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轉載】 2024年6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建築業近二十年來,因應氣候變遷、地球環保以及居住性能需求提升等議題下,出現了許多相關認證標章,而這些琳瑯滿目的標章,不僅行業裡的從業人員,看了眼花撩亂,更遑論一般民眾在購屋時霧煞煞, 具體各標章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有無必要性?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標章…… 上述有關建築標章,包括綠建築、智慧建築、住宅性能、低碳建築、建築能效標示等, 還有國外的LEED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到底建案應該申請什麼標章?內容是什麼?目的為何?好處有什麼?不做可以嗎?怎麼做CP值最高?相信是不少開發商在面對眾多淨零綠建築相關標章的共同問題。   綠建築九大指標 大約九O年代後期,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主導的「LEED綠建築認證」正式公佈實施,各國開始研究與定義綠建築及評估標準,台灣也在那時開始草擬國內綠建築評估標準,即現在的「綠建築標章」,因此綠建築評估系統的發展至今已近三十年。 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的內容,主要是將綠建築評估分為生態、能源、減廢與健康這四大面向,簡稱評估系統。衍生出:生物多樣性、基地保水、綠化量、二氧化碳減量、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環境品質與汙水垃圾改善共九項指標,也稱綠建築九大指標。美國認證則分為: 基地選址與交通、永續性基地、水資源、能源、材料與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這麼多指標,簡單說就是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兩大主軸,目前最夯的能源效率與健康建築議題,即含括在綠建築議題裡,只是單獨拉出來講得更仔細,甚至成為單獨的評估系統,例如建築能效標示與WELL健康建築認證,就是時下建築談ESG兩大重點,前者降低建築碳排,後者增進人類健康福祉。   美、台綠建築關鍵議題 國際間綠建築標準,除部分地區性差異外,關鍵議題如能源、水資源、生態與室內環境品質,基本是重疊的,代表在一個綠建築開發案,這些都是關鍵議題。 以台灣市場主要綠建築認證系統⸺台灣綠建築標章與美國LEED認證來說,關鍵重疊議題包括:基地生態、基地保水、熱島效應、能源/包括再生能源、水資源、低碳環保建材、資源回收再利用、通風效率改善、室內環境品質包含健康綠建材議題等,把這些關鍵議題重點提取出來,可知建築把生態、水、能源、風、循環與健康做好,就是好的綠建築,無論申請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認證,都有不錯得分;而這些重點就是建築設計時應注意的議題。   綠建築創價非增險 建商通常擔心等級高的綠建築會增加太多成本,但實際上設計階段做好規劃,便可預測並控管。從經驗來看,把上述重點議題做好,綠建築等級多可落在黃金級,而增加硬體成本可控制在三%以下,案子越大增加成本越少,像大案可能只增加一%左右,儘管成本增多但長期來看效益更高。 通過綠建築認證的案子,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特別是現在國內外都提倡綠色貸款,在政府緊縮貸款政策下,對於需要融資的建商是有利的。此外,這也會增加建商在ESG表現。 眼下把綠建築做好,對於建商來說並非風險,反能增加價值的新契機。如仲量聯行二○二三年調查指出,外商企業承租辦公室時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A級辦公室,租金溢價高 達十至十五%,可見高等級綠建築在地產界的價值是較高的。   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守護一.五C,沒得選,只能做!」隨著淨零意識抬頭,購屋者除在意房價,更重視居住環境品質與人本健康,面對新趨勢,建商應做好準備,從設計規劃開始著手,將上述提及的六大面向融入建築建設,暨能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更能在市場佔據優勢,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購屋者青睞。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陳重仁:綠建築政策 挑戰與機遇並存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轉載】 2024年5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由於國際呼籲解決氣候議題刻不容緩,各國都有責任,而建築業貢獻全球碳排約40%,建築物的減碳便是當務之急。 聯合國也呼籲各國應實施建築能效分級制度,近年政府公告實施的「建築能效標示」與「低碳建築標章」制度,乃是因應這國際減碳趨勢而生,包括今年起一定規模以上的公共工程也都要實施工程碳盤查,這些制度的上路來得又快又急。建築能效標示除了有針對一般建築物的標準之外,也有針對住宅的能效標示標準,共分八個等級,最高等級為 1+ 級。   未來民眾購屋參考兩大標章 在制度上未來建築能效標示會跟綠建築標章的日常節能指標結合,也就是說,有申請綠建築標章的場合,需要同 時計算建築能效,在取得綠建築標章時同步取得建築能效標示,當然建築能效也可單獨申請,新舊建築都可申請,目的是盡早將建築能效標示普及化,屆時就像空調、冰箱的能效標示一樣,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會有建築能效標示,購屋者買房時,也可作為購屋條件參考。 