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花蓮奇美零碳教堂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2024年4月3日上午八點,全台因芮氏規模7.2,震央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超級地震而地動天搖,為921後、25年以來規模最大地震,各地災情頻傳,其中花蓮最為嚴重。對外交通因此中斷多日,蘇花公路至今仍持續進行路面清掃工作,行經車輛須配合交管人員指揮通行。「花蓮的災情及餘震讓人驚慌連連,讓我不禁想起去年(2023)在花蓮瑞穗奇美布農部落,和大家一起整修奇美教堂的日子。」BSA宋苾璇建築師回憶道。 在公益支持的串聯下,台灣綠領協會、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與花蓮布農部落長者共同商討整修計畫,由BSA宋苾璇建築師與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攜手,將歷經50多年歲月,因陳舊而不堪使用的花蓮奇美教堂重新翻修,同時融入現代建築的節能、創能、儲能設計,打造成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再度成為布農部落十六戶人家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提供了培力、共餐及長者關懷的場域,以及零碳教育的綠色基地,於2023年12月落成啟用。   《貓老大》領路,探索布農部落山里十六家的生活日常 「起初,我以為山里十六戶人家居住在上山通往奇美教堂的柏油路兩側,經牧師說明,才曉得原來奇美教堂其實是位於部落的最前端,居民都散落在教堂後的山林裡,連Google Map都找不到!」宋苾璇笑著說。規劃初期,為瞭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在牧師帶領之下,宋苾璇與志工們一一走訪奇美布農部落山里十六家,近距離觀察其所在之處、房舍及生活狀態,志工們仔細記錄並描繪沿途的地形風貌、探訪路徑,以及家戶建築特色,田地裡放牧的牛群,獵人路徑的山豬出沒地,盡收於畫中。對族人而言,這是山里十六家的首張地圖,不僅一眼即能辨識自家房舍所在,更能成外地遊客走訪奇美布農族部落的路線指南,珍貴且貼近生活。   部落裡除了山里十六家居民,還有一隻大白貓,暱稱《貓老大》。貓老大是由分派到奇美教堂服侍的田貴貞牧師,從山溝裡救回的貓咪。初期,牧師孤身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尚不習慣當地生活環境,只能與貓老大相依相伴。隨著經年累月的耕耘,逐步與當地居民建立連結與情誼,引領居民進行感恩禮拜,深刻領悟上帝賦予的使命。在奇美教堂落成啟用的這天,亦是田貴貞傳道師封立牧師並就任奇美教會首任牧師的感恩禮拜,而山溝裡拾回的白貓,整日在教堂四周蹦蹦跳跳地巡視,已然成為奇美教堂的吉祥物,更是奇美教堂線上展覽的最佳領路人。     奇美教堂落成典禮人潮「爆棚」,啟動零碳生機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回憶起奇美零碳教堂落成典禮當天,「盛況空前!我們抵達時,沿上山的路邊停滿了來訪的車輛,教堂內已坐滿前來祝賀的族人與貴賓,教堂門口搭起的大棚與螢幕,更有來自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各地長老教會及中會代表!」為此工程,往來台北、花蓮多次的他,深刻感受到這個公益案帶給他的震撼與感動。 奇美教堂不但是族人聚會的宗教場所,更賦予其零碳教育、零碳文化、零碳旅遊、零碳婚禮的新時代使命,期透過「零碳」新元素的注入,召回在外的遊子返鄉,啟動地方永續創生的生機。在當天,在場嘉賓共同見證教堂落成後第一次的布農婚禮。新人穿著傳統服飾,在牧師與眾人的見證下進場,重新交換誓言並獻唱,象徵布農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融合與傳承。   陳重仁提及,為維持教堂原始外觀,除了既有結構的補強,整修工程主力亦注重於防水與外殼節能改善、再生能源系統設計、節水設計、以及健康無毒的綠裝修設計。在公益團體的鼎力相助下,成就了一座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14項的永續零碳教堂。而這些零碳策略及實踐,可透過奇美教堂線上展覽,瞭解更多細節與做法,無私分享。   公益支持,串聯永續共好聯盟 陳重仁總經理與宋苾璇建築師在整修奇美教堂期間,不僅多次往返台北花蓮,更需克服重重關卡。由於位處偏遠,運輸不便,工程發包與工班都相對難尋,好不容易有花蓮吉安鄉的工程公司願意承接,開車也得一個多小時;施工期間,接連遇到9月的海葵颱風及10月小犬颱風,東部連日強風暴雨、道路坍踏封閉,迫使工期延宕。「很幸運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齊心克服困難,投入專業與心力,順利完成此案,看見居民滿足笑容,一切就值了!」宋苾璇欣慰地表示。 花蓮瑞穗鄉的布農族文化,山里十六家的精彩,奇美教堂的零碳策略,歡迎大家跟著貓老大的腳步,透過線上導覽,一探究竟,現在就開啟手機掃描以下QR code,一起探索更多精彩美好!   #好文推薦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如何打造節能減碳又經濟的「低碳循環學校建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如何打造節能減碳又經濟的「低碳循環學校建築」?

