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巴黎協定》6.4條通過對台灣企業有何影響?COP29三大重點!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被媒體報導形容為「烏雲壟罩」,據主辦國亞塞拜然統計,本次參與者約4萬人,相較去年COP28將近10萬人的踴躍出席,COP29熱度卻是大不如前;代表性人物如引領全球設定淨零碳排目標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上任以來首度缺席,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等大國元首也未出席。 「少了大國參與,通過的氣候融資決議能否如期實現令人存疑,坦白說,這次COP29像是一個在COP30前的過渡會議,然而,這次會議仍有三個重要進展值得我們關注!」曾任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政務委員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推動中華民國《環境教育法》誕生,在永續領域已深耕多年,現任為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的葉欣誠分析道。     重點一:通過每年3000億美元氣候融資協議,但仍不足 定位為「金融峰會」的COP29,核心議題即是為全球氣候融資設定新年度目標,以資助低收入、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之所需費用。在長達二週的激烈討論後,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35年前,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給低收入、開發中國家,但這一結果仍未能讓開發中國家滿意。批評者指出,這筆資金未充分考量通膨因素,根據專家估計,進行低碳經濟轉型以對抗氣候變遷所需的基礎建設費用每年高達1.3兆美元,相較之下援助金只是杯水車薪。不過,許多已開發國家也面臨預算危機、通膨、戰爭威脅、政治等壓力,要拿出上兆美金援助資金,實屬不易。 雪上加霜的是,原先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進程早已落後。在2009年COP15上,已開發國家承諾2020年底前,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氣候資金給開發中國家,然而此目標直到2022年才首次達標,顯見氣候融資協議缺乏強制力。加上2025年川普將再次執政,也為未來國際氣候融資的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重點二:通過《巴黎協定》第6.2、6.4條,為全球碳市場奠定基礎 在COP29上通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決定草案,不僅是此次會議首先達成共識的條文,也是本次會議中最受全球關注的協議。於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旨在規範締約國應致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2°C以下,並努力控制在1.5°C内;而《巴黎協定》第6條,則是專門為全球碳交易市場訂定機制,以期透過各國攜手合作,藉由資助他國減排計畫來抵銷碳排、促成碳交易,以避免更多的碳排放進入大氣。本次於COP29通過的第6.2、6.4條,則為第6條條約中核心內容的一部分。 第6.2條提出「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 ITMO)概念,允許國家之間自行訂定雙邊或多邊之碳交易協議條款,作為未來碳交易額度,而過程中減碳產生的碳信用額度,可以用來滿足「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減排目標,此次COP 29針對「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 ITMO)」進行更進一步的規範,包括國與國之間如何核算碳信用額度、報告交易數據,以及接受國際監管等。   ▲ 在COP29上通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決定草案,是本次會議中最受全球關注的協議,為專門為全球碳交易市場訂定機制,以期透過各國攜手合作,藉由資助他國減排計畫來抵銷碳排、促成碳交易,以避免更多的碳排放進入大氣。圖/Unsplash   而6.4條則是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碳信用額度交易機制,讓國家、公司乃至個人皆能參與碳交易市場,該碳交易機制由聯合國管理,以期提升碳信用額度品質與資訊透明度,讓已開發國家、企業、投資人購買的碳信用額度能夠實質減量,已實現氣候目標。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則能為減排計畫找到資金來源,隨著更多國家和企業參與碳市場,帶動低碳投資與低碳技術的升級,進而加速淨零或低碳轉型。葉欣誠教授指出,6.4條通過對台灣企業而言,是參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管道,以純市場機制為主的6.4條通過後,即使台灣非聯合國成員也能參與國際碳市場,當企業取得碳信用額度的同時,還能貢獻台灣達成NDC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亦表示,未來擬籌組國際碳權合作小組,透過協助友邦減碳來取得碳權,助台灣接軌國際碳市場。(註:國際碳交易之標的為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大致包括源於譬如歐盟ETS的強制性市場的排放許可額度(allowance)與自願性市場的抵換額度(offset),臺灣坊間稱之「碳權」為後者,而國際領域並無carbon right這樣的稱呼。)   重點三:完成巴庫氣候團結協議 「今年的協議提到全球氣候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GGA),提醒大家除了把焦點放在減碳上,也該重視『調適』這件事,避免自己成為氣候難民。」葉欣誠教授提醒道。在每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為年度會議總結的協議上,COP29的「巴庫氣候團結協議」提及了全球氣候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提醒人們在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與風險時,應知道如何採取行動與因應策略。當極端天氣逐漸成為常態,除了著重減碳,自根本減緩全球變遷,也應懂得『調適』,如建置防洪設施、透過屋頂綠化降溫、打造韌性建築等,以提升氣候韌性。     #推薦好文 建築冷卻行動如何執行?