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百年南門市場華麗變身!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樹立傳統市場永續典範

改建前的南門市場,舊名為千歲市場,早在1907年便開始營運,是許多老台北人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2019年因南門大樓建物結構體未符合現行耐震設計規定,且被判定為海砂屋而改建,歷經四年翻修重建,於2023年11月重新開幕。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民眾都說逛改建後的市場,有如在逛百貨公司!」已擔任近20年台北南門市場會長的王銓國笑著說。   運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實現減碳、節能、節水 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引入舒適北向自然光線,創造市場內外明亮通透的空間,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 新市場於沿街面設置大面帷幕玻璃及挑空空間,引入自然光線,讓市場維持通透明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生態綠覆率超過50%,將市場打造為都市綠洲 為因應台北市建築密度增加及熱島效應加劇,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為南門大樓規劃地面層種植大型喬木,有效降低地表熱量吸收、提升都市保水能力。更在頂樓打造都市農場,透過垂直綠化擴展綠覆面積,種植誘蝶誘鳥及台灣原生種等植物,讓屋頂及四樓露台生態綠覆率超過50%。 「由於目前南門大樓三樓以上尚未開放,屋頂綠地較少人煙與管理,期待其他樓層進駐後,大家能用心維護,共同守護我們的都市農場!」王銓國會長表示,並期許南門市場大樓不僅是採買生鮮食品、滿足饕客味蕾的好去處,更能成為一座都市綠洲,發揮生態調節功能,為都市降溫。 採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為市場減碳、節能又節水 在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融合傳統與現代,邁向永續低碳營運 改建後的南門市場,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化經營理念,許多二代接班的攤商,更是創意無限、生機勃勃,為吸引年輕消費族群,南門市場導入多元支付系統,如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與悠遊付等,電子支付普及率超過50%,且如今市場內的知名品牌商家達17家之多,網路電商業績更是倍速成長。王銓國會長積極宣導百貨業設計展櫃理念,以45度角設置的攤位招牌,男女老少可遠遠地、在各個角度、輕易地看到攤位所在,讓逛市場變得輕鬆便利;明亮且整潔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走訪,以期讓傳統市場融入各階層生活,成為全民購物及用餐聚會場域之一。而在市場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吸睛的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傳播熱點,實踐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象徵新舊世代的傳承。   ▲ 南門市場的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成為吸睛的藝術裝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作為傳統市場綠色轉型的典範,會長王銓國謙虛表示仍有精進空間,並直言:「唯有南門,更勝南門!」,在南門市場獲得綠建築認證後,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逐步倡導電費控管、減碳、減塑與垃圾減量,致力打造兼容並蓄、更具競爭力的傳統新市場,傳承南門市場歷久不衰的美味與人情味。 #延伸閱讀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如何助業主高效取得綠建築認證?SSDC走進工地協助業主超前部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低碳綠能新趨勢,屋頂種電不夠看,建築立面也要發電?

▲  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智駕車測中心樓梯間的透光型的光電玻璃帷幕,圖片來源:陳重仁 【轉載】 2025年4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住宅建案市場在環保與永績性的潮流,以及都更危老老條例容積獎勵誘因下,綠建築智慧建築等築等標章,已成為標配,尤其在雙北,具有綠建築標章的新舊住宅建案,就估了全台約六成的比例。 住宅建案市場在環保與永續性的潮流,及都更危老條例容積獎勵誘因下,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等標章已成為標配,尤其雙北具有綠建築標章的新舊住宅建案,就估了全台約六成的比例。 最近減碳聲浪鋪天蓋地,不僅建築業開始動起來,也開始融入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政府針對一般民眾購買高能效家電也有所補助之外,建案為了獲得較高的綠建築分數以及建築能效,也需要提高空調與耗能設備的能效,以及建築物的隔熱效果。除此之外,新建案現在也大多裝設有屋頂太陽能板,以表達建案對創能減碳的一份心力。 建築物裝設再生能源系統包括太陽能光電系統,是屬於建築物走向低碳淨零的重要策略,目前一定規模以上建案,無論是受到地方自治條例或是都審的要求,大概都有裝設太陽能板,一般是裝設在屋突層屋頂,把屋頂空間保留給屋頂綠化面積的法令要求,但因屋突面積通常不大,所以能裝置的容量有限,但是現在在新出爐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規定下,新建案需要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的面積,可能會需要再增加。 新建案屋頂超過三百坪強制裝設光電系統 2023年六月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二之一條修正草案,規定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達一定規模者,需裝設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沒有裝設的新建建築,將無法取得建照或使照,這當然也包括住宅建案。 這法案的出發點是,未來建築物都要有自我發電的義務。這個草案通過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告「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草案,目前規定屋頂面積達一千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的新建建築,每二十平方公尺(約六坪)需設置一瓩(kW)光電系統,若以屋頂面積一千平方公尺來說,就要裝設五十瓩的光電系統,或者大約300平方公尺的光電面積,不一定都要裝在屋頂,立面、地面也可以。 不過建商們暫時先無須太過擔心,因為,這樣的規模在新建案中的百分比是個位數,大概是都更案的屋頂面積比較可能超過一千平方公尺,一般危老建案,屋頂面積都小於一千平方公尺,因此目前該法案尚無法強制危老建案。然而,大家對於建案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並非都是消極以對。 降低居家日常碳排增加低碳尊榮感 在高端的住宅建案中,常見高等级的節能綠建築,包括高端危老建案,尤其是注重企業形象與ESG的建設公司,為 了提升產品競爭力,也逐漸把建築永續 淨零,列為重要發展方向。目前已經有許多建商正朝向發展淨零低碳宅的方向,除高等級線建築外,也透過再生能源裝設最大化,來支持淨零永續理念,希望能吸引理念相同的高端客戶,這些高端客戶,不乏上市公司、科技業高層、退休企業家,現在的大企業,無不需要面對淨零碳排而有所作為,對於淨零碳排趨勢早已耳熟能詳,相較於一般購屋者,更能接受自身實踐使用綠能,以降低居家日常碳排,並透過口耳相傳,增加「低碳尊榮感」。 關於裝設太陽能板大家較擔心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會影響建築美觀,這部分可以透過BIPV建築整合式光電系統的設計,將光電系統作為建築物建材的一部分,跟建築造型整合在一起,如此可兼顧建築造型與太陽能發電,不僅是屋 頂,在不久的未來,連建築物的牆面都可以發電,目前在美國佛州邁阿密已經 出現立面側牆有BIPV的高層豪宅了。 然而目前國內BIPV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這部分目前仍需要光電業者,持續開發更適合建案採用的BIPV產品,包括牆系統與陽台圍欄等。 增加建築外殼隔熱效果,提升的創能比例 眾所皆知,太陽能板安裝在屋頂上,可以為屋頂提供遮陽隔熱效果,讓下方的居室空間免於烈日酷熱,不僅是屋頂,若將太陽能板跟遮陰建築元素整合,例如遮陽板、遮陽百葉、雨庇等,均可發揮隔熱與發電雙重效果。 若是採用整合式雙層光電玻璃的透光型BIPV,更可讓開窗部位兼顧採光,隔熱與發電三重效果,增加建築物因為立面參與發電而提升的創能比例。 透過再生能源條例的加持,建築物自我發電的比例將會逐漸提高,雖然以目前的規定算下來平均每戶的裝置量都不高,但是透過未來滾動式的檢討裝置量需求比例,以及太陽能產業的技術提升與立面參與發電,平均只要每戶住家有一瓩的裝置量,就相當於可以讓每戶住家再减碳二十至三十%。 導入BIPV光電建築設計,內政部預告強制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標準 建築冷卻行動如何執行?陳重仁提三大原則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台灣總資產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於2017年邀請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與台灣姚仁喜建築師共同設計總部大樓,矗立於台北信義A25園區,樓高地上54層、地下4層,為台北市第四高樓。2022年取得美國LEED核心和外殼評級系統(LEED-CS)黃金級認證後,將大樓2至13層規劃為總部辦公區,在SSDC澄毓團隊輔導下,於2024年12月榮獲LEED建築室內裝修版(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黃金級認證,現已有800名員工進駐。   「企業總部搬遷對富邦人壽來說是一大喜事,展現持續穩健經營,深耕在地,逐步實現「成為亞洲一流金融機構」的決心;而富邦人壽大樓的興建與室內裝修,亦響應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運用多項創新、節能之綠建築永續設計;此外,為推動多元共融團隊,內部空間採開放式設計,寬敞明亮且富含活力的辦公場域,打造幸福友善職場。」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統計,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有817個建築項目參與LEED認證,其中355個已獲得認證,總面積相當於31座台北101大樓。其中,最大宗為製造業,占比36%;其次為金融控股產業,占比14%。隨著減碳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目標,金融機構正積極透過LEED認證推動淨零轉型,展現永續承諾。   ▲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統計,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有817個建築項目參與LEED認證,其中355個已獲得認證,總面積相當於31座台北101大樓。其中,最大宗為製造業,占比36%;其次為金融控股產業,占比14%。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採取3策略,打造節能、減碳兼顧室內環境品質的辦公區域 曾輔導Apple、HSBC匯豐銀行、兆豐銀行、Lululemon等多個國際企業取得LEED ID+C認證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趙日新表示,此次為富邦人壽大樓取得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的策略有三: 第一、 選用通過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美國Declare材料認證,以及符合歐盟REACH法規之證明文件等健康綠建材,不僅兼顧減碳、減廢,更確保辦公區域不含對人體有害之物質,打造讓員工安心辦公的室內環境,在「材料與資源」方面取得高分。 第二、在樓層裝修時保留原有天花板及牆面,符合綠建築的減碳精神,有效減少廢棄物產生,並大幅降低室內裝修成本;且在富邦人壽總部大樓取得LEED認證的基礎下,內建的裝置或設施多已符合基礎標準,故在申請LEED ID+C認證時,在「整合式設計」上可獲得加分。 第三、裝設高效率的新風系統、照明設備,搭配自動化控制電動百葉窗簾、日光感測器,以降低日照熱輻射影響,有效控制帷幕窗邊照明,節能省電的同時,亦增加辦公舒適度。   ▲選用通過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美國Declare材料認證,以及符合歐盟REACH法規之證明文件等健康綠建材。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LEED認證已成A級商辦標配,2025將迎來租賃市場高峰期 在綠色轉型浪潮下,不僅企業重視自用大樓的永續規劃,開發商更積極在A級商辦區導入LEED認證,以符合ESG及淨零碳排要求,更能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 根據仲量聯行2024年《台北市A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盤點台北市包含自用及租賃之82棟A級商辦現況,54%的量體面積已獲得LEED或EEWH綠建築認證(或候選),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高力國際則指出,自2025年起台北市將進入辦公室新增供給高峰期,2025年預估有87,689坪、2026年則為114,727坪,合計超過20萬坪。 「減碳已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將通過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大樓視為進駐首選,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因應這股風潮『逐綠而居』,提升企業競爭力。」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分析道,並指出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該積極應對,打造綠色商辦,否則將難以吸引企業承租,錯失良機。   ▲「減碳已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將通過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大樓視為進駐首選,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因應這股風潮『逐綠而居』,提升企業競爭力。」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延伸閱讀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LEED BD+C: 新建建築,黃金級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百年傳統市場華麗變身!南門市場榮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

