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百行百業建築起 綠建築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

【轉載】專訪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Johnny Chen) 從工業生產工廠到商業大樓,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脫離不了建築。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於 2020 提出的統計數據,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 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 產自開採、製造、運輸、施工和棄置的隱含碳排。為此聯合國也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提出人類資源浪費及對地球環境污染現象的高度重視,國際間也接續出現應廣納建築於環境的聲音,生態觀點逐漸被呼籲,而綠建築之概念方從此孕育而生。 為達成淨零建築轉型,符合節能、省水、減碳、綠化的「綠建築」成為下個世紀中淨零建築的重要解法。根據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以及 1998 年於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國際會議中,對於綠建築給了其定義:為——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此外,綠建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在淨零建築政策與目標方明確的台灣,執行國際認證服務、綠色裝修與規劃的綠建築意識才方興起,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Segreene Sustainable Design & Consulting,下稱SSDC)正是台灣少數及早投入綠建築輔導,並將國際認證系統引入台灣的公司。 SSDC 輔導榮獲多項國際獎項的陶朱隱園,更關注整合式新能源的新趨勢。 #綠建築法規方落實 SSDC 已投入企業國際認證 台灣於 2022 年,正式由國發會公佈「淨零路徑規劃」之階段里程碑後,建築即成為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項目,綠建築需求也隨之增加。但其實我國最早的綠建築法規早始於 1995 年之「建築外殼節能設計法」,其後的「綠建築標章」的推動及「綠建築推動方案」,也標榜以「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為目的,同時將「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面向導入綠建築評估當中,鼓勵政府與民間共同朝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目標前進。 在 2002 年「綠建築推動方案」僅於公部門落實之際,當時民間並無綠建築顧問這個行業,然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已做為國內第一位考取 進階綠建築認證師(LEED AP),更是亞洲第一位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LEED Fellow)。他在建築師事務所歷練十年之後,毅然投身綠建築產業,專心發展綠建築相關專業服務。陳重仁說:「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後,即赴美到哈佛設計研究所攻讀碩士,畢業後於美國工作期間有幸學習到大家所熟知的國際綠建築標準 LEED 認證,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能將這套認證系統帶回台灣!」 2004年返台後,於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陳重仁,早在台灣綠建築風氣尚不盛行時,已有機會參與台積電的廠房設計,成為台積電的綠建築顧問,除為其爭取台灣首例獲得美國 LEED 黃金級與台灣 EEWH 雙認證的國際級廠房外,也參與了友達光電廠之廠房設計,他並接著於 2008 年創立了 SSDC,致力於綠色顧問專業。「隨著國際對於『綠的』永續目標越顯追求,從品牌到製造代工,甚至再到本土產業,致力於執行高水平的綠建築就是我們的目標!」陳重仁表示。 #佇立信義商圈的台灣NO.1綠建築 體現永續實績——陶朱隱園 SSDC創立後輔導許多案子,其中最具有指標性響為人知的即位在信義區的「陶朱隱園」一案,該案由威京集團所開發、SSDC 擔任綠建築總顧問。基於商業合作約定,陳重仁並未對此案多透露細節,他只有淡淡地表示:「陶朱隱園的初始設定即是打造世界級的低碳綠豪宅,除了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下足了功夫,當時與台北市政府商討時,即以標榜旋轉造型及立體植栽,希望為台北市容帶來不一樣的城市風貌。」 從新聞報導中清楚可見其高顯著性,是綠建築體現在台灣的重要指標專案之一。該案榮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 2016 年全球九大城市地標之一,更獲得德國 iF