陳重仁提三大原則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環境部在10月7日公布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訂明年試申辦,2026年正式收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水泥等將首當其衝,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2021年研究指出,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31%。因此,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更要將隔熱、防水、防火、循環建材等「安全」、「循環經濟」納入設計考量,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 面對內憂外患,提供各種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的Tremco Construction Products Group(Tremco CPG)在9月11日舉辦的「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邀集建築領域專家,探討如何讓建築物外牆符合隔熱、防水、防火、安全性能,成為具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致力降低建築營建業占全球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擔任9月11日「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講者,說明如何從建築外牆著手,打造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圖/Tremco CPG   採用5策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打造低碳建築 「根據研究顯示,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30%的效益。」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分享道。其中建築物中的蘊含碳排,光是結構體就佔了超過一半,因此若想減少蘊含碳排,陳重仁建議採取以下五策略: 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水泥中高爐水泥的比例會影響結構體碳排,使用比例越高碳排越低。 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將含回收再生鋼使用比例提高至50%以上,或採用低碳鋼構,甚至未來可採用由100%綠氫生產的零碳鋼,大幅降低碳排。 優化與合理化結構設計:通過結構優化,以更少的結構材料達成相同的耐震效果,或以相同的材料達成更高的耐震效果;並且檢討結構合理化設計,避免怪異造型的不合理結構設計。 使用預鑄工法:使用工廠預鑄的梁柱工法和模組工法,使結構體更易於拆卸,既省時也能減少材料浪費。 採用低碳水泥:選擇碳排放較低的品牌,或採用含有碳捕捉技術和高比例回收成分製作的綠水泥。 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可有效降低蘊含碳,更能落實循環營建。   帷幕牆結合BIPV,節能、創能又健康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不僅展示建築風格,更直接影響建築內部舒適度與能耗,而提供專業帷幕牆技術服務的科鐽工程顧問陳郁潔總經理指出,規劃綠建築時應參考玻璃商提供的光學數據、隔熱(保溫)性能(U值)等,做為計算外殼耗能的依據。 目前,帷幕牆的節能設計多著重於降低能耗,如採用隔熱玻璃、不透光外牆為建築降溫,並使用密度高、具隔熱和隔音功能的岩棉置於外牆材料,或在牆面飾條添加絕緣墊片,達到比使用鋼筋與混凝土興建之RC牆高出近三倍的隔熱效果。「聽了陳總經理的分享,以及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讓我們思考未來應從材料本身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帷幕牆設計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陳郁潔總經理興奮地表示。   ▲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可透過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建築打造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圖/Unsplash   打造防火、防水高性能外牆,讓低碳建築更耐用 除了採用隔熱牆面材料,密封與黏合外牆的黏著膠、牆面收邊飾條也能透過隔熱材、斷熱材,以阻絕熱傳導,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專門代理各式進口五金、防火建材,以及美國TREMCO矽利康的頂天科技湯頂立營運總經理指出,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資料統計,「房屋漏水」名列房地產消費糾紛前三高,對居住者生活品質影響甚巨,因此使用具耐久、耐候、抗UV、防水的密封性能建材至關重要,如使用速乾的Tremco矽利康,能增強外牆承受雨水沖刷的能力,大幅提升耐用性。 今(2024)年3月,Tremco CPG美國創高香港分公司與創立近50年的防水工程品牌DAISIN大信簽約,引進建築結構防水品牌Pitchmastic PmB,大信建設營造康永昕執行長表示,透過防水工程技術,可以保護建築物結構,提升外牆安全性與耐久性,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更能進一步提升國內建築結構的防水工程水準。「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道。   ▲ 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圖/Unsplash   北市府頒布法令推動外牆整建拉皮,提升建築安全性 除了減碳,外牆與建築安全更是息息相關。臺北市因地狹人稠高樓密佈,極端氣候對建築物影響甚大,時有外牆飾面剝落造成人員傷亡意外事件發生,為此訂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領得使用執照達一定年限或外牆飾面具風險之建築物,其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定期委託專業診斷檢查機構或人員辦理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並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逾期未完成申報者,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為加速推動外牆整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24年9月2日起,推出補助老屋外牆整新(拉皮)及結構補強新制,調整原有補助方案,包含(1)放寬申請資格,不限樓層且可由該棟建築物之選定代表人申請、(2)提高補助金額,除一般地區的建築物,外牆整新補助金額上限增至500萬元;(3)另新增整維策略地區之建築物,補助金額提高至800萬元,以期提高申請意願。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MORE →