根據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環境部於5月8日發布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 指出,未來台灣夏季可能長達7個月,超過36℃以上的天數將增加75天,如此高溫不僅加劇人體健康威脅和都市熱島效應,也將對農業、養殖漁業等經濟活動,以及森林、海洋與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極端氣侯現象將成為新常態!若不即刻起而行,積極採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為,不僅難以達成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更將遺債於後代子子孫孫。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國家發展委員會已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針對建築、運輸、工業、電力等產業制定淨零碳排路徑與策略,針對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近40%的建築營造業,設定「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及超過85%現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的具體目標,舉凡商辦大樓、工廠、住宅及公有建築都有其階段性里程碑,學校建築也不例外。根據教育部112學年資料統計,全台國中小有3359所、高中508所、大專校院145所,總計4012所;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統計,截自107學年止,全國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以下學校校舍高達2萬7千餘棟,且多數正面臨校舍老舊的結構安全問題;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北市所屬國中小及高中公立學校共222校、校舍共1520棟,其中約6成屋齡超過40年。打造低碳或零碳的學校建築,對於推進臺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達成,具示範意義及具體成效。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建議學校建築在新建、增建、改建時,應以建築的生命週期進行系統性思考,導入低碳與循環營建的設計思維,透過輕量化結構設計、深度節能設計、使用再生能源、採用低碳建築工法、選用循環建材,以及盡可能回收營建廢棄物,讓學校建築成為低碳(零碳)建築示範場域,更可達到節能減碳的經濟效益,陳重仁於2024年6月1日的2024 International Forum on Knowledge Asset Dynamics (IFKAD)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場次上首次發表「學校建築重建的低碳與循環營建策略」。 五策略降低「營運碳」,預期節能效益50-70% 要打造低碳建築,首先須從建築物生命週期進行系統性思考。一棟建築物從建材生產運輸、建築營建施工、日常使用、更新修繕到廢棄拆除都會產生碳排放,其中大約70%為建築日常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營運碳」,而如何幫助學校建築有效減碳,陳重仁提出五策略:   1. 應用自體隔熱外牆工法 學校建築為了減少對預算的衝擊,一直以來外殼節能方面較不傾向加強隔熱的做法,而是以符合法規基本節能條件以及控制開口率達到基本的節能要求。然而目前在氣候極端化以及淨零碳排的目標下,這樣的作法已經緩不濟急,使得教學環境不舒適感也較以往更長。因此新的學校建築的設計思維,應該是要將舊有RC鋼筋混凝土結構(Reinforced Concrete:RC)打造的校舍之設計觀念,以系統性思考邏輯打破重新設計,盡量導向自體隔熱牆體構造工法,甚至是含有回收再生成分的無機隔熱牆體材,而非千篇一律使用RC構造再外加隔熱,如此可獲得更好的隔熱效果之外,也兼顧造價成本,建築物也會更輕量化、更低碳。以上所述工法在國外很常見,唯國內營建業較不熟悉。   2. 冷屋頂工法 冷屋頂工法是指透過在屋頂塗佈高反射塗料,阻擋進入建築物內的輻射熱,以降低室內熱負荷,進而達到建築降溫、節能效果。早在1980年代,美國能源部即展開對冷屋頂工法的研究,以促進節能效益與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美國加州現在已制定能源法規,規定所有新建建築屋頂與屋頂改造工程,均需採用符合冷屋頂標準的屋頂表面材料,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也將此納入。而台灣處於亞熱帶地區,加上都會區建築物密集,夏天容易因強烈太陽輻射熱造成高溫與城市熱島效應,十分適合採用冷屋頂工法設計,若廣泛採用,預期可達到3大效益:(1)節能,屋頂表面溫度可降低約20℃,金屬屋頂更可降低約30℃,室內約可降低3~5℃;(2)降低熱島效應,當市區內冷屋頂面積達到一定程度,可讓都市降溫高達3°C;(3)改善空氣品質,降低空氣溫度可同時降低都市霾害,提升空氣品質。     3. 換裝高效能空調系統 新建校舍直接採用能效1級空調設備,在未來生命週期內將能節省大量能耗,節能效益可達10~20%,也可採用以租代買的商業模式,與廠商簽訂租溫度合約,讓廠商負責提供舒適溫度、維護保養與能效,共創雙贏。   4. 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統 導入具智慧化監測與判斷系統的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統,隨時掌握能源使用情形,發揮10%上之節能效益;透過專家診斷機制,確保能源系統維持穩定,即時提供碳排放數據,更全面地了解排碳情形與能源使用效率,預估節約平均每年每平米節電費60~90元。   5. 屋頂/外牆BIPV光電系統導入 建築整合太陽能(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BIPV)是透過建築設計工法將太陽光電模組與建築物整合,使之融合成為建築本體結構的一部分,兼具發電、隔熱、遮陽、採光等效益。屋頂與外牆不透光部位若採用BIPV,視裝置量不同,預期可節能約10~30%。   