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當淨零碳排成全球共識,減碳成了攸關企業生存的課題,作為全球總碳排放量佔37%的「建築產業」,在全球減碳路徑中承擔關鍵角色! 2024年7月1日起,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定並推動「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制度(LEBR,Low Embodied-carbon Building Rating System)」,不僅著眼於佔28%的營運碳排,更強調自建築設計階段著手,在建造、修繕和拆除階段使用低碳建材和工法,以降低建築物佔9%的蘊含碳,全面從根本減碳。11月29日進一步表示,已爭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未來LEBR低碳建築評估將納入「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作為上市櫃公司撰寫永續報告書時有關「對氣候變遷減緩具實質貢獻之技術篩選標準」,讓企業自根本減碳的同時,亦能強化ESG的表現。   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關注建築全生命週期四階段 LEBR低碳建築評估方法,參考歐盟建築物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制定,評估範圍涵蓋建築生命週期的四大階段:製造運輸、施工、更新修繕與拆除廢棄,又稱之為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建材的蘊含碳計算則是包含原物料開採、原料運輸、製造與成品運送到工廠大門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搖籃到大門(Cradle to Gate)。LEBR低碳建築評估評定階段有二:針對尚在施工階段已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或特種建築物,可申請「候選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證書」;而已完工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認定之合法房屋或特種建築物,可申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 評估系統分為八個等級,最高是1+等級,最低是7級。蘊含碳減碳達3%以上,符合第4級標準,視為合格的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若蘊含碳減碳達20%以上,即符合1+等級,為超低碳建築。「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制定的LEED V5版本,已將建築物蘊含碳的評估納入必要評估項目。以LEED V5版標準而言,若要申請最高白金級認證,最低減碳率為10%,對標LEBR低碳建築評估為第3級,往後減碳率的門檻可能會再根據版本演進提高。」身為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說明道。     從建築結構體、室內地坪與外牆著手,有效降低90%建築蘊含碳 LEBR低碳建築評估的建築物範圍包含:主結構體、外牆外裝、外窗、帷幕牆系統、室內隔間牆、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其中主結構體佔了絕大部分碳排,外牆外裝與室內地坪次之。陳重仁指出,亞洲地區建築的內裝習慣與歐美國家不同,歐美國家內隔間牆多為低碳的輕隔間系統,而亞洲地區的室內隔間牆傳統上多使用碳排較高的RC牆,以及疊砌磚牆,且室內地坪部分鋪設磁磚的比例非常高,所以想降低蘊含碳,亦不能忽略室內隔間牆跟地坪材料,即便近年來室內隔間牆已經開始走向輕量化趨勢。     採取7減碳策略,自設計階段降低蘊含碳 英國綠建築協會倡議指出,建築物在設計階段的蘊含碳減量效益,約占建築生命週期減碳策略的50%。陳重仁強調,LEBR作為淨零建築政策的減碳評估工具,應聚焦於設計階段的減碳功能,並採用 (1) 利用建築設計圖說資料,快速計算並評估建築蘊含碳排量; (2) 以建材的碳排放係數做為計算數據 ;(3) 在設計階段進行替代方案的效益評估,挑選減碳潛力與經濟效益較高的方案;(4) 導入低碳工法評估,促進開發創新營建工法; (5) 導入低碳循環建材的優惠評估機制,鼓勵建材循環利用,達到建築循環的經濟效益。     陳重仁更提出七策略,自設計階段降低蘊含碳: 結構優化設計:探討建築造型跟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避免不合理的結構跟造型設計。 結構輕量化設計:選用比較輕的結構系統以及建材工法,降低建築物結構體整體抗震負擔,如採用鋼構帷幕牆系統取代RC構造建築,可減輕結構體的重量,更進一步減碳。 採用低碳循環建材:採用含循環回收再生成分建材,建材的整體碳排放較低。 採用低碳工法:採用生命週期碳排放較低的營建工法,例如乾式工法取代濕式工法,採用預鑄工法取代場鑄工法等。 耐久化設計:又稱為延壽設計,建築物若耐久、耐候,需要維修的次數變少,整體壽命變長,平均下來生命週期的碳排數字比較低。 節材設計:採用簡潔的設計風格,避免過度裝飾性設計,可節省用量與碳排。 模組化設計:建築構件採用規格尺寸模矩化、模組化設計,甚至可預製的構件設計,可兼具材料效率提升、快速複製、施工快速與低碳排放優點。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LEBR低碳建築評估為建築業邁向淨零碳排提供了明確的減碳指標,透過在設計階段導入減碳策略,降低蘊含碳排,不僅減碳效益顯著,更推進建築業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好文推薦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如何避免額外碳費、碳稅

【轉載】 2024年10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環境部日前公布碳費三子法,宣布明年(2025)元月將開始課徵碳費,對象為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產業,然而在這一波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可以避免這些額外的碳費、碳稅嗎? 環境部雖已公布各種分析數據,來說明徵收碳費對物價的影響非常微小,不會造成綠色通膨,但已經導致建築業大家議論紛紛,擔心高碳排建材包括鋼鐵、水泥等被課徵碳費後,導致營建成本大幅上漲。   建材的綠色漲價早已開始,但也可避免 國際間已經開始準備針對高碳排產業課徵碳稅,例如歐盟的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針對進口歐盟國家的產品課徵碳稅,課徵對象跟建築業相關的主要為鋼鐵、鋁與水泥。 雖然目前尚未真正開徵,但也已經導致國際上水泥與鋼鐵價格略微上漲,包括國內,因為許多原物料仍然仰賴國外進口,因此,這個碳費或碳稅,對國際原物料供應鏈的影響是必然發生,無論是要繳給誰。 在這裡,我不會把這現象稱為綠色通膨,因為整體影響程度不算明顯,漲價程度遠低於其他市場因素所造成。 如果要讓建材避免這額外的碳費或碳稅,那基本上就是要完全在本國內取得原料,最好是使用再生料,以及採用低碳方式生產,這樣的建材,大致就跟碳稅碳費的影響脫鉤了,或是影響微乎其微。   建商因應辦法:採用低碳建築設計 既然碳費的課徵是因為高碳排,建築物的設計朝向低蘊含碳方向設計,透過結構優化設計、結構輕量化設計、採用低碳建材等策略,便可降低整體建築物的碳排,降低建材採購需求量,進而降低建築物單位面積的成本。 建築物的造價組成中,結構體是主要成分,大約佔3分之1左右,然而,建築物的碳排一半以上都是結構體所造成。在不犧牲結構性能的條件下,進行結構合理化、優化與輕量化設計,包括外牆系統的輕量化,有機會降低結構用量高達5至10%。 這樣一來一往,除了可以抵銷因為碳費造成的材料成本增加,還可以降低建築營建成本,耐震能力也沒變差,輕量化還可減輕地震力的負擔。這也就是為何台灣低碳建築標章中所闡述主要減碳策略,是從結構體下手。簡單說,做得少,材料用得少,蘊含碳排放相對就較低,邏輯就這麼簡單。     主要建材產業,已經朝向低碳方向邁進 一棟建築物我們少不了鋼鐵、鋁、玻璃與水泥這四種材料,然而這些材料,碳排放都是名列前茅,依碳排放大小順序依次為:鋁、鋼鐵、玻璃、水泥。(如圖)這些材料,在前面提過國際上是屬於會被課徵碳稅的高碳排產業,因此無不竭盡所能逐漸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否則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目前這些材料生產單位大致是以添加回收再生成分,以及在製程中降低能耗,以及使用再生能源,來降低材料的蘊含碳。只是目前這些低碳材料尚未普及,但在淨零碳排的趨勢壓力下,普及化的腳步會越來越快。 未來我們可以透過使用這些低碳鋼與鋁、低碳水泥等作為來達到初步的減碳,再加上運用前面提到的優化與輕量化設計,來進一步降低建築物的碳排放。   綠建築的溢價效益,也可以抵消碳費的成本增加 新建綠建築無論是出租或是出售,目前已經被市場證實本來就已經有溢價效益,基本上都大幅超過徵收碳費可能增加的營建成本,一來一往,對建商仍然有利,只要購屋者能體會低碳綠建築帶來的好處,買房時盡量選擇有綠建築標章的建案,更何況現在都更危老案在容積獎勵機制下,幾乎都有綠建築標章,也是政府希望透過低碳綠建築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與降低環境衝擊。 當然牽動房屋售價的議題複雜,非單一因素能影響,但是未來設計低碳綠建築,可以讓任何建築案都具備有基本的優勢,甚至更有亮點,尤其對於高端市場的建案更是重要! 最後還有綠色金融貸款機制可以增加一些財務誘因,無論是對建商,還是購屋者,未來這力道只會越來越強。   #好文推薦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環境部在10月7日公布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訂明年試申辦,2026年正式收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水泥等將首當其衝,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2021年研究指出,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31%。