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jQuery('#btn-back').on('click', function() { window.history.go(-1); return false; }); });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圖為日本建築能效標示及ZEB等級標示圖。

「淨零」作為建築產業時下最熱門趨勢,相關法規制度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陸續上路。台灣2050淨零排放之路前方究竟是荊棘滿佈還是平坦的康莊大道?比我們早近10年起步的日本或許知道。

 

#十年佈局,日本ZEB為何值得參考?

法規起步早經驗豐富:日本國土交通省2013年進行建築能耗普查,2014年內閣會議制定能源基本計劃,以實現ZEB(Zero Emission Building),並在2015年完成ZEB定義、路徑規劃,明訂條件為「加入再生能源之前,一次性能源消耗比起基準值需減少50%以上。」加上再生能源後,能源消耗減少75%以上為Nearly ZEB,減少100%或以上才是ZEB。

2016年日本開始實施「建築節能法」,對獲得較佳節能性能認證之建築物提供容積獎勵,並開始推行建築能源性能標示制度(BELS)等政策。BELS是日本住宅性能評估和標籤協會於2014年推出的建築物節能性能標籤系統,將同類型建築物節能性能分成1星至5星。國土交通省在2017年針對大規模的非住宅類建築必須強制通過BELS認證,中等規模以上的所有建築物則都必須於申請建造執照時提出建築耗能指數(BEI)的計算結果等強制性政策。

全國投入效果顯著:日本在2021年發布《全球變暖對策計劃》,設定2030年的目標為建築能源衍生的排碳量比2013年減少51%,到2050年則要「全建築零排碳」。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1年初整理的《G20零碳政策評比》,日本排名第5,從地方政府到中央全面投入淨零轉型,目標是成為「淨零城市」。

熟悉日本建築節能政策的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陳志仁副總經理說,日本初期採取獎勵措施,2017年後開始執行強制性的政策,這些建築、公司「不得不做」建築節能與創能。他舉日本的再生能源空間配置為例,日本有很多停車場都會善盡空間搭設太陽能發電系統,而台灣便利商店密度高,許多分店都設有停車場,若能善加利用,必對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有很大的幫助。

 

#開始了然後呢?台灣建築淨零路徑該走向何方?

▲開成町政府大樓結合再生能源達到ZEB標準。圖片截自松田平田建設

檢視日本在建築淨零路徑方面的相關資料,可整理出幾個值得效仿的方向:

路徑及目標明確,推行手段軟硬兼施:自2014年政府決定普及ZEB後,各部會積極規劃和立法,從綠色貸款、容積獎勵等配套措施都非常完善,最後祭出強制政策,按部就班地讓公部門和私部門一起投入淨零轉型。此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宣布碳中和目標後,全國共514個自治體表明2050將成為零碳城市,這些城市共有約1億1250萬人口,全國上下都展現出行動力。

目前台灣的BERS由公部門新建建築先試行,後續才會納入住宿類建築。但針對私人建築及既有建築的相關配套措施未定案,BERS除了建築外殼的節能,也與使用設備能效有關,要鼓勵民眾、企業使用高能效的設備,完備建築法規外,更需要整合其他配套措施。

同時考量節能與創能,與企業合作提出實際解方:ZEB一開始就將節能與創能視為缺一不可的環節,政府分別為這兩個環節制定不同法規,日本企業因應趨勢積極採用再生能源,2020年成為倡議企業100%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第3大會員國。且政府鼓勵企業研發再生能源系統應用技術,大成建設與鐘化集團合作推出耐用年限30年,且可用於建築物立面的太陽能板。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就主張,台灣應該多開發建築立面可用的太陽能發電面積,結合美學與發電來達成淨零建築,尤其台灣建築物的密度高,立面面積比屋頂大很多,是一個具有無限潛力的市場。但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前,因代價較高,台灣的BIPV廠商多半是做外銷,內需不大,預期這次法規通過將活絡國內的太陽能產業。

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雖然有70%碳排(營運碳)來自營運期間,可以透過BERS或BELS等制度管理,但施工期間的碳排(隱含碳)也不容小覷。陳重仁表示,現在的淨零路徑除了要降低營運碳之外,也要顧及建材、施工時產生的隱含碳,從建物結構體著手,使用綠建材,打造全生命週期都永續的建築。

2022年3月台灣政府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只是一個起點,根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2023)8月的調查,上市櫃公司僅 7% 揭露淨零承諾,碳排大戶未提出淨零目標者高達4成。因此2050是否能達標,政府與民間必須更有決心和行動力。

 

#好文推薦

建築物也要循環?淨零碳排的必經之路
綠建築是一門好投資嗎? 高貴不貴「賺很大」
要循環更要經濟:建築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展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更多熱門訊息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