從根本減碳,採用低碳循環建材降低「蘊含碳」 據統計,牆體在建築物中的隱含碳排排名第二高,陳重仁建議結構體要盡量輕量化,並且大量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大部分材料還能回收再利用,達到循環營建目的。如此預估建築物蘊含碳排可降低30%以上、營建廢棄物更能達到減量80%以上。   陳重仁也提出七大原則,降低建築蘊含碳: 建築用料越少越好,進行結構優化與合理化設計,在不影響結構強度的條件下應避免結構用料過度。 選用含回收成分越高的材料,可減少對新原物料的依賴,也具備減碳效益。 建築輕量化,選用重量越輕的材料與結構系統,通常隱含碳更低,對於建築物抗震也較有利。 盡量減少使用異材質複合材料,如複合式隔熱RC牆構造比自體隔熱牆碳排更高,故建議採用能把多重功能設計在單一材料上的建材,或是使用較少材料結合在一起且無黏合的建材,更易於拆卸回收。 採用易於組裝拆卸的建材工法,如預鑄模組式比場鑄式碳排放更低,加上能輕易組裝與拆卸,有利於建材的循環再利用。 選用生質類的木材、竹材、棉麻等天然建材,蘊含碳較低。 選擇製造溫度近常溫的材料,避免採用需高溫窯燒才能獲得所需的強度的窯燒磚、瓦等傳統建築材料,以減少蘊含碳。 總結來說,在重建學校建築時,重點掌握6大策略(1)導入深度節能設計(2)使用再生能源(3)採用低碳建材與工法(4)考慮使用營建廢棄物所製成的循環建材(5)輕量化結構設計(6)拆除營建廢棄物必須盡可能回收再利用。若確實採行,預期可達節能50%以上、再生能源替代率50%以上、蘊含碳降低30%以上,以及營建廢棄物再利用率90%以上之成效,加速學校建築達到淨零與循環建築目標,打造健康、舒適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永續綠色的未來。     #好文推薦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從淨零建築SDE4教學大樓看新加坡綠色建築政策與趨勢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MORE →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520新內閣甫交接完成,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將加速碳費徵收、務實改善空氣品質、精進環評審查程序為其未來施政重點。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未來進口至歐盟境內的水泥、鋼鐵、鋁、肥料、氫和電力等六大高碳排產業須購買CBAM憑證,相當於徵收碳邊境稅;英國版碳邊境調整機制(UK CBAM)也將隨後於2027年上路,針對鋼、鋁、陶器、玻璃、製氫及水泥的進口商徵稅。 歐盟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貿易總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超過6成,9成以上為中小型企業,許多是國際知名品牌代工廠,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要角。面對全球淨零趨勢,企業勢必得力行減碳行動,否則將因碳成本過高而失去競爭力。然而,「碳議題」涵蓋範圍廣泛且複雜,國外政策措施持續積極更新,國內碳權制度亦正在推行,內憂外患夾擊使台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碳焦慮。 為協助企業掌握核心概念,因應洶湧與持續變動的「碳潮」,本期SEE GREEN特邀請碳權威專家 薛新祐總監整理出以下20個企業必須知道的碳名詞如下。   與「碳」相關專有名詞 1. 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指透過一系列減碳措施,如發展再生能源、購買再生能源憑證、造林等方式,來抵換人為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範圍涵蓋臭氧(O3)、氧化亞氮(N2O)、甲烷(CH4)等7種溫室氣體,以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溫室氣體清除量」相抵等於零。 2.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指國家、企業、個人或是產品、活動於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碳排後,透過使用再生能源等減碳方式累積減碳量或碳權抵換,一正一負相抵消,使「碳排放量」與「碳清除量」相等,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得以維持無增無減的狀態。相較於淨零排放涵蓋所有溫室氣體,碳中和只聚焦於二氧化碳。   3. 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以產品或服務為調查對象,計算其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範圍涵蓋原料開採、製造、加工到廢棄回收,即「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的排碳量。通過ISO 14067國際標準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企業可以掌握其產品和供應鏈的碳排放數據,從而找出排碳熱點並尋找減碳機會。 4. 碳盤查 (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CFV):為公司、活動專案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進行盤查,計算其營運過程中,所有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採購、銷售、供應、運輸及員工通勤等。透過實行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公司可更加了解整體組織或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以研擬出更有效益的減碳策略。 5. 營運碳(Operational carbon):指建築物在營運過程中,使用電力、天然氣、燃油等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營運碳排約佔3/4。