因此,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更要將隔熱、防水、防火、循環建材等「安全」、「循環經濟」納入設計考量,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 面對內憂外患,提供各種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的Tremco Construction Products Group(Tremco CPG)在9月11日舉辦的「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邀集建築領域專家,探討如何讓建築物外牆符合隔熱、防水、防火、安全性能,成為具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致力降低建築營建業占全球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擔任9月11日「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講者,說明如何從建築外牆著手,打造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圖/Tremco CPG   採用5策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打造低碳建築 「根據研究顯示,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30%的效益。」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分享道。其中建築物中的蘊含碳排,光是結構體就佔了超過一半,因此若想減少蘊含碳排,陳重仁建議採取以下五策略: 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水泥中高爐水泥的比例會影響結構體碳排,使用比例越高碳排越低。 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將含回收再生鋼使用比例提高至50%以上,或採用低碳鋼構,甚至未來可採用由100%綠氫生產的零碳鋼,大幅降低碳排。 優化與合理化結構設計:通過結構優化,以更少的結構材料達成相同的耐震效果,或以相同的材料達成更高的耐震效果;並且檢討結構合理化設計,避免怪異造型的不合理結構設計。 使用預鑄工法:使用工廠預鑄的梁柱工法和模組工法,使結構體更易於拆卸,既省時也能減少材料浪費。 採用低碳水泥:選擇碳排放較低的品牌,或採用含有碳捕捉技術和高比例回收成分製作的綠水泥。 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可有效降低蘊含碳,更能落實循環營建。   帷幕牆結合BIPV,節能、創能又健康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不僅展示建築風格,更直接影響建築內部舒適度與能耗,而提供專業帷幕牆技術服務的科鐽工程顧問陳郁潔總經理指出,規劃綠建築時應參考玻璃商提供的光學數據、隔熱(保溫)性能(U值)等,做為計算外殼耗能的依據。 目前,帷幕牆的節能設計多著重於降低能耗,如採用隔熱玻璃、不透光外牆為建築降溫,並使用密度高、具隔熱和隔音功能的岩棉置於外牆材料,或在牆面飾條添加絕緣墊片,達到比使用鋼筋與混凝土興建之RC牆高出近三倍的隔熱效果。「聽了陳總經理的分享,以及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讓我們思考未來應從材料本身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帷幕牆設計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陳郁潔總經理興奮地表示。   ▲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可透過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建築打造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圖/Unsplash   打造防火、防水高性能外牆,讓低碳建築更耐用 除了採用隔熱牆面材料,密封與黏合外牆的黏著膠、牆面收邊飾條也能透過隔熱材、斷熱材,以阻絕熱傳導,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專門代理各式進口五金、防火建材,以及美國TREMCO矽利康的頂天科技湯頂立營運總經理指出,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資料統計,「房屋漏水」名列房地產消費糾紛前三高,對居住者生活品質影響甚巨,因此使用具耐久、耐候、抗UV、防水的密封性能建材至關重要,如使用速乾的Tremco矽利康,能增強外牆承受雨水沖刷的能力,大幅提升耐用性。 今(2024)年3月,Tremco CPG美國創高香港分公司與創立近50年的防水工程品牌DAISIN大信簽約,引進建築結構防水品牌Pitchmastic PmB,大信建設營造康永昕執行長表示,透過防水工程技術,可以保護建築物結構,提升外牆安全性與耐久性,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更能進一步提升國內建築結構的防水工程水準。「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道。   ▲ 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圖/Unsplash   北市府頒布法令推動外牆整建拉皮,提升建築安全性 除了減碳,外牆與建築安全更是息息相關。臺北市因地狹人稠高樓密佈,極端氣候對建築物影響甚大,時有外牆飾面剝落造成人員傷亡意外事件發生,為此訂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領得使用執照達一定年限或外牆飾面具風險之建築物,其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定期委託專業診斷檢查機構或人員辦理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並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逾期未完成申報者,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為加速推動外牆整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24年9月2日起,推出補助老屋外牆整新(拉皮)及結構補強新制,調整原有補助方案,包含(1)放寬申請資格,不限樓層且可由該棟建築物之選定代表人申請、(2)提高補助金額,除一般地區的建築物,外牆整新補助金額上限增至500萬元;(3)另新增整維策略地區之建築物,補助金額提高至800萬元,以期提高申請意願。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MORE →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儘管許多企業深知ESG的重要性,卻苦於不知道該如何起步?該怎麼落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根據KPMG《2024年全球ESG盡職調查研究》指出,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有五分之四的交易者表示,ESG視為其併購考慮要素之一;PwC《2023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亦顯示,高達四分之三的投資人表示,企業管理永續風險及機會的作為,為其進行投資決策時考量的關鍵要素。 環境部於 113 年 8 月 29 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劃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擬於2025年開徵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2026年正式施行的CBAM,將於2026年課徵碳關稅,減碳、淨零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生存課題。面對全球減碳浪潮,企業如何應對淨零挑戰?碳盤查與永續報告書是關鍵起手式。     淨零第一步:完成碳盤查 為響應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2年公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個體公司依照資本額的多寡,分階段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在年報揭露;全體上市櫃公司須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協力廠商認證的目標。 溫室氣體盤查,簡稱「碳盤查」可分為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前者是針對公司組織、特定廠區或產線等範圍產生的溫室氣體盤查,以掌握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狀況,依此找出排放熱點與減排策略;後者則是盤點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的碳排放量,包括產品各種生命週期階段的分析,從原料開採、加工、製造、運輸,到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之處理方式,藉由掌握其產品與供應鏈之碳排放數據,以因應並減輕碳成本。 除了上市櫃公司,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經營全球貿易的製造業,亦自主進行碳盤查,如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的眾孚企業,其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的減碳趨勢,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及規劃下,於2023、2024年先後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與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提升其企業國際競爭力。     淨零第二步:揭露及編撰企業永續報告書 2023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資本額20億元以上企業皆需編制ESG永續報告書,公開揭露企業自身在「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的資訊,2025年起更將擴大規範對象至所有上市櫃公司。 長虹建設自1975年創立以來,秉持「以勤起家、以誠立業」,強調「一切以居住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持續致力於土地開發、設計規劃、建築施工到售後的一條龍服務。