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SSDC不只是專業綠建築顧問,更是站在第一線的綠建築設計事務所!

#大家覺得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是否只做「顧問」呢? 其實一直以來,SSDC持續都有參與綠建築案的建築設計部分,SSDC創立之初,秉持親自站在執行第一線的專業精神,設計數個綠色裝修案例,包括住宅、辦公室與咖啡廳;在當時大家對於綠色裝修仍感到陌生,並未重視與了解之時,澄毓對於每個裝修案的室內環境品質、健康裝修材,以及節能節水部分,均進行了縝密的規劃與執行;而澄毓各階段進駐的辦公室,內裝也都是由內部執行設計與施工,包括目前和平東路上的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室,除了全面採用無揮發性有機物質(VOC)的礦物漆之外,也都有加裝新風系統、空氣品質偵測器等,以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全面採用高效率節能空調與節能燈具。 SSDC總經理陳重仁畢業於成大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在創立SSDC之前,即在國內外大型建築師事務所任職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曾參與設計過醫院、商場、以及包括台積電、友達光電、康寧玻璃等知名電子廠的設計,因此工業綠建築對SSDC來說是游刃有餘。 #SSDC引領潮流 用心成就完美綠廠房 早在2009年澄毓參與的印尼NIKE鞋廠廠辦LEED認證案,就負責了該廠辦的建築設計,在分析了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業主預算後,應用風土建築之理論與精神,採用印尼當地熱帶氣候區的建築形式(而非模仿西方的綠建築設計),以及大量使用在地建材,加上自然通風採光等被動式設計,以及高效能空調與照明系統設計,與水循環再利用系統設計。再來最重要的是,東南亞地區因為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較差,很多地區每逢暴雨必淹水,藉由景觀地形及滯洪池之精密規劃,成功達成基地防洪與保水功能。以上這些由SSDC親自執行的設計策略,也讓本案順利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 回應變動氣候及環境之設計議題,並非一般傳產工廠設計者所熟悉的,在與業主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產工廠經常僅複製以往的設計,除了缺乏綠色設計因素之外,連以前沒解決的問題也一併複製了,包括熱蓄積與空間效率不佳等。 回應時代需求之智慧綠色工廠,跟以前的傳統工廠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綠工廠設計,必須改變原來的設計思維,配合新製程的導入,做適當的設計變革,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尤其在2050淨零碳排的前提下,國際品牌莫不對其供應鏈做出減碳要求。2017年SSDC參與的印尼LEED認證綠色成衣廠設計案,業主的品牌客戶更是將LEED認證與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列進合約。 未來的工廠設計,必須兼顧減碳與員工健康等ESG要求,這也是SSDC的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BSA X SSDC 強強聯手 打造綠色美學建築 不只美還要超實用   宋苾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與都市設計究所,擅長建築空間美學設計,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BSA(以下稱BSA)成立於2014年,作品包括新竹玻璃工坊、城鎮之心苗栗火車站改造工程、榮總醫院形象再造整建工程、頭份親子館等,無論是否需要綠建築認證,宋苾璇建築師秉持永續設計之精神,兼顧預算並執行綠色設計之精要,為業主與地方環境帶來雙贏。BSA作品曾榮獲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包括德國IF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S、Golden Pin Design Awards金點獎、園冶獎等。 SSDC於2015年接受南寶樹脂公司委託,負責其越南新廠區整廠設計,由於該工廠也是NIKE的供應鏈之一,目標是LEED認證綠工廠,為了完整執行永續設計策略並進一步提升環境美學,邀請BSA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加入SSDC團隊共同參與設計,帶入BSA擅長的建築美學設計,將此廠房變成一個兼具美觀與環保的綠色工廠。 該案設計過程改變了此類化工廠的傳統設計方式,運用了科技廠的設計原則,解決複雜管線的布置、維護與消防問題。再者,導入傳產工廠以往較沒有的廠房與廠房之間的管橋設計,這在電子廠是很常見的,以提升各廠房之間製程運輸的效率;如此,也可以解決東南亞典型午後雷陣雨所造成的廠房之間人員與物料移動的困難。透過獨具匠心之模組化設計、整體園區之色彩計畫、人性化之開口設計等,將園區塑造為一處宜人之工作場域,大幅提升使用者滿意度。 之後BSA與SSDC更共同參與了台南沙崙科學城車測試驗場域設計,以及彰濱工業區凱聖工業的LEED黃金級認證綠工廠設計,相信為未來SSDC+BSA的綠建築設計+認證的一站式服務,可以為業主帶來超越CP值的附加價值,減少業主的專案管理成本與風險,幫助業主打造真正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更多優選實績案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不只是專業綠建築顧問,更是站在第一線的綠建築設計事務所!