MORE →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MORE →
陳總專訪,綠建築

見樹更見林,在台灣建構一座綠建築森林為職志

「所謂『見樹更見林』,如果把每棟綠建築當成一顆樹,SSDC澄毓已種下近千棟,我們會持續種下去。」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公司取名『澄毓』,澄清湖的『澄』字,以示我來自高雄,而『毓』則有『綠』的意思,英文名為Segreene Sustainable design & Consulting,簡稱SSDC,其中『Segreene』蘊含See Green之意,『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則為企業發展核心理念。」陳重仁娓娓道來,而澄毓參與的第一個LEED認證案,就是台積電的綠色廠房。   🚩創業,要抓準機會及趨勢勇敢邁進 他回想三十年前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到美國唸書,並在工作時接觸到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正在推動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便去考「LEED AP®」證照,成為當年全台灣唯一擁有此證照的專業人士,並在2014年榮獲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殊榮,在當時,亦是美國境外第一位取得此殊榮的華人。 在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因接觸業主多為台灣光電及半導體大廠,因應上游國際大廠要求,需要建置綠色廠房,而陳重仁的LEED AP專業背景成為當然諮詢對象,也觸發他聚焦在綠建築的創業想法。 「在當時,許多人覺得切入綠建築這領域太早,但我喜歡做人家沒做過的事情,雖然風險高,但只要看到機會並抓緊趨勢,後面機會就是你們的。」陳重仁建議年輕人創業不妨大膽一點!   🚩迎向挑戰,建立口碑及領導地位 「創業初期,在台灣無論是建築師或營造廠都缺乏綠建築規範經驗,全須仰賴團隊自己摸索並想辦法解決。」陳重仁說,尤其是半導體企業講求效率,要求澄毓團隊在短時間內,協助廠商導入綠建築規範系統,從零開始,從規劃、執行到完工建廠,是一極大挑戰,慶幸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及信任的業主,齊心協力取得全台灣第一個美國LEED認證,使命必達的口碑及專業展現,友達光電、聯電、宏達電、奇美電等高科技大廠,陸續找上SSDC澄毓團隊。 「其實每個案子過程都令人印象深刻,以半導體或光電廠房來說,如何協助高科技業主把高耗能廠房降低能耗量,以達到綠建築標準,挑戰度都很高。」陳重仁表示,根據一份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料顯示,只要幫光電廠節能1~2%就等同5~6000戶的住宅用電量,所對應的減碳量等同於好幾百個大安森林公園。   🚩以專業、服務為核心開拓綠建築疆土 「SSDC澄毓從創業開始,即以專業、負責、誠信、服務、穩定品質、創新、共榮共益等八心八箭企業理念文化,為我們的核心價值,因此,廣受追求卓越的金字塔頂端客戶所信賴及仰賴。」陳重仁強調,人才的訓練很重要。所以,澄毓鼓勵員工去考專案管理師證照(PMP),形成澄毓的專案管理特色與Know-How,提供高品質服務。「五成以上的業主會持續回頭尋求澄毓協助與輔導綠建築建案,帶來極大的成就感。」 SSDC澄毓從輔導半導體綠色廠房取得國內外綠建築認證及標章開始起家,至今已十五年,所參與的建築類型擴展至商辦大樓、綜合型商場、學校、醫院、住宅案、公共工程等等,包括奇美博物館、台北南山廣場、高雄美國學校、七海經國園區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均為澄毓經手輔導的著名個案,中國大陸及印尼、越南、日本沖繩均有澄毓的足跡。更參與許多世界第一,例如全球第一個LEED認證面板廠房、全世界第一個WELL白金級認證月子中心等等。   🚩提供一條龍全方位服務,創造2050淨零碳排永續生活 綠建築主要分為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的內外生態、能源使用與消耗、水資源的利用、符合環保的材料以及室內環境品質等都必須顧及到,才能提供使用者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才是真正的好建築。 「不是裝設太陽能板、種樹,就是綠建築,那就太偏頗了。」陳重仁強調,尤其當全球朝向永續發展前進,綠建築從早期的節能減碳目標,到現在的低碳建築,甚而零碳建築的目標,更講究對環境地球的保育及人類健康福祉追求,因此不只有建築專業,還包括更多跨領域的專業合作,包括生態環境規劃、節能、節水、零碳排及零廢棄物,以及科技化的智慧管控等。 因此,澄毓的服務項目也從最初的LEED認證、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智慧建築標章,擴展至國際WELL健康建築認證、LEED Zero認證、碳盤查服務、綠能系統規劃、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輔導、ESG全方位服務等等,「澄毓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提供業主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為創造2050淨零碳排的永續美好地球而邁進。」陳重仁說。 👉👉👉想看更多,歡迎訂閱 #SeeGreen電子報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陳重仁總經理綠建築之路

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陳重仁總經理綠建築之路

若有一台時光機,我最想回到的時光是十年前創業初期。當時,剛結束在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扎實歷練,憑著對綠建築的熱情與憧憬,創立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作為台灣第一家綠建築顧問公司,開闢市場這項挑戰並不容易,當時的夥伴們對綠建築懷抱熱忱,滿滿凝聚力。這段草創期的活力關鍵,有來自對未來的憧憬理想,有面對挑戰的鬥志與應變,更有跨領域的專業能力底蘊。這些素養,源自於一段遠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的獨特經歷。 #危機就是轉機 出國攻研之旅,曲折也意外!依據個人志向,投遞了十個學校,苦等許久卻沒什麼消息;即將放棄之時,卻收到姍姍來遲的哈佛大學錄取通知,原來,這份郵件在國外流浪一圈,幸而及時送達!在美國波士頓初見雪景的興奮逐漸消退後,立即面對的課題便是語言不熟悉帶來溝通問題,以及與優秀同儕相處的壓力。某次,我的房東以其極濃印度英文口音要求漲房租,因不了解其語意,我憨憨的回應「OK!」,慶幸的是漲幅不大。逐步挺過靦腆,硬著頭皮去說、去練習,也就漸漸適應。 這些經歷帶給我一個啟示:「危機就是轉機」!正面迎戰人生中的危機,靈活以對,定能化險為夷,帶來新生機。如果情境不允許時,也不用心急,養精蓄銳,厚積薄發,讓自己有一些緩衝思考,或許就能在過程中另闢蹊徑,絕處逢生。 #開創視野,勇敢前行 在哈佛時,教授曾建議未來的學習方向要以擁有兩個專業為目標,以便在第一專業不受用時,第二專長便能頂上。我當時主修建築設計,也對工程機電有興趣,這樣的跨領域專業,不只幫助我銜接美國學綠建築的專業,也在事務所的師父鼓勵下,順利考取 LEED AP,專業與世界接軌,視野更加開闊。 2014 年 10 月,我通過三階段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審核,成功取得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殊榮,在當時,是非美國籍的第一人。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為提名制,除需擁有超過十年的綠建築專業經驗,持有 LEED AP 專業證照八年外,更重視對綠建築教育或推廣綠色理念的貢獻,以及在綠建築領域的領導能力。從哈佛、LEED AP 到 LEED Fellow ,「再崎嶇的路都要走到底」是我一路秉持的信念。 #淨零在即,改變從綠建築做起 「Build it green, everyone profit!」美國綠建築協會的口號這樣說。綠建築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包含業主、建築師、工程師、室內設計師、使用者以及周圍環境,當一間房子生病,人與環境也會生病,無法獨善其身。 #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一轉眼創業已近二十年,當年倡議推動的綠色議題,曾經遙遠,現今都一一落實成真,變成法令政策,愈加重視。不可逆的地球氣候暖化, 2050 淨零碳排目標,都在提醒我們要更積極的去改變現狀,接下來的每個決策都極其關鍵。距離第一個關卡 2030 已經只剩七年,從綠建築做起,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為創造 2050 淨零碳排的永續美好地球而邁進。