「民眾都說逛改建後的市場,有如在逛百貨公司!」已擔任近20年臺北南門市場會長的王銓國笑著說。坐落於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的南門市場大樓,建築立面以大面玻璃帷幕牆及挑高空間設計,在大量自然光線照射下通透明亮,被各大媒體形容為「最美市場」。改建前的南門市場,舊名為千歲市場,早在1907年便開始營運,是許多老台北人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2019年因南門大樓建物結構體未符合現行耐震設計規定,且被判定為海砂屋而改建,歷經四年翻修重建,於2023年11月重新開幕。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臺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     生態綠覆率超過50%,將市場化身都市綠洲 為因應台北市建築密度增加及熱島效應加劇,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為南門大樓規劃地面層種植大型喬木,有效降低地表熱量吸收、提升都市保水能力。更在頂樓打造都市農場,透過垂直綠化擴展綠覆面積,種植誘蝶誘鳥及台灣原生種等植物,讓屋頂及四樓露台生態綠覆率超過50%。 「由於目前南門大樓三樓以上尚未開放,屋頂綠地較少人煙與管理,期待其他樓層進駐後,大家能用心維護,共同守護我們的都市農場!」王銓國會長表示,並期許南門市場大樓不僅是採買生鮮食品、滿足饕客味蕾的好去處,更能成為一座都市綠洲,發揮生態調節功能,為都市降溫。   導入空調抽排氣系統,打造不悶熱、無油煙的傳統市場 「走進南門市場,你不會聞到油煙味,更不會有傳統市場的悶熱感!」王銓國會長自信地表示。整棟建築均採用空調抽排氣系統,引進新鮮外氣的風管設備及換氣窗,走道有冷氣送風,強化內部通風,避免人潮過多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悶熱情形;飲食與動火攤位則設置靜電油煙處理器與活性碳濾網,有效降低油煙與異味問題,維持市場空氣品質。此外,生鮮攤位均設置排水溝與攔污網,並採用濕式隔間牆,防止鼠患侵擾,增強防水與耐久性,讓市場環境保持衛生整潔。   採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為市場減碳、節能又節水 在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融合傳統與現代,邁向永續低碳營運 改建後的南門市場,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化經營理念,許多二代接班的攤商,更是創意無限,生機勃勃,如今市場內的知名品牌商家達17家之多,電子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和悠遊付等多種支付系統普及率已超過五成,網路電商業績更是倍速成長。王銓國會長積極宣導百貨業設計展櫃理念,以45度角設置的攤位招牌,男女老少可遠遠地、在各個角度、輕易地就可看到攤位所在,讓逛市場變得輕鬆便利;明亮且整潔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走訪,期讓傳統市場融入各階層生活,成為全民購物及用餐聚會場域之一。而在市場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吸睛的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傳播熱點,實踐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象徵新舊世代的傳承。   作為傳統市場綠色轉型的典範,會長王銓國謙虛表示仍有待精進之處,直言「唯有南門,更勝南門!」在獲得綠建築認證後,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逐步於市場內倡導控管電費、減碳、減塑及垃圾減量,以期打造兼容並蓄、更具競爭力的傳統新市場,將南門市場裡的好味道和人情味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綠領人才需求飆漲329%!陳重仁:人人都該增進綠色技能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如何助業主高效取得綠建築認證?SSDC走進工地協助業主超前部署

