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今日不減廢,明日無資源,LEED Zero Waste最真實(TRUE)的減廢行動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地球垃圾量將從2019 年20.1 億噸增加到2050年34 億噸。再來看看台灣的狀況,根據環保署統計指出,2022年一般廢棄物已達1185萬噸,創歷史新高;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調查顯示,台灣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每年估計約有1,100多萬公噸,近年來營建工地廢棄物產出量大於處理消化量,非法掩埋的事件時有所聞,對於環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在2050淨零政策之下,政府在廢棄物的政策也有進一步著墨,包括要大幅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鼓勵減量與循環包裝、推廣循環經濟等,目標是早日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LEED ZERO是LEED加強版,用來驗證建築物是否有達到淨零目標,以證明其為綠建築市場上的標竿建築物。」前幾期電子報,已經概略介紹了LEED Zero認證的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本期將繼續帶SEE GREEN讀者瞭解零廢棄物(Zero Waste)認證。 #零廢棄物(Zero Waste)X TRUE認證系統 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是直接引用GBCI的TRUE這個認證系統,TRUE的全名為「Total Resource Use and Efficiency」,中文意思是「整體資源使用效率」,顧名思義它是在探討「資源的使用效率」以評鑑分級的系統,可以讓設施機構用來定義、追求和實現其零廢棄物目標,減少其碳足跡並支持公眾健康。認證等級跟LEED一樣,分為合格級、銀級、金級以及白金級(所有USGBC旗下的綠色認證系統,都是分這四個等級);達到TRUE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便可取得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 TRUE 認證系統鼓勵系統性的思考資源的全生命週期,旨在改變物質在社會中的流動方式,從而避免浪費。其重點有三: (1)鼓勵採用永續的資源管理和減少廢物的做法,進而產生積極的環境、健康和經濟成果。 (2)強調重新設計資源生命週期,以讓所有產品都可重複被使用。 (3)提倡必須考量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流程。 在這裡「零廢棄物」的定義是指設計、管理產品和過程,系統性地避免和消除廢棄物和材料的數量與毒性,節約和回收所有資源,不焚燒或掩埋。做法是引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和做法,模仿永續的自然循環,所有廢棄的材料都被設計成資源供他人使用。 至於廢棄物分類、產生量與回收率,在TRUE認證系統裡都有定義與計算方法,例如大家熟知的3R或是5R等,而且計算後的廢棄物回收率(Diversion Rate)必須達到九成以上,才能達到申請TRUE認證的門檻。另外還要搭配管理制度的評分,如領導力、專責人員及課程培訓、綠色採購等等,與上下游都有關聯的行為或活動都必須要考量。因此,若要執行零廢棄物認證,就是要從各種管理措施及制度面下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並且統計廢棄物流,以提高得分。 #使用 TRUE 節省運營成本創造附加價值 經 TRUE 認證的建築對環境負責,資源使用效率更高,有助於將廢物轉化為可用的資源,可增加額外的收入。通過封閉式循環,尤其是鼓勵在當地範圍內循環,如此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管理風險、減少垃圾和污染、在當地重新投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並為他們的公司和社區增加價值,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 #循環經濟風潮勢不可擋 澄毓為企業打造全方位ESG策略 截至2022年底,超過 498 個項目和1.77 億平方英尺樓地板面積通過 TRUE 註冊或認證,包括美國 46 個州和 33 個國家。全球超過 1,800 名TRUE 顧問獲得認證,在世界各地為永續努力,TRUE的內部指南針非常明確,指向「零浪費的未來」,並帶動全球經濟循環的風向, TRUE 亦被列入WorldGBC

