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GREEN

Think Green, Build it Green!

SSDC祝您中秋節快樂!

SSDC 祝各位:     「共慶中秋 花好月圓」 SSDC 全體同仁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烤肉之餘,一樣要記得為永續盡一份心力喔!~

MORE →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這個暑假,「信義哥吉拉」一夕成為最熱門的打卡景點,這棟特定角度酷似日本怪獸電影角色哥吉拉的豪宅,正是耗時12年打造的國際地標建築「陶朱隱園」。陶朱隱園在Google Map上名稱被網友改成「信義哥吉拉」旅遊景點,當時評分更高達4.9顆星,有人開玩笑說會不會有哥吉拉「吐息」表演,而事實上,陶朱隱園確是一棟「會呼吸的建築」。   #不只是可以住的藝術品,更是「都市中的垂直森林」 開發商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曾向媒體表示,他要蓋的是「可以住的藝術品」,2010年舉辦國際競圖,最後由時年32歲的法國生態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雀屏中選,他設計出21層的旋轉大樓,從2樓到21樓每樓順時針旋轉4.5度,共旋轉90度,透過旋轉創造出超過10,000平方公尺的綠化空間,可種植超過 23,000 棵喬灌木,宛如空中森林。 SSDC澄毓負責陶朱隱園LEED認證專案的趙日新副總表示,陶朱隱園很願意投資在綠建築相關設計上,初期討論時業主從來不會限制團隊「不要做什麼」,而是永遠想著「還能做什麼」。從開工初期,陶朱隱園就展現出做綠建築的決心,沈慶京主席多次在媒體上發表他的吸碳抗暖理念,更決定將認證目標從美國綠建築認證LEED黃金級提升至最高等級白金級。   #SSDC陪伴業主12年,陶朱隱園獲LEED白金級肯定 陶朱隱園的綠化量和節能是綠建築認證項目中的兩大亮點,建築利用樓層逐層旋轉的日照優勢,設置大面積陽臺及露臺,每戶可擁有167㎡的空中花園,並加入微氣候及微生態的思考。一樓為耗時超過三年打造約2,000坪的生態庭園,營造生物多樣性。同時規劃超過10米自然瀑布,創造出對人體有益的芬多精。水瀑區的溫度在盛夏時節可以比庭園外降低8到9度。 而節能方面的成果,除了公共區域全棟選用高效能的節能燈具、空調設備外,還裝設930平方公尺太陽能板、6台風力發電機。由於建築外觀採用大片LOW-E中空玻璃,不僅可以提高自然採光的效果,也能有效達到高熱阻絕、低反光率、高透光率,營造冬暖夏涼的生活環境。設置超量雨水回收設備,可將雨水收集起來做為庭園植栽澆灌使用。 #十年有成,SSDC與業主攜手走過 在這12年間,SSDC澄毓的團隊與業主、設計師開過大大小小的會,趙副總表示,這是他開過最多次會的一個專案。業主為了追求頂尖卓越而來會修正設計,直到最後才能確認綠建築認證送件圖說的版本。LEED認證中「整合式設計」也是重要的評鑑項目, SSDC團隊在每一次項目修改的專業上可以提供更多協助,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與合作,才能打造吸碳抗暖的指標垂直森林建築——陶朱隱園。 趙副總回顧本案時說,雖然對顧問公司來說,長達12年的服務其實不符合成本效益,但跟著一個真正想做綠建築的業主去完成本案,是非常有意義的。尤其業主具有創新的思維,不僅是當時少數願意投入LEED認證的住宅,且對市場上新的想法保持開放態度,如健康建築,甚至是儲能系統。期間遇到的種種困難,如綠化植物所需的澆灌系統設計和風雨測試,都成就了陶朱隱園這座Urban Tree。   ▲SSDC趙日新副總介紹陶朱隱園本案亮點   #好文推薦 在台灣體現LEED綠建築永續設計精神 第一座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運維中心,由澄毓、亞新與沃旭能源共同寫下LEED黃金級模範生!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全球有超過3萬個建築空間通過WELL健康建築認證或評價,經歷3年新冠疫情之後,企業愈發重視員工健康,各大企業及商辦都積極採用健康建築認證標準,提升員工滿意度及幸福感。International WELL Building Institute(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表示,台灣參與WELL的建築越來越多,近3年申請的數量已有3倍的增長。   #健康建築成「必做」項目,WELL幫您的ESG加分 國際ESG潮流中,綠建築可以建構及解決環境面向的議題,而WELL健康建築認證加強了社會(S)和治理(G)的面向。