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頭份親子館榮獲園冶獎 許願一座未來的森林

頭份親子館,榮獲2024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 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負責概念設計及專案管理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認為這是本案最迷人的核心價值。苗栗縣因地形關係,境內山巒綿亙、河川縱橫,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將此特色融入在地的建築設計中?是一大命題。成長於都市中的孩子,在難得的假日前往親子館,幾乎清一色是封閉式的室內空間,陪同者與孩童鮮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是不是在苗栗這樣的特色山城涵構中,能夠打破這限制,創造一個場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具體而微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森林? 作為一個小小的原點,引發探索與想像的天性?」宋苾璇說。   動靜皆宜的全齡通用設計 身為五歲孩童的母親,宋苾璇觀察到爸媽陪同孩子時,經常缺乏休息而筋疲力盡,「當孩子放完電大人也累了,於是開始思考這個場所有沒有可能成為,陪同者與孩子同時都能好好享受的空間? 」努力研究國內外案例,無限迴圈遊戲場的想法於是誕生!在橢圓形的遊戲主館中,創造出多樣化環境的中庭,以及未來可結合社區菜園的屋頂跑道!在通用設計建議斜率1/15的斜面屋頂上,孩子可以盡情地飛奔嬉戲,陪同者不論是爸媽,甚或是體力較弱的銀髮長輩,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來使用空間,斜面提供上下坡時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訓練!橢圓形態提供了全面性開闊安全的視野,孩子不管跑上N圈,大家總會在動線上的某一處相遇!不同於傳統空間,陪同者疲於奔命的亦步亦趨,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頭份親子館,從體適能的角度,在空間設計貼心考量多重使用者的生理特性,提供通用設計的環境,進一步從而提供大人與孩子們皆能自在放鬆的心理體驗。     生生不息 Circle of Life 師法自然 Learn from Nature 有感於全球高度都市化的趨勢,因緣際會接觸華德福教育,每周一天與孩子在森林公園與自然共學,近期並修習由林務局舉辦的森林療癒師課程,宋苾璇結合森林與無線迴圈遊戲場的想法,將中庭空間打造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以葉片細小嫩綠的台灣原生櫸樹為主題,樹木成長後也不會影響到中庭的採光,考量樹冠高度,設計可與其對話與探險的天井、夾層、空橋、遊戲梯等,將遊戲與環境教育結合,與樹木一同創造垂直性觀察場域;並觀察在地的陽光與風向,結合沙池、水池、球池,結合室內活動,充分提供小肢體與大肢體操作,舒適又安全的場域。建築主體外的公共空間,也是經過一番改造,將原本廢棄操場臨時置土區,拆除其封閉式圍牆,以公園式場館為概念,以在地的苦楝、青楓、杜英以及水濱的黃連木環繞人行步道,多層次的綠化草地,加上生態水池等十餘種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等,希望打造一處多樣化的動植物棲地基盤,期望小樹漸漸長成大樹後,成為高密度開發中的一處生生不息的森林公園,成為與社區一同成長的永續自然夥伴。     以綠建築為指導原則 設計與永續攜手前行 在綠建築設計顧問SSDC的協助下,頭份親子館的整體規劃以達到美學、機能、節能、健康、環保與親子友善的永續設計為目標。 針對節能面向,場館外殼採用節能帷幕玻璃,利用屋頂水平深遮陽設計,搭配垂直鋁格柵,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提升建築外殼性能;在節能外殼設計條件下盡量增加建築內自然採光機會,並搭配合理照明規劃與照明用電密度(LPD)設計,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 既然是親子館,健康室內環境當然是重點,室內採用由天然亞麻製成之彈性地材,無毒無塑化劑,適合兒童接觸,牆面為健康塗料,天花為自然木皮矽酸鈣板,搭配柔和色彩,創造健康又安全美觀的活動空間。     在生態面向上,中庭種植了原生樹種、採用誘鳥誘蝶植栽配置,讓孩子在自由探索時能親身接觸自然,近距離欣賞生態物種、體會聽鳥賞鳥的樂趣,不僅吻合「綠化量指標」精神,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園區步道則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的沖刷,提升基地保水效能;並搭配景觀生態池,柔化水岸設計兼具防洪效果,提升區域物種多樣性及友善生物環境。 在減廢部分,除了以景觀設計消化原有置土,達成現地土方平衡,結構上使用預製鋼結構系統結合輕隔間牆,減少結構載重與施工污染,以及符合耐久性設計的開放式管線,減少建築維護過程中造成的建材浪費,降低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同時全面採用節水設備,並將雨水回收做為澆灌使用、種植耐旱型地被,預計可達30%以上節水率。 在業主的支持下,宋建築師為頭份親子館引進自然元素與在地特色,並由統包團隊落實完工,為親子活動創造高品質的相處經驗,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並結合SSDC澄毓的綠建築專業,打造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綠建築教育場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之際,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的未來環境盡一份心力。 #好文推薦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頭份親子館榮獲園冶獎 許願一座未來的森林

