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好文推薦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永續香氛蠟燭是SSDC澄毓綠建築與Ego map合作設計製作,賦有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年度獻禮。 以雪松為主調,選用台灣小農自產的黃、紅檜木精油,以及天然薰衣草、大西洋雪松、檀木,放上樹脂結晶、聖木屑當裝飾,是健康;有別於傳統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蠟,本次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黑煙產生,是低碳;綠色玻璃容器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是循環再利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環保更永續。實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哲學,更是SSDC澄毓ESG理念的體現。 #澄毓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立足台灣15年 SSDC澄毓立業15年,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環境永續就是我們的核心事業,服務項目蘊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提升環境效能的服務有碳盤查、GNFZ全球淨碳認證、LEED Zero淨零排放認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建築碳足跡認證、建築能效評估標示、新建住宅性能評估、綠能系統整合規劃及綠建築規劃設計等10項;促進社會關係的服務有WELL健康建築認證及無障礙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國際不動產ESG標準GRESB評鑑則可強化組織治理面向,全方位協助業主打造節能減碳又健康的智慧綠建築,強化企業減碳力道,提升企業ESG競爭力,以達到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 #累計減碳量10,189,314公噸,相當於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截至2023年12月30日,SSDC澄毓輔導參與1,083件各類建築物,包含高層樓建築、高科技廠房、廠辦、住宅、商場、飯店、醫院、公共工程、醫療照護、科技園區等,累計總減碳量約達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為地球減少10,189,314公噸的二氧化碳量。 SSDC除積極協助業主落實ESG實踐,對內更貫徹「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的信念,台北總部辦公室裝修之際導入WELL認證,融入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社區等十大項目要領,著重「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於2023年榮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區域安裝新風系統,採用能效一級空調設備,配置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照明燈具均為高演色性、無頻閃、高光效燈具,木紋地板搭配室內植栽擺設,融入自然材料和植物元素,營造可放鬆減壓的舒適空間。 透過制度或軟性設計增進使用者的健康舒適與幸福感,展現「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 #善盡企業責任,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SSDC澄毓以評鑑鑽石品質的「八心八箭」為核心價值,著重以人為本、真誠信實、信任透明、多元尊重、專業負責、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共榮共益,重視利害關係人,追求永續卓越,努力成就業主最信任的交付,成為同仁及伙伴最堅強的臂膀。針對企業經營的永續思維及危機管理,加強「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氣候風險」、「資安風險」、「傳染病風險」的分析、管理及應,以降低危機發生機率與避免傷害。 SSDC澄毓的ESG行動已涵括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指標的13項,從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陸地生態等。 SSDC未來將會繼續攜手永續共榮的夥伴,有台灣綠領協會、台灣BIM聯盟、台灣建築中心、政大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台灣建築調適協會、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CSRone、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倡議團體,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偕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環境社會,這就是澄毓的信念。 #好文推薦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Trey Archer:邁向永續的最有利途徑,讓GRESB陪你在ESG路上前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轉載】 2024年2月29日 住展雜誌 文/朱福山 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多次受邀參與國家淨零政策及修法相關建言會議,近年更積極輔導國內不動產相關企業淨零轉型,作為一位綠色大使,20年來致力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綠色產業並刺激其成長與發展。 以下是他接受《住展雜誌》針對不動產建材產業,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對民眾,正在轉變中的現象,以及未來趨勢提出見解的專訪紀要: 《住展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過去談低碳轉型一直不討好,近年不少建材廠商卻開始搶著做,究竟為什麼? 陳重仁答(以下簡稱答):主要是現在政府的減碳壓力很大。以前在探討如何降低整個製程的碳排放量,大家想到的就是成本增加,所以你去談這個議題沒人會理你,更重要的是,當時再生綠建材市佔率不到10%,根本沒什麼人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常在講淨零、能源轉型,而其中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碳轉型,也因為這些議題,再加上有綠建築就會加分,所以市佔比例才高了起來。 而業者有這些節能減碳觀念後,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下腳料例如泥漿,以前都是要丟掉,請人直接載走,但現在他們反而會去思考,這東西可不可以拿回來自己用,或者作成可以賣錢的東西。 #未來建材五大關鍵 問:既然政府開始重視,有實質推出哪些影響建材產業的政策嗎? 答:住宅隔音是30年前我們在學校上課時就在談的東西,現在終於立法了(樓板隔音新制),算是近年滿重要的里程碑;同層排水法現在則處於半強制階段,另外後續也有其它相關建材法規在醞釀中,以綠建材標章來說,現在有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等四大類,接下來的第五大類就是奈米化建材。 因為我本身是綠建築顧問,經常接觸很多材料商,除了給他們如台灣綠建築、美國LEED等材料規範,最近我也整理出五個建材產業的關鍵趨勢,隨便哪一種建材都可以用這些面向進行低碳轉型──分別是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及循環。 問:在低碳轉型上,有什麼具體案例嗎? 答:國內的磁磚業在兩、三年前被兩件事情搞得七葷八素,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南亞比較劣質的磁磚傾銷國內市場,國內以冠軍磁磚為首的台灣陶瓷公會,就起來抗議,可這沒辦法啊,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嚴格的標準。 當年,整個市場掉了三成,影響蠻大的,我就建議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幫他們上課,所以才有現在的低碳磁磚,但其實,它只是回收成分多加一點,就能達到降低碳排門檻了。 又比如台泥,因為要幫其他業者處理廢棄物,主要是處理舊建築物,要拆除的那種,它的廢棄物屬磚石類,受到環保署管制,過去這類磚石很容易跑到垃圾掩埋,甚至是非法處理,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用混凝土蓋房子,廢棄時可以打碎再利用作成回填料,可以用在像是基地上面的墊高回填、鋪路下面的碎石級配層等,可惜經濟價值不高。 所以,他們開始在想,怎麼把它做成高經濟價值的建材,比如這些廢料有沒有辦法做成另外一種地磚、磁磚之類的,於是作成透水磚;隨著綠建築法規上路,建築物室外須有20%綠建材面積,大部分就是採用這種透水磚,正因市場有需要,所以大家才會往這方面去思考廢棄物再生的去向,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建材產業趨勢發展的思路。 問:聽起來,和過去談論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概念有些不同? 答:你說的這種,叫作「營運碳」,也是過去一般人在講節能減碳的主要標的,只是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還有一種叫「隱含碳」,它是建築物生命週期的建材生產與建築施工、整修改建以及拆除廢棄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生命週期碳排的四分之一,這是現在國際上比較重視的,但實務上卻經常被忽略掉。 