SSDC助京城建設推動綠色營建策略,贏得南臺灣商辦先機

外資及國際法人機構愈來愈重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5月29日報告指出,自2023年起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編製永續報告書,截至2023年底,已申報111年度永續報告書之家數計有887家。其中含強制申報者574家,自願申報者313家,占全體上市櫃公司家數約50%。 因應金管會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建設營造業如長虹、潤泰、冠德、華固、興富發、華友聯、京城等建設公司皆已陸續編製完成其2022年度、2023年度永續報告,京城建設即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完成其第一本永續報告書,並開展其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1:盤點梳理企業ESG,訂定綠色營建策略 作為南臺灣建築產業的重要推手,登記資本額50億的京城建設,打造許多高雄知名地標,如京城美術皇居、看海豪宅京城凱悅、京城鉅誕、H2O水京棧國際酒店等,持續推動各項綠色工程技術,優先選擇環保材料、綠建材,將建築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並逐年增加綠建築認證建案比例,將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的四大範疇: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融入其規劃設計的建案中,如南台灣唯一榮獲內政部耐震、綠建築雙標章的建案「京城天贊」。 「許多建設公司意識到ESG的重要,加上受《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規範的推動,開始尋求我們的ESG全方位服務。」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分享其觀察。SSDC澄毓綠建築周澤亞博士進一步以京城建設為例,透過第一本永續報告書進行企業盤點梳理後,除體現該集團目前的ESG表現,強化其「綠色工程、環境永續」的作為,更使其充分體認ESG策略對其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SSDC澄毓的輔導下,開展一系列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2:以綠建築為產品設計依歸,展現永續企圖心 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為依歸的產品設計策略,是京城建設第一個綠色營建策略。以LEED黃金級認證規劃建設的《京城IFC》,坐落於南部半導體中心地區的北高雄,為高雄第一座國際A級商辦,台積電楠梓廠、日月光、華泰電子、國巨等電子大廠多居於此腹地。面對搬遷至此的工程師購屋需求,京城建設第三季即將完工的《新世界》,近乎售罄,其他建案如《美術皇居》、《馥之森》亦獲好評。 仲量聯行「2024商用不動產景氣展望」指出高雄辦公大樓市場受到科技產業的推動,正積極發展成為半導體供應帶,在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及產業推動下,綠色商辦需求持續提升,推動租金強勁上揚,未來後勢看漲。   策略3:營建淨零解方,從企業本身做起 為降低土地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已訂定「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除於土地開發過程必須採取對環境最佳可行的技術,並須承諾於營運期間對溫室氣體排放增量進行抵換,增量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10年,而許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也正積極響應。 「若所有人都能一同向前邁進,成功便會水到渠成。」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企業推動永續經營的路上,領導人的眼光及決定至為關鍵,京城建設蔡天贊總裁便是一位具前瞻性與執行力的掌舵者,持續而堅定地推動綠色營建策略,不僅符合國際減碳趨勢,更順利搶占市場先機。   #好文推薦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善用綠建築規劃與GRESB幫你的企業永續ESG報告書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當初LEED v4版本發布時,有些標準對大家而言過於先進或嚴苛,使目標較難達成,有鑑於此,v5版本更著重市場接受度,希望可以推出後立刻在市場上應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技術開發副總裁Corey Enck於2024年5月在線上公開課程表示。USGBC在2023年9月公布LEED v5試行版本後,即召集各領域專家組織委員會進行開發,並徵求市場意見,透過公眾意見反饋彙整後,於2025年初正式發佈v5最新標準,推出後v4版本將進入過渡期,根據官方表示,v4與v4.1認證版本註冊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關閉,完成LEED版本的迭代更新。   LEED v5版本更關注脫碳、生活品質、生態保護和恢復 LEED版本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原有超過20個不同的分支體系,而v5版本則濃縮:LEED BD+C: New Construction(新建建築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BD+C: Core and Shell(新建建築核心與外殼認證)、LEED O+M: Existing Buildings(既有建築認證)以及LEED ID+C: Commercial Interiors(室內裝修認證),提供使用者申請。隨著LEED v5的升級,USGBC正在開發新平台,更新的平台將會跟v5版本一起發布,並將LEED ONLINE與ARC整合。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LEED v5的目標為驅動建築走向更符合公平、具備韌性,並能讓人們安全使用資源的低碳環境,因此版本更針對三個核心目標分別調整得分比重為:脫碳(50%)、生活品質(25%),以及生態保護和恢復(25%),以下進一步說明三項核心的更新重點。   