#大家覺得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是否只做「顧問」呢? 其實一直以來,SSDC持續都有參與綠建築案的建築設計部分,SSDC創立之初,秉持親自站在執行第一線的專業精神,設計數個綠色裝修案例,包括住宅、辦公室與咖啡廳;在當時大家對於綠色裝修仍感到陌生,並未重視與了解之時,澄毓對於每個裝修案的室內環境品質、健康裝修材,以及節能節水部分,均進行了縝密的規劃與執行;而澄毓各階段進駐的辦公室,內裝也都是由內部執行設計與施工,包括目前和平東路上的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室,除了全面採用無揮發性有機物質(VOC)的礦物漆之外,也都有加裝新風系統、空氣品質偵測器等,以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全面採用高效率節能空調與節能燈具。 SSDC總經理陳重仁畢業於成大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在創立SSDC之前,即在國內外大型建築師事務所任職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曾參與設計過醫院、商場、以及包括台積電、友達光電、康寧玻璃等知名電子廠的設計,因此工業綠建築對SSDC來說是游刃有餘。 #SSDC引領潮流 用心成就完美綠廠房 早在2009年澄毓參與的印尼NIKE鞋廠廠辦LEED認證案,就負責了該廠辦的建築設計,在分析了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業主預算後,應用風土建築之理論與精神,採用印尼當地熱帶氣候區的建築形式(而非模仿西方的綠建築設計),以及大量使用在地建材,加上自然通風採光等被動式設計,以及高效能空調與照明系統設計,與水循環再利用系統設計。再來最重要的是,東南亞地區因為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較差,很多地區每逢暴雨必淹水,藉由景觀地形及滯洪池之精密規劃,成功達成基地防洪與保水功能。以上這些由SSDC親自執行的設計策略,也讓本案順利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 回應變動氣候及環境之設計議題,並非一般傳產工廠設計者所熟悉的,在與業主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產工廠經常僅複製以往的設計,除了缺乏綠色設計因素之外,連以前沒解決的問題也一併複製了,包括熱蓄積與空間效率不佳等。 回應時代需求之智慧綠色工廠,跟以前的傳統工廠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綠工廠設計,必須改變原來的設計思維,配合新製程的導入,做適當的設計變革,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尤其在2050淨零碳排的前提下,國際品牌莫不對其供應鏈做出減碳要求。2017年SSDC參與的印尼LEED認證綠色成衣廠設計案,業主的品牌客戶更是將LEED認證與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列進合約。 未來的工廠設計,必須兼顧減碳與員工健康等ESG要求,這也是SSDC的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BSA X SSDC 強強聯手 打造綠色美學建築 不只美還要超實用   宋苾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與都市設計究所,擅長建築空間美學設計,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BSA(以下稱BSA)成立於2014年,作品包括新竹玻璃工坊、城鎮之心苗栗火車站改造工程、榮總醫院形象再造整建工程、頭份親子館等,無論是否需要綠建築認證,宋苾璇建築師秉持永續設計之精神,兼顧預算並執行綠色設計之精要,為業主與地方環境帶來雙贏。BSA作品曾榮獲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包括德國IF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S、Golden Pin Design Awards金點獎、園冶獎等。 SSDC於2015年接受南寶樹脂公司委託,負責其越南新廠區整廠設計,由於該工廠也是NIKE的供應鏈之一,目標是LEED認證綠工廠,為了完整執行永續設計策略並進一步提升環境美學,邀請BSA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加入SSDC團隊共同參與設計,帶入BSA擅長的建築美學設計,將此廠房變成一個兼具美觀與環保的綠色工廠。 該案設計過程改變了此類化工廠的傳統設計方式,運用了科技廠的設計原則,解決複雜管線的布置、維護與消防問題。再者,導入傳產工廠以往較沒有的廠房與廠房之間的管橋設計,這在電子廠是很常見的,以提升各廠房之間製程運輸的效率;如此,也可以解決東南亞典型午後雷陣雨所造成的廠房之間人員與物料移動的困難。透過獨具匠心之模組化設計、整體園區之色彩計畫、人性化之開口設計等,將園區塑造為一處宜人之工作場域,大幅提升使用者滿意度。 