建築物不能只看營運碳,還要看隱含碳,若真要走到淨零,還必須把再生能源放進來,現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是過了嗎,它的意義就是要建築物負擔起一部分的自用電量,要自己再生再發電,也就是強制建築物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這之前,大部分做法都是把綠電賣掉,接下來不同,會變成自發自用為主。 #光電屋頂不再賣電 問:你是說,以後不流行賣電了? 答:那個商業模式會轉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以前是電證合一,現在是電證分離,電你用,再生能源憑證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大家各謀其利,而且把這個反應放在新建物上,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以前都是聚焦在大案場,例如農地、魚塭,但現在那些出問題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要回到建築物上。 大家能想到的建築物只有屋頂,其實還有立面跟地面,目前配套還沒出來而已,因為有人算過屋頂的面積,就算都裝了還不夠轉型,而立面面積其實比屋頂大,只是效益沒屋頂好,但面積大也許能補一大塊缺口。 問:法令如此,但產業真的能同步接軌嗎? 答:這就是問題,你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去裝在立面呢,我們叫這種東西為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那它也是建材,你怎麼讓能源產業的人脫離「太陽能板只是能源手段之一,而不是建材」的觀念才是關鍵。 在我們這個領域,我會把它當建材,但要操作細緻確實不容易,所以必須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簡單說,你把它當建材來看,就是你本來就要裝一個外皮,只不過它剛好會發電,所以不能把整個價格都當作太陽能的代價,要先扣掉它本來當作建材的代價,這樣單純太陽能的代價其實不高。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大家對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不熟悉,而且台灣這個產業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可惜。十幾年前我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這個在國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國內,因為能源產業的人不懂建築,所以常常找我諮詢產業趨勢發展的現況。 問:你說的立面,不就是政府在推的拉皮嗎,難道不能發揮效用? 答:政府是有在推,但力道不夠,主要因為補助的錢不多,不像補貼能源產業那麼多,但實際上住宅需要拉皮的蠻多的,礙於大樓管委會沒錢,或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大樓外牆磁磚開始掉落,很多都是在二樓用網子拉一拉,讓掉落物不要砸到人就好,但日子久了,甚至還會出現漏水、壁癌的情形。 從另外課題來看這件事,若從鼓勵的力道下手,比如說可以做綠色拉皮,傳統的拉皮就是把外皮復原或更新,但如果它能有多的節能作用,這樣就有雙重效果,還能貢獻政府要的節能減碳,這樣對民眾的誘因會更大。 #減碳不做的後果 問:建築拉皮作業畢竟費時費力,光是提高補助,就能讓民眾買單嗎?多數人可能會先懷疑減碳有什麼好處? 答:你看最近天氣冷,家裡有年紀大的人的話,那這件事情重不重要?你要想,老人家他不怕熱,但很怕冷,如果保暖這件事做不好,在冬天其實蠻危險的。透過拉皮,建築物可以增加保溫效果,而夏天就是隔熱,在當前的氣候極端化下,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雖然綠建築設計,在外殼的保溫要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台灣的隔熱值在國際上並不是最優,還必須再好一點才行,因此未來在建築物外殼隔熱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而且政府也是朝這個國際趨勢在做改革。 事實上,政府想做深度節能,這些問題都有持續在思考跟討論,但建築物若要用節能效益來評估補助,這牽扯到不同建物的效益不同,所以補助辦法不好擬定,而且主管機關也不同;但若談回減少隱含碳這一塊,未來可能會有配套,因為它的定義很清楚,而且減碳量多少,大致已經可以計算出來。 整體來說,如果建築業未來使用的不是綠建材,或蓋的不是綠建築,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相對利潤就越來越少。但真要談回淨零這件事,民眾要先想有什麼好處才做的話,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是對下一代生死存亡的事情,這是毫無猶豫,非做不可的事,因為全球已逼近升溫1.5度C的警戒線了,你跟我都有責任。 此文轉自《住展雜誌》 #好文推薦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圖片來源/The Constructor官網 隨著法規的規範及國人對居住空間品質的重視,選擇建材時越來越要求是能降低健康風險、無毒、環保減碳的「綠建材」,許多廠商也開始針對塗料、天花板、地板、隔間牆材料、吸音材等建材進行研發,希望更符合市場需求,究竟何謂綠建材?使用綠建材又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材的概念最早在1988年的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直到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這四大類綠建材的評定項目中,有必須共同遵守的部分,稱為「綠建材通則」,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建材是對環境無害的,在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較低,再來要是對人體無害,以及應符合相關規範,因此在綠建材中有「限制物質」評定,例如建材不得含有石綿成份,針對重金屬、天然放射性物質也有值標準限制。   #好文推薦 大規模的室內裝修不綠嗎?Google Taiwan~硬是要得!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適逢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的「全球盤點」,評估及檢視各國的減碳進度,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經過13天馬不停蹄的討論協商,各國代表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包括(1)超過60個國家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2)近200個國家無異議通過「脫離化石燃料」,寫下歷史性的一刻;(3)由法國和摩洛哥主導,共27國簽署的「建築突破」倡議,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2060年建築物總面積倍增 被動式建築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將近七成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預計2060年前,全球建築物的總面積將持續加倍來因應人口的成長,而且多半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何造出淨零且具韌性的綠建築成為討論重點。實際上德國及瑞典的兩位學者,在1988年便提出「被動式建築」(The concept of Passive House)的概念,在不主動使用更多能源的前提下,透過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面向,讓居民有健康的居住環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COP28的館內,展示出兩種傳統建築結構,百年前中東地區的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根據在地的氣候條件、迎風面進行設計,將捕捉的氣流引入建築物中,在不耗能的情況下,利用自然通風幫助室內降溫,這類設計常見在高塔結構,因此又稱為「捕風塔」(wind capture tower)。具生態健康指標的珊瑚也能成為建材,利用珊瑚多孔特性,在白天吸收、保留熱量,夜晚釋放,幫助建築冷卻或提供熱能,透過減少使用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建材,不僅能加強建築效能,也能削減隱含碳。 #結合節能、創能、儲能設計,建築更具韌性 「建築突破」倡議中關於「韌性建築」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在設計階段,考量到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適,讓建築物能抵擋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是提升韌性,達到淨零建築的有效途徑。 台灣那瑪夏民權小學採用可調式的地面通風口、通風天窗,在夏天能有效引進涼爽空氣,冬天減少冷風進入,提供學生舒服的讀書環境。透過節能設備、高隔熱性建材、因地制宜設計、可再生能源、能源監視及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讓該校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成,不但獲得美國LEED O+M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於2022年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的校園。 具有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鄉布農部落《奇美教堂》,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台灣綠領協會偕同公益組織共同努力下,進行修繕整建工程,已於2023年12月1日舉行零碳教堂落成典禮。