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ESG

台、日建築師團隊聯合打造全台第一座零耗能辦公室「芒果樹辦公基地」

曾瑞宏建築師在高雄深耕多年, 來到SeeGreen會客室談及,其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始於豐富的生命經驗;作為一名建築師,「向自然學習」、「呈現建築物對社會的正面價值」是其核心的價值信念,關注人與環境的永續,人與人的永續,人類要學著與自然和諧共處,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符,作品內涵有對環境、自然、社會弱勢、下世代的環境教育的關心,與家扶基金會、佛光山、慈濟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及偏鄉關懷與建設。 近期,與日本SUEP.建築事務所末光弘和建築師、百佑營造公司董事長洪光谷成立綠色亞洲實驗室(Green Lab Asia, GLA),更是希望透過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結合,找出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環境與建築解決方案,一步步以「建築、環境與都市」實踐ESG永續發展的理念。 #體現建築物對社會的正面價值:芒果樹辦公基地 甫於2023年完工誕生的「芒果樹辦公基地」,成功地在高雄市打造全台第一座「零耗能辦公室」,從規劃到啟用歷經六年孕育,看似漫長的時間,對曾瑞宏來說如彈指間,他表示「我們要做環境教育、社會貢獻、分享理念,這之後還有更長的時間能產生很大的貢獻,六年時間非常值得。」 保留百歲芒果樹是一項不簡單的挑戰,曾瑞宏笑稱給自己找了大麻煩,有很多問題必須解決,卻是善盡環境保護的最佳體現。首先是基地環境微氣候實測一年,在基地設置微氣候監測系統實測收集各項氣候數據一年,如日照、風向、降雨量及溫濕度等。完整記錄其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其次是模擬規劃設計,進行完整樹型的測量,導入實測一年的環境微氣候資料,進行環境模擬,確保樹的生長環境不能有太大改變。另外,也針對樹根位置進行探測,確保建築物基礎與施工不會影響到樹根的生長。 建築設計則是兼具被動式設計的自然導流、通風、日照採光、集水,到主動設計LED燈、LOW-E玻璃、變頻冷氣、省水器具、格柵….各種適用的深度節能手法,在確保美學及舒適性的前提下,最後才設置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板,達成「零耗能建築」目標。 目前,百佑芒果樹基地啟用屆滿週年,經實際收集能源使用的數據,實現了正能源建築的成果,能耗表現優於設計時的零耗能建築目標。 #從既有建築著手,節能減碳成效大 「我不是為了綠建築而綠建築」曾瑞宏說,綠建築不只有單一標準,應有更多的表現及迭代討論,應透過作品讓大家體驗、檢視、驗證,比起標章認證,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人在建築物中是否能保有身心靈健康與平衡?以及在氣候變遷的課題下,能否實踐環境共生?產業與綠建築能否有更好的結合?芒果辦公基地外、高雄佛光山妙慧樓、旗山家扶基金會建築,都是其對綠建築的詮釋與體現。 目前綠建築的設計多體現在新建案中,曾瑞宏認為,修繕及強化既有建築的深度節能、再生能源設置,才是更環境永續友善的做法。討論既有建物可以保留什麼,補強什麼,這樣的碳排放量是最少的,而非全部拆掉重蓋,相比歐洲,台灣這部分有很多要加強的空間,若無法累積傳統、歷史、文化跟社會資產,整個城市的紋理與記憶將被抹去。 #投入「淨零學院」,加速高雄市減碳進程 高雄市為臺灣重要工業城市,石化、化工、鋼鐵、電子等產業之碳排放量占全市8成以上,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高雄市府於2022年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期透過龍頭企業大帶小方式帶動產業轉型;高雄市議會於2023年6月28日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以強化政府治理、輔導產業調適、市民生活參與、落實公正轉型為四大核心,公部門帶頭示範、產業以大帶小、全民參與精神,達到2030城市減碳30%目標。 曾瑞宏在高雄實踐綠建築的理想超過十年以上,芒果樹辦公基地成果獲得肯定,這份熱忱也被高雄市政府看見,高雄市2021 年碳排放量高達5737 萬噸,占全台灣20%,成立「淨零學院」培訓淨零人才是高雄市減碳三箭的第三招,曾瑞宏因緣際會下也受邀為淨零學院工程進行設計。 他與市府人員多次進行討論,從路徑、預算、材料、建築美學等方面設立目標,逐步讓淨零學院成型,淨零學院提供通識、證照與技術的相關課程,並和產業界、大專院校等跨領域合作,曾瑞宏認為,在這種場域討論問題,能更精準的傳達理念,且有「分享教育」的意義,集結眾人的智慧,一起集思廣益,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曾瑞宏建築師談對綠建築的理念。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能轉型五大政策 新政府的淨零挑戰

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宣布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計劃透過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達成;其中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潔淨能源發展方向為規劃原則,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預期發電結構在2025年會達到燃氣50%、燃煤30%及再生能源20%。再生能源以推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主,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則達5.7GW以上;惟截至2023年11月統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累計達17,506 MW,發電量229.56億度,占比僅達9.9%。 甫當選的賴清德總統,於競選時,進一步提出綠能轉型五大政策,包括啟動二次轉型、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雙軸、打造淨零綠生活、政府當轉型後盾與公正轉型,強化地熱發電、氫能、海洋能與生質能的發展,希望在2026年到2050年達成電力去碳化:2026年目標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2030年目標燃氣50%、燃煤20%、再生能源30%;2050年再生能源占60%至70%、氫能源占9%至12%、燃氣占20%至27%。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延宕的綠能轉型進展,台灣該如何急起直追?又有那些困難必須克服呢? #綠電市場不健全,賴清德必須面對課題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表示,再生能源20%到60%三倍增長的實現成長需要更多努力。國際間追求淨零碳排趨勢加速,國內業者因應供應鏈品牌商要求攀升,對綠電需求孔亟,根據經濟部2023年八月調查,至2030年台灣企業綠電需求將達318億度,年增60億度,至2040年時需求更上看1000億度電。台灣綠電供應不足,產業普遍缺綠電,加上綠電市場不健全,多數賣給台電,超前部署的台積電所得僅是杯水車薪。 許博涵認為政府應積極把綠能與產業連結起來,建立良好的市場供需機制,解決綠能利益分配問題,同時要避免城鄉衝突,讓綠電每一度的價值,能夠被完善的記錄,建立產業跟綠能之間的信賴,在二次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照顧到環境跟社會,這是賴清德未來重要的課題。 #結合科技拚淨零,帶動產業創新 賴清德主張建立國家級「前瞻科技研發平台」,投資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太空科技等;建立「淨零創新科技平台」,運用資通訊技術、數位化工具,結合AIoT技術,協助產業進行綠色轉型,開發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海洋能,以及智慧電網、儲能等,並強調讓AI產業化,產業AI化,用AI來幫綠能,綠能也來幫AI,許博涵認為這策略有「打到痛點了!」 台灣有許多高耗能產業,政府需加強連結綠能與產業轉型,透過科技的幫助達到「綠能解放」,像有一些公司開始推智慧綠能,把人工智慧加入綠能,讓AI變淨零的助力,透過融合科技創新、循環減廢、綠色金融,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雙向帶動讓產業更上層樓,又兼顧經濟正義與公平福利,這政策是值得讚許的。 #喊投入智慧電網,自然因素成阻礙 綠能已進入市場化的時代,政府開始投入智慧電網、儲存科技、智慧電力調度,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博涵說:「從實際面來看,儲能更為重要,但是我們現在電網級儲能、分布式儲能在哪裡?政府沒有提出解方。」綠能跟零碳這兩件事能否成為產業,而且是有智慧競爭力的產業,是個重要議題。 另一個的問題是,當綠電比例激增,台電電網穩定性將受到巨大考驗。由於自然資源如風力、太陽能光電供應不穩定性及間歇性,使得再生能源的供給量沒辦法如傳統電廠一樣接受調度指令,因應電力負載的變化,過去電力系統不穩定是因無法預測的負載問題,或是突然的機組跳機、輸配電路故障造成停電,若加上再生能源受季節、地域、氣候等因素影響,電網的穩定性將受到嚴峻挑戰,產生跳電/限電危機,例如沒有風或傍晚時刻,失去綠電支撐導致供電能力產生劇烈波動,這類問題同樣考驗著未來政府的綠能配套措施及因應能力。 許博涵期許,希望未來真如經濟部的規劃,可以很好的去做分散式電網跟儲能方案運作,進而有效減碳,舒緩空污問題,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讓再生能源穩定的併入系統後運轉,這是從政府、再生能源企業、台電等都要動起來的事,在進行開發綠能的過程中,去學習適應新的減碳紀元。 #好文推薦 專訪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成為綠電Prosumer,重塑電網韌性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轉載】2024年3月5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蔡惠芳 2050淨零碳排潮流席捲全球,建築業紛紛力拼碳轉型!其中最大關鍵之一為低碳綠建材,在台灣也蔚為趨勢。