頭份親子館,榮獲2024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 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負責概念設計及專案管理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認為這是本案最迷人的核心價值。苗栗縣因地形關係,境內山巒綿亙、河川縱橫,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將此特色融入在地的建築設計中?是一大命題。成長於都市中的孩子,在難得的假日前往親子館,幾乎清一色是封閉式的室內空間,陪同者與孩童鮮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是不是在苗栗這樣的特色山城涵構中,能夠打破這限制,創造一個場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具體而微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森林? 作為一個小小的原點,引發探索與想像的天性?」宋苾璇說。   動靜皆宜的全齡通用設計 身為五歲孩童的母親,宋苾璇觀察到爸媽陪同孩子時,經常缺乏休息而筋疲力盡,「當孩子放完電大人也累了,於是開始思考這個場所有沒有可能成為,陪同者與孩子同時都能好好享受的空間? 」努力研究國內外案例,無限迴圈遊戲場的想法於是誕生!在橢圓形的遊戲主館中,創造出多樣化環境的中庭,以及未來可結合社區菜園的屋頂跑道!在通用設計建議斜率1/15的斜面屋頂上,孩子可以盡情地飛奔嬉戲,陪同者不論是爸媽,甚或是體力較弱的銀髮長輩,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來使用空間,斜面提供上下坡時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訓練!橢圓形態提供了全面性開闊安全的視野,孩子不管跑上N圈,大家總會在動線上的某一處相遇!不同於傳統空間,陪同者疲於奔命的亦步亦趨,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頭份親子館,從體適能的角度,在空間設計貼心考量多重使用者的生理特性,提供通用設計的環境,進一步從而提供大人與孩子們皆能自在放鬆的心理體驗。     生生不息 Circle of Life 師法自然 Learn from Nature 有感於全球高度都市化的趨勢,因緣際會接觸華德福教育,每周一天與孩子在森林公園與自然共學,近期並修習由林務局舉辦的森林療癒師課程,宋苾璇結合森林與無線迴圈遊戲場的想法,將中庭空間打造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以葉片細小嫩綠的台灣原生櫸樹為主題,樹木成長後也不會影響到中庭的採光,考量樹冠高度,設計可與其對話與探險的天井、夾層、空橋、遊戲梯等,將遊戲與環境教育結合,與樹木一同創造垂直性觀察場域;並觀察在地的陽光與風向,結合沙池、水池、球池,結合室內活動,充分提供小肢體與大肢體操作,舒適又安全的場域。建築主體外的公共空間,也是經過一番改造,將原本廢棄操場臨時置土區,拆除其封閉式圍牆,以公園式場館為概念,以在地的苦楝、青楓、杜英以及水濱的黃連木環繞人行步道,多層次的綠化草地,加上生態水池等十餘種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等,希望打造一處多樣化的動植物棲地基盤,期望小樹漸漸長成大樹後,成為高密度開發中的一處生生不息的森林公園,成為與社區一同成長的永續自然夥伴。     以綠建築為指導原則 設計與永續攜手前行 在綠建築設計顧問SSDC的協助下,頭份親子館的整體規劃以達到美學、機能、節能、健康、環保與親子友善的永續設計為目標。 針對節能面向,場館外殼採用節能帷幕玻璃,利用屋頂水平深遮陽設計,搭配垂直鋁格柵,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提升建築外殼性能;在節能外殼設計條件下盡量增加建築內自然採光機會,並搭配合理照明規劃與照明用電密度(LPD)設計,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 既然是親子館,健康室內環境當然是重點,室內採用由天然亞麻製成之彈性地材,無毒無塑化劑,適合兒童接觸,牆面為健康塗料,天花為自然木皮矽酸鈣板,搭配柔和色彩,創造健康又安全美觀的活動空間。     在生態面向上,中庭種植了原生樹種、採用誘鳥誘蝶植栽配置,讓孩子在自由探索時能親身接觸自然,近距離欣賞生態物種、體會聽鳥賞鳥的樂趣,不僅吻合「綠化量指標」精神,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園區步道則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的沖刷,提升基地保水效能;並搭配景觀生態池,柔化水岸設計兼具防洪效果,提升區域物種多樣性及友善生物環境。 在減廢部分,除了以景觀設計消化原有置土,達成現地土方平衡,結構上使用預製鋼結構系統結合輕隔間牆,減少結構載重與施工污染,以及符合耐久性設計的開放式管線,減少建築維護過程中造成的建材浪費,降低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同時全面採用節水設備,並將雨水回收做為澆灌使用、種植耐旱型地被,預計可達30%以上節水率。 在業主的支持下,宋建築師為頭份親子館引進自然元素與在地特色,並由統包團隊落實完工,為親子活動創造高品質的相處經驗,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並結合SSDC澄毓的綠建築專業,打造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綠建築教育場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之際,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的未來環境盡一份心力。 #好文推薦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營建業排碳高怎麼減? 環保建材、降低修繕走向零碳建築