基於尊重在地文化,保留教堂原始樣貌與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並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建築」規範為依歸,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整修用料均為環保健康材料,以及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一級能效空調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達成零碳綠建築目標,同時整修廢棄物也達到80%以上的減量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讓奇美教堂蛻變成為花蓮地區的重點佈道會所與零碳教育的種子據點。 在全球綠色永續的浪潮下,建築產業應肩負起節能減碳之重責大任,呼應COP28提出的「全球冷卻」、「建築突破」、「水泥和混凝土突破」的倡議與行動承諾,持續朝「淨零與韌性建築」之路邁進,台灣不可缺席。   #好文推薦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於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已落幕,會議上由法國、摩洛哥共同主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發起《建築突破》(Buildings Breakthrough)、《水泥和混凝土突破》(Cement and Concrete Breakthrough)等驅動城市氣候行動的倡議,目標在2030年使「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成為新常態。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即公布《台灣2050淨零路徑策略》,淨零建築規劃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等國際發展概念,計畫分階段於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目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最終達成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的里程碑。 #為何國際品牌都選LEED認證 達成淨零建築前,第一步是先成為綠建築,因此全球最具公信力、近190個國家在使用,完成超過10萬個認證項目,由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美國綠建築委員會)提出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全球最普及、最具指標性的綠建築認證,從選址、景觀、生態保育、綠建材、節能、節水、減廢、室內空氣品質、創新設計等等都是LEED所關注的評分項目。 根據統計顯示,國際品牌企業來台設廠、選擇辦公處所,具有LEED綠建築認證的廠辦、高樓層辦公大樓,為其建廠或選址的優先選擇,其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涉及到企業社會責任、環境永續性、節能減碳、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一、 實踐ESG目標:因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於2030年前降低43%碳排放的目標,各國企業紛紛制定其ESG方針及淨零路徑圖,總部及各地分支皆要選用或建置低碳永續、再生能源的綠色工作場所,如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的HSBC匯豐銀行101辦公室、沃旭台灣離岸風場運維中心、蘋果南山廣場辦公室、臺灣花旗銀行總部大樓、世界資源高雄第二廠房等。 二、 環境永續性:LEED認證是一種環境永續性的認可,有助於企業展現其對環境的承擔和責任。這符合當今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不斷增長的關注。 三、 節能減碳:通過LEED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室、廠房、店面或住家等,其建築物本身皆具有節能、環保、永續性,依據USGBC統計指出,通過LEED認證的建築物平均節能30%、碳排放平均降低35%、節水11%,以及減少總計8000萬噸的垃圾掩埋量;在2015-18年間,統計節約的水資源、能源、廢棄物處理及建築物維護費用,約30億美金。 四、 法規和法律遵從: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美,LEED認證與其環境法規和標準相符,有助於企業確保其建築和運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五、 市場競爭力:具有LEED認證的建築和場所通常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對許多消費者和企業來說,與環保和永續性相關的品牌形象可能更具吸引力,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佔有率。 六、 員工滿意度:具有LEED認證的工作環境通常更健康、環保,重視室內空氣品質、冷熱舒適度、噪音控制、自然採光、光線品質、使用環保認證建材等,有助於提高員工滿意度和生產力,亦助於企業吸引和保留高質量的人才。 總的來說,LEED認證有助於企業滿足社會和法規的期望,同時提高環保形象,並在市場上贏得競爭。這符合現代企業在追求永續性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趨勢。 #LEED認證各版本一次看懂 隨著不同產業對工廠、辦公大樓的需求越來越多元,LEED認證也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設計出不同版本的認證項目,完整說明如下: ●LEED BD+C(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用於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圍建案申請。 ●LEED 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既有建築物或建物局部修改認證 ●LEED ID+C(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室內裝修改善認證 ●LEED CS(Core &

MORE →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2021年,Google在台灣的新總部落腳於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的TPKD研發辦公大樓,該棟樓於2020年已由SSDC澄毓設計顧問輔導取得LEED-CS黃金級認證和EEWH鑽石級綠建築標章。今年,園區內新建的TPKE研發辦公大樓也加入LEED黃金級建築行列,不僅建築本體節能減碳的成效優異,整個園區規劃、景觀設計、逕流管理等也為Tpark的「低衝擊開發」概念增色不少。   #通訊產業領航者的選擇——LEED認證綠建築TPKE Tpark為遠東紡織廠板橋廠轉型,以台灣綠建築、台灣智慧建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作為設計規範,園區建築均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整個園區的景觀設計與國際景觀專家Ramboll Studio Dreiseitl團隊合作,從交通、基地規劃設計、暴雨徑流管理、節水景觀設計四大面向獲得LEED Campus積分,是台灣第一件完整開發園區申請該認證者,而園區內建築申請LEED認證可採納LEED Campus積分,達到更高的分數。 從TPKD研發辦公大樓申請綠建築認證,至本案TPKE研發辦公大樓的合作,SSDC澄毓與業主遠東建築經理公司累積了相當程度的信任,雖然兩案配合的建築師事務所不同,但SSDC澄毓的顧問團隊都是在早期規劃階段便進入,以協助建築師調整節能策略等。 TPKE所採用的認證版本LEED CS主要針對建築公共區域、核心區、戶外空間評分,承租戶的裝修則須自行再申請認證,不計在本案範圍。TPKE的遮陽系統設計,以及外牆帷幕玻璃選用都有將節能納入考量,屋頂也設置了再生能源設計。而節水成就包含了空調冷凝水回收沖廁,是一般商辦大樓較少見但十分有效的做法。 除了建築物本身,LEED認證對周邊環境的生活機能也有要求。在「基地條件」項目中,Tpark鄰近捷運站,且設有腳踏車架、淋浴間、共乘車位、汽車充電樁等符合「綠色交通」概念的設施,讓使用者採用大眾運輸、環保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及意願提升。以上得分亮點促使本案達成LEED黃金級認證標準。   #SSDC澄毓與台灣通訊產業一起淨零升級 TPKE的公共空間也承襲了整個園區「降低地表逕流」、「海綿城市」的設計概念,所有硬鋪面都採用透水材質鋪面,且選擇複層植栽來營造小型生態系的效果,以地被草花、灌木、樹木組合成一個接近大自然狀態的環境,讓附近居民、企業員工可以在舒適健康的環境下休閒散步。 LEED Campus是針對整個園區的綜合性規劃,除了個別建築的認證外,園區加入滲透、貯存、蒸發、延遲逕流等工程設計,達到減低暴雨逕流、淨化水質提升生態效益與景觀功能,讓水的運行方式更接近自然的水循環,可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水災危害,有效運用雨水及土地資源。「Tpark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透過LEED國際級的認證制度去梳理、推廣,有助於爭取國際上通訊研發產業進駐。」負責本案的趙日新副總經理特別強調。 目前「環境永續」與「智慧生活」已是一個國際級科技園區的必要條件,國際級的綠建築、淨零建築認證能讓台灣的產業園區更有能見度,有助於產業聚落與世界接軌。SSDC澄毓本著建築專業,服務項目涵括台灣國內的標章申請輔導如智慧建築標章、EEWH綠建築標章、BERS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以及國際淨零相關認證如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GNFZ全球淨零認證等,可以協助業主設計規劃、設計、輔導認證,打造永續綠建築並取得國際認可。   #好文推薦 讓低碳永續綠建築啟動觀光競爭力:凱渡廣場酒店、福爾摩沙遊艇酒店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全球百行百業致力於永續ESG推展,關乎身心健康的保健食品業,更是積極投布局與投入。