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表示,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表示,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首先,在健康綠建材方面,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其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包括: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第二,在生態綠建材方面,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第三,至於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第四,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陳重仁表示,具有抗菌、自潔抗污功能的「奈米建材」,也經常被使用,在建築業跟裝潢建材上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從奈米塗料、奈米磁磚、奈米地磚、奈米木製地板、奈米自潔玻璃等,有越來越多建案會用上奈米建材,以便維持較長時間的美觀與整潔。 陳重仁提到,3年前給過台灣磁磚業者建議,當時磁磚業面臨兩個危機,第一是東南亞磁磚傾銷,嚴重打擊本土業者,第二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法規中,樓板衝擊音隔音相關法條有規定,鋼筋混凝土造樓板上方的表面材(含緩衝材)要是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其樓板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的高性能綠建材,因此讓建材產業開始重視低碳轉型的問題。 以冠軍磁磚為例,為解決窯燒製品高碳排放量課題,投入數千萬元汰換傳統窯爐設備,改成較低耗能的變頻器調速模式,回收的窯爐熱氣還可再利用,並透過磚料回收、水資源回收等節能減碳的方式,每年成功減少2.2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再以台泥為例,近年積極發展廢棄物回收循環機制,以期幫助營建業回收舊建物拆除後產生的磚石,過去廢棄磚石容易跑到垃圾掩埋場,或是被非法處理,如今可將預拌混凝土打碎再利用,做成回填料,用在基地上的墊高回填、鋪路時的碎石級配,達成循環的作用,同時降低碳排。 另外,老屋翻新,若使用綠建材,則可獲優先補助。 人的一天約九成時間都在室內,因此建築物、裝潢使用的建材對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 政府在2019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綠建築基準專章」,提高建築物裝修面積綠建材使用率的下限,室內從45%提高至60%、室外從10%提高至20%。 陳重仁建議,在買新房子的時候,可多關注耐久性,能否抗震、防水都該考慮進去,避免未來發生外牆龜裂、漏水造成壁癌等問題。 如果是舊房子要重新整修,根據內政部「112年至115年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作業須知」,即明文規定,申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實施工程補助經費,其補助項目採用綠建材、綠色能源或綠建築工法進行整建或維護工程,得予優先補助。 陳重仁指出,綠建材在建築產業的使用,已是現在進行式,各類建材如塗料、磁磚、內外牆等,都須符合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五要素,不僅有助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更能照顧到健康,這股綠建材的風潮目前還會持續延燒。 此文轉自《中時新聞網》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轉載】2024/03/02 04:30 自由時報地產天下 文/記者朱語蕎 2023年8月「碳權交易交易所」正式揭牌,12月便完成首批碳權交易,全球減碳腳步加快,台灣近年也跟上步伐,在這波ESG的浪潮下,不只傳統產業、科技業首當其衝,使用大量鋼筋水泥的不動產營造業也將受到影響,讓開發商們不得不繃緊神經,面對這波「綠色浪潮」。 除了最上游的鋼筋、水泥,建設最末端的建商們,也紛紛對於ESG碳排問題、永續開發,開始超前部署、增設部門,為的就是因應這波綠色浪潮。其實台灣對於碳排問題,已晚了先進國家不少,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表示,台灣民眾對1.5°C及減碳行動迫切性切性如同「溫水煮青蛙」,大部分人都不太有感,其原因可歸納為「三低」,第一電費低,台灣2022年住宅用電2.6849元,為全球第5低,工業用電2.7624元為全球第3低。 第二是碳費低,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公布的碳費費率,預計以每噸300元開徵,且可享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免費配額;「碳費先行、銜接碳稅」,陳重仁認為,先求有、再求好,企業對於淨零碳排就是得做,這是不可逆的減碳使命。 #碳稅開徵 開發商直呼:將衝擊營建成本 最後就是低薪問題,陳重仁表示,當生活只能維持基本溫飽,就沒有餘力想到氣候變遷問題或使用節能家電,民眾對減碳意識低,自然降低減碳推動力道。 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節能減碳無法置身事外,不動產業雖不在第一波課稅名單,但已讓不少開發商認為,開徵碳稅將大幅衝擊營建成本,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正雄就說,未來開徵碳費,可能會增加鋼筋、水泥的成本,房價恐提前反應,包括預售屋、新成屋的售價,預期5年內將增加整體營建業至少15%以上相關成本,這也會反映在房價上。 建商們的「碳焦慮」其來有自,疫情後這波通膨引發的原物料、工資上漲,已讓建商苦不堪言,小型建商資金少,負擔加重,不少小基地危老案也面臨一開工就賠錢的窘境,若之後再加上這筆碳費支出,恐成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未來課徵碳費後,預估影響營建成本約15%,日前就有水泥公司報價預估,平均成本會漲15%,公司也早已投入200∼300萬進行碳盤查,提前部署。賴正鎰說,環境部稱碳費對房價影響只有1%,但公司內部評估,應會影響3至5%。 上櫃建商亞昕國際董座姚連地也說,這幾年原物料一直漲,不動產稅負也加重,即將開徵的碳費,對建案造價肯定會受到影響,只是目前還不知道會漲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建築成本一定會上漲。 #ESG商辦成主流 加速中古商辦轉型 除了碳費徵收,建案跟上ESG步伐也是未來趨勢,目前營建業速度最快的當屬商辦和廠辦產品,由於不少業者在承租或購置商廠辦時,會一併考量是否有ESG來為企業加分,也讓這類具備ESG的新興商辦,成為市場主流。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ESG浪潮席捲全球,企業的綠色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研究表示,營造建築部門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占全球近4成,建築物加速往淨零的路徑前進,成為不動產業的重要議題。 高力國際也盤點目前台北市中心七大辦公商圈,共128棟約105萬坪的純商辦大樓,其中屋齡在10年內的有28棟、11∼20年的有23棟,而屋齡在21年以上的有77棟,是商辦存量中佔比最大的一群,也是最急需改善建築轉型的一群。 預估台北市中心接下來的5年內尚有逾22萬坪的新增供給問世,未來商辦市場新舊大樓競爭的局面將白熱化,既有大樓如何在這波新舊競爭的浪潮中,提升並改善軟硬體設備以留住客戶並符合建築能效的期望,也成為既有大樓房東需提前思考的重要策略。 #商廠辦百花齊放 M型化明顯 面對要求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碳稅法規、國家政策,建築業除了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認證追求最高等級,也紛紛尋求國際廣泛認可的LEED、WELL、GRESB等官方認證,以爭取高端租客、買方青睞,商辦價量條件差異化,加速新、舊大樓洗牌。 而近幾年商廠辦成為新推案主角,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工業倉儲類」及「辦公服務類」建照量核發量共達354萬坪,使照核發則達311萬坪,兩者皆為1999年統計以來次高紀錄。 鼎越開發執行副總張嘉文表示,北市商辦正處於臨百花齊放的格局,供給增加,但企業剛需同樣強勁,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企業升級辦公室,而明年碳費開徵後,預估商辦M型化波動的將更劇烈。 張嘉文分析,精華區老商辦面臨軟硬體條件差距大,以及改建費用驚人等困境,將加速退出市場投入改建,而符合指標的商廠辦不僅有綠色溢價優勢,即便面臨爆量供給壓力,仍擁有競爭優勢。 此文轉自《自由時報》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奈米建材,潛藏龐大商機 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陳重仁表示具有抗菌、自潔抗污功能的「奈米建材」也經常被使用,在建築業跟裝潢建材上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從奈米塗料、奈米磁磚、奈米地磚、奈米木製地板、奈米自潔玻璃等,有越來越多建案會用上奈米建材,以便維持較長時間的美觀與整潔。 #危機即是轉機,轉而投資低碳建材 陳重仁提到,3年前給過台灣磁磚業者建議,當時磁磚業面臨兩個危機,第一是東南亞磁磚傾銷,嚴重打擊本土業者,第二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法規中,樓板衝擊音隔音相關法條有規定,鋼筋混凝土造樓板上方的表面材(含緩衝材)要是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其樓板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之高性能綠建材,因此讓建材產業開始重視低碳轉型的問題。 以冠軍磁磚為例,為解決窯燒製品高碳排放量課題,投入數千萬元汰換傳統窯爐設備,改成較低耗能的變頻器調速模式,回收的窯爐熱氣還可再利用,並透過磚料回收、水資源回收等節能減碳的方式,每年成功減少2.2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台泥近年積極發展廢棄物回收循環機制,以期幫助營建業回收舊建物拆除後產生的磚石,過去廢棄磚石容易跑到垃圾掩埋場,或是被非法處理,如今可將預拌混凝土打碎再利用,做成回填料,用在基地上的墊高回填、鋪路時的碎石級配,達成循環的作用,同時降低碳排。 #老屋翻新,使用綠建材優先補助 人的一天約九成時間都在室內,因此建築物、裝潢使用的建材對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政府在2019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綠建築基準專章》提高建築物裝修面積綠建材使用率的下限,室內從45%提高至60%、室外從10%提高至20%,陳重仁建議,在買新房子的時候可多關注耐久性,能否抗震、防水都該考慮進去,避免未來發生外牆龜裂、漏水造成壁癌等問題。 如果是舊房子要重新整修,根據內政部的「112年至115年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作業須知」中,明確寫出申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實施工程補助經費,其補助項目採用綠建材、綠色能源或綠建築工法進行整建或維護工程,得予優先補助。 綠建材在建築產業的使用已是現在進行式,各類建材如塗料、磁磚、內外牆等,都須符合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五要素,不僅有助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更能照顧到健康,這股綠建材的風潮目前還會持續延燒。   ▲陳重仁針對未來建材關鍵五要素做說明。 #好文推薦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小島國恐遭淹沒 金錢援助跟不上氣候變遷速度