陳重仁總經理愉快回憶道:「與長虹建設李耀中總經理的會晤,可說是一拍即合!」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系、具美國柏克萊大學營建管理學及結構工程學雙碩士的李耀中總經理,思維前瞻敏稅,對於我們提出的『低碳營建六面向』極度欣賞及認同,表示除目前已取得台灣綠建築認證的15棟建築物,進行中的6棟建築物亦將分別導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認證,以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未來將持續於建案中導入低碳設計、綠色能源、循環永續、健康生活、智慧建築等概念,以達到降低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永續目標。 基於對建築營建產業的熟悉,SSDC澄毓綠建築在輔導長虹建設2023年度永續報告書時,首先協助其從「永續ESG」的角度識別其企業經營及利害關係人重大議題;並專章探討其在「永續營建‧卓越服務」中,於產品品質與安全、土地開發的原則與策略、智慧及綠建築導入與實行與顧客關係管理的永續作為;在「綠色工程‧環境永續」中,因應氣候變遷與調適 (TCFD)、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的策略與具體作為,展現其在永續營建上持續耕耘的專業與承諾。   導入低碳營建思維,建築業全面開展淨零策略 永續是段無止盡的征程。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企業SDGs永續指標下,可全面展開「環境」、「社會」及「治理」的永續策略,如設立ESG委員會、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將綠建築認證(EEWH、LEED)、健康建築認證(WELL)、建築能效認證 (BERS)、低碳建築認證 (LEBR)等納入規劃設計的DNA,透過低碳設計、循環建材、再生能源裝置,提升建築能效,全面降低建築物碳排放量。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灣鈣鈦礦陳重仁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隨著全球致力於實現淨零碳排,發展再生能源成為必須採取的重要策略,而近年來備受矚目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可推進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鈣鈦礦技術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訂定「2025實用化、2030商業化」目標發展鈣鈦礦太陽能產業,自2024年度起,投入2兆日圓預算於綠色轉型相關產業,其中日本經濟產業省投資648億日圓進行鈣鈦礦太陽能板實用化及研發,以應用於產業所需。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8月27日第四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中指出,採用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板,在基地立面安裝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 (BIPV),可讓以往僅設置於屋頂的太陽能光電,進一步往建築立面發展。根據近十年新建建築發照資料估算,建築立面可鋪設光電板的面積比屋頂平均高出10~20倍以上。如果是超高層建築,更可能多達5、60倍以上!且鈣鈦礦光電板能吸收天空每個角度的輻射能量,發電效益較不易受太陽光角度影響,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推進,有極大助益。     鈣鈦礦太陽能板具:創能、高透光與低碳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由日本化學家宮坂力教授於2009年所發明,相較於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可吸收高能量的短波段光線,且具備(1)高透光、(2)可撓曲、(3)質量輕、(4)可室內弱光發電、(5)顏色可調整等特性,鈣鈦礦太陽能板可結合建築物之設計、施工和安裝,與建築物融合為一體,成為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 (BIPV),作為屋頂、天窗、建築物外立面、玻璃帷幕等的替代物品,不僅具有太陽能發電功能,還能承擔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的作用。白天可吸收陽光創能,晚上也能透過室內弱光發電,且與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相比,更可透過規劃設計,兼顧建築物美學,達到光電與建築造型整合一體的優點。特別是在大樓林立的都會區,屋頂面積往往無法滿足大量光電設備之設置需求,善加利用建築立面發電,便能提高大樓自供電比例,朝零碳建築目標更進一步。   此外,製作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時,必須經過約900℃的高溫長時間處理,工序較繁瑣嚴苛;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以溶液塗佈薄膜的形式製作,製造溫度僅維持在180℃以下即可,相較之下,生產過程碳排放較少。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2021年的研究顯示,矽晶太陽能電池預計回收期為1.3 ~ 2.4年,每千瓦時輸出的初始碳足跡為22.1 ~38.1克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但倘若能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建立回收機制,回收期僅需約一個月,碳足跡可低至每千瓦時發電13.4克二氧化碳當量,平均而言能比矽晶太陽能電池的回收時間縮短約72.6%,降低71.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看好鈣鈦礦太陽能板潛能,日、臺積極發展推動應用 2023年4月,日本大型資訊科技企業NTT Data和日本積水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合作,在建築物外牆上採用薄膜型鈣鈦礦太陽板,為日本首個在建築外牆上進行的太陽能發電實驗。同年11月,日本東京電力控股公司宣布在東京都內樓高43層的大樓外牆採用鈣鈦礦太陽能板,整座大樓發電能力將可與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相匹敵,預計於2028年度完工。如果成功普及,將能使東京市區建築實現電力自給自足,邁向淨零碳排。 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提及,日本受限於土地狹小及設置空間有限,加上分散矽晶太陽能電池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之議題,已將鈣鈦礦技術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而與日本同為島國的台灣,同樣有著資源短缺、仰賴進口能源、高度都市化等情形,應可借鑑日本經驗,拓展鈣鈦礦太陽能板的應用。 陳重仁更表示,隨著「再生能源條例第12-1修正案」三讀通過,以及去(2023)年開始導入的建築能效評估制度,期促使業者思考,透過採用鈣鈦礦太陽能板,以達到建築物減碳的責任,兼顧建築美學與實用性,亦有助於台灣BIPV產業的發展。     突破鈣鈦礦太陽能板侷限,始能擴大應用普及度 鈣鈦礦太陽能板憑藉其高透光、可彎曲、質量輕等多重優勢,不僅能應用於建築物外牆、助功降低碳排,甚至可在不影響作物和魚苗日照生長的前提下發展農電、漁電共生,應用範疇廣泛;然而,鈣鈦礦太陽能板仍有其侷限所在,分別是(1)壽命短,(2)未達規模化量產,以及(3)價格較高。目前鈣鈦礦太陽能板光電轉換效率已突破23%,與矽晶太陽能板旗鼓相當,但相較於矽晶太陽能板平均使用壽命為20~30年,因鈣鈦礦太陽能板對水分敏感,在濕氣環境下容易變質從而降低轉換效率,目前使用壽命僅能約維持5~10年。 另在政府相關配套的推波助瀾下,矽晶太陽能板的應用得到大面積的製造業廠房及農地裝設採用,如台電彰濱光電場、臺南鹽田太陽光電場、雲林新興光電廠等;而新一代的鈣鈦礦太陽能板因製程穩定性不足,尚處於實驗室階段,製程良率偏低,無法大量生產,相對代價遠高於矽晶太陽能板。當務之急,加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創新再突破,達到規模化,才能擴大其應用普及度。     #好文推薦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如何打造節能減碳又經濟的「低碳循環學校建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助京城建設推動綠色營建策略,贏得南臺灣商辦先機

外資及國際法人機構愈來愈重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5月29日報告指出,自2023年起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編製永續報告書,截至2023年底,已申報111年度永續報告書之家數計有887家。其中含強制申報者574家,自願申報者313家,占全體上市櫃公司家數約50%。 因應金管會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建設營造業如長虹、潤泰、冠德、華固、興富發、華友聯、京城等建設公司皆已陸續編製完成其2022年度、2023年度永續報告,京城建設即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完成其第一本永續報告書,並開展其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1:盤點梳理企業ESG,訂定綠色營建策略 作為南臺灣建築產業的重要推手,登記資本額50億的京城建設,打造許多高雄知名地標,如京城美術皇居、看海豪宅京城凱悅、京城鉅誕、H2O水京棧國際酒店等,持續推動各項綠色工程技術,優先選擇環保材料、綠建材,將建築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並逐年增加綠建築認證建案比例,將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的四大範疇: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融入其規劃設計的建案中,如南台灣唯一榮獲內政部耐震、綠建築雙標章的建案「京城天贊」。 