【轉載】 2023年7月22日    TVBS新聞網 文/ 劉俐均  攝影/余信翰 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各產業都在積極投入減碳排計畫,其中,被列為碳排高產業營建業,也開始推行零碳建築,目前不僅把廢棄融入建材當中,另外,專家也指出,提高建築壽命、減少修繕,也是零碳建築中重要一環。 從屋頂到外牆設計,都走向綠建築模式,還有學校的教學大樓,外牆用綠植包覆,頂樓也有綠植花園,能幫建築降溫,室內採光也有設計,減低用電。像這樣的綠建築,已經慢慢在營建業中發酵。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其實營運碳我們其實在綠建築都有在談,就是我們的綠建築標章,或者是在講節能減碳,如果說我的材料很耐用耐久性長,那本來這個建築物,比如說這60年的生命週期內,它可能要經過幾次的修繕,它修的很少不太會壞,它可以不只60年,它可能可以活100年,這時候平均下來的碳排就會比較低。所以在綠色低碳的做法裡面,其實增加建築物的壽命是一個,被鼓勵的一個減碳的方式。」 營建過程的碳排要減量,就必須從工法上著手改變,像是降低熱能使用,而建材再生料比例也得提高,根據內政部資訊,在2030年,公有新建物達建築能效1級或淨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淨零碳,到了2050年,100%建築物和85%建物為淨零碳建築。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大部分的建築物還是用鋼筋水泥蓋的話,那我們都知道鋼筋水泥,它的排放量會比較大,那是不是在這個方面可以有些降低的做法,所以使用回收再生材料這個部分,就會在這個議題上面,會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在我們挑選建材主要要談的是,回收再生這個部分,因為也會符合這個政府的循環經濟的政策,就是說我們希望可以把廢棄物,拿來做成建材,再延長它的生命週期,然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這樣你才會循環又低碳。」     室內裝潢業者Eason:「對像油漆的話我們會選擇,比較對環境安全、對環境比較健康的,也就是有綠建材標章的油漆。」室內裝潢,也要開始碳減量,不只使用再生原料,從地板到油漆,吹起綠色永續風潮。 室內裝潢業者Eason:「最近在裝潢業建材業真的很多會使用,第一個像是有綠建材標章的東西,那再來就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東西,那像我們的話,我們比較多客人會選擇油漆跟地板,地板的話,我們家有一種地板,它是專門是免膠的系列的地板,所謂免膠的地板也就是,它不用黏膠也不用特別的卡扣,那這種地板的好處跟傳統地板的差別,就是等於說可以重複再使用。」 在缺工、缺料的衝擊下,房價也已經明顯往上調,這些都會增加建商既有的成本,尤其在商用租賃市場,恐怕會最先浮現。 房地產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對以目前來看如果在商用市場的話,租金的反應其實最直接的,看在信義計畫區有取得綠建築,一般來說會比同樣屋齡,或者是同樣的這個區位條件的這個辦公室,至少有15個百分點以上的這個租金溢價,對於不管是業主的這個未來興建的方向,或者是投資機構,未來採取的這些建築投資的趨向來看,應該都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一座舊建築改為綠建築,光是外觀成本就要3個百分點,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設備變更包含照明、空調、電表等等加總,成本增幅大約在15%左右。 房地產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以目前的這個建築成本來看,的確增加一成到兩成,是一個合理而且可接受的這個範圍,但是未來如果普遍在這個,我們說這樣子的不管是工法,或者是材料的推行上面,基本上消費者其實也沒有選擇了,不管是在安全性、舒適性,或者是健康性上面,可能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回饋,也會接受度越來越高。」 不只營造工法、材料轉變,也能搭配再生能源使用,導入減碳排的科技技術,運用智聯網讓燈、空調自動關閉,從低碳慢慢演進到淨零碳建築。   此文轉自《TVBS新聞網》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讓綠建築引領桃園邁向永續城市:TEDxNCU專訪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10月3日接受中央大學TEDxNCU的採訪,該團隊以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為題切入,展開一系列關於桃園產業轉型、建築升級的探討,陳重仁總經理更以多年綠建築及淨零永續的專業經驗,提供對桃園市發展為永續城市的未來想像。   #產業向減碳轉!綠工廠如何煉成? 美國未來學作家John Naisbitt認為「未來的競爭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是全台工業生產GDP最高的城市,面臨轉型為永續城市的過程中,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呢? 桃園市是許多高科技廠的落腳地,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測試三廠即在桃園龍潭,未來更計畫讓1奈米廠進駐,廠房的節能減碳是這些國際企業持續關注及努力的重點,陳重仁以半導體廠為例,其廠房通常是高耗能、高耗水的,所有的半導體廠地下室都有個大水庫,因此綠建築廠房設計必須著重「節能」,以及水的循環再利用、汙染源排放的降低。 而傳統產業也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過去投資在環保廠房較少,但為取得國際大廠認可,依然無法將節能減碳置身事外,它們的綠建築設計重點與高科技廠也有不小的差異,基本上電子廠無法自然通風採光,而傳產工廠反而需要自然通風採光。傳產相對來說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如成衣、製鞋、皮革等,不僅有會發熱的設備,大量的工人也是一個熱源,而傳產工廠常見的問題就是散熱不良,因此「如何增加散熱以提升室內環境舒適度」就是首要課題,相關手法諸如增加自然通風機會、增加廠房隔熱效果等,都是傳產工廠常見的改善方式。 台灣一半以上的碳排來自工業,住商的碳排比例約占兩成,因此,減碳政策優先從工業下手,從獎勵性誘因到法規強制性要求,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節能減碳的關鍵角色。 #以循環經濟,迎向永續城市 自從升格之後,桃園市便一直致力轉型為環保產業重鎮,轄內擁有48家廢棄物處理機構及497家再利用機構,以完善的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全市產生的廢棄物,並再製成資源化產品,是台灣目前廢棄物回收產業的最大基地。 「資源循環零廢棄」為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2022年已成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積極推動之。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廢棄物總量為3200萬公噸,事業廢棄物佔比69%,其中工業廢棄物佔87.2%,達1913萬公噸。在桃園市,目前產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可達87.5%。 根據SSDC澄毓多年輔導台積電建廠的經驗,其廢棄物回收率可達九成以上,與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相近。桃園資源回收產業遇到的困難是,廢棄物的產生量遠遠高於去化量,技術和成本因素,使廢棄物無法百分百循環成資源再利用。陳重仁認為,桃園市有機會將在地的資源回收產業與綠建築結合,將廢棄物再次做成建材使用,未來城市所需要的原料,在城市裡面就可以取得,也就是所謂的「城市挖礦City Mining」,切合「讓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桃園市近年興建的社會住宅,如SSDC澄毓參與的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桃園航空城安置宅等,便已導入「循環經濟」的要求。 桃園的淨遷入人數與生育率皆居六都之冠,是唯一自然增加率正成長的直轄市,對於建築物的需求也將隨之提高,當全世界的城市都以「永續」為目標時,建築物就是減碳的最佳標的,SSDC澄毓擁有最豐富的綠建築實務經驗。結合「資源循環零廢棄」理念,帶動經濟成長,與環境共生共存,致力於實踐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宗旨。   #好文推薦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讓綠建築引領桃園邁向永續城市:TEDxNCU專訪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10月3日接受中央大學TEDxNCU的採訪,該團隊以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為題切入,展開一系列關於桃園產業轉型、建築升級的探討,陳重仁總經理更以多年綠建築及淨零永續的專業經驗,提供對桃園市發展為永續城市的未來想像。   #產業向減碳轉!綠工廠如何煉成? 美國未來學作家John Naisbitt認為「未來的競爭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是全台工業生產GDP最高的城市,面臨轉型為永續城市的過程中,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呢? 桃園市是許多高科技廠的落腳地,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測試三廠即在桃園龍潭,未來更計畫讓1奈米廠進駐,廠房的節能減碳是這些國際企業持續關注及努力的重點,陳重仁以半導體廠為例,其廠房通常是高耗能、高耗水的,所有的半導體廠地下室都有個大水庫,因此綠建築廠房設計必須著重「節能」,以及水的循環再利用、汙染源排放的降低。 而傳統產業也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過去投資在環保廠房較少,但為取得國際大廠認可,依然無法將節能減碳置身事外,它們的綠建築設計重點與高科技廠也有不小的差異,基本上電子廠無法自然通風採光,而傳產工廠反而需要自然通風採光。傳產相對來說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如成衣、製鞋、皮革等,不僅有會發熱的設備,大量的工人也是一個熱源,而傳產工廠常見的問題就是散熱不良,因此「如何增加散熱以提升室內環境舒適度」就是首要課題,相關手法諸如增加自然通風機會、增加廠房隔熱效果等,都是傳產工廠常見的改善方式。 台灣一半以上的碳排來自工業,住商的碳排比例約占兩成,因此,減碳政策優先從工業下手,從獎勵性誘因到法規強制性要求,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節能減碳的關鍵角色。 #以循環經濟,迎向永續城市 自從升格之後,桃園市便一直致力轉型為環保產業重鎮,轄內擁有48家廢棄物處理機構及497家再利用機構,以完善的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全市產生的廢棄物,並再製成資源化產品,是台灣目前廢棄物回收產業的最大基地。 「資源循環零廢棄」為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2022年已成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積極推動之。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廢棄物總量為3200萬公噸,事業廢棄物佔比69%,其中工業廢棄物佔87.2%,達1913萬公噸。在桃園市,目前產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可達87.5%。 根據SSDC澄毓多年輔導台積電建廠的經驗,其廢棄物回收率可達九成以上,與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相近。桃園資源回收產業遇到的困難是,廢棄物的產生量遠遠高於去化量,技術和成本因素,使廢棄物無法百分百循環成資源再利用。陳重仁認為,桃園市有機會將在地的資源回收產業與綠建築結合,將廢棄物再次做成建材使用,未來城市所需要的原料,在城市裡面就可以取得,也就是所謂的「城市挖礦City Mining」,切合「讓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桃園市近年興建的社會住宅,如SSDC澄毓參與的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桃園航空城安置宅等,便已導入「循環經濟」的要求。 桃園的淨遷入人數與生育率皆居六都之冠,是唯一自然增加率正成長的直轄市,對於建築物的需求也將隨之提高,當全世界的城市都以「永續」為目標時,建築物就是減碳的最佳標的,SSDC澄毓擁有最豐富的綠建築實務經驗。結合「資源循環零廢棄」理念,帶動經濟成長,與環境共生共存,致力於實踐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宗旨。   #好文推薦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臺北南山廣場為南山人壽 2012 年標下世貿二館地上權開發案,由三菱地所設計完成設計規劃,主要分為 7 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48 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及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三大部分。大樓總高 272 公尺,面積共 3 萬 1,800 坪,落成後成為台北市的第二高樓。建築物以打造自然美觀、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為本的概念下,完整規劃包涵了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二氧化碳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及室內環境等八大指標。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陳重仁總經理表示:「此案件本身是承攬台北市政府 BOT 標案,一開始市政府對此案的要求為取得台灣 EEWH 黃金級認證,但回想當時,基於南山人壽集團總裁對於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的用心參與和高度期待,令其勇於超越原本台北市政府當年標案制定的標準,要求達到 EEWH 鑽石級以及 LEED 黃金級雙認證目標,也在承攬此案建築師團隊推薦下找到擁有專案設計經驗豐富的澄毓顧問團隊進行全程輔導,最終成功打造臺北南山廣場大樓成為東亞地區最綠色的智慧商務辦公大樓之一。」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順利協助南山廣場取得「國際綠建築 LEED-NC 黃金級」和「台灣綠建築標章 EEWH 鑽石級」的雙認證是如何辦到呢?透過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專業及豐富的輔導經驗,首先在立體綠化方面,全棟採用綠色無害建材與全方位能源環控系統,屋頂大量設置植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其次協助規劃導入智慧節能空調與控制系、電梯能源回收系統、智慧電梯管理系統…等方案。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更值得一提的技術亮點在於: 其一、南山廣場在主要辦公使用空間樓層採用超高節能 Low-E 複層玻璃;該頂層景觀餐廳因夜間景觀需求則採用較輕透的帷幕玻璃,搭配採用雙層玻璃之間的電動百葉系統,可透過感應器偵測陽光強弱,或由電動百葉電腦系統控制決定百葉的升降高度和角度,達到最佳直射陽光遮蔽效果,進而達成建築物節能省電的功效。 其二、該大樓辦公空間全部採用可調式 LED 節能智慧照明系統,其晝光控制功能可在建築物 4.5 公尺內的外周區感應日照亮度,可控制室內燈光的明亮度達到節能功效,並配置散光板達成辦公區域照明需要,並降低燈具發熱量、減少空調能耗。 其三、基地保水和透水是綠建築創造環境效益、環境貢獻另一個重點,該大樓擁有地下雨水貯集滲透槽,利用下沉式廣場設置地下雨水貯集槽可蒐集達 1200 噸的雨水再利用,可防止全球極端氣候面臨洪水災害發生,亦呼應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韌性城市的防災做法。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成功輔導臺北南山廣場大樓取得 LEED-NC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證的榮耀之外,也為台灣實現建康、高效能的 LEED 和 EEWH 綠建築工法樹立重要典範,這正是擁有專業輔導經驗的 SSDC 顧問團隊一直堅持之服務理念與宗旨。