對地球上每個公民來說,健康都是必需的,而現代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建築裡,尤其是工作場所與住宅,因此建築是否能保障使用者的健康也被視為評估ESG的重要指標。 由於WELL認證與公司治理息息相關,所以有許多企業在聘用人事、管理層人員時,會優先錄用有WELL AP資格的人選。 雪婭表示,健康是長期議題,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層面,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可以看到室內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她表示,WELL健康建築認證標準只是倡議的第一步,後續還包括要提出更多解決方案,改善整個建築營運的體系。   #不只Live WELL,更能Work WELL 愈來愈多國際型企業,不僅總部通過WELL健康建築認證,也要求轄下分公司只租用有WELL認證的建築,提升員工身心靈健康,全球一體適用。在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時代下,健康建築幫助業主同時滿足社會責任與商業獲利需求。根據IWBI內部統計,全球前500大企業已經有25%加入WELL認證體系。 員工作為企業創價的重要資產之一,值得更好的照顧,WELL健康建築不僅提升員工的健康素質,同時提高了生產力。員工因此減少病假次數、更願意待在辦公室,效率也因此提升。雪婭舉仲量聯行為例,公司辦公室遷移至有WELL認證的健康建築後,員工滿意度從74%上升至95%,超過20個百分點。   #WELL認證很貴嗎? 世界各國發展的健康建築認證中,WELL是具科學依據、標準全面,且審核相對嚴格的制度;這套制度是經由建築、健康、行為科學等領域專家共同研發,講求科學化數據及模組化流程,人力、物力、設備需投入較高,因此取證整體費用相對高些。可喜的是,符合健康建材與設備越來越普及,價格愈加趨近一般建材,因此要打造符合標準的建築空間成本並不如想像中高昂。 雪婭說明,WELL認證流程保留了現場評測的機制,例如採光、空氣品質、水質檢測、噪音檢測,檢測人員需是專業人員,檢測設備需每年校正,採樣樣本需送第三方實驗室檢驗,事關「健康」,是不能馬虎妥協的。   #WELL以人為本,在全球落地深耕 WELL健康建築認證制度在全球127個國家地區被採用,執行狀況依據各地區的風土民情略有不同,例如美國、澳洲是以辦公建築升級為主,而中國市場則多了許多新建住宅案。北美地區、華人地區、澳洲地區的項目數量各約佔3成,歐洲、中東地區正成長快速中。台灣既有建築佔全體建築的近98%,因此全面提升既有建築為健康建築,是目前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近期,IWBI針對既有建築改造推出WELL at Scale新途徑,協助企業做持續性的建築健康升級,為資產達到不同的WELL成就,取得企業的健康永續積分。像是摩根大通(JP Morgan)一次就在全球上千個據點使用WELL認證的建築空間,這些積分未來都可以在企業的永續報告書、ESG表現中有很棒的加分效果。 SSDC澄毓以ESG立業,同時身體力行,總部辦公室在今年(2023)5月獲得WELL白金級認證,不僅推廣健康建築不遺餘力,也具備高度執行專業。面對全球對健康建築需求高漲,WELL健康建築認證與SSDC將是企業與商辦的最佳ESG夥伴,舒適又健康的居家辦公環境,愛護地球更愛護人類!   ▲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及副總裁張為舜WELL健康建築專訪片段   #好文推薦 StrongLED大峽谷照明結合光優勢,榮獲WELL健康建築最高白金級認證 孕學林與澄毓聯手世界首座整棟通過「WELL最高白金等級」的產後護理之家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台灣2022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首度超過核能,佔整體發電量8.3%(核能佔8.2%),但因再生能源建設工程有些延宕,經濟部預估要到2026年10月才能達到再生能源佔整體發電量兩成的目標。   #台灣的綠電哪裡來哪裡去? 再生能源發電之後並非直接提供給買家使用,例如風力發電機組所發的電仍進到台電電網,企業再接台電的電來使用。再生能源每發出1000度的電,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就會登錄並發行一張憑證,然後這個憑證的額度就會轉移到購電企業的帳戶中。所以從頭到尾,採購綠電其實是資訊流動的過程。但有了交易平台就能買到綠電嗎? 相較於前一年(2021),再生能源發電量成長了36%,但大部分仍被台電買走。根據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估計,僅15%的再生能源進入自由買賣市場,這15%中,又有超過九成被大型企業買走。