之後BSA與SSDC更共同參與了台南沙崙科學城車測試驗場域設計,以及彰濱工業區凱聖工業的LEED黃金級認證綠工廠設計,相信為未來SSDC+BSA的綠建築設計+認證的一站式服務,可以為業主帶來超越CP值的附加價值,減少業主的專案管理成本與風險,幫助業主打造真正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更多優選實績案例)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Zero Energy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 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 (範疇1) 與電力 (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 (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 (REC) 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2050淨零碳排目標,從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做起吧!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 Zero Energy 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範疇1)與電力(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REC)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4/22 (六)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建築能效法規落後世界二十年,台灣如何急起直追?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的起源是歐盟,後來廣泛為各國採用,號稱是「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早在2002年,歐盟就開始推廣「建築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簡稱EPBD),要求會員國開始使用「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簡稱EPC)。 如今台灣法規規定,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這班姍姍來遲的火車,將如何改變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準備好迎接低碳建築了嗎?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根據法國經驗,透明度為成功關鍵 「建築能源護照」在法國有顯著成效的原因是,「資訊公開」觀念起步早,帶動房屋市場上能效等級A的物件大幅增加,互相競爭之下,國內房屋能效的整體提升。 法國的能效制度分成A到G級,2022年政府限制能效最差的F級和G級建築房租不能再調漲,即使換約租給別人也不行。2025年後,G級的物件也不能在租屋市場繼續出租,等同於強迫屋主改善建築能效,以維護市場建築品質。而2028年後,F級的房屋也無法再被租用。 歐盟統計了執行建築能效認證後各國房屋市場,發現每增加一級,房價增加2.9-8%不等;租金則提升1.5-4.4%不等。 台灣對資訊公開及能源效率的觀念起步較晚,BERS的實施鼓勵建築業對能源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關注,同時鼓勵建築資訊的透明化,對買賣市場將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保障,上述意識抬頭將促使建築業採用更節能和環保的技術,對環境更友善。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完善法規才能跑得更快,日本這樣做 目前台灣針對合乎BERS標準的建築優惠幾乎是零,反觀國外案例,政府是軟硬兼施,強制規定公開、改善建築能效以外,也提供低利貸款、補助等誘因,以加速國內建築在能效方面的進步。 日本國土交通省2019年5月對《建築節能法》進行修訂,所有中等規模非住宅類建築物(300m2以上) 都必須強制計算建築耗能指數(BEI),並應符合建築節能法所定之節能基準、新增複合型建築物節能性能評價,並規定設計單位應將建築節能性能向建築所有人說明。政府針對大型、中型的建築提供不同的規定和獎勵罰則,為淨零碳排的目標設立了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 而德國則提供優良能效等級的建築物更優惠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貸款條件,也有相關補助政策,讓業主、屋主更建屋、裝修時,更有動力去改善建築的能效條件。 台灣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上,不但慢而且不夠積極,空有法規外殼,缺乏實質配套政策。此外,要提升台灣整體建築能效,也不能只靠政府推動。 ▲圖/郭柏巖副教授提供 #民間共同出力,產業環境再升級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跨國企業關注並要求良好的能源效率,使得「能效一級」成為建築業的競爭優勢之一。