系統的防蝕、防火塗裝,南寶都已經添加了這樣的材料。 「因為有了減碳這件事情,我們去落實之後,更多上下游的夥伴會認同你」吳順興表示,南寶早期推動低碳策略的時候,從廠內到客戶端,都會有不同聲音,但最後事實證明,因為走了永續低碳的路,南寶開始慢慢茁壯,去年整體的銷售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綠色產品的營收就大概佔整體的67%。 台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南寶成為首批碳權交易買方並獲頒首購證明的企業,南寶除了調整塗料、黏著劑的配方,採用回收及生質原料,降低產品的碳足跡,也協助回收廢棄物、重新再製,達到循環生態系。 最後,吳順興表示,以往許多前輩都說,要走大家沒做的路,別人才不容易競爭,但他認為可以再修正一下,永續這條路一定要有大家的陪伴,就可以越走越遠。   邁向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只要願意,數位整合的投報率不容小覷 淨零建築的趨勢不可逆,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引用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Global 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數據,指出全球淨零建築進展,有多項指標進程緩慢;而降低隱含碳的困難,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WGBC)指出,包括「意識和市場需求」、「專業能力和技術」、「政策和規範」、「產業技術」、「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 位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台達電企業總部台北瑞光大樓,因為透過節能診斷及改造,成為台灣第一座既有建築改善類「鑽石級」認證的中層辦公建築,話鋒一轉,江文興表示,「我們最常被問到,這樣的改造投報率多少?」。 江文興接著說,此案送進董事會,常被問到投報率會多快,「我們自己答案3年半」,從原本很一般的建築,到改造完拿到多項頂級標章,意味著「只要你願意做,數位整合能幫你省到錢」。 另外,台達北美加州總部,節能設計不僅考量其氣候、地理環境的特點,獲得LEED零能耗(Zero Energy)認證的綠建築,江文興提到,此案原本未達到淨零標準,主要是設置大量充電樁,但透過新建太陽能停車棚、儲能系統優化,讓每年可產生的再生電力,大於建築自身用電量,成為真正的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的解決方案,從智慧建築、健康建築、低碳建築,到整體的智慧園區;關於外界關心的數位整合,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做綠建築不是只做綠,還有對抗未來極端氣候。   建築拼淨零需要自發電 台灣鈣鈦礦:建築業未來等於能源業 「我們已經進入碳中和的時代。」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表示,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2050淨零路徑顯示,在2030年的新售電車60%為電動車、新建築要是零碳建築,到2050年則是全球近70%電力來自太陽能與風能、超過85%建築為零碳建築。 陳來助提到,台灣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訂定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需建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在零碳建築的目標下,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未來建築要具備再生電力的儲能,白天日照充足時,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陰天或夜間沒有陽光,電池就供電給住戶使用。 他進一步點出,零碳建築的趨勢,是極大化建築自供電比例,就要做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發電區域」、「提高發電效率」;而要提升可發電區域,最佳解方之一,就是讓建築物的立面也能發電,以往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造成發電區域有限,若建築物的窗戶、牆面也是裝設太陽能板,就能解決這問題。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具備高發電效率、透光、可塑性高的特點,解決傳統太陽能板在建築應用上的痛點,包括日本已經專注開發這項技術,並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未來的零碳建築,窗戶可以發電,牆壁也能發電。」陳來助認為,鈣鈦礦可以是光電技術的新願景,也是淨零碳排的新商機,讓「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願景不再遙遠。  

MORE →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轉載】 2024年4月29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響應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堪稱永續圈的精彩月份,各產業的永續倡議百花齊放,面對刻不容緩「淨零建築」課題,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集結4大指標企業,包含台灣水泥、南寶樹脂、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台灣鈣鈦礦科技,全面解析淨零建築。 「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以建築生命週期的獨家角度出發,拆分成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讓任何碳排都無所遁形,從前端的零碳設計,到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甚至最具潛力的國際光電趨勢及商機,全方位助攻建築業「一碳就淨」。   2050淨零建築的「硬」目標 澄毓:現在就要開始零碳設計 面對2050淨零大趨勢,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點出關鍵項目,包括建築能效倍增、再生能源三倍、2030年新建建築淨零、2050所有建築淨零,而要達成這個終極目標,需要「建築能效設計」、「低蘊含碳設計」、「再生能源設計」、「整合式新能源系統設計」。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期望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都能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陳重仁表示,以建築生命週期來看,減碳需兼顧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澄毓除了擁有一千多件綠建築設計案經驗,更訂立低碳綠色開發戰略,讓淨零建築可以更快速更扎實。   「要達到淨零目標,建築物可以自行發電,不僅可提升建築面對天災人禍的韌性,更有助淨零之達成。」陳重仁舉例,如果在建築的立面安裝太陽能板,面積效益會是只在屋頂建置太陽能板的10倍以上,而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完工的建案,從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提到,未來全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需同步取得建物「興建」階段的「低碳建築評估認證」、建物「使用」階段耗能的「建築能效標章」,預計今年7月上路。 林泉興表示,大家理解巧婦無米之炊,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低碳轉型的關鍵,尤其,現在外界最關注的收取碳費課題,建築業如何減少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派)的最多碳排,數位整合就扮演關鍵因素。   