脫碳(Decarbonization) LEED v5 最關注的重點為「脫碳」。在v4版本中,即存在要求能源效率、限制冷媒使用等降低營運碳排放的得分點,而v5則更進一步,在建築營運、材料、施工、冷媒和交通碳排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減碳策略,並提供一個實施框架,以解決主要的碳排來源: ● 降低營運碳:改善能源效率、電氣化、降低峰值負荷、導入可再生能源、限制冷媒 ● 降低蘊含碳:建築結構優化、建造與廢棄物轉化、材料與資源再利用 ● 降低交通碳:優化項目與交通位置、導入電動車、交通需求管理 v5增設「碳評估」先決条件,建議團隊從認證中的各項目累積數據,以幫助團隊掌握自身排碳量,並鼓勵針對所有建築物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預測,了解每個項目的長期碳排趨勢,進而評估對未來環境的影響。若要透過v5版本獲得白金級認證,取分門檻也更高,以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 為例,需要通過(1)建築全面電氣化,確保現場無燃料燃燒(2)在增強能源效率取得滿分、(3)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4)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减少10%以上以降低蘊含碳 。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LEED v5 通過以人為本的策略,在建築的設計、施工和營運等階段決策中考慮建築使用者的需求、關注建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福祉。涵蓋重點如下: ● 創建更具適應性和韌性的項目 ● 強調並增強支持公平和包容性的評級系統要素 ● 讓更多人享受並關注所處的建築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只要妥善規劃、打造完善的健康綠建築,讓辦公空間符合良好環境品質要求,企業的ESG表現自然就會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總結近期協助企業提升ESG的經驗。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數據指出,全球近40%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愈來愈多企業從「建築物」著手改善,以加速減碳效益和提升企業ESG表現。新加坡大華資產管理2021年的報告顯示,受ESG浪潮影響下,至2030年,企業投資綠建築的潛在金額將高達17.8兆美元。     國際供應鏈要求、國內法規 成驅動綠色商辦發展兩大關鍵 為符合總部的減碳要求,跨國企業如Google、Apple等進駐台灣時,只會選擇符合綠建築、具備綠能條件的辦公室,近幾年這股「逐綠而居」的風潮更影響至國內企業,市場對A級商辦需求持續增加,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已成商辦標配。陳重仁表示,減碳為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自我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亦必須因應,否則將影響競爭力,不僅承租企業有此需求,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將首當其衝,商辦大樓若不加速改裝成綠建築,以後恐將沒有企業承租。 另一個驅動綠色商辦的關鍵則為國內法規,陳重仁指出,未來建築物將要求裝設再生能源、建築能效標示,以及減少建築物日常營運時所造成的碳排,各縣市的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皆開始針對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要求揭露能效使用情形。如臺北市、新北市規範公有建築物及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需公開及標示建築能源耗用資訊;自2024年1月8日起,臺北市的中正、萬華、內湖、士林等熱區,依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應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市有建築物,倘未領得建造執照,其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1+級;若已領得建造執照未領得使用執照者,應評估改善達1級,此外,自今(2024)年7月1日起,私有建築物的新建項目若申請綠建築標章,也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能效等級應達1+級。   企業如何打造綠色商辦?LEED黃金級認證性價比最高 企業若想打造綠色商辦,可以從何處著手?「綠色商辦的指標,包含建築節能、永續建材、室內環境品質、員工健康等,基本上與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EEWH標章的指標重疊。」陳重仁解釋,時下盛行的室內設計極簡風、侘寂風,其崇尚自然簡約的風格與綠建築提倡減少材料使用、選用永續建材的精神相符,為市場一大趨勢。 最受企業喜愛的綠色商辦為通過LEED認證之綠建築,其中,又以「黃金級認證」的商辦大樓性價比最高,原因在於建造成本僅需小幅增加,但產生的節能、節水與ESG效益卻十分顯著。像台積電、台北南山廣場、遠東通訊園區TPKE等都通過黃金級認證,因此,建議企業申請LEED認證時優先考慮黃金級以上標準。     「既有建築」改造升級成綠色商辦將成未來趨勢 除了新建建築,企業也可透過改造、裝修既有建築,將之升級為綠色商辦,LEED、EEWH綠建築標章已相繼推出針對既有建築的認證版本,若想取得LEED認證,可透過裝修原有的辦公空間,來申請ID+C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想獲得EEWH綠建築標章,則可參考建築能效評估系統(EEWH-BERS)及既有建築類(EEWH-EB)兩手冊內容,改善空調、照明、減廢等建築節能成效。WELL認證則適用所有建築類型,包括新建和既有建築皆可透過升級改造。 「一個好的綠建築,是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甚至帶來更多效益。」陳重仁總經理強調,隨著減碳趨勢的推進,綠色商辦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透過節能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企業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與客戶,著實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明智投資。   #好文推薦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巴黎協定》6.4條通過對台灣企業有何影響?COP29三大重點!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被媒體報導形容為「烏雲壟罩」,據主辦國亞塞拜然統計,本次參與者約4萬人,相較去年COP28將近10萬人的踴躍出席,COP29熱度卻是大不如前;代表性人物如引領全球設定淨零碳排目標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上任以來首度缺席,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宏、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等大國元首也未出席。 「少了大國參與,通過的氣候融資決議能否如期實現令人存疑,坦白說,這次COP29像是一個在COP30前的過渡會議,然而,這次會議仍有三個重要進展值得我們關注!」曾任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政務委員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推動中華民國《環境教育法》誕生,在永續領域已深耕多年,現任為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的葉欣誠分析道。     重點一:通過每年3000億美元氣候融資協議,但仍不足 定位為「金融峰會」的COP29,核心議題即是為全球氣候融資設定新年度目標,以資助低收入、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之所需費用。在長達二週的激烈討論後,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35年前,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給低收入、開發中國家,但這一結果仍未能讓開發中國家滿意。批評者指出,這筆資金未充分考量通膨因素,根據專家估計,進行低碳經濟轉型以對抗氣候變遷所需的基礎建設費用每年高達1.3兆美元,相較之下援助金只是杯水車薪。不過,許多已開發國家也面臨預算危機、通膨、戰爭威脅、政治等壓力,要拿出上兆美金援助資金,實屬不易。 雪上加霜的是,原先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進程早已落後。在2009年COP15上,已開發國家承諾2020年底前,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氣候資金給開發中國家,然而此目標直到2022年才首次達標,顯見氣候融資協議缺乏強制力。加上2025年川普將再次執政,也為未來國際氣候融資的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重點二:通過《巴黎協定》第6.2、6.4條,為全球碳市場奠定基礎 在COP29上通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決定草案,不僅是此次會議首先達成共識的條文,也是本次會議中最受全球關注的協議。於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旨在規範締約國應致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2°C以下,並努力控制在1.5°C内;而《巴黎協定》第6條,則是專門為全球碳交易市場訂定機制,以期透過各國攜手合作,藉由資助他國減排計畫來抵銷碳排、促成碳交易,以避免更多的碳排放進入大氣。本次於COP29通過的第6.2、6.4條,則為第6條條約中核心內容的一部分。 第6.2條提出「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 ITMO)概念,允許國家之間自行訂定雙邊或多邊之碳交易協議條款,作為未來碳交易額度,而過程中減碳產生的碳信用額度,可以用來滿足「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減排目標,此次COP 29針對「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 ITMO)」進行更進一步的規範,包括國與國之間如何核算碳信用額度、報告交易數據,以及接受國際監管等。   ▲ 在COP29上通過的《巴黎協定》第6.4條決定草案,是本次會議中最受全球關注的協議,為專門為全球碳交易市場訂定機制,以期透過各國攜手合作,藉由資助他國減排計畫來抵銷碳排、促成碳交易,以避免更多的碳排放進入大氣。圖/Unsplash   而6.4條則是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碳信用額度交易機制,讓國家、公司乃至個人皆能參與碳交易市場,該碳交易機制由聯合國管理,以期提升碳信用額度品質與資訊透明度,讓已開發國家、企業、投資人購買的碳信用額度能夠實質減量,已實現氣候目標。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則能為減排計畫找到資金來源,隨著更多國家和企業參與碳市場,帶動低碳投資與低碳技術的升級,進而加速淨零或低碳轉型。葉欣誠教授指出,6.4條通過對台灣企業而言,是參與國際市場的重要管道,以純市場機制為主的6.4條通過後,即使台灣非聯合國成員也能參與國際碳市場,當企業取得碳信用額度的同時,還能貢獻台灣達成NDC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亦表示,未來擬籌組國際碳權合作小組,透過協助友邦減碳來取得碳權,助台灣接軌國際碳市場。(註:國際碳交易之標的為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大致包括源於譬如歐盟ETS的強制性市場的排放許可額度(allowance)與自願性市場的抵換額度(offset),臺灣坊間稱之「碳權」為後者,而國際領域並無carbon right這樣的稱呼。)   重點三:完成巴庫氣候團結協議 「今年的協議提到全球氣候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GGA),提醒大家除了把焦點放在減碳上,也該重視『調適』這件事,避免自己成為氣候難民。」葉欣誠教授提醒道。在每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為年度會議總結的協議上,COP29的「巴庫氣候團結協議」提及了全球氣候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 GGA)。提醒人們在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與風險時,應知道如何採取行動與因應策略。當極端天氣逐漸成為常態,除了著重減碳,自根本減緩全球變遷,也應懂得『調適』,如建置防洪設施、透過屋頂綠化降溫、打造韌性建築等,以提升氣候韌性。     #推薦好文 建築冷卻行動如何執行?陳重仁提三大原則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導入低碳思維於外牆設計,大幅降低建築蘊含碳!