「綠建築顧問不能只是編寫報告書、送審案件,工地現場管理、記錄都不可馬虎,我們的顧問會親自走訪工地現場,輔導工地現場作業,排除疑難雜症,正是這樣的專業與投入,台積電才會選擇我們為其長期合作夥伴!」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說道。 「雖然能透過電話或線上會議進行說明輔導,但我們習慣親自走訪工地,以確保結果符合客戶的目標,至今認證達成率為百分百!」自營建系畢業,經手過台積電、三創園區等上百件認證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工務高級副理葉貝賢笑著說,以其12年綠建築工務經驗,歸納出「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工地現場輔導與記錄」以及「矯正施工誤差」三點是為業主高效率達成認證輔導的關鍵。   ▲ SSDC澄毓綠建築工務高級副理葉貝賢以其12年綠建築工務經驗,歸納出「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工地現場輔導與記錄」以及「矯正施工誤差」三點是為業主高效率達成認證輔導的關鍵。   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當業主與營造廠的橋梁 「綠建築評估手冊」內的專業術語,對許多營造廠及現場施工人員來說,略顯晦澀難懂,且容易誤解;若不甚誤解,可能造成結果或施工過程不符合綠建築標章標準而影響取分。因此,如何將綠建築評估手冊內容翻譯成「工地現場的語言」尤顯重要。擁有營建專業及經驗的葉貝賢表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當「翻譯官」,特別是綠建築認證版本會定期更新,除了與時俱進地更新文件,更要確保資訊轉換成施工人員易於理解的內容,才能讓施工過程溝通無阻,確保施工品質與效率。 「比起上對下的指導,SSDC澄毓與營造廠的關係更像是互助的合作夥伴。」葉貝賢形容道,走訪現場與工地人員打交道,自然能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當施工團隊遇到疑難雜症時,便會第一時間向SSDC澄毓尋求解方,讓施工過程更加順利。   ▲ 擁有營建專業及經驗的葉貝賢會當「翻譯官」,除了與時俱進地更新文件,更確保資訊轉換成施工人員易於理解的內容,讓施工過程溝通無阻,確保施工品質與效率。圖/Unsplash   超前部署紀錄、輔導工地現場,送審準備一次到位 綠建築標章申請的過程中,完整的施工紀錄至關重要。例如在防護層施工時,若未能及時記錄,完工後是無法回溯紀錄的,進而影響審核結果。因此專業的綠建築顧問不僅只是在完工後收集資料送審,更會在施工前、中、後參與及監督,例如在進行牆體灌漿時,SSDC澄毓會要求施工方確實記錄灌漿過程,並測量與記錄牆體厚度,一次性完成所有必要資訊的收集,確保營造過程符合審核標準。   矯正施工誤差,確保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 「為了因應台灣EEWH綠建築評估中的『基地保水』指標,許多建築師會鋪設透水磚,但若透水磚下面的基底是混凝土,水仍無法滲透,達不到『透水』效益,不符合指標內涵!」葉貝賢分享道,許多建築設計乍看符合綠建築指標,但實務上會因為建築構造工法,導致結果與原先設想有落差,此時就需仰賴專業經驗的積累,並實際走訪工地現場,預先與營建主任及施工端溝通,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確保建案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   ▲ 葉貝賢表示許多建築設計乍看符合綠建築指標,但實務上會因為建築構造工法,導致結果與原先設想有落差,因此都會走訪工地現場,預先與營建主任及施工端溝通,確保建案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圖/Unsplash   LEED、EEWH、低碳建築,提供多認證標章專業整合 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與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在審查方式上有所不同。葉貝賢分析道,LEED著重數據分析與規劃設計,而EEWH則強調實地查驗、著重施工紀錄。因此優秀的專業顧問,需具備LEED、EEWH、低碳建築等多認證的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統合不同標章認證的要求,協助業主做出最符合效益比的準備與決策,為其高效率取得認證。 打造一座綠建築,不僅只是照本宣科依照標準施工,如何在營建過程中落實更為關鍵。專業的綠建築顧問,除了能為業主進行完整的效益分析、提供建築師綠建築設計的專業建議,更需走進工地現場,實際協助營造團隊解決各種施工問題,透過清晰的溝通、專業的輔導與完整的現場施工記錄,確保綠建築規範真正落地,為業主完成綠建築認證,亦共同為推動淨零碳排的永續願景而努力。     #延伸閱讀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綠領人才需求飆漲329%!陳重仁:人人都該增進綠色技能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榮獲2024國家卓越建設獎、建築園冶獎後,頭份親子館近期更獲頒國家建築金質獎、以及由國家設計研究院主辦之金點設計獎殊榮。自完工以來,屢屢受到肯定的苗栗頭份親子館,也同時受到民眾的喜愛。2024年3月正式開館,短短2個多月已有上萬人次造訪,至今仍是家長與孩子同樂的熱門勝地。「第一眼看到親子館的設計架構,腦海中就浮現『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畫面!」負責本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EEWH認證部經理王文伶說道。這兩句出自陶淵明《飲酒詩》的詩詞,描繪了即使位於繁忙的都市仍能處之悠然的自在,正好成為頭份親子館的最佳註解。 山地和丘陵佔全縣面積超過80%的苗栗縣,是著名的山城,然而近年來,因臨近新竹科學園區,頭份市吸引了大量科技新貴移居,成為台灣少數人口持續正成長的地區之一。為了滿足年輕家庭對親子休憩空間的需求,苗栗縣政府開始投注經費建設親子設施,2024年新建設的頭份親子館,是縣內首座大型親子館,以開放式公園型場館為目標,改造原本的閒置操場,拆除四周的圍牆、將建築量體置於中央,360度向都市敞開大面積綠地,打造出「大隠隱於市」,更是全台唯一擁有户外空間的親子館。     以綠建築九大指標系統為依歸「縫合」建築開發與自然 榮獲EEWH綠建築銀級標章的頭份親子館,以兩棟建築組成,主場館採具現代感的活潑橢圓造型,提供樹屋共遊區、半戶外戲水球池區等,營造動態活動的場域;橢圓環內則規劃了中庭空間,設置環形步道與橢圓屋頂跑道,讓孩子在遊戲時有大地、天空、微風與花草樹木相伴;並搭建空橋,與設有閱覽室的副館相連接,一動一靜的空間分布與場館設計,交織成多元的動態互動空間,給孩子全方位探索的天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苗栗以優美的山水著稱,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我們也將此特色融入親子館建築設計概念,並將遊戲與環境教育合而為一!」負責頭份親子館專案管理及概念設計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笑著說,並強調一棟好的建築,在設計時應與自然融合,才不會造成建築物與自然地景之間的「斷裂」。承襲著這樣的精神,SSDC澄毓在輔導建築統包工程團隊進行此案時,亦致力建立建築物、人和自然景緻之間的緊密連結,「在輔導過程中,除了以綠建築九大指標系統為依歸,我們亦觀察當地氣候與生態圈的特性,盡量降低整體開發對環境的衝擊,使之與自然生態能夠在最快的時空中『縫合』。」王文伶經理說道。     細心調查基地環境,以設計回應氣候變遷 由於頭份的氣候夏季溼熱,冬季多風雨,主館外圈採用水平深遮陽設計,為冬日陰雨提供了過渡空間,在SSDC澄毓輔導下,透過建築立面之隔柵設計,使場館外圈在夏日發揮良好的遮蔭效果,再結合使用高性能的隔熱複層玻璃,透過空氣層降低了熱傳透率,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使大量自然光搭配合理照明設計與積極降低用電密度設計,可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而經過格柵的光線與強風也變得更柔和,以維持室內與半戶外空間舒適度。 因應氣候變遷加劇,園區步道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保留與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沖刷的衝擊,提升基地保水效能;建築物下方則設置可容納62噸雨水的回收池,並做為補充景觀生態池之用,既軟化了地景設計也兼具防洪效果,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   秉持綠建築專業與初心,打造100%原生樹種基地 在SSDC澄毓輔導下,設計理念中保留了36%基地內的原生樹種—榔榆,恰也是可供鳥類啄食與蝶類吸蜜的蜜源植物,讓此區的生態系統即使在歷經建築工程擾動,也能迅即恢復、吸引生物駐足與棲息。而離頭份親子館距離約5公里的永和山水庫,經考證多達53種留鳥,如白頭翁、綠繡眼、斑文鳥等,透過都市留鳥的多樣性,可讓孩子得以在其中親身體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氛圍,亦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有別於一般建築的外牆轉角是垂直連接,頭份親子館採用弧形設計,面對不同的方位角,必須釐出合理的切線,玻璃與結構設計的介面,以及製造内外環玻璃時的種種細節,也須費心計算,並提前與設計、營建、審查等多方單位溝通,方能協助業主追求符合設計概念,美感與節能兼俱的建築作品。「將建築、空調、機電與景觀等設計整合,一併考量設備的運用與後端維護工作,打造一座生態與減碳效益並存的建築,不只是綠建築顧問的專業,更是澄毓做綠建築的初心!」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笑著說。     坐落於苗栗的頭份親子館,如今不單只是一座提供全家人放鬆休憩的休閒場館,更是一座寓教於樂的城市綠洲,讓每個走訪其中的人,都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擁有與自然親近共處的機會,尋覓一處自己的世外桃源。   #延伸閱讀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住展雜誌陳重仁506期