目前政府已實施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技術規範,以期降低營運碳排。 6. 蘊含碳(Embodied carbon):指建築物於原料開採選用、建材運輸、興建施工、組裝、修繕到拆除等各階段所產生的碳排放。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蘊含碳排約佔1/4。政府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以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蘊含碳排。 7. 碳洩漏(Carbon Leakage):指企業為了降低碳排放成本,將「會產生碳排放的行為」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導致企業或產品計算或呈現出來的碳排放量,無法涵蓋並反映出真實的排碳情形。 8. 碳匯(Carbon sink):地球上能吸收和儲存大量碳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的生態或人工系統,有如二氧化碳的儲存倉庫,其中具有儲碳能力的自然環境又稱為自然碳匯(natural carbon sink),常見的有森林(綠碳)、海洋生態系(藍碳)以及土壤(黃碳)。   9. 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指捕捉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其他產品或封存的技術。目前較為成熟的碳捕捉技術是「燃燒後捕獲」,原理是在燃料燃燒後,利用液態溶劑從煙氣中捕獲與分離二氧化碳,將其壓縮為液態後,應用或注入於地質、海洋等合適地點,以永久儲存二氧化碳,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10. 碳清除(Carbon

MORE →

頭份親子館榮獲園冶獎 許願一座未來的森林

頭份親子館,榮獲2024建築園冶獎的肯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森林, 開啟我們的探索力與想像力!」,負責概念設計及專案管理的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負責人宋苾璇,認為這是本案最迷人的核心價值。苗栗縣因地形關係,境內山巒綿亙、河川縱橫,多樣化環境造就豐富的生態資源,如何將此特色融入在地的建築設計中?是一大命題。成長於都市中的孩子,在難得的假日前往親子館,幾乎清一色是封閉式的室內空間,陪同者與孩童鮮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是不是在苗栗這樣的特色山城涵構中,能夠打破這限制,創造一個場所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具體而微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那片森林? 作為一個小小的原點,引發探索與想像的天性?」宋苾璇說。   動靜皆宜的全齡通用設計 身為五歲孩童的母親,宋苾璇觀察到爸媽陪同孩子時,經常缺乏休息而筋疲力盡,「當孩子放完電大人也累了,於是開始思考這個場所有沒有可能成為,陪同者與孩子同時都能好好享受的空間? 」努力研究國內外案例,無限迴圈遊戲場的想法於是誕生!在橢圓形的遊戲主館中,創造出多樣化環境的中庭,以及未來可結合社區菜園的屋頂跑道!在通用設計建議斜率1/15的斜面屋頂上,孩子可以盡情地飛奔嬉戲,陪同者不論是爸媽,甚或是體力較弱的銀髮長輩,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散步速度來使用空間,斜面提供上下坡時腿部前側及後側的訓練!橢圓形態提供了全面性開闊安全的視野,孩子不管跑上N圈,大家總會在動線上的某一處相遇!不同於傳統空間,陪同者疲於奔命的亦步亦趨,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頭份親子館,從體適能的角度,在空間設計貼心考量多重使用者的生理特性,提供通用設計的環境,進一步從而提供大人與孩子們皆能自在放鬆的心理體驗。     生生不息 Circle of Life 師法自然 Learn from Nature 有感於全球高度都市化的趨勢,因緣際會接觸華德福教育,每周一天與孩子在森林公園與自然共學,近期並修習由林務局舉辦的森林療癒師課程,宋苾璇結合森林與無線迴圈遊戲場的想法,將中庭空間打造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以葉片細小嫩綠的台灣原生櫸樹為主題,樹木成長後也不會影響到中庭的採光,考量樹冠高度,設計可與其對話與探險的天井、夾層、空橋、遊戲梯等,將遊戲與環境教育結合,與樹木一同創造垂直性觀察場域;並觀察在地的陽光與風向,結合沙池、水池、球池,結合室內活動,充分提供小肢體與大肢體操作,舒適又安全的場域。建築主體外的公共空間,也是經過一番改造,將原本廢棄操場臨時置土區,拆除其封閉式圍牆,以公園式場館為概念,以在地的苦楝、青楓、杜英以及水濱的黃連木環繞人行步道,多層次的綠化草地,加上生態水池等十餘種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等,希望打造一處多樣化的動植物棲地基盤,期望小樹漸漸長成大樹後,成為高密度開發中的一處生生不息的森林公園,成為與社區一同成長的永續自然夥伴。     以綠建築為指導原則 設計與永續攜手前行 在綠建築設計顧問SSDC的協助下,頭份親子館的整體規劃以達到美學、機能、節能、健康、環保與親子友善的永續設計為目標。 針對節能面向,場館外殼採用節能帷幕玻璃,利用屋頂水平深遮陽設計,搭配垂直鋁格柵,有效減少日射對室內產生的熱負荷量,提升建築外殼性能;在節能外殼設計條件下盡量增加建築內自然採光機會,並搭配合理照明規劃與照明用電密度(LPD)設計,減少30%以上的照明用電。 既然是親子館,健康室內環境當然是重點,室內採用由天然亞麻製成之彈性地材,無毒無塑化劑,適合兒童接觸,牆面為健康塗料,天花為自然木皮矽酸鈣板,搭配柔和色彩,創造健康又安全美觀的活動空間。     在生態面向上,中庭種植了原生樹種、採用誘鳥誘蝶植栽配置,讓孩子在自由探索時能親身接觸自然,近距離欣賞生態物種、體會聽鳥賞鳥的樂趣,不僅吻合「綠化量指標」精神,同時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園區步道則以透水磚作為主要鋪面材質,創造最大量的綠地面積,提升基地內地表透水功能,降低地表逕流水的沖刷,提升基地保水效能;並搭配景觀生態池,柔化水岸設計兼具防洪效果,提升區域物種多樣性及友善生物環境。 