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緊追著歐盟的腳步,美國已宣布將於 2024 啟動《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針對能源密集產業如化石燃料、精煉石油產品與鋼鐵等施加碳邊境調整機制。蘋果公司也向供應鏈廠商祭出 2030 以前實現碳中和的要求,同時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面對淨零碳排議題所催動,影響幅度橫跨國際的浪潮,今年三月,金管會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目標在 2029 年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以助企業確立並執行減碳目標。 「零碳」目標在哪裡? 淨零建築(Net-Zero Building)的定義就是成功達成碳平衡,或是能源平衡的建築物。以「LEED Zero Carbon」標準為例,若過去一年之中能源消耗與人員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得以由包含再生能源在內的總碳抵消量免除,就成功達成碳平衡。世界綠建築協會 WGBC 提到,為實現零碳目標,有效量測與揭露碳排、降低耗能、使用潔淨生產的再生能源,以及運營階段持續的優化改善,是建築物實現零碳的關鍵。 「低碳建築標章」作為起步 在邁向零碳的綠色遙途中,臺灣其實擁有相當好的基礎,由低碳建築聯盟 LCBA 推出的 2018 年版「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使用高度本土化研發的產業碳足跡評估法(BCF),目標在追蹤建築物完整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總量,以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作為其應用的「低碳建築標章」標示法,比照綠建築標章的評估制度,從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到鑽石級,至今以成為臺灣企業量化減碳目標、善盡社會責任的良好實踐。 改變,從建材開始 除了設計端的規劃,建材也是切入點。使用高性能材料不只能夠改善建築物營運階段的節能效果,若建材本身含回收再生成分,這類環保綠建材也能對減碳有所助益。另外,建材生產的位置是否來自在地,與工地的實體距離也會影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以木構連結永續 「綠建築其實相當鼓勵木構造。」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笑道:「從隱含碳的角度而言,只要避免過度加工,木構本身就是低碳甚至負碳!」佇立於瑞典謝萊夫特奧自治市(Skellefteå)中的薩拉文化中心(Sara Cultural Centre) 高達 75 公尺,是全球最高的木構建築之一。總計 20 層的塔樓空間中容納劇場、美術館、畫廊、圖書館與旅宿。由於全程使用在地永續林場提供的木材,且材料也都於五十公里內的鋸木廠進行處理,加之以建築物本身節能與創能,薩拉文化中心在未來的五十年內都將為負碳,堪稱永續設計的典範。 共同培養「Green」的基因 高效率的低碳綠建築可以大幅降低耗能、耗水,以及廢棄物產生量,使再生能源的負擔降低,因此綠建築正是淨零碳排的核心。當企業有意促進環境與社會美好並實踐零碳目標,便會需要能針對需求進解構,融合當前政策與趨勢進行大方向輔導的戰略夥伴。台積電曾在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打造出台灣第一個高效能綠色廠房,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運轉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友達光電、旺能光電(現為新日光)與台達電,也是多年來與澄毓共同深化綠色價值的可靠夥伴。除了設計與工程外,也注重溝通與策略分析,才能與業主攜手並進,在永續的旅途上創造雙贏。

MORE →
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緊追著歐盟的腳步,美國已宣布將於 2024 啟動《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針對能源密集產業如化石燃料、精煉石油產品與鋼鐵等施加碳邊境調整機制。蘋果公司也向供應鏈廠商祭出 2030 以前實現碳中和的要求,同時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面對淨零碳排議題所催動,影響幅度橫跨國際的浪潮,今年三月,金管會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目標在 2029 年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以助企業確立並執行減碳目標。 「零碳」目標在哪裡? 淨零建築(Net-Zero Building)的定義就是成功達成碳平衡,或是能源平衡的建築物。以「LEED Zero Carbon」標準為例,若過去一年之中能源消耗與人員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得以由包含再生能源在內的總碳抵消量免除,就成功達成碳平衡。世界綠建築協會 WGBC 提到,為實現零碳目標,有效量測與揭露碳排、降低耗能、使用潔淨生產的再生能源,以及運營階段持續的優化改善,是建築物實現零碳的關鍵。 「低碳建築標章」作為起步 在邁向零碳的綠色遙途中,臺灣其實擁有相當好的基礎,由低碳建築聯盟 LCBA 推出的 2018 年版「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使用高度本土化研發的產業碳足跡評估法(BCF),目標在追蹤建築物完整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總量,以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作為其應用的「低碳建築標章」標示法,比照綠建築標章的評估制度,從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到鑽石級,至今以成為臺灣企業量化減碳目標、善盡社會責任的良好實踐。 改變,從建材開始 除了設計端的規劃,建材也是切入點。使用高性能材料不只能夠改善建築物營運階段的節能效果,若建材本身含回收再生成分,這類環保綠建材也能對減碳有所助益。另外,建材生產的位置是否來自在地,與工地的實體距離也會影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以木構連結永續 「綠建築其實相當鼓勵木構造。」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笑道:「從隱含碳的角度而言,只要避免過度加工,木構本身就是低碳甚至負碳!」佇立於瑞典謝萊夫特奧自治市(Skellefteå)中的薩拉文化中心(Sara Cultural Centre) 高達 75 公尺,是全球最高的木構建築之一。總計 20 層的塔樓空間中容納劇場、美術館、畫廊、圖書館與旅宿。由於全程使用在地永續林場提供的木材,且材料也都於五十公里內的鋸木廠進行處理,加之以建築物本身節能與創能,薩拉文化中心在未來的五十年內都將為負碳,堪稱永續設計的典範。 共同培養「Green」的基因 高效率的低碳綠建築可以大幅降低耗能、耗水,以及廢棄物產生量,使再生能源的負擔降低,因此綠建築正是淨零碳排的核心。當企業有意促進環境與社會美好並實踐零碳目標,便會需要能針對需求進解構,融合當前政策與趨勢進行大方向輔導的戰略夥伴。台積電曾在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打造出台灣第一個高效能綠色廠房,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運轉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友達光電、旺能光電(現為新日光)與台達電,也是多年來與澄毓共同深化綠色價值的可靠夥伴。除了設計與工程外,也注重溝通與策略分析,才能與業主攜手並進,在永續的旅途上創造雙贏。