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位於中壢的廠房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輔導下,甫獲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銀級殊榮,落實「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廖天倫總經理接受See Green專訪時許願,逢興生技將持續投入ESG實踐,回饋員工、社會與環境,邁向百年企業。逢興生技不僅為許多國際大廠代工生產,也以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模式投入保健食品的製造開發,提供全球客戶一站式服務。甫從印度展會考察歸來的廖天倫總經理表示,疫情之後,歐美地區的客戶對於供應鏈ESG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逢興生技從原物料、短鏈生產(在地化)、綠建築著手,強化自身國際競爭力,憑著廠區的LEED銀級認證取得瑞士客戶信任,打進歐盟市場。   #逢興生技與SSDC聯手打造經濟又有效的LEED認證廠辦 ▲改造為綠建築後,降低能源成本,節水、減廢的成效顯著。 本案為既有建築重大改建的LEED BD+C認證建築,是台灣少見案例。雖SSDC澄毓團隊一期工程之後才進入現場,經過精密計算及確立改善計畫後,看見了屬於逢興生技中壢廠的優勢,故向業主提議將認證目標從合格級提高至銀級。本案取分亮點有三,(1)減廢項目,因一些既有的建築結構、空間設計可以保留,大大減少了營建廢棄物重量,得到該項滿分;(2)節水項目,依據食品廠的製程特性,制定合適的節水策略,導入中水回收系統,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再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回收率達82.87%,拿到該項目滿分。而室外植栽也選擇適合台灣氣候的耐旱品種,減少水資源的消耗。(3)導入照明控制系統和外氣循環裝置,提升環境舒適度,照顧同仁健康。   #ESG不必從0開始,綠建築助企業發揮自身優勢 ▲逢興中壢廠為既有建築重大改建LEED BD+C認證銀級建築,是台灣少見案例。 逢興生技廖天倫總經理表示,無論是經由朋友介紹,或是參考網路上的評價,SSDC澄毓都是台灣申請LEED認證的顧問首選,他認為這一年多的合作獲得許多專業建議與協助,不僅實際降低能源成本,節水、減廢、安全、健康環境,成效顯著,更取得超乎預期的LEED銀級認證。而負責本案的SSDC澄毓趙日新副總也說,工作會議期間雙方交流熱絡,願意傾聽,尊重彼此專業,因此才能順利達成設定的目標。 在ESG風潮下,逢興生技中壢廠的綠建築改造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透過既有建築的外殼保留,或是重要結構部分保留,抑或是舊建材再利用,都能大幅減少建築的隱含碳排(包括新建材和廢棄物的運輸),以及減少廢棄物,也是循環建築的體現。對於舊建築進行補強、改善與再利用,不僅有助於建築減廢、減碳,對ESG、環境永續都有所幫助,也能透過既有建築專屬的綠建築認證版本取得認證。   #企業永續經營:與地球一起再邁百年 廖天倫總經理表示,身為台灣保健食品CODM製造商的領先者,逢興生技深刻體認到在獲利成長的同時,企業應當承擔更大的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責任。雖然是近3、4年才接觸到ESG概念,但發現這與逢興的願景目標「照顧及改善全人類健康」有共通之處。通過LEED認證的廠辦建築,不但有助於節能、節水、節電、減廢等經營效益,更能提供員工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有益其身心靈健康發展。本次與SSDC澄毓合作打造綠建築作為一個起始點,未來將持續推動永續經營,貫穿集團各項業務,期許成為百年企業典範。   ▲廖天倫總經理表示,SSDC澄毓是台灣申請LEED認證的顧問首選。 #好文推薦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章(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花蓮瑞穗鄉奇美布農部落現居16戶,部落中的族人大部分屬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當年族人自馬遠部落遷徒至此,為了凝聚族人並建立部落決策基地,遂由族人共同親手建造了教堂,這座教堂不僅僅是宗教場所,更成為了部落生活的中心,提供了培力、共餐及長者關懷的功能。 歷經50多年的歲月,原建築逐漸老舊,也漸不堪使用,部落的族人期望能夠對其進行翻新與整理,在公益支持的發起串聯和支持下,連結台灣綠領協會以及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權基金會),與部落的長者共同商討整修計畫。在整修的首要原則中,考量維持教堂原有的樣貌,同時融入現代建築節能的趨勢,這不僅尊重教堂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使其符合當代的節能標準。 為此,台灣綠領協會攜手BSA宋苾璇建築師與SSDC澄毓綠建築顧問,經過半年工期,於今年的12月,共同完成了這座藍白相間、富布農特色的零碳教堂。此外,除了建築物達到淨零,亦由婦權基金會導入地方創生、部落復育的發展計畫,共同促進部落與教會的永續發展。本案榮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淨零建築設計大賞——產業組佳作。   #零碳教堂帶動部落永續發展,期待傳統文化與環境教育新生 奇美零碳教堂落成典禮當天,適逢田貴貞傳道師封立牧師並就任奇美教會首任牧師的感恩禮拜,來自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各地長老教會及中會代表都前來獻上對教會與田牧師的祝福,也共同見證教堂落成後第一次的布農婚禮。新人穿著傳統服飾,在牧師與眾人的見證下進場,這不僅是他們未來新生活的開始,也象徵布農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融合與傳承。除了零碳婚禮外,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零碳永續的活動在這裡發生。 奇美零碳教堂整修完成後將申請LEED綠建築認證和淨零建築認證(LEED Zero),成為花東地區第一個零碳教育體驗中心與零碳旅遊景點。後續營運更要以「維持淨零」為目標,部落品牌「山里十六家」攜手其他組織合作舉辦零碳旅宿、零碳教育及文化體驗活動,實現與自然共存、永續發展的理念。   #節能、創能與儲能,零碳教堂如何煉成? 為維持教堂原始外觀,除了既有結構的補強,整修工程主力亦注重於防水與外殼節能改善、再生能源系統設計、節水設計、以及健康無毒的綠裝修設計。在公益團體的鼎力相助下,成就了一座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14項的永續零碳教堂。 為達到深度節能,教堂外殼使用隔熱漆、隔熱毯加強外殼節能效果,空調、照明、爐台都汰換成高效能設備,不僅省電也提升安全性;節水設計除了選用具省水標章的產品外,還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供澆灌、沖廁及清潔用,節省大量水資源消耗。 本案最大亮點——讓教堂達到淨零的綠能系統,是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兼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的心血。根據教堂過往全年用電度數,及節能改善後所預估之日常用電數據,來計算教堂每日以及每年最高用電量度數,並裝設發電量超過教堂日常用電需求之太陽能光電系統,以及裝設可供教會單獨用電2~3天的儲能系統,不僅可將白天太陽能系統發的多餘的電儲存起來夜間使用,也可以在陰雨天弭補太陽能的不足,以及災害發生停電時讓教堂成為部落有電可用的避難場所。如此,讓奇美教會達到實質的淨零(創能大於耗能)。   #部落與我們緣分激盪下的「永續循環」實踐 打造本案永續淨零建築,不只是導入新的設備與技術,更用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將部落文化與教堂整修工程進行連結,例如半戶外共餐廚房之天花板以附近採收之天然竹材現場製作而成,具體展現原住民族的傳統建築元素;戶外地坪整修採用當地石子,且以當地常見之抿石子地坪工法鋪設,強調在地材料的運用。室內隔間牆採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環保防火發泡磚輕隔間工法,未來拆除可100%再利用,而拆除階段所產生的廢棄物則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的概念,現場再利用或分送給需要的部落居民,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達80%以上,充分落實低碳循環概念之餘,亦提供使用者健康且舒適的室內空間。 自計畫緣起迄今,陳重仁與團隊頻繁來往台北與花蓮奇美部落,對他而言,這是一段奇妙且充滿著感恩之情的緣分。因公益目的親手打造出零碳教堂,更是台灣公正轉型的示範。未來台灣在淨零路上將持續面臨挑戰,但「永續」與「對話」將是我們的最大公約數,台灣綠領協會、SSDC與BSA會攜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努力讓社會在追求淨零轉型過程中不遺落任何人。   #好文推薦 讓低碳永續綠建築啟動觀光競爭力:凱渡廣場酒店、福爾摩沙遊艇酒店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政府應明訂法令,獎勵民間積極參與 「國際上趨勢一定先鼓勵深度節能、採用再生能源,而非一開始就想去買綠電。」陳重仁強調,因應氣候變遷課題,民間企業已積極研發更節能的設備、建築工法、建築材料等,只是在進入市場時會有些困難點,因前期研發資本投入多,產品或服務價格相對較高,市場接受度差,低碳建築或循環建築難以普及,形成惡行循環。建議政府登高呼籲,明訂相關政策法令,嚴格執行;同時設計獎勵措施提高誘因,比如鼓勵更好的外牆隔熱工法,鼓勵採用循環建材,一來讓業主比較願意採用,二來降低材料廠商的負擔,普及循環低碳市場,加速2050淨零建築目標。 陳重仁舉例,內政部於2021年1月1日修正施行《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要求新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應具有一定品質的隔音性能,於是得於設混凝土樓板上鋪設減震隔音層,以降低樓板衝擊音,而回收廢輪胎絞碎的顆粒即是市售隔音墊的主要原料,隔音又環保,先前台灣沒有廠商要自己生產,多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但新制上路後,兩年內有一百多家廠商在做。只要有積極明確的政策法令,以台灣的研發製造能力與供應鏈優勢,必能加速深度節能與低碳循環建材產業的形成,幫助台灣早日達成淨零目標。 #COP28有新共識,急需跨領域人才 為了減緩氣候問題,讓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1.5℃,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有近120國承諾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量提高至目前3倍、能源效率提高至2倍,對建築與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是一大考驗,陳重仁強調:「推動淨零建築沒有選擇必須得做,不是因為有什麼好處才做,因為影響的是我們下一代的生存環境。」 淨零建築需整合建築、能源、空調、機電等不同領域專業,例如要將太陽能板放到建築物上面去,甚至跟建築造型結合(BIPV做法),需具備建築法規、建築設計、建材以及太陽能光電相關專業的跨領域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門檻,呼籲政府或學校須有計畫培養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聯合各相關產業的協力合作,並協助其形成產業,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率達成淨零目標。 ▲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推動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好文推薦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永續香氛蠟燭是SSDC澄毓綠建築與Ego map合作設計製作,賦有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年度獻禮。 以雪松為主調,選用台灣小農自產的黃、紅檜木精油,以及天然薰衣草、大西洋雪松、檀木,放上樹脂結晶、聖木屑當裝飾,是健康;有別於傳統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蠟,本次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黑煙產生,是低碳;綠色玻璃容器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是循環再利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環保更永續。實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哲學,更是SSDC澄毓ESG理念的體現。 #澄毓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立足台灣15年 SSDC澄毓立業15年,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環境永續就是我們的核心事業,服務項目蘊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提升環境效能的服務有碳盤查、GNFZ全球淨碳認證、LEED Zero淨零排放認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建築碳足跡認證、建築能效評估標示、新建住宅性能評估、綠能系統整合規劃及綠建築規劃設計等10項;促進社會關係的服務有WELL健康建築認證及無障礙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國際不動產ESG標準GRESB評鑑則可強化組織治理面向,全方位協助業主打造節能減碳又健康的智慧綠建築,強化企業減碳力道,提升企業ESG競爭力,以達到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 #累計減碳量10,189,314公噸,相當於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截至2023年12月30日,SSDC澄毓輔導參與1,083件各類建築物,包含高層樓建築、高科技廠房、廠辦、住宅、商場、飯店、醫院、公共工程、醫療照護、科技園區等,累計總減碳量約達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為地球減少10,189,314公噸的二氧化碳量。 SSDC除積極協助業主落實ESG實踐,對內更貫徹「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的信念,台北總部辦公室裝修之際導入WELL認證,融入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社區等十大項目要領,著重「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於2023年榮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區域安裝新風系統,採用能效一級空調設備,配置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照明燈具均為高演色性、無頻閃、高光效燈具,木紋地板搭配室內植栽擺設,融入自然材料和植物元素,營造可放鬆減壓的舒適空間。 透過制度或軟性設計增進使用者的健康舒適與幸福感,展現「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 #善盡企業責任,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SSDC澄毓以評鑑鑽石品質的「八心八箭」為核心價值,著重以人為本、真誠信實、信任透明、多元尊重、專業負責、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共榮共益,重視利害關係人,追求永續卓越,努力成就業主最信任的交付,成為同仁及伙伴最堅強的臂膀。針對企業經營的永續思維及危機管理,加強「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氣候風險」、「資安風險」、「傳染病風險」的分析、管理及應,以降低危機發生機率與避免傷害。 SSDC澄毓的ESG行動已涵括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指標的13項,從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陸地生態等。 SSDC未來將會繼續攜手永續共榮的夥伴,有台灣綠領協會、台灣BIM聯盟、台灣建築中心、政大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台灣建築調適協會、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CSRone、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倡議團體,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偕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環境社會,這就是澄毓的信念。 #好文推薦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Trey Archer:邁向永續的最有利途徑,讓GRESB陪你在ESG路上前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轉載】 2024年2月29日 住展雜誌 文/朱福山 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多次受邀參與國家淨零政策及修法相關建言會議,近年更積極輔導國內不動產相關企業淨零轉型,作為一位綠色大使,20年來致力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綠色產業並刺激其成長與發展。 以下是他接受《住展雜誌》針對不動產建材產業,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對民眾,正在轉變中的現象,以及未來趨勢提出見解的專訪紀要: 《住展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過去談低碳轉型一直不討好,近年不少建材廠商卻開始搶著做,究竟為什麼? 陳重仁答(以下簡稱答):主要是現在政府的減碳壓力很大。以前在探討如何降低整個製程的碳排放量,大家想到的就是成本增加,所以你去談這個議題沒人會理你,更重要的是,當時再生綠建材市佔率不到10%,根本沒什麼人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常在講淨零、能源轉型,而其中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碳轉型,也因為這些議題,再加上有綠建築就會加分,所以市佔比例才高了起來。 而業者有這些節能減碳觀念後,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下腳料例如泥漿,以前都是要丟掉,請人直接載走,但現在他們反而會去思考,這東西可不可以拿回來自己用,或者作成可以賣錢的東西。 #未來建材五大關鍵 問:既然政府開始重視,有實質推出哪些影響建材產業的政策嗎? 答:住宅隔音是30年前我們在學校上課時就在談的東西,現在終於立法了(樓板隔音新制),算是近年滿重要的里程碑;同層排水法現在則處於半強制階段,另外後續也有其它相關建材法規在醞釀中,以綠建材標章來說,現在有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等四大類,接下來的第五大類就是奈米化建材。 因為我本身是綠建築顧問,經常接觸很多材料商,除了給他們如台灣綠建築、美國LEED等材料規範,最近我也整理出五個建材產業的關鍵趨勢,隨便哪一種建材都可以用這些面向進行低碳轉型──分別是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及循環。 問:在低碳轉型上,有什麼具體案例嗎? 答:國內的磁磚業在兩、三年前被兩件事情搞得七葷八素,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南亞比較劣質的磁磚傾銷國內市場,國內以冠軍磁磚為首的台灣陶瓷公會,就起來抗議,可這沒辦法啊,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嚴格的標準。 當年,整個市場掉了三成,影響蠻大的,我就建議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幫他們上課,所以才有現在的低碳磁磚,但其實,它只是回收成分多加一點,就能達到降低碳排門檻了。 