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jQuery('#btn-back').on('click', function() { window.history.go(-1); return false; }); });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妳知道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其處理器效能已能發射當年的登月火箭了!而我們每天生活的房子對智慧科技的運用卻明顯不足,都已經登月53年了,到現在我們還在紙本簽收包裹!」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打趣地形容。

內政部建築研究自2004年起,推動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受理申請;2013年起,政府已規定公有新建建築物之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 2 億元以上,且建築使用類組符合「公有建築物申請智慧建築標章適用範圍表」規定者,應同時檢附合格級以上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並於工程驗收合格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2019年修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規定,獲得候選綠建築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的建築可享容積獎勵,根據評級分別提供:10%(鑽石級)、8%(黃金級)、6%(銀級)、4%(銅級)及2%(合格級)獎勵。智慧建築申請案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累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智慧建築標章已達907件。

 

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智慧建築正蓬勃發展。
▲ 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智慧建築正蓬勃發展。圖/Unsplash

 

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多採用智慧建築設計

智慧建築是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為設計目標,藉由中央監控系統的導入,使建築具備主動感知與反應的智慧化功能,其三大核心內涵為:偵知、連動以及顯示,並體現在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之中。

舉例來說,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裝設用水用電及時監測儀錶隨時掌握建築的能源使用狀態,落實節能管理。利用中央監控與各個子系統連動,達到智慧防災之主動動作:當火災發生時,關閉空調與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並解鎖主動線門禁、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等,達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災的效益。

 

▲ 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智慧建築正蓬勃發展。圖/Unsplash
▲ 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圖/Unsplash

 

「現代人習慣透過手錶、手機等智慧設備掌握周遭資訊,智慧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趨勢,將建築物冰冷的資訊具象化、透明化,使我們更能輕鬆地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讓居住空間更符合人性。」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因應這股潮流,智慧建築已成為新一代建築物的標配,是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優先選項。透過選用高效能空調系統與動力設備,提升節能維運管理效益;導入電子報告欄、社區專用APP,以即時通報各項維修需求、各種緊急通知與防災提醒訊息;導入人臉或QRcord辨識系統,增進住戶進出便利性,亦能控管人員進出,提升社區安全性,真正實現安全智慧的居家生活。

 

企業智慧建築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需求正逐年增加,除了公部門、大型公共工程,新建辦公大樓、企業總部多以銀級以上為申請目標。」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取得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等三項認證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便是一經典案例。首先,該大樓配置高效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以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其二,於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其三,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使用VR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讓外賓參訪可透過手機以VR技術顯示會議地點;其四,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其五,入口處設置電子看板螢幕,讓使用者得以一覽與查閱所有資訊,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

 

▲ 圖為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導入的智慧建築設計與相關裝置,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圖/中鼎集團

 

符合COP28「建築突破」倡議的智慧建築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建築突破」倡議,目標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建築產業的新常態,期望在建築設計階段,考量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打造出可抵擋極端氣候的建築物,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而這也與智慧建築的核心本質不謀而合。

資料參考來源:

中鼎集團智能綠建築大樓的建築規劃與設計整合 以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為例

 

 

 

 

#好文推薦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更多熱門訊息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