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除了在化石燃料等議題有重大進展外,開幕的第一天主席賈比爾就宣布重磅消息: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幫助受極端氣候影響的國家,並隨即募得超過4億美金,他在演講中表示這決定的速度罕見、驚人且具歷史性,展現出石油富國的實力,參與過COP13~28的李河清教授直言「阿聯像在發糖果!」 #什麼是損失與損害基金? 「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於1991年提出,想確保受氣候衝擊國家的損失能有合理的賠償,但直到2013年的COP13成立華沙國際機制(Warsaw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for Loss and Damage, WIM)才逐步加強利害關係方的對話、並推動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行動和支援。 2019年COP25展開「聖地牙哥網絡」(Santiago network),作為華沙國際機制的一環,支持小島嶼國家、開發中國家協商損失與損害課題。2022年,各國經過多年討論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在埃及COP27達成「夏姆錫克行動計畫」(Sharm El Sheik Implementation Plan)確立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已開發國家為開發中國家提供金錢援助,不過基金運作、管理機構、資金規模等細節都未確認。 COP27中「損失與損害資金」都是自願性捐款,包括德國1.7億歐元、丹麥1,344萬歐元、蘇格蘭811萬歐元、奧地利5,000萬歐元、比利時250萬歐元、愛爾蘭1,000萬歐元,計畫補助氣候脆弱國家。 #富國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回到此次COP28,主辦國第一天就大撒錢,4億美金中,阿聯出資1億、歐盟2.5億美元(1億來自德國)、英國提供5,100萬美元、美國1,750萬美元、日本1,000萬美元,同時在官網上更新「承諾計時器」每天統計項目累積金額,李河清說:「從另個角度來看,像是在說我已經撒了錢,之後請安靜,不要再談了,一種發糖果的概念。」 但實際上4億的只是杯水車薪,以美國來說,身為大國才拿出1,750萬美金,若跟編列的軍費8,579億美金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李河清感嘆落差很大,美國寧願把錢投在軍事備戰,卻不投入更迫切的救災補助。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2023年發布的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每年需要應對氣候變遷的資金高達3870億美金,缺口達3600億美金,比原先設想高出50%。 和「損失與損害資金」類似的,是在2009年COP15上已開發國家承諾到2020年底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氣候資金給開發中國家,2015年將目標延長至2025年,只是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統計,2013年資金為379億美金、2014年雖然增加到435億美金,跟當初各國承諾的數字相比仍遠遠不足,甚至到2022年才首次達標,再次證明各個已開發國家投入不足。 #台灣友邦受氣候變遷嚴重影響 台灣的邦交國如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皆為第一線容易受害的小島國,吐瓦魯財政部長帕紐在COP28上表示,小島國最大的損失與損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土地流失,初步估算吐瓦魯的氣候損失達40~50億美金;帛琉的農漁業與環境部長維克多也說,貧窮島國資源不足,海岸線遭侵蝕不僅奪走人命,甚至造成居民被迫遷徙,生活上因為仰賴本地農業,也危害到糧食安全。 台灣雖然非聯合國締約國,沒有參與「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貢獻行列,但針對氣候調適(意指為了因應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衝擊,而在自然或人類系統做調整,以減輕危害或發展有利的機會)捐贈100萬美金給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由33個環礁組成,由於海平面上升,土地正在消失中,若不加速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至少6個環礁可能會在2050至2060年間消失。 另外,李河清也提到,全球暖化影響乾旱加劇,野火頻傳,2023年夏威夷茂宜島火災受到重創後,台灣同樣捐贈50萬美金協助賑災及重建,展現出積極的態度,有能力為氣候脆弱的小島國家作出貢獻。   ▲李河清教授與宋苾璇建築師對談。 #好文推薦 氣候變遷成國安問題 揭台灣減碳困難原因 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拚淨零 台灣腳步有跟上嗎?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MORE →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永續香氛蠟燭是SSDC澄毓綠建築與Ego map合作設計製作,賦有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年度獻禮。 以雪松為主調,選用台灣小農自產的黃、紅檜木精油,以及天然薰衣草、大西洋雪松、檀木,放上樹脂結晶、聖木屑當裝飾,是健康;有別於傳統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蠟,本次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黑煙產生,是低碳;綠色玻璃容器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是循環再利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環保更永續。實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哲學,更是SSDC澄毓ESG理念的體現。 #澄毓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立足台灣15年 SSDC澄毓立業15年,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環境永續就是我們的核心事業,服務項目蘊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提升環境效能的服務有碳盤查、GNFZ全球淨碳認證、LEED Zero淨零排放認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建築碳足跡認證、建築能效評估標示、新建住宅性能評估、綠能系統整合規劃及綠建築規劃設計等10項;促進社會關係的服務有WELL健康建築認證及無障礙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國際不動產ESG標準GRESB評鑑則可強化組織治理面向,全方位協助業主打造節能減碳又健康的智慧綠建築,強化企業減碳力道,提升企業ESG競爭力,以達到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 #累計減碳量10,189,314公噸,相當於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截至2023年12月30日,SSDC澄毓輔導參與1,083件各類建築物,包含高層樓建築、高科技廠房、廠辦、住宅、商場、飯店、醫院、公共工程、醫療照護、科技園區等,累計總減碳量約達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為地球減少10,189,314公噸的二氧化碳量。 SSDC除積極協助業主落實ESG實踐,對內更貫徹「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的信念,台北總部辦公室裝修之際導入WELL認證,融入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社區等十大項目要領,著重「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於2023年榮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區域安裝新風系統,採用能效一級空調設備,配置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照明燈具均為高演色性、無頻閃、高光效燈具,木紋地板搭配室內植栽擺設,融入自然材料和植物元素,營造可放鬆減壓的舒適空間。 透過制度或軟性設計增進使用者的健康舒適與幸福感,展現「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 #善盡企業責任,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SSDC澄毓以評鑑鑽石品質的「八心八箭」為核心價值,著重以人為本、真誠信實、信任透明、多元尊重、專業負責、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共榮共益,重視利害關係人,追求永續卓越,努力成就業主最信任的交付,成為同仁及伙伴最堅強的臂膀。針對企業經營的永續思維及危機管理,加強「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氣候風險」、「資安風險」、「傳染病風險」的分析、管理及應,以降低危機發生機率與避免傷害。 SSDC澄毓的ESG行動已涵括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指標的13項,從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陸地生態等。 