在減廢部分,除了以景觀設計消化原有置土,達成現地土方平衡,結構上使用預製鋼結構系統結合輕隔間牆,減少結構載重與施工污染,以及符合耐久性設計的開放式管線,減少建築維護過程中造成的建材浪費,降低建築物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同時全面採用節水設備,並將雨水回收做為澆灌使用、種植耐旱型地被,預計可達30%以上節水率。 在業主的支持下,宋建築師為頭份親子館引進自然元素與在地特色,並由統包團隊落實完工,為親子活動創造高品質的相處經驗,浸潤在大自然的懷抱,並結合SSDC澄毓的綠建築專業,打造一個環境友善的永續綠建築教育場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此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之際,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的未來環境盡一份心力。 #好文推薦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SDC祝您端午節快樂!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2024/6/10 端午節快樂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 🐲 端午節是華人四大重要節日之一,自2009年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文化底蘊之重要性不容小覷! 在這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日子,祝福大家都能與親朋好友相聚,一同踏青徜徉在充滿綠意的大自然,於團圓餐桌上共享美味佳餚,感受幸福時光!#SSDC澄毓 也在此獻上一首詩,慶賀大家端午佳節愉快 ❤️ 澄毓春風迎端午, 粽香飄遠慶團圓。 龍舟競渡江心上, 綠意常駐共人間。

MORE →

LEED、EEWH、WELL都關注的「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的調查指出,全球每年空氣污染,包含環境空氣汙染及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達670萬人,其中330萬人因「室內空氣污染」喪命。Dyson透過其銷售於全球39個國家、44個城市、250萬台空氣清淨機取得監測數據,於2024年發布研究結果指出「85%國家一年中有逾半年室內PM2.5排放量比室外更高。」除了年齡、生活習慣、遺傳因子的影響外,長期暴露在大量PM2.5、VOC等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下,容易破壞氣道表面黏膜,造成保護力下降、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就容易失去對病毒的防護力,讓疾病趁虛而入。常見的VOC包括建造物料、傢俱、化妝品、香氣產品、清潔劑、殺蟲劑、黏合劑、 油漆及二手煙等,不僅對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更可於室內殘存長達15年以上。如果沒有針對室內空氣污染進行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及肺癌的風險都會相對增加。「我們人體宛如一個不插電的吸塵器,長期吸入逸散於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對身體健康傷害極大。」semi太格地材總經理鄭中民如此形容。 早在1987年,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就曾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有些室內污染物的濃度比室外濃度高2至5倍」,有鑑於此,各國政府與USGBC美國綠建築協會、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陸續開始重視「室內環境品質」指標,如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國際WELL健康建築認證,以及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都將此納入認證內容,明確訂定規範標準,以提升建築物中居住者的整體健康和舒適度。     提升「室內環境品質」的空氣、熱、光、聲音策略 依據LEED、EEWH以及WELL的規範,「室內環境品質」的影響因子包含空氣、熱、光、聲環境與建材,隨著人類愈加關注居家環境、辦公環境、工廠環境的環境品質與健康提升,從規劃設計、監控系統、空調設備、新風系統,到建材、塗料的選用,透過主動和被動建築設計和多種策略,消除或減少污染源,讓建築物內保持良好室內空氣品質。 2023年甫榮獲WELL白金認證的澄毓綠建築台北辦公室,在「空氣」方面採取的策略主要有四,首先是,裝置「空氣品質監測器」,隨時監測室內空間之二氧化碳、PM2.5、溫濕度、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甲醛、臭氧等濃度,即時傳送監測數據至雲端,以便手機APP遠端掌握。其次,裝設「新風系統」,符合美國冷凍空調協會 ASHRAE 62.1-2010 以及 55-2017 的規定,達到室內新鮮空氣換氣率達60%以上,並於新風系統中安裝高效能濾網,每月定期檢查,並依監測器信號更換濾網。第三,搭配空氣清淨機及小型電風扇。第四,洗手間門配備自動回歸器,並設置抽風機,使廢氣排出室外而不會室內循環,使室內平均揮發性有機物濃度TVOC小於500µg/m3(大約0.153ppm)。 熱舒適,影響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中的積極度、警覺性、注意力和情緒感受,對人體健康和生產效率都有顯著影響,是人們對建築物總體滿意度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在都會區的「熱舒適」策略可從下列三方向著手,(1)通過遮陽及加裝窗簾的方式,控制室外高溫傳入室內;(2)裝設可分區控制的空調系統,透過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來監測溫度及濕度;(3)為同仁配置小型電風扇,以符合個人對熱舒適度的需求,更可益於降低夏天用電量。