又比如台泥,因為要幫其他業者處理廢棄物,主要是處理舊建築物,要拆除的那種,它的廢棄物屬磚石類,受到環保署管制,過去這類磚石很容易跑到垃圾掩埋,甚至是非法處理,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用混凝土蓋房子,廢棄時可以打碎再利用作成回填料,可以用在像是基地上面的墊高回填、鋪路下面的碎石級配層等,可惜經濟價值不高。 所以,他們開始在想,怎麼把它做成高經濟價值的建材,比如這些廢料有沒有辦法做成另外一種地磚、磁磚之類的,於是作成透水磚;隨著綠建築法規上路,建築物室外須有20%綠建材面積,大部分就是採用這種透水磚,正因市場有需要,所以大家才會往這方面去思考廢棄物再生的去向,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建材產業趨勢發展的思路。 問:聽起來,和過去談論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概念有些不同? 答:你說的這種,叫作「營運碳」,也是過去一般人在講節能減碳的主要標的,只是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還有一種叫「隱含碳」,它是建築物生命週期的建材生產與建築施工、整修改建以及拆除廢棄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生命週期碳排的四分之一,這是現在國際上比較重視的,但實務上卻經常被忽略掉。 建築物不能只看營運碳,還要看隱含碳,若真要走到淨零,還必須把再生能源放進來,現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是過了嗎,它的意義就是要建築物負擔起一部分的自用電量,要自己再生再發電,也就是強制建築物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這之前,大部分做法都是把綠電賣掉,接下來不同,會變成自發自用為主。 #光電屋頂不再賣電 問:你是說,以後不流行賣電了? 答:那個商業模式會轉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以前是電證合一,現在是電證分離,電你用,再生能源憑證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大家各謀其利,而且把這個反應放在新建物上,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以前都是聚焦在大案場,例如農地、魚塭,但現在那些出問題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要回到建築物上。 大家能想到的建築物只有屋頂,其實還有立面跟地面,目前配套還沒出來而已,因為有人算過屋頂的面積,就算都裝了還不夠轉型,而立面面積其實比屋頂大,只是效益沒屋頂好,但面積大也許能補一大塊缺口。 問:法令如此,但產業真的能同步接軌嗎? 答:這就是問題,你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去裝在立面呢,我們叫這種東西為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那它也是建材,你怎麼讓能源產業的人脫離「太陽能板只是能源手段之一,而不是建材」的觀念才是關鍵。 在我們這個領域,我會把它當建材,但要操作細緻確實不容易,所以必須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簡單說,你把它當建材來看,就是你本來就要裝一個外皮,只不過它剛好會發電,所以不能把整個價格都當作太陽能的代價,要先扣掉它本來當作建材的代價,這樣單純太陽能的代價其實不高。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大家對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不熟悉,而且台灣這個產業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可惜。十幾年前我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這個在國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國內,因為能源產業的人不懂建築,所以常常找我諮詢產業趨勢發展的現況。 問:你說的立面,不就是政府在推的拉皮嗎,難道不能發揮效用? 答:政府是有在推,但力道不夠,主要因為補助的錢不多,不像補貼能源產業那麼多,但實際上住宅需要拉皮的蠻多的,礙於大樓管委會沒錢,或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大樓外牆磁磚開始掉落,很多都是在二樓用網子拉一拉,讓掉落物不要砸到人就好,但日子久了,甚至還會出現漏水、壁癌的情形。 從另外課題來看這件事,若從鼓勵的力道下手,比如說可以做綠色拉皮,傳統的拉皮就是把外皮復原或更新,但如果它能有多的節能作用,這樣就有雙重效果,還能貢獻政府要的節能減碳,這樣對民眾的誘因會更大。 #減碳不做的後果 問:建築拉皮作業畢竟費時費力,光是提高補助,就能讓民眾買單嗎?多數人可能會先懷疑減碳有什麼好處? 答:你看最近天氣冷,家裡有年紀大的人的話,那這件事情重不重要?你要想,老人家他不怕熱,但很怕冷,如果保暖這件事做不好,在冬天其實蠻危險的。透過拉皮,建築物可以增加保溫效果,而夏天就是隔熱,在當前的氣候極端化下,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雖然綠建築設計,在外殼的保溫要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台灣的隔熱值在國際上並不是最優,還必須再好一點才行,因此未來在建築物外殼隔熱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而且政府也是朝這個國際趨勢在做改革。 事實上,政府想做深度節能,這些問題都有持續在思考跟討論,但建築物若要用節能效益來評估補助,這牽扯到不同建物的效益不同,所以補助辦法不好擬定,而且主管機關也不同;但若談回減少隱含碳這一塊,未來可能會有配套,因為它的定義很清楚,而且減碳量多少,大致已經可以計算出來。 整體來說,如果建築業未來使用的不是綠建材,或蓋的不是綠建築,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相對利潤就越來越少。但真要談回淨零這件事,民眾要先想有什麼好處才做的話,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是對下一代生死存亡的事情,這是毫無猶豫,非做不可的事,因為全球已逼近升溫1.5度C的警戒線了,你跟我都有責任。 此文轉自《住展雜誌》 #好文推薦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圖片來源/The Constructor官網 隨著法規的規範及國人對居住空間品質的重視,選擇建材時越來越要求是能降低健康風險、無毒、環保減碳的「綠建材」,許多廠商也開始針對塗料、天花板、地板、隔間牆材料、吸音材等建材進行研發,希望更符合市場需求,究竟何謂綠建材?使用綠建材又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材的概念最早在1988年的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直到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這四大類綠建材的評定項目中,有必須共同遵守的部分,稱為「綠建材通則」,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建材是對環境無害的,在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較低,再來要是對人體無害,以及應符合相關規範,因此在綠建材中有「限制物質」評定,例如建材不得含有石綿成份,針對重金屬、天然放射性物質也有值標準限制。   #好文推薦 大規模的室內裝修不綠嗎?Google Taiwan~硬是要得!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適逢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的「全球盤點」,評估及檢視各國的減碳進度,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經過13天馬不停蹄的討論協商,各國代表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包括(1)超過60個國家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2)近200個國家無異議通過「脫離化石燃料」,寫下歷史性的一刻;(3)由法國和摩洛哥主導,共27國簽署的「建築突破」倡議,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2060年建築物總面積倍增 被動式建築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將近七成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預計2060年前,全球建築物的總面積將持續加倍來因應人口的成長,而且多半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何造出淨零且具韌性的綠建築成為討論重點。實際上德國及瑞典的兩位學者,在1988年便提出「被動式建築」(The concept of Passive House)的概念,在不主動使用更多能源的前提下,透過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面向,讓居民有健康的居住環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COP28的館內,展示出兩種傳統建築結構,百年前中東地區的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根據在地的氣候條件、迎風面進行設計,將捕捉的氣流引入建築物中,在不耗能的情況下,利用自然通風幫助室內降溫,這類設計常見在高塔結構,因此又稱為「捕風塔」(wind capture tower)。具生態健康指標的珊瑚也能成為建材,利用珊瑚多孔特性,在白天吸收、保留熱量,夜晚釋放,幫助建築冷卻或提供熱能,透過減少使用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建材,不僅能加強建築效能,也能削減隱含碳。 #結合節能、創能、儲能設計,建築更具韌性 「建築突破」倡議中關於「韌性建築」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在設計階段,考量到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適,讓建築物能抵擋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是提升韌性,達到淨零建築的有效途徑。 