SSDC未來將會繼續攜手永續共榮的夥伴,有台灣綠領協會、台灣BIM聯盟、台灣建築中心、政大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台灣建築調適協會、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CSRone、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倡議團體,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偕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環境社會,這就是澄毓的信念。 #好文推薦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Trey Archer:邁向永續的最有利途徑,讓GRESB陪你在ESG路上前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轉載】 2024年2月29日 住展雜誌 文/朱福山 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多次受邀參與國家淨零政策及修法相關建言會議,近年更積極輔導國內不動產相關企業淨零轉型,作為一位綠色大使,20年來致力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綠色產業並刺激其成長與發展。 以下是他接受《住展雜誌》針對不動產建材產業,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對民眾,正在轉變中的現象,以及未來趨勢提出見解的專訪紀要: 《住展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過去談低碳轉型一直不討好,近年不少建材廠商卻開始搶著做,究竟為什麼? 陳重仁答(以下簡稱答):主要是現在政府的減碳壓力很大。以前在探討如何降低整個製程的碳排放量,大家想到的就是成本增加,所以你去談這個議題沒人會理你,更重要的是,當時再生綠建材市佔率不到10%,根本沒什麼人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常在講淨零、能源轉型,而其中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碳轉型,也因為這些議題,再加上有綠建築就會加分,所以市佔比例才高了起來。 而業者有這些節能減碳觀念後,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下腳料例如泥漿,以前都是要丟掉,請人直接載走,但現在他們反而會去思考,這東西可不可以拿回來自己用,或者作成可以賣錢的東西。 #未來建材五大關鍵 問:既然政府開始重視,有實質推出哪些影響建材產業的政策嗎? 答:住宅隔音是30年前我們在學校上課時就在談的東西,現在終於立法了(樓板隔音新制),算是近年滿重要的里程碑;同層排水法現在則處於半強制階段,另外後續也有其它相關建材法規在醞釀中,以綠建材標章來說,現在有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等四大類,接下來的第五大類就是奈米化建材。 因為我本身是綠建築顧問,經常接觸很多材料商,除了給他們如台灣綠建築、美國LEED等材料規範,最近我也整理出五個建材產業的關鍵趨勢,隨便哪一種建材都可以用這些面向進行低碳轉型──分別是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及循環。 問:在低碳轉型上,有什麼具體案例嗎? 答:國內的磁磚業在兩、三年前被兩件事情搞得七葷八素,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南亞比較劣質的磁磚傾銷國內市場,國內以冠軍磁磚為首的台灣陶瓷公會,就起來抗議,可這沒辦法啊,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嚴格的標準。 當年,整個市場掉了三成,影響蠻大的,我就建議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幫他們上課,所以才有現在的低碳磁磚,但其實,它只是回收成分多加一點,就能達到降低碳排門檻了。 又比如台泥,因為要幫其他業者處理廢棄物,主要是處理舊建築物,要拆除的那種,它的廢棄物屬磚石類,受到環保署管制,過去這類磚石很容易跑到垃圾掩埋,甚至是非法處理,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用混凝土蓋房子,廢棄時可以打碎再利用作成回填料,可以用在像是基地上面的墊高回填、鋪路下面的碎石級配層等,可惜經濟價值不高。 所以,他們開始在想,怎麼把它做成高經濟價值的建材,比如這些廢料有沒有辦法做成另外一種地磚、磁磚之類的,於是作成透水磚;隨著綠建築法規上路,建築物室外須有20%綠建材面積,大部分就是採用這種透水磚,正因市場有需要,所以大家才會往這方面去思考廢棄物再生的去向,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建材產業趨勢發展的思路。 問:聽起來,和過去談論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概念有些不同? 答:你說的這種,叫作「營運碳」,也是過去一般人在講節能減碳的主要標的,只是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還有一種叫「隱含碳」,它是建築物生命週期的建材生產與建築施工、整修改建以及拆除廢棄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生命週期碳排的四分之一,這是現在國際上比較重視的,但實務上卻經常被忽略掉。 建築物不能只看營運碳,還要看隱含碳,若真要走到淨零,還必須把再生能源放進來,現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是過了嗎,它的意義就是要建築物負擔起一部分的自用電量,要自己再生再發電,也就是強制建築物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這之前,大部分做法都是把綠電賣掉,接下來不同,會變成自發自用為主。 #光電屋頂不再賣電 問:你是說,以後不流行賣電了? 答:那個商業模式會轉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以前是電證合一,現在是電證分離,電你用,再生能源憑證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大家各謀其利,而且把這個反應放在新建物上,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以前都是聚焦在大案場,例如農地、魚塭,但現在那些出問題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要回到建築物上。 大家能想到的建築物只有屋頂,其實還有立面跟地面,目前配套還沒出來而已,因為有人算過屋頂的面積,就算都裝了還不夠轉型,而立面面積其實比屋頂大,只是效益沒屋頂好,但面積大也許能補一大塊缺口。 問:法令如此,但產業真的能同步接軌嗎? 答:這就是問題,你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去裝在立面呢,我們叫這種東西為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那它也是建材,你怎麼讓能源產業的人脫離「太陽能板只是能源手段之一,而不是建材」的觀念才是關鍵。 在我們這個領域,我會把它當建材,但要操作細緻確實不容易,所以必須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簡單說,你把它當建材來看,就是你本來就要裝一個外皮,只不過它剛好會發電,所以不能把整個價格都當作太陽能的代價,要先扣掉它本來當作建材的代價,這樣單純太陽能的代價其實不高。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大家對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不熟悉,而且台灣這個產業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可惜。十幾年前我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這個在國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國內,因為能源產業的人不懂建築,所以常常找我諮詢產業趨勢發展的現況。 問:你說的立面,不就是政府在推的拉皮嗎,難道不能發揮效用? 答:政府是有在推,但力道不夠,主要因為補助的錢不多,不像補貼能源產業那麼多,但實際上住宅需要拉皮的蠻多的,礙於大樓管委會沒錢,或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大樓外牆磁磚開始掉落,很多都是在二樓用網子拉一拉,讓掉落物不要砸到人就好,但日子久了,甚至還會出現漏水、壁癌的情形。 從另外課題來看這件事,若從鼓勵的力道下手,比如說可以做綠色拉皮,傳統的拉皮就是把外皮復原或更新,但如果它能有多的節能作用,這樣就有雙重效果,還能貢獻政府要的節能減碳,這樣對民眾的誘因會更大。 #減碳不做的後果 問:建築拉皮作業畢竟費時費力,光是提高補助,就能讓民眾買單嗎?多數人可能會先懷疑減碳有什麼好處? 答:你看最近天氣冷,家裡有年紀大的人的話,那這件事情重不重要?你要想,老人家他不怕熱,但很怕冷,如果保暖這件事做不好,在冬天其實蠻危險的。透過拉皮,建築物可以增加保溫效果,而夏天就是隔熱,在當前的氣候極端化下,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雖然綠建築設計,在外殼的保溫要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台灣的隔熱值在國際上並不是最優,還必須再好一點才行,因此未來在建築物外殼隔熱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而且政府也是朝這個國際趨勢在做改革。 事實上,政府想做深度節能,這些問題都有持續在思考跟討論,但建築物若要用節能效益來評估補助,這牽扯到不同建物的效益不同,所以補助辦法不好擬定,而且主管機關也不同;但若談回減少隱含碳這一塊,未來可能會有配套,因為它的定義很清楚,而且減碳量多少,大致已經可以計算出來。 整體來說,如果建築業未來使用的不是綠建材,或蓋的不是綠建築,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相對利潤就越來越少。但真要談回淨零這件事,民眾要先想有什麼好處才做的話,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是對下一代生死存亡的事情,這是毫無猶豫,非做不可的事,因為全球已逼近升溫1.5度C的警戒線了,你跟我都有責任。 此文轉自《住展雜誌》 #好文推薦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圖片來源/The Constructor官網 隨著法規的規範及國人對居住空間品質的重視,選擇建材時越來越要求是能降低健康風險、無毒、環保減碳的「綠建材」,許多廠商也開始針對塗料、天花板、地板、隔間牆材料、吸音材等建材進行研發,希望更符合市場需求,究竟何謂綠建材?使用綠建材又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材的概念最早在1988年的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直到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這四大類綠建材的評定項目中,有必須共同遵守的部分,稱為「綠建材通則」,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建材是對環境無害的,在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較低,再來要是對人體無害,以及應符合相關規範,因此在綠建材中有「限制物質」評定,例如建材不得含有石綿成份,針對重金屬、天然放射性物質也有值標準限制。   #好文推薦 大規模的室內裝修不綠嗎?Google Taiwan~硬是要得!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日建築師團隊聯合打造全台第一座零耗能辦公室「芒果樹辦公基地」