MORE →
台灣首座奇美博物館取得 LEED 綠建築認證

台灣首座奇美博物館取得 LEED 綠建築認證

台南奇美博物館對外營運後,充滿濃濃歐洲風格的建築,吸引不少遊客朝聖,更入列世界級綠建築博物館!在澄毓團隊努力下,終於獲得美國綠建築 LEED 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博物館。民眾參觀珍貴收藏時,還可感受綠建築帶來的好處。 奇美博物館綠建築設計,在節水景觀方面,採用原生耐旱型複層植栽,大面積複層植栽綠化達 61%;選用高效率省水衛生設備,日常用水量可降低 36%,且收集的回收水,經處理後可替代供 50%以上植栽澆灌用水。 節能設計方面,有中庭自然採光,減少開燈的需求;屋頂表面設置綠屋頂,並塗高反射率塗料,降低基地熱島效應。室內並採用 LED 照明節能。營建過程中也相當重視資源回收再利用,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達 87.7%。

MORE →
圖片提供/利晉工程

澄毓團隊協劲台達電子桃園五廠平均節能 20%

繼台達電子桃園三廠研發大樓後,台達電與澄毓團隊再度合作台達電桃五廠綠建築案,發揮綠色理念。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的的設計策略,全案從開挖到完工,只花了十個月,建築物平均節能 20%,獲得美國 LEED 與台灣 EEWH 的雙認證。 台達桃五廠 2015 年6月完工,此案節能標準比台灣節能標準還要高,採美國最高規格來設計,節能措施的儲冰系統,利用夜間低成本電價儲存冷能,並降低白天用電尖峰,以此節省空調用電費。節水方面,設置雨水與冷凝水回收系統供沖廁與澆灌使用,以及回收水 100%供沖廁使用等。 室內環境使用低逸散性的健康環保塗料;資源回收再利用項目中,工地設有回收站,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高達 95%等,澄毓團隊各項的傑出表現,協助台達電綠建築版圖再寫下一章。

MORE →
3M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

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取得 LEED 金級認證!

繼宏達電台北研發中心總部大樓之後,澄毓團隊在台灣執行 LEED 專案再添一面金牌! 位於楊梅的 3M 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獲得 LEED 金級認證。本案最大特色,是業主將其本身所研發的產品直接運用在綠建築設計:從入口門廊抬頭可見的透光雨遮(由回收膠帶塑膠軸心所製成),到腳底下所踩的刮泥墊;從大廳上方導光筒內的反光膜,到玻璃上的節能貼膜等等,處處都可見 3M 產品的蹤影,足見其別出心裁的設計手法。而在綠建築技術運用上,生態復育(地面、露台與屋頂多層次綠化及透水鋪面)、節水(以雨水供植栽澆灌及選用節水衛生設備)、節能(結合建築外殼、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與空調節能等手法)、以及減廢(綠色工地管理、廢棄物回收與使用本地環保建材等)均有不錯的表現。此外,本案同時也獲得 EEWH 鑽石級認證,是座擁有雙認證光環的綠建築。 相關報導>> 3M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MORE →