MORE →

今日不減廢,明日無資源,LEED Zero Waste最真實(TRUE)的減廢行動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地球垃圾量將從2019 年20.1 億噸增加到2050年34 億噸。再來看看台灣的狀況,根據環保署統計指出,2022年一般廢棄物已達1185萬噸,創歷史新高;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調查顯示,台灣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每年估計約有1,100多萬公噸,近年來營建工地廢棄物產出量大於處理消化量,非法掩埋的事件時有所聞,對於環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在2050淨零政策之下,政府在廢棄物的政策也有進一步著墨,包括要大幅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鼓勵減量與循環包裝、推廣循環經濟等,目標是早日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LEED ZERO是LEED加強版,用來驗證建築物是否有達到淨零目標,以證明其為綠建築市場上的標竿建築物。」前幾期電子報,已經概略介紹了LEED Zero認證的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本期將繼續帶SEE GREEN讀者瞭解零廢棄物(Zero Waste)認證。 #零廢棄物(Zero Waste)X TRUE認證系統 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是直接引用GBCI的TRUE這個認證系統,TRUE的全名為「Total Resource Use and Efficiency」,中文意思是「整體資源使用效率」,顧名思義它是在探討「資源的使用效率」以評鑑分級的系統,可以讓設施機構用來定義、追求和實現其零廢棄物目標,減少其碳足跡並支持公眾健康。認證等級跟LEED一樣,分為合格級、銀級、金級以及白金級(所有USGBC旗下的綠色認證系統,都是分這四個等級);達到TRUE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便可取得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 TRUE 認證系統鼓勵系統性的思考資源的全生命週期,旨在改變物質在社會中的流動方式,從而避免浪費。其重點有三: (1)鼓勵採用永續的資源管理和減少廢物的做法,進而產生積極的環境、健康和經濟成果。 (2)強調重新設計資源生命週期,以讓所有產品都可重複被使用。 (3)提倡必須考量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流程。 在這裡「零廢棄物」的定義是指設計、管理產品和過程,系統性地避免和消除廢棄物和材料的數量與毒性,節約和回收所有資源,不焚燒或掩埋。做法是引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和做法,模仿永續的自然循環,所有廢棄的材料都被設計成資源供他人使用。 至於廢棄物分類、產生量與回收率,在TRUE認證系統裡都有定義與計算方法,例如大家熟知的3R或是5R等,而且計算後的廢棄物回收率(Diversion Rate)必須達到九成以上,才能達到申請TRUE認證的門檻。另外還要搭配管理制度的評分,如領導力、專責人員及課程培訓、綠色採購等等,與上下游都有關聯的行為或活動都必須要考量。因此,若要執行零廢棄物認證,就是要從各種管理措施及制度面下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並且統計廢棄物流,以提高得分。 #使用 TRUE 節省運營成本創造附加價值 經 TRUE 認證的建築對環境負責,資源使用效率更高,有助於將廢物轉化為可用的資源,可增加額外的收入。通過封閉式循環,尤其是鼓勵在當地範圍內循環,如此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管理風險、減少垃圾和污染、在當地重新投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並為他們的公司和社區增加價值,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 #循環經濟風潮勢不可擋 澄毓為企業打造全方位ESG策略 截至2022年底,超過 498 個項目和1.77 億平方英尺樓地板面積通過 TRUE 註冊或認證,包括美國 46 個州和 33 個國家。全球超過 1,800 名TRUE 顧問獲得認證,在世界各地為永續努力,TRUE的內部指南針非常明確,指向「零浪費的未來」,並帶動全球經濟循環的風向, TRUE 亦被列入WorldGBC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Zero Energy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 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 (範疇1) 與電力 (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 (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 (REC) 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2050淨零碳排目標,從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做起吧!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 Zero Energy 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範疇1)與電力(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REC)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4/22 (六)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因此,這三種水源的水量加起來,如果可以替代掉我們所消耗掉的自來水,就可以達到一個水平衡狀態,不要小看一棟綠建築的節水能力,國內外綠建築評估中,水資源都是必要的評估條件。最著名的例子為位在巴西的Eurobusiness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全球第一個摘下LEED Zero Energy的建築是位於巴西的Petinelli工程管理公司總部。(圖片提供/LEED Zero slide deck)

淨零碳?近零碳?零耗能?建築永續之路,你弄清楚了嗎?