目前建築能效制度已經開始透過「地方自治條例」納入建管審查要求,有部分地區的建案已經被要求必須取得一定等級的能效標示;未來建築能效將全面法令化,未達一定等級能效的建築物是無法取得建照的。   低碳建材、工法將成市場寵兒 上述的「建築能效標示」,看的主要是建築物使用階段的電力使用(目前尚不計算非電力能源,例如天然氣與燃油),其所產生的碳排稱為「營運碳 」(Operational Carbon),但就建築物生命週期來說,還有建材製造生產、施工、维護保養、拆除等階段的碳排,我們稱作「蘊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調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總碳排,營運碳約佔四分之三,蘊含碳約佔四分之一。 針對最新公告的「低碳建築標章」,主要處理的就是蘊含碳排,主要檢討建築物中各種建材與工法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整體碳排放量越低,標章等級就越高,目前低碳標章分級制度比照建築能效標示,共分八等級,最高等級為1+,這將成為帶動營建產業走向脫碳的重要機制,未來低碳建材與工法也將成為市場寵兒。 另外一方面,政府也需要有相關較細緻的政策配套,鼓勵廠商研發更多的低碳建材與低碳工法,來支持低碳建築市場(目前有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以及充實建材工法碳排數據資料庫,方便建築師在設計階段參考採用。   申請低碳標章估造價相抵 以目前住宅建案市場來說,搭配政策誘因的認證標章,如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等,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建案的標配,未來能效標示若進一步申請,考量能效標示與綠建築標章的日常節能指標内容有很多地方重疊,許多成本已被估算在綠建築標章內,例如高效能空調與廚房設備等,在能效標示部分就不應重複估計。 至於低碳建築標章部分,低碳設計通常反應主結構減量與輕量化設計,反而應該是節省成本的,就算使用一些較貴的創新低碳建材工法,也多在非結構體部分,所以合理上來說一來一往整體造價要控制在沒有增加的情況。 在建案規畫初期尚未進入細設,可能無法知道確切設計内容與相關工程項目的估算價格,但是以上比例可以做為 總預算編列方向,在工程項目做合理配比,之後發包施工時截長補短來控制預算即可。 在國際淨零趨勢的驅動下,相關政策來得又快又急,連金融業與公共工程都動起來了,進步速度一向緩慢的傳統建築業,短期也許會適應不良,不過對眼下面臨各種危機的建築業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轉機。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從國際碳控產業 談台灣低碳建材的趨勢發展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轉載】 2024年6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建築業近二十年來,因應氣候變遷、地球環保以及居住性能需求提升等議題下,出現了許多相關認證標章,而這些琳瑯滿目的標章,不僅行業裡的從業人員,看了眼花撩亂,更遑論一般民眾在購屋時霧煞煞, 具體各標章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有無必要性?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標章…… 上述有關建築標章,包括綠建築、智慧建築、住宅性能、低碳建築、建築能效標示等, 還有國外的LEED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到底建案應該申請什麼標章?內容是什麼?目的為何?好處有什麼?不做可以嗎?怎麼做CP值最高?相信是不少開發商在面對眾多淨零綠建築相關標章的共同問題。   綠建築九大指標 大約九O年代後期,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主導的「LEED綠建築認證」正式公佈實施,各國開始研究與定義綠建築及評估標準,台灣也在那時開始草擬國內綠建築評估標準,即現在的「綠建築標章」,因此綠建築評估系統的發展至今已近三十年。 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的內容,主要是將綠建築評估分為生態、能源、減廢與健康這四大面向,簡稱評估系統。衍生出:生物多樣性、基地保水、綠化量、二氧化碳減量、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環境品質與汙水垃圾改善共九項指標,也稱綠建築九大指標。美國認證則分為: 基地選址與交通、永續性基地、水資源、能源、材料與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這麼多指標,簡單說就是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兩大主軸,目前最夯的能源效率與健康建築議題,即含括在綠建築議題裡,只是單獨拉出來講得更仔細,甚至成為單獨的評估系統,例如建築能效標示與WELL健康建築認證,就是時下建築談ESG兩大重點,前者降低建築碳排,後者增進人類健康福祉。   美、台綠建築關鍵議題 國際間綠建築標準,除部分地區性差異外,關鍵議題如能源、水資源、生態與室內環境品質,基本是重疊的,代表在一個綠建築開發案,這些都是關鍵議題。 以台灣市場主要綠建築認證系統⸺台灣綠建築標章與美國LEED認證來說,關鍵重疊議題包括:基地生態、基地保水、熱島效應、能源/包括再生能源、水資源、低碳環保建材、資源回收再利用、通風效率改善、室內環境品質包含健康綠建材議題等,把這些關鍵議題重點提取出來,可知建築把生態、水、能源、風、循環與健康做好,就是好的綠建築,無論申請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認證,都有不錯得分;而這些重點就是建築設計時應注意的議題。   