站在天秤上的開發商們

【轉載】 2024年12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追求永續,很重要的關鍵在於認知,不動產開發商站在天秤上, 思考如何平衡永續性開發,理解的將產生強大的改變力量,終成2050淨零路徑上的贏家。 從永續性(Sustainability)的定義來看,永續性設計是指可持續長久的(Durable)、能增進生物健康與繁衍的(Biological Healthy)、與不危害環境的(Environmental Friendly)規劃設計活動,廣義來說同時也包含人文社會上的永續性,例如美觀上的永續性、人際關係上的永續性、社區鄰里的永續性、與企業經營的永續性等。這個觀念應用在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是我們如何來探討住宅建案的永續性。 生活要永續,必須軟硬體兼顧,並取得平衡 這是一個既實際又抽象的觀念,我們可以測量包括溫度、溼度、能源消耗、材料性能等物理量化數據,然而有更多的永續性因子是非常難以量化的,甚至無法量化,只能以客觀的敘述,或是調查統計來表示其感受程度。 例如心理健康因素與美感的定義等,甚至必須從「空間設計」下手,去創造某種促進身心健康與交流的空間,這也就是當我們在看住宅建案的永續設計時,綠建築標準已經不夠了,可能還要導入像WELL這樣的健康建築標準,裡面有提到關於身心靈貢獻度的評估。當我們在思考一個設計議題時,我們所要得到的結果除了構思如何去做外,通常我們會面臨一個「好」與「壞」程度上的選擇與判斷,多好才叫做「好」?多壞才叫做「壞」?或什麼情況是「比較不好」與「比較不壞」?這個過程其實是在做一個我們心裡面所認為的「正確」選擇。 當我們將這個觀念轉換到永續建築設計上時,「正確」的事情即是指上述永續性設計的定義;也就是說,永續性設計,其實就是指「正確的設計」。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判斷有多「正確」?這樣的判斷有無需要與其他條件來「平衡」?舉例來說,我們在一個案子的開發過程,如何讓「性能」與「造價」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美觀」與「實用」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生活品質」與「節能減碳」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達到最適當的平衡?即便現在我們面對天災,也不可能無限上綱的用硬體建設去抵抗,必須採平衡式的「韌性設計」,兼顧防災與共存。 上述例子的操作方式,正如同移動天秤上的法碼,來達到我們所要的「平衡」效果。這樣子的效果,在設計上通常是為了達到「兼顧」的目的,對地球環境來說,則是為了求得「最低環境影響」,包括降低碳排放。 面面俱到的多認證標準,是一種多元平衡操作 我們現在到處都在講「平衡」,例如「碳平衡」、「能源平衡」、「水平衡」、「生態平衡」等。其實我們應該不難發現,永續性設計的操作過程就是一連串的「平衡」策略思考,它要平衡的可能不只是上述的「二元平衡」,經常遇到的是更複雜的「多元平衡」 「全方位永續建築設計」(Whole Building Sustainable Design Process)即是屬於這類的操作,如何「整合」與「平衡」永續建築設計上的議題,這也牽涉到一連串的計劃整合與策略運用,然而這通常涉及廣泛的專業知識整合,才能達到面面俱到的平衡點。 如果以目前市場上趨勢要求下的認證標章來理解,就是把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低碳建築標章等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找出最大公約數並落實在一個建案中。美國綠建築大師威廉 • 麥當諾(William McDonough)所提倡的設計策略「生態環境效能」(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來說,它就是一個廣泛的永續設計策略,不僅限於生態議題,它可以擴大解釋成:一個有效能的經濟體能使營利事業獲致利潤,只要它們公平正義行事,並且尊重甚至尊崇自然環境。此觀念超越傳統單一的價值觀,而在生態、經濟、建設、健康等各方面取得一個平衡點,這不就正是我們現在正在提倡的ESG觀念嗎? 積極正確永續設計策略,可以發揮強大的改變力量 事實上,積極且正確的永續設計策略,可以把我們從氣候的危機,帶離至充滿轉機與商機的方向,這些設計策略可以變化出健康、美觀、有利潤的產品及系統。但是最重要的,是開發商與設計師必須相當具前瞻性的,劍及履及的,來面對永續這個重要課題,我相信,已經有新一代的開發商開始朝這個方向展開布局,而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路徑上的贏家。 如果我們都把這樣的認知放在心裡,那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好的永續設計理念,將具有非常強大的改變力量! #好文推薦 多元認證搭配耐震、無障礙設計 快速助攻建案品質至下一世代 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如何避免額外碳費、碳稅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LEED BD+C: 新建建築,黃金級

台積公司自2006年起全面推動綠建築,以促進環保節能績效,一直致力於在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台積公司建廠均符合綠建築認證,施工過程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等工法,大幅減少施工廢棄物產生;機電設備選用高效率機種與優化機電設計,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11月,台積公司的全球研發中心以及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都獲得了LEED黃金級認證。 台積公司的LEED專案全面採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例如高效的HVAC系統、LED照明與自然採光設計。這些設施配備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可對能源使用進行實時監控,並結合能源回收技術,將廢熱轉化為可再利用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再生能源方面,預計於2030年達到60%使用率;2040年達到RE100。透過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統,在其節能建築中不僅將建築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轉化為可用能源,還結合水資源循環技術,成功減少用水量達到40%。 全球研發中心使用材料包含72%綠建材使用率、100%高性能混凝土及高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再生建材、80%金屬玻璃帷幕牆、綠帶多層次設計規劃等有效降低建築CO₂排放;並採用綠建築設計,包含植生牆、雨水回收系統、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的窗戶,以及能夠在高峰條件下產生287瓩的屋頂太陽能板裝置,展現了台積公司致力於永續發展的承諾。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體現了台積公司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台積公司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綠色、更永續的供應鏈,實現科技與永續的完美融合。   文章來源為 USGBC  Newsletter  November 2024  