曾瑞宏建築師在高雄深耕多年, 來到SeeGreen會客室談及,其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始於豐富的生命經驗;作為一名建築師,「向自然學習」、「呈現建築物對社會的正面價值」是其核心的價值信念,關注人與環境的永續,人與人的永續,人類要學著與自然和諧共處,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符,作品內涵有對環境、自然、社會弱勢、下世代的環境教育的關心,與家扶基金會、佛光山、慈濟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及偏鄉關懷與建設。 近期,與日本SUEP.建築事務所末光弘和建築師、百佑營造公司董事長洪光谷成立綠色亞洲實驗室(Green Lab Asia, GLA),更是希望透過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結合,找出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環境與建築解決方案,一步步以「建築、環境與都市」實踐ESG永續發展的理念。 #體現建築物對社會的正面價值:芒果樹辦公基地 甫於2023年完工誕生的「芒果樹辦公基地」,成功地在高雄市打造全台第一座「零耗能辦公室」,從規劃到啟用歷經六年孕育,看似漫長的時間,對曾瑞宏來說如彈指間,他表示「我們要做環境教育、社會貢獻、分享理念,這之後還有更長的時間能產生很大的貢獻,六年時間非常值得。」 保留百歲芒果樹是一項不簡單的挑戰,曾瑞宏笑稱給自己找了大麻煩,有很多問題必須解決,卻是善盡環境保護的最佳體現。首先是基地環境微氣候實測一年,在基地設置微氣候監測系統實測收集各項氣候數據一年,如日照、風向、降雨量及溫濕度等。完整記錄其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其次是模擬規劃設計,進行完整樹型的測量,導入實測一年的環境微氣候資料,進行環境模擬,確保樹的生長環境不能有太大改變。另外,也針對樹根位置進行探測,確保建築物基礎與施工不會影響到樹根的生長。 建築設計則是兼具被動式設計的自然導流、通風、日照採光、集水,到主動設計LED燈、LOW-E玻璃、變頻冷氣、省水器具、格柵….各種適用的深度節能手法,在確保美學及舒適性的前提下,最後才設置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板,達成「零耗能建築」目標。 目前,百佑芒果樹基地啟用屆滿週年,經實際收集能源使用的數據,實現了正能源建築的成果,能耗表現優於設計時的零耗能建築目標。 #從既有建築著手,節能減碳成效大 「我不是為了綠建築而綠建築」曾瑞宏說,綠建築不只有單一標準,應有更多的表現及迭代討論,應透過作品讓大家體驗、檢視、驗證,比起標章認證,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人在建築物中是否能保有身心靈健康與平衡?以及在氣候變遷的課題下,能否實踐環境共生?產業與綠建築能否有更好的結合?芒果辦公基地外、高雄佛光山妙慧樓、旗山家扶基金會建築,都是其對綠建築的詮釋與體現。 目前綠建築的設計多體現在新建案中,曾瑞宏認為,修繕及強化既有建築的深度節能、再生能源設置,才是更環境永續友善的做法。討論既有建物可以保留什麼,補強什麼,這樣的碳排放量是最少的,而非全部拆掉重蓋,相比歐洲,台灣這部分有很多要加強的空間,若無法累積傳統、歷史、文化跟社會資產,整個城市的紋理與記憶將被抹去。 #投入「淨零學院」,加速高雄市減碳進程 高雄市為臺灣重要工業城市,石化、化工、鋼鐵、電子等產業之碳排放量占全市8成以上,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高雄市府於2022年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期透過龍頭企業大帶小方式帶動產業轉型;高雄市議會於2023年6月28日三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以強化政府治理、輔導產業調適、市民生活參與、落實公正轉型為四大核心,公部門帶頭示範、產業以大帶小、全民參與精神,達到2030城市減碳30%目標。 曾瑞宏在高雄實踐綠建築的理想超過十年以上,芒果樹辦公基地成果獲得肯定,這份熱忱也被高雄市政府看見,高雄市2021 年碳排放量高達5737 萬噸,占全台灣20%,成立「淨零學院」培訓淨零人才是高雄市減碳三箭的第三招,曾瑞宏因緣際會下也受邀為淨零學院工程進行設計。 他與市府人員多次進行討論,從路徑、預算、材料、建築美學等方面設立目標,逐步讓淨零學院成型,淨零學院提供通識、證照與技術的相關課程,並和產業界、大專院校等跨領域合作,曾瑞宏認為,在這種場域討論問題,能更精準的傳達理念,且有「分享教育」的意義,集結眾人的智慧,一起集思廣益,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曾瑞宏建築師談對綠建築的理念。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能轉型五大政策 新政府的淨零挑戰

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宣布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計劃透過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達成;其中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潔淨能源發展方向為規劃原則,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預期發電結構在2025年會達到燃氣50%、燃煤30%及再生能源20%。再生能源以推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主,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則達5.7GW以上;惟截至2023年11月統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累計達17,506 MW,發電量229.56億度,占比僅達9.9%。 甫當選的賴清德總統,於競選時,進一步提出綠能轉型五大政策,包括啟動二次轉型、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雙軸、打造淨零綠生活、政府當轉型後盾與公正轉型,強化地熱發電、氫能、海洋能與生質能的發展,希望在2026年到2050年達成電力去碳化:2026年目標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2030年目標燃氣50%、燃煤20%、再生能源30%;2050年再生能源占60%至70%、氫能源占9%至12%、燃氣占20%至27%。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延宕的綠能轉型進展,台灣該如何急起直追?又有那些困難必須克服呢? #綠電市場不健全,賴清德必須面對課題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表示,再生能源20%到60%三倍增長的實現成長需要更多努力。國際間追求淨零碳排趨勢加速,國內業者因應供應鏈品牌商要求攀升,對綠電需求孔亟,根據經濟部2023年八月調查,至2030年台灣企業綠電需求將達318億度,年增60億度,至2040年時需求更上看1000億度電。台灣綠電供應不足,產業普遍缺綠電,加上綠電市場不健全,多數賣給台電,超前部署的台積電所得僅是杯水車薪。 許博涵認為政府應積極把綠能與產業連結起來,建立良好的市場供需機制,解決綠能利益分配問題,同時要避免城鄉衝突,讓綠電每一度的價值,能夠被完善的記錄,建立產業跟綠能之間的信賴,在二次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照顧到環境跟社會,這是賴清德未來重要的課題。 #結合科技拚淨零,帶動產業創新 賴清德主張建立國家級「前瞻科技研發平台」,投資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太空科技等;建立「淨零創新科技平台」,運用資通訊技術、數位化工具,結合AIoT技術,協助產業進行綠色轉型,開發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海洋能,以及智慧電網、儲能等,並強調讓AI產業化,產業AI化,用AI來幫綠能,綠能也來幫AI,許博涵認為這策略有「打到痛點了!」 台灣有許多高耗能產業,政府需加強連結綠能與產業轉型,透過科技的幫助達到「綠能解放」,像有一些公司開始推智慧綠能,把人工智慧加入綠能,讓AI變淨零的助力,透過融合科技創新、循環減廢、綠色金融,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雙向帶動讓產業更上層樓,又兼顧經濟正義與公平福利,這政策是值得讚許的。 #喊投入智慧電網,自然因素成阻礙 綠能已進入市場化的時代,政府開始投入智慧電網、儲存科技、智慧電力調度,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博涵說:「從實際面來看,儲能更為重要,但是我們現在電網級儲能、分布式儲能在哪裡?政府沒有提出解方。」綠能跟零碳這兩件事能否成為產業,而且是有智慧競爭力的產業,是個重要議題。 另一個的問題是,當綠電比例激增,台電電網穩定性將受到巨大考驗。由於自然資源如風力、太陽能光電供應不穩定性及間歇性,使得再生能源的供給量沒辦法如傳統電廠一樣接受調度指令,因應電力負載的變化,過去電力系統不穩定是因無法預測的負載問題,或是突然的機組跳機、輸配電路故障造成停電,若加上再生能源受季節、地域、氣候等因素影響,電網的穩定性將受到嚴峻挑戰,產生跳電/限電危機,例如沒有風或傍晚時刻,失去綠電支撐導致供電能力產生劇烈波動,這類問題同樣考驗著未來政府的綠能配套措施及因應能力。 許博涵期許,希望未來真如經濟部的規劃,可以很好的去做分散式電網跟儲能方案運作,進而有效減碳,舒緩空污問題,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讓再生能源穩定的併入系統後運轉,這是從政府、再生能源企業、台電等都要動起來的事,在進行開發綠能的過程中,去學習適應新的減碳紀元。 #好文推薦 專訪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成為綠電Prosumer,重塑電網韌性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轉載】2024年3月5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蔡惠芳 2050淨零碳排潮流席捲全球,建築業紛紛力拼碳轉型!其中最大關鍵之一為低碳綠建材,在台灣也蔚為趨勢。