根據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顯示,建築和營建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球的38%,其中74%與能源使用相關,26%來自建材以及營造階段的碳排放。促使國際能源署IEA於2021年提出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2030年所有新建建築要為淨零碳建築;2040年50%的既有建築物要符合準零碳建築;到了2050年時,超過85%的既有建築物要達到準零碳建築目標。 台灣國內政策也積極跟進,其中,2022年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公告「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並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來針對各行各業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顯示台灣走向「淨零排放」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了。 什麼是「淨零碳建築」?什麼是「準零碳建築」?甚至有時會出現「零耗能建築」及「近零碳建築」?這中間又有什麼差距呢? #LEED Zero專有名詞先弄清,免得白走冤枉路 「淨零碳建築(Net-Zero Building)」,就是能達到碳平衡或者能源平衡的建築物,又簡稱「淨零建築」。「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簡稱「ZEB」,單指能夠達到能源平衡的建築物,因此鎖定範圍較淨零建築小。 「準零碳建築 (Zero Carbon Ready Building)」,「準(Ready)」的定義,就是直接採用再生能源,使其能在2050年以前完全脫碳的建築物。換句話說,就是其建築物的能源取得若仍有含碳方式,例如蒸汽、氫氣等,就不能算是準零碳建築物,除非它完全是來自再生能源所生產的綠氫(green hydrogen)才行。而「近零碳建築(Nearly Zero Carbon Building)」,依照字面定義,即是碳排放接近平衡的建築物。至於多接近,則視每個國家定義而有所不同。因此四者定義不同,千萬別弄混了!接下來才能進入「LEED Zero」。 #想締造「淨零」成績?綠建築設計絕對不能少 LEED Zero是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在2019年底所公布的一個新的認證系統。原因是在面對全球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的情況之下,原來的LEED認證系統雖能維持生態、能源、水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一定水準,但已經不足因應未來綠建築的「淨零碳排」要求,因此USGBC在原來的LEED評估系統之下,設計一套新的機制,以延續LEED的遊戲規則去達到新的淨零目標。 這個LEED Zero系統裡又分別有「零排碳(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四項認證。申請LEED Zero認證的前提要件是,必須先取得LEED BD+C(新建物建築設計與施工) ,或者是LEED O+M(既有建築營運與維護)認證。也就是說,這個建築物已取得LEED認證,符合LEED最新版V4.1的標準,在能源效率、節水、選址、材料選擇、日光照明和減少廢物等六大項上要有基本表現後,才能透過LEED Zero評估系統再升級,以達到零排放。 澄毓綠建築顧問團隊以近20年的國內外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輔導經驗,協助業主在國內外綠建築標章認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從「零排碳(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四個面向,透過深度減排與綠能導入,達到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MORE →