MORE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美國綠建築協會與台灣綠領協會攜手舉辦第三屆「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LEED ZERO 零碳建築專題班」。

實踐企業永續 ESG 的 LEED ZERO 綠建築策略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美國綠建築協會與台灣綠領協會與在 2020 年啟動的「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LEED ZERO 零碳建築專題班」今年為第三屆。迎接淨零碳排元年,USGBC 北亞區副總裁王婧,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等業界專家,於線上分享 LEED ZERO、零碳建築、智慧建築、綠建築在企業戰略中的應用,以及綠建築與企業 ESG 的協同作用等相關議題。 LEED ZERO 是什麼?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美國綠建築協會 USGBC 制定,於 1998 年正式公佈的綠建築評估準則。LEED 認證鼓勵永續性建築的發展與實踐,為國際間使用最廣泛之綠建築評估認證系統,目前已在 182 個國家中,累計超過 11 萬件 LEED 認證實績案例,兩百多個國際都市或者社區規劃獲得認證如日本 Sapporo、北京 Universal studio 等。LEED 作為一個成熟的綠建築體系,它所評測的內容也隨著市場對綠建築的認知和需求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增進人的健康、福祉與社區發展等,皆可通過綠建築而實現的目標。 呼應 World Economic Forum 於 2021 年發布的《邁向淨零碳建築行動方案白皮書》,USGBC 在 2018 年底進一步推出了「LEED ZERO 零排放建築評估認證系統」。任何獲得 LEED 認證的建築,若它實現零碳、零能耗、零水耗與零廢棄物等目標,則可以進一步申請 LEED ZERO 認證。在過去近四年中,已經有一百個建築獲得 LEED Zero 認證!如牙膏品牌高露潔

MORE →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臺北南山廣場為南山人壽 2012 年標下世貿二館地上權開發案,由三菱地所設計完成設計規劃,主要分為 7 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48 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及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三大部分。大樓總高 272 公尺,面積共 3 萬 1,800 坪,落成後成為台北市的第二高樓。建築物以打造自然美觀、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為本的概念下,完整規劃包涵了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二氧化碳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及室內環境等八大指標。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陳重仁總經理表示:「此案件本身是承攬台北市政府 BOT 標案,一開始市政府對此案的要求為取得台灣 EEWH 黃金級認證,但回想當時,基於南山人壽集團總裁對於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的用心參與和高度期待,令其勇於超越原本台北市政府當年標案制定的標準,要求達到 EEWH 鑽石級以及 LEED 黃金級雙認證目標,也在承攬此案建築師團隊推薦下找到擁有專案設計經驗豐富的澄毓顧問團隊進行全程輔導,最終成功打造臺北南山廣場大樓成為東亞地區最綠色的智慧商務辦公大樓之一。」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順利協助南山廣場取得「國際綠建築 LEED-NC 黃金級」和「台灣綠建築標章 EEWH 鑽石級」的雙認證是如何辦到呢?透過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專業及豐富的輔導經驗,首先在立體綠化方面,全棟採用綠色無害建材與全方位能源環控系統,屋頂大量設置植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其次協助規劃導入智慧節能空調與控制系、電梯能源回收系統、智慧電梯管理系統…等方案。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更值得一提的技術亮點在於: 其一、南山廣場在主要辦公使用空間樓層採用超高節能 Low-E 複層玻璃;該頂層景觀餐廳因夜間景觀需求則採用較輕透的帷幕玻璃,搭配採用雙層玻璃之間的電動百葉系統,可透過感應器偵測陽光強弱,或由電動百葉電腦系統控制決定百葉的升降高度和角度,達到最佳直射陽光遮蔽效果,進而達成建築物節能省電的功效。 其二、該大樓辦公空間全部採用可調式 LED 節能智慧照明系統,其晝光控制功能可在建築物 4.5 公尺內的外周區感應日照亮度,可控制室內燈光的明亮度達到節能功效,並配置散光板達成辦公區域照明需要,並降低燈具發熱量、減少空調能耗。 其三、基地保水和透水是綠建築創造環境效益、環境貢獻另一個重點,該大樓擁有地下雨水貯集滲透槽,利用下沉式廣場設置地下雨水貯集槽可蒐集達 1200 噸的雨水再利用,可防止全球極端氣候面臨洪水災害發生,亦呼應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韌性城市的防災做法。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成功輔導臺北南山廣場大樓取得 LEED-NC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證的榮耀之外,也為台灣實現建康、高效能的 LEED 和 EEWH 綠建築工法樹立重要典範,這正是擁有專業輔導經驗的 SSDC 顧問團隊一直堅持之服務理念與宗旨。