符合BERS標準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更低的能源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正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美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HERS系統(Home Energy Rating System),不經過政府而由民間團體RESNET培訓並認證的評分員進行評估。這項評估系統採取指數制,指數0為淨零能耗建築,指數100以內即是符合標準的參考建築,若超過100就要注意了! 除了被動遵守法規外,企業有社會責任追求更好的建築品質,BERS即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主動提升能效,不但對環境有益,對業主和消費者都好處多多。 經過20年,台灣總算迎來建築能效法規,所以更要卯足全力急起直追,讓台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生力軍。(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一次搞懂BERS建築能效標示,全球公認最有效的建築節能工具

內政部於世界地球日宣布,今年(2023)7月起,臺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國家住都中心招標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將率先全面導入「新建住宅效能標示1級」制度,擔任起建物節能改造的領頭羊,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全面適用。究竟什麼是「建築能效」呢? SEE GREEN特別專訪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郭柏巖,為我們解惑。 世界各國為因應氣候變遷,紛紛在建築部門的節能減碳目標下猛藥,「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雖各國名稱不一,但殊途同歸,是全球公認對建築節能減碳最有效的工具。台灣採用的「建築碳足跡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BERS)」,將成為台灣淨零碳排建築政策的兩枝箭,引領建築產業朝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BERS就像電器節能標章,分成1+~7級,1+級能效建築為能效最高、最不耗能的建築,凡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者,至少能達到BERS的4級標準。歐洲明文規定須標示在建築廣告及合約中,台灣則尚無明確應用規範。 #2023年7月1日起,台灣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率先施行BERS BERS分為「新建建築能源標示」和「既有建築能源標示」兩種,其中又分非住宅類及住宅類。時任綠建築審查委員的郭柏巖副教授說到:「推動建築能源標示BERS,應從新建建築下手,並且由公部門帶頭做起要,先公後私,以大帶小,方能見其成效。」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建築可以在台灣綠建築標章九大指標的基礎下,強化外殼、空調及照明節能效益;新建社會住宅作為政策前期評估指標,以IH感應電磁爐替代傳統瓦斯爐,鼓勵採用能源標章等級高的熱水器或熱泵式熱水器,取代老舊較耗能的儲備型熱水器,都可將碳排降低許多,BERS能效指標也能從3級提升至2級甚至1+級。 而既有建築評估項目納入後續人員使用行為,舉例來說,電費單就是一個可以拿來評估能效的標準(能源單據評估),每次以近兩年的電費單進行定期檢驗。郭柏巖比喻,BERS制度就像是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告訴你整體「病況」,具體改善方法則要請專家診斷,對症下藥,在耗能痛點處做實質改善。以傳統上來說能耗較高的旅館業為例,旅館熱水24小時不斷循環,是最耗能的設備,經過專家只是調整後,節能成效可能一次從BERS能效指標5級跳到2級。 這套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超過90%。但以電費單計算的能源單據評估事實上非常複雜耗時,郭柏巖指出,目前台灣建築中心正研擬推動簡易版的能效標示制度(S-BERSe),由合格技師到場認證後即可取得標章,今年將從公部門的既有建築開始試行。畢竟全台灣有一千多萬棟既有建築,若不簡化程序,制度將難以普及。 #民眾超有感的建築能效標示,業主腳步加快跟上 為達到BERS優良等級,建築成本控制是門學問,例使用更好的建材和設備,裝置能耗監控系統,並落實後續設備養護,達到未來20年甚至更長,整體能耗下降,自然能反映在電費單及居住品質上。 以台灣目前的用電量及趨勢,電費只會不斷調漲,而BERS就是民眾看得懂且有感的標示,可以住得更省更安心。除了前期設計外,BERS也重視後期人員養護,如定期更替耗損零件、耗能電器,養成隨手關燈、設定合理冷氣溫度等習慣,都有助於達到更好的建築能效。 接受專訪的郭柏巖表示,自己追隨林憲德老師在綠建築領域長年耕耘,深受啟發,因此也投入這個領域,希望能推動更完善的制度,結合產官學,共同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努力。(有關BERS服務項目)

MORE →

SSDC不只是專業綠建築顧問,更是站在第一線的綠建築設計事務所!