翻轉碳排是水泥的必然之惡 台泥:2026年100%產銷低碳水泥 任何建築脫離不了水泥,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形容,碳排可謂水泥必然之惡,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即便採用百分百生質燃料、綠電,但化學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仍佔整體製程達60%,雖然水泥是高碳排,是否就不要採用?他以存在近二千年的羅馬萬神殿為例,水泥的使用壽命長,耐候性也比鋼結構好,台泥一直努力降低碳排,包括低碳水泥的標準訂定催生。 台泥去年推出卜特蘭石灰石水泥(IL),即為「低碳水泥」,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卜特蘭I型,減碳達15-20%,同時業界關注的強度,卻完全沒有減少,台泥預計2026年全面以低碳水泥替代卜特蘭I型。 而在產品的背後,也強調綠色製造。呂克甫表示,台泥持續深耕「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像是位於花蓮海拔一千公尺的和平礦場,就採用超低碳排軌跡,礦山內擁有3個豎井,破碎機也在山洞內,開採的石灰石以豎井自然沉降方式代替傳統卡車運輸出料,不但環保安全,碳排也低很多,民眾行經台九線也不知道這座礦山在開採。 呂克甫也說,鄰近的和平電廠,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規劃灰塘的燃煤火力電廠,一年產生近30萬公噸的煤灰,都送至緊鄰的台泥和平水泥廠替代水泥生產原料去化,這是台泥在25年前規劃做的事,台泥持續協助廢棄物清理,未來也會強化營建廢棄物資源再利用。 面對未來的淨零目標,呂克甫指出,台泥2020即參與國際減碳倡議「科學化基礎減碳目標(SBT)」,雖然進度超前,但2030年要較2016基準年降低近28%的碳排,這對水泥廠是不得了的事,「希望大家都知道減碳的急迫性,因為只有台泥做很好也沒有用,期待大家一起做」,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未來。   助攻淨零建築 南寶:低碳與生質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表示,2014年規劃第一座綠色廠區越南大登廠時,開始加速對於綠建築的認知,也體現在產品面上,除了低碳製造,更要強調再生,打造一個循環生態系,因為建築在施工面、材料面的「蘊含碳」,是許多建築業者需要克服的,南寶就要扮演助攻低碳的角色。 吳順興提到,近年南寶積極開發生質原料,像是「腰果酚(Cardanol)」是從天然腰果殼油提煉而成,來源具備可持續性,製程也產生較少碳排,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而用於建築鋼構系統的防蝕、防火塗裝,南寶都已經添加了這樣的材料。 「因為有了減碳這件事情,我們去落實之後,更多上下游的夥伴會認同你」吳順興表示,南寶早期推動低碳策略的時候,從廠內到客戶端,都會有不同聲音,但最後事實證明,因為走了永續低碳的路,南寶開始慢慢茁壯,去年整體的銷售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綠色產品的營收就大概佔整體的67%。 台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南寶成為首批碳權交易買方並獲頒首購證明的企業,南寶除了調整塗料、黏著劑的配方,採用回收及生質原料,降低產品的碳足跡,也協助回收廢棄物、重新再製,達到循環生態系。 最後,吳順興表示,以往許多前輩都說,要走大家沒做的路,別人才不容易競爭,但他認為可以再修正一下,永續這條路一定要有大家的陪伴,就可以越走越遠。   邁向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只要願意,數位整合的投報率不容小覷 淨零建築的趨勢不可逆,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引用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Global 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數據,指出全球淨零建築進展,有多項指標進程緩慢;而降低隱含碳的困難,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WGBC)指出,包括「意識和市場需求」、「專業能力和技術」、「政策和規範」、「產業技術」、「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 位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台達電企業總部台北瑞光大樓,因為透過節能診斷及改造,成為台灣第一座既有建築改善類「鑽石級」認證的中層辦公建築,話鋒一轉,江文興表示,「我們最常被問到,這樣的改造投報率多少?」。 江文興接著說,此案送進董事會,常被問到投報率會多快,「我們自己答案3年半」,從原本很一般的建築,到改造完拿到多項頂級標章,意味著「只要你願意做,數位整合能幫你省到錢」。 另外,台達北美加州總部,節能設計不僅考量其氣候、地理環境的特點,獲得LEED零能耗(Zero Energy)認證的綠建築,江文興提到,此案原本未達到淨零標準,主要是設置大量充電樁,但透過新建太陽能停車棚、儲能系統優化,讓每年可產生的再生電力,大於建築自身用電量,成為真正的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的解決方案,從智慧建築、健康建築、低碳建築,到整體的智慧園區;關於外界關心的數位整合,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做綠建築不是只做綠,還有對抗未來極端氣候。   建築拼淨零需要自發電 台灣鈣鈦礦:建築業未來等於能源業 「我們已經進入碳中和的時代。」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表示,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2050淨零路徑顯示,在2030年的新售電車60%為電動車、新建築要是零碳建築,到2050年則是全球近70%電力來自太陽能與風能、超過85%建築為零碳建築。 陳來助提到,台灣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訂定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需建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在零碳建築的目標下,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未來建築要具備再生電力的儲能,白天日照充足時,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陰天或夜間沒有陽光,電池就供電給住戶使用。 他進一步點出,零碳建築的趨勢,是極大化建築自供電比例,就要做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發電區域」、「提高發電效率」;而要提升可發電區域,最佳解方之一,就是讓建築物的立面也能發電,以往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造成發電區域有限,若建築物的窗戶、牆面也是裝設太陽能板,就能解決這問題。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具備高發電效率、透光、可塑性高的特點,解決傳統太陽能板在建築應用上的痛點,包括日本已經專注開發這項技術,並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未來的零碳建築,窗戶可以發電,牆壁也能發電。」陳來助認為,鈣鈦礦可以是光電技術的新願景,也是淨零碳排的新商機,讓「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願景不再遙遠。  

MORE →