MORE →
台鐵苗栗火車站(圖片提供/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

開出綠色永續的處方箋──從車站民眾中暑案探討綠建築的願景與難題

從美國哈佛留學回國後,我從善如流地先進入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二年。在決心創業時,老闆挺替我擔心的,「我給自己兩年時間嘗試,如果不行就再回事務所。」我與老闆約定。當初一步一腳印開闢的市場,如今已成為王道、顯學,這既是原先難以想像的成果,也讓人感到些許溫馨。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在臺灣耕耘綠建築領域二十多年。 一般民眾認知的綠建築,以公家機關、公共建築居多,如澄毓顧問輔導的成大魔法學校、海洋科學博物館,以及逐步整修改善的台鐵車站等;然節能減碳與追求 EGS 已是全球趨勢,加上臺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早已驅動科技廠辦、商辦大樓,以及住宅社區,以台灣綠建築標準 EEWH 及國際綠建築標準 LEED 興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成長速度顯著加快。 今年夏天,獲綠建築獎章的台鐵苗栗火車站傳出民眾中暑的事情,社會大眾相當納悶與不解,就此機會,談談「綠建築」這件事情。 首先,我觀察到的一點是,建築師多喜歡挑戰!他們在設計時通常都有很好的願景,但後來因為施工、發包或其他因素,導致雖有理念但無法發揮。其次,建築物本身的條件也影響相當大。新型高鐵站除了候車區以外,基本是全空調的設計模式,且站體通常位於地上;整修改善的台鐵火車站,在新、舊站體銜接與復原的前提下,呈現較多的開放自然空間。第三,現今的氣候變遷與氣候極端愈來愈激烈,即便在設計階段時沒有高溫問題,也可能在數年後突然升溫。這些都是澄毓在參與時,經常提醒與提出修正的。 溫溼度有所謂「舒適範圍」,一般設定為溫度 25~28 度,濕度介於 40~60%之間,如果超過了又該怎麼辦呢?這些標準放在不同地區,也會產生差異。建築師在設計時,若假設建築物溫濕度總能維持在舒適範圍,一旦溫度超標,濕度又到達約 80%,體感溫度可能會更高,再算上輻射溫度影響,於現今氣候變遷大的時代,這些都很難控制。台灣火車站講求自然通風採光,卻很容易在夏天與冬天超出前面提到的舒適範圍,導致民眾不適,所以機械方法(空調系統)來處理可能無法避免。 使用空調與節能環保並不完全衝突,就如同節能與健康須同時考量一樣,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考量當用則用,當省則省,而不是堅持完全不用空調,才能夠兼顧舒適與環保。設計是靈活的,視情況平衡機械方法與被動式設計也是一門學問,因為每種形式都一定有不適用的情境。比方說當室外很熱或空氣很髒時,使用者也不會想直接通風吧?被動式設計的自然通風、採光是有條件的,當外氣的溫溼度與空氣品質好才來進行,這樣才是真兼顧健康與環保。而當超出舒適溫溼度,我們必須使用機械方法時就要考量耗能。無論是夏天開冷氣或冬天開暖氣,耗能都是越低越好。當用則用、當省則省,這當中自有一番巧思。 我喜歡創新、創業,做人家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澄毓的服務也算台灣第一家,後來有更多的同好響應,形成一門專業服務。常有人會覺得綠建築難搞,但其實不會,只是大家平常比較少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不論是建築師、業主或綠能廠商,對於怎麼把各種議題兜在建築物裡面還是比較陌生。不是不能做,但要在台灣實現是一個蠻大的挑戰,也因此澄毓的顧問服務才有價值,我們也積極找各種單位合作。大家平常日理萬機,容易把問題想的單純,而我們的專業便是先幫客戶全盤性的做整合。這麼一來,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對症下藥,照著我們開出的處方,就知道該怎麼出招。

MORE →

百行百業建築起 綠建築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

【轉載】專訪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Johnny Chen) 從工業生產工廠到商業大樓,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脫離不了建築。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於 2020 提出的統計數據,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 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 產自開採、製造、運輸、施工和棄置的隱含碳排。為此聯合國也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提出人類資源浪費及對地球環境污染現象的高度重視,國際間也接續出現應廣納建築於環境的聲音,生態觀點逐漸被呼籲,而綠建築之概念方從此孕育而生。 為達成淨零建築轉型,符合節能、省水、減碳、綠化的「綠建築」成為下個世紀中淨零建築的重要解法。根據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以及 1998 年於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國際會議中,對於綠建築給了其定義:為——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此外,綠建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在淨零建築政策與目標方明確的台灣,執行國際認證服務、綠色裝修與規劃的綠建築意識才方興起,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Segreene Sustainable Design & Consulting,下稱SSDC)正是台灣少數及早投入綠建築輔導,並將國際認證系統引入台灣的公司。 SSDC 輔導榮獲多項國際獎項的陶朱隱園,更關注整合式新能源的新趨勢。 #綠建築法規方落實 SSDC 已投入企業國際認證 台灣於 2022 年,正式由國發會公佈「淨零路徑規劃」之階段里程碑後,建築即成為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項目,綠建築需求也隨之增加。但其實我國最早的綠建築法規早始於 1995 年之「建築外殼節能設計法」,其後的「綠建築標章」的推動及「綠建築推動方案」,也標榜以「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為目的,同時將「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面向導入綠建築評估當中,鼓勵政府與民間共同朝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目標前進。 在 2002 年「綠建築推動方案」僅於公部門落實之際,當時民間並無綠建築顧問這個行業,然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已做為國內第一位考取 進階綠建築認證師(LEED AP),更是亞洲第一位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LEED Fellow)。他在建築師事務所歷練十年之後,毅然投身綠建築產業,專心發展綠建築相關專業服務。陳重仁說:「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後,即赴美到哈佛設計研究所攻讀碩士,畢業後於美國工作期間有幸學習到大家所熟知的國際綠建築標準 LEED 認證,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能將這套認證系統帶回台灣!」 2004年返台後,於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陳重仁,早在台灣綠建築風氣尚不盛行時,已有機會參與台積電的廠房設計,成為台積電的綠建築顧問,除為其爭取台灣首例獲得美國 LEED 黃金級與台灣 EEWH 雙認證的國際級廠房外,也參與了友達光電廠之廠房設計,他並接著於 2008 年創立了 SSDC,致力於綠色顧問專業。「隨著國際對於『綠的』永續目標越顯追求,從品牌到製造代工,甚至再到本土產業,致力於執行高水平的綠建築就是我們的目標!」陳重仁表示。 #佇立信義商圈的台灣NO.1綠建築 體現永續實績——陶朱隱園 SSDC創立後輔導許多案子,其中最具有指標性響為人知的即位在信義區的「陶朱隱園」一案,該案由威京集團所開發、SSDC 擔任綠建築總顧問。基於商業合作約定,陳重仁並未對此案多透露細節,他只有淡淡地表示:「陶朱隱園的初始設定即是打造世界級的低碳綠豪宅,除了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下足了功夫,當時與台北市政府商討時,即以標榜旋轉造型及立體植栽,希望為台北市容帶來不一樣的城市風貌。」 從新聞報導中清楚可見其高顯著性,是綠建築體現在台灣的重要指標專案之一。該案榮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 2016 年全球九大城市地標之一,更獲得德國 iF

