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許久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擬於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手冊針對評估內容進行簡化,將2016年訂定的八大指標縮減成六大指標,評估項目從192項調整為98項,總分則從200分提升到240分,並從著重設施完備轉為以「效益功能」為導向。「新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與舊版所關注的面向不同,對業主而言,取分上更具挑戰。」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翻著新版評估手冊說。
以多數業主規劃申請的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為例,2016年版本達到90分以上即可取得「銀級」,其中40分左右,可歸類為現代建築的基本標配,無須額外花費心力建置;新版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須達100分以上,而其中無須額外建置準備就能取分的項目,總計不到10分,政府帶動台灣智慧建築全面升級的用心,顯而易見。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強調「效益功能」
2024年新版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其指標重點整理如下:
1.基礎設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佈線規劃設計、佈線維運管理與資料設施,該指標將原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及「系統整合」3項指標整併,融合為基礎設施指標一併檢視。
2.維運管理指標:
將舊有的「設施管理」及「系統整合」2指標調整為「維運管理」指標,規範內容則涵蓋規劃設計到施工階段,更關注整個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指標項目包含智慧化規劃設計、智慧工地管理與營運維護。
3.安全防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聚焦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透過偵知、連動與顯示讓使用者即時掌握防災資訊進而做出應變,並將過去消防重複檢討的項目簡化,關注更生活化的安全範疇。
4.節能管理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於設備效率、節能技術與能源管理,且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趨勢,得分比重提高。
5.健康舒適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在環境健康、健康管理以及便利生活三大項目,並將2016年版居室天花板高度基本規定要求刪減,修訂成注重於智慧手段達成健康舒適目標之項目。
6.智慧創新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導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以及建築減碳等創新科技應用,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智慧營造、智慧建材、智慧管理雲平台、標準資料格式等項目。
業主如何因應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六大指標之中,最容易拿分、且往往獲得最多分數的為安全防災指標,最難取分的則是與IoT設備相關的基礎建設指標。」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對於中小型建商或企業而言,導入IoT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因此專業顧問的輔導與分析判斷,相當關鍵。如在「節能管理指標」中新增了節能積分表,如何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指標導入?在「維運管理指標」的「系統規劃設計」項目,如何協助業主釐清申請智慧建築的目的、期望與效益?如何綜觀其智慧建築的規劃設計,避免疊床架屋?都與顧問的經驗值與專業度,息息相關。
已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鄭季容協理自信地分享,SSDC澄毓智慧部門團隊涵蓋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監控及物業管理物專業,能在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發包施工及認證查核等流程中提供完備與全面的輔導;透過訪談、現勘以洞察業主真正的需求,開案之初即可提供完整檢核表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清楚每個階段的流程及交付項目,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設身處地為業主著想,設定合理目標及期待,打造符合效益的智慧建築。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內涵,助攻全球減少六成冷氣空調碳排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訴求在2050年前全球至少減少六成的冷氣空調碳排,因應此趨勢,新版智慧建築評估內容調高空調系統的分數佔比,評估指標項目內容亦與建築能效標示對接,同時,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和全台長期缺工議題,倡議導入智慧營造與智慧工地,如採用預鑄工法、預製鋼筋、智慧建材等,不僅能降低施工過程的蘊含碳排,還能縮短工期與減少人力,更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築界泰斗貝聿銘(I.M. Pei)曾說:「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镜子」(Life is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s the mirror of life.)。建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與減碳思維打造的智慧建築,不僅符合人性需求,也能推動減碳進程,讓人類與自然以更智慧的方式和諧共處。
#好文推薦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