發展「淨零建築」,澄毓:台灣具備這項優勢!同時創造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轉載】 2024年4月18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共同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於今天圓滿落幕,邀集建築業的關係業者,力求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路徑,超過百位產官學代表來賓出席;又響應淨零浪潮,澄毓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認證,創下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台灣具備「淨零建築」的潛力,因為台灣科技業在國際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健全的生態鏈,從長鏈變短鏈、碳足跡會變少,台灣也有優秀技術,所以很多國家想做、但還沒發生的事情,有機會在這座島嶼落實,只要先在1、2個案子開始,就會是很好的「淨零建築」示範場域。   根據聯合國統計,建築業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高達37%,且佔全球能源需求34%,顯示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容輕忽,當永續已經勢在必行,「淨零建築」已經是未來標配,如何透過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面臨的課題。 為讓更多的建築業者,能進入「淨零建築」行列,邀請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分享最新的低碳技術與趨勢。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歐盟最新建築節能指令,是2030年歐盟所有新建築要零碳排;台灣很小但影響力很大,台灣生態鍊很齊全跟充足,可以發揮強大影響力。陳重仁也舉例,以往建築結合能源,只會在屋頂想到太陽能板,但如果設置在建築立面,能鋪設的面積至少多10倍。   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表示,以目前2030年要達到接近零碳建築的目標,正在設計、準備蓋的建築,就要開始去規劃,而零碳建築的趨勢,就是極大化自供電比率,就是建築物自供電、不使用台電的電力,而鈣鈦礦具備可塑性、透光等特性,日本已經把鈣鈦礦作為國家級戰略發展重點。 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提到,如果政府的公共建設帶頭做,民間業者就可以更快跟上,「淨零建築」就會推動很快;關於智慧建築的系統整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 不過,許多業者關心,採用低碳技術、低碳建材,可能衍伸更多成本。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分享到,如果把「碳有價」納入進來,低碳水泥的價值就很高,市場有規模的建設公司也意識到,低碳水泥的強度跟以往水泥沒有減少,甚至比原本的強度還高。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指出,7、8年前的低碳材料,是「叫好不叫座」,洽詢後有購買意願的很少,但低碳浪潮實現後,要求及購買量是顯著成長,尤其我們很多國際大廠或品牌大廠需求增加,整個環境氛圍跟法規,讓永續發展更寬廣及順暢。 為響應永續趨勢,澄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表示,舉辦會議同時取得「ISO 14067 碳足跡證書」及「ISO 14068 碳中和證書」,達到活動碳中和目標;運用ISO 14067進行當天活動的總體(包含會議與交通等)碳足跡盤查與計算,並於NZ Carbon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取得GS標準碳權,進行抵銷達到碳中和,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取得證書。     #好文推薦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發展「淨零建築」,澄毓:台灣具備這項優勢!同時創造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轉載】 2024年4月18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共同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於今天圓滿落幕,邀集建築業的關係業者,力求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路徑,超過百位產官學代表來賓出席;又響應淨零浪潮,澄毓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認證,創下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台灣具備「淨零建築」的潛力,因為台灣科技業在國際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健全的生態鏈,從長鏈變短鏈、碳足跡會變少,台灣也有優秀技術,所以很多國家想做、但還沒發生的事情,有機會在這座島嶼落實,只要先在1、2個案子開始,就會是很好的「淨零建築」示範場域。   根據聯合國統計,建築業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高達37%,且佔全球能源需求34%,顯示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容輕忽,當永續已經勢在必行,「淨零建築」已經是未來標配,如何透過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面臨的課題。 為讓更多的建築業者,能進入「淨零建築」行列,邀請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分享最新的低碳技術與趨勢。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歐盟最新建築節能指令,是2030年歐盟所有新建築要零碳排;台灣很小但影響力很大,台灣生態鍊很齊全跟充足,可以發揮強大影響力。陳重仁也舉例,以往建築結合能源,只會在屋頂想到太陽能板,但如果設置在建築立面,能鋪設的面積至少多10倍。   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表示,以目前2030年要達到接近零碳建築的目標,正在設計、準備蓋的建築,就要開始去規劃,而零碳建築的趨勢,就是極大化自供電比率,就是建築物自供電、不使用台電的電力,而鈣鈦礦具備可塑性、透光等特性,日本已經把鈣鈦礦作為國家級戰略發展重點。 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提到,如果政府的公共建設帶頭做,民間業者就可以更快跟上,「淨零建築」就會推動很快;關於智慧建築的系統整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 不過,許多業者關心,採用低碳技術、低碳建材,可能衍伸更多成本。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分享到,如果把「碳有價」納入進來,低碳水泥的價值就很高,市場有規模的建設公司也意識到,低碳水泥的強度跟以往水泥沒有減少,甚至比原本的強度還高。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指出,7、8年前的低碳材料,是「叫好不叫座」,洽詢後有購買意願的很少,但低碳浪潮實現後,要求及購買量是顯著成長,尤其我們很多國際大廠或品牌大廠需求增加,整個環境氛圍跟法規,讓永續發展更寬廣及順暢。 為響應永續趨勢,澄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表示,舉辦會議同時取得「ISO 14067 碳足跡證書」及「ISO 14068 碳中和證書」,達到活動碳中和目標;運用ISO 14067進行當天活動的總體(包含會議與交通等)碳足跡盤查與計算,並於NZ Carbon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取得GS標準碳權,進行抵銷達到碳中和,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取得證書。     #好文推薦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 %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 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想掌握淨零趨勢的業主,千萬不要錯過!