MORE →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門高級經理鄭季容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什麼是「智慧建築」? 在一棟現代化的建築大樓中,除了綠色節能,若透過建築與資通訊技術的整合導入智慧化,將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的營運管理與防災效能。除了讓建築物使用起來更聰明、更節能與更安全,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以外,又可為品牌的先進形象加分,並且配合政策取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現行臺灣的「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已遍及國內公共工程、先進商辦大樓與精品住宅大樓,如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與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等,都屬指標性案例。 最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 2022 年版本智慧建築標章包括六項指標,分別是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與智慧創新指標。等級評等有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與鑽石級。評估方式分為已完成設計書圖審查取得候選證書,完工後進行現勘審查,經評鑑後符合得分則可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不只安心好用,還能深入解讀 智慧建築標章的好處,便是其基本的項目都與安全有關,不但錢花在刀口上,也讓所處環境更讓人放心。例如當火災發生時,建築智慧防災系統連動關閉空調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與門禁、電梯自動停到避難層並且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更進階的智慧化樓宇控制功能,也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智慧設備與智慧架構的導入,也可以減少管理員班次,甚至達成無人化管理以大幅節省成本。 透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監控並統計整年的公共用電數據,除了有利管理單位下調台電契約容量外,若電費即將超額,系統也能即時追蹤並自動關閉公共耗電設備,避免超約罰款的可能。政府近期已宣布未來建築物都要做能效標示,將智慧建築作為因應淨零碳排政策的一種提早佈局,除了直接開始享受智慧生活,也更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 不可或缺的標章申請顧問 每一起完整的建案從規劃到完工,都經過諸多利害關係人的繁複「接力」,然而細節一多就容易漏項!工程的品質達成率、時程與成本控制得如何?設計端與施工端的銜接問題該找誰處理?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所需資料是否完整?這些都是業主常有的顧慮。一個經驗成熟的顧問公司,便是在規劃設計初始就早早進場協助把控,透過全程輔導、跟催追緊,協助專案於既定時程與預算下順利達成目標。 展現出專業度,讓業主有信心能拿到標章是澄毓團隊的核心原則,在設計端處理業主疑難,協助檢查發包圖,使用表單控管每個項目的期程與權責是基本。施工廠商進場後,澄毓團隊更會提供「施工啟始說明會」,確保規劃到施工的銜接,沒有斷點,使整個專案火車頭方向正確。等到竣工,亦會執行現場勘驗,檢核各項設備功能與系統表現均符合原規劃取分項目。經過這樣的專案管理流程,每個建築階段執行業主自然都能放心,標章與容積獎勵也就能安心到手。 高效且專業的第三方管理角色 「讓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澄毓智慧部門對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都了解,是業界少有能全方位提供輔導的顧問公司。」面對專案總是全程追蹤,親自出席整合會議的澄毓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侃侃而談。一般來說,工程的跨領域整合難度高,但能靈活配合各種不同團隊的應變能力,就是澄毓的核心價值。除了設計端能搞定,施工端也在行,還能協助整個團隊預知問題,及早提出策略!從接觸第一分鐘到完工,都在第一線與業主在一起,就是為何澄毓深受信賴的原因。

MORE →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右)與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右)就亞洲低碳建築趨勢進行討論。

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淨零排放的最佳起手勢

為呼應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淨零排放訴求,行政院已在今年三月提出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台北市政府亦於今年六月訂立「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瞄準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與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著手推進。面對當前迅猛的趨勢,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與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訂於 12 月 13 日聯手合辦「2022 亞洲低碳建築論壇」,望能藉此機會,為建築產業執行永續的趨勢、如何應對淨零等議題帶來全新觀點。 全球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元素,工業革命卻改變了建築與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同於早期文明仰賴自然採光與通風,材料也收集自週遭環境的「低碳」石造或木構屋,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生產、製造,開始有能力穩定從遠方運送材料,導致建築造成的碳排放與污染在兩百年以來漸增。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於 2020 提出的統計資料,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產自建造、拆除階段,這部分被稱為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隱含碳排的問題得溯源到產業端,因為他們必須製造材料供給整個營建產業。所以這是整個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陳重仁理事長如此分析「百行百業其實離不開建築!」。 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是淨零排放解方 談到 ESG,根據 CSRone 起自 2013 年的長期觀察,臺灣建築相關的公開報告書中,近幾年每一本都有「永續指標」與「極端氣候」兩個要點在其中。即便臺灣與國際社會處理相關問題皆有所偏重,但仍為時不晚,也因此這方面的倡議、呼籲才顯得重要。本次論壇特別邀請 SSDC 澄毓綠建築、台達電、工研院等等長期耕耘於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之企業,分享其目前成果及解決方案。 以亞洲而言,參與了台糖沙崙循環住宅以與台北國際花博新生三館等,以永續導向進行設計的綠建築,來自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章鍊;在疫情期間與學生共同開發負壓空氣盾裝置預防交叉感染,且數次來臺就永續城市發展進行深度交流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鄒經宇等,皆是本次協助我們抽絲剝繭,解開淨零難題的重要指路人。 從綠建築到永續 每當說起綠建築,除了注重節能、節水、減碳、健康、照顧基地上與基地外的周邊生態環境,現今還要更積極強調淨零碳排。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人息息相關,其對環境、對人體健康的互動關係都不可忽視,如今對環境施加的壓力已經用極端氣候的形式回頭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永續共存才顯得如此重要。 從 CSR、SDGs 到 ESG,大部分企業在 G(治理)及 S(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著墨多年,而如今因 E(環境)問題的急迫性日益顯著,這方面的注意正被強烈喚醒。建築物耗能、耗水、廢棄物產生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等,「這些 E(環境)面向涵蓋的範圍,其實都是綠建築處理的問題,可見綠建築就是這項難題的出路」,陳重仁理事長如是說。

