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jQuery('#btn-back').on('click', function() { window.history.go(-1); return false; }); });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前來說明企業如何應用綠電。

台灣2022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首度超過核能,佔整體發電量8.3%(核能佔8.2%),但因再生能源建設工程有些延宕,經濟部預估要到2026年10月才能達到再生能源佔整體發電量兩成的目標。

 

#台灣的綠電哪裡來哪裡去?

再生能源發電之後並非直接提供給買家使用,例如風力發電機組所發的電仍進到台電電網,企業再接台電的電來使用。再生能源每發出1000度的電,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就會登錄並發行一張憑證,然後這個憑證的額度就會轉移到購電企業的帳戶中。所以從頭到尾,採購綠電其實是資訊流動的過程。但有了交易平台就能買到綠電嗎?

相較於前一年(2021),再生能源發電量成長了36%,但大部分仍被台電買走。根據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估計,僅15%的再生能源進入自由買賣市場,這15%中,又有超過九成被大型企業買走。也就是說,一年總發電量2881.48億度中,我們只有0.1%可供中小企業選購。有些中小企業就會直接放棄綠能選項,改去購買碳權。

政府在2019年初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時候,宣稱台灣企業只需要55億的綠電,但不僅中小企業買不到,台灣的綠電稀缺程度讓台積電等大企業也吃力, 因為上游廠商有「不准跨境購買綠電」的規則,所以台積電和沃旭能源在彰化的離岸風廠簽訂了20年長約,以確保自己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中小企業可以不用放棄綠能的選項

▲綠電自發自用是打造商業競爭力的方式。

採用綠電不僅有助於企業的ESG及品牌形象,事實上也是「商業戰場」。確保綠電的來源是一種成本控制的手段,而目前台灣的綠電作為有限資源,一企業買走的當下其實也排除了競爭對手可以購買的機會,是商業競爭力的展現與建構。

許博涵表示,企業與其想著要買綠電,不如開始在自己的建築物上建置再生能源、自發自用,目前許多再生能源案場的電都還是讓台電躉購,被台電躉夠的電是不能申請再生能源憑證的,不如重新配置自用與賣給台電的比例,讓發電及用綠電的控制權回到自己身上。

建築就是一個小型的發電平台,每個人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也就是Prosumer的概念。尤其台灣的建築密度高,屋頂加上立面的運用可以創造不小的發電效益,絕對是不能漏掉的部分。加上現在的國際綠建築檢核制度多有綠電相關規定,綠電與建築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企業自己發展再生能源,事實上也能創造財富,確實擁有綠電憑證這個稀缺資源,等同於在儲備戰略物資,不能只看到短近的成本。每多存一度電、多用一度綠電,都是競爭力的展現。

有輔導綠建築國際認證相關豐富經驗的澄毓陳重仁總經理則強調,綠電的使用是為了做到淨零,然而淨零的第一步應是「深度節能」,台灣因為電費低,很少人注意到節能的重要性,與其苦惱要如何多買到或生產一度綠電,不如著手於如何再省下一度電,先做到減排,不夠的話再來創能。

綠金時代,「綠」就是最大的資本,也是面對暖化未來最好的永續策略。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與SSDC陳重仁總經理的精采對談

 

#更多再生能源相關文章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更多熱門訊息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