台灣那瑪夏民權小學採用可調式的地面通風口、通風天窗,在夏天能有效引進涼爽空氣,冬天減少冷風進入,提供學生舒服的讀書環境。透過節能設備、高隔熱性建材、因地制宜設計、可再生能源、能源監視及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讓該校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成,不但獲得美國LEED O+M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於2022年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的校園。 具有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鄉布農部落《奇美教堂》,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台灣綠領協會偕同公益組織共同努力下,進行修繕整建工程,已於2023年12月1日舉行零碳教堂落成典禮。基於尊重在地文化,保留教堂原始樣貌與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並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建築」規範為依歸,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整修用料均為環保健康材料,以及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一級能效空調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達成零碳綠建築目標,同時整修廢棄物也達到80%以上的減量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讓奇美教堂蛻變成為花蓮地區的重點佈道會所與零碳教育的種子據點。 在全球綠色永續的浪潮下,建築產業應肩負起節能減碳之重責大任,呼應COP28提出的「全球冷卻」、「建築突破」、「水泥和混凝土突破」的倡議與行動承諾,持續朝「淨零與韌性建築」之路邁進,台灣不可缺席。   #好文推薦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於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已落幕,會議上由法國、摩洛哥共同主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發起《建築突破》(Buildings Breakthrough)、《水泥和混凝土突破》(Cement and Concrete Breakthrough)等驅動城市氣候行動的倡議,目標在2030年使「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成為新常態。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即公布《台灣2050淨零路徑策略》,淨零建築規劃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等國際發展概念,計畫分階段於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目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最終達成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的里程碑。 #為何國際品牌都選LEED認證 達成淨零建築前,第一步是先成為綠建築,因此全球最具公信力、近190個國家在使用,完成超過10萬個認證項目,由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美國綠建築委員會)提出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全球最普及、最具指標性的綠建築認證,從選址、景觀、生態保育、綠建材、節能、節水、減廢、室內空氣品質、創新設計等等都是LEED所關注的評分項目。 根據統計顯示,國際品牌企業來台設廠、選擇辦公處所,具有LEED綠建築認證的廠辦、高樓層辦公大樓,為其建廠或選址的優先選擇,其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涉及到企業社會責任、環境永續性、節能減碳、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一、 實踐ESG目標:因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於2030年前降低43%碳排放的目標,各國企業紛紛制定其ESG方針及淨零路徑圖,總部及各地分支皆要選用或建置低碳永續、再生能源的綠色工作場所,如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的HSBC匯豐銀行101辦公室、沃旭台灣離岸風場運維中心、蘋果南山廣場辦公室、臺灣花旗銀行總部大樓、世界資源高雄第二廠房等。 二、 環境永續性:LEED認證是一種環境永續性的認可,有助於企業展現其對環境的承擔和責任。這符合當今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不斷增長的關注。 三、 節能減碳:通過LEED綠建築認證的辦公室、廠房、店面或住家等,其建築物本身皆具有節能、環保、永續性,依據USGBC統計指出,通過LEED認證的建築物平均節能30%、碳排放平均降低35%、節水11%,以及減少總計8000萬噸的垃圾掩埋量;在2015-18年間,統計節約的水資源、能源、廢棄物處理及建築物維護費用,約30億美金。 四、 法規和法律遵從: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美,LEED認證與其環境法規和標準相符,有助於企業確保其建築和運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五、 市場競爭力:具有LEED認證的建築和場所通常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對許多消費者和企業來說,與環保和永續性相關的品牌形象可能更具吸引力,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市場佔有率。 六、 員工滿意度:具有LEED認證的工作環境通常更健康、環保,重視室內空氣品質、冷熱舒適度、噪音控制、自然採光、光線品質、使用環保認證建材等,有助於提高員工滿意度和生產力,亦助於企業吸引和保留高質量的人才。 總的來說,LEED認證有助於企業滿足社會和法規的期望,同時提高環保形象,並在市場上贏得競爭。這符合現代企業在追求永續性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趨勢。 #LEED認證各版本一次看懂 隨著不同產業對工廠、辦公大樓的需求越來越多元,LEED認證也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設計出不同版本的認證項目,完整說明如下: ●LEED BD+C(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用於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圍建案申請。 ●LEED 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既有建築物或建物局部修改認證 ●LEED ID+C(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室內裝修改善認證 ●LEED CS(Core &

MORE →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2021年,Google在台灣的新總部落腳於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的TPKD研發辦公大樓,該棟樓於2020年已由SSDC澄毓設計顧問輔導取得LEED-CS黃金級認證和EEWH鑽石級綠建築標章。今年,園區內新建的TPKE研發辦公大樓也加入LEED黃金級建築行列,不僅建築本體節能減碳的成效優異,整個園區規劃、景觀設計、逕流管理等也為Tpark的「低衝擊開發」概念增色不少。   #通訊產業領航者的選擇——LEED認證綠建築TPKE Tpark為遠東紡織廠板橋廠轉型,以台灣綠建築、台灣智慧建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作為設計規範,園區建築均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整個園區的景觀設計與國際景觀專家Ramboll Studio Dreiseitl團隊合作,從交通、基地規劃設計、暴雨徑流管理、節水景觀設計四大面向獲得LEED Campus積分,是台灣第一件完整開發園區申請該認證者,而園區內建築申請LEED認證可採納LEED Campus積分,達到更高的分數。 從TPKD研發辦公大樓申請綠建築認證,至本案TPKE研發辦公大樓的合作,SSDC澄毓與業主遠東建築經理公司累積了相當程度的信任,雖然兩案配合的建築師事務所不同,但SSDC澄毓的顧問團隊都是在早期規劃階段便進入,以協助建築師調整節能策略等。 TPKE所採用的認證版本LEED CS主要針對建築公共區域、核心區、戶外空間評分,承租戶的裝修則須自行再申請認證,不計在本案範圍。TPKE的遮陽系統設計,以及外牆帷幕玻璃選用都有將節能納入考量,屋頂也設置了再生能源設計。而節水成就包含了空調冷凝水回收沖廁,是一般商辦大樓較少見但十分有效的做法。 除了建築物本身,LEED認證對周邊環境的生活機能也有要求。在「基地條件」項目中,Tpark鄰近捷運站,且設有腳踏車架、淋浴間、共乘車位、汽車充電樁等符合「綠色交通」概念的設施,讓使用者採用大眾運輸、環保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及意願提升。以上得分亮點促使本案達成LEED黃金級認證標準。   #SSDC澄毓與台灣通訊產業一起淨零升級 TPKE的公共空間也承襲了整個園區「降低地表逕流」、「海綿城市」的設計概念,所有硬鋪面都採用透水材質鋪面,且選擇複層植栽來營造小型生態系的效果,以地被草花、灌木、樹木組合成一個接近大自然狀態的環境,讓附近居民、企業員工可以在舒適健康的環境下休閒散步。 LEED Campus是針對整個園區的綜合性規劃,除了個別建築的認證外,園區加入滲透、貯存、蒸發、延遲逕流等工程設計,達到減低暴雨逕流、淨化水質提升生態效益與景觀功能,讓水的運行方式更接近自然的水循環,可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水災危害,有效運用雨水及土地資源。