頭份親子館榮獲園冶獎 許願一座未來的森林

頭份親子館,榮獲2024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 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負責概念設計及專案管理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認為這是本案最迷人的核心價值。苗栗縣因地形關係,境內山巒綿亙、河川縱橫,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將此特色融入在地的建築設計中?是一大命題。成長於都市中的孩子,在難得的假日前往親子館,幾乎清一色是封閉式的室內空間,陪同者與孩童鮮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是不是在苗栗這樣的特色山城涵構中,能夠打破這限制,創造一個場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具體而微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森林? 作為一個小小的原點,引發探索與想像的天性?」宋苾璇說。   動靜皆宜的全齡通用設計 身為五歲孩童的母親,宋苾璇觀察到爸媽陪同孩子時,經常缺乏休息而筋疲力盡,「當孩子放完電大人也累了,於是開始思考這個場所有沒有可能成為,陪同者與孩子同時都能好好享受的空間? 」努力研究國內外案例,無限迴圈遊戲場的想法於是誕生!在橢圓形的遊戲主館中,創造出多樣化環境的中庭,以及未來可結合社區菜園的屋頂跑道!在通用設計建議斜率1/15的斜面屋頂上,孩子可以盡情地飛奔嬉戲,陪同者不論是爸媽,甚或是體力較弱的銀髮長輩,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來使用空間,斜面提供上下坡時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訓練!橢圓形態提供了全面性開闊安全的視野,孩子不管跑上N圈,大家總會在動線上的某一處相遇!不同於傳統空間,陪同者疲於奔命的亦步亦趨,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頭份親子館,從體適能的角度,在空間設計貼心考量多重使用者的生理特性,提供通用設計的環境,進一步從而提供大人與孩子們皆能自在放鬆的心理體驗。     生生不息 Circle of Life 師法自然 Learn from Nature 有感於全球高度都市化的趨勢,因緣際會接觸華德福教育,每周一天與孩子在森林公園與自然共學,近期並修習由林務局舉辦的森林療癒師課程,宋苾璇結合森林與無線迴圈遊戲場的想法,將中庭空間打造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以葉片細小嫩綠的台灣原生櫸樹為主題,樹木成長後也不會影響到中庭的採光,考量樹冠高度,設計可與其對話與探險的天井、夾層、空橋、遊戲梯等,將遊戲與環境教育結合,與樹木一同創造垂直性觀察場域;並觀察在地的陽光與風向,結合沙池、水池、球池,結合室內活動,充分提供小肢體與大肢體操作,舒適又安全的場域。建築主體外的公共空間,也是經過一番改造,將原本廢棄操場臨時置土區,拆除其封閉式圍牆,以公園式場館為概念,以在地的苦楝、青楓、杜英以及水濱的黃連木環繞人行步道,多層次的綠化草地,加上生態水池等十餘種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等,希望打造一處多樣化的動植物棲地基盤,期望小樹漸漸長成大樹後,成為高密度開發中的一處生生不息的森林公園,成為與社區一同成長的永續自然夥伴。     以綠建築為指導原則 設計與永續攜手前行 在綠建築設計顧問SSDC的協助下,頭份親子館的整體規劃以達到美學、機能、節能、健康、環保與親子友善的永續設計為目標。 針對節能面向,場館外殼採用節能帷幕玻璃,利用屋頂水平深遮陽設計,搭配垂直鋁格柵,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提升建築外殼性能;在節能外殼設計條件下盡量增加建築內自然採光機會,並搭配合理照明規劃與照明用電密度(LPD)設計,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 既然是親子館,健康室內環境當然是重點,室內採用由天然亞麻製成之彈性地材,無毒無塑化劑,適合兒童接觸,牆面為健康塗料,天花為自然木皮矽酸鈣板,搭配柔和色彩,創造健康又安全美觀的活動空間。     在生態面向上,中庭種植了原生樹種、採用誘鳥誘蝶植栽配置,讓孩子在自由探索時能親身接觸自然,近距離欣賞生態物種、體會聽鳥賞鳥的樂趣,不僅吻合「綠化量指標」精神,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園區步道則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的沖刷,提升基地保水效能;並搭配景觀生態池,柔化水岸設計兼具防洪效果,提升區域物種多樣性及友善生物環境。 在減廢部分,除了以景觀設計消化原有置土,達成現地土方平衡,結構上使用預製鋼結構系統結合輕隔間牆,減少結構載重與施工污染,以及符合耐久性設計的開放式管線,減少建築維護過程中造成的建材浪費,降低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同時全面採用節水設備,並將雨水回收做為澆灌使用、種植耐旱型地被,預計可達30%以上節水率。 在業主的支持下,宋建築師為頭份親子館引進自然元素與在地特色,並由統包團隊落實完工,為親子活動創造高品質的相處經驗,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並結合SSDC澄毓的綠建築專業,打造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綠建築教育場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之際,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的未來環境盡一份心力。 #好文推薦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頭份親子館榮獲園冶獎 許願一座未來的森林