MORE →

百年南門市場華麗變身!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樹立傳統市場永續典範

改建前的南門市場,舊名為千歲市場,早在1907年便開始營運,是許多老台北人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2019年因南門大樓建物結構體未符合現行耐震設計規定,且被判定為海砂屋而改建,歷經四年翻修重建,於2023年11月重新開幕。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民眾都說逛改建後的市場,有如在逛百貨公司!」已擔任近20年台北南門市場會長的王銓國笑著說。   運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實現減碳、節能、節水 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引入舒適北向自然光線,創造市場內外明亮通透的空間,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 新市場於沿街面設置大面帷幕玻璃及挑空空間,引入自然光線,讓市場維持通透明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生態綠覆率超過50%,將市場打造為都市綠洲 為因應台北市建築密度增加及熱島效應加劇,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為南門大樓規劃地面層種植大型喬木,有效降低地表熱量吸收、提升都市保水能力。更在頂樓打造都市農場,透過垂直綠化擴展綠覆面積,種植誘蝶誘鳥及台灣原生種等植物,讓屋頂及四樓露台生態綠覆率超過50%。 「由於目前南門大樓三樓以上尚未開放,屋頂綠地較少人煙與管理,期待其他樓層進駐後,大家能用心維護,共同守護我們的都市農場!」王銓國會長表示,並期許南門市場大樓不僅是採買生鮮食品、滿足饕客味蕾的好去處,更能成為一座都市綠洲,發揮生態調節功能,為都市降溫。 採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為市場減碳、節能又節水 在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融合傳統與現代,邁向永續低碳營運 改建後的南門市場,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化經營理念,許多二代接班的攤商,更是創意無限、生機勃勃,為吸引年輕消費族群,南門市場導入多元支付系統,如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與悠遊付等,電子支付普及率超過50%,且如今市場內的知名品牌商家達17家之多,網路電商業績更是倍速成長。王銓國會長積極宣導百貨業設計展櫃理念,以45度角設置的攤位招牌,男女老少可遠遠地、在各個角度、輕易地看到攤位所在,讓逛市場變得輕鬆便利;明亮且整潔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走訪,以期讓傳統市場融入各階層生活,成為全民購物及用餐聚會場域之一。而在市場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吸睛的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傳播熱點,實踐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象徵新舊世代的傳承。   ▲ 南門市場的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成為吸睛的藝術裝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作為傳統市場綠色轉型的典範,會長王銓國謙虛表示仍有精進空間,並直言:「唯有南門,更勝南門!」,在南門市場獲得綠建築認證後,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逐步倡導電費控管、減碳、減塑與垃圾減量,致力打造兼容並蓄、更具競爭力的傳統新市場,傳承南門市場歷久不衰的美味與人情味。 #延伸閱讀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如何助業主高效取得綠建築認證?SSDC走進工地協助業主超前部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低碳綠能新趨勢,屋頂種電不夠看,建築立面也要發電?

▲  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智駕車測中心樓梯間的透光型的光電玻璃帷幕,圖片來源:陳重仁 【轉載】 2025年4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住宅建案市場在環保與永績性的潮流,以及都更危老老條例容積獎勵誘因下,綠建築智慧建築等築等標章,已成為標配,尤其在雙北,具有綠建築標章的新舊住宅建案,就估了全台約六成的比例。 住宅建案市場在環保與永續性的潮流,及都更危老條例容積獎勵誘因下,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等標章已成為標配,尤其雙北具有綠建築標章的新舊住宅建案,就估了全台約六成的比例。 最近減碳聲浪鋪天蓋地,不僅建築業開始動起來,也開始融入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政府針對一般民眾購買高能效家電也有所補助之外,建案為了獲得較高的綠建築分數以及建築能效,也需要提高空調與耗能設備的能效,以及建築物的隔熱效果。除此之外,新建案現在也大多裝設有屋頂太陽能板,以表達建案對創能減碳的一份心力。 建築物裝設再生能源系統包括太陽能光電系統,是屬於建築物走向低碳淨零的重要策略,目前一定規模以上建案,無論是受到地方自治條例或是都審的要求,大概都有裝設太陽能板,一般是裝設在屋突層屋頂,把屋頂空間保留給屋頂綠化面積的法令要求,但因屋突面積通常不大,所以能裝置的容量有限,但是現在在新出爐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新規定下,新建案需要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的面積,可能會需要再增加。 新建案屋頂超過三百坪強制裝設光電系統 2023年六月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二之一條修正草案,規定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達一定規模者,需裝設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沒有裝設的新建建築,將無法取得建照或使照,這當然也包括住宅建案。 這法案的出發點是,未來建築物都要有自我發電的義務。這個草案通過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告「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草案,目前規定屋頂面積達一千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的新建建築,每二十平方公尺(約六坪)需設置一瓩(kW)光電系統,若以屋頂面積一千平方公尺來說,就要裝設五十瓩的光電系統,或者大約300平方公尺的光電面積,不一定都要裝在屋頂,立面、地面也可以。 不過建商們暫時先無須太過擔心,因為,這樣的規模在新建案中的百分比是個位數,大概是都更案的屋頂面積比較可能超過一千平方公尺,一般危老建案,屋頂面積都小於一千平方公尺,因此目前該法案尚無法強制危老建案。然而,大家對於建案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並非都是消極以對。 降低居家日常碳排增加低碳尊榮感 在高端的住宅建案中,常見高等级的節能綠建築,包括高端危老建案,尤其是注重企業形象與ESG的建設公司,為 了提升產品競爭力,也逐漸把建築永續 淨零,列為重要發展方向。目前已經有許多建商正朝向發展淨零低碳宅的方向,除高等級線建築外,也透過再生能源裝設最大化,來支持淨零永續理念,希望能吸引理念相同的高端客戶,這些高端客戶,不乏上市公司、科技業高層、退休企業家,現在的大企業,無不需要面對淨零碳排而有所作為,對於淨零碳排趨勢早已耳熟能詳,相較於一般購屋者,更能接受自身實踐使用綠能,以降低居家日常碳排,並透過口耳相傳,增加「低碳尊榮感」。 關於裝設太陽能板大家較擔心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會影響建築美觀,這部分可以透過BIPV建築整合式光電系統的設計,將光電系統作為建築物建材的一部分,跟建築造型整合在一起,如此可兼顧建築造型與太陽能發電,不僅是屋 頂,在不久的未來,連建築物的牆面都可以發電,目前在美國佛州邁阿密已經 出現立面側牆有BIPV的高層豪宅了。 然而目前國內BIPV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這部分目前仍需要光電業者,持續開發更適合建案採用的BIPV產品,包括牆系統與陽台圍欄等。 增加建築外殼隔熱效果,提升的創能比例 眾所皆知,太陽能板安裝在屋頂上,可以為屋頂提供遮陽隔熱效果,讓下方的居室空間免於烈日酷熱,不僅是屋頂,若將太陽能板跟遮陰建築元素整合,例如遮陽板、遮陽百葉、雨庇等,均可發揮隔熱與發電雙重效果。 若是採用整合式雙層光電玻璃的透光型BIPV,更可讓開窗部位兼顧採光,隔熱與發電三重效果,增加建築物因為立面參與發電而提升的創能比例。 透過再生能源條例的加持,建築物自我發電的比例將會逐漸提高,雖然以目前的規定算下來平均每戶的裝置量都不高,但是透過未來滾動式的檢討裝置量需求比例,以及太陽能產業的技術提升與立面參與發電,平均只要每戶住家有一瓩的裝置量,就相當於可以讓每戶住家再减碳二十至三十%。 導入BIPV光電建築設計,內政部預告強制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標準 建築冷卻行動如何執行?陳重仁提三大原則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台灣總資產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於2017年邀請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與台灣姚仁喜建築師共同設計總部大樓,矗立於台北信義A25園區,樓高地上54層、地下4層,為台北市第四高樓。2022年取得美國LEED核心和外殼評級系統(LEED-CS)黃金級認證後,將大樓2至13層規劃為總部辦公區,在SSDC澄毓團隊輔導下,於2024年12月榮獲LEED建築室內裝修版(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黃金級認證,現已有800名員工進駐。   「企業總部搬遷對富邦人壽來說是一大喜事,展現持續穩健經營,深耕在地,逐步實現「成為亞洲一流金融機構」的決心;而富邦人壽大樓的興建與室內裝修,亦響應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運用多項創新、節能之綠建築永續設計;此外,為推動多元共融團隊,內部空間採開放式設計,寬敞明亮且富含活力的辦公場域,打造幸福友善職場。」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統計,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有817個建築項目參與LEED認證,其中355個已獲得認證,總面積相當於31座台北101大樓。其中,最大宗為製造業,占比36%;其次為金融控股產業,占比14%。隨著減碳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目標,金融機構正積極透過LEED認證推動淨零轉型,展現永續承諾。   ▲  根據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統計,截至2024年底,台灣共有817個建築項目參與LEED認證,其中355個已獲得認證,總面積相當於31座台北101大樓。其中,最大宗為製造業,占比36%;其次為金融控股產業,占比14%。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採取3策略,打造節能、減碳兼顧室內環境品質的辦公區域 曾輔導Apple、HSBC匯豐銀行、兆豐銀行、Lululemon等多個國際企業取得LEED ID+C認證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趙日新表示,此次為富邦人壽大樓取得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的策略有三: 第一、 選用通過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美國Declare材料認證,以及符合歐盟REACH法規之證明文件等健康綠建材,不僅兼顧減碳、減廢,更確保辦公區域不含對人體有害之物質,打造讓員工安心辦公的室內環境,在「材料與資源」方面取得高分。 第二、在樓層裝修時保留原有天花板及牆面,符合綠建築的減碳精神,有效減少廢棄物產生,並大幅降低室內裝修成本;且在富邦人壽總部大樓取得LEED認證的基礎下,內建的裝置或設施多已符合基礎標準,故在申請LEED ID+C認證時,在「整合式設計」上可獲得加分。 第三、裝設高效率的新風系統、照明設備,搭配自動化控制電動百葉窗簾、日光感測器,以降低日照熱輻射影響,有效控制帷幕窗邊照明,節能省電的同時,亦增加辦公舒適度。   ▲選用通過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美國Declare材料認證,以及符合歐盟REACH法規之證明文件等健康綠建材。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LEED認證已成A級商辦標配,2025將迎來租賃市場高峰期 在綠色轉型浪潮下,不僅企業重視自用大樓的永續規劃,開發商更積極在A級商辦區導入LEED認證,以符合ESG及淨零碳排要求,更能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 根據仲量聯行2024年《台北市A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盤點台北市包含自用及租賃之82棟A級商辦現況,54%的量體面積已獲得LEED或EEWH綠建築認證(或候選),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高力國際則指出,自2025年起台北市將進入辦公室新增供給高峰期,2025年預估有87,689坪、2026年則為114,727坪,合計超過20萬坪。 「減碳已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將通過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大樓視為進駐首選,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因應這股風潮『逐綠而居』,提升企業競爭力。」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分析道,並指出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該積極應對,打造綠色商辦,否則將難以吸引企業承租,錯失良機。   ▲「減碳已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將通過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大樓視為進駐首選,越來越多國內企業因應這股風潮『逐綠而居』,提升企業競爭力。」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延伸閱讀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MORE →

