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能效標示+綠色貸款 淨零建築勢在必行!

行政院公告2050淨零路徑規劃

自從全球超過 136 個國家陸續宣誓 2050 年致力「淨零碳排」,台灣政府也在 2022 年宣布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告的「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規劃中,制定四大轉型策略、八大措施,與全球氣候行動接軌。針對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等面向提出行動計畫,逐步進行減碳策略。

其中在建築面向,已訂定 2050 年 100%新建築與超過 85%既有建築為「近零碳建築」的里程碑,另外,由於住商部門的碳排放量佔全國總碳排 11%,且主要來自於用電,政府現階段也要求新建築外殼都須符合綠建築規範的隔熱效果,未來政府對於新建建築的外殼節能效能的要求會再提升。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指出,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達 3.6 億噸,高居全球第 22 名,減碳壓力可想而知。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政府祭出以下兩大重要綠色策略:

建築能效標示 影響容積獎勵

首先是 2022 年起,綠建築標示評估與認證分階段啟動,就如同冰箱電視貼有節能標章一樣,建築物在未來也會有能效標示。這套制度在許多先進國家早已行之有年,為了與國際接軌,台灣採行國際公認標準–歐盟 EN15217 所建議的七階段標示法,將建築物能效分為 7 等級(1 為最高 7 為最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已宣布,2030 年公有建築物及新建築物都要達到一級能效標準,能效標示未來將會成為建築物的「標準配備」。

現有的建築外殼法規,只能列管約 10%的建築能源消耗量,綠建築則約 70%,一旦實施建築能效評估制度,預計可將現行的建築能源規範能力提升至 90~100%。更重要的是,未來建築能效也將列為容積率獎勵的評估指標之一。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政策發展,國內建築物環境評估與都市設計審議標準也出現了變化。近期已開始出現首例個案,某個位於北市特定區域的開發案已開始被要求需符合最新公告的台北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第一是達到建築物能效一級;第二是建築物的契約容量 800kw 以上的大型開發案,必須設置契約容量百分之十以上的再生能源設施;第三是新建建築物開發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分 10 年、並以每年 10%的比例去折抵,這些過往沒遇上的新增要求,就在澄毓收到業主的任務之後,因對政府政策的熟悉和了解,能夠有效協助業主快速解決本案的問題,成功使得這全台第一個被環評與都市審議要求需達到建築能效一級的開發案件能順利過關。

融資貸款條件 考量 ESG 績效

除此之外,政府也同時搭配綠色金融政策,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發展綠色產業鍊。方法是將貸款利率與 ESG 績效表現掛鉤,當企業的 ESG 績效越好,金融機構就會提供越優惠的融資貸款利率,同時限縮放款給其他加速全球暖化、環境污染的產業,富邦金控就宣布,自 2021 年起不再承辦新的燃煤電廠專案融資。

綠色作為 刻不容緩

「發展綠建築」即為 ESG 的重要指標,相較於一般建築能產生更少的碳排量,有助於取得更好的融資條件。而且即使因獲得容積獎勵增加建築樓地板面積,但產生的額外建築物碳排量,卻僅達綠建築減碳量的三分之一,無損綠建築的減碳效益。反而若能因為容積獎勵政策促使更多建設公司打造綠建築,整體都市降低的碳排量將會相當可觀。

對建商來說,原本眼下最緊張的問題可能是營建成本上漲、缺工缺料,但當建築能效評估與獎勵容積、融資貸款等政策互相綑綁,企業的綠色作為也將會影響能取得多少商業利益,如何創造永續與減碳建築,已變成「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的行動。而透過綠建築專業團隊的輔導,則更能確保行動方向正確與符合效益!

 

 

測試圖片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