結合日光和人工照明,創造能促進視覺、心理和生物健康的光環境,避免建築使用者晝夜節律紊亂與睡眠問題,並對情緒和生產力產生正面影響,是對「光環境」要求,辦公室、居家住宅,特別是養護中心、長照中心、產後護理中心更是特別重視。因此在「光」策略可(1)儘可能導入自然光,並裝設遮陽百葉、羅馬簾,以調節室內外光線強度;(2)採用高演色性(CRI值 ≥ 90)、無頻閃、無眩光、高光效以極低生物危害的照明燈具;(3)配置移動式桌面檯燈,以符合個人對光的需求;(4)採用個性化智能調控,真正做到自己燈光的主人。   台灣於2021年正式上路的「分戶樓板隔音構造法令」,要求申請建造執照的建案,連棟住宅與集合住宅的分戶樓板隔音效果要達58分貝以下。採用隔音地板、隔音地毯、實心門、隔音門縫壓條,以及在排水、電梯及空調等處做隔音強化,都是降低人類可感知到的聲音干擾,確保建築中的「聲環境」舒適性的策略方法。   再生循環建材,低碳、減廢又經濟 依據台灣「綠建材標章」,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健康綠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為評估標準;高性能綠建材則強調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皆有助於提升室內環境品質。而生態綠建材及再生綠建材則可進一步達到建築物低碳、減碳、減廢的淨零碳排目標。 美國方塊地毯設計與生產商Interface,於1995年啟動ReEntry™地毯回收計畫,與供應商和設有回收工廠的國家合作,將舊地毯回收再利用;2007年進一步推出ReEntry 2.0™,與紗線供應商合作,把舊地毯的纖維和背襯分開,將纖維回收再利用產出100%再生紗線製成的地毯,光是2012年,ReEntry 2.0™計畫就回收超過1千6百萬磅地毯,在永續意識尚未普遍的當時,此計畫可謂是循環經濟的先驅。無獨有偶,美國設計地毯Shaw Contract於 2006年推動的re[TURN]™全球回收計劃,承諾每一片售出的EcoWorx地毯,在使用後都可免費將地毯運回美國喬治亞州的循環工廠,汰換的地毯重新揉碎進行同級回收,成為下一張Shaw EcoWorx方塊地毯的原材料,做到100%材料循環,至今已回收超過10億磅的地毯。   而對於採用符合循環經濟產品的企業而言,不僅能減碳、減廢,更具經濟效益,以Shaw Contract的EcoWorx地毯為例,若以12,000平方米的地毯清運計算,從清運到進焚化爐,處理費用至少新台幣90萬以上,而透過re[TURN]™全球回收計劃,從工地拆除後運送到基隆港由Shaw Contract免費回收,費用可節省近30倍,只需要三萬元台幣。 大多數人一生90%的時間是在建築物裡,建築物健不健康,對你的健康狀態有很大的決定權,從空氣、熱、光、聲環境與建材著手,創造良好舒適的室內環境品質及健康環境,利人、利己,更友善環境。     #好文推薦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獲LEED黃金級認證,助力台泥布局綠能版圖

坐落於台灣高雄市小港臨海工業區的「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隸屬於台泥集團旗下,於今年(2024)4月26日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黃金級認證,這不僅是全台首例通過LEED認證的電池工廠,其引進的先進製程,有助提升台灣儲能產業發展;其所生產的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亦將擴大台灣在全球超級電池市場及電動車供應鏈的占有率,是台泥集團綠色能源版圖的重要一環。   5大面向著手,高效提升節能、節水、回收利用率 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在「節能設計」上,首先,採用高效率空調系統架構及變頻控制、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一次變流量冰水系統、變風量外氣空調箱,並結合製程熱回收系統,節能達42%以上。其次,在廠房屋頂鋪設大面積太陽能板,設置足量可再生能源系統,可與建築物能源成本相扣抵。其三,室內照明採用高效率LED燈具,搭配空間使用控制模式,使室內照明用電密度低於國際標準。其四,設置能源監視系統,監測能源分項,以利未來與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對接。 在「節水設計」的取分策略有(1)選用節水衛生設備如兩段式省水馬桶、省水小便斗、節水水龍頭、節水茶水間龍頭、節水蓮蓬頭等,並以回收雨水100%替代自來水供沖廁,整體日常節水率達30%以上;(2) 裝設用水分表,以監測建築物用水,減少水資源浪費;(3) 選用低飛濺損失之冷卻水塔,降低建築用水需量;(4)搭配「節水景觀設計」,栽種原生耐旱型複層植栽,採用高效率澆灌設備,並 100%使用回收雨水替代自來水供澆灌。 在「室內環境品質」重點有四,(1)裝設室內空氣品質監控系統;(2) 增加外氣換氣率及中效濾網,在外氣處理設備設置監測與浮動警示,以維持新風系統正常運作,通風換氣條件皆符合美國冷凍空調協會 ASHRAE 62.1標準;(3)人員進駐前執行空氣洗滌及空氣品質檢測,確保室內空氣品質;(4) 強化工地室內空氣品質管理,降低施工過程所引起的空氣品質問題。 在「永續性基地設計」上,則(1)設置地下滯洪池,降低暴雨逕流量,兼顧環保與生態;(2)設置腳踏車位、共乘車與環保車專用車位,同時提供汽車充電站與淋浴間,以符合「綠色交通設計」,以提升員工採環境友善方式通勤的意願;(3)選用高反射率屋頂表面材與植草磚,減少硬鋪面,大面積屋頂綠化,以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而在「資源回收再利用」上,選用含回收成分的材料與本地建材,落實營建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率高達75%以上,這也是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落實「綠色工地管理」的重點之一。   落實綠色工地管理,減碳、減廢又健康 綠色工地管理的提升,從安全、空氣汙染,到減碳、減廢,是現代營造興建過程中必須面對及強化的課題。 