MORE →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可再生的能源來源,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能源。為了加速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立法院近期三讀通過了《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其中第12-1條規定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都必須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這項法令能提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使用率,並鼓勵建築業和民眾採用再生能源,以及帶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並進一步降低太陽能系統的成本,使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太陽能。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廣泛應用將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放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署的報告,太陽能光電是減少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這項法令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使用率,更能對減少碳排放、實現淨零碳排有著重大貢獻。其實政府對建築物使用再生能源早有要求,各縣市政府對於能源使用強度較高的建築物,早已規定必須設置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透過高雄厝地方法規,規定新建透天厝必須裝設太陽能系統。 #建築產業朝向更永續的建築設計與施工方式 這項法令將改變建築設計與施工的方式。新建築物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包括考慮建築物的方位、設計、材料選擇等因素,以及考量如何將太陽能光電系統融入建築設計,包含系統介面與防水設計,裝置的位置包括屋頂、陽台、立面與地面等,這也將帶動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市場的發展與新的商機,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包括相關產業如太陽能板製造、安裝和維護保養等工作。在短期內,這法令可能會為建築業帶來一些挑戰,但長遠看來,這將推動建築業向更永續、更節能的方向發展。 太陽能建築最重要的應用,是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把太陽能光電板做成建材的一部份)。BIPV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台灣則因為誘因不足仍未普及。目前BIPV建材式太陽能板,在犧牲不多的發電效率之下,已可做到表面呈現木紋、石材等多樣變化的花色,也可提供設計師指定花色,惟目前BIPV相關製造廠商,皆以出口為主。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鈣鈦礦太陽能光電板,主要即是作為BIPV的應用。期望這法令的通過,能為台灣的BIPV產業起到推升的作用。 #澄毓早已涉入太陽能建築設計 在澄毓參與輔導與設計的綠建築,多有太陽能使用的議題,例如早期參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衛福部大樓(LEED黃金級認證),即有大面積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後續如印尼NIKE鞋廠辦、南寶樹脂越南廠辦、彰濱凱聖工業廠辦、台南沙崙科學城多個案子、東豐纖維印尼成衣廠辦等,都有BIPV光電系統的設計。目前澄毓參與輔導的綠建築認證案,太陽能光電已經是標配! 基於澄毓十多年的太陽能建築經驗,近期也將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納入服務項目,期望除了提供業主綠建築顧問與設計服務之外,能更無縫接軌的協助業主導入綠能系統,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想了解更多綠能系統規劃設計與建置    

MORE →
陳總專訪,綠建築

見樹更見林,在台灣建構一座綠建築森林為職志

「所謂『見樹更見林』,如果把每棟綠建築當成一顆樹,SSDC澄毓已種下近千棟,我們會持續種下去。」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公司取名『澄毓』,澄清湖的『澄』字,以示我來自高雄,而『毓』則有『綠』的意思,英文名為Segreene Sustainable design & Consulting,簡稱SSDC,其中『Segreene』蘊含See Green之意,『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則為企業發展核心理念。」陳重仁娓娓道來,而澄毓參與的第一個LEED認證案,就是台積電的綠色廠房。   🚩創業,要抓準機會及趨勢勇敢邁進 他回想三十年前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到美國唸書,並在工作時接觸到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正在推動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便去考「LEED AP®」證照,成為當年全台灣唯一擁有此證照的專業人士,並在2014年榮獲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殊榮,在當時,亦是美國境外第一位取得此殊榮的華人。 在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因接觸業主多為台灣光電及半導體大廠,因應上游國際大廠要求,需要建置綠色廠房,而陳重仁的LEED AP專業背景成為當然諮詢對象,也觸發他聚焦在綠建築的創業想法。 「在當時,許多人覺得切入綠建築這領域太早,但我喜歡做人家沒做過的事情,雖然風險高,但只要看到機會並抓緊趨勢,後面機會就是你們的。」陳重仁建議年輕人創業不妨大膽一點!   🚩迎向挑戰,建立口碑及領導地位 「創業初期,在台灣無論是建築師或營造廠都缺乏綠建築規範經驗,全須仰賴團隊自己摸索並想辦法解決。」陳重仁說,尤其是半導體企業講求效率,要求澄毓團隊在短時間內,協助廠商導入綠建築規範系統,從零開始,從規劃、執行到完工建廠,是一極大挑戰,慶幸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及信任的業主,齊心協力取得全台灣第一個美國LEED認證,使命必達的口碑及專業展現,友達光電、聯電、宏達電、奇美電等高科技大廠,陸續找上SSDC澄毓團隊。 「其實每個案子過程都令人印象深刻,以半導體或光電廠房來說,如何協助高科技業主把高耗能廠房降低能耗量,以達到綠建築標準,挑戰度都很高。」陳重仁表示,根據一份經濟部工業局的資料顯示,只要幫光電廠節能1~2%就等同5~6000戶的住宅用電量,所對應的減碳量等同於好幾百個大安森林公園。   🚩以專業、服務為核心開拓綠建築疆土 「SSDC澄毓從創業開始,即以專業、負責、誠信、服務、穩定品質、創新、共榮共益等八心八箭企業理念文化,為我們的核心價值,因此,廣受追求卓越的金字塔頂端客戶所信賴及仰賴。」陳重仁強調,人才的訓練很重要。所以,澄毓鼓勵員工去考專案管理師證照(PMP),形成澄毓的專案管理特色與Know-How,提供高品質服務。「五成以上的業主會持續回頭尋求澄毓協助與輔導綠建築建案,帶來極大的成就感。」 SSDC澄毓從輔導半導體綠色廠房取得國內外綠建築認證及標章開始起家,至今已十五年,所參與的建築類型擴展至商辦大樓、綜合型商場、學校、醫院、住宅案、公共工程等等,包括奇美博物館、台北南山廣場、高雄美國學校、七海經國園區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均為澄毓經手輔導的著名個案,中國大陸及印尼、越南、日本沖繩均有澄毓的足跡。更參與許多世界第一,例如全球第一個LEED認證面板廠房、全世界第一個WELL白金級認證月子中心等等。   🚩提供一條龍全方位服務,創造2050淨零碳排永續生活 綠建築主要分為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的內外生態、能源使用與消耗、水資源的利用、符合環保的材料以及室內環境品質等都必須顧及到,才能提供使用者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才是真正的好建築。 「不是裝設太陽能板、種樹,就是綠建築,那就太偏頗了。」陳重仁強調,尤其當全球朝向永續發展前進,綠建築從早期的節能減碳目標,到現在的低碳建築,甚而零碳建築的目標,更講究對環境地球的保育及人類健康福祉追求,因此不只有建築專業,還包括更多跨領域的專業合作,包括生態環境規劃、節能、節水、零碳排及零廢棄物,以及科技化的智慧管控等。 因此,澄毓的服務項目也從最初的LEED認證、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智慧建築標章,擴展至國際WELL健康建築認證、LEED Zero認證、碳盤查服務、綠能系統規劃、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輔導、ESG全方位服務等等,「澄毓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提供業主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為創造2050淨零碳排的永續美好地球而邁進。」陳重仁說。 👉👉👉想看更多,歡迎訂閱 #SeeGreen電子報  