「許多建設公司意識到ESG的重要,加上受《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規範的推動,開始尋求我們的ESG全方位服務。」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分享其觀察。SSDC澄毓綠建築周澤亞博士進一步以京城建設為例,透過第一本永續報告書進行企業盤點梳理後,除體現該集團目前的ESG表現,強化其「綠色工程、環境永續」的作為,更使其充分體認ESG策略對其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SSDC澄毓的輔導下,開展一系列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2:以綠建築為產品設計依歸,展現永續企圖心 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為依歸的產品設計策略,是京城建設第一個綠色營建策略。以LEED黃金級認證規劃建設的《京城IFC》,坐落於南部半導體中心地區的北高雄,為高雄第一座國際A級商辦,台積電楠梓廠、日月光、華泰電子、國巨等電子大廠多居於此腹地。面對搬遷至此的工程師購屋需求,京城建設第三季即將完工的《新世界》,近乎售罄,其他建案如《美術皇居》、《馥之森》亦獲好評。 仲量聯行「2024商用不動產景氣展望」指出高雄辦公大樓市場受到科技產業的推動,正積極發展成為半導體供應帶,在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及產業推動下,綠色商辦需求持續提升,推動租金強勁上揚,未來後勢看漲。   策略3:營建淨零解方,從企業本身做起 為降低土地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已訂定「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除於土地開發過程必須採取對環境最佳可行的技術,並須承諾於營運期間對溫室氣體排放增量進行抵換,增量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10年,而許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也正積極響應。 「若所有人都能一同向前邁進,成功便會水到渠成。」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企業推動永續經營的路上,領導人的眼光及決定至為關鍵,京城建設蔡天贊總裁便是一位具前瞻性與執行力的掌舵者,持續而堅定地推動綠色營建策略,不僅符合國際減碳趨勢,更順利搶占市場先機。   #好文推薦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善用綠建築規劃與GRESB幫你的企業永續ESG報告書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印度SRK天然鑽石集團成全球首個榮獲GNFZ淨零認證企業

因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全球淨零認證(Global Network for Zero, GNFZ)應運而生 ,由前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總裁 Mahesh Ramanujam 於2022年創立,旨在為個人、企業及組織提供支持,協助其依據不同減碳階段,循序漸進達成相應里程碑,讓企業在執行過程中能同時向外界宣示減碳決心與實際作為,逐步達到淨零目標。今(2024)年6月,GNFZ對既有建築的淨零認證已與全球房地產永續性標準GRESB(Global Real Estate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接軌,使企業在獲得GNFZ認證的同時,亦能顯示其ESG表現績效,對企業而言,是積極合適的淨零減碳平台與認證系統。   SRK 透過取得GNFZ認證,超前6年達成淨零里程碑 全球知名的天然鑽石工藝公司Shree Ramkrishna Exports Pvt. Ltd.(SRK)旗下兩大代表性建築——SRK House和SRK Empire,在今(2024)年5月成為全球首批取得全套GNFZ淨零認證的建築。這兩座建築原已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後透過GNFZ認證取得,SRK得以超前6年,達成企業淨零里程碑。 去(2023)年SRK在可持續發展會議上公開宣示將加速推動淨零排放,同時展示SRK六十年來在緊急救援、醫療保健、教育、社區發展、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影響力。會議期間,SRK創辦人兼主席Shri Govind Dholakia公布了該企業針對範疇一、二和三的碳排放減量策略路徑圖,並首次發佈了「潔淨影響報告(Pure Impact Report)」,詳述了其在推動ES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在運營方面脫碳的努力與承諾。     導入多重減碳策略,加速減少範疇一、二、三碳排 SRK為取得GNFZ認證,採用了多種策略,如(1)安裝一座6兆瓦的場外太陽能電廠來減少範疇一和範疇二的排放,(2)將所有公司車輛替換為電動車、安裝太陽能電動車充電站、開發應用程式以追蹤員工的日常通勤方式,(3)種植面積超過200英畝的綠樹,以降低範疇三的碳排。 GNFZ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hesh Ramanujam表示,SRK加速取得GNFZ認證的行動力,充分展示其達成淨零排放的決心與企圖心。「在SRK創辦人兼主席Shri Govind Dholakia的領導下,SRK利用GNFZ的流程與方法,在短時間內加速達成目標,創下歷史紀錄,為其他企業領袖樹立了榜樣,並展示如何通過合作夥伴引領跨國企業進行脫碳化運營——同時保護人類、地球環境,更兼顧獲利。」 GNFZ的願景是透過系統化平台,加速實現全球淨零,在美國、拉丁美洲、印度、歐洲、中東、亞洲等地皆有合作夥伴和項目,此次SRK超前達成2024年底淨零目標的亮眼成果,展現GNFZ認證系統能確實協助企業制定出可負擔、易實現的淨零排放策略,讓淨零排放成為企業觸手可及的目標。     做為GNFZ東亞首位戰略夥伴,SSDC助您提早達成淨零目標 SSDC澄毓綠建築作為GNFZ東亞區的首位戰略夥伴,擁有近20年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WELL健康建築輔導經驗,在企業淨零減碳目標上,可協助企業制定執行淨零策略藍圖,透過深度節能減碳,以及整合綠能系統達到零碳目標,已輔導數百家企業完成綠建築認證、碳盤查、碳足跡認證等多種減碳服務,秉持專業與永續共好理念,攜手企業循序漸進邁向脫碳願景,跟上國際減碳趨勢,提升ESG表現,獲得更多利害關係人的支持與信任。   原文連結:World’s First Full GNFZ Net Zero Certification Achieved by SRK      

MORE →
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當初LEED v4版本發布時,有些標準對大家而言過於先進或嚴苛,使目標較難達成,有鑑於此,v5版本更著重市場接受度,希望可以推出後立刻在市場上應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技術開發副總裁Corey Enck於2024年5月在線上公開課程表示。USGBC在2023年9月公布LEED v5試行版本後,即召集各領域專家組織委員會進行開發,並徵求市場意見,透過公眾意見反饋彙整後,於2025年初正式發佈v5最新標準,推出後v4版本將進入過渡期,根據官方表示,v4與v4.1認證版本註冊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關閉,完成LEED版本的迭代更新。   LEED v5版本更關注脫碳、生活品質、生態保護和恢復 LEED版本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原有超過20個不同的分支體系,而v5版本則濃縮:LEED BD+C: New Construction(新建建築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BD+C: Core and Shell(新建建築核心與外殼認證)、LEED O+M: Existing Buildings(既有建築認證)以及LEED ID+C: Commercial Interiors(室內裝修認證),提供使用者申請。隨著LEED v5的升級,USGBC正在開發新平台,更新的平台將會跟v5版本一起發布,並將LEED ONLINE與ARC整合。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LEED v5的目標為驅動建築走向更符合公平、具備韌性,並能讓人們安全使用資源的低碳環境,因此版本更針對三個核心目標分別調整得分比重為:脫碳(50%)、生活品質(25%),以及生態保護和恢復(25%),以下進一步說明三項核心的更新重點。   脫碳(Decarbonization) LEED v5 最關注的重點為「脫碳」。在v4版本中,即存在要求能源效率、限制冷媒使用等降低營運碳排放的得分點,而v5則更進一步,在建築營運、材料、施工、冷媒和交通碳排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減碳策略,並提供一個實施框架,以解決主要的碳排來源: ● 降低營運碳:改善能源效率、電氣化、降低峰值負荷、導入可再生能源、限制冷媒 ● 降低蘊含碳:建築結構優化、建造與廢棄物轉化、材料與資源再利用 ● 降低交通碳:優化項目與交通位置、導入電動車、交通需求管理 v5增設「碳評估」先決条件,建議團隊從認證中的各項目累積數據,以幫助團隊掌握自身排碳量,並鼓勵針對所有建築物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預測,了解每個項目的長期碳排趨勢,進而評估對未來環境的影響。若要透過v5版本獲得白金級認證,取分門檻也更高,以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 為例,需要通過(1)建築全面電氣化,確保現場無燃料燃燒(2)在增強能源效率取得滿分、(3)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4)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减少10%以上以降低蘊含碳 。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LEED v5 通過以人為本的策略,在建築的設計、施工和營運等階段決策中考慮建築使用者的需求、關注建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福祉。涵蓋重點如下: ● 創建更具適應性和韌性的項目 ● 強調並增強支持公平和包容性的評級系統要素 ● 讓更多人享受並關注所處的建築