MORE →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右)與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右)就亞洲低碳建築趨勢進行討論。

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淨零排放的最佳起手勢

為呼應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淨零排放訴求,行政院已在今年三月提出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台北市政府亦於今年六月訂立「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瞄準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與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著手推進。面對當前迅猛的趨勢,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與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訂於 12 月 13 日聯手合辦「2022 亞洲低碳建築論壇」,望能藉此機會,為建築產業執行永續的趨勢、如何應對淨零等議題帶來全新觀點。 全球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元素,工業革命卻改變了建築與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同於早期文明仰賴自然採光與通風,材料也收集自週遭環境的「低碳」石造或木構屋,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生產、製造,開始有能力穩定從遠方運送材料,導致建築造成的碳排放與污染在兩百年以來漸增。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於 2020 提出的統計資料,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產自建造、拆除階段,這部分被稱為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隱含碳排的問題得溯源到產業端,因為他們必須製造材料供給整個營建產業。所以這是整個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陳重仁理事長如此分析「百行百業其實離不開建築!」。 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是淨零排放解方 談到 ESG,根據 CSRone 起自 2013 年的長期觀察,臺灣建築相關的公開報告書中,近幾年每一本都有「永續指標」與「極端氣候」兩個要點在其中。即便臺灣與國際社會處理相關問題皆有所偏重,但仍為時不晚,也因此這方面的倡議、呼籲才顯得重要。本次論壇特別邀請 SSDC 澄毓綠建築、台達電、工研院等等長期耕耘於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之企業,分享其目前成果及解決方案。 以亞洲而言,參與了台糖沙崙循環住宅以與台北國際花博新生三館等,以永續導向進行設計的綠建築,來自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章鍊;在疫情期間與學生共同開發負壓空氣盾裝置預防交叉感染,且數次來臺就永續城市發展進行深度交流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鄒經宇等,皆是本次協助我們抽絲剝繭,解開淨零難題的重要指路人。 從綠建築到永續 每當說起綠建築,除了注重節能、節水、減碳、健康、照顧基地上與基地外的周邊生態環境,現今還要更積極強調淨零碳排。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人息息相關,其對環境、對人體健康的互動關係都不可忽視,如今對環境施加的壓力已經用極端氣候的形式回頭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永續共存才顯得如此重要。 從 CSR、SDGs 到 ESG,大部分企業在 G(治理)及 S(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著墨多年,而如今因 E(環境)問題的急迫性日益顯著,這方面的注意正被強烈喚醒。建築物耗能、耗水、廢棄物產生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等,「這些 E(環境)面向涵蓋的範圍,其實都是綠建築處理的問題,可見綠建築就是這項難題的出路」,陳重仁理事長如是說。

MORE →
綠建築標章申請卡關?您需留意三大問題!

綠建築標章申請卡關?您需留意三大問題!