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好文推薦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更多綠建築相關文章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適逢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的「全球盤點」,評估及檢視各國的減碳進度,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經過13天馬不停蹄的討論協商,各國代表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包括(1)超過60個國家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2)近200個國家無異議通過「脫離化石燃料」,寫下歷史性的一刻;(3)由法國和摩洛哥主導,共27國簽署的「建築突破」倡議,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2060年建築物總面積倍增 被動式建築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將近七成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預計2060年前,全球建築物的總面積將持續加倍來因應人口的成長,而且多半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何造出淨零且具韌性的綠建築成為討論重點。實際上德國及瑞典的兩位學者,在1988年便提出「被動式建築」(The concept of Passive House)的概念,在不主動使用更多能源的前提下,透過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面向,讓居民有健康的居住環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COP28的館內,展示出兩種傳統建築結構,百年前中東地區的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根據在地的氣候條件、迎風面進行設計,將捕捉的氣流引入建築物中,在不耗能的情況下,利用自然通風幫助室內降溫,這類設計常見在高塔結構,因此又稱為「捕風塔」(wind capture tower)。具生態健康指標的珊瑚也能成為建材,利用珊瑚多孔特性,在白天吸收、保留熱量,夜晚釋放,幫助建築冷卻或提供熱能,透過減少使用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建材,不僅能加強建築效能,也能削減隱含碳。 #結合節能、創能、儲能設計,建築更具韌性 「建築突破」倡議中關於「韌性建築」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在設計階段,考量到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適,讓建築物能抵擋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是提升韌性,達到淨零建築的有效途徑。 台灣那瑪夏民權小學採用可調式的地面通風口、通風天窗,在夏天能有效引進涼爽空氣,冬天減少冷風進入,提供學生舒服的讀書環境。透過節能設備、高隔熱性建材、因地制宜設計、可再生能源、能源監視及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讓該校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成,不但獲得美國LEED O+M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於2022年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的校園。 具有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鄉布農部落《奇美教堂》,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台灣綠領協會偕同公益組織共同努力下,進行修繕整建工程,已於2023年12月1日舉行零碳教堂落成典禮。基於尊重在地文化,保留教堂原始樣貌與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並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建築」規範為依歸,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整修用料均為環保健康材料,以及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一級能效空調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達成零碳綠建築目標,同時整修廢棄物也達到80%以上的減量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讓奇美教堂蛻變成為花蓮地區的重點佈道會所與零碳教育的種子據點。 在全球綠色永續的浪潮下,建築產業應肩負起節能減碳之重責大任,呼應COP28提出的「全球冷卻」、「建築突破」、「水泥和混凝土突破」的倡議與行動承諾,持續朝「淨零與韌性建築」之路邁進,台灣不可缺席。   #好文推薦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轉載】 2024年4月29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響應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堪稱永續圈的精彩月份,各產業的永續倡議百花齊放,面對刻不容緩「淨零建築」課題,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集結4大指標企業,包含台灣水泥、南寶樹脂、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台灣鈣鈦礦科技,全面解析淨零建築。 「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以建築生命週期的獨家角度出發,拆分成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讓任何碳排都無所遁形,從前端的零碳設計,到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甚至最具潛力的國際光電趨勢及商機,全方位助攻建築業「一碳就淨」。   2050淨零建築的「硬」目標 澄毓:現在就要開始零碳設計 面對2050淨零大趨勢,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點出關鍵項目,包括建築能效倍增、再生能源三倍、2030年新建建築淨零、2050所有建築淨零,而要達成這個終極目標,需要「建築能效設計」、「低蘊含碳設計」、「再生能源設計」、「整合式新能源系統設計」。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期望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都能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陳重仁表示,以建築生命週期來看,減碳需兼顧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澄毓除了擁有一千多件綠建築設計案經驗,更訂立低碳綠色開發戰略,讓淨零建築可以更快速更扎實。   「要達到淨零目標,建築物可以自行發電,不僅可提升建築面對天災人禍的韌性,更有助淨零之達成。」陳重仁舉例,如果在建築的立面安裝太陽能板,面積效益會是只在屋頂建置太陽能板的10倍以上,而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完工的建案,從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提到,未來全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需同步取得建物「興建」階段的「低碳建築評估認證」、建物「使用」階段耗能的「建築能效標章」,預計今年7月上路。 