MORE →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當淨零碳排成全球共識,減碳成了攸關企業生存的課題,作為全球總碳排放量佔37%的「建築產業」,在全球減碳路徑中承擔關鍵角色! 2024年7月1日起,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定並推動「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制度(LEBR,Low Embodied-carbon Building Rating System)」,不僅著眼於佔28%的營運碳排,更強調自建築設計階段著手,在建造、修繕和拆除階段使用低碳建材和工法,以降低建築物佔9%的蘊含碳,全面從根本減碳。11月29日進一步表示,已爭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未來LEBR低碳建築評估將納入「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作為上市櫃公司撰寫永續報告書時有關「對氣候變遷減緩具實質貢獻之技術篩選標準」,讓企業自根本減碳的同時,亦能強化ESG的表現。   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關注建築全生命週期四階段 LEBR低碳建築評估方法,參考歐盟建築物全生命週期建築碳足跡評估標準EN15978制定,評估範圍涵蓋建築生命週期的四大階段:製造運輸、施工、更新修繕與拆除廢棄,又稱之為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建材的蘊含碳計算則是包含原物料開採、原料運輸、製造與成品運送到工廠大門的階段,也就是所謂的搖籃到大門(Cradle to Gate)。LEBR低碳建築評估評定階段有二:針對尚在施工階段已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或特種建築物,可申請「候選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證書」;而已完工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認定之合法房屋或特種建築物,可申請「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 評估系統分為八個等級,最高是1+等級,最低是7級。蘊含碳減碳達3%以上,符合第4級標準,視為合格的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若蘊含碳減碳達20%以上,即符合1+等級,為超低碳建築。「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制定的LEED V5版本,已將建築物蘊含碳的評估納入必要評估項目。以LEED V5版標準而言,若要申請最高白金級認證,最低減碳率為10%,對標LEBR低碳建築評估為第3級,往後減碳率的門檻可能會再根據版本演進提高。」身為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說明道。     從建築結構體、室內地坪與外牆著手,有效降低90%建築蘊含碳 LEBR低碳建築評估的建築物範圍包含:主結構體、外牆外裝、外窗、帷幕牆系統、室內隔間牆、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其中主結構體佔了絕大部分碳排,外牆外裝與室內地坪次之。陳重仁指出,亞洲地區建築的內裝習慣與歐美國家不同,歐美國家內隔間牆多為低碳的輕隔間系統,而亞洲地區的室內隔間牆傳統上多使用碳排較高的RC牆,以及疊砌磚牆,且室內地坪部分鋪設磁磚的比例非常高,所以想降低蘊含碳,亦不能忽略室內隔間牆跟地坪材料,即便近年來室內隔間牆已經開始走向輕量化趨勢。     採取7減碳策略,自設計階段降低蘊含碳 英國綠建築協會倡議指出,建築物在設計階段的蘊含碳減量效益,約占建築生命週期減碳策略的50%。陳重仁強調,LEBR作為淨零建築政策的減碳評估工具,應聚焦於設計階段的減碳功能,並採用 (1) 利用建築設計圖說資料,快速計算並評估建築蘊含碳排量; (2) 以建材的碳排放係數做為計算數據 ;(3) 在設計階段進行替代方案的效益評估,挑選減碳潛力與經濟效益較高的方案;(4) 導入低碳工法評估,促進開發創新營建工法; (5) 導入低碳循環建材的優惠評估機制,鼓勵建材循環利用,達到建築循環的經濟效益。     陳重仁更提出七策略,自設計階段降低蘊含碳: 結構優化設計:探討建築造型跟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避免不合理的結構跟造型設計。 結構輕量化設計:選用比較輕的結構系統以及建材工法,降低建築物結構體整體抗震負擔,如採用鋼構帷幕牆系統取代RC構造建築,可減輕結構體的重量,更進一步減碳。 採用低碳循環建材:採用含循環回收再生成分建材,建材的整體碳排放較低。 採用低碳工法:採用生命週期碳排放較低的營建工法,例如乾式工法取代濕式工法,採用預鑄工法取代場鑄工法等。 耐久化設計:又稱為延壽設計,建築物若耐久、耐候,需要維修的次數變少,整體壽命變長,平均下來生命週期的碳排數字比較低。 節材設計:採用簡潔的設計風格,避免過度裝飾性設計,可節省用量與碳排。 模組化設計:建築構件採用規格尺寸模矩化、模組化設計,甚至可預製的構件設計,可兼具材料效率提升、快速複製、施工快速與低碳排放優點。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LEBR低碳建築評估為建築業邁向淨零碳排提供了明確的減碳指標,透過在設計階段導入減碳策略,降低蘊含碳排,不僅減碳效益顯著,更推進建築業朝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好文推薦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如何避免額外碳費、碳稅

【轉載】 2024年10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環境部日前公布碳費三子法,宣布明年(2025)元月將開始課徵碳費,對象為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產業,然而在這一波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可以避免這些額外的碳費、碳稅嗎? 環境部雖已公布各種分析數據,來說明徵收碳費對物價的影響非常微小,不會造成綠色通膨,但已經導致建築業大家議論紛紛,擔心高碳排建材包括鋼鐵、水泥等被課徵碳費後,導致營建成本大幅上漲。   建材的綠色漲價早已開始,但也可避免 國際間已經開始準備針對高碳排產業課徵碳稅,例如歐盟的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針對進口歐盟國家的產品課徵碳稅,課徵對象跟建築業相關的主要為鋼鐵、鋁與水泥。 雖然目前尚未真正開徵,但也已經導致國際上水泥與鋼鐵價格略微上漲,包括國內,因為許多原物料仍然仰賴國外進口,因此,這個碳費或碳稅,對國際原物料供應鏈的影響是必然發生,無論是要繳給誰。 在這裡,我不會把這現象稱為綠色通膨,因為整體影響程度不算明顯,漲價程度遠低於其他市場因素所造成。 如果要讓建材避免這額外的碳費或碳稅,那基本上就是要完全在本國內取得原料,最好是使用再生料,以及採用低碳方式生產,這樣的建材,大致就跟碳稅碳費的影響脫鉤了,或是影響微乎其微。   建商因應辦法:採用低碳建築設計 既然碳費的課徵是因為高碳排,建築物的設計朝向低蘊含碳方向設計,透過結構優化設計、結構輕量化設計、採用低碳建材等策略,便可降低整體建築物的碳排,降低建材採購需求量,進而降低建築物單位面積的成本。 建築物的造價組成中,結構體是主要成分,大約佔3分之1左右,然而,建築物的碳排一半以上都是結構體所造成。在不犧牲結構性能的條件下,進行結構合理化、優化與輕量化設計,包括外牆系統的輕量化,有機會降低結構用量高達5至10%。 這樣一來一往,除了可以抵銷因為碳費造成的材料成本增加,還可以降低建築營建成本,耐震能力也沒變差,輕量化還可減輕地震力的負擔。這也就是為何台灣低碳建築標章中所闡述主要減碳策略,是從結構體下手。簡單說,做得少,材料用得少,蘊含碳排放相對就較低,邏輯就這麼簡單。     主要建材產業,已經朝向低碳方向邁進 一棟建築物我們少不了鋼鐵、鋁、玻璃與水泥這四種材料,然而這些材料,碳排放都是名列前茅,依碳排放大小順序依次為:鋁、鋼鐵、玻璃、水泥。(如圖)這些材料,在前面提過國際上是屬於會被課徵碳稅的高碳排產業,因此無不竭盡所能逐漸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否則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目前這些材料生產單位大致是以添加回收再生成分,以及在製程中降低能耗,以及使用再生能源,來降低材料的蘊含碳。只是目前這些低碳材料尚未普及,但在淨零碳排的趨勢壓力下,普及化的腳步會越來越快。 未來我們可以透過使用這些低碳鋼與鋁、低碳水泥等作為來達到初步的減碳,再加上運用前面提到的優化與輕量化設計,來進一步降低建築物的碳排放。   綠建築的溢價效益,也可以抵消碳費的成本增加 新建綠建築無論是出租或是出售,目前已經被市場證實本來就已經有溢價效益,基本上都大幅超過徵收碳費可能增加的營建成本,一來一往,對建商仍然有利,只要購屋者能體會低碳綠建築帶來的好處,買房時盡量選擇有綠建築標章的建案,更何況現在都更危老案在容積獎勵機制下,幾乎都有綠建築標章,也是政府希望透過低碳綠建築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與降低環境衝擊。 當然牽動房屋售價的議題複雜,非單一因素能影響,但是未來設計低碳綠建築,可以讓任何建築案都具備有基本的優勢,甚至更有亮點,尤其對於高端市場的建案更是重要! 最後還有綠色金融貸款機制可以增加一些財務誘因,無論是對建商,還是購屋者,未來這力道只會越來越強。   #好文推薦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環境部在10月7日公布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訂明年試申辦,2026年正式收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水泥等將首當其衝,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2021年研究指出,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31%。