綠建築創價非增險 建商通常擔心等級高的綠建築會增加太多成本,但實際上設計階段做好規劃,便可預測並控管。從經驗來看,把上述重點議題做好,綠建築等級多可落在黃金級,而增加硬體成本可控制在三%以下,案子越大增加成本越少,像大案可能只增加一%左右,儘管成本增多但長期來看效益更高。 通過綠建築認證的案子,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特別是現在國內外都提倡綠色貸款,在政府緊縮貸款政策下,對於需要融資的建商是有利的。此外,這也會增加建商在ESG表現。 眼下把綠建築做好,對於建商來說並非風險,反能增加價值的新契機。如仲量聯行二○二三年調查指出,外商企業承租辦公室時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A級辦公室,租金溢價高 達十至十五%,可見高等級綠建築在地產界的價值是較高的。   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守護一.五C,沒得選,只能做!」隨著淨零意識抬頭,購屋者除在意房價,更重視居住環境品質與人本健康,面對新趨勢,建商應做好準備,從設計規劃開始著手,將上述提及的六大面向融入建築建設,暨能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更能在市場佔據優勢,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購屋者青睞。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陳重仁:綠建築政策 挑戰與機遇並存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轉載】 2024年5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由於國際呼籲解決氣候議題刻不容緩,各國都有責任,而建築業貢獻全球碳排約40%,建築物的減碳便是當務之急。 聯合國也呼籲各國應實施建築能效分級制度,近年政府公告實施的「建築能效標示」與「低碳建築標章」制度,乃是因應這國際減碳趨勢而生,包括今年起一定規模以上的公共工程也都要實施工程碳盤查,這些制度的上路來得又快又急。建築能效標示除了有針對一般建築物的標準之外,也有針對住宅的能效標示標準,共分八個等級,最高等級為 1+ 級。   未來民眾購屋參考兩大標章 在制度上未來建築能效標示會跟綠建築標章的日常節能指標結合,也就是說,有申請綠建築標章的場合,需要同 時計算建築能效,在取得綠建築標章時同步取得建築能效標示,當然建築能效也可單獨申請,新舊建築都可申請,目的是盡早將建築能效標示普及化,屆時就像空調、冰箱的能效標示一樣,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會有建築能效標示,購屋者買房時,也可作為購屋條件參考。 目前建築能效制度已經開始透過「地方自治條例」納入建管審查要求,有部分地區的建案已經被要求必須取得一定等級的能效標示;未來建築能效將全面法令化,未達一定等級能效的建築物是無法取得建照的。   低碳建材、工法將成市場寵兒 上述的「建築能效標示」,看的主要是建築物使用階段的電力使用(目前尚不計算非電力能源,例如天然氣與燃油),其所產生的碳排稱為「營運碳 」(Operational Carbon),但就建築物生命週期來說,還有建材製造生產、施工、维護保養、拆除等階段的碳排,我們稱作「蘊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調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總碳排,營運碳約佔四分之三,蘊含碳約佔四分之一。 針對最新公告的「低碳建築標章」,主要處理的就是蘊含碳排,主要檢討建築物中各種建材與工法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整體碳排放量越低,標章等級就越高,目前低碳標章分級制度比照建築能效標示,共分八等級,最高等級為1+,這將成為帶動營建產業走向脫碳的重要機制,未來低碳建材與工法也將成為市場寵兒。 另外一方面,政府也需要有相關較細緻的政策配套,鼓勵廠商研發更多的低碳建材與低碳工法,來支持低碳建築市場(目前有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以及充實建材工法碳排數據資料庫,方便建築師在設計階段參考採用。   申請低碳標章估造價相抵 以目前住宅建案市場來說,搭配政策誘因的認證標章,如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等,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建案的標配,未來能效標示若進一步申請,考量能效標示與綠建築標章的日常節能指標内容有很多地方重疊,許多成本已被估算在綠建築標章內,例如高效能空調與廚房設備等,在能效標示部分就不應重複估計。 至於低碳建築標章部分,低碳設計通常反應主結構減量與輕量化設計,反而應該是節省成本的,就算使用一些較貴的創新低碳建材工法,也多在非結構體部分,所以合理上來說一來一往整體造價要控制在沒有增加的情況。 在建案規畫初期尚未進入細設,可能無法知道確切設計内容與相關工程項目的估算價格,但是以上比例可以做為 總預算編列方向,在工程項目做合理配比,之後發包施工時截長補短來控制預算即可。 在國際淨零趨勢的驅動下,相關政策來得又快又急,連金融業與公共工程都動起來了,進步速度一向緩慢的傳統建築業,短期也許會適應不良,不過對眼下面臨各種危機的建築業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轉機。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從國際碳控產業 談台灣低碳建材的趨勢發展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