「Tpark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透過LEED國際級的認證制度去梳理、推廣,有助於爭取國際上通訊研發產業進駐。」負責本案的趙日新副總經理特別強調。 目前「環境永續」與「智慧生活」已是一個國際級科技園區的必要條件,國際級的綠建築、淨零建築認證能讓台灣的產業園區更有能見度,有助於產業聚落與世界接軌。SSDC澄毓本著建築專業,服務項目涵括台灣國內的標章申請輔導如智慧建築標章、EEWH綠建築標章、BERS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以及國際淨零相關認證如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GNFZ全球淨零認證等,可以協助業主設計規劃、設計、輔導認證,打造永續綠建築並取得國際認可。   #好文推薦 讓低碳永續綠建築啟動觀光競爭力:凱渡廣場酒店、福爾摩沙遊艇酒店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全球百行百業致力於永續ESG推展,關乎身心健康的保健食品業,更是積極投布局與投入。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位於中壢的廠房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輔導下,甫獲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銀級殊榮,落實「以人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廖天倫總經理接受See Green專訪時許願,逢興生技將持續投入ESG實踐,回饋員工、社會與環境,邁向百年企業。逢興生技不僅為許多國際大廠代工生產,也以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模式投入保健食品的製造開發,提供全球客戶一站式服務。甫從印度展會考察歸來的廖天倫總經理表示,疫情之後,歐美地區的客戶對於供應鏈ESG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逢興生技從原物料、短鏈生產(在地化)、綠建築著手,強化自身國際競爭力,憑著廠區的LEED銀級認證取得瑞士客戶信任,打進歐盟市場。   #逢興生技與SSDC聯手打造經濟又有效的LEED認證廠辦 ▲改造為綠建築後,降低能源成本,節水、減廢的成效顯著。 本案為既有建築重大改建的LEED BD+C認證建築,是台灣少見案例。雖SSDC澄毓團隊一期工程之後才進入現場,經過精密計算及確立改善計畫後,看見了屬於逢興生技中壢廠的優勢,故向業主提議將認證目標從合格級提高至銀級。本案取分亮點有三,(1)減廢項目,因一些既有的建築結構、空間設計可以保留,大大減少了營建廢棄物重量,得到該項滿分;(2)節水項目,依據食品廠的製程特性,制定合適的節水策略,導入中水回收系統,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再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回收率達82.87%,拿到該項目滿分。而室外植栽也選擇適合台灣氣候的耐旱品種,減少水資源的消耗。(3)導入照明控制系統和外氣循環裝置,提升環境舒適度,照顧同仁健康。   #ESG不必從0開始,綠建築助企業發揮自身優勢 ▲逢興中壢廠為既有建築重大改建LEED BD+C認證銀級建築,是台灣少見案例。 逢興生技廖天倫總經理表示,無論是經由朋友介紹,或是參考網路上的評價,SSDC澄毓都是台灣申請LEED認證的顧問首選,他認為這一年多的合作獲得許多專業建議與協助,不僅實際降低能源成本,節水、減廢、安全、健康環境,成效顯著,更取得超乎預期的LEED銀級認證。而負責本案的SSDC澄毓趙日新副總也說,工作會議期間雙方交流熱絡,願意傾聽,尊重彼此專業,因此才能順利達成設定的目標。 在ESG風潮下,逢興生技中壢廠的綠建築改造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透過既有建築的外殼保留,或是重要結構部分保留,抑或是舊建材再利用,都能大幅減少建築的隱含碳排(包括新建材和廢棄物的運輸),以及減少廢棄物,也是循環建築的體現。對於舊建築進行補強、改善與再利用,不僅有助於建築減廢、減碳,對ESG、環境永續都有所幫助,也能透過既有建築專屬的綠建築認證版本取得認證。   #企業永續經營:與地球一起再邁百年 廖天倫總經理表示,身為台灣保健食品CODM製造商的領先者,逢興生技深刻體認到在獲利成長的同時,企業應當承擔更大的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責任。雖然是近3、4年才接觸到ESG概念,但發現這與逢興的願景目標「照顧及改善全人類健康」有共通之處。通過LEED認證的廠辦建築,不但有助於節能、節水、節電、減廢等經營效益,更能提供員工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有益其身心靈健康發展。本次與SSDC澄毓合作打造綠建築作為一個起始點,未來將持續推動永續經營,貫穿集團各項業務,期許成為百年企業典範。   ▲廖天倫總經理表示,SSDC澄毓是台灣申請LEED認證的顧問首選。 #好文推薦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章(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花蓮瑞穗鄉奇美布農部落現居16戶,部落中的族人大部分屬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當年族人自馬遠部落遷徒至此,為了凝聚族人並建立部落決策基地,遂由族人共同親手建造了教堂,這座教堂不僅僅是宗教場所,更成為了部落生活的中心,提供了培力、共餐及長者關懷的功能。 歷經50多年的歲月,原建築逐漸老舊,也漸不堪使用,部落的族人期望能夠對其進行翻新與整理,在公益支持的發起串聯和支持下,連結台灣綠領協會以及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權基金會),與部落的長者共同商討整修計畫。在整修的首要原則中,考量維持教堂原有的樣貌,同時融入現代建築節能的趨勢,這不僅尊重教堂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使其符合當代的節能標準。 為此,台灣綠領協會攜手BSA宋苾璇建築師與SSDC澄毓綠建築顧問,經過半年工期,於今年的12月,共同完成了這座藍白相間、富布農特色的零碳教堂。此外,除了建築物達到淨零,亦由婦權基金會導入地方創生、部落復育的發展計畫,共同促進部落與教會的永續發展。本案榮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淨零建築設計大賞——產業組佳作。   #零碳教堂帶動部落永續發展,期待傳統文化與環境教育新生 奇美零碳教堂落成典禮當天,適逢田貴貞傳道師封立牧師並就任奇美教會首任牧師的感恩禮拜,來自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各地長老教會及中會代表都前來獻上對教會與田牧師的祝福,也共同見證教堂落成後第一次的布農婚禮。新人穿著傳統服飾,在牧師與眾人的見證下進場,這不僅是他們未來新生活的開始,也象徵布農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融合與傳承。除了零碳婚禮外,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零碳永續的活動在這裡發生。 奇美零碳教堂整修完成後將申請LEED綠建築認證和淨零建築認證(LEED Zero),成為花東地區第一個零碳教育體驗中心與零碳旅遊景點。後續營運更要以「維持淨零」為目標,部落品牌「山里十六家」攜手其他組織合作舉辦零碳旅宿、零碳教育及文化體驗活動,實現與自然共存、永續發展的理念。   #節能、創能與儲能,零碳教堂如何煉成? 為維持教堂原始外觀,除了既有結構的補強,整修工程主力亦注重於防水與外殼節能改善、再生能源系統設計、節水設計、以及健康無毒的綠裝修設計。在公益團體的鼎力相助下,成就了一座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14項的永續零碳教堂。 為達到深度節能,教堂外殼使用隔熱漆、隔熱毯加強外殼節能效果,空調、照明、爐台都汰換成高效能設備,不僅省電也提升安全性;節水設計除了選用具省水標章的產品外,還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供澆灌、沖廁及清潔用,節省大量水資源消耗。 本案最大亮點——讓教堂達到淨零的綠能系統,是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兼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的心血。根據教堂過往全年用電度數,及節能改善後所預估之日常用電數據,來計算教堂每日以及每年最高用電量度數,並裝設發電量超過教堂日常用電需求之太陽能光電系統,以及裝設可供教會單獨用電2~3天的儲能系統,不僅可將白天太陽能系統發的多餘的電儲存起來夜間使用,也可以在陰雨天弭補太陽能的不足,以及災害發生停電時讓教堂成為部落有電可用的避難場所。如此,讓奇美教會達到實質的淨零(創能大於耗能)。   #部落與我們緣分激盪下的「永續循環」實踐 打造本案永續淨零建築,不只是導入新的設備與技術,更用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將部落文化與教堂整修工程進行連結,例如半戶外共餐廚房之天花板以附近採收之天然竹材現場製作而成,具體展現原住民族的傳統建築元素;戶外地坪整修採用當地石子,且以當地常見之抿石子地坪工法鋪設,強調在地材料的運用。室內隔間牆採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環保防火發泡磚輕隔間工法,未來拆除可100%再利用,而拆除階段所產生的廢棄物則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的概念,現場再利用或分送給需要的部落居民,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達80%以上,充分落實低碳循環概念之餘,亦提供使用者健康且舒適的室內空間。 自計畫緣起迄今,陳重仁與團隊頻繁來往台北與花蓮奇美部落,對他而言,這是一段奇妙且充滿著感恩之情的緣分。因公益目的親手打造出零碳教堂,更是台灣公正轉型的示範。未來台灣在淨零路上將持續面臨挑戰,但「永續」與「對話」將是我們的最大公約數,台灣綠領協會、SSDC與BSA會攜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努力讓社會在追求淨零轉型過程中不遺落任何人。   #好文推薦 讓低碳永續綠建築啟動觀光競爭力:凱渡廣場酒店、福爾摩沙遊艇酒店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