#大家覺得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是否只做「顧問」呢? 其實一直以來,SSDC持續都有參與綠建築案的建築設計部分,SSDC創立之初,秉持親自站在執行第一線的專業精神,設計數個綠色裝修案例,包括住宅、辦公室與咖啡廳;在當時大家對於綠色裝修仍感到陌生,並未重視與了解之時,澄毓對於每個裝修案的室內環境品質、健康裝修材,以及節能節水部分,均進行了縝密的規劃與執行;而澄毓各階段進駐的辦公室,內裝也都是由內部執行設計與施工,包括目前和平東路上的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室,除了全面採用無揮發性有機物質(VOC)的礦物漆之外,也都有加裝新風系統、空氣品質偵測器等,以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全面採用高效率節能空調與節能燈具。 SSDC總經理陳重仁畢業於成大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在創立SSDC之前,即在國內外大型建築師事務所任職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曾參與設計過醫院、商場、以及包括台積電、友達光電、康寧玻璃等知名電子廠的設計,因此工業綠建築對SSDC來說是游刃有餘。 #SSDC引領潮流 用心成就完美綠廠房 早在2009年澄毓參與的印尼NIKE鞋廠廠辦LEED認證案,就負責了該廠辦的建築設計,在分析了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業主預算後,應用風土建築之理論與精神,採用印尼當地熱帶氣候區的建築形式(而非模仿西方的綠建築設計),以及大量使用在地建材,加上自然通風採光等被動式設計,以及高效能空調與照明系統設計,與水循環再利用系統設計。再來最重要的是,東南亞地區因為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較差,很多地區每逢暴雨必淹水,藉由景觀地形及滯洪池之精密規劃,成功達成基地防洪與保水功能。以上這些由SSDC親自執行的設計策略,也讓本案順利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 回應變動氣候及環境之設計議題,並非一般傳產工廠設計者所熟悉的,在與業主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產工廠經常僅複製以往的設計,除了缺乏綠色設計因素之外,連以前沒解決的問題也一併複製了,包括熱蓄積與空間效率不佳等。 回應時代需求之智慧綠色工廠,跟以前的傳統工廠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綠工廠設計,必須改變原來的設計思維,配合新製程的導入,做適當的設計變革,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尤其在2050淨零碳排的前提下,國際品牌莫不對其供應鏈做出減碳要求。2017年SSDC參與的印尼LEED認證綠色成衣廠設計案,業主的品牌客戶更是將LEED認證與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列進合約。 未來的工廠設計,必須兼顧減碳與員工健康等ESG要求,這也是SSDC的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BSA X SSDC 強強聯手 打造綠色美學建築 不只美還要超實用   宋苾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與都市設計究所,擅長建築空間美學設計,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BSA(以下稱BSA)成立於2014年,作品包括新竹玻璃工坊、城鎮之心苗栗火車站改造工程、榮總醫院形象再造整建工程、頭份親子館等,無論是否需要綠建築認證,宋苾璇建築師秉持永續設計之精神,兼顧預算並執行綠色設計之精要,為業主與地方環境帶來雙贏。BSA作品曾榮獲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包括德國IF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S、Golden Pin Design Awards金點獎、園冶獎等。 SSDC於2015年接受南寶樹脂公司委託,負責其越南新廠區整廠設計,由於該工廠也是NIKE的供應鏈之一,目標是LEED認證綠工廠,為了完整執行永續設計策略並進一步提升環境美學,邀請BSA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加入SSDC團隊共同參與設計,帶入BSA擅長的建築美學設計,將此廠房變成一個兼具美觀與環保的綠色工廠。 該案設計過程改變了此類化工廠的傳統設計方式,運用了科技廠的設計原則,解決複雜管線的布置、維護與消防問題。再者,導入傳產工廠以往較沒有的廠房與廠房之間的管橋設計,這在電子廠是很常見的,以提升各廠房之間製程運輸的效率;如此,也可以解決東南亞典型午後雷陣雨所造成的廠房之間人員與物料移動的困難。透過獨具匠心之模組化設計、整體園區之色彩計畫、人性化之開口設計等,將園區塑造為一處宜人之工作場域,大幅提升使用者滿意度。 之後BSA與SSDC更共同參與了台南沙崙科學城車測試驗場域設計,以及彰濱工業區凱聖工業的LEED黃金級認證綠工廠設計,相信為未來SSDC+BSA的綠建築設計+認證的一站式服務,可以為業主帶來超越CP值的附加價值,減少業主的專案管理成本與風險,幫助業主打造真正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更多優選實績案例)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不只是專業綠建築顧問,更是站在第一線的綠建築設計事務所!

