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jQuery('#btn-back').on('click', function() { window.history.go(-1); return false; }); });

氣候變遷成國安問題 揭台灣減碳困難原因

▲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已不可忽視。圖片來源/unsplash

「氣候變遷是國安問題!」多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又稱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李河清教授直言。

#未來全球十大風險,氣候變遷佔六項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證實,2023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比起工業革命前已上升1.45°C,逼近《巴黎協定》所設定的1.5°C增溫幅度。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未來2年及10年的全球風險感知排名前十大,與氣候環境相關的風險就佔據6項,包含自然資源危機、自然災害及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遷減緩失敗、氣候變遷調適失敗、大規模環境迫害事件、生物多樣性流失與生態系統失衡,2024年風險報告更將極端氣候列為最高風險事件。

「生活成本負擔困境」、「大規模非志願性移民」的風險則是由氣候變遷因素導致引發,「氣候變遷是所有風險的一個加乘器。」李河清教授特別指出,若降雨量發生改變,可能導致乾旱、暴雨、土石流,造成居民流離失所,生活困難;水資源匱乏,糧食欠收將引發食物安全危機,導致非自願遷徙、區域衝突,國安問題難以避免。因此,如何對抗氣候變遷,加速能源轉型、降低碳排放成為各國施政的重要課題。

#CO2濃度不減反增,曝「三低」關鍵影響減碳

美國環保署已將二氧化碳列為空氣污染物,李河清提到,2009年開始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385ppm(Parts Per Million,1ppm=百萬分之一),與工業革命前的280 ppm相比,增加超過三分之一,2023年已達424ppm,日漸嚴重的空氣污染及碳排放問題,必須嚴正重視。以台灣為例,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電力來自燒煤與天然氣,集中在中部電廠,讓新竹以南的台中、彰化、南投等地區長年空污嚴重。

▲台中火力發電廠面積達277.5公頃。圖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經常出席公部門及民間團體氣候政策相關會議的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感慨表示,台灣民眾對1.5°C及減碳行動迫切性切性如同「溫水煮青蛙」,大部分人不是太有感,其原因可歸納為「三低」,第一電費低,台灣2022年住宅用電2.6849元,為全球第五低,工業用電2.7624元為全球第三低。

雖於2021年實施《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契約容量(用電戶每個月依約繳付給台電的用電基本費)達5000KW以上者,需建置至少契約容量10% (約500kWp)的綠能,若於3年內建置完成,義務容量(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裝置容量)最高可減免20%,條款上路後卻成效不彰,並引發對高碳排企業太寬鬆的爭議。2023年台灣電力公司又試辦「義務儲能設備參與需量反應措施」,提供兩種電價折抵方案,每度電可扣減1~10元不等,用越多越便宜,恐對減碳起不了太大作用。

第二是碳費低。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公布將於2024年初確立碳費費率、2024年盤查碳排、2025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業者,包含電力業、鋼鐵業、煉油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石化業等,約512家企業將於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預計以每噸新台幣300元開徵,可享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免費配額。環團紛紛表示不滿,認為起徵費太低,又有優惠,日後減碳力道有待評估。「碳費先行、銜接碳稅」陳重仁表示先求有,再求好,迭代前進,淨零碳排沒有選擇必須得做,這是企業不可逆的減碳使命。

最後是低薪的問題,從個人角度觀察,當生活只能維持基本溫飽,沒有餘力想到氣候變遷問題,或使用節能家電,民眾對減碳意識低,自然大大降低減碳推動力道。

#台灣身陷「三高」,氣候變遷績效吊車尾

對於陳重仁的三低看法,李河清也提出「三高」回應。首先,台灣碳排放總量高,2024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CCPI)照例在COP會議公布,評比結果顯示,台灣較去年退步四名,在67國中排名61名,人均碳排約每年12噸,是全球平均的兩倍,「溫室氣體排放」項目位居倒數第四,表現被評為「極差」,其中近六成是工業排放。雖然環境部特發新聞稿表示「CCPI的指標方法有爭議,評比結果不具代表性。」但以工業製造為主的台灣,仍應積極面對碳排議題。

▲台灣排名較去年退步四名。圖片來源/CCPI官網

第二是產業轉型困難高。依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等團體針對石化、鋼鐵、水泥、紡織等293家高碳排難減產業進行調查顯示、只有24家宣示淨零,許多公司甚至連減碳目標都未訂定,李河清表示,目前的轉型多為低碳生活轉型,像騎自行車、做好資源回收等,政府部門應要有架構、有序地、解決高碳排難減產業的轉型問題。

最後第三是台灣能源進口比例高,不產油、礦產資源匱乏的台灣,依賴國外進口的能源比例高達99%,高度仰賴進口,使得能源供應的安全與穩定性成為國家安全問題,應增加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地熱能、生質能與廢棄物發電等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能源自主性及多元性,若多靠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溫室氣體的問題不會得到解決,李河清老師也遺憾表示,雖然減碳是世界級議題,但在公共政策、民生政策上卻沒看見更多討論,這也是台灣仍須努力的地方。

不過近兩年政府大力推動節能補助,因應淨零碳排已撥100億的預算,國發會更計畫在2030年前針對淨零轉型投入9,000億預算,包括再生能源及氫能的技術研發、碳捕捉利用及封存、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等,顯示政府減碳的力道比以往都強。

 

                                     ▲李河清教授針對台灣的減碳提出「三高」看法。

#更多綠建築相關文章

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拚淨零 台灣腳步有跟上嗎?
企業邁向淨零碳排起手式——碳盤查五口訣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More Popular News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