首先是針對空氣汙染及水資源品質進行「營建工地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有效控制施工活動所造成的土壤侵蝕、道路泥砂沉積和飛塵汙染,監督及記錄施工過程情況,確保符合相關標準及施工現場人員健康安全。其次是「營建廢棄物管理」,不定時派員跟車,以確認廢棄物確實送入資源回收廠,並定時提交、監管營建廢棄物統計列表,確實把關,落實真正的綠色營造。其三是施工期間的工作環境的維持及控管,在施工期間將空調系統、建材等妥善包覆避免殘留汙染源,在完工後員工進駐前,執行空氣洗滌及品質檢測,降低施工過程所引起的空汙風險。   符合低碳到零碳建築趨勢的「預鑄工法」 受到疫情、通膨、人口結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工料雙漲、原料成本上升以及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開始推升營建成本,過去因價高而少人問津的「預鑄工法」,近幾年,因其品質控制、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人力減少的優勢,加上政府政策鼓勵推動,目前已有不少建案採用預鑄工法,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便是一例。基於完工時間及機電工程平行施工等需求,將主結構梁柱及外牆板拆成數個構件,在預製廠預製完成後,再運至現場組裝,相較於場鑄可縮短50個工作天,大幅減省工時及在工地作業時間,有效減少工地現場空氣污染的同時,亦可降低工地現場之噪音及廢棄物,有助於排水、防水要求達成。「因為工廠採用預鑄工法實在少見,這座超級電池廠採用預鑄工法,我認為是重要且有意義的,是一個里程碑。」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振奮地表示。     與中鼎合作無間,再創綠建築認證新標竿 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廠是SSDC澄毓第一個輔導通過LEED認證的超級電池工廠,自中鼎第二總部、微軟辦公室後,再度與中鼎工程聯手,「由於中鼎團隊出色的溝通與執行能力,歷時三年的興建及認證申請過程,都順暢無礙!」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趙日新振奮地表示。   資料參考來源: USGBC April 2024 | Taiwan LEED On! 【CTCI Reliable 中鼎集團電子報No.477】CTCI成功打造全台首例超級電池工廠—三元能源高雄小港鋰電池廠   #好文推薦 十年前決定蓋越南大登廠,成南寶樹脂綠色轉型起點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章(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拚淨零 台灣腳步有跟上嗎?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以WELL健康建築指標,體現太格地材的環境永續價值

作為台大癌醫中心、玉山金控、台積電、老爺大酒店,以及台灣谷歌、台灣微軟、台灣蘋果辦公室等知名海內外企業的地材供應商,semi太格地材致力於提供符合「健康、永續」地材產品的同時,關注同仁身心靈健康發展,依據WELL健康建築十大指標,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及社區,全心打造全棟WELL健康建築,並於2021年取得白金級認證。 太格團隊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微知識、真健康,論述地面材料健康對人們在居室裡的影響,2019年得知WELL健康建築認證,即開始進行建築內部軟硬體的改造。semi太格地材鄭中民總經理表示:「太格在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我本身已減重6公斤!同仁們開始喜歡走樓梯,下班時間參加瑜珈、體適能訓練,不僅苗條減重,變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亦更能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壓力。」針對健康力的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回應道:「遷入和平東路辦公室之際,我便對標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標準,導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健康綠裝修工程;啟用後,幾位具過敏性體質的同仁紛紛表示,上班期間不再噴嚏連連,神清氣爽,更能專注工作呢!」 顯著提升員工健康力及企業競爭力,有效降低缺勤率及離職率,是企業導入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極具價值的正向循環效益。     #人如其食,將「營養」體現於日常 將同仁健康視為企業核心資產的太格,在「營養」上顯其用心。三樓寬敞的用餐空間,是與業界交流、友好共餐、敦親睦鄰、健康教育的最佳活動場所,亦是同仁午膳休息的用餐區。 供應同仁自由取用的季節鮮果、低糖或無糖的氣泡水、不含人工色素和添加劑的點心,是最佳能量補給站;五樓陽台的「好收成園圃」,有同仁齊心栽種的小番茄、小黃瓜、青椒、萵苣、香菜等,綠化工作環境外,更是營養美味的盤中飧。 營養觀念的導入,除透過營養教育外,更重身體力行的身教。鄭中民總經理笑說:「以往每月會議,都會訂購手搖飲料給大家,鼓勵同仁在工作上的努力,但我自己通常都是開水保溫杯不離身,但在不知不覺裡改變了,大家現在都自備環保水壺改喝白開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出自十八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更是營養學界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飲食習慣將反映在身體與容貌上,已落實在太格的日常。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是太格林口辦公室的設計指引,為鼓勵同仁多以樓梯代替電梯,鋪設太格安全色帶踏階,樓梯旁張貼熱量消耗換算表、激勵標語,以及有趣的猜謎問答,透過遊戲化設計,鼓勵同仁多走路,減碳又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動動腦,轉換工作情境。 