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表示,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表示,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首先,在健康綠建材方面,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其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包括: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第二,在生態綠建材方面,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第三,至於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第四,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陳重仁表示,具有抗菌、自潔抗污功能的「奈米建材」,也經常被使用,在建築業跟裝潢建材上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從奈米塗料、奈米磁磚、奈米地磚、奈米木製地板、奈米自潔玻璃等,有越來越多建案會用上奈米建材,以便維持較長時間的美觀與整潔。 陳重仁提到,3年前給過台灣磁磚業者建議,當時磁磚業面臨兩個危機,第一是東南亞磁磚傾銷,嚴重打擊本土業者,第二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法規中,樓板衝擊音隔音相關法條有規定,鋼筋混凝土造樓板上方的表面材(含緩衝材)要是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其樓板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的高性能綠建材,因此讓建材產業開始重視低碳轉型的問題。 以冠軍磁磚為例,為解決窯燒製品高碳排放量課題,投入數千萬元汰換傳統窯爐設備,改成較低耗能的變頻器調速模式,回收的窯爐熱氣還可再利用,並透過磚料回收、水資源回收等節能減碳的方式,每年成功減少2.2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再以台泥為例,近年積極發展廢棄物回收循環機制,以期幫助營建業回收舊建物拆除後產生的磚石,過去廢棄磚石容易跑到垃圾掩埋場,或是被非法處理,如今可將預拌混凝土打碎再利用,做成回填料,用在基地上的墊高回填、鋪路時的碎石級配,達成循環的作用,同時降低碳排。 另外,老屋翻新,若使用綠建材,則可獲優先補助。 人的一天約九成時間都在室內,因此建築物、裝潢使用的建材對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 政府在2019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綠建築基準專章」,提高建築物裝修面積綠建材使用率的下限,室內從45%提高至60%、室外從10%提高至20%。 陳重仁建議,在買新房子的時候,可多關注耐久性,能否抗震、防水都該考慮進去,避免未來發生外牆龜裂、漏水造成壁癌等問題。 如果是舊房子要重新整修,根據內政部「112年至115年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作業須知」,即明文規定,申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實施工程補助經費,其補助項目採用綠建材、綠色能源或綠建築工法進行整建或維護工程,得予優先補助。 陳重仁指出,綠建材在建築產業的使用,已是現在進行式,各類建材如塗料、磁磚、內外牆等,都須符合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五要素,不僅有助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更能照顧到健康,這股綠建材的風潮目前還會持續延燒。 此文轉自《中時新聞網》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轉載】2024/03/02 04:30 自由時報地產天下 文/記者朱語蕎 2023年8月「碳權交易交易所」正式揭牌,12月便完成首批碳權交易,全球減碳腳步加快,台灣近年也跟上步伐,在這波ESG的浪潮下,不只傳統產業、科技業首當其衝,使用大量鋼筋水泥的不動產營造業也將受到影響,讓開發商們不得不繃緊神經,面對這波「綠色浪潮」。 除了最上游的鋼筋、水泥,建設最末端的建商們,也紛紛對於ESG碳排問題、永續開發,開始超前部署、增設部門,為的就是因應這波綠色浪潮。其實台灣對於碳排問題,已晚了先進國家不少,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表示,台灣民眾對1.5°C及減碳行動迫切性切性如同「溫水煮青蛙」,大部分人都不太有感,其原因可歸納為「三低」,第一電費低,台灣2022年住宅用電2.6849元,為全球第5低,工業用電2.7624元為全球第3低。 第二是碳費低,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公布的碳費費率,預計以每噸300元開徵,且可享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免費配額;「碳費先行、銜接碳稅」,陳重仁認為,先求有、再求好,企業對於淨零碳排就是得做,這是不可逆的減碳使命。 #碳稅開徵 開發商直呼:將衝擊營建成本 最後就是低薪問題,陳重仁表示,當生活只能維持基本溫飽,就沒有餘力想到氣候變遷問題或使用節能家電,民眾對減碳意識低,自然降低減碳推動力道。 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節能減碳無法置身事外,不動產業雖不在第一波課稅名單,但已讓不少開發商認為,開徵碳稅將大幅衝擊營建成本,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林正雄就說,未來開徵碳費,可能會增加鋼筋、水泥的成本,房價恐提前反應,包括預售屋、新成屋的售價,預期5年內將增加整體營建業至少15%以上相關成本,這也會反映在房價上。 建商們的「碳焦慮」其來有自,疫情後這波通膨引發的原物料、工資上漲,已讓建商苦不堪言,小型建商資金少,負擔加重,不少小基地危老案也面臨一開工就賠錢的窘境,若之後再加上這筆碳費支出,恐成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未來課徵碳費後,預估影響營建成本約15%,日前就有水泥公司報價預估,平均成本會漲15%,公司也早已投入200∼300萬進行碳盤查,提前部署。賴正鎰說,環境部稱碳費對房價影響只有1%,但公司內部評估,應會影響3至5%。 上櫃建商亞昕國際董座姚連地也說,這幾年原物料一直漲,不動產稅負也加重,即將開徵的碳費,對建案造價肯定會受到影響,只是目前還不知道會漲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建築成本一定會上漲。 #ESG商辦成主流 加速中古商辦轉型 除了碳費徵收,建案跟上ESG步伐也是未來趨勢,目前營建業速度最快的當屬商辦和廠辦產品,由於不少業者在承租或購置商廠辦時,會一併考量是否有ESG來為企業加分,也讓這類具備ESG的新興商辦,成為市場主流。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ESG浪潮席捲全球,企業的綠色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研究表示,營造建築部門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占全球近4成,建築物加速往淨零的路徑前進,成為不動產業的重要議題。 高力國際也盤點目前台北市中心七大辦公商圈,共128棟約105萬坪的純商辦大樓,其中屋齡在10年內的有28棟、11∼20年的有23棟,而屋齡在21年以上的有77棟,是商辦存量中佔比最大的一群,也是最急需改善建築轉型的一群。 預估台北市中心接下來的5年內尚有逾22萬坪的新增供給問世,未來商辦市場新舊大樓競爭的局面將白熱化,既有大樓如何在這波新舊競爭的浪潮中,提升並改善軟硬體設備以留住客戶並符合建築能效的期望,也成為既有大樓房東需提前思考的重要策略。 #商廠辦百花齊放 M型化明顯 面對要求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碳稅法規、國家政策,建築業除了在既有的綠建築標章認證追求最高等級,也紛紛尋求國際廣泛認可的LEED、WELL、GRESB等官方認證,以爭取高端租客、買方青睞,商辦價量條件差異化,加速新、舊大樓洗牌。 而近幾年商廠辦成為新推案主角,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工業倉儲類」及「辦公服務類」建照量核發量共達354萬坪,使照核發則達311萬坪,兩者皆為1999年統計以來次高紀錄。 鼎越開發執行副總張嘉文表示,北市商辦正處於臨百花齊放的格局,供給增加,但企業剛需同樣強勁,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企業升級辦公室,而明年碳費開徵後,預估商辦M型化波動的將更劇烈。 張嘉文分析,精華區老商辦面臨軟硬體條件差距大,以及改建費用驚人等困境,將加速退出市場投入改建,而符合指標的商廠辦不僅有綠色溢價優勢,即便面臨爆量供給壓力,仍擁有競爭優勢。 此文轉自《自由時報》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奈米建材,潛藏龐大商機 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陳重仁表示具有抗菌、自潔抗污功能的「奈米建材」也經常被使用,在建築業跟裝潢建材上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從奈米塗料、奈米磁磚、奈米地磚、奈米木製地板、奈米自潔玻璃等,有越來越多建案會用上奈米建材,以便維持較長時間的美觀與整潔。 #危機即是轉機,轉而投資低碳建材 陳重仁提到,3年前給過台灣磁磚業者建議,當時磁磚業面臨兩個危機,第一是東南亞磁磚傾銷,嚴重打擊本土業者,第二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法規中,樓板衝擊音隔音相關法條有規定,鋼筋混凝土造樓板上方的表面材(含緩衝材)要是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其樓板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之高性能綠建材,因此讓建材產業開始重視低碳轉型的問題。 以冠軍磁磚為例,為解決窯燒製品高碳排放量課題,投入數千萬元汰換傳統窯爐設備,改成較低耗能的變頻器調速模式,回收的窯爐熱氣還可再利用,並透過磚料回收、水資源回收等節能減碳的方式,每年成功減少2.2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台泥近年積極發展廢棄物回收循環機制,以期幫助營建業回收舊建物拆除後產生的磚石,過去廢棄磚石容易跑到垃圾掩埋場,或是被非法處理,如今可將預拌混凝土打碎再利用,做成回填料,用在基地上的墊高回填、鋪路時的碎石級配,達成循環的作用,同時降低碳排。 #老屋翻新,使用綠建材優先補助 人的一天約九成時間都在室內,因此建築物、裝潢使用的建材對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政府在2019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綠建築基準專章》提高建築物裝修面積綠建材使用率的下限,室內從45%提高至60%、室外從10%提高至20%,陳重仁建議,在買新房子的時候可多關注耐久性,能否抗震、防水都該考慮進去,避免未來發生外牆龜裂、漏水造成壁癌等問題。 如果是舊房子要重新整修,根據內政部的「112年至115年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辦理自行實施更新作業須知」中,明確寫出申請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實施工程補助經費,其補助項目採用綠建材、綠色能源或綠建築工法進行整建或維護工程,得予優先補助。 綠建材在建築產業的使用已是現在進行式,各類建材如塗料、磁磚、內外牆等,都須符合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五要素,不僅有助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更能照顧到健康,這股綠建材的風潮目前還會持續延燒。   ▲陳重仁針對未來建材關鍵五要素做說明。 #好文推薦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COP28共識「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從LEED及LEED ZERO開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小島國恐遭淹沒 金錢援助跟不上氣候變遷速度