環境部在10月7日公布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訂明年試申辦,2026年正式收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水泥等將首當其衝,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2021年研究指出,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31%。因此,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更要將隔熱、防水、防火、循環建材等「安全」、「循環經濟」納入設計考量,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 面對內憂外患,提供各種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的Tremco Construction Products Group(Tremco CPG)在9月11日舉辦的「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邀集建築領域專家,探討如何讓建築物外牆符合隔熱、防水、防火、安全性能,成為具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致力降低建築營建業占全球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擔任9月11日「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講者,說明如何從建築外牆著手,打造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圖/Tremco CPG   採用5策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打造低碳建築 「根據研究顯示,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30%的效益。」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分享道。其中建築物中的蘊含碳排,光是結構體就佔了超過一半,因此若想減少蘊含碳排,陳重仁建議採取以下五策略: 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水泥中高爐水泥的比例會影響結構體碳排,使用比例越高碳排越低。 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將含回收再生鋼使用比例提高至50%以上,或採用低碳鋼構,甚至未來可採用由100%綠氫生產的零碳鋼,大幅降低碳排。 優化與合理化結構設計:通過結構優化,以更少的結構材料達成相同的耐震效果,或以相同的材料達成更高的耐震效果;並且檢討結構合理化設計,避免怪異造型的不合理結構設計。 使用預鑄工法:使用工廠預鑄的梁柱工法和模組工法,使結構體更易於拆卸,既省時也能減少材料浪費。 採用低碳水泥:選擇碳排放較低的品牌,或採用含有碳捕捉技術和高比例回收成分製作的綠水泥。 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可有效降低蘊含碳,更能落實循環營建。   帷幕牆結合BIPV,節能、創能又健康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不僅展示建築風格,更直接影響建築內部舒適度與能耗,而提供專業帷幕牆技術服務的科鐽工程顧問陳郁潔總經理指出,規劃綠建築時應參考玻璃商提供的光學數據、隔熱(保溫)性能(U值)等,做為計算外殼耗能的依據。 目前,帷幕牆的節能設計多著重於降低能耗,如採用隔熱玻璃、不透光外牆為建築降溫,並使用密度高、具隔熱和隔音功能的岩棉置於外牆材料,或在牆面飾條添加絕緣墊片,達到比使用鋼筋與混凝土興建之RC牆高出近三倍的隔熱效果。「聽了陳總經理的分享,以及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讓我們思考未來應從材料本身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帷幕牆設計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陳郁潔總經理興奮地表示。   ▲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可透過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建築打造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圖/Unsplash   打造防火、防水高性能外牆,讓低碳建築更耐用 除了採用隔熱牆面材料,密封與黏合外牆的黏著膠、牆面收邊飾條也能透過隔熱材、斷熱材,以阻絕熱傳導,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專門代理各式進口五金、防火建材,以及美國TREMCO矽利康的頂天科技湯頂立營運總經理指出,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資料統計,「房屋漏水」名列房地產消費糾紛前三高,對居住者生活品質影響甚巨,因此使用具耐久、耐候、抗UV、防水的密封性能建材至關重要,如使用速乾的Tremco矽利康,能增強外牆承受雨水沖刷的能力,大幅提升耐用性。 今(2024)年3月,Tremco CPG美國創高香港分公司與創立近50年的防水工程品牌DAISIN大信簽約,引進建築結構防水品牌Pitchmastic PmB,大信建設營造康永昕執行長表示,透過防水工程技術,可以保護建築物結構,提升外牆安全性與耐久性,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更能進一步提升國內建築結構的防水工程水準。「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道。   ▲ 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圖/Unsplash   北市府頒布法令推動外牆整建拉皮,提升建築安全性 除了減碳,外牆與建築安全更是息息相關。臺北市因地狹人稠高樓密佈,極端氣候對建築物影響甚大,時有外牆飾面剝落造成人員傷亡意外事件發生,為此訂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領得使用執照達一定年限或外牆飾面具風險之建築物,其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定期委託專業診斷檢查機構或人員辦理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並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逾期未完成申報者,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為加速推動外牆整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24年9月2日起,推出補助老屋外牆整新(拉皮)及結構補強新制,調整原有補助方案,包含(1)放寬申請資格,不限樓層且可由該棟建築物之選定代表人申請、(2)提高補助金額,除一般地區的建築物,外牆整新補助金額上限增至500萬元;(3)另新增整維策略地區之建築物,補助金額提高至800萬元,以期提高申請意願。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MORE →