今日不減廢,明日無資源,LEED Zero Waste最真實(TRUE)的減廢行動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地球垃圾量將從2019 年20.1 億噸增加到2050年34 億噸。再來看看台灣的狀況,根據環保署統計指出,2022年一般廢棄物已達1185萬噸,創歷史新高;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調查顯示,台灣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每年估計約有1,100多萬公噸,近年來營建工地廢棄物產出量大於處理消化量,非法掩埋的事件時有所聞,對於環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在2050淨零政策之下,政府在廢棄物的政策也有進一步著墨,包括要大幅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鼓勵減量與循環包裝、推廣循環經濟等,目標是早日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LEED ZERO是LEED加強版,用來驗證建築物是否有達到淨零目標,以證明其為綠建築市場上的標竿建築物。」前幾期電子報,已經概略介紹了LEED Zero認證的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本期將繼續帶SEE GREEN讀者瞭解零廢棄物(Zero Waste)認證。 #零廢棄物(Zero Waste)X TRUE認證系統 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是直接引用GBCI的TRUE這個認證系統,TRUE的全名為「Total Resource Use and Efficiency」,中文意思是「整體資源使用效率」,顧名思義它是在探討「資源的使用效率」以評鑑分級的系統,可以讓設施機構用來定義、追求和實現其零廢棄物目標,減少其碳足跡並支持公眾健康。認證等級跟LEED一樣,分為合格級、銀級、金級以及白金級(所有USGBC旗下的綠色認證系統,都是分這四個等級);達到TRUE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便可取得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 TRUE 認證系統鼓勵系統性的思考資源的全生命週期,旨在改變物質在社會中的流動方式,從而避免浪費。其重點有三: (1)鼓勵採用永續的資源管理和減少廢物的做法,進而產生積極的環境、健康和經濟成果。 (2)強調重新設計資源生命週期,以讓所有產品都可重複被使用。 (3)提倡必須考量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流程。 在這裡「零廢棄物」的定義是指設計、管理產品和過程,系統性地避免和消除廢棄物和材料的數量與毒性,節約和回收所有資源,不焚燒或掩埋。做法是引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和做法,模仿永續的自然循環,所有廢棄的材料都被設計成資源供他人使用。 至於廢棄物分類、產生量與回收率,在TRUE認證系統裡都有定義與計算方法,例如大家熟知的3R或是5R等,而且計算後的廢棄物回收率(Diversion Rate)必須達到九成以上,才能達到申請TRUE認證的門檻。另外還要搭配管理制度的評分,如領導力、專責人員及課程培訓、綠色採購等等,與上下游都有關聯的行為或活動都必須要考量。因此,若要執行零廢棄物認證,就是要從各種管理措施及制度面下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並且統計廢棄物流,以提高得分。 #使用 TRUE 節省運營成本創造附加價值 經 TRUE 認證的建築對環境負責,資源使用效率更高,有助於將廢物轉化為可用的資源,可增加額外的收入。通過封閉式循環,尤其是鼓勵在當地範圍內循環,如此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管理風險、減少垃圾和污染、在當地重新投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並為他們的公司和社區增加價值,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 #循環經濟風潮勢不可擋 澄毓為企業打造全方位ESG策略 截至2022年底,超過 498 個項目和1.77 億平方英尺樓地板面積通過 TRUE 註冊或認證,包括美國 46 個州和 33 個國家。全球超過 1,800 名TRUE 顧問獲得認證,在世界各地為永續努力,TRUE的內部指南針非常明確,指向「零浪費的未來」,並帶動全球經濟循環的風向, TRUE 亦被列入WorldGBC