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除了在化石燃料等議題有重大進展外,開幕的第一天主席賈比爾就宣布重磅消息:啟動「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幫助受極端氣候影響的國家,並隨即募得超過4億美金,他在演講中表示這決定的速度罕見、驚人且具歷史性,展現出石油富國的實力,參與過COP13~28的李河清教授直言「阿聯像在發糖果!」 #什麼是損失與損害基金? 「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於1991年提出,想確保受氣候衝擊國家的損失能有合理的賠償,但直到2013年的COP13成立華沙國際機制(Warsaw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for Loss and Damage, WIM)才逐步加強利害關係方的對話、並推動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行動和支援。 2019年COP25展開「聖地牙哥網絡」(Santiago network),作為華沙國際機制的一環,支持小島嶼國家、開發中國家協商損失與損害課題。2022年,各國經過多年討論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在埃及COP27達成「夏姆錫克行動計畫」(Sharm El Sheik Implementation Plan)確立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已開發國家為開發中國家提供金錢援助,不過基金運作、管理機構、資金規模等細節都未確認。 COP27中「損失與損害資金」都是自願性捐款,包括德國1.7億歐元、丹麥1,344萬歐元、蘇格蘭811萬歐元、奧地利5,000萬歐元、比利時250萬歐元、愛爾蘭1,000萬歐元,計畫補助氣候脆弱國家。 #富國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回到此次COP28,主辦國第一天就大撒錢,4億美金中,阿聯出資1億、歐盟2.5億美元(1億來自德國)、英國提供5,100萬美元、美國1,750萬美元、日本1,000萬美元,同時在官網上更新「承諾計時器」每天統計項目累積金額,李河清說:「從另個角度來看,像是在說我已經撒了錢,之後請安靜,不要再談了,一種發糖果的概念。」 但實際上4億的只是杯水車薪,以美國來說,身為大國才拿出1,750萬美金,若跟編列的軍費8,579億美金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李河清感嘆落差很大,美國寧願把錢投在軍事備戰,卻不投入更迫切的救災補助。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2023年發布的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每年需要應對氣候變遷的資金高達3870億美金,缺口達3600億美金,比原先設想高出50%。 和「損失與損害資金」類似的,是在2009年COP15上已開發國家承諾到2020年底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氣候資金給開發中國家,2015年將目標延長至2025年,只是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統計,2013年資金為379億美金、2014年雖然增加到435億美金,跟當初各國承諾的數字相比仍遠遠不足,甚至到2022年才首次達標,再次證明各個已開發國家投入不足。 #台灣友邦受氣候變遷嚴重影響 台灣的邦交國如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皆為第一線容易受害的小島國,吐瓦魯財政部長帕紐在COP28上表示,小島國最大的損失與損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土地流失,初步估算吐瓦魯的氣候損失達40~50億美金;帛琉的農漁業與環境部長維克多也說,貧窮島國資源不足,海岸線遭侵蝕不僅奪走人命,甚至造成居民被迫遷徙,生活上因為仰賴本地農業,也危害到糧食安全。 台灣雖然非聯合國締約國,沒有參與「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貢獻行列,但針對氣候調適(意指為了因應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衝擊,而在自然或人類系統做調整,以減輕危害或發展有利的機會)捐贈100萬美金給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由33個環礁組成,由於海平面上升,土地正在消失中,若不加速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至少6個環礁可能會在2050至2060年間消失。 另外,李河清也提到,全球暖化影響乾旱加劇,野火頻傳,2023年夏威夷茂宜島火災受到重創後,台灣同樣捐贈50萬美金協助賑災及重建,展現出積極的態度,有能力為氣候脆弱的小島國家作出貢獻。   ▲李河清教授與宋苾璇建築師對談。 #好文推薦 氣候變遷成國安問題 揭台灣減碳困難原因 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拚淨零 台灣腳步有跟上嗎?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SEE GREEN

MORE →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永續香氛蠟燭是SSDC澄毓綠建築與Ego map合作設計製作,賦有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年度獻禮。 以雪松為主調,選用台灣小農自產的黃、紅檜木精油,以及天然薰衣草、大西洋雪松、檀木,放上樹脂結晶、聖木屑當裝飾,是健康;有別於傳統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石蠟,本次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黑煙產生,是低碳;綠色玻璃容器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是循環再利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環保更永續。實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哲學,更是SSDC澄毓ESG理念的體現。 #澄毓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立足台灣15年 SSDC澄毓立業15年,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環境永續就是我們的核心事業,服務項目蘊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個維度。提升環境效能的服務有碳盤查、GNFZ全球淨碳認證、LEED Zero淨零排放認證、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建築碳足跡認證、建築能效評估標示、新建住宅性能評估、綠能系統整合規劃及綠建築規劃設計等10項;促進社會關係的服務有WELL健康建築認證及無障礙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國際不動產ESG標準GRESB評鑑則可強化組織治理面向,全方位協助業主打造節能減碳又健康的智慧綠建築,強化企業減碳力道,提升企業ESG競爭力,以達到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 #累計減碳量10,189,314公噸,相當於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截至2023年12月30日,SSDC澄毓輔導參與1,083件各類建築物,包含高層樓建築、高科技廠房、廠辦、住宅、商場、飯店、醫院、公共工程、醫療照護、科技園區等,累計總減碳量約達26,49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為地球減少10,189,314公噸的二氧化碳量。 SSDC除積極協助業主落實ESG實踐,對內更貫徹「節能減碳,環保愛地球」的信念,台北總部辦公室裝修之際導入WELL認證,融入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社區等十大項目要領,著重「人與空間環境的互動關係」,於2023年榮獲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區域安裝新風系統,採用能效一級空調設備,配置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照明燈具均為高演色性、無頻閃、高光效燈具,木紋地板搭配室內植栽擺設,融入自然材料和植物元素,營造可放鬆減壓的舒適空間。 透過制度或軟性設計增進使用者的健康舒適與幸福感,展現「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精神。 #善盡企業責任,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 SSDC澄毓以評鑑鑽石品質的「八心八箭」為核心價值,著重以人為本、真誠信實、信任透明、多元尊重、專業負責、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共榮共益,重視利害關係人,追求永續卓越,努力成就業主最信任的交付,成為同仁及伙伴最堅強的臂膀。針對企業經營的永續思維及危機管理,加強「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氣候風險」、「資安風險」、「傳染病風險」的分析、管理及應,以降低危機發生機率與避免傷害。 