頭份親子館,榮獲2024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 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負責概念設計及專案管理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認為這是本案最迷人的核心價值。苗栗縣因地形關係,境內山巒綿亙、河川縱橫,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將此特色融入在地的建築設計中?是一大命題。成長於都市中的孩子,在難得的假日前往親子館,幾乎清一色是封閉式的室內空間,陪同者與孩童鮮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是不是在苗栗這樣的特色山城涵構中,能夠打破這限制,創造一個場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具體而微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森林? 作為一個小小的原點,引發探索與想像的天性?」宋苾璇說。   動靜皆宜的全齡通用設計 身為五歲孩童的母親,宋苾璇觀察到爸媽陪同孩子時,經常缺乏休息而筋疲力盡,「當孩子放完電大人也累了,於是開始思考這個場所有沒有可能成為,陪同者與孩子同時都能好好享受的空間? 」努力研究國內外案例,無限迴圈遊戲場的想法於是誕生!在橢圓形的遊戲主館中,創造出多樣化環境的中庭,以及未來可結合社區菜園的屋頂跑道!在通用設計建議斜率1/15的斜面屋頂上,孩子可以盡情地飛奔嬉戲,陪同者不論是爸媽,甚或是體力較弱的銀髮長輩,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來使用空間,斜面提供上下坡時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訓練!橢圓形態提供了全面性開闊安全的視野,孩子不管跑上N圈,大家總會在動線上的某一處相遇!不同於傳統空間,陪同者疲於奔命的亦步亦趨,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頭份親子館,從體適能的角度,在空間設計貼心考量多重使用者的生理特性,提供通用設計的環境,進一步從而提供大人與孩子們皆能自在放鬆的心理體驗。     生生不息 Circle of Life 師法自然 Learn from Nature 有感於全球高度都市化的趨勢,因緣際會接觸華德福教育,每周一天與孩子在森林公園與自然共學,近期並修習由林務局舉辦的森林療癒師課程,宋苾璇結合森林與無線迴圈遊戲場的想法,將中庭空間打造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以葉片細小嫩綠的台灣原生櫸樹為主題,樹木成長後也不會影響到中庭的採光,考量樹冠高度,設計可與其對話與探險的天井、夾層、空橋、遊戲梯等,將遊戲與環境教育結合,與樹木一同創造垂直性觀察場域;並觀察在地的陽光與風向,結合沙池、水池、球池,結合室內活動,充分提供小肢體與大肢體操作,舒適又安全的場域。建築主體外的公共空間,也是經過一番改造,將原本廢棄操場臨時置土區,拆除其封閉式圍牆,以公園式場館為概念,以在地的苦楝、青楓、杜英以及水濱的黃連木環繞人行步道,多層次的綠化草地,加上生態水池等十餘種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等,希望打造一處多樣化的動植物棲地基盤,期望小樹漸漸長成大樹後,成為高密度開發中的一處生生不息的森林公園,成為與社區一同成長的永續自然夥伴。     以綠建築為指導原則 設計與永續攜手前行 在綠建築設計顧問SSDC的協助下,頭份親子館的整體規劃以達到美學、機能、節能、健康、環保與親子友善的永續設計為目標。 針對節能面向,場館外殼採用節能帷幕玻璃,利用屋頂水平深遮陽設計,搭配垂直鋁格柵,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提升建築外殼性能;在節能外殼設計條件下盡量增加建築內自然採光機會,並搭配合理照明規劃與照明用電密度(LPD)設計,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 既然是親子館,健康室內環境當然是重點,室內採用由天然亞麻製成之彈性地材,無毒無塑化劑,適合兒童接觸,牆面為健康塗料,天花為自然木皮矽酸鈣板,搭配柔和色彩,創造健康又安全美觀的活動空間。     在生態面向上,中庭種植了原生樹種、採用誘鳥誘蝶植栽配置,讓孩子在自由探索時能親身接觸自然,近距離欣賞生態物種、體會聽鳥賞鳥的樂趣,不僅吻合「綠化量指標」精神,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園區步道則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的沖刷,提升基地保水效能;並搭配景觀生態池,柔化水岸設計兼具防洪效果,提升區域物種多樣性及友善生物環境。 在減廢部分,除了以景觀設計消化原有置土,達成現地土方平衡,結構上使用預製鋼結構系統結合輕隔間牆,減少結構載重與施工污染,以及符合耐久性設計的開放式管線,減少建築維護過程中造成的建材浪費,降低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同時全面採用節水設備,並將雨水回收做為澆灌使用、種植耐旱型地被,預計可達30%以上節水率。 在業主的支持下,宋建築師為頭份親子館引進自然元素與在地特色,並由統包團隊落實完工,為親子活動創造高品質的相處經驗,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並結合SSDC澄毓的綠建築專業,打造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綠建築教育場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之際,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的未來環境盡一份心力。 #好文推薦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營建業排碳高怎麼減? 環保建材、降低修繕走向零碳建築