#大家覺得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是否只做「顧問」呢? 其實一直以來,SSDC持續都有參與綠建築案的建築設計部分,SSDC創立之初,秉持親自站在執行第一線的專業精神,設計數個綠色裝修案例,包括住宅、辦公室與咖啡廳;在當時大家對於綠色裝修仍感到陌生,並未重視與了解之時,澄毓對於每個裝修案的室內環境品質、健康裝修材,以及節能節水部分,均進行了縝密的規劃與執行;而澄毓各階段進駐的辦公室,內裝也都是由內部執行設計與施工,包括目前和平東路上的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辦公室,除了全面採用無揮發性有機物質(VOC)的礦物漆之外,也都有加裝新風系統、空氣品質偵測器等,以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全面採用高效率節能空調與節能燈具。 SSDC總經理陳重仁畢業於成大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在創立SSDC之前,即在國內外大型建築師事務所任職從事建築設計工作,曾參與設計過醫院、商場、以及包括台積電、友達光電、康寧玻璃等知名電子廠的設計,因此工業綠建築對SSDC來說是游刃有餘。 #SSDC引領潮流 用心成就完美綠廠房 早在2009年澄毓參與的印尼NIKE鞋廠廠辦LEED認證案,就負責了該廠辦的建築設計,在分析了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業主預算後,應用風土建築之理論與精神,採用印尼當地熱帶氣候區的建築形式(而非模仿西方的綠建築設計),以及大量使用在地建材,加上自然通風採光等被動式設計,以及高效能空調與照明系統設計,與水循環再利用系統設計。再來最重要的是,東南亞地區因為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較差,很多地區每逢暴雨必淹水,藉由景觀地形及滯洪池之精密規劃,成功達成基地防洪與保水功能。以上這些由SSDC親自執行的設計策略,也讓本案順利取得LEED黃金級認證。 回應變動氣候及環境之設計議題,並非一般傳產工廠設計者所熟悉的,在與業主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產工廠經常僅複製以往的設計,除了缺乏綠色設計因素之外,連以前沒解決的問題也一併複製了,包括熱蓄積與空間效率不佳等。 回應時代需求之智慧綠色工廠,跟以前的傳統工廠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綠工廠設計,必須改變原來的設計思維,配合新製程的導入,做適當的設計變革,才能達到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尤其在2050淨零碳排的前提下,國際品牌莫不對其供應鏈做出減碳要求。2017年SSDC參與的印尼LEED認證綠色成衣廠設計案,業主的品牌客戶更是將LEED認證與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設置列進合約。 未來的工廠設計,必須兼顧減碳與員工健康等ESG要求,這也是SSDC的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BSA X SSDC 強強聯手 打造綠色美學建築 不只美還要超實用   宋苾璇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與都市設計究所,擅長建築空間美學設計,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BSA(以下稱BSA)成立於2014年,作品包括新竹玻璃工坊、城鎮之心苗栗火車站改造工程、榮總醫院形象再造整建工程、頭份親子館等,無論是否需要綠建築認證,宋苾璇建築師秉持永續設計之精神,兼顧預算並執行綠色設計之精要,為業主與地方環境帶來雙贏。BSA作品曾榮獲多項國內外設計大獎,包括德國IF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S、Golden Pin Design Awards金點獎、園冶獎等。 SSDC於2015年接受南寶樹脂公司委託,負責其越南新廠區整廠設計,由於該工廠也是NIKE的供應鏈之一,目標是LEED認證綠工廠,為了完整執行永續設計策略並進一步提升環境美學,邀請BSA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加入SSDC團隊共同參與設計,帶入BSA擅長的建築美學設計,將此廠房變成一個兼具美觀與環保的綠色工廠。 該案設計過程改變了此類化工廠的傳統設計方式,運用了科技廠的設計原則,解決複雜管線的布置、維護與消防問題。再者,導入傳產工廠以往較沒有的廠房與廠房之間的管橋設計,這在電子廠是很常見的,以提升各廠房之間製程運輸的效率;如此,也可以解決東南亞典型午後雷陣雨所造成的廠房之間人員與物料移動的困難。透過獨具匠心之模組化設計、整體園區之色彩計畫、人性化之開口設計等,將園區塑造為一處宜人之工作場域,大幅提升使用者滿意度。 之後BSA與SSDC更共同參與了台南沙崙科學城車測試驗場域設計,以及彰濱工業區凱聖工業的LEED黃金級認證綠工廠設計,相信為未來SSDC+BSA的綠建築設計+認證的一站式服務,可以為業主帶來超越CP值的附加價值,減少業主的專案管理成本與風險,幫助業主打造真正節能減碳的綠建築。