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掌握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是夢

  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限越來越近,台灣政府加快腳步,今年(2023)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箭在弦上,如何有效提升建築能效,符合法律規範?掌握以下關鍵5招,BERS建築能效1級,不再遙不可及。   #第一招:優化外殼設計 對新建建築來說,在建築設計階段,注重能源效率最是關鍵,包括優化建築的結構、絕熱性能、採光和通風系統等。首先,選擇高效的絕熱材料,如高效隔熱材料和窗戶,以減少熱量流失,即可有效減少空調的需求。再者,設計通風和良好的採光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的氣流和自然光,減少對機械設備的依賴。既有建築同樣亦可針對這幾個點來改善能效。 節能的外殼設計是能效達標的關鍵之一,政府也訂立了《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裡頭詳細規範了每個建築部位的設計指引和評估標準。透過法規的確立,業主也能更有改善的方向。   #第二招:高效的空調系統 選擇高效的空調系統也是實現能源效率的關鍵,這包括使用能源效率高的除溼、通風和空調設備,如高效的熱泵系統、熱回收系統和風扇等。要確保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符合最佳效率,以實踐最小能源消耗。   #第三招:提升照明效率 台灣的天氣多變化,尤其北部的日照時數又比南部低,除了設計良好自然採光外,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應用也不可少。業主可以選擇節能照明設備,如LED燈,並使用自動控制系統,如光感應器和運動感應器,以減少能源浪費。 另外,照明的節能實際是一門學問,需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照明設計,在正確的地方給予正確的光,以確保光線合理分配且不浪費能源。照明燈具的防眩光設計,也能提升整體光環境的舒適度。   #第四招:應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生質能發電,以及地熱發電,在建築物與環境條件許可前提下,採用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更可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建築物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兼顧能源自主、屋頂隔熱、防漏水,若能結合建築設計,亦可兼具建築美觀。 為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已於今年5月29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即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五招:自動化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 安裝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時時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並提供即時數據和報告,以便進行能源效率改進。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始能確保建築的能源效率持續改進。 以建築物平均生命週期60年來看,除3至5年的建造期,多數落在營運及使用期。因此,除了上述五招,建築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習慣,對於後續建築能效表現,至為關鍵。日常的節能習慣,像是隨手關燈、設定合理的空調溫度,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計劃,包括能源節約意識培訓和設備定期維護。BERS建築能效制度的成績奠基在建築節能和日常節能的結合,不僅是建築設計的優化,更需要使用者的配合。 達成法規要求是實現零碳建築的第一步,不管是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還是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都有助於企業ESG的實踐。藉由專業規劃設計與日常節能,BERS能效1級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我們離2050淨零碳排又更近一步。 (有關BERS服務項目) 看更多法規趨勢文章: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