SSDC澄毓的ESG行動已涵括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指標的13項,從健康與福祉、教育品質、性別平等、可負擔能源、就業與經濟成長、工業、創新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和平正義與制度、全球夥伴、陸地生態等。 SSDC未來將會繼續攜手永續共榮的夥伴,有台灣綠領協會、台灣BIM聯盟、台灣建築中心、政大數位賦能與ESG永續創新產學聯盟、台灣建築調適協會、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CSRone、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倡議團體,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偕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永續的環境社會,這就是澄毓的信念。 #好文推薦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跨出ESG第一步:SSDC澄毓攜手京城建設完成企業永續報告書 Trey Archer:邁向永續的最有利途徑,讓GRESB陪你在ESG路上前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轉載】 2024年2月29日 住展雜誌 文/朱福山 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 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多次受邀參與國家淨零政策及修法相關建言會議,近年更積極輔導國內不動產相關企業淨零轉型,作為一位綠色大使,20年來致力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廣綠色產業並刺激其成長與發展。 以下是他接受《住展雜誌》針對不動產建材產業,無論是對企業或是對民眾,正在轉變中的現象,以及未來趨勢提出見解的專訪紀要: 《住展雜誌》問(以下簡稱問):過去談低碳轉型一直不討好,近年不少建材廠商卻開始搶著做,究竟為什麼? 陳重仁答(以下簡稱答):主要是現在政府的減碳壓力很大。以前在探討如何降低整個製程的碳排放量,大家想到的就是成本增加,所以你去談這個議題沒人會理你,更重要的是,當時再生綠建材市佔率不到10%,根本沒什麼人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常在講淨零、能源轉型,而其中能源轉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碳轉型,也因為這些議題,再加上有綠建築就會加分,所以市佔比例才高了起來。 而業者有這些節能減碳觀念後,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下腳料例如泥漿,以前都是要丟掉,請人直接載走,但現在他們反而會去思考,這東西可不可以拿回來自己用,或者作成可以賣錢的東西。 #未來建材五大關鍵 問:既然政府開始重視,有實質推出哪些影響建材產業的政策嗎? 答:住宅隔音是30年前我們在學校上課時就在談的東西,現在終於立法了(樓板隔音新制),算是近年滿重要的里程碑;同層排水法現在則處於半強制階段,另外後續也有其它相關建材法規在醞釀中,以綠建材標章來說,現在有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等四大類,接下來的第五大類就是奈米化建材。 因為我本身是綠建築顧問,經常接觸很多材料商,除了給他們如台灣綠建築、美國LEED等材料規範,最近我也整理出五個建材產業的關鍵趨勢,隨便哪一種建材都可以用這些面向進行低碳轉型──分別是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及循環。 問:在低碳轉型上,有什麼具體案例嗎? 答:國內的磁磚業在兩、三年前被兩件事情搞得七葷八素,第一件事情就是東南亞比較劣質的磁磚傾銷國內市場,國內以冠軍磁磚為首的台灣陶瓷公會,就起來抗議,可這沒辦法啊,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嚴格的標準。 當年,整個市場掉了三成,影響蠻大的,我就建議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幫他們上課,所以才有現在的低碳磁磚,但其實,它只是回收成分多加一點,就能達到降低碳排門檻了。 又比如台泥,因為要幫其他業者處理廢棄物,主要是處理舊建築物,要拆除的那種,它的廢棄物屬磚石類,受到環保署管制,過去這類磚石很容易跑到垃圾掩埋,甚至是非法處理,但現在不一樣了,因為用混凝土蓋房子,廢棄時可以打碎再利用作成回填料,可以用在像是基地上面的墊高回填、鋪路下面的碎石級配層等,可惜經濟價值不高。 所以,他們開始在想,怎麼把它做成高經濟價值的建材,比如這些廢料有沒有辦法做成另外一種地磚、磁磚之類的,於是作成透水磚;隨著綠建築法規上路,建築物室外須有20%綠建材面積,大部分就是採用這種透水磚,正因市場有需要,所以大家才會往這方面去思考廢棄物再生的去向,而這些都是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建材產業趨勢發展的思路。 問:聽起來,和過去談論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概念有些不同? 答:你說的這種,叫作「營運碳」,也是過去一般人在講節能減碳的主要標的,只是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還有一種叫「隱含碳」,它是建築物生命週期的建材生產與建築施工、整修改建以及拆除廢棄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生命週期碳排的四分之一,這是現在國際上比較重視的,但實務上卻經常被忽略掉。 建築物不能只看營運碳,還要看隱含碳,若真要走到淨零,還必須把再生能源放進來,現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是過了嗎,它的意義就是要建築物負擔起一部分的自用電量,要自己再生再發電,也就是強制建築物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這之前,大部分做法都是把綠電賣掉,接下來不同,會變成自發自用為主。 #光電屋頂不再賣電 問:你是說,以後不流行賣電了? 答:那個商業模式會轉變,而且正在進行中。以前是電證合一,現在是電證分離,電你用,再生能源憑證賣給需要的人,這樣大家各謀其利,而且把這個反應放在新建物上,應該比較好管理,因為以前都是聚焦在大案場,例如農地、魚塭,但現在那些出問題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要回到建築物上。 大家能想到的建築物只有屋頂,其實還有立面跟地面,目前配套還沒出來而已,因為有人算過屋頂的面積,就算都裝了還不夠轉型,而立面面積其實比屋頂大,只是效益沒屋頂好,但面積大也許能補一大塊缺口。 問:法令如此,但產業真的能同步接軌嗎? 答:這就是問題,你怎麼樣讓大家願意去裝在立面呢,我們叫這種東西為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那它也是建材,你怎麼讓能源產業的人脫離「太陽能板只是能源手段之一,而不是建材」的觀念才是關鍵。 在我們這個領域,我會把它當建材,但要操作細緻確實不容易,所以必須要有配套的商業模式。簡單說,你把它當建材來看,就是你本來就要裝一個外皮,只不過它剛好會發電,所以不能把整個價格都當作太陽能的代價,要先扣掉它本來當作建材的代價,這樣單純太陽能的代價其實不高。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大家對建築整合式的太陽能板不熟悉,而且台灣這個產業沒有做起來,我覺得很可惜。十幾年前我們去德國考察時,發現這個在國外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在國內,因為能源產業的人不懂建築,所以常常找我諮詢產業趨勢發展的現況。 問:你說的立面,不就是政府在推的拉皮嗎,難道不能發揮效用? 答:政府是有在推,但力道不夠,主要因為補助的錢不多,不像補貼能源產業那麼多,但實際上住宅需要拉皮的蠻多的,礙於大樓管委會沒錢,或有些住戶不願意出錢,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大樓外牆磁磚開始掉落,很多都是在二樓用網子拉一拉,讓掉落物不要砸到人就好,但日子久了,甚至還會出現漏水、壁癌的情形。 從另外課題來看這件事,若從鼓勵的力道下手,比如說可以做綠色拉皮,傳統的拉皮就是把外皮復原或更新,但如果它能有多的節能作用,這樣就有雙重效果,還能貢獻政府要的節能減碳,這樣對民眾的誘因會更大。 #減碳不做的後果 問:建築拉皮作業畢竟費時費力,光是提高補助,就能讓民眾買單嗎?多數人可能會先懷疑減碳有什麼好處? 答:你看最近天氣冷,家裡有年紀大的人的話,那這件事情重不重要?你要想,老人家他不怕熱,但很怕冷,如果保暖這件事做不好,在冬天其實蠻危險的。透過拉皮,建築物可以增加保溫效果,而夏天就是隔熱,在當前的氣候極端化下,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 雖然綠建築設計,在外殼的保溫要求上,有一定的要求,但台灣的隔熱值在國際上並不是最優,還必須再好一點才行,因此未來在建築物外殼隔熱上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而且政府也是朝這個國際趨勢在做改革。 事實上,政府想做深度節能,這些問題都有持續在思考跟討論,但建築物若要用節能效益來評估補助,這牽扯到不同建物的效益不同,所以補助辦法不好擬定,而且主管機關也不同;但若談回減少隱含碳這一塊,未來可能會有配套,因為它的定義很清楚,而且減碳量多少,大致已經可以計算出來。 整體來說,如果建築業未來使用的不是綠建材,或蓋的不是綠建築,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相對利潤就越來越少。但真要談回淨零這件事,民眾要先想有什麼好處才做的話,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是對下一代生死存亡的事情,這是毫無猶豫,非做不可的事,因為全球已逼近升溫1.5度C的警戒線了,你跟我都有責任。 此文轉自《住展雜誌》 #好文推薦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圖片來源/The Constructor官網 隨著法規的規範及國人對居住空間品質的重視,選擇建材時越來越要求是能降低健康風險、無毒、環保減碳的「綠建材」,許多廠商也開始針對塗料、天花板、地板、隔間牆材料、吸音材等建材進行研發,希望更符合市場需求,究竟何謂綠建材?使用綠建材又有什麼好處呢? 綠建材的概念最早在1988年的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直到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這四大類綠建材的評定項目中,有必須共同遵守的部分,稱為「綠建材通則」,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建材是對環境無害的,在生命週期的各階段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較低,再來要是對人體無害,以及應符合相關規範,因此在綠建材中有「限制物質」評定,例如建材不得含有石綿成份,針對重金屬、天然放射性物質也有值標準限制。   #好文推薦 大規模的室內裝修不綠嗎?Google Taiwan~硬是要得!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