SSDC助京城建設推動綠色營建策略,贏得南臺灣商辦先機

外資及國際法人機構愈來愈重視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5月29日報告指出,自2023年起資本額新台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應編製永續報告書,截至2023年底,已申報111年度永續報告書之家數計有887家。其中含強制申報者574家,自願申報者313家,占全體上市櫃公司家數約50%。 因應金管會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建設營造業如長虹、潤泰、冠德、華固、興富發、華友聯、京城等建設公司皆已陸續編製完成其2022年度、2023年度永續報告,京城建設即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完成其第一本永續報告書,並開展其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1:盤點梳理企業ESG,訂定綠色營建策略 作為南臺灣建築產業的重要推手,登記資本額50億的京城建設,打造許多高雄知名地標,如京城美術皇居、看海豪宅京城凱悅、京城鉅誕、H2O水京棧國際酒店等,持續推動各項綠色工程技術,優先選擇環保材料、綠建材,將建築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並逐年增加綠建築認證建案比例,將台灣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的四大範疇: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融入其規劃設計的建案中,如南台灣唯一榮獲內政部耐震、綠建築雙標章的建案「京城天贊」。 「許多建設公司意識到ESG的重要,加上受《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規範的推動,開始尋求我們的ESG全方位服務。」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分享其觀察。SSDC澄毓綠建築周澤亞博士進一步以京城建設為例,透過第一本永續報告書進行企業盤點梳理後,除體現該集團目前的ESG表現,強化其「綠色工程、環境永續」的作為,更使其充分體認ESG策略對其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在SSDC澄毓的輔導下,開展一系列綠色營建永續之路。     策略2:以綠建築為產品設計依歸,展現永續企圖心 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為依歸的產品設計策略,是京城建設第一個綠色營建策略。以LEED黃金級認證規劃建設的《京城IFC》,坐落於南部半導體中心地區的北高雄,為高雄第一座國際A級商辦,台積電楠梓廠、日月光、華泰電子、國巨等電子大廠多居於此腹地。面對搬遷至此的工程師購屋需求,京城建設第三季即將完工的《新世界》,近乎售罄,其他建案如《美術皇居》、《馥之森》亦獲好評。 仲量聯行「2024商用不動產景氣展望」指出高雄辦公大樓市場受到科技產業的推動,正積極發展成為半導體供應帶,在國際趨勢、政府政策及產業推動下,綠色商辦需求持續提升,推動租金強勁上揚,未來後勢看漲。   策略3:營建淨零解方,從企業本身做起 為降低土地開發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已訂定「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除於土地開發過程必須採取對環境最佳可行的技術,並須承諾於營運期間對溫室氣體排放增量進行抵換,增量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10年,而許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也正積極響應。 「若所有人都能一同向前邁進,成功便會水到渠成。」美國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企業推動永續經營的路上,領導人的眼光及決定至為關鍵,京城建設蔡天贊總裁便是一位具前瞻性與執行力的掌舵者,持續而堅定地推動綠色營建策略,不僅符合國際減碳趨勢,更順利搶占市場先機。   #好文推薦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善用綠建築規劃與GRESB幫你的企業永續ESG報告書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當初LEED v4版本發布時,有些標準對大家而言過於先進或嚴苛,使目標較難達成,有鑑於此,v5版本更著重市場接受度,希望可以推出後立刻在市場上應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技術開發副總裁Corey Enck於2024年5月在線上公開課程表示。USGBC在2023年9月公布LEED v5試行版本後,即召集各領域專家組織委員會進行開發,並徵求市場意見,透過公眾意見反饋彙整後,於2025年初正式發佈v5最新標準,推出後v4版本將進入過渡期,根據官方表示,v4與v4.1認證版本註冊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關閉,完成LEED版本的迭代更新。   LEED v5版本更關注脫碳、生活品質、生態保護和恢復 LEED版本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原有超過20個不同的分支體系,而v5版本則濃縮:LEED BD+C: New Construction(新建建築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BD+C: Core and Shell(新建建築核心與外殼認證)、LEED O+M: Existing Buildings(既有建築認證)以及LEED ID+C: Commercial Interiors(室內裝修認證),提供使用者申請。隨著LEED v5的升級,USGBC正在開發新平台,更新的平台將會跟v5版本一起發布,並將LEED ONLINE與ARC整合。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LEED v5的目標為驅動建築走向更符合公平、具備韌性,並能讓人們安全使用資源的低碳環境,因此版本更針對三個核心目標分別調整得分比重為:脫碳(50%)、生活品質(25%),以及生態保護和恢復(25%),以下進一步說明三項核心的更新重點。   