綠建築的主要概念是『永續發展』,響應綠色環保、創造永續建築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如何打造具有減廢、生態、節能、健康特性的建築物,也是很多建商對於新建案的重要課題~這一個故事發生的開始是某建設公司,案子進行到快完工前,突然急急忙忙找到澄毓希望能申請綠建築標章,經了解後發現,此建案初期並沒有投入較完整的綠建築規劃設計與相關施工計畫,以為當時做了一些節能、節水設備措施,綠建築標章應該就能水到渠成,當建案趨近完工前才來諮詢卻發現已經無法挽救。業主為此覺得扼脘,因為同區域的新型銷售建案幾乎都已是符合綠建築標章的大樓,相形之下這個新建案就如同少了一個亮點競爭力也不利於銷售!! 儘管許多建設公司與企業越來越認真投入打造綠建築、申請標章,然而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案子尚未成功。從以上例子,也突顯出建商或設計單位在申請綠建築標章或候選證書時,容易卡關的幾個重點值大家多加留意。 第一、較晚導入綠建築的設計程序 很多業主常詢問澄毓,綠建築規劃應在何時導入最佳?答案是:越早越好! 雖然現在因為綠建築容積獎勵,大多數建案已經一開始就會考量綠建築設計,但在過去的輔導經驗中,常發現許多建案在設計後期,甚至是施工階段,才考慮到要導入綠建築,若還是堅持要做綠建築,不僅需要變更設計,預算可能還要追加,造成時間與成本的額外付出,茲事體大。所以若能在開案前期討論階段,就開始置入這樣的構思較佳。 第二、專案團隊缺乏綠建築相關經驗 設計單位是否具備綠建築專案的設計經驗,更是能否成功申請綠建築標章的成敗關鍵。 在規劃階段,除了考量符合業主需求與法規的設計,設計團隊是否能在業主一定的預算內,將綠建築設計手法巧妙融入設計裡,以及達到綠建築要求的各項效能,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充滿學問。 此外,若第一線施工團隊沒有綠建築案例施工經驗,不熟悉綠建築相關設計圖說的內容,容易以過往類似經驗去施工,最後導致無法達到綠建築的驗收目標。 另外,由於建設公司向主管機關申請綠建築標章容積獎勵時,需先繳交一筆保證金給當地縣/市政府,並必須保證在建築使用執照核發後一定時間內取得標章,才能無息退還保證金。所以在時間與金錢的壓力下,優質的專案管理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一旦缺乏綠建築相關工項管理經驗,便無法明確掌握綠建築相關工程的施工狀況,可能導致施工結果與綠建築圖說不符,而必須修改調整,甚至造成工程延宕或無法順利取得標章拿回保證金。 第三、跨領域技術障礙 做好建築、空調、機電的跨領域專業整合能力將是重點。 對於綠建築設計來說,就是多種專業的「集合體」。要打造健康綠建築,就必須對各種專業跨領域了解,包括建築、室內設計、空調、機電、景觀生態、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綠建材使用等,才能確實運用技術、完美整合。 由於綠建築技術層次複雜度高,所以一些大企業在建築物規劃設計前期,便先聘請「綠建築總顧問」的角色,除了提供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顧問服務,以及負責綠建築標章申請作業,也能從最頂層先協助業主做總體目標設定,再由此為核心開展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執行項目,以及協助各專業團隊之間的溝通協調整合,並協助施工期間綠建築相關工項的監督與管理,確保日後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 在 2050 全球淨零碳排與 ESG 永續政策的驅使下,打造綠建築勢必將成為未來建案的「必備競爭力」,多多留心以上問題,相信能讓各企業在申請綠建築標章的路上更加順暢! 相關報導: *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統計,台灣綠建築標章制度自 1999 年開始推動實施至 2021 年底,全國綠建築候選證書及標章申請案已破萬件,近 4,000 座獲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築使用中。 推薦文章: *在永續的旅途上攜手前行──就綠色工廠輔導談澄毓的軌跡 |品牌專題|相關內容為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本網站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複製,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連結與出處。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七海經國文化園區一景

鷺鷥橫過欄杆畔 七海盡收一潭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喜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

2022年 1 月,位於臺北市中山區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經長達七年的工程後,園區如今容納了遊客中心、臺灣第一座總統圖書館、環湖步道與七海潭等參觀場域,除了常駐的文獻展覽以外,亦提供輕食餐飲服務與文創商店。經過澄毓的全程輔導,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今年八月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證書,達成永續價值的昇華。 別出心裁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澄毓團隊在設計階段即參與綠建築相關討論與規劃,七海潭與周圍環境之營造,是澄毓團隊於本次取得鑽石級標章輔導案的重要項目。透過大面積草花及灌木的密植混種、提升大小喬木的歧異度,並結合生態小島、自然護岸與生態圍牆等設置,從大基地面積及低建蔽率的條件中,將園區營造為更適合小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 護岸工法帶來全域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原為總面積接近九千平方公尺的七海潭同時被強化了防洪、保水的機能。經過七海潭底部的黏土晶化處理,工程團隊針對長達 300 公尺之湖岸進行調整,於低水位部分底層採用不透水層,高水位邊坡部分則透過自然緩坡土讓設計,達到暫時貯存雨水並滲透回土壤,達到滯洪與保水兼具的功效。七海潭如今擁有寬一公尺以上之水生植物綠帶自然護岸,以及具保水功能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於水資源再利用方面,本案設置雨水回收池,藉由收集雨水作為景觀澆灌及生態水池補水使用,達到節能、節水的目標。 現存元素與永續價值的融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基於本身的文物收藏與歷史意義,除了提供民眾閱覽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外,在本館及遊客中心具質感的餐飲空間設計,加之七海潭優美景觀的抱擁下,也成為在綠意與水色中享受閑靜的良好去處。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一案除了處理天然環境的分析,由於參與的工程團隊眾多,過程中不論是對接各個設計單位、景觀工程的進度之把握以及貫徹頭尾的嚴密成本控管作業,專案人員皆全力以赴,力求融合現有景物與綠色價值。而親至園區現場勘查時,見到白鷺鷥等動物恣意穿梭的身影,也讓我們更堅信在這片場域實踐永續的意義。