百年傳統市場華麗變身!南門市場榮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

「民眾都說逛改建後的市場,有如在逛百貨公司!」已擔任近20年臺北南門市場會長的王銓國笑著說。坐落於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的南門市場大樓,建築立面以大面玻璃帷幕牆及挑高空間設計,在大量自然光線照射下通透明亮,被各大媒體形容為「最美市場」。改建前的南門市場,舊名為千歲市場,早在1907年便開始營運,是許多老台北人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2019年因南門大樓建物結構體未符合現行耐震設計規定,且被判定為海砂屋而改建,歷經四年翻修重建,於2023年11月重新開幕。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臺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     生態綠覆率超過50%,將市場化身都市綠洲 為因應台北市建築密度增加及熱島效應加劇,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為南門大樓規劃地面層種植大型喬木,有效降低地表熱量吸收、提升都市保水能力。更在頂樓打造都市農場,透過垂直綠化擴展綠覆面積,種植誘蝶誘鳥及台灣原生種等植物,讓屋頂及四樓露台生態綠覆率超過50%。 「由於目前南門大樓三樓以上尚未開放,屋頂綠地較少人煙與管理,期待其他樓層進駐後,大家能用心維護,共同守護我們的都市農場!」王銓國會長表示,並期許南門市場大樓不僅是採買生鮮食品、滿足饕客味蕾的好去處,更能成為一座都市綠洲,發揮生態調節功能,為都市降溫。   導入空調抽排氣系統,打造不悶熱、無油煙的傳統市場 「走進南門市場,你不會聞到油煙味,更不會有傳統市場的悶熱感!」王銓國會長自信地表示。整棟建築均採用空調抽排氣系統,引進新鮮外氣的風管設備及換氣窗,走道有冷氣送風,強化內部通風,避免人潮過多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悶熱情形;飲食與動火攤位則設置靜電油煙處理器與活性碳濾網,有效降低油煙與異味問題,維持市場空氣品質。此外,生鮮攤位均設置排水溝與攔污網,並採用濕式隔間牆,防止鼠患侵擾,增強防水與耐久性,讓市場環境保持衛生整潔。   採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為市場減碳、節能又節水 在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融合傳統與現代,邁向永續低碳營運 改建後的南門市場,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化經營理念,許多二代接班的攤商,更是創意無限,生機勃勃,如今市場內的知名品牌商家達17家之多,電子支付如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和悠遊付等多種支付系統普及率已超過五成,網路電商業績更是倍速成長。王銓國會長積極宣導百貨業設計展櫃理念,以45度角設置的攤位招牌,男女老少可遠遠地、在各個角度、輕易地就可看到攤位所在,讓逛市場變得輕鬆便利;明亮且整潔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走訪,期讓傳統市場融入各階層生活,成為全民購物及用餐聚會場域之一。而在市場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吸睛的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傳播熱點,實踐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象徵新舊世代的傳承。   作為傳統市場綠色轉型的典範,會長王銓國謙虛表示仍有待精進之處,直言「唯有南門,更勝南門!」在獲得綠建築認證後,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逐步於市場內倡導控管電費、減碳、減塑及垃圾減量,以期打造兼容並蓄、更具競爭力的傳統新市場,將南門市場裡的好味道和人情味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綠領人才需求飆漲329%!陳重仁:人人都該增進綠色技能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如何助業主高效取得綠建築認證?SSDC走進工地協助業主超前部署