因此,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更要將隔熱、防水、防火、循環建材等「安全」、「循環經濟」納入設計考量,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 面對內憂外患,提供各種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的Tremco Construction Products Group(Tremco CPG)在9月11日舉辦的「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邀集建築領域專家,探討如何讓建築物外牆符合隔熱、防水、防火、安全性能,成為具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致力降低建築營建業占全球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擔任9月11日「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講者,說明如何從建築外牆著手,打造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圖/Tremco CPG   採用5策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打造低碳建築 「根據研究顯示,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30%的效益。」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分享道。其中建築物中的蘊含碳排,光是結構體就佔了超過一半,因此若想減少蘊含碳排,陳重仁建議採取以下五策略: 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水泥中高爐水泥的比例會影響結構體碳排,使用比例越高碳排越低。 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將含回收再生鋼使用比例提高至50%以上,或採用低碳鋼構,甚至未來可採用由100%綠氫生產的零碳鋼,大幅降低碳排。 優化與合理化結構設計:通過結構優化,以更少的結構材料達成相同的耐震效果,或以相同的材料達成更高的耐震效果;並且檢討結構合理化設計,避免怪異造型的不合理結構設計。 使用預鑄工法:使用工廠預鑄的梁柱工法和模組工法,使結構體更易於拆卸,既省時也能減少材料浪費。 採用低碳水泥:選擇碳排放較低的品牌,或採用含有碳捕捉技術和高比例回收成分製作的綠水泥。 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可有效降低蘊含碳,更能落實循環營建。   帷幕牆結合BIPV,節能、創能又健康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不僅展示建築風格,更直接影響建築內部舒適度與能耗,而提供專業帷幕牆技術服務的科鐽工程顧問陳郁潔總經理指出,規劃綠建築時應參考玻璃商提供的光學數據、隔熱(保溫)性能(U值)等,做為計算外殼耗能的依據。 目前,帷幕牆的節能設計多著重於降低能耗,如採用隔熱玻璃、不透光外牆為建築降溫,並使用密度高、具隔熱和隔音功能的岩棉置於外牆材料,或在牆面飾條添加絕緣墊片,達到比使用鋼筋與混凝土興建之RC牆高出近三倍的隔熱效果。「聽了陳總經理的分享,以及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讓我們思考未來應從材料本身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帷幕牆設計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陳郁潔總經理興奮地表示。   ▲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可透過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建築打造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圖/Unsplash   打造防火、防水高性能外牆,讓低碳建築更耐用 除了採用隔熱牆面材料,密封與黏合外牆的黏著膠、牆面收邊飾條也能透過隔熱材、斷熱材,以阻絕熱傳導,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專門代理各式進口五金、防火建材,以及美國TREMCO矽利康的頂天科技湯頂立營運總經理指出,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資料統計,「房屋漏水」名列房地產消費糾紛前三高,對居住者生活品質影響甚巨,因此使用具耐久、耐候、抗UV、防水的密封性能建材至關重要,如使用速乾的Tremco矽利康,能增強外牆承受雨水沖刷的能力,大幅提升耐用性。 今(2024)年3月,Tremco CPG美國創高香港分公司與創立近50年的防水工程品牌DAISIN大信簽約,引進建築結構防水品牌Pitchmastic PmB,大信建設營造康永昕執行長表示,透過防水工程技術,可以保護建築物結構,提升外牆安全性與耐久性,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更能進一步提升國內建築結構的防水工程水準。「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道。   ▲ 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圖/Unsplash   北市府頒布法令推動外牆整建拉皮,提升建築安全性 除了減碳,外牆與建築安全更是息息相關。臺北市因地狹人稠高樓密佈,極端氣候對建築物影響甚大,時有外牆飾面剝落造成人員傷亡意外事件發生,為此訂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領得使用執照達一定年限或外牆飾面具風險之建築物,其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定期委託專業診斷檢查機構或人員辦理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並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逾期未完成申報者,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為加速推動外牆整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24年9月2日起,推出補助老屋外牆整新(拉皮)及結構補強新制,調整原有補助方案,包含(1)放寬申請資格,不限樓層且可由該棟建築物之選定代表人申請、(2)提高補助金額,除一般地區的建築物,外牆整新補助金額上限增至500萬元;(3)另新增整維策略地區之建築物,補助金額提高至800萬元,以期提高申請意願。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MORE →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儘管許多企業深知ESG的重要性,卻苦於不知道該如何起步?該怎麼落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根據KPMG《2024年全球ESG盡職調查研究》指出,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有五分之四的交易者表示,ESG視為其併購考慮要素之一;PwC《2023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亦顯示,高達四分之三的投資人表示,企業管理永續風險及機會的作為,為其進行投資決策時考量的關鍵要素。 環境部於 113 年 8 月 29 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劃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擬於2025年開徵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2026年正式施行的CBAM,將於2026年課徵碳關稅,減碳、淨零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生存課題。面對全球減碳浪潮,企業如何應對淨零挑戰?碳盤查與永續報告書是關鍵起手式。     淨零第一步:完成碳盤查 為響應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22年公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個體公司依照資本額的多寡,分階段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在年報揭露;全體上市櫃公司須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協力廠商認證的目標。 溫室氣體盤查,簡稱「碳盤查」可分為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前者是針對公司組織、特定廠區或產線等範圍產生的溫室氣體盤查,以掌握公司溫室氣體排放狀況,依此找出排放熱點與減排策略;後者則是盤點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的碳排放量,包括產品各種生命週期階段的分析,從原料開採、加工、製造、運輸,到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之處理方式,藉由掌握其產品與供應鏈之碳排放數據,以因應並減輕碳成本。 除了上市櫃公司,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經營全球貿易的製造業,亦自主進行碳盤查,如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的眾孚企業,其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的減碳趨勢,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及規劃下,於2023、2024年先後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與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提升其企業國際競爭力。     淨零第二步:揭露及編撰企業永續報告書 2023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資本額20億元以上企業皆需編制ESG永續報告書,公開揭露企業自身在「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的資訊,2025年起更將擴大規範對象至所有上市櫃公司。 長虹建設自1975年創立以來,秉持「以勤起家、以誠立業」,強調「一切以居住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持續致力於土地開發、設計規劃、建築施工到售後的一條龍服務。陳重仁總經理愉快回憶道:「與長虹建設李耀中總經理的會晤,可說是一拍即合!」