MORE →
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緊追著歐盟的腳步,美國已宣布將於 2024 啟動《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針對能源密集產業如化石燃料、精煉石油產品與鋼鐵等施加碳邊境調整機制。蘋果公司也向供應鏈廠商祭出 2030 以前實現碳中和的要求,同時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面對淨零碳排議題所催動,影響幅度橫跨國際的浪潮,今年三月,金管會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目標在 2029 年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以助企業確立並執行減碳目標。 「零碳」目標在哪裡? 淨零建築(Net-Zero Building)的定義就是成功達成碳平衡,或是能源平衡的建築物。以「LEED Zero Carbon」標準為例,若過去一年之中能源消耗與人員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得以由包含再生能源在內的總碳抵消量免除,就成功達成碳平衡。世界綠建築協會 WGBC 提到,為實現零碳目標,有效量測與揭露碳排、降低耗能、使用潔淨生產的再生能源,以及運營階段持續的優化改善,是建築物實現零碳的關鍵。 「低碳建築標章」作為起步 在邁向零碳的綠色遙途中,臺灣其實擁有相當好的基礎,由低碳建築聯盟 LCBA 推出的 2018 年版「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使用高度本土化研發的產業碳足跡評估法(BCF),目標在追蹤建築物完整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總量,以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作為其應用的「低碳建築標章」標示法,比照綠建築標章的評估制度,從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到鑽石級,至今以成為臺灣企業量化減碳目標、善盡社會責任的良好實踐。 改變,從建材開始 除了設計端的規劃,建材也是切入點。使用高性能材料不只能夠改善建築物營運階段的節能效果,若建材本身含回收再生成分,這類環保綠建材也能對減碳有所助益。另外,建材生產的位置是否來自在地,與工地的實體距離也會影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以木構連結永續 「綠建築其實相當鼓勵木構造。」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笑道:「從隱含碳的角度而言,只要避免過度加工,木構本身就是低碳甚至負碳!」佇立於瑞典謝萊夫特奧自治市(Skellefteå)中的薩拉文化中心(Sara Cultural Centre) 高達 75 公尺,是全球最高的木構建築之一。總計 20 層的塔樓空間中容納劇場、美術館、畫廊、圖書館與旅宿。由於全程使用在地永續林場提供的木材,且材料也都於五十公里內的鋸木廠進行處理,加之以建築物本身節能與創能,薩拉文化中心在未來的五十年內都將為負碳,堪稱永續設計的典範。 共同培養「Green」的基因 高效率的低碳綠建築可以大幅降低耗能、耗水,以及廢棄物產生量,使再生能源的負擔降低,因此綠建築正是淨零碳排的核心。當企業有意促進環境與社會美好並實踐零碳目標,便會需要能針對需求進解構,融合當前政策與趨勢進行大方向輔導的戰略夥伴。台積電曾在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打造出台灣第一個高效能綠色廠房,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運轉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友達光電、旺能光電(現為新日光)與台達電,也是多年來與澄毓共同深化綠色價值的可靠夥伴。除了設計與工程外,也注重溝通與策略分析,才能與業主攜手並進,在永續的旅途上創造雙贏。

MORE →
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零碳轉型迫近 低碳綠建築現轉機

緊追著歐盟的腳步,美國已宣布將於 2024 啟動《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針對能源密集產業如化石燃料、精煉石油產品與鋼鐵等施加碳邊境調整機制。蘋果公司也向供應鏈廠商祭出 2030 以前實現碳中和的要求,同時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面對淨零碳排議題所催動,影響幅度橫跨國際的浪潮,今年三月,金管會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目標在 2029 年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以助企業確立並執行減碳目標。 「零碳」目標在哪裡? 淨零建築(Net-Zero Building)的定義就是成功達成碳平衡,或是能源平衡的建築物。以「LEED Zero Carbon」標準為例,若過去一年之中能源消耗與人員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得以由包含再生能源在內的總碳抵消量免除,就成功達成碳平衡。世界綠建築協會 WGBC 提到,為實現零碳目標,有效量測與揭露碳排、降低耗能、使用潔淨生產的再生能源,以及運營階段持續的優化改善,是建築物實現零碳的關鍵。 「低碳建築標章」作為起步 在邁向零碳的綠色遙途中,臺灣其實擁有相當好的基礎,由低碳建築聯盟 LCBA 推出的 2018 年版「建築產業碳足跡認證」,使用高度本土化研發的產業碳足跡評估法(BCF),目標在追蹤建築物完整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總量,以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作為其應用的「低碳建築標章」標示法,比照綠建築標章的評估制度,從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到鑽石級,至今以成為臺灣企業量化減碳目標、善盡社會責任的良好實踐。 改變,從建材開始 除了設計端的規劃,建材也是切入點。使用高性能材料不只能夠改善建築物營運階段的節能效果,若建材本身含回收再生成分,這類環保綠建材也能對減碳有所助益。另外,建材生產的位置是否來自在地,與工地的實體距離也會影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在諸多建材之中,看似平平無奇的木頭,因為其原生的固碳功能,或許正是低碳綠建築的優良選擇。 以木構連結永續 「綠建築其實相當鼓勵木構造。」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笑道:「從隱含碳的角度而言,只要避免過度加工,木構本身就是低碳甚至負碳!」佇立於瑞典謝萊夫特奧自治市(Skellefteå)中的薩拉文化中心(Sara Cultural Centre) 高達 75 公尺,是全球最高的木構建築之一。總計 20 層的塔樓空間中容納劇場、美術館、畫廊、圖書館與旅宿。由於全程使用在地永續林場提供的木材,且材料也都於五十公里內的鋸木廠進行處理,加之以建築物本身節能與創能,薩拉文化中心在未來的五十年內都將為負碳,堪稱永續設計的典範。 共同培養「Green」的基因 高效率的低碳綠建築可以大幅降低耗能、耗水,以及廢棄物產生量,使再生能源的負擔降低,因此綠建築正是淨零碳排的核心。當企業有意促進環境與社會美好並實踐零碳目標,便會需要能針對需求進解構,融合當前政策與趨勢進行大方向輔導的戰略夥伴。台積電曾在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打造出台灣第一個高效能綠色廠房,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運轉生產的 LEED 認證半導體廠;友達光電、旺能光電(現為新日光)與台達電,也是多年來與澄毓共同深化綠色價值的可靠夥伴。除了設計與工程外,也注重溝通與策略分析,才能與業主攜手並進,在永續的旅途上創造雙贏。