【轉載】 2023年7月22日    TVBS新聞網 文/ 劉俐均  攝影/余信翰 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各產業都在積極投入減碳排計畫,其中,被列為碳排高產業營建業,也開始推行零碳建築,目前不僅把廢棄融入建材當中,另外,專家也指出,提高建築壽命、減少修繕,也是零碳建築中重要一環。 從屋頂到外牆設計,都走向綠建築模式,還有學校的教學大樓,外牆用綠植包覆,頂樓也有綠植花園,能幫建築降溫,室內採光也有設計,減低用電。像這樣的綠建築,已經慢慢在營建業中發酵。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其實營運碳我們其實在綠建築都有在談,就是我們的綠建築標章,或者是在講節能減碳,如果說我的材料很耐用耐久性長,那本來這個建築物,比如說這60年的生命週期內,它可能要經過幾次的修繕,它修的很少不太會壞,它可以不只60年,它可能可以活100年,這時候平均下來的碳排就會比較低。所以在綠色低碳的做法裡面,其實增加建築物的壽命是一個,被鼓勵的一個減碳的方式。」 營建過程的碳排要減量,就必須從工法上著手改變,像是降低熱能使用,而建材再生料比例也得提高,根據內政部資訊,在2030年,公有新建物達建築能效1級或淨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淨零碳,到了2050年,100%建築物和85%建物為淨零碳建築。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大部分的建築物還是用鋼筋水泥蓋的話,那我們都知道鋼筋水泥,它的排放量會比較大,那是不是在這個方面可以有些降低的做法,所以使用回收再生材料這個部分,就會在這個議題上面,會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在我們挑選建材主要要談的是,回收再生這個部分,因為也會符合這個政府的循環經濟的政策,就是說我們希望可以把廢棄物,拿來做成建材,再延長它的生命週期,然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這樣你才會循環又低碳。」     室內裝潢業者Eason:「對像油漆的話我們會選擇,比較對環境安全、對環境比較健康的,也就是有綠建材標章的油漆。」室內裝潢,也要開始碳減量,不只使用再生原料,從地板到油漆,吹起綠色永續風潮。 室內裝潢業者Eason:「最近在裝潢業建材業真的很多會使用,第一個像是有綠建材標章的東西,那再來就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東西,那像我們的話,我們比較多客人會選擇油漆跟地板,地板的話,我們家有一種地板,它是專門是免膠的系列的地板,所謂免膠的地板也就是,它不用黏膠也不用特別的卡扣,那這種地板的好處跟傳統地板的差別,就是等於說可以重複再使用。」 在缺工、缺料的衝擊下,房價也已經明顯往上調,這些都會增加建商既有的成本,尤其在商用租賃市場,恐怕會最先浮現。 房地產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對以目前來看如果在商用市場的話,租金的反應其實最直接的,看在信義計畫區有取得綠建築,一般來說會比同樣屋齡,或者是同樣的這個區位條件的這個辦公室,至少有15個百分點以上的這個租金溢價,對於不管是業主的這個未來興建的方向,或者是投資機構,未來採取的這些建築投資的趨向來看,應該都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一座舊建築改為綠建築,光是外觀成本就要3個百分點,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設備變更包含照明、空調、電表等等加總,成本增幅大約在15%左右。 房地產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以目前的這個建築成本來看,的確增加一成到兩成,是一個合理而且可接受的這個範圍,但是未來如果普遍在這個,我們說這樣子的不管是工法,或者是材料的推行上面,基本上消費者其實也沒有選擇了,不管是在安全性、舒適性,或者是健康性上面,可能有一個比較直接的回饋,也會接受度越來越高。」 不只營造工法、材料轉變,也能搭配再生能源使用,導入減碳排的科技技術,運用智聯網讓燈、空調自動關閉,從低碳慢慢演進到淨零碳建築。   此文轉自《TVBS新聞網》 #好文推薦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ESG浪潮來襲 台灣不動產面臨「碳轉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讓綠建築引領桃園邁向永續城市:TEDxNCU專訪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10月3日接受中央大學TEDxNCU的採訪,該團隊以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為題切入,展開一系列關於桃園產業轉型、建築升級的探討,陳重仁總經理更以多年綠建築及淨零永續的專業經驗,提供對桃園市發展為永續城市的未來想像。   #產業向減碳轉!綠工廠如何煉成? 美國未來學作家John Naisbitt認為「未來的競爭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是全台工業生產GDP最高的城市,面臨轉型為永續城市的過程中,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呢? 桃園市是許多高科技廠的落腳地,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測試三廠即在桃園龍潭,未來更計畫讓1奈米廠進駐,廠房的節能減碳是這些國際企業持續關注及努力的重點,陳重仁以半導體廠為例,其廠房通常是高耗能、高耗水的,所有的半導體廠地下室都有個大水庫,因此綠建築廠房設計必須著重「節能」,以及水的循環再利用、汙染源排放的降低。 而傳統產業也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過去投資在環保廠房較少,但為取得國際大廠認可,依然無法將節能減碳置身事外,它們的綠建築設計重點與高科技廠也有不小的差異,基本上電子廠無法自然通風採光,而傳產工廠反而需要自然通風採光。傳產相對來說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如成衣、製鞋、皮革等,不僅有會發熱的設備,大量的工人也是一個熱源,而傳產工廠常見的問題就是散熱不良,因此「如何增加散熱以提升室內環境舒適度」就是首要課題,相關手法諸如增加自然通風機會、增加廠房隔熱效果等,都是傳產工廠常見的改善方式。 台灣一半以上的碳排來自工業,住商的碳排比例約占兩成,因此,減碳政策優先從工業下手,從獎勵性誘因到法規強制性要求,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節能減碳的關鍵角色。 #以循環經濟,迎向永續城市 自從升格之後,桃園市便一直致力轉型為環保產業重鎮,轄內擁有48家廢棄物處理機構及497家再利用機構,以完善的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全市產生的廢棄物,並再製成資源化產品,是台灣目前廢棄物回收產業的最大基地。 「資源循環零廢棄」為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2022年已成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積極推動之。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廢棄物總量為3200萬公噸,事業廢棄物佔比69%,其中工業廢棄物佔87.2%,達1913萬公噸。在桃園市,目前產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可達87.5%。 根據SSDC澄毓多年輔導台積電建廠的經驗,其廢棄物回收率可達九成以上,與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相近。桃園資源回收產業遇到的困難是,廢棄物的產生量遠遠高於去化量,技術和成本因素,使廢棄物無法百分百循環成資源再利用。陳重仁認為,桃園市有機會將在地的資源回收產業與綠建築結合,將廢棄物再次做成建材使用,未來城市所需要的原料,在城市裡面就可以取得,也就是所謂的「城市挖礦City Mining」,切合「讓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桃園市近年興建的社會住宅,如SSDC澄毓參與的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桃園航空城安置宅等,便已導入「循環經濟」的要求。 桃園的淨遷入人數與生育率皆居六都之冠,是唯一自然增加率正成長的直轄市,對於建築物的需求也將隨之提高,當全世界的城市都以「永續」為目標時,建築物就是減碳的最佳標的,SSDC澄毓擁有最豐富的綠建築實務經驗。結合「資源循環零廢棄」理念,帶動經濟成長,與環境共生共存,致力於實踐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宗旨。   #好文推薦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讓綠建築引領桃園邁向永續城市:TEDxNCU專訪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於10月3日接受中央大學TEDxNCU的採訪,該團隊以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為題切入,展開一系列關於桃園產業轉型、建築升級的探討,陳重仁總經理更以多年綠建築及淨零永續的專業經驗,提供對桃園市發展為永續城市的未來想像。   #產業向減碳轉!綠工廠如何煉成? 美國未來學作家John Naisbitt認為「未來的競爭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前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是全台工業生產GDP最高的城市,面臨轉型為永續城市的過程中,具備哪些競爭優勢呢? 桃園市是許多高科技廠的落腳地,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測試三廠即在桃園龍潭,未來更計畫讓1奈米廠進駐,廠房的節能減碳是這些國際企業持續關注及努力的重點,陳重仁以半導體廠為例,其廠房通常是高耗能、高耗水的,所有的半導體廠地下室都有個大水庫,因此綠建築廠房設計必須著重「節能」,以及水的循環再利用、汙染源排放的降低。 而傳統產業也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過去投資在環保廠房較少,但為取得國際大廠認可,依然無法將節能減碳置身事外,它們的綠建築設計重點與高科技廠也有不小的差異,基本上電子廠無法自然通風採光,而傳產工廠反而需要自然通風採光。傳產相對來說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如成衣、製鞋、皮革等,不僅有會發熱的設備,大量的工人也是一個熱源,而傳產工廠常見的問題就是散熱不良,因此「如何增加散熱以提升室內環境舒適度」就是首要課題,相關手法諸如增加自然通風機會、增加廠房隔熱效果等,都是傳產工廠常見的改善方式。 台灣一半以上的碳排來自工業,住商的碳排比例約占兩成,因此,減碳政策優先從工業下手,從獎勵性誘因到法規強制性要求,百行百業離不開的「建築」,是節能減碳的關鍵角色。 #以循環經濟,迎向永續城市 自從升格之後,桃園市便一直致力轉型為環保產業重鎮,轄內擁有48家廢棄物處理機構及497家再利用機構,以完善的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全市產生的廢棄物,並再製成資源化產品,是台灣目前廢棄物回收產業的最大基地。 「資源循環零廢棄」為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2022年已成立「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積極推動之。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廢棄物總量為3200萬公噸,事業廢棄物佔比69%,其中工業廢棄物佔87.2%,達1913萬公噸。在桃園市,目前產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可達87.5%。 根據SSDC澄毓多年輔導台積電建廠的經驗,其廢棄物回收率可達九成以上,與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相近。桃園資源回收產業遇到的困難是,廢棄物的產生量遠遠高於去化量,技術和成本因素,使廢棄物無法百分百循環成資源再利用。陳重仁認為,桃園市有機會將在地的資源回收產業與綠建築結合,將廢棄物再次做成建材使用,未來城市所需要的原料,在城市裡面就可以取得,也就是所謂的「城市挖礦City Mining」,切合「讓廢棄物變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桃園市近年興建的社會住宅,如SSDC澄毓參與的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桃園航空城安置宅等,便已導入「循環經濟」的要求。 桃園的淨遷入人數與生育率皆居六都之冠,是唯一自然增加率正成長的直轄市,對於建築物的需求也將隨之提高,當全世界的城市都以「永續」為目標時,建築物就是減碳的最佳標的,SSDC澄毓擁有最豐富的綠建築實務經驗。結合「資源循環零廢棄」理念,帶動經濟成長,與環境共生共存,致力於實踐聯合國SDGs第11項「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宗旨。   #好文推薦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淨零碳排與ESG、SDGs的熱潮,你跟上了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臺北南山廣場為南山人壽 2012 年標下世貿二館地上權開發案,由三菱地所設計完成設計規劃,主要分為 7 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48 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及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三大部分。大樓總高 272 公尺,面積共 3 萬 1,800 坪,落成後成為台北市的第二高樓。建築物以打造自然美觀、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為本的概念下,完整規劃包涵了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二氧化碳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及室內環境等八大指標。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陳重仁總經理表示:「此案件本身是承攬台北市政府 BOT 標案,一開始市政府對此案的要求為取得台灣 EEWH 黃金級認證,但回想當時,基於南山人壽集團總裁對於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的用心參與和高度期待,令其勇於超越原本台北市政府當年標案制定的標準,要求達到 EEWH 鑽石級以及 LEED 黃金級雙認證目標,也在承攬此案建築師團隊推薦下找到擁有專案設計經驗豐富的澄毓顧問團隊進行全程輔導,最終成功打造臺北南山廣場大樓成為東亞地區最綠色的智慧商務辦公大樓之一。」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順利協助南山廣場取得「國際綠建築 LEED-NC 黃金級」和「台灣綠建築標章 EEWH 鑽石級」的雙認證是如何辦到呢?透過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專業及豐富的輔導經驗,首先在立體綠化方面,全棟採用綠色無害建材與全方位能源環控系統,屋頂大量設置植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其次協助規劃導入智慧節能空調與控制系、電梯能源回收系統、智慧電梯管理系統…等方案。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更值得一提的技術亮點在於: 其一、南山廣場在主要辦公使用空間樓層採用超高節能 Low-E 複層玻璃;該頂層景觀餐廳因夜間景觀需求則採用較輕透的帷幕玻璃,搭配採用雙層玻璃之間的電動百葉系統,可透過感應器偵測陽光強弱,或由電動百葉電腦系統控制決定百葉的升降高度和角度,達到最佳直射陽光遮蔽效果,進而達成建築物節能省電的功效。 其二、該大樓辦公空間全部採用可調式 LED 節能智慧照明系統,其晝光控制功能可在建築物 4.5 公尺內的外周區感應日照亮度,可控制室內燈光的明亮度達到節能功效,並配置散光板達成辦公區域照明需要,並降低燈具發熱量、減少空調能耗。 其三、基地保水和透水是綠建築創造環境效益、環境貢獻另一個重點,該大樓擁有地下雨水貯集滲透槽,利用下沉式廣場設置地下雨水貯集槽可蒐集達 1200 噸的雨水再利用,可防止全球極端氣候面臨洪水災害發生,亦呼應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韌性城市的防災做法。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成功輔導臺北南山廣場大樓取得 LEED-NC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證的榮耀之外,也為台灣實現建康、高效能的 LEED 和 EEWH 綠建築工法樹立重要典範,這正是擁有專業輔導經驗的 SSDC 顧問團隊一直堅持之服務理念與宗旨。

