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