林泉興表示,大家理解巧婦無米之炊,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低碳轉型的關鍵,尤其,現在外界最關注的收取碳費課題,建築業如何減少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派)的最多碳排,數位整合就扮演關鍵因素。   翻轉碳排是水泥的必然之惡 台泥:2026年100%產銷低碳水泥 任何建築脫離不了水泥,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形容,碳排可謂水泥必然之惡,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即便採用百分百生質燃料、綠電,但化學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仍佔整體製程達60%,雖然水泥是高碳排,是否就不要採用?他以存在近二千年的羅馬萬神殿為例,水泥的使用壽命長,耐候性也比鋼結構好,台泥一直努力降低碳排,包括低碳水泥的標準訂定催生。 台泥去年推出卜特蘭石灰石水泥(IL),即為「低碳水泥」,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卜特蘭I型,減碳達15-20%,同時業界關注的強度,卻完全沒有減少,台泥預計2026年全面以低碳水泥替代卜特蘭I型。 而在產品的背後,也強調綠色製造。呂克甫表示,台泥持續深耕「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像是位於花蓮海拔一千公尺的和平礦場,就採用超低碳排軌跡,礦山內擁有3個豎井,破碎機也在山洞內,開採的石灰石以豎井自然沉降方式代替傳統卡車運輸出料,不但環保安全,碳排也低很多,民眾行經台九線也不知道這座礦山在開採。 呂克甫也說,鄰近的和平電廠,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規劃灰塘的燃煤火力電廠,一年產生近30萬公噸的煤灰,都送至緊鄰的台泥和平水泥廠替代水泥生產原料去化,這是台泥在25年前規劃做的事,台泥持續協助廢棄物清理,未來也會強化營建廢棄物資源再利用。 面對未來的淨零目標,呂克甫指出,台泥2020即參與國際減碳倡議「科學化基礎減碳目標(SBT)」,雖然進度超前,但2030年要較2016基準年降低近28%的碳排,這對水泥廠是不得了的事,「希望大家都知道減碳的急迫性,因為只有台泥做很好也沒有用,期待大家一起做」,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未來。   助攻淨零建築 南寶:低碳與生質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表示,2014年規劃第一座綠色廠區越南大登廠時,開始加速對於綠建築的認知,也體現在產品面上,除了低碳製造,更要強調再生,打造一個循環生態系,因為建築在施工面、材料面的「蘊含碳」,是許多建築業者需要克服的,南寶就要扮演助攻低碳的角色。 吳順興提到,近年南寶積極開發生質原料,像是「腰果酚(Cardanol)」是從天然腰果殼油提煉而成,來源具備可持續性,製程也產生較少碳排,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而用於建築鋼構系統的防蝕、防火塗裝,南寶都已經添加了這樣的材料。 「因為有了減碳這件事情,我們去落實之後,更多上下游的夥伴會認同你」吳順興表示,南寶早期推動低碳策略的時候,從廠內到客戶端,都會有不同聲音,但最後事實證明,因為走了永續低碳的路,南寶開始慢慢茁壯,去年整體的銷售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綠色產品的營收就大概佔整體的67%。 台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南寶成為首批碳權交易買方並獲頒首購證明的企業,南寶除了調整塗料、黏著劑的配方,採用回收及生質原料,降低產品的碳足跡,也協助回收廢棄物、重新再製,達到循環生態系。 最後,吳順興表示,以往許多前輩都說,要走大家沒做的路,別人才不容易競爭,但他認為可以再修正一下,永續這條路一定要有大家的陪伴,就可以越走越遠。   邁向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只要願意,數位整合的投報率不容小覷 淨零建築的趨勢不可逆,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引用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Global 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數據,指出全球淨零建築進展,有多項指標進程緩慢;而降低隱含碳的困難,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WGBC)指出,包括「意識和市場需求」、「專業能力和技術」、「政策和規範」、「產業技術」、「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 位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台達電企業總部台北瑞光大樓,因為透過節能診斷及改造,成為台灣第一座既有建築改善類「鑽石級」認證的中層辦公建築,話鋒一轉,江文興表示,「我們最常被問到,這樣的改造投報率多少?」。 江文興接著說,此案送進董事會,常被問到投報率會多快,「我們自己答案3年半」,從原本很一般的建築,到改造完拿到多項頂級標章,意味著「只要你願意做,數位整合能幫你省到錢」。 另外,台達北美加州總部,節能設計不僅考量其氣候、地理環境的特點,獲得LEED零能耗(Zero Energy)認證的綠建築,江文興提到,此案原本未達到淨零標準,主要是設置大量充電樁,但透過新建太陽能停車棚、儲能系統優化,讓每年可產生的再生電力,大於建築自身用電量,成為真正的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的解決方案,從智慧建築、健康建築、低碳建築,到整體的智慧園區;關於外界關心的數位整合,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做綠建築不是只做綠,還有對抗未來極端氣候。   建築拼淨零需要自發電 台灣鈣鈦礦:建築業未來等於能源業 「我們已經進入碳中和的時代。」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表示,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2050淨零路徑顯示,在2030年的新售電車60%為電動車、新建築要是零碳建築,到2050年則是全球近70%電力來自太陽能與風能、超過85%建築為零碳建築。 陳來助提到,台灣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訂定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需建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在零碳建築的目標下,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未來建築要具備再生電力的儲能,白天日照充足時,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陰天或夜間沒有陽光,電池就供電給住戶使用。 他進一步點出,零碳建築的趨勢,是極大化建築自供電比例,就要做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發電區域」、「提高發電效率」;而要提升可發電區域,最佳解方之一,就是讓建築物的立面也能發電,以往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造成發電區域有限,若建築物的窗戶、牆面也是裝設太陽能板,就能解決這問題。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具備高發電效率、透光、可塑性高的特點,解決傳統太陽能板在建築應用上的痛點,包括日本已經專注開發這項技術,並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未來的零碳建築,窗戶可以發電,牆壁也能發電。」陳來助認為,鈣鈦礦可以是光電技術的新願景,也是淨零碳排的新商機,讓「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願景不再遙遠。  