MORE →
台灣首座奇美博物館取得 LEED 綠建築認證

台灣首座奇美博物館取得 LEED 綠建築認證

台南奇美博物館對外營運後,充滿濃濃歐洲風格的建築,吸引不少遊客朝聖,更入列世界級綠建築博物館!在澄毓團隊努力下,終於獲得美國綠建築 LEED 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博物館。民眾參觀珍貴收藏時,還可感受綠建築帶來的好處。 奇美博物館綠建築設計,在節水景觀方面,採用原生耐旱型複層植栽,大面積複層植栽綠化達 61%;選用高效率省水衛生設備,日常用水量可降低 36%,且收集的回收水,經處理後可替代供 50%以上植栽澆灌用水。 節能設計方面,有中庭自然採光,減少開燈的需求;屋頂表面設置綠屋頂,並塗高反射率塗料,降低基地熱島效應。室內並採用 LED 照明節能。營建過程中也相當重視資源回收再利用,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達 87.7%。

MORE →
圖片提供/利晉工程

澄毓團隊協劲台達電子桃園五廠平均節能 20%

繼台達電子桃園三廠研發大樓後,台達電與澄毓團隊再度合作台達電桃五廠綠建築案,發揮綠色理念。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的的設計策略,全案從開挖到完工,只花了十個月,建築物平均節能 20%,獲得美國 LEED 與台灣 EEWH 的雙認證。 台達桃五廠 2015 年6月完工,此案節能標準比台灣節能標準還要高,採美國最高規格來設計,節能措施的儲冰系統,利用夜間低成本電價儲存冷能,並降低白天用電尖峰,以此節省空調用電費。節水方面,設置雨水與冷凝水回收系統供沖廁與澆灌使用,以及回收水 100%供沖廁使用等。 室內環境使用低逸散性的健康環保塗料;資源回收再利用項目中,工地設有回收站,營建廢棄物回收率高達 95%等,澄毓團隊各項的傑出表現,協助台達電綠建築版圖再寫下一章。

MORE →
3M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

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取得 LEED 金級認證!

繼宏達電台北研發中心總部大樓之後,澄毓團隊在台灣執行 LEED 專案再添一面金牌! 位於楊梅的 3M 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獲得 LEED 金級認證。本案最大特色,是業主將其本身所研發的產品直接運用在綠建築設計:從入口門廊抬頭可見的透光雨遮(由回收膠帶塑膠軸心所製成),到腳底下所踩的刮泥墊;從大廳上方導光筒內的反光膜,到玻璃上的節能貼膜等等,處處都可見 3M 產品的蹤影,足見其別出心裁的設計手法。而在綠建築技術運用上,生態復育(地面、露台與屋頂多層次綠化及透水鋪面)、節水(以雨水供植栽澆灌及選用節水衛生設備)、節能(結合建築外殼、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與空調節能等手法)、以及減廢(綠色工地管理、廢棄物回收與使用本地環保建材等)均有不錯的表現。此外,本案同時也獲得 EEWH 鑽石級認證,是座擁有雙認證光環的綠建築。 相關報導>> 3M亞太區第一座綠建築研發中心正式啟用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