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系、具美國柏克萊大學營建管理學及結構工程學雙碩士的李耀中總經理,思維前瞻敏稅,對於我們提出的『低碳營建六面向』極度欣賞及認同,表示除目前已取得台灣綠建築認證的15棟建築物,進行中的6棟建築物亦將分別導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認證,以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未來將持續於建案中導入低碳設計、綠色能源、循環永續、健康生活、智慧建築等概念,以達到降低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永續目標。 基於對建築營建產業的熟悉,SSDC澄毓綠建築在輔導長虹建設2023年度永續報告書時,首先協助其從「永續ESG」的角度識別其企業經營及利害關係人重大議題;並專章探討其在「永續營建‧卓越服務」中,於產品品質與安全、土地開發的原則與策略、智慧及綠建築導入與實行與顧客關係管理的永續作為;在「綠色工程‧環境永續」中,因應氣候變遷與調適 (TCFD)、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的策略與具體作為,展現其在永續營建上持續耕耘的專業與承諾。   導入低碳營建思維,建築業全面開展淨零策略 永續是段無止盡的征程。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企業SDGs永續指標下,可全面展開「環境」、「社會」及「治理」的永續策略,如設立ESG委員會、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將綠建築認證(EEWH、LEED)、健康建築認證(WELL)、建築能效認證 (BERS)、低碳建築認證 (LEBR)等納入規劃設計的DNA,透過低碳設計、循環建材、再生能源裝置,提升建築能效,全面降低建築物碳排放量。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灣鈣鈦礦陳重仁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隨著全球致力於實現淨零碳排,發展再生能源成為必須採取的重要策略,而近年來備受矚目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視為可推進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鈣鈦礦技術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訂定「2025實用化、2030商業化」目標發展鈣鈦礦太陽能產業,自2024年度起,投入2兆日圓預算於綠色轉型相關產業,其中日本經濟產業省投資648億日圓進行鈣鈦礦太陽能板實用化及研發,以應用於產業所需。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8月27日第四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中指出,採用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板,在基地立面安裝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 (BIPV),可讓以往僅設置於屋頂的太陽能光電,進一步往建築立面發展。根據近十年新建建築發照資料估算,建築立面可鋪設光電板的面積比屋頂平均高出10~20倍以上。如果是超高層建築,更可能多達5、60倍以上!且鈣鈦礦光電板能吸收天空每個角度的輻射能量,發電效益較不易受太陽光角度影響,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推進,有極大助益。     鈣鈦礦太陽能板具:創能、高透光與低碳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由日本化學家宮坂力教授於2009年所發明,相較於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可吸收高能量的短波段光線,且具備(1)高透光、(2)可撓曲、(3)質量輕、(4)可室內弱光發電、(5)顏色可調整等特性,鈣鈦礦太陽能板可結合建築物之設計、施工和安裝,與建築物融合為一體,成為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 (BIPV),作為屋頂、天窗、建築物外立面、玻璃帷幕等的替代物品,不僅具有太陽能發電功能,還能承擔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的作用。白天可吸收陽光創能,晚上也能透過室內弱光發電,且與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相比,更可透過規劃設計,兼顧建築物美學,達到光電與建築造型整合一體的優點。特別是在大樓林立的都會區,屋頂面積往往無法滿足大量光電設備之設置需求,善加利用建築立面發電,便能提高大樓自供電比例,朝零碳建築目標更進一步。   此外,製作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時,必須經過約900℃的高溫長時間處理,工序較繁瑣嚴苛;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以溶液塗佈薄膜的形式製作,製造溫度僅維持在180℃以下即可,相較之下,生產過程碳排放較少。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2021年的研究顯示,矽晶太陽能電池預計回收期為1.3 ~ 2.4年,每千瓦時輸出的初始碳足跡為22.1 ~38.1克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但倘若能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建立回收機制,回收期僅需約一個月,碳足跡可低至每千瓦時發電13.4克二氧化碳當量,平均而言能比矽晶太陽能電池的回收時間縮短約72.6%,降低71.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看好鈣鈦礦太陽能板潛能,日、臺積極發展推動應用 2023年4月,日本大型資訊科技企業NTT Data和日本積水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合作,在建築物外牆上採用薄膜型鈣鈦礦太陽板,為日本首個在建築外牆上進行的太陽能發電實驗。同年11月,日本東京電力控股公司宣布在東京都內樓高43層的大樓外牆採用鈣鈦礦太陽能板,整座大樓發電能力將可與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相匹敵,預計於2028年度完工。如果成功普及,將能使東京市區建築實現電力自給自足,邁向淨零碳排。 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提及,日本受限於土地狹小及設置空間有限,加上分散矽晶太陽能電池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之議題,已將鈣鈦礦技術定調為國家級的產業發展項目。而與日本同為島國的台灣,同樣有著資源短缺、仰賴進口能源、高度都市化等情形,應可借鑑日本經驗,拓展鈣鈦礦太陽能板的應用。 陳重仁更表示,隨著「再生能源條例第12-1修正案」三讀通過,以及去(2023)年開始導入的建築能效評估制度,期促使業者思考,透過採用鈣鈦礦太陽能板,以達到建築物減碳的責任,兼顧建築美學與實用性,亦有助於台灣BIPV產業的發展。     突破鈣鈦礦太陽能板侷限,始能擴大應用普及度 鈣鈦礦太陽能板憑藉其高透光、可彎曲、質量輕等多重優勢,不僅能應用於建築物外牆、助功降低碳排,甚至可在不影響作物和魚苗日照生長的前提下發展農電、漁電共生,應用範疇廣泛;然而,鈣鈦礦太陽能板仍有其侷限所在,分別是(1)壽命短,(2)未達規模化量產,以及(3)價格較高。目前鈣鈦礦太陽能板光電轉換效率已突破23%,與矽晶太陽能板旗鼓相當,但相較於矽晶太陽能板平均使用壽命為20~30年,因鈣鈦礦太陽能板對水分敏感,在濕氣環境下容易變質從而降低轉換效率,目前使用壽命僅能約維持5~10年。 另在政府相關配套的推波助瀾下,矽晶太陽能板的應用得到大面積的製造業廠房及農地裝設採用,如台電彰濱光電場、臺南鹽田太陽光電場、雲林新興光電廠等;而新一代的鈣鈦礦太陽能板因製程穩定性不足,尚處於實驗室階段,製程良率偏低,無法大量生產,相對代價遠高於矽晶太陽能板。當務之急,加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創新再突破,達到規模化,才能擴大其應用普及度。     #好文推薦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如何打造節能減碳又經濟的「低碳循環學校建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助京城建設推動綠色營建策略,贏得南臺灣商辦先機

外資及國際法人機構愈來愈重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5月29日報告指出,自2023年起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編製永續報告書,截至2023年底,已申報111年度永續報告書之家數計有887家。其中含強制申報者574家,自願申報者313家,占全體上市櫃公司家數約50%。 因應金管會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建設營造業如長虹、潤泰、冠德、華固、興富發、華友聯、京城等建設公司皆已陸續編製完成其2022年度、2023年度永續報告,京城建設即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完成其第一本永續報告書,並開展其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1:盤點梳理企業ESG,訂定綠色營建策略 作為南臺灣建築產業的重要推手,登記資本額50億的京城建設,打造許多高雄知名地標,如京城美術皇居、看海豪宅京城凱悅、京城鉅誕、H2O水京棧國際酒店等,持續推動各項綠色工程技術,優先選擇環保材料、綠建材,將建築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並逐年增加綠建築認證建案比例,將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的四大範疇: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融入其規劃設計的建案中,如南台灣唯一榮獲內政部耐震、綠建築雙標章的建案「京城天贊」。 「許多建設公司意識到ESG的重要,加上受《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規範的推動,開始尋求我們的ESG全方位服務。」