MORE →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轉載】 2024年4月29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響應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堪稱永續圈的精彩月份,各產業的永續倡議百花齊放,面對刻不容緩「淨零建築」課題,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與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集結4大指標企業,包含台灣水泥、南寶樹脂、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台灣鈣鈦礦科技,全面解析淨零建築。 「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以建築生命週期的獨家角度出發,拆分成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讓任何碳排都無所遁形,從前端的零碳設計,到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甚至最具潛力的國際光電趨勢及商機,全方位助攻建築業「一碳就淨」。   2050淨零建築的「硬」目標 澄毓:現在就要開始零碳設計 面對2050淨零大趨勢,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點出關鍵項目,包括建築能效倍增、再生能源三倍、2030年新建建築淨零、2050所有建築淨零,而要達成這個終極目標,需要「建築能效設計」、「低蘊含碳設計」、「再生能源設計」、「整合式新能源系統設計」。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期望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都能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陳重仁表示,以建築生命週期來看,減碳需兼顧興建期的「蘊含碳」及營運期的「營運碳」,澄毓除了擁有一千多件綠建築設計案經驗,更訂立低碳綠色開發戰略,讓淨零建築可以更快速更扎實。   「要達到淨零目標,建築物可以自行發電,不僅可提升建築面對天災人禍的韌性,更有助淨零之達成。」陳重仁舉例,如果在建築的立面安裝太陽能板,面積效益會是只在屋頂建置太陽能板的10倍以上,而要達到2030、2050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完工的建案,從現在就要開始綠色零碳設計。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提到,未來全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需同步取得建物「興建」階段的「低碳建築評估認證」、建物「使用」階段耗能的「建築能效標章」,預計今年7月上路。 林泉興表示,大家理解巧婦無米之炊,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低碳轉型的關鍵,尤其,現在外界最關注的收取碳費課題,建築業如何減少範疇一(直接排放)、範疇二(間接排派)的最多碳排,數位整合就扮演關鍵因素。   翻轉碳排是水泥的必然之惡 台泥:2026年100%產銷低碳水泥 任何建築脫離不了水泥,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形容,碳排可謂水泥必然之惡,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即便採用百分百生質燃料、綠電,但化學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仍佔整體製程達60%,雖然水泥是高碳排,是否就不要採用?他以存在近二千年的羅馬萬神殿為例,水泥的使用壽命長,耐候性也比鋼結構好,台泥一直努力降低碳排,包括低碳水泥的標準訂定催生。 台泥去年推出卜特蘭石灰石水泥(IL),即為「低碳水泥」,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卜特蘭I型,減碳達15-20%,同時業界關注的強度,卻完全沒有減少,台泥預計2026年全面以低碳水泥替代卜特蘭I型。 而在產品的背後,也強調綠色製造。呂克甫表示,台泥持續深耕「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像是位於花蓮海拔一千公尺的和平礦場,就採用超低碳排軌跡,礦山內擁有3個豎井,破碎機也在山洞內,開採的石灰石以豎井自然沉降方式代替傳統卡車運輸出料,不但環保安全,碳排也低很多,民眾行經台九線也不知道這座礦山在開採。 呂克甫也說,鄰近的和平電廠,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規劃灰塘的燃煤火力電廠,一年產生近30萬公噸的煤灰,都送至緊鄰的台泥和平水泥廠替代水泥生產原料去化,這是台泥在25年前規劃做的事,台泥持續協助廢棄物清理,未來也會強化營建廢棄物資源再利用。 面對未來的淨零目標,呂克甫指出,台泥2020即參與國際減碳倡議「科學化基礎減碳目標(SBT)」,雖然進度超前,但2030年要較2016基準年降低近28%的碳排,這對水泥廠是不得了的事,「希望大家都知道減碳的急迫性,因為只有台泥做很好也沒有用,期待大家一起做」,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未來。   助攻淨零建築 南寶:低碳與生質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表示,2014年規劃第一座綠色廠區越南大登廠時,開始加速對於綠建築的認知,也體現在產品面上,除了低碳製造,更要強調再生,打造一個循環生態系,因為建築在施工面、材料面的「蘊含碳」,是許多建築業者需要克服的,南寶就要扮演助攻低碳的角色。 吳順興提到,近年南寶積極開發生質原料,像是「腰果酚(Cardanol)」是從天然腰果殼油提煉而成,來源具備可持續性,製程也產生較少碳排,降低對石油化學品的依賴,而用於建築鋼構系統的防蝕、防火塗裝,南寶都已經添加了這樣的材料。 「因為有了減碳這件事情,我們去落實之後,更多上下游的夥伴會認同你」吳順興表示,南寶早期推動低碳策略的時候,從廠內到客戶端,都會有不同聲音,但最後事實證明,因為走了永續低碳的路,南寶開始慢慢茁壯,去年整體的銷售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綠色產品的營收就大概佔整體的67%。 台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於2023年12月22日正式啟動,南寶成為首批碳權交易買方並獲頒首購證明的企業,南寶除了調整塗料、黏著劑的配方,採用回收及生質原料,降低產品的碳足跡,也協助回收廢棄物、重新再製,達到循環生態系。 最後,吳順興表示,以往許多前輩都說,要走大家沒做的路,別人才不容易競爭,但他認為可以再修正一下,永續這條路一定要有大家的陪伴,就可以越走越遠。   邁向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只要願意,數位整合的投報率不容小覷 淨零建築的趨勢不可逆,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引用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Global 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數據,指出全球淨零建築進展,有多項指標進程緩慢;而降低隱含碳的困難,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WGBC)指出,包括「意識和市場需求」、「專業能力和技術」、「政策和規範」、「產業技術」、「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 位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的台達電企業總部台北瑞光大樓,因為透過節能診斷及改造,成為台灣第一座既有建築改善類「鑽石級」認證的中層辦公建築,話鋒一轉,江文興表示,「我們最常被問到,這樣的改造投報率多少?」。 江文興接著說,此案送進董事會,常被問到投報率會多快,「我們自己答案3年半」,從原本很一般的建築,到改造完拿到多項頂級標章,意味著「只要你願意做,數位整合能幫你省到錢」。 另外,台達北美加州總部,節能設計不僅考量其氣候、地理環境的特點,獲得LEED零能耗(Zero Energy)認證的綠建築,江文興提到,此案原本未達到淨零標準,主要是設置大量充電樁,但透過新建太陽能停車棚、儲能系統優化,讓每年可產生的再生電力,大於建築自身用電量,成為真正的淨零建築。 