MORE →

今日不減廢,明日無資源,LEED Zero Waste最真實(TRUE)的減廢行動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地球垃圾量將從2019 年20.1 億噸增加到2050年34 億噸。再來看看台灣的狀況,根據環保署統計指出,2022年一般廢棄物已達1185萬噸,創歷史新高;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調查顯示,台灣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每年估計約有1,100多萬公噸,近年來營建工地廢棄物產出量大於處理消化量,非法掩埋的事件時有所聞,對於環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在2050淨零政策之下,政府在廢棄物的政策也有進一步著墨,包括要大幅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鼓勵減量與循環包裝、推廣循環經濟等,目標是早日實現廢棄物零排放。 「LEED ZERO是LEED加強版,用來驗證建築物是否有達到淨零目標,以證明其為綠建築市場上的標竿建築物。」前幾期電子報,已經概略介紹了LEED Zero認證的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本期將繼續帶SEE GREEN讀者瞭解零廢棄物(Zero Waste)認證。 #零廢棄物(Zero Waste)X TRUE認證系統 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是直接引用GBCI的TRUE這個認證系統,TRUE的全名為「Total Resource Use and Efficiency」,中文意思是「整體資源使用效率」,顧名思義它是在探討「資源的使用效率」以評鑑分級的系統,可以讓設施機構用來定義、追求和實現其零廢棄物目標,減少其碳足跡並支持公眾健康。認證等級跟LEED一樣,分為合格級、銀級、金級以及白金級(所有USGBC旗下的綠色認證系統,都是分這四個等級);達到TRUE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便可取得LEED Zero Waste零廢棄物認證。 TRUE 認證系統鼓勵系統性的思考資源的全生命週期,旨在改變物質在社會中的流動方式,從而避免浪費。其重點有三: (1)鼓勵採用永續的資源管理和減少廢物的做法,進而產生積極的環境、健康和經濟成果。 (2)強調重新設計資源生命週期,以讓所有產品都可重複被使用。 (3)提倡必須考量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流程。 在這裡「零廢棄物」的定義是指設計、管理產品和過程,系統性地避免和消除廢棄物和材料的數量與毒性,節約和回收所有資源,不焚燒或掩埋。做法是引導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和做法,模仿永續的自然循環,所有廢棄的材料都被設計成資源供他人使用。 至於廢棄物分類、產生量與回收率,在TRUE認證系統裡都有定義與計算方法,例如大家熟知的3R或是5R等,而且計算後的廢棄物回收率(Diversion Rate)必須達到九成以上,才能達到申請TRUE認證的門檻。另外還要搭配管理制度的評分,如領導力、專責人員及課程培訓、綠色採購等等,與上下游都有關聯的行為或活動都必須要考量。因此,若要執行零廢棄物認證,就是要從各種管理措施及制度面下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並且統計廢棄物流,以提高得分。 #使用 TRUE 節省運營成本創造附加價值 經 TRUE 認證的建築對環境負責,資源使用效率更高,有助於將廢物轉化為可用的資源,可增加額外的收入。通過封閉式循環,尤其是鼓勵在當地範圍內循環,如此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管理風險、減少垃圾和污染、在當地重新投資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並為他們的公司和社區增加價值,獲得實質的經濟回饋。 #循環經濟風潮勢不可擋 澄毓為企業打造全方位ESG策略 截至2022年底,超過 498 個項目和1.77 億平方英尺樓地板面積通過 TRUE 註冊或認證,包括美國 46 個州和 33 個國家。全球超過 1,800 名TRUE 顧問獲得認證,在世界各地為永續努力,TRUE的內部指南針非常明確,指向「零浪費的未來」,並帶動全球經濟循環的風向, TRUE 亦被列入WorldGBC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Zero Energy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 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 (範疇1) 與電力 (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 (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 (REC) 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2050淨零碳排目標,從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做起吧!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 Zero Energy 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範疇1)與電力(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REC)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4/22 (六)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因此,這三種水源的水量加起來,如果可以替代掉我們所消耗掉的自來水,就可以達到一個水平衡狀態,不要小看一棟綠建築的節水能力,國內外綠建築評估中,水資源都是必要的評估條件。最著名的例子為位在巴西的Eurobusiness

MORE →
▲氣候異常造成缺水問題日趨嚴重,零耗水從節水到利用回收水,達到水資源的平衡更為重要。(圖片來源/Pexels)

水資源的永續發展與挑戰 以綠建築零耗水實現吧!

  據2019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自19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擴張成長、消費模式逐漸多元,在這樣的環境下,全世界用水量每年大約以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用水需求仍會以這樣的速度增長,與目前用水量相比,將還會增加20%至30%,主要是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在以一年用水期來看,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超過20億人會生活在缺水的環境,約有40億人遭受嚴重缺水之苦。隨著水對家庭及工業需求不斷的增加,氣候變遷的情況只有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供給的壓力將只增不減,而滿足水資源的供給,更是各國政府必須努力克服的問題之一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台灣在氣候變遷及地理環境下的影響,降雨分布不均已為常態,強降雨的機會雖然增加,但排洪系統運能不足而引起淹水與河川泥沙沖刷淤積,使得水庫庫容量減少,強降雨流進來的水不能用,而該留下來的水卻留不住,乾旱缺水、暴雨淹水的場景不斷地重複循環發生,如何解決台灣水資源與環境面臨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從LEED Zero 認證中的四個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水(Zero Water)、零耗能(Zero Energy) 、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上期簡單與大家分享零碳排(Zero Carbon)(上期電子報),本期要跟大家談談淨零耗水(LEED Zero Water),什麼是淨零耗水? 簡單說,就是指「水資源的平衡」。想要取得LEED零耗水認證,這個建築物在這一年的執行期裡面,必須達到使用水的平衡。 水平衡(Water balance)= A 飲用水的總消耗量(Total Potable Water Consumed)-( B1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B2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從上述公式A- (B1+B2) 兩者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才能說建築物達到水平衡(Water balance)的狀態,在目標申請年一年期間內總用水量達到水平衡,才可以取得認證。 #飲用水 (Potable Water) 此處所稱的「飲用水」,在台灣意指「自來水」,指的是從水廠直接供應的水,像日本、德國、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這些國家水龍頭的水是可直接飲用的,所以在國外自來水常叫做飲用水。 #替代性的水源(Alternative Water) 替代性水源分為: (1) 基地外再生水源 (2)基地內的回收水。基地外的再生水源指的就是再生水廠處理過的回收水,供應做工業用或非人體接觸用水,國際上常用紫色代表再生水管,因此國外稱此水管為「Purple Line」,這些都算是基地外的水源(off-side water source);基地內的回收水包括回收雨水、中水與冷凝水等,經過簡單過濾便可再利用。回收水基本上僅能供作非人體接觸之用,例如清潔、澆灌、沖廁等,不可作為人體接觸用例如洗手與飲用,除非經過滲透膜等高階過濾系統。 #回用水(Returned to Original Source) 回用水指的是在基地上或建築物產生,再經過處理達到可回收使用標準的水,通常都必須要經過較複雜的程序處理,才能夠再度被回收利用,例如基地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過的汙水再利用,以及工業廢水處理後再利用。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全球第一個摘下LEED Zero Energy的建築是位於巴西的Petinelli工程管理公司總部。(圖片提供/LEED Zero slide deck)