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分享其觀察。SSDC澄毓綠建築周澤亞博士進一步以京城建設為例,透過第一本永續報告書進行企業盤點梳理後,除體現該集團目前的ESG表現,強化其「綠色工程、環境永續」的作為,更使其充分體認ESG策略對其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SSDC澄毓的輔導下,開展一系列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2:以綠建築為產品設計依歸,展現永續企圖心 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為依歸的產品設計策略,是京城建設第一個綠色營建策略。以LEED黃金級認證規劃建設的《京城IFC》,坐落於南部半導體中心地區的北高雄,為高雄第一座國際A級商辦,台積電楠梓廠、日月光、華泰電子、國巨等電子大廠多居於此腹地。面對搬遷至此的工程師購屋需求,京城建設第三季即將完工的《新世界》,近乎售罄,其他建案如《美術皇居》、《馥之森》亦獲好評。 仲量聯行「2024商用不動產景氣展望」指出高雄辦公大樓市場受到科技產業的推動,正積極發展成為半導體供應帶,在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及產業推動下,綠色商辦需求持續提升,推動租金強勁上揚,未來後勢看漲。   策略3:營建淨零解方,從企業本身做起 為降低土地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已訂定「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除於土地開發過程必須採取對環境最佳可行的技術,並須承諾於營運期間對溫室氣體排放增量進行抵換,增量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10年,而許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也正積極響應。 「若所有人都能一同向前邁進,成功便會水到渠成。」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企業推動永續經營的路上,領導人的眼光及決定至為關鍵,京城建設蔡天贊總裁便是一位具前瞻性與執行力的掌舵者,持續而堅定地推動綠色營建策略,不僅符合國際減碳趨勢,更順利搶占市場先機。   #好文推薦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善用綠建築規劃與GRESB幫你的企業永續ESG報告書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印度SRK天然鑽石集團成全球首個榮獲GNFZ淨零認證企業

因應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全球淨零認證(Global Network for Zero, GNFZ)應運而生 ,由前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總裁 Mahesh Ramanujam 於2022年創立,旨在為個人、企業及組織提供支持,協助其依據不同減碳階段,循序漸進達成相應里程碑,讓企業在執行過程中能同時向外界宣示減碳決心與實際作為,逐步達到淨零目標。今(2024)年6月,GNFZ對既有建築的淨零認證已與全球房地產永續性標準GRESB(Global Real Estate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接軌,使企業在獲得GNFZ認證的同時,亦能顯示其ESG表現績效,對企業而言,是積極合適的淨零減碳平台與認證系統。   SRK 透過取得GNFZ認證,超前6年達成淨零里程碑 全球知名的天然鑽石工藝公司Shree Ramkrishna Exports Pvt. Ltd.(SRK)旗下兩大代表性建築——SRK House和SRK Empire,在今(2024)年5月成為全球首批取得全套GNFZ淨零認證的建築。這兩座建築原已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後透過GNFZ認證取得,SRK得以超前6年,達成企業淨零里程碑。 去(2023)年SRK在可持續發展會議上公開宣示將加速推動淨零排放,同時展示SRK六十年來在緊急救援、醫療保健、教育、社區發展、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影響力。會議期間,SRK創辦人兼主席Shri Govind Dholakia公布了該企業針對範疇一、二和三的碳排放減量策略路徑圖,並首次發佈了「潔淨影響報告(Pure Impact Report)」,詳述了其在推動ES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在運營方面脫碳的努力與承諾。     導入多重減碳策略,加速減少範疇一、二、三碳排 SRK為取得GNFZ認證,採用了多種策略,如(1)安裝一座6兆瓦的場外太陽能電廠來減少範疇一和範疇二的排放,(2)將所有公司車輛替換為電動車、安裝太陽能電動車充電站、開發應用程式以追蹤員工的日常通勤方式,(3)種植面積超過200英畝的綠樹,以降低範疇三的碳排。 GNFZ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hesh Ramanujam表示,SRK加速取得GNFZ認證的行動力,充分展示其達成淨零排放的決心與企圖心。「在SRK創辦人兼主席Shri Govind Dholakia的領導下,SRK利用GNFZ的流程與方法,在短時間內加速達成目標,創下歷史紀錄,為其他企業領袖樹立了榜樣,並展示如何通過合作夥伴引領跨國企業進行脫碳化運營——同時保護人類、地球環境,更兼顧獲利。」 GNFZ的願景是透過系統化平台,加速實現全球淨零,在美國、拉丁美洲、印度、歐洲、中東、亞洲等地皆有合作夥伴和項目,此次SRK超前達成2024年底淨零目標的亮眼成果,展現GNFZ認證系統能確實協助企業制定出可負擔、易實現的淨零排放策略,讓淨零排放成為企業觸手可及的目標。     做為GNFZ東亞首位戰略夥伴,SSDC助您提早達成淨零目標 SSDC澄毓綠建築作為GNFZ東亞區的首位戰略夥伴,擁有近20年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WELL健康建築輔導經驗,在企業淨零減碳目標上,可協助企業制定執行淨零策略藍圖,透過深度節能減碳,以及整合綠能系統達到零碳目標,已輔導數百家企業完成綠建築認證、碳盤查、碳足跡認證等多種減碳服務,秉持專業與永續共好理念,攜手企業循序漸進邁向脫碳願景,跟上國際減碳趨勢,提升ESG表現,獲得更多利害關係人的支持與信任。   原文連結:World’s First Full GNFZ Net Zero Certification Achieved by SRK      

MORE →
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當初LEED v4版本發布時,有些標準對大家而言過於先進或嚴苛,使目標較難達成,有鑑於此,v5版本更著重市場接受度,希望可以推出後立刻在市場上應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技術開發副總裁Corey Enck於2024年5月在線上公開課程表示。USGBC在2023年9月公布LEED v5試行版本後,即召集各領域專家組織委員會進行開發,並徵求市場意見,透過公眾意見反饋彙整後,於2025年初正式發佈v5最新標準,推出後v4版本將進入過渡期,根據官方表示,v4與v4.1認證版本註冊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關閉,完成LEED版本的迭代更新。   LEED v5版本更關注脫碳、生活品質、生態保護和恢復 LEED版本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原有超過20個不同的分支體系,而v5版本則濃縮:LEED BD+C: New Construction(新建建築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BD+C: Core and Shell(新建建築核心與外殼認證)、LEED O+M: Existing Buildings(既有建築認證)以及LEED ID+C: Commercial Interiors(室內裝修認證),提供使用者申請。隨著LEED v5的升級,USGBC正在開發新平台,更新的平台將會跟v5版本一起發布,並將LEED ONLINE與ARC整合。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LEED v5的目標為驅動建築走向更符合公平、具備韌性,並能讓人們安全使用資源的低碳環境,因此版本更針對三個核心目標分別調整得分比重為:脫碳(50%)、生活品質(25%),以及生態保護和恢復(25%),以下進一步說明三項核心的更新重點。   脫碳(Decarbonization) LEED v5 最關注的重點為「脫碳」。在v4版本中,即存在要求能源效率、限制冷媒使用等降低營運碳排放的得分點,而v5則更進一步,在建築營運、材料、施工、冷媒和交通碳排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減碳策略,並提供一個實施框架,以解決主要的碳排來源: ● 降低營運碳:改善能源效率、電氣化、降低峰值負荷、導入可再生能源、限制冷媒 ● 降低蘊含碳:建築結構優化、建造與廢棄物轉化、材料與資源再利用 ● 降低交通碳:優化項目與交通位置、導入電動車、交通需求管理 v5增設「碳評估」先決条件,建議團隊從認證中的各項目累積數據,以幫助團隊掌握自身排碳量,並鼓勵針對所有建築物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預測,了解每個項目的長期碳排趨勢,進而評估對未來環境的影響。若要透過v5版本獲得白金級認證,取分門檻也更高,以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 為例,需要通過(1)建築全面電氣化,確保現場無燃料燃燒(2)在增強能源效率取得滿分、(3)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4)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减少10%以上以降低蘊含碳 。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LEED v5 通過以人為本的策略,在建築的設計、施工和營運等階段決策中考慮建築使用者的需求、關注建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福祉。涵蓋重點如下: ● 創建更具適應性和韌性的項目 ● 強調並增強支持公平和包容性的評級系統要素 ● 讓更多人享受並關注所處的建築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