MORE →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門高級經理鄭季容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什麼是「智慧建築」? 在一棟現代化的建築大樓中,除了綠色節能,若透過建築與資通訊技術的整合導入智慧化,將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的營運管理與防災效能。除了讓建築物使用起來更聰明、更節能與更安全,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以外,又可為品牌的先進形象加分,並且配合政策取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現行臺灣的「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已遍及國內公共工程、先進商辦大樓與精品住宅大樓,如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與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等,都屬指標性案例。 最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 2022 年版本智慧建築標章包括六項指標,分別是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與智慧創新指標。等級評等有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與鑽石級。評估方式分為已完成設計書圖審查取得候選證書,完工後進行現勘審查,經評鑑後符合得分則可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不只安心好用,還能深入解讀 智慧建築標章的好處,便是其基本的項目都與安全有關,不但錢花在刀口上,也讓所處環境更讓人放心。例如當火災發生時,建築智慧防災系統連動關閉空調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與門禁、電梯自動停到避難層並且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更進階的智慧化樓宇控制功能,也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智慧設備與智慧架構的導入,也可以減少管理員班次,甚至達成無人化管理以大幅節省成本。 透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監控並統計整年的公共用電數據,除了有利管理單位下調台電契約容量外,若電費即將超額,系統也能即時追蹤並自動關閉公共耗電設備,避免超約罰款的可能。政府近期已宣布未來建築物都要做能效標示,將智慧建築作為因應淨零碳排政策的一種提早佈局,除了直接開始享受智慧生活,也更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 不可或缺的標章申請顧問 每一起完整的建案從規劃到完工,都經過諸多利害關係人的繁複「接力」,然而細節一多就容易漏項!工程的品質達成率、時程與成本控制得如何?設計端與施工端的銜接問題該找誰處理?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所需資料是否完整?這些都是業主常有的顧慮。一個經驗成熟的顧問公司,便是在規劃設計初始就早早進場協助把控,透過全程輔導、跟催追緊,協助專案於既定時程與預算下順利達成目標。 展現出專業度,讓業主有信心能拿到標章是澄毓團隊的核心原則,在設計端處理業主疑難,協助檢查發包圖,使用表單控管每個項目的期程與權責是基本。施工廠商進場後,澄毓團隊更會提供「施工啟始說明會」,確保規劃到施工的銜接,沒有斷點,使整個專案火車頭方向正確。等到竣工,亦會執行現場勘驗,檢核各項設備功能與系統表現均符合原規劃取分項目。經過這樣的專案管理流程,每個建築階段執行業主自然都能放心,標章與容積獎勵也就能安心到手。 高效且專業的第三方管理角色 「讓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澄毓智慧部門對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都了解,是業界少有能全方位提供輔導的顧問公司。」面對專案總是全程追蹤,親自出席整合會議的澄毓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侃侃而談。一般來說,工程的跨領域整合難度高,但能靈活配合各種不同團隊的應變能力,就是澄毓的核心價值。除了設計端能搞定,施工端也在行,還能協助整個團隊預知問題,及早提出策略!從接觸第一分鐘到完工,都在第一線與業主在一起,就是為何澄毓深受信賴的原因。

MORE →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右)與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右)就亞洲低碳建築趨勢進行討論。

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淨零排放的最佳起手勢

為呼應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淨零排放訴求,行政院已在今年三月提出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台北市政府亦於今年六月訂立「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瞄準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與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著手推進。面對當前迅猛的趨勢,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與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訂於 12 月 13 日聯手合辦「2022 亞洲低碳建築論壇」,望能藉此機會,為建築產業執行永續的趨勢、如何應對淨零等議題帶來全新觀點。 全球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元素,工業革命卻改變了建築與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同於早期文明仰賴自然採光與通風,材料也收集自週遭環境的「低碳」石造或木構屋,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生產、製造,開始有能力穩定從遠方運送材料,導致建築造成的碳排放與污染在兩百年以來漸增。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於 2020 提出的統計資料,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產自建造、拆除階段,這部分被稱為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隱含碳排的問題得溯源到產業端,因為他們必須製造材料供給整個營建產業。所以這是整個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陳重仁理事長如此分析「百行百業其實離不開建築!」。 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是淨零排放解方 談到 ESG,根據 CSRone 起自 2013 年的長期觀察,臺灣建築相關的公開報告書中,近幾年每一本都有「永續指標」與「極端氣候」兩個要點在其中。即便臺灣與國際社會處理相關問題皆有所偏重,但仍為時不晚,也因此這方面的倡議、呼籲才顯得重要。本次論壇特別邀請 SSDC 澄毓綠建築、台達電、工研院等等長期耕耘於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之企業,分享其目前成果及解決方案。 以亞洲而言,參與了台糖沙崙循環住宅以與台北國際花博新生三館等,以永續導向進行設計的綠建築,來自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章鍊;在疫情期間與學生共同開發負壓空氣盾裝置預防交叉感染,且數次來臺就永續城市發展進行深度交流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鄒經宇等,皆是本次協助我們抽絲剝繭,解開淨零難題的重要指路人。 從綠建築到永續 每當說起綠建築,除了注重節能、節水、減碳、健康、照顧基地上與基地外的周邊生態環境,現今還要更積極強調淨零碳排。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人息息相關,其對環境、對人體健康的互動關係都不可忽視,如今對環境施加的壓力已經用極端氣候的形式回頭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永續共存才顯得如此重要。 從 CSR、SDGs 到 ESG,大部分企業在 G(治理)及 S(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著墨多年,而如今因 E(環境)問題的急迫性日益顯著,這方面的注意正被強烈喚醒。建築物耗能、耗水、廢棄物產生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等,「這些 E(環境)面向涵蓋的範圍,其實都是綠建築處理的問題,可見綠建築就是這項難題的出路」,陳重仁理事長如是說。