淨零碳?近零碳?零耗能?建築永續之路,你弄清楚了嗎?

根據聯合國的建築氣候追蹤系統(Buildings Climate Tracker)顯示,建築和營建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球的38%,其中74%與能源使用相關,26%來自建材以及營造階段的碳排放。促使國際能源署IEA於2021年提出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2030年所有新建建築要為淨零碳建築;2040年50%的既有建築物要符合準零碳建築;到了2050年時,超過85%的既有建築物要達到準零碳建築目標。 台灣國內政策也積極跟進,其中,2022年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公告「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並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來針對各行各業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顯示台灣走向「淨零排放」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了。 什麼是「淨零碳建築」?什麼是「準零碳建築」?甚至有時會出現「零耗能建築」及「近零碳建築」?這中間又有什麼差距呢? #LEED Zero專有名詞先弄清,免得白走冤枉路 「淨零碳建築(Net-Zero Building)」,就是能達到碳平衡或者能源平衡的建築物,又簡稱「淨零建築」。「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簡稱「ZEB」,單指能夠達到能源平衡的建築物,因此鎖定範圍較淨零建築小。 「準零碳建築 (Zero Carbon Ready Building)」,「準(Ready)」的定義,就是直接採用再生能源,使其能在2050年以前完全脫碳的建築物。換句話說,就是其建築物的能源取得若仍有含碳方式,例如蒸汽、氫氣等,就不能算是準零碳建築物,除非它完全是來自再生能源所生產的綠氫(green hydrogen)才行。而「近零碳建築(Nearly Zero Carbon Building)」,依照字面定義,即是碳排放接近平衡的建築物。至於多接近,則視每個國家定義而有所不同。因此四者定義不同,千萬別弄混了!接下來才能進入「LEED Zero」。 #想締造「淨零」成績?綠建築設計絕對不能少 LEED Zero是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在2019年底所公布的一個新的認證系統。原因是在面對全球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的情況之下,原來的LEED認證系統雖能維持生態、能源、水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一定水準,但已經不足因應未來綠建築的「淨零碳排」要求,因此USGBC在原來的LEED評估系統之下,設計一套新的機制,以延續LEED的遊戲規則去達到新的淨零目標。 這個LEED Zero系統裡又分別有「零排碳(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四項認證。申請LEED Zero認證的前提要件是,必須先取得LEED BD+C(新建物建築設計與施工) ,或者是LEED O+M(既有建築營運與維護)認證。也就是說,這個建築物已取得LEED認證,符合LEED最新版V4.1的標準,在能源效率、節水、選址、材料選擇、日光照明和減少廢物等六大項上要有基本表現後,才能透過LEED Zero評估系統再升級,以達到零排放。 澄毓綠建築顧問團隊以近20年的國內外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輔導經驗,協助業主在國內外綠建築標章認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從「零排碳(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四個面向,透過深度減排與綠能導入,達到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