「綠建築顧問不能只是編寫報告書、送審案件,工地現場管理、記錄都不可馬虎,我們的顧問會親自走訪工地現場,輔導工地現場作業,排除疑難雜症,正是這樣的專業與投入,台積電才會選擇我們為其長期合作夥伴!」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說道。 「雖然能透過電話或線上會議進行說明輔導,但我們習慣親自走訪工地,以確保結果符合客戶的目標,至今認證達成率為百分百!」自營建系畢業,經手過台積電、三創園區等上百件認證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工務高級副理葉貝賢笑著說,以其12年綠建築工務經驗,歸納出「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工地現場輔導與記錄」以及「矯正施工誤差」三點是為業主高效率達成認證輔導的關鍵。   ▲ SSDC澄毓綠建築工務高級副理葉貝賢以其12年綠建築工務經驗,歸納出「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工地現場輔導與記錄」以及「矯正施工誤差」三點是為業主高效率達成認證輔導的關鍵。   解釋綠建築施工要領,當業主與營造廠的橋梁 「綠建築評估手冊」內的專業術語,對許多營造廠及現場施工人員來說,略顯晦澀難懂,且容易誤解;若不甚誤解,可能造成結果或施工過程不符合綠建築標章標準而影響取分。因此,如何將綠建築評估手冊內容翻譯成「工地現場的語言」尤顯重要。擁有營建專業及經驗的葉貝賢表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當「翻譯官」,特別是綠建築認證版本會定期更新,除了與時俱進地更新文件,更要確保資訊轉換成施工人員易於理解的內容,才能讓施工過程溝通無阻,確保施工品質與效率。 「比起上對下的指導,SSDC澄毓與營造廠的關係更像是互助的合作夥伴。」葉貝賢形容道,走訪現場與工地人員打交道,自然能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當施工團隊遇到疑難雜症時,便會第一時間向SSDC澄毓尋求解方,讓施工過程更加順利。   ▲ 擁有營建專業及經驗的葉貝賢會當「翻譯官」,除了與時俱進地更新文件,更確保資訊轉換成施工人員易於理解的內容,讓施工過程溝通無阻,確保施工品質與效率。圖/Unsplash   超前部署紀錄、輔導工地現場,送審準備一次到位 綠建築標章申請的過程中,完整的施工紀錄至關重要。例如在防護層施工時,若未能及時記錄,完工後是無法回溯紀錄的,進而影響審核結果。因此專業的綠建築顧問不僅只是在完工後收集資料送審,更會在施工前、中、後參與及監督,例如在進行牆體灌漿時,SSDC澄毓會要求施工方確實記錄灌漿過程,並測量與記錄牆體厚度,一次性完成所有必要資訊的收集,確保營造過程符合審核標準。   矯正施工誤差,確保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 「為了因應台灣EEWH綠建築評估中的『基地保水』指標,許多建築師會鋪設透水磚,但若透水磚下面的基底是混凝土,水仍無法滲透,達不到『透水』效益,不符合指標內涵!」葉貝賢分享道,許多建築設計乍看符合綠建築指標,但實務上會因為建築構造工法,導致結果與原先設想有落差,此時就需仰賴專業經驗的積累,並實際走訪工地現場,預先與營建主任及施工端溝通,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確保建案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   ▲ 葉貝賢表示許多建築設計乍看符合綠建築指標,但實務上會因為建築構造工法,導致結果與原先設想有落差,因此都會走訪工地現場,預先與營建主任及施工端溝通,確保建案符合綠建築規範內涵。圖/Unsplash   LEED、EEWH、低碳建築,提供多認證標章專業整合 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與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在審查方式上有所不同。葉貝賢分析道,LEED著重數據分析與規劃設計,而EEWH則強調實地查驗、著重施工紀錄。因此優秀的專業顧問,需具備LEED、EEWH、低碳建築等多認證的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統合不同標章認證的要求,協助業主做出最符合效益比的準備與決策,為其高效率取得認證。 打造一座綠建築,不僅只是照本宣科依照標準施工,如何在營建過程中落實更為關鍵。專業的綠建築顧問,除了能為業主進行完整的效益分析、提供建築師綠建築設計的專業建議,更需走進工地現場,實際協助營造團隊解決各種施工問題,透過清晰的溝通、專業的輔導與完整的現場施工記錄,確保綠建築規範真正落地,為業主完成綠建築認證,亦共同為推動淨零碳排的永續願景而努力。     #延伸閱讀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綠領人才需求飆漲329%!陳重仁:人人都該增進綠色技能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獲國家建築金質獎、金點設計獎多重肯定!城市裡的綠洲——頭份親子館

榮獲2024國家卓越建設獎、建築園冶獎後,頭份親子館近期更獲頒國家建築金質獎、以及由國家設計研究院主辦之金點設計獎殊榮。自完工以來,屢屢受到肯定的苗栗頭份親子館,也同時受到民眾的喜愛。2024年3月正式開館,短短2個多月已有上萬人次造訪,至今仍是家長與孩子同樂的熱門勝地。「第一眼看到親子館的設計架構,腦海中就浮現『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畫面!」負責本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EEWH認證部經理王文伶說道。這兩句出自陶淵明《飲酒詩》的詩詞,描繪了即使位於繁忙的都市仍能處之悠然的自在,正好成為頭份親子館的最佳註解。 山地和丘陵佔全縣面積超過80%的苗栗縣,是著名的山城,然而近年來,因臨近新竹科學園區,頭份市吸引了大量科技新貴移居,成為台灣少數人口持續正成長的地區之一。為了滿足年輕家庭對親子休憩空間的需求,苗栗縣政府開始投注經費建設親子設施,2024年新建設的頭份親子館,是縣內首座大型親子館,以開放式公園型場館為目標,改造原本的閒置操場,拆除四周的圍牆、將建築量體置於中央,360度向都市敞開大面積綠地,打造出「大隠隱於市」,更是全台唯一擁有户外空間的親子館。     以綠建築九大指標系統為依歸「縫合」建築開發與自然 榮獲EEWH綠建築銀級標章的頭份親子館,以兩棟建築組成,主場館採具現代感的活潑橢圓造型,提供樹屋共遊區、半戶外戲水球池區等,營造動態活動的場域;橢圓環內則規劃了中庭空間,設置環形步道與橢圓屋頂跑道,讓孩子在遊戲時有大地、天空、微風與花草樹木相伴;並搭建空橋,與設有閱覽室的副館相連接,一動一靜的空間分布與場館設計,交織成多元的動態互動空間,給孩子全方位探索的天地。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苗栗以優美的山水著稱,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我們也將此特色融入親子館建築設計概念,並將遊戲與環境教育合而為一!」負責頭份親子館專案管理及概念設計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笑著說,並強調一棟好的建築,在設計時應與自然融合,才不會造成建築物與自然地景之間的「斷裂」。承襲著這樣的精神,SSDC澄毓在輔導建築統包工程團隊進行此案時,亦致力建立建築物、人和自然景緻之間的緊密連結,「在輔導過程中,除了以綠建築九大指標系統為依歸,我們亦觀察當地氣候與生態圈的特性,盡量降低整體開發對環境的衝擊,使之與自然生態能夠在最快的時空中『縫合』。」王文伶經理說道。     細心調查基地環境,以設計回應氣候變遷 由於頭份的氣候夏季溼熱,冬季多風雨,主館外圈採用水平深遮陽設計,為冬日陰雨提供了過渡空間,在SSDC澄毓輔導下,透過建築立面之隔柵設計,使場館外圈在夏日發揮良好的遮蔭效果,再結合使用高性能的隔熱複層玻璃,透過空氣層降低了熱傳透率,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使大量自然光搭配合理照明設計與積極降低用電密度設計,可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而經過格柵的光線與強風也變得更柔和,以維持室內與半戶外空間舒適度。 因應氣候變遷加劇,園區步道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保留與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沖刷的衝擊,提升基地保水效能;建築物下方則設置可容納62噸雨水的回收池,並做為補充景觀生態池之用,既軟化了地景設計也兼具防洪效果,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   秉持綠建築專業與初心,打造100%原生樹種基地 在SSDC澄毓輔導下,設計理念中保留了36%基地內的原生樹種—榔榆,恰也是可供鳥類啄食與蝶類吸蜜的蜜源植物,讓此區的生態系統即使在歷經建築工程擾動,也能迅即恢復、吸引生物駐足與棲息。而離頭份親子館距離約5公里的永和山水庫,經考證多達53種留鳥,如白頭翁、綠繡眼、斑文鳥等,透過都市留鳥的多樣性,可讓孩子得以在其中親身體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氛圍,亦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有別於一般建築的外牆轉角是垂直連接,頭份親子館採用弧形設計,面對不同的方位角,必須釐出合理的切線,玻璃與結構設計的介面,以及製造内外環玻璃時的種種細節,也須費心計算,並提前與設計、營建、審查等多方單位溝通,方能協助業主追求符合設計概念,美感與節能兼俱的建築作品。「將建築、空調、機電與景觀等設計整合,一併考量設備的運用與後端維護工作,打造一座生態與減碳效益並存的建築,不只是綠建築顧問的專業,更是澄毓做綠建築的初心!」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笑著說。     坐落於苗栗的頭份親子館,如今不單只是一座提供全家人放鬆休憩的休閒場館,更是一座寓教於樂的城市綠洲,讓每個走訪其中的人,都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擁有與自然親近共處的機會,尋覓一處自己的世外桃源。   #延伸閱讀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住展雜誌陳重仁506期