MORE →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右)與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右)就亞洲低碳建築趨勢進行討論。

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淨零排放的最佳起手勢

為呼應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淨零排放訴求,行政院已在今年三月提出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台北市政府亦於今年六月訂立「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瞄準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與全循環零廢棄三大面向著手推進。面對當前迅猛的趨勢,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與 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訂於 12 月 13 日聯手合辦「2022 亞洲低碳建築論壇」,望能藉此機會,為建築產業執行永續的趨勢、如何應對淨零等議題帶來全新觀點。 全球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元素,工業革命卻改變了建築與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不同於早期文明仰賴自然採光與通風,材料也收集自週遭環境的「低碳」石造或木構屋,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生產、製造,開始有能力穩定從遠方運送材料,導致建築造成的碳排放與污染在兩百年以來漸增。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於 2020 提出的統計資料,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產自建造、拆除階段,這部分被稱為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隱含碳排的問題得溯源到產業端,因為他們必須製造材料供給整個營建產業。所以這是整個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陳重仁理事長如此分析「百行百業其實離不開建築!」。 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是淨零排放解方 談到 ESG,根據 CSRone 起自 2013 年的長期觀察,臺灣建築相關的公開報告書中,近幾年每一本都有「永續指標」與「極端氣候」兩個要點在其中。即便臺灣與國際社會處理相關問題皆有所偏重,但仍為時不晚,也因此這方面的倡議、呼籲才顯得重要。本次論壇特別邀請 SSDC 澄毓綠建築、台達電、工研院等等長期耕耘於綠建築、節能、儲能與創能之企業,分享其目前成果及解決方案。 以亞洲而言,參與了台糖沙崙循環住宅以與台北國際花博新生三館等,以永續導向進行設計的綠建築,來自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林章鍊;在疫情期間與學生共同開發負壓空氣盾裝置預防交叉感染,且數次來臺就永續城市發展進行深度交流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鄒經宇等,皆是本次協助我們抽絲剝繭,解開淨零難題的重要指路人。 從綠建築到永續 每當說起綠建築,除了注重節能、節水、減碳、健康、照顧基地上與基地外的周邊生態環境,現今還要更積極強調淨零碳排。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人息息相關,其對環境、對人體健康的互動關係都不可忽視,如今對環境施加的壓力已經用極端氣候的形式回頭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永續共存才顯得如此重要。 從 CSR、SDGs 到 ESG,大部分企業在 G(治理)及 S(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著墨多年,而如今因 E(環境)問題的急迫性日益顯著,這方面的注意正被強烈喚醒。建築物耗能、耗水、廢棄物產生與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等,「這些 E(環境)面向涵蓋的範圍,其實都是綠建築處理的問題,可見綠建築就是這項難題的出路」,陳重仁理事長如是說。

MORE →
綠建築標章申請卡關?您需留意三大問題!

綠建築標章申請卡關?您需留意三大問題!

綠建築的主要概念是『永續發展』,響應綠色環保、創造永續建築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如何打造具有減廢、生態、節能、健康特性的建築物,也是很多建商對於新建案的重要課題~這一個故事發生的開始是某建設公司,案子進行到快完工前,突然急急忙忙找到澄毓希望能申請綠建築標章,經了解後發現,此建案初期並沒有投入較完整的綠建築規劃設計與相關施工計畫,以為當時做了一些節能、節水設備措施,綠建築標章應該就能水到渠成,當建案趨近完工前才來諮詢卻發現已經無法挽救。業主為此覺得扼脘,因為同區域的新型銷售建案幾乎都已是符合綠建築標章的大樓,相形之下這個新建案就如同少了一個亮點競爭力也不利於銷售!! 儘管許多建設公司與企業越來越認真投入打造綠建築、申請標章,然而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案子尚未成功。從以上例子,也突顯出建商或設計單位在申請綠建築標章或候選證書時,容易卡關的幾個重點值大家多加留意。 第一、較晚導入綠建築的設計程序 很多業主常詢問澄毓,綠建築規劃應在何時導入最佳?答案是:越早越好! 雖然現在因為綠建築容積獎勵,大多數建案已經一開始就會考量綠建築設計,但在過去的輔導經驗中,常發現許多建案在設計後期,甚至是施工階段,才考慮到要導入綠建築,若還是堅持要做綠建築,不僅需要變更設計,預算可能還要追加,造成時間與成本的額外付出,茲事體大。所以若能在開案前期討論階段,就開始置入這樣的構思較佳。 第二、專案團隊缺乏綠建築相關經驗 設計單位是否具備綠建築專案的設計經驗,更是能否成功申請綠建築標章的成敗關鍵。 在規劃階段,除了考量符合業主需求與法規的設計,設計團隊是否能在業主一定的預算內,將綠建築設計手法巧妙融入設計裡,以及達到綠建築要求的各項效能,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充滿學問。 此外,若第一線施工團隊沒有綠建築案例施工經驗,不熟悉綠建築相關設計圖說的內容,容易以過往類似經驗去施工,最後導致無法達到綠建築的驗收目標。 另外,由於建設公司向主管機關申請綠建築標章容積獎勵時,需先繳交一筆保證金給當地縣/市政府,並必須保證在建築使用執照核發後一定時間內取得標章,才能無息退還保證金。所以在時間與金錢的壓力下,優質的專案管理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一旦缺乏綠建築相關工項管理經驗,便無法明確掌握綠建築相關工程的施工狀況,可能導致施工結果與綠建築圖說不符,而必須修改調整,甚至造成工程延宕或無法順利取得標章拿回保證金。 第三、跨領域技術障礙 做好建築、空調、機電的跨領域專業整合能力將是重點。 對於綠建築設計來說,就是多種專業的「集合體」。要打造健康綠建築,就必須對各種專業跨領域了解,包括建築、室內設計、空調、機電、景觀生態、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綠建材使用等,才能確實運用技術、完美整合。 由於綠建築技術層次複雜度高,所以一些大企業在建築物規劃設計前期,便先聘請「綠建築總顧問」的角色,除了提供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顧問服務,以及負責綠建築標章申請作業,也能從最頂層先協助業主做總體目標設定,再由此為核心開展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執行項目,以及協助各專業團隊之間的溝通協調整合,並協助施工期間綠建築相關工項的監督與管理,確保日後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 在 2050 全球淨零碳排與 ESG 永續政策的驅使下,打造綠建築勢必將成為未來建案的「必備競爭力」,多多留心以上問題,相信能讓各企業在申請綠建築標章的路上更加順暢! 相關報導: *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統計,台灣綠建築標章制度自 1999 年開始推動實施至 2021 年底,全國綠建築候選證書及標章申請案已破萬件,近 4,000 座獲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築使用中。 推薦文章: *在永續的旅途上攜手前行──就綠色工廠輔導談澄毓的軌跡 |品牌專題|相關內容為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本網站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複製,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連結與出處。