也就是說,一年總發電量2881.48億度中,我們只有0.1%可供中小企業選購。有些中小企業就會直接放棄綠能選項,改去購買碳權。 政府在2019年初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時候,宣稱台灣企業只需要55億的綠電,但不僅中小企業買不到,台灣的綠電稀缺程度讓台積電等大企業也吃力, 因為上游廠商有「不准跨境購買綠電」的規則,所以台積電和沃旭能源在彰化的離岸風廠簽訂了20年長約,以確保自己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中小企業可以不用放棄綠能的選項 採用綠電不僅有助於企業的ESG及品牌形象,事實上也是「商業戰場」。確保綠電的來源是一種成本控制的手段,而目前台灣的綠電作為有限資源,一企業買走的當下其實也排除了競爭對手可以購買的機會,是商業競爭力的展現與建構。 許博涵表示,企業與其想著要買綠電,不如開始在自己的建築物上建置再生能源、自發自用,目前許多再生能源案場的電都還是讓台電躉購,被台電躉夠的電是不能申請再生能源憑證的,不如重新配置自用與賣給台電的比例,讓發電及用綠電的控制權回到自己身上。 建築就是一個小型的發電平台,每個人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也就是Prosumer的概念。尤其台灣的建築密度高,屋頂加上立面的運用可以創造不小的發電效益,絕對是不能漏掉的部分。加上現在的國際綠建築檢核制度多有綠電相關規定,綠電與建築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企業自己發展再生能源,事實上也能創造財富,確實擁有綠電憑證這個稀缺資源,等同於在儲備戰略物資,不能只看到短近的成本。每多存一度電、多用一度綠電,都是競爭力的展現。 有輔導綠建築國際認證相關豐富經驗的澄毓陳重仁總經理則強調,綠電的使用是為了做到淨零,然而淨零的第一步應是「深度節能」,台灣因為電費低,很少人注意到節能的重要性,與其苦惱要如何多買到或生產一度綠電,不如著手於如何再省下一度電,先做到減排,不夠的話再來創能。 綠金時代,「綠」就是最大的資本,也是面對暖化未來最好的永續策略。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與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精采對談   #更多再生能源相關文章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淨零」作為建築產業時下最熱門趨勢,相關法規制度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陸續上路。台灣2050淨零排放之路前方究竟是荊棘滿佈還是平坦的康莊大道?比我們早近10年起步的日本或許知道。   #十年佈局,日本ZEB為何值得參考? 法規起步早經驗豐富:日本國土交通省2013年進行建築能耗普查,2014年內閣會議制定能源基本計劃,以實現ZEB(Zero Emission Building),並在2015年完成ZEB定義、路徑規劃,明訂條件為「加入再生能源之前,一次性能源消耗比起基準值需減少50%以上。」加上再生能源後,能源消耗減少75%以上為Nearly ZEB,減少100%或以上才是ZEB。 2016年日本開始實施「建築節能法」,對獲得較佳節能性能認證之建築物提供容積獎勵,並開始推行建築能源性能標示制度(BELS)等政策。BELS是日本住宅性能評估和標籤協會於2014年推出的建築物節能性能標籤系統,將同類型建築物節能性能分成1星至5星。國土交通省在2017年針對大規模的非住宅類建築必須強制通過BELS認證,中等規模以上的所有建築物則都必須於申請建造執照時提出建築耗能指數(BEI)的計算結果等強制性政策。 全國投入效果顯著:日本在2021年發布《全球變暖對策計劃》,設定2030年的目標為建築能源衍生的排碳量比2013年減少51%,到2050年則要「全建築零排碳」。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1年初整理的《G20零碳政策評比》,日本排名第5,從地方政府到中央全面投入淨零轉型,目標是成為「淨零城市」。 熟悉日本建築節能政策的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陳志仁副總經理說,日本初期採取獎勵措施,2017年後開始執行強制性的政策,這些建築、公司「不得不做」建築節能與創能。他舉日本的再生能源空間配置為例,日本有很多停車場都會善盡空間搭設太陽能發電系統,而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高,許多分店都設有停車場,若能善加利用,必對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有很大的幫助。   #開始了然後呢?台灣建築淨零路徑該走向何方? 檢視日本在建築淨零路徑方面的相關資料,可整理出幾個值得效仿的方向: 路徑及目標明確,推行手段軟硬兼施:自2014年政府決定普及ZEB後,各部會積極規劃和立法,從綠色貸款、容積獎勵等配套措施都非常完善,最後祭出強制政策,按部就班地讓公部門和私部門一起投入淨零轉型。此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宣布碳中和目標後,全國共514個自治體表明2050將成為零碳城市,這些城市共有約1億1250萬人口,全國上下都展現出行動力。 目前台灣的BERS由公部門新建建築先試行,後續才會納入住宿類建築。但針對私人建築及既有建築的相關配套措施尚未定案,BERS除了建築外殼的節能,也與使用設備能效有關,要鼓勵民眾、企業使用高能效的設備,完備建築法規外,更需要整合其他配套措施。 同時考量節能與創能,與企業合作提出實際解方:ZEB一開始就將節能與創能視為缺一不可的環節,政府分別為這兩個環節制定不同法規,日本企業因應趨勢積極採用再生能源,2020年成為倡議企業100%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第3大會員國。且政府鼓勵企業研發再生能源系統應用技術,大成建設與鐘化集團合作推出耐用年限30年,且可用於建築物立面的太陽能板。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就主張,台灣應該多開發建築立面可用的太陽能發電面積,結合美學與發電來達成淨零建築,尤其台灣建築物的密度高,立面面積比屋頂大很多,是一個具有無限潛力的市場。但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前,因代價較高,台灣的BIPV廠商多半是做外銷,內需不大,預期這次法規通過將活絡國內的太陽能產業。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雖然有70%碳排(營運碳)來自營運期間,可以透過BERS或BELS等制度管理,但施工期間的碳排(隱含碳)也不容小覷。陳重仁表示,現在的淨零路徑除了要降低營運碳之外,也要顧及建材、施工時產生的隱含碳,從建物結構體著手,使用綠建材,打造全生命週期都永續的建築。 2022年3月台灣政府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只是一個起點,根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2023)8月的調查,上市櫃公司僅 7% 揭露淨零承諾,碳排大戶未提出淨零目標者高達4成。因此2050是否能達標,政府與民間必須更有決心和行動力。   #好文推薦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綠建築是一門好投資嗎? 高貴不貴「賺很大」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建築業是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約有四成的碳排來自建築業,因此建築業被歐洲許多國家列為首要轉型循環經濟的產業。國家若要邁向淨零碳排,循環經濟是不可跳過的一步。 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上升至98億,建築物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建築減碳的議題更顯重要。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估算,營建產業若能以循環經濟的邏輯來改變設計思維、設計及使用的方式,到了2050年,有機會減少38%來自材料加工及建造的碳排,而2050年後則有機會減少 56% 的碳排。 在台灣,營建產業循環經濟的實踐,目前最知名的案例為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然而要廣泛推廣,必須政府帶頭,從公家機關案子做起;最有可能實踐循環營建的,便是結合居住正義、公共設施與空間、共享模式、無障礙設計、智慧綠建築等議題,並透過統包模式發包的社會住宅。   #社宅循環經濟政策起步,面對三大循環挑戰 在國外循環經濟相關案例越來越多之後,台灣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於今年(2023)5月宣布,要將「循環經濟」模型導入社宅建案中。蔡英文總統「8年20萬戶社宅」的政策,社宅需求量體大,採統包模式,有助於從設計到建造一條龍服務,並壓低循環經濟所需成本,進一步帶動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的進步發展。 