MORE →

氣候緊急時代下,臺灣的淨零建築之路如何走?

根據2022年3月國發會公告「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臺灣將在2050年時達到淨零排放,期透過減少排放與吸收技術而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接近零,因此面對淨零碳排議題,公共工程與指標性建案將首當其衝。同時,歐盟擬對進口鋼材與水泥等製造汙染較大的商品課徵二氧化碳排放關稅,適用範圍從鋼、鋁、水泥等原材料擴大到下游的製成品螺絲、螺栓等,預定2023年10月開始實施。 #建築節能減碳勿忘降低隱含碳排 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推進,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於第19屆臺灣建築論壇以「氣候緊急時代下的淨零建築之路」為題演講時,直指建築業的碳排占全球總碳排放量的40%,其中約30%的碳排跟建築物的日常使用有關,剩下的10%是跟建材與施工的隱含碳排(Embodied Carbon)有關。 隱含碳排是指材料從栽種、開採、提煉、加工與製造等一系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整棟建築物的隱含碳排結構體就佔五成以上,降低建構體的隱含碳排可透過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優化結構設計、使用預鑄工法容易組裝及拆卸,以及使用低碳綠水泥等方式來達到;結構體之外佔比例最高的就是內外牆體,一樣也可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材料、低碳工法製造生產之材料、容易組裝與拆卸的牆系統等,來進一步降低隱含碳排。 未來建材業與營造業必須在價值鏈中降低碳排放,將建材中的隱含碳納入建築物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的計算重點,已是一個明確指標。 #實現淨零建築,從三方著手 關於建築物日常營運階段的節能減碳,政府也已經有越來越明確嚴格的法規政策,例如強化建築外殼性能提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強制建築物裝設太陽能板、開發行為溫室氣體增量分年抵減等,未來也將實施建築碳排總量管制以及強制裝設儲能系統等,陳重仁總結提出台灣淨零建築的實踐可以「設計階段減碳」、「日常運營階段減碳」,以及「基地內外再生能源減碳」三方面著手。 首先,在設計階段減碳,考量建築外殼、空調及照明系統的深度節能設計;再則,導入智慧能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在日常運營階段做減碳管理,達到30%~50%的總體節能成效;最後,搭配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目前最常見的是於建築物基地內自設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 以澄毓輔導廠商在印尼廠辦大樓的案例,運用BIPV建築整合式太陽能光電系統來設計屋頂大棚架式雨遮棚,達到約40%的能源替代率,成功獲得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 「先做深度節能設計及改善,再補上足夠可再生能源,便可達到零耗能!」陳重仁強調,下一代的綠建築應該具備節能、節水、減廢、低隱含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以及能量測與揭露碳排放的功能!