一樓多功能交誼廳,也是同仁下班最佳的運動場域,具有體適能教練資格的同仁帶領大家瑜珈、伸展、核心有氧…等,常設運動課程提升同仁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強化企業競爭力,都是「運動」帶來的效益,也是semi太格在WELL取分最高的項目。   #透過設計、技術和策略,實踐身心靈健康的「精神」追求 一樓空間打造「太格浮島」,取自澳洲建築師Marshall Blecher和丹麥設計師Magnus Maarbjerg於丹麥「 哥本哈根群島Copenhagen Islands 」計劃意象及元素;結合semi太格的代理地板材料,與樓面同高的人造樹,搭配由實木地板建構的擬真島嶼,迎來送往的貴賓訪客,置身其中的同仁,都能在此轉換心情,找尋大自然予以我們的可能性。 辦公區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植栽,鄭中民總經理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如掛畫、雕塑、音響等,各樓層搭配室內地板建材展示功能,設置心靈修復空間、健身房、書房,正如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對「精神」指標的定義:「透過多樣化的設計、技術和策略,改善人們的認知情緒與心靈健康。」體現semi太格在空間設計裡,以人為本的精神。   #健康、永續:讓我們走得更遠 疫情之後,企業對健康意識提升,因此即使已經取得WELL白金級認證,太格仍持續不斷建築空間優化。首先加裝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空氣品質;其次,加裝吸音板及增設地毯,降低環境噪音,讓健康成為同仁上班、往來訪客在此的標準配備,樂此不疲。 原先的設計無法永遠滿足新的需求,在屆滿WELL 認證三年有效期前,太格也已準備好再重新檢視,力求各項指標的精進,以申請重新認證,積極確保建築物依然符合高標準的健康與舒適性,展現團隊不斷進步的決心。     #好文推薦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十年前決定蓋越南大登廠,成南寶樹脂綠色轉型起點

「南寶樹脂越南大登廠,不僅是我們第一座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的綠色工廠,更是開啟南寶樹脂綠色轉型之路的起始點。」南寶樹脂塗料事業部執行總經理吳順興回憶這段海外建廠的經歷。 南寶樹脂製造及銷售各式接著劑、粉體塗料、液體塗料、鞋用膠、熱熔膠,產品領域橫跨鞋材、木工、紡織、建材等,為台灣第一大接著劑品牌,亦是全世界全三大鞋用膠品牌。基於長期與NIKE、lululemon、阿姆斯壯木地板等國際品牌合作,南寶樹脂對於健康、低碳議題,早有關注。2014年,為擴展國際業務而興建的越南大登廠,自然以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黃金級認證為其目標,而具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USGBC LEED Fellow)身分及高科技廠規畫設計經驗的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便是協助南寶樹脂跨海建廠的最佳人選。   結合南寶樹脂低碳健康建材,順利獲得LEED黃金級認證 2017年落成開幕的南寶樹脂越南大登廠,由SSDC負責規劃設計與LEED綠建築認證,設計過程結合南寶樹脂自家的健康環保塗料產品,朝向打造綠色化工廠區與LEED黃金級認證目標邁進。 首先,為了改變以往陰暗通風不良與悶熱的傳統化工廠設計,運用綠建築工廠設計法,導入自然採光,採用隔熱與浮力通風設計,透過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在屋頂上方設置突出的通氣窗(太子樓),前後設置大門,並提高外牆開口率,中間樓板部分開孔設計,提升通風及散熱效果,避免傳產廠房常見的散熱不良。繼而,大量採用符合台灣綠建築標章、美國LEED低逸散性(VOCs)材料標準的南寶自家產品,如建築物室內及天花板的塗料及底漆、防蝕及防鏽漆、木料漆及地坪塗料等,在「材料與資源」、「室内環境品質」這兩個指標取分。設置雨水回收及生態景觀滯洪池,雨水降下時先進到生態池,續滿後才流到基地外,搭配雨水、中水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不僅能夠優化整個廠區景觀,也能有節水、調節溫度的作用。 在辦公棟設計上,採用適合東南亞氣候的平面布局,強調兼顧自然採光與通風,以及遮陽設計避免日曬,並採外週室外迴廊設計,將空調所需面積降至最低,增加節能效果,同時導入再生能源設計,於入口雨庇整合BIPV太陽能光電設計。   借鏡高科技廠設計經驗,突破傳統思維 基於多年協助高科技廠規畫設計經驗,在陳重仁總經理建議下,大登廠外殼採用三明治板設計,具隔熱保溫與防火特性,同時採用科技廠手法將廠區外露管線降到最低,搭配南寶樹脂塗料公司特色,採用不同鮮明色彩外觀設計,展現不同於傳統工廠的面貌與企業文化。 而越南頻繁的午後雷陣雨,給大登廠區造成不少困擾。根據當地法規,廠房每一棟之間的距離不能小於12米,所以只要下暴雨,物料則無法順利運送至隔壁廠房進行下一個製程,讓廠長傷透腦筋。在陳重仁仔細評估廠房結構與生產動線後,再次借鏡高科技廠設計經驗,於棟與棟間,設計「空橋」,讓人員與物料在不同廠房之間移動不受氣候影響,製程效率不打折。「在當時的時空背景,這樣的設計對於保守的傳統產業,是一大突破」陳重仁總經理愉快回憶著。   淨零轉型一條龍,產品、製程、廢棄物處裡 「不只是產品本身符合規範就好,製造過程,甚至是後段的廢棄物處理,都應思考。」對於淨零永續願景,吳順興提出,企業應關注產品的全生命週期,並往符合國際趨勢的循環建材方向發展。 為了減少製程污染,南寶樹脂持續擴增溶劑回收再利用設備、廢氣處理設施,降低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並針對綠色及低碳產業供應鏈投入研發,開發出含r-PET的紡織塗層樹脂、含回收廢晶圓的地板塗料、具耐候性的水性回收碳粉外牆塗料等循環建材,積極研發生質建材,打造可添加於建築鋼構以防蝕、防火的腰果酚原料,以降低建築建造中產生的蘊含碳。吳順興也指出,南寶在環保材料及水性生質回收材料的研發製造仍持續進步,十年來比例從兩成增加到2023年近七成,未來更有望提升至八、九成,盡力為建築業的減碳目標助攻。   #好文推薦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