MORE →
本案透過精確計算的雨水回收、通風採光與再生能源運用,取得 LEED 黃金級認證(全印尼第一個 LEED 認證工廠),更融入在地巴里島風造型設計,成為 NIKE 總部指定全球代工廠觀摩的指標。

綠建築真的和你想得不一樣!

什麼是綠建築?在多年輔導業主規劃建置綠建築的經驗裡,發現大家對於綠建築普遍有以下「誤解」… 誤解一:有裝太陽能板就是綠建築? 隨著社會風氣與政府政策大力推廣下,現今大家雖然了解不是種植花草就叫綠建築,但多數卻還以為「有做太陽能板或雨水回收」就是綠建築。其實,完整綠建築包含了五大面向,從室外環境是否生態環保、房屋的節能、節水,建築與裝潢材料是否環保低碳,以及室內的光線、隔音、空氣品質,都是綠建築所重視的。所以綠建築的表現樣貌越來越多元,端視業主的需求而設計。 誤解二: 綠建築一定比較貴? 其次,「綠建築造價一定很貴」可說是最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是對綠建築的精神不了解。回想起我們老祖先蓋房子的方式,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會觀察日照、風向,想辦法讓房子的座落通風、冬暖夏涼;也因為交通不發達,建材沒辦法從太遠的地方運來,所以多半就地取材於天然,並考量當地氣候讓房屋變得堅固耐用。這些都是綠建築的設計,然而造價卻遠低於許多現代建築。 換句話說,綠建築不該是一種譁眾取寵的「稀有」建築型態,而是滿足人住得舒適的「基本」配備,所以一個好的房子,肯定是有包含綠建築設計思維! 一般來說,取得認證的綠建築預算,平均造價僅增加 3%~5%左右,當綠建築等級越高,比例也可能越高,但建築規模越大,對建築物的成本影響便越小,而且越早開始導入規畫,花費代價越低、綠色成效越高。 打造綠建築當然有成本,但如果懂得掌握問題與設計的關鍵,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綠建築短期看來是增加造價成本,但卻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節能、生態保護效益,甚至省下更多支出其實算是個「可回收的划算投資」。 誤解三:綠建築是花錢買一堆設備? 常聽聞使用者認為綠建築不過就是就是花錢買一堆設備,短期看來很新穎時髦但不見得實用,甚至長期不堪使用。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原因在於,即便我們知道「綠建築設計能增添環境舒適度」這樣的觀念已是目前大眾普遍認可的趨勢,加上政策的引領、市場的發展,這幾年各大新建案件也均紛紛投入思考規劃,但業主因考量到初期的投資成本與未來實際維運管理的操作,有時會傾向採購現成設備,相對的汰舊換新也較方便。又或是一開始在設計時沒顧慮到細節,未預留設備空間與線路,待建築啟用後才陸續發現問題而臨時加上,除了能否與其他設備介接運作,也可能影響到建築外觀或內部空間設計的美觀度。 綠建築的確需要借重設備實現效能,但在此之前提醒大家,更重要的應是具備整體規劃與完整的目標設定。澄毓在與業主合作的過程中,一向注重收集基地環境條件與資源資訊,包括氣象、水電供應狀況、交通狀況、水文資料等,並去判斷綠建築五大面向對專案依序的重要性,再與業主討論目標與策略方向,有了大方向目標後才會進行相應的策略提供。 以專業分析協助業主理解相關方面的投資報酬率,透過幫業主全盤性的整合,能讓設備之間充分協作達成管理綜效,符合長期綠色目標,後續管理維運問題也都在前面的設計階段就一併考量進來,即可減少設備「疊床架屋」衍生的問題。 綠建築牽涉複雜 讓專業的團隊為你加分 由於綠建築規劃需了解包括: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還有空調機電等多種專業領域,才能為客戶「通盤考量」,其中牽涉許多技術工法、法規認知,專業複雜程度高。所以建設公司若想獲得妥善的綠建築設計,可與實績經驗豐富的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其作品若曾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尤佳。澄毓具備 15 年綠建築輔導經驗同時懂得建築專業知識,更能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不僅能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並且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