產業思維仍傳統: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由澄毓擔任顧問的桃園楊梅一號社宅、中壢一號社宅案例,社宅透過租溫度、租光、租家具等新商業模式運行,可提高設備的使用率與效率,並降低市府的維護管理成本,然而最難達成的「循環建材」使用和「建材銀行」的建立,仍受限於整體環境,未能一次到位。陳重仁說明,多年前在國外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建築物已常見預鑄與帷幕工法,場鑄灌漿只有基礎,所以使用循環材與導入循環營建工法比較容易;目前台灣使用高比例含回收再生建材的風氣尚未普及,產品種類亦有限,加上循環營建最關鍵的乾式容易拆解工法與預鑄工法,也非目前一般建案的主流,台灣仍以濕式灌注工法為主;因為國情不同,台灣的建築商品是高度客製化的,很難直接適用其他舊建築所留下的建材,若過分強調可快速拆解不降級他處使用,會導致前端設計上與發包施工的障礙,以及未來他處使用時專業簽證以及品管查驗上的疑慮。 一般來說,我們所期待的建材循環是可以盡量不降級使用(直接適用),一般家具物品應該是朝向這思維,但由於上述原因,降級處理再製重生(磨碎再製)會是比較務實的作法,雖然循環度會低一些,但就目前社會的接受度和執行層面來說,是有效且可執行的方法。但即便要降級使用,也必須在設計階段就有所規劃,如使用可再生成分高的建材、減少現場灌漿水泥的使用等,使屋體結構容易拆卸,當然台灣處於地震帶,在結構設計時耐震仍是重要考量因素。 相關政策未明朗:雖然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表示將在社宅中導入循環經濟,但目前並無清楚規範。若政府有意力行循環經濟,應匯集專家意見,盡速訂定相關規範及鼓勵措施。 建築業不熟悉與材料成本成阻礙:目前國內循環營建相關產業機制尚未建立,建築師與營造廠對於循環營建也相當不熟悉,再加上傳統社會價值觀「東西都要用新的」之外,陳重仁強調,「金流」也是必要條件,現在對於循環建築的需求不大,導致相關材料的成本偏高,若市場不大廠商不願輕易投資。要引導建築業在循環經濟的發展,必須仰賴政策支持與公部門投資,以降低產業風險,當循環營建不能讓廠商「賺錢」的時候,便很難推動。 但近年營建工料雙漲,導致傳統營建工法成本飛漲,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在「明日家園: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論壇」指出,預鑄模組化造價落差已不比傳統工法昂貴,導入循環營建的障礙距離已經大幅縮短。 #循環建築不只環保,更突破傳統產業限制   提升技術與安全性:香港發展循環經濟中重要的預製工法多年,香港建築師學會衞翠芷博士曾為文指出,預製工法再設計和製造前期經過精細的檢驗,若出錯可以立即修改,建築品質和安全性比場製更高。此外,預製工法使工程更快速、工地更整潔,打破民眾對於預製工法「不安全」的負面迷思。循環經濟鼓吹延長商品建物的生命週期和提升品質,促使產業研發更高端的技術以延長壽命。 顛覆既有成本思維:以往公共工程多以「最低標」作為決標關鍵,但若考量到後續的維運成本,採取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將更有利。除了設備的循環外,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循環建材市場,從結構體以及室內外牆等大體積面積處開始減碳。循環經濟畢竟是經濟議題,建築業各環節包含設計、施工、營運等,可以透過合作促進循環經濟實踐,讓產業發展邁向「永續」。 雖然要讓整個產業循環起來看似困難重重,但陳重仁仍抱持對未來的期待,因為低碳建築是現今不可逆的趨勢,國外也有許多相關案例可以參考,雖然改變社會價值觀並非一蹴可幾,但從社宅實踐低碳循環經濟開始,綠色浪潮由上而下將席捲整個產業界,若業主想要搶得先機,必須先攻佔低碳循環經濟這個領域。 SSDC已經涉入循環經濟議題的研究多年,也實際參與政府社宅建案的循環經濟顧問工作,近年來更與建材廠商合作研究循環經濟材料與創新工法,期待為國內的循環營建提供可落實的解決方案。   #好文分享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綠建築是一門好投資嗎? 高貴不貴「賺很大」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是一門好投資嗎? 高貴不貴「賺很大」