脫碳(Decarbonization) LEED v5 最關注的重點為「脫碳」。在v4版本中,即存在要求能源效率、限制冷媒使用等降低營運碳排放的得分點,而v5則更進一步,在建築營運、材料、施工、冷媒和交通碳排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減碳策略,並提供一個實施框架,以解決主要的碳排來源: ● 降低營運碳:改善能源效率、電氣化、降低峰值負荷、導入可再生能源、限制冷媒 ● 降低蘊含碳:建築結構優化、建造與廢棄物轉化、材料與資源再利用 ● 降低交通碳:優化項目與交通位置、導入電動車、交通需求管理 v5增設「碳評估」先決条件,建議團隊從認證中的各項目累積數據,以幫助團隊掌握自身排碳量,並鼓勵針對所有建築物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預測,了解每個項目的長期碳排趨勢,進而評估對未來環境的影響。若要透過v5版本獲得白金級認證,取分門檻也更高,以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 為例,需要通過(1)建築全面電氣化,確保現場無燃料燃燒(2)在增強能源效率取得滿分、(3)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4)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减少10%以上以降低蘊含碳 。   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LEED v5 通過以人為本的策略,在建築的設計、施工和營運等階段決策中考慮建築使用者的需求、關注建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福祉。涵蓋重點如下: ● 創建更具適應性和韌性的項目 ● 強調並增強支持公平和包容性的評級系統要素 ● 讓更多人享受並關注所處的建築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只要妥善規劃、打造完善的健康綠建築,讓辦公空間符合良好環境品質要求,企業的ESG表現自然就會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總結近期協助企業提升ESG的經驗。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數據指出,全球近40%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愈來愈多企業從「建築物」著手改善,以加速減碳效益和提升企業ESG表現。新加坡大華資產管理2021年的報告顯示,受ESG浪潮影響下,至2030年,企業投資綠建築的潛在金額將高達17.8兆美元。     國際供應鏈要求、國內法規 成驅動綠色商辦發展兩大關鍵 為符合總部的減碳要求,跨國企業如Google、Apple等進駐台灣時,只會選擇符合綠建築、具備綠能條件的辦公室,近幾年這股「逐綠而居」的風潮更影響至國內企業,市場對A級商辦需求持續增加,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已成商辦標配。陳重仁表示,減碳為全球企業面臨的共同議題,除了外商企業自我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亦必須因應,否則將影響競爭力,不僅承租企業有此需求,開發商與房屋租賃業更將首當其衝,商辦大樓若不加速改裝成綠建築,以後恐將沒有企業承租。 另一個驅動綠色商辦的關鍵則為國內法規,陳重仁指出,未來建築物將要求裝設再生能源、建築能效標示,以及減少建築物日常營運時所造成的碳排,各縣市的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皆開始針對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要求揭露能效使用情形。如臺北市、新北市規範公有建築物及一定規模以上之建築物,需公開及標示建築能源耗用資訊;自2024年1月8日起,臺北市的中正、萬華、內湖、士林等熱區,依台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應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市有建築物,倘未領得建造執照,其建築能效等級應評估改善達1+級;若已領得建造執照未領得使用執照者,應評估改善達1級,此外,自今(2024)年7月1日起,私有建築物的新建項目若申請綠建築標章,也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能效等級應達1+級。   企業如何打造綠色商辦?LEED黃金級認證性價比最高 企業若想打造綠色商辦,可以從何處著手?「綠色商辦的指標,包含建築節能、永續建材、室內環境品質、員工健康等,基本上與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EEWH標章的指標重疊。」陳重仁解釋,時下盛行的室內設計極簡風、侘寂風,其崇尚自然簡約的風格與綠建築提倡減少材料使用、選用永續建材的精神相符,為市場一大趨勢。 最受企業喜愛的綠色商辦為通過LEED認證之綠建築,其中,又以「黃金級認證」的商辦大樓性價比最高,原因在於建造成本僅需小幅增加,但產生的節能、節水與ESG效益卻十分顯著。像台積電、台北南山廣場、遠東通訊園區TPKE等都通過黃金級認證,因此,建議企業申請LEED認證時優先考慮黃金級以上標準。     「既有建築」改造升級成綠色商辦將成未來趨勢 除了新建建築,企業也可透過改造、裝修既有建築,將之升級為綠色商辦,LEED、EEWH綠建築標章已相繼推出針對既有建築的認證版本,若想取得LEED認證,可透過裝修原有的辦公空間,來申請ID+C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想獲得EEWH綠建築標章,則可參考建築能效評估系統(EEWH-BERS)及既有建築類(EEWH-EB)兩手冊內容,改善空調、照明、減廢等建築節能成效。WELL認證則適用所有建築類型,包括新建和既有建築皆可透過升級改造。 「一個好的綠建築,是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甚至帶來更多效益。」陳重仁總經理強調,隨著減碳趨勢的推進,綠色商辦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透過節能和再生能源技術的結合,企業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合作夥伴與客戶,著實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明智投資。   #好文推薦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永續即是競爭力: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KE大樓獲LEED黃金級認證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