(更多優選實績案例)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Zero Energy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 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 (範疇1) 與電力 (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 (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 (REC) 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MORE →

打造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 再生能源扮演不可或缺重要角色

▲2050淨零碳排目標,從零耗能Zero Energy建築做起吧! 大家可知道,台灣過去110年來,年均溫度已經上升1.6°C。學者更指出,未來台灣這座小島溫度持續上升,夏季日數增長,冬季日數減少,到世紀末之前,台灣就會可能沒有冬天這個季節了。 今 (2023) 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破天荒連續兩年用相同的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呼籲各國各界因應氣候變遷,應立即採取氣候行動—政府制定永續政策和法令,企業落實永續政策與低碳轉型,而從每個人為獨立個體,透過落實綠色消費,選擇對環境友善且願意展開減碳行動的品牌,將能夠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建築產業,每年貢獻全球約40%碳排放量,需要加速降低碳排,但要如何作為,解答就在4月21日地球解方2023年永續設計行動年會開幕式,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不只是遮風避雨,更能風生水起,讓『綠建築』成為百行百業廠辦屋舍建築的地球解方!」 本週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的是 LEED Zero 四個子認證系統 Zero Carbon、Zero Energy、Zero Water、Zero Waste中的 Zero Energy 零耗能認證。Zero Energy相較於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 Zero Carbon 是比較簡單,Zero Carbon要盤查的範圍包括所有建築物所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氣(範疇1)與電力(範疇2),以及使用人員的通勤交通碳排(範疇3),而 Zero Energy 只要計算範疇1與範疇2即可,再計入再生能源部分,因此在範疇計算上,Zero Energy 相較下是簡單一點,也相對容易執行。   LEED Zero Energy的公式如下: 能源平衡=總能源消耗-場地內外的再生能源 所謂的淨零耗能,就是過去一年透過能源平衡的手段來達到這個淨零耗能的目標,總能源消耗與場地內及場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消掉,以達到所謂能源平衡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兩者互相減要小於或等於零,與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相比則少掉了人員交通的碳排這個部份(範疇3)。場地內的再生能源若不足,則可以購買場地外的綠電或是再生能源憑證(REC)等方式來平衡。 因而,有人會詢問說,若有一棟建築物想要做這個零排放認證,到底要選擇零碳排?還是零耗能?其癥結點在於公司要不要將人員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及方式涵蓋進來,範疇3可透過公司的人資部門來統計員工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離來計算員工通勤碳排放。 不過,在有些國家或城市似乎不用那麼傷腦筋。以美國或德國等已開發國家,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基礎建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率,像是美國西雅圖及伯靈頓市,整個城市電網大部分已經是綠電供應,當大部份的建築物已使用綠電,甚至是大眾交通工具,就可說快達到近零碳或是零耗能城市。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目前台灣有一個LEED Zero Energy案例: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此案為台達電於88風災後所捐贈,由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獲得台灣綠建築標章鑽石級認證的綠色小學。