台達樓宇的解決方案,從智慧建築、健康建築、低碳建築,到整體的智慧園區;關於外界關心的數位整合,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做綠建築不是只做綠,還有對抗未來極端氣候。   建築拼淨零需要自發電 台灣鈣鈦礦:建築業未來等於能源業 「我們已經進入碳中和的時代。」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表示, 由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2050淨零路徑顯示,在2030年的新售電車60%為電動車、新建築要是零碳建築,到2050年則是全球近70%電力來自太陽能與風能、超過85%建築為零碳建築。 陳來助提到,台灣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訂定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需建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在零碳建築的目標下,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未來建築要具備再生電力的儲能,白天日照充足時,太陽能板為電池充電,陰天或夜間沒有陽光,電池就供電給住戶使用。 他進一步點出,零碳建築的趨勢,是極大化建築自供電比例,就要做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發電區域」、「提高發電效率」;而要提升可發電區域,最佳解方之一,就是讓建築物的立面也能發電,以往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造成發電區域有限,若建築物的窗戶、牆面也是裝設太陽能板,就能解決這問題。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具備高發電效率、透光、可塑性高的特點,解決傳統太陽能板在建築應用上的痛點,包括日本已經專注開發這項技術,並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未來的零碳建築,窗戶可以發電,牆壁也能發電。」陳來助認為,鈣鈦礦可以是光電技術的新願景,也是淨零碳排的新商機,讓「建築業就等於能源業」願景不再遙遠。  

MORE →

發展「淨零建築」,澄毓:台灣具備這項優勢!同時創造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轉載】 2024年4月18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共同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於今天圓滿落幕,邀集建築業的關係業者,力求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路徑,超過百位產官學代表來賓出席;又響應淨零浪潮,澄毓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認證,創下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台灣具備「淨零建築」的潛力,因為台灣科技業在國際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健全的生態鏈,從長鏈變短鏈、碳足跡會變少,台灣也有優秀技術,所以很多國家想做、但還沒發生的事情,有機會在這座島嶼落實,只要先在1、2個案子開始,就會是很好的「淨零建築」示範場域。   根據聯合國統計,建築業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高達37%,且佔全球能源需求34%,顯示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容輕忽,當永續已經勢在必行,「淨零建築」已經是未來標配,如何透過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面臨的課題。 為讓更多的建築業者,能進入「淨零建築」行列,邀請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分享最新的低碳技術與趨勢。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歐盟最新建築節能指令,是2030年歐盟所有新建築要零碳排;台灣很小但影響力很大,台灣生態鍊很齊全跟充足,可以發揮強大影響力。陳重仁也舉例,以往建築結合能源,只會在屋頂想到太陽能板,但如果設置在建築立面,能鋪設的面積至少多10倍。   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表示,以目前2030年要達到接近零碳建築的目標,正在設計、準備蓋的建築,就要開始去規劃,而零碳建築的趨勢,就是極大化自供電比率,就是建築物自供電、不使用台電的電力,而鈣鈦礦具備可塑性、透光等特性,日本已經把鈣鈦礦作為國家級戰略發展重點。 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提到,如果政府的公共建設帶頭做,民間業者就可以更快跟上,「淨零建築」就會推動很快;關於智慧建築的系統整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 不過,許多業者關心,採用低碳技術、低碳建材,可能衍伸更多成本。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分享到,如果把「碳有價」納入進來,低碳水泥的價值就很高,市場有規模的建設公司也意識到,低碳水泥的強度跟以往水泥沒有減少,甚至比原本的強度還高。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指出,7、8年前的低碳材料,是「叫好不叫座」,洽詢後有購買意願的很少,但低碳浪潮實現後,要求及購買量是顯著成長,尤其我們很多國際大廠或品牌大廠需求增加,整個環境氛圍跟法規,讓永續發展更寬廣及順暢。 為響應永續趨勢,澄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表示,舉辦會議同時取得「ISO 14067 碳足跡證書」及「ISO 14068 碳中和證書」,達到活動碳中和目標;運用ISO 14067進行當天活動的總體(包含會議與交通等)碳足跡盤查與計算,並於NZ Carbon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取得GS標準碳權,進行抵銷達到碳中和,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取得證書。     #好文推薦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發展「淨零建築」,澄毓:台灣具備這項優勢!同時創造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轉載】 2024年4月18日 聯合報系《倡議家》 文/張世杰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攜手,共同舉辦「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 — 淨零解方築勝局」於今天圓滿落幕,邀集建築業的關係業者,力求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路徑,超過百位產官學代表來賓出席;又響應淨零浪潮,澄毓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認證,創下全台「碳中和會議」首例。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台灣具備「淨零建築」的潛力,因為台灣科技業在國際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健全的生態鏈,從長鏈變短鏈、碳足跡會變少,台灣也有優秀技術,所以很多國家想做、但還沒發生的事情,有機會在這座島嶼落實,只要先在1、2個案子開始,就會是很好的「淨零建築」示範場域。   根據聯合國統計,建築業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占比高達37%,且佔全球能源需求34%,顯示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容輕忽,當永續已經勢在必行,「淨零建築」已經是未來標配,如何透過低碳建材、低碳工法、節能系統、智慧系統、再生能源,都是建築業面臨的課題。 