截至2022年底,SSDC澄毓綠建築顧問設計已經輔導顧問近1000件綠建築、智慧建築及健康建築,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的企業,更是落實台灣綠建築、淨零碳排、循環經濟、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動者。在推進的過程中,不時有媒體與民眾提出對綠建築的誤解與迷思,譬如「綠建築都很貴」、「綠建築成本很高」、「要有大片綠地才是綠建築」、「有裝設太陽能板的建築,即是綠建築」等等,See Green本期將從建築物生命週期通盤思考,以使用者及業主角度來看,綠建築是一門好投資嗎?   #初期略高的建造花費,有助於節省維運成本 台灣綠建築EEWH標準的評估範圍主要分成四大面向,分別是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美國LEED綠建築標準,重點在於綠色交通、永續性基地、節能、節水、環保材料以及室內環境品質,兩者重疊度高,國內已經有許多案件為台灣EEWH與美國LEED雙認證綠建築。但許多業主關心的是,做綠建築倒底增加多少成本? 一般來說,打造綠建築所增加的成本依據等級高低,大約從0%到5%左右,大部分的綠建築其實只有增加大約2~3%,成本影響並不高,即便是雙認證案,也頂多再增加1%。以建築物生命週期各項費用分析,綠建築在未來使用時,可以在(電費、水費、污水費)及維護管理費 (包含環境衛生管理)等營運費用產生節約效益,而且未來水電費越高,回收越快,況且還有健康室內環境所提供的無形價值。綠建築等級愈高,效益愈顯著,長期來看,綠建築確是一門極具價值的投資。   #65%以上A級商辦擁有綠建築認證,租金溢價率15%以上 在淨零碳排的潮流下,企業紛紛追求繳出一張好看的ESG成績單,仲量聯行針對台北市信義區辦公市場進行了綠色租賃的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信義區目前有超過65%的A級商辦樓地板面積擁有綠建築認證。其中有六棟商辦大樓同時擁有兩種不同的綠建築認證。且信義區有超過55%的A級商辦樓地板面積提供綠電,其中 45%同時擁有綠建築認證及提供綠電,可見綠色租賃需求旺盛。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信義計畫區取得綠建築的商辦,相較於同樣屋齡,或是同樣區位條件的辦公室,至少有15個百分點以上的租金溢價。」   #重新定義「豪宅」,綠建築嚴選好鄰「好宅」 台灣的豪宅以往都是強調高檔建材、大師設計、名人代言、品牌家電等條件,新聞話題永遠圍繞在一坪價格多少。但因為綠色健康生活的流行與疫情關係,健康防疫養生宅反而成為近年來建案的主要訴求,強調健康環保的綠建築,反而吸引對重視環保永續、身心靈健康的頂尖族群,與理念相同者共享社區好宅,有益於建築物的保值及升值,不僅可區隔市場,更可提升品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容積獎勵與綠色金融優惠貸款 台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綠建築相關政策,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住宅性能評估、無障礙建築標章依據等級不同,可獲得2%~10%的容積獎勵。去年(2022)起,各家銀行陸續推出「綠色房貸」,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築物,可享有優惠的貸款年利率、額度及最長30年得貸款年限。政策措施的鼓勵及金融工具的推力,皆有助於減輕初期投資的壓力,提高投資回報率。   #以綠建築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傷害 要實現淨零碳排放,綠建築是一個重要的策略。通過綠建築的設計優化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和通風,減少對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依賴;採用可永續環保的建築材料,例如含回收再生材料、可重複再生建材等,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以及 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並透過高效能的空調與照明系統設計,大幅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從而降低建築和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這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影響。 「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為創造2050淨零碳排的永續美好地球而邁進。」不僅是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立業使命,更希望透過對綠建築規劃的跨領專業如建築結構、室內裝修、室外生態、空調機電技術工法及法規認知等多種專業領域,為業主「通盤考量」,成為業主與建築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樑,有效消弭雙方認知落差,減少不必要的投入成本,更加省時省力!   ▲SSDC陳重仁總經理接受TVBS專訪精彩片段   #更多綠建築相關文章 善用綠建築規劃與GRESB幫你的企業永續ESG報告書加分! 不只綠,還要走在最前端 ——澄毓輔導台達電桃三廠建立永續綠建築標竿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兼顧建築美學及綠色永續的幸福空間——專訪BSA宋苾璇建築師

