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成為綠電Prosumer,重塑電網韌性

目前台灣可在自由市場流通的再生能源發電僅佔總體發電量的1.2%,不僅中小企業買不到,大型國際企業也得辛苦地尋尋覓覓,「缺綠電」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撇開量的需求,綠電能不能「匹配」也很重要,目前的再生能源多來自間歇性的光和風,發電時間不一定能和尖峰時間用電行為匹配。因為購買綠電困難重重,「自發自用」成為當下有綠電需求的中小企業及一般民眾一個好選擇。

 

#自己發電自己用,一起搭上能源轉型列車

發展再生能源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說,如果我們沒有面臨地球暖化的危機,當然可以繼續使用一般能源,但地球暖化引起的氣候災難確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因此我們有責任去降低、改善建築物的排碳量。

今(2023)年APEC首次提出「公正能源轉型原則」,強調淨零路上不遺落任何一個人。但目前台灣的綠電發電量不足,且機制不利於中小型企業或一般民眾購買,沒辦法分配到每個有需求的人手裡。要如何讓綠電更普及?是政府與全民共同面對的難題。

陳重仁認為,要帶動一項新能源,必須建立一個商業模式,將經濟納入考量,才能永續發展。再生能源憑證就是一種商業模式,但台灣的綠電有85%被台電買走,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建議買不到的企業可善用空間,自己發電自己用,而非發電賣給台電,對自己的用電會更有控制力。

 

#再生能源帶來不穩定性?以微電網支撐全台用電

▲台灣西部風場良好,近年積極發展風電。

許博涵提醒,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會遇到電網穩定性的問題,因為再生能源是很「看天吃飯」的資源,例如光電機組在太陽下山之後,必須立刻打開台灣電網的其他機組去支撐;而風電倚賴東北季風,在夏季用電高峰時的風資源最弱。所以綠電不僅考驗法規制度,更考驗台電的電網調度,智慧電網、儲電設備的發展勢在必行。

建築物綠電自發自用是從大電網(集中式能源系統)走向智慧微電網(分散式能源系統)一個很好的契機。許博涵表示,一個電網要夠強韌必然要從智慧微電這個方向去做,過去很難產生投資動機去發展儲能、能源管理系統(EMS),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每多擁有一度綠電,都是競爭力的展現,綠電就像是戰略儲備物資。

當建築物成為一個一個電廠,並發展出微電網時,中央大電網的壓力就會減緩很多。如果發電廠、電網、儲能設備都集中在少數特定地方,只要中間一個環節出錯,就有可能造成大規模停電。所以如果家家戶戶基地內都有一些儲能、發電設備,就比較能平衡供需,只有在用電無法自足的時候才需要跟大電網要電,甚至在緊急狀況可以向大電網供電,對台電來說,狀態是相對更穩定的。

建築物要自發自用不免與現行的建築法規、技術有關係,會面臨很多安全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要再完善法規及相關配套措施,才能滿足民間對綠電的需求。

在發生氣候危機的當下,沒有人是局外人。建築物一邊省電一邊發電,一方以需量反應策略,鼓勵用戶在離峰時使用電力;一方建置自發自用的虛擬電廠,增強電網韌性,不必覺得個人用電行為是微不足道的,要維持供電可靠、維護電網韌性,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SSDC陳重仁總經理與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對談精華

 

#好文推薦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為城市把樹種回來」:陶朱隱園的綠建築願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