為讓更多的建築業者,能進入「淨零建築」行列,邀請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分享最新的低碳技術與趨勢。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KPMG安侯永續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歐盟最新建築節能指令,是2030年歐盟所有新建築要零碳排;台灣很小但影響力很大,台灣生態鍊很齊全跟充足,可以發揮強大影響力。陳重仁也舉例,以往建築結合能源,只會在屋頂想到太陽能板,但如果設置在建築立面,能鋪設的面積至少多10倍。   台灣鈣鈦礦公司董事長陳來助表示,以目前2030年要達到接近零碳建築的目標,正在設計、準備蓋的建築,就要開始去規劃,而零碳建築的趨勢,就是極大化自供電比率,就是建築物自供電、不使用台電的電力,而鈣鈦礦具備可塑性、透光等特性,日本已經把鈣鈦礦作為國家級戰略發展重點。 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提到,如果政府的公共建設帶頭做,民間業者就可以更快跟上,「淨零建築」就會推動很快;關於智慧建築的系統整合,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文興也建議,新建建築、既有建築的思維是不同的,先把舊系統釐清,能更快梳理怎麼做,也可用碳投報率去思考,智慧系統可以是長遠的正向價值。 不過,許多業者關心,採用低碳技術、低碳建材,可能衍伸更多成本。台灣水泥資深副總經理呂克甫分享到,如果把「碳有價」納入進來,低碳水泥的價值就很高,市場有規模的建設公司也意識到,低碳水泥的強度跟以往水泥沒有減少,甚至比原本的強度還高。 南寶樹脂塗料事業總處執行總經理吳順興指出,7、8年前的低碳材料,是「叫好不叫座」,洽詢後有購買意願的很少,但低碳浪潮實現後,要求及購買量是顯著成長,尤其我們很多國際大廠或品牌大廠需求增加,整個環境氛圍跟法規,讓永續發展更寬廣及順暢。 為響應永續趨勢,澄毓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表示,舉辦會議同時取得「ISO 14067 碳足跡證書」及「ISO 14068 碳中和證書」,達到活動碳中和目標;運用ISO 14067進行當天活動的總體(包含會議與交通等)碳足跡盤查與計算,並於NZ Carbon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取得GS標準碳權,進行抵銷達到碳中和,並委託第三方進行查證及取得證書。     #好文推薦 永續力拼彎道超車!澄毓15 · 永續未來 找出「淨零建築」最佳路徑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 %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 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想掌握淨零趨勢的業主,千萬不要錯過!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好文推薦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更多綠建築相關文章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適逢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的「全球盤點」,評估及檢視各國的減碳進度,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經過13天馬不停蹄的討論協商,各國代表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包括(1)超過60個國家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2)近200個國家無異議通過「脫離化石燃料」,寫下歷史性的一刻;(3)由法國和摩洛哥主導,共27國簽署的「建築突破」倡議,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2060年建築物總面積倍增 被動式建築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將近七成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預計2060年前,全球建築物的總面積將持續加倍來因應人口的成長,而且多半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何造出淨零且具韌性的綠建築成為討論重點。實際上德國及瑞典的兩位學者,在1988年便提出「被動式建築」(The concept of Passive House)的概念,在不主動使用更多能源的前提下,透過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面向,讓居民有健康的居住環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COP28的館內,展示出兩種傳統建築結構,百年前中東地區的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根據在地的氣候條件、迎風面進行設計,將捕捉的氣流引入建築物中,在不耗能的情況下,利用自然通風幫助室內降溫,這類設計常見在高塔結構,因此又稱為「捕風塔」(wind capture tower)。具生態健康指標的珊瑚也能成為建材,利用珊瑚多孔特性,在白天吸收、保留熱量,夜晚釋放,幫助建築冷卻或提供熱能,透過減少使用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建材,不僅能加強建築效能,也能削減隱含碳。 #結合節能、創能、儲能設計,建築更具韌性 「建築突破」倡議中關於「韌性建築」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在設計階段,考量到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適,讓建築物能抵擋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是提升韌性,達到淨零建築的有效途徑。 台灣那瑪夏民權小學採用可調式的地面通風口、通風天窗,在夏天能有效引進涼爽空氣,冬天減少冷風進入,提供學生舒服的讀書環境。透過節能設備、高隔熱性建材、因地制宜設計、可再生能源、能源監視及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讓該校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成,不但獲得美國LEED O+M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於2022年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的校園。 具有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鄉布農部落《奇美教堂》,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台灣綠領協會偕同公益組織共同努力下,進行修繕整建工程,已於2023年12月1日舉行零碳教堂落成典禮。基於尊重在地文化,保留教堂原始樣貌與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並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建築」規範為依歸,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整修用料均為環保健康材料,以及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一級能效空調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達成零碳綠建築目標,同時整修廢棄物也達到80%以上的減量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讓奇美教堂蛻變成為花蓮地區的重點佈道會所與零碳教育的種子據點。 在全球綠色永續的浪潮下,建築產業應肩負起節能減碳之重責大任,呼應COP28提出的「全球冷卻」、「建築突破」、「水泥和混凝土突破」的倡議與行動承諾,持續朝「淨零與韌性建築」之路邁進,台灣不可缺席。   #好文推薦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