MORE →
陳重仁總經理綠建築之路

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陳重仁總經理綠建築之路

若有一台時光機,我最想回到的時光是十年前創業初期。當時,剛結束在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扎實歷練,憑著對綠建築的熱情與憧憬,創立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作為台灣第一家綠建築顧問公司,開闢市場這項挑戰並不容易,當時的夥伴們對綠建築懷抱熱忱,滿滿凝聚力。這段草創期的活力關鍵,有來自對未來的憧憬理想,有面對挑戰的鬥志與應變,更有跨領域的專業能力底蘊。這些素養,源自於一段遠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的獨特經歷。 #危機就是轉機 出國攻研之旅,曲折也意外!依據個人志向,投遞了十個學校,苦等許久卻沒什麼消息;即將放棄之時,卻收到姍姍來遲的哈佛大學錄取通知,原來,這份郵件在國外流浪一圈,幸而及時送達!在美國波士頓初見雪景的興奮逐漸消退後,立即面對的課題便是語言不熟悉帶來溝通問題,以及與優秀同儕相處的壓力。某次,我的房東以其極濃印度英文口音要求漲房租,因不了解其語意,我憨憨的回應「OK!」,慶幸的是漲幅不大。逐步挺過靦腆,硬著頭皮去說、去練習,也就漸漸適應。 這些經歷帶給我一個啟示:「危機就是轉機」!正面迎戰人生中的危機,靈活以對,定能化險為夷,帶來新生機。如果情境不允許時,也不用心急,養精蓄銳,厚積薄發,讓自己有一些緩衝思考,或許就能在過程中另闢蹊徑,絕處逢生。 #開創視野,勇敢前行 在哈佛時,教授曾建議未來的學習方向要以擁有兩個專業為目標,以便在第一專業不受用時,第二專長便能頂上。我當時主修建築設計,也對工程機電有興趣,這樣的跨領域專業,不只幫助我銜接美國學綠建築的專業,也在事務所的師父鼓勵下,順利考取 LEED AP,專業與世界接軌,視野更加開闊。 2014 年 10 月,我通過三階段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審核,成功取得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殊榮,在當時,是非美國籍的第一人。美國綠建築協資深會士(LEED Fellow)為提名制,除需擁有超過十年的綠建築專業經驗,持有 LEED AP 專業證照八年外,更重視對綠建築教育或推廣綠色理念的貢獻,以及在綠建築領域的領導能力。從哈佛、LEED AP 到 LEED Fellow ,「再崎嶇的路都要走到底」是我一路秉持的信念。 #淨零在即,改變從綠建築做起 「Build it green, everyone profit!」美國綠建築協會的口號這樣說。綠建築涉及的利害關係人包含業主、建築師、工程師、室內設計師、使用者以及周圍環境,當一間房子生病,人與環境也會生病,無法獨善其身。 #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一轉眼創業已近二十年,當年倡議推動的綠色議題,曾經遙遠,現今都一一落實成真,變成法令政策,愈加重視。不可逆的地球氣候暖化, 2050 淨零碳排目標,都在提醒我們要更積極的去改變現狀,接下來的每個決策都極其關鍵。距離第一個關卡 2030 已經只剩七年,從綠建築做起,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為創造 2050 淨零碳排的永續美好地球而邁進。

MORE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美國綠建築協會與台灣綠領協會攜手舉辦第三屆「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LEED ZERO 零碳建築專題班」。

實踐企業永續 ESG 的 LEED ZERO 綠建築策略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美國綠建築協會與台灣綠領協會與在 2020 年啟動的「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LEED ZERO 零碳建築專題班」今年為第三屆。迎接淨零碳排元年,USGBC 北亞區副總裁王婧,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等業界專家,於線上分享 LEED ZERO、零碳建築、智慧建築、綠建築在企業戰略中的應用,以及綠建築與企業 ESG 的協同作用等相關議題。 LEED ZERO 是什麼?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美國綠建築協會 USGBC 制定,於 1998 年正式公佈的綠建築評估準則。LEED 認證鼓勵永續性建築的發展與實踐,為國際間使用最廣泛之綠建築評估認證系統,目前已在 182 個國家中,累計超過 11 萬件 LEED 認證實績案例,兩百多個國際都市或者社區規劃獲得認證如日本 Sapporo、北京 Universal studio 等。LEED 作為一個成熟的綠建築體系,它所評測的內容也隨著市場對綠建築的認知和需求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增進人的健康、福祉與社區發展等,皆可通過綠建築而實現的目標。 呼應 World Economic Forum 於 2021 年發布的《邁向淨零碳建築行動方案白皮書》,USGBC 在 2018 年底進一步推出了「LEED ZERO 零排放建築評估認證系統」。任何獲得 LEED 認證的建築,若它實現零碳、零能耗、零水耗與零廢棄物等目標,則可以進一步申請 LEED ZERO 認證。在過去近四年中,已經有一百個建築獲得 LEED Zero 認證!如牙膏品牌高露潔

MORE →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運用綠建築新工法,成功協助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獲得 LEED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