近期苗栗即將迎來縣內第一座大型室內親子館,除了爸媽們最喜愛的親子休閒遊戲空間,也規劃了閱覽室、屋頂花園、體驗教室等。這棟以台灣EEWH綠建築銀級標章為目標的公共建築,由 BSA宋苾璇建築事務所擔任專案管理進行先期規劃,與業主及統包團隊夥伴聯手一同打造。   #讓父母陪孩子在自然中快樂成長 宋苾璇建築師的孩子正由幼稚園小班升往中班,她融入自己的經驗和期待,了解6歲以下的孩子在五感上需要豐富的環境體驗,從小肢體的活動到大肢體的奔跑,都是感官與能力的開展關鍵! 如何為這群體力旺盛又充滿好奇心的幼童們,以及辛苦的爸媽們,創造一個親子共享快樂時光,更富有寓教於樂的場所,則是這次所探索的議題,透過深度研擬設計需求書,來作為全案的設計原則。 親子館使用簡約的大地系材質,以及充分的自然採光,環形屋頂除了是讓孩童們放電盡情奔跑的無限迴圈跑道外,也種植大量綠色植栽及休憩花架,館外公園設置生態水池增加生物多樣性,館內以健康綠建材打造特色樹屋區等,符合綠建築九大指標的精神。當孩子們在戶外奔跑時,透過空橋與遊戲旋轉梯,可以接觸到天空、土地、水域、微風、中庭的大樹等,在這樣的空間背景中,親子能輕鬆的與自然環境連結,讓育有幼兒的家庭能在充滿大地之愛的環境下共同成長。   #以「綠建築」讓人與自然地景緊密相連 ▲苗栗親子館的設計重視與自然結合,取得EEWH銀級標章 宋苾璇早在2000年就對綠建築和永續設計抱持高度熱忱,當時環保風氣不比今日,但原本就喜歡動植物的她,研究所以「壁面綠化的隔熱效能」作為畢業論文主題,之後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建築與都市設計,並在2008年考取了LEED AP(Accredited Professional)。 為了彌補建築物與自然地景之間的「斷裂」,建立「建物」、「人」和「自然景緻」之間的緊密連結,宋苾璇重視建築設計與自然的融合和環境友善,無論有沒有申請綠建築標章的需求,都會盡力落實永續設計的概念,並懷抱對美學實踐的熱忱,希望「此情此景」能深植人們的腦海,讓空間成為承載美好回憶的場景。 此次親子館考慮兒童身心健康,於設計原則中建議盡量利用自然採光,SSDC協助統包團隊克服玻璃帷幕以及遮陽設計的課題,同時兼顧隔熱及節能,不僅成功達到公部門對綠建築標章的要求, SSDC澄毓更致力於協助具有永續理念的建築師們,以精確地策略規劃,落實真正的綠色建築。 回顧這20年,綠建築的推廣有了很大的進展,人們更重視永續設計,不僅成為企業在設置資產時的重要考量,一般民眾也開始理解其重要性,在購屋時會注意是否有相關認證;這幾年除了綠建築的量化指標,也更出現WELL健康建築,與BERS建築能效標示等,一步步提供業主及建築師明確的標準,對環境倡議是一大助力,成為貢獻全球2050淨零排碳行動的重要支柱。   #以色彩展現綠色工廠新美學 ▲南寶樹脂越南綠工廠結合色彩以提升員工心理健康 而在南寶樹脂越南綠色廠辦的案子中,宋苾璇在設計上則融合西式廠房配置與明快的色彩風格,連生產設備及管線也宛然成為活潑的裝置藝術,該案不僅榮獲美國LEED 黃金級綠建築認證,亮麗的外牆更讓作業人員心理的幸福感也隨之提升;SSDC則運用加強通風屋頂設計手法,除了在東南亞的炎熱氣候下達成自然採光,同步考量隔熱與浮力通風設計,並整合BIPV光電系統,使永續設計策略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全面性的整合策略;SSDC與BSA攜手的綠建築作品,追求在永續和空間舒適度兩者之間達到最佳平衡,讓業主成功打造出不同以往的「綠色生產基地」,也為化工產業建立新標竿! 傳統的建築教學非常重視視覺,且都是以鳥瞰的視角在觀看模型或設計圖,但宋苾璇強調要「縮小自己」,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感受空間,融合五感知覺,關注使用者的身心靈健康,才能設計出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建築。而SSDC對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以及低碳永續的豐富經驗,能夠提供建築師和業主最完善的協助, 成為一座座綠色建築背後的強大後盾。 #好文分享 打造「永續美」的療癒力——專訪建築師宋苾璇 SSDC不只是專業綠建築顧問,更是站在第一線的綠建築設計事務所!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於今年(2023)5月宣布,要將「循環經濟」模型導入社宅建案中。事實上循環經濟並非新概念,各國政府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已經在各產業試行循環經濟一段時間,而建築產業作為碳排大戶,改革勢在必行。   #建築業如何循環?三大疑問一次解密 「循環經濟的核心概念是『從搖籃到搖籃』,大自然是很有效率的,廢棄物其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只要經過適當的處理,一切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我們應該改變產品的線性生命週期,以「製造—使用—循環」作為新目標。」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解釋。 世界知名的循環建築如日本「GOOD CYCLE BUILDING」,以及荷蘭芬洛市政廳,分別是既有建築改造以及新建建築循環的典範,實踐了邁向循環經濟的四條重要路徑:重新設計(Redesign)、新製程(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建立回收系統(Establish Recycling System)、新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   #怎麼蓋? 從建築設計開始就必須導入循環思,除了挑選可循環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之外,「模組化設計」、「開放式設計」和「容易拆卸」更是關鍵。經過模組化設計的建材可以快速興建與容易拆卸,也有機會重複使用在不同建築上,減少營建廢棄物並提升回收率;而開放式設計則方便者修改與調整,且過程更為環保。簡單說,就是要脫離舊有設計思維「重新設計」建築物。 循環綠營建也鼓勵預鑄工法,預鑄工法是指預先在工廠生產模組化建材,預鑄構件運送至施工現場後,以「組裝」的方式完成建築興建作業。預鑄工法可以與模組化設計整合,可以讓建築物的營建過程更有效率,更少營建廢棄物,也更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然後運用數位化系統,將各循環材料與構件分類編號建檔,以便在未來拆解時,可以依循找出、媒合他處可用之建材。 #怎麼循環? 以荷蘭芬洛市為例,這整棟市政廳是市政府、建商與建材供應商共同的「投資」。市府邀請廠商簽署一份長達40年的契約,詳細記載各項建築材料使用年限、剩餘價值與買回價格。40年後拆除建築時,建材將回歸廠商所有,未來循環再次使用。這種「以租代買」的精神,將促使廠商提供更高品質、更永續的建材,以減少40年內的維護成本,確保拆除後可以再利用。 如同芬洛市政廳的概念,日本GOOD CYCLE BUILDING的建築本體就是一棟建築銀行,將環保建材「存入」建築物中,也就是所謂把建築物當成「建材銀行」的概念,等使用年限到了,再回收租賃給其他建築使用。 除了建材銀行、家俱租賃外,「租光」、「租溫度」、「共享」也是循環經濟中常見的手法,提升材料設備的使用率(Utilization),觀念是使用者不必擁有設備或材料本身,所需要的是其功能或服務,由廠商依消費者需求,出租設備及承擔修繕維護責任,廠商在降低修繕維護成本的目的下,勢必會提供效能及品質更佳的產品,以提升使用年限,減少浪費,增加獲利。 這邊要強調的是,若這循環無法讓每一方都有「獲利」或「獲益」,是循環不動的!   #怎麼再利用? 建築生命週期到最後,要考慮的是材料如何循環再利用,當中最關鍵的是前面提到的設計時要考慮到「容易拆卸」。如果建造時以濕式工法將結構體全部灌注成一體,拆除時就只能將其全部打碎,這些材料碎片混在一起時,成為混合廢棄物,不僅拆除碳排放較高,若要回收再利用代價也較高。 芬洛市政府當初要求廠商提供符合循環經濟認證的建材與傢俱。除了使用未經化學或有害物質處理的原材料和零件,也盡量以卡榫、木釘或天然黏著劑接合的工法,取代金屬釘子固定建材,以利之後拆除。此外,所有的建材、原料和零件,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材料護照,整棟市政廳就像一個超巨大原料資料庫。 循環經濟是一個經濟議題,也需要好的商業模式,單是建築的循環就需要許多產業共同參與,因此台灣要推廣循環建築,需要政策大力支持,方能驅動各界參與,放大能量,進而創造循環商機。 SSDC澄毓不僅在綠建築業界有豐富經驗,也積極涉入循環建築的與循環建材的研究,近幾年也參與了數個循環經濟社宅案,敬請大家期待我們的分享。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