站在天秤上的開發商們

【轉載】 2024年12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追求永續,很重要的關鍵在於認知,不動產開發商站在天秤上, 思考如何平衡永續性開發,理解的將產生強大的改變力量,終成2050淨零路徑上的贏家。 從永續性(Sustainability)的定義來看,永續性設計是指可持續長久的(Durable)、能增進生物健康與繁衍的(Biological Healthy)、與不危害環境的(Environmental Friendly)規劃設計活動,廣義來說同時也包含人文社會上的永續性,例如美觀上的永續性、人際關係上的永續性、社區鄰里的永續性、與企業經營的永續性等。這個觀念應用在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是我們如何來探討住宅建案的永續性。 生活要永續,必須軟硬體兼顧,並取得平衡 這是一個既實際又抽象的觀念,我們可以測量包括溫度、溼度、能源消耗、材料性能等物理量化數據,然而有更多的永續性因子是非常難以量化的,甚至無法量化,只能以客觀的敘述,或是調查統計來表示其感受程度。 例如心理健康因素與美感的定義等,甚至必須從「空間設計」下手,去創造某種促進身心健康與交流的空間,這也就是當我們在看住宅建案的永續設計時,綠建築標準已經不夠了,可能還要導入像WELL這樣的健康建築標準,裡面有提到關於身心靈貢獻度的評估。當我們在思考一個設計議題時,我們所要得到的結果除了構思如何去做外,通常我們會面臨一個「好」與「壞」程度上的選擇與判斷,多好才叫做「好」?多壞才叫做「壞」?或什麼情況是「比較不好」與「比較不壞」?這個過程其實是在做一個我們心裡面所認為的「正確」選擇。 當我們將這個觀念轉換到永續建築設計上時,「正確」的事情即是指上述永續性設計的定義;也就是說,永續性設計,其實就是指「正確的設計」。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我們的判斷有多「正確」?這樣的判斷有無需要與其他條件來「平衡」?舉例來說,我們在一個案子的開發過程,如何讓「性能」與「造價」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美觀」與「實用」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生活品質」與「節能減碳」達到最適當的平衡?我們如何讓「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達到最適當的平衡?即便現在我們面對天災,也不可能無限上綱的用硬體建設去抵抗,必須採平衡式的「韌性設計」,兼顧防災與共存。 上述例子的操作方式,正如同移動天秤上的法碼,來達到我們所要的「平衡」效果。這樣子的效果,在設計上通常是為了達到「兼顧」的目的,對地球環境來說,則是為了求得「最低環境影響」,包括降低碳排放。 面面俱到的多認證標準,是一種多元平衡操作 我們現在到處都在講「平衡」,例如「碳平衡」、「能源平衡」、「水平衡」、「生態平衡」等。其實我們應該不難發現,永續性設計的操作過程就是一連串的「平衡」策略思考,它要平衡的可能不只是上述的「二元平衡」,經常遇到的是更複雜的「多元平衡」 「全方位永續建築設計」(Whole Building Sustainable Design Process)即是屬於這類的操作,如何「整合」與「平衡」永續建築設計上的議題,這也牽涉到一連串的計劃整合與策略運用,然而這通常涉及廣泛的專業知識整合,才能達到面面俱到的平衡點。 如果以目前市場上趨勢要求下的認證標章來理解,就是把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低碳建築標章等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找出最大公約數並落實在一個建案中。美國綠建築大師威廉 • 麥當諾(William McDonough)所提倡的設計策略「生態環境效能」(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來說,它就是一個廣泛的永續設計策略,不僅限於生態議題,它可以擴大解釋成:一個有效能的經濟體能使營利事業獲致利潤,只要它們公平正義行事,並且尊重甚至尊崇自然環境。此觀念超越傳統單一的價值觀,而在生態、經濟、建設、健康等各方面取得一個平衡點,這不就正是我們現在正在提倡的ESG觀念嗎? 積極正確永續設計策略,可以發揮強大的改變力量 事實上,積極且正確的永續設計策略,可以把我們從氣候的危機,帶離至充滿轉機與商機的方向,這些設計策略可以變化出健康、美觀、有利潤的產品及系統。但是最重要的,是開發商與設計師必須相當具前瞻性的,劍及履及的,來面對永續這個重要課題,我相信,已經有新一代的開發商開始朝這個方向展開布局,而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路徑上的贏家。 如果我們都把這樣的認知放在心裡,那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好的永續設計理念,將具有非常強大的改變力量! #好文推薦 多元認證搭配耐震、無障礙設計 快速助攻建案品質至下一世代 綠色漲價後,營建業如何避免額外碳費、碳稅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LEED BD+C: 新建建築,黃金級

台積公司自2006年起全面推動綠建築,以促進環保節能績效,一直致力於在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台積公司建廠均符合綠建築認證,施工過程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等工法,大幅減少施工廢棄物產生;機電設備選用高效率機種與優化機電設計,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11月,台積公司的全球研發中心以及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都獲得了LEED黃金級認證。 台積公司的LEED專案全面採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例如高效的HVAC系統、LED照明與自然採光設計。這些設施配備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可對能源使用進行實時監控,並結合能源回收技術,將廢熱轉化為可再利用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再生能源方面,預計於2030年達到60%使用率;2040年達到RE100。透過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統,在其節能建築中不僅將建築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轉化為可用能源,還結合水資源循環技術,成功減少用水量達到40%。 全球研發中心使用材料包含72%綠建材使用率、100%高性能混凝土及高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再生建材、80%金屬玻璃帷幕牆、綠帶多層次設計規劃等有效降低建築CO₂排放;並採用綠建築設計,包含植生牆、雨水回收系統、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的窗戶,以及能夠在高峰條件下產生287瓩的屋頂太陽能板裝置,展現了台積公司致力於永續發展的承諾。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體現了台積公司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台積公司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綠色、更永續的供應鏈,實現科技與永續的完美融合。   文章來源為 USGBC  Newsletter  November 2024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