臺北南山廣場為南山人壽 2012 年標下世貿二館地上權開發案,由三菱地所設計完成設計規劃,主要分為 7 層樓高的複合式商場、48 層樓高的辦公大樓及設置開放藝文空間的鑽石型入口建築三大部分。大樓總高 272 公尺,面積共 3 萬 1,800 坪,落成後成為台北市的第二高樓。建築物以打造自然美觀、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為本的概念下,完整規劃包涵了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二氧化碳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及室內環境等八大指標。 SSDC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陳重仁總經理表示:「此案件本身是承攬台北市政府 BOT 標案,一開始市政府對此案的要求為取得台灣 EEWH 黃金級認證,但回想當時,基於南山人壽集團總裁對於臺北南山廣場大樓的用心參與和高度期待,令其勇於超越原本台北市政府當年標案制定的標準,要求達到 EEWH 鑽石級以及 LEED 黃金級雙認證目標,也在承攬此案建築師團隊推薦下找到擁有專案設計經驗豐富的澄毓顧問團隊進行全程輔導,最終成功打造臺北南山廣場大樓成為東亞地區最綠色的智慧商務辦公大樓之一。」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順利協助南山廣場取得「國際綠建築 LEED-NC 黃金級」和「台灣綠建築標章 EEWH 鑽石級」的雙認證是如何辦到呢?透過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專業及豐富的輔導經驗,首先在立體綠化方面,全棟採用綠色無害建材與全方位能源環控系統,屋頂大量設置植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其次協助規劃導入智慧節能空調與控制系、電梯能源回收系統、智慧電梯管理系統…等方案。陳重仁總經理認為更值得一提的技術亮點在於: 其一、南山廣場在主要辦公使用空間樓層採用超高節能 Low-E 複層玻璃;該頂層景觀餐廳因夜間景觀需求則採用較輕透的帷幕玻璃,搭配採用雙層玻璃之間的電動百葉系統,可透過感應器偵測陽光強弱,或由電動百葉電腦系統控制決定百葉的升降高度和角度,達到最佳直射陽光遮蔽效果,進而達成建築物節能省電的功效。 其二、該大樓辦公空間全部採用可調式 LED 節能智慧照明系統,其晝光控制功能可在建築物 4.5 公尺內的外周區感應日照亮度,可控制室內燈光的明亮度達到節能功效,並配置散光板達成辦公區域照明需要,並降低燈具發熱量、減少空調能耗。 其三、基地保水和透水是綠建築創造環境效益、環境貢獻另一個重點,該大樓擁有地下雨水貯集滲透槽,利用下沉式廣場設置地下雨水貯集槽可蒐集達 1200 噸的雨水再利用,可防止全球極端氣候面臨洪水災害發生,亦呼應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韌性城市的防災做法。 SSDC 澄毓設計顧問團隊成功輔導臺北南山廣場大樓取得 LEED-NC 黃金級和 EEWH 鑽石級雙認證的榮耀之外,也為台灣實現建康、高效能的 LEED 和 EEWH 綠建築工法樹立重要典範,這正是擁有專業輔導經驗的 SSDC 顧問團隊一直堅持之服務理念與宗旨。

MORE →
台鐵苗栗火車站(圖片提供/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

開出綠色永續的處方箋──從車站民眾中暑案探討綠建築的願景與難題

從美國哈佛留學回國後,我從善如流地先進入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二年。在決心創業時,老闆挺替我擔心的,「我給自己兩年時間嘗試,如果不行就再回事務所。」我與老闆約定。當初一步一腳印開闢的市場,如今已成為王道、顯學,這既是原先難以想像的成果,也讓人感到些許溫馨。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在臺灣耕耘綠建築領域二十多年。 一般民眾認知的綠建築,以公家機關、公共建築居多,如澄毓顧問輔導的成大魔法學校、海洋科學博物館,以及逐步整修改善的台鐵車站等;然節能減碳與追求 EGS 已是全球趨勢,加上臺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早已驅動科技廠辦、商辦大樓,以及住宅社區,以台灣綠建築標準 EEWH 及國際綠建築標準 LEED 興建,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成長速度顯著加快。 今年夏天,獲綠建築獎章的台鐵苗栗火車站傳出民眾中暑的事情,社會大眾相當納悶與不解,就此機會,談談「綠建築」這件事情。 首先,我觀察到的一點是,建築師多喜歡挑戰!他們在設計時通常都有很好的願景,但後來因為施工、發包或其他因素,導致雖有理念但無法發揮。其次,建築物本身的條件也影響相當大。新型高鐵站除了候車區以外,基本是全空調的設計模式,且站體通常位於地上;整修改善的台鐵火車站,在新、舊站體銜接與復原的前提下,呈現較多的開放自然空間。第三,現今的氣候變遷與氣候極端愈來愈激烈,即便在設計階段時沒有高溫問題,也可能在數年後突然升溫。這些都是澄毓在參與時,經常提醒與提出修正的。 溫溼度有所謂「舒適範圍」,一般設定為溫度 25~28 度,濕度介於 40~60%之間,如果超過了又該怎麼辦呢?這些標準放在不同地區,也會產生差異。建築師在設計時,若假設建築物溫濕度總能維持在舒適範圍,一旦溫度超標,濕度又到達約 80%,體感溫度可能會更高,再算上輻射溫度影響,於現今氣候變遷大的時代,這些都很難控制。台灣火車站講求自然通風採光,卻很容易在夏天與冬天超出前面提到的舒適範圍,導致民眾不適,所以機械方法(空調系統)來處理可能無法避免。 使用空調與節能環保並不完全衝突,就如同節能與健康須同時考量一樣,重點在於我們如何考量當用則用,當省則省,而不是堅持完全不用空調,才能夠兼顧舒適與環保。設計是靈活的,視情況平衡機械方法與被動式設計也是一門學問,因為每種形式都一定有不適用的情境。比方說當室外很熱或空氣很髒時,使用者也不會想直接通風吧?被動式設計的自然通風、採光是有條件的,當外氣的溫溼度與空氣品質好才來進行,這樣才是真兼顧健康與環保。而當超出舒適溫溼度,我們必須使用機械方法時就要考量耗能。無論是夏天開冷氣或冬天開暖氣,耗能都是越低越好。當用則用、當省則省,這當中自有一番巧思。 我喜歡創新、創業,做人家以前沒做過的事情,澄毓的服務也算台灣第一家,後來有更多的同好響應,形成一門專業服務。常有人會覺得綠建築難搞,但其實不會,只是大家平常比較少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不論是建築師、業主或綠能廠商,對於怎麼把各種議題兜在建築物裡面還是比較陌生。不是不能做,但要在台灣實現是一個蠻大的挑戰,也因此澄毓的顧問服務才有價值,我們也積極找各種單位合作。大家平常日理萬機,容易把問題想的單純,而我們的專業便是先幫客戶全盤性的做整合。這麼一來,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對症下藥,照著我們開出的處方,就知道該怎麼出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