民權國小在經過幾年下來的運作,已經證實該校全年的耗電量,可由其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量完全抵消,但由於該校當年並未申請LEED認證,照USGBC規定,LEED Zero只能發給已取得LEED認證的建築物,因此台達電於2021年為其申請LEED-O+M既有建築認證,並順利取得認證之後,即刻提出Zero Energy認證申請,並於2021年底順利取得Zero Energy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LEED Zero認證案例。期待更多建築物可以成為綠建築,達到零耗能,降低碳排,減緩溫室效應,解救地球也就是解救我們人類自己,澄毓有15年綠建築規劃設計專業經驗,淨零碳排路上我們一起走。想了解更多LEED ZERO認證… ▲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榮獲亞洲首座LEED ZERO零耗能校園     ▲4/22 (六)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統計指出,全球各產業的碳排放量,以建築業產生的碳排量為排名第一,約占38%。COP 27之後聯合國也發布了2022年全球建築產業碳排放摘要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其他產業都朝向逐漸降低碳排的趨勢,建築業的碳排卻有增無減!因此報告中也呼籲各國應嚴正重視建築產業的碳排,除了提升建築能效法規之外,也要注重建材隱含碳(embodied carbon)的降低,以及降低建材業與營造業在價值鏈中的碳排,並鼓勵循環經濟。 #LEED Zero 成為綠建築更高難度的認證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為促進綠建築在完工後,持續維持淨零碳排要求,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零排放建築認證系統」,分為四個子認證項目:零碳排(Zero Carbon)、零耗能(Zero Energy) 、零耗水(Zero Water)和零廢棄物(Zero Waste)。建築所有權人在同一棟建築物上可以任選一至四項認證,以證明其建築物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結至2022年6月已有超過100個建築物通過認證。其中,「零碳排 (Zero Carbon)」認證取得難度最高,北京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9年獲得全球首個LEED Zero零碳排認證,目前建築物不但達到淨零碳排,其運營所消除的碳排量更超過其產生的碳排量,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達314噸,相當於種植 13,745棵樹。我們將分四期電子報分別為大家介紹LEED Zero的四個子認證項目,首先介紹LEED Zero Carbon。 #LEED Zero Carbon是什麼? LEED Zero Carbon所定義的零碳建築為「在過去一年裡達到淨零碳排放的建築」,其計算方式是透過計算建築物的能源總碳排放量(包括電力與燃料排放),加上人員交通碳排,若可以與基地內與基地外的再生能源互相抵銷的話,就達到了LEED Zero定義的Zero Carbon了! LEED Zero零碳排公式: 碳平衡(Carbon Balance)=總碳產生量(Total Carbon Emitted)—總碳抵銷量(Total Carbon Avoided) 建築物要達到淨零碳排,首先要先把節能做到最大化(深度節能),可以強化的部分,例如: 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等,以降低總碳排放量。至於總碳抵消量,可從以下方式抵減:(1)基地內的再生能源;(2)購買基地外綠電;(3)購買再生能源憑證;(4)利用碳抵換(Carbon Offsets)來抵減。 節能率高了,需要抵減的碳排就少了;若節能率不高,那就要多花力氣與成本在基地內外的再生能源,或是碳抵換交易了,才能達到淨零碳建築。 您的建築物或建案,已經準備好要規劃淨零建築的路徑了嗎? #淨零碳排路上,澄毓陪你一起走! 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如台灣綠建築EEWH標章、LEED 認證,以及LEED Zero認證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減碳、減廢、生態環境、綠化健康,以及降低環境衝擊都能有顯著效益,對企業推行ESG永續及淨零碳排的落實,更是助益良多。澄毓團隊以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成功輔導過國內外科技大廠、大型商辦建築、能源電力公司等實績經驗,能提供業主或建案最有效的綠建築設計顧問方案,實踐企業ESG永續的戰略目標。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