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在10月7日公布碳費起徵價共識結果,確定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訂明年試申辦,2026年正式收費。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已於2023年10月試行,將於2026年正式施行並課徵碳關稅,對於高碳排建材如鋼鐵、水泥等將首當其衝,對於營建成本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的40%。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2021年研究指出,外牆的碳排放量佔建築物總碳含量的10~31%。因此,妥善規劃與設計外牆不僅要關注美學,更要將隔熱、防水、防火、循環建材等「安全」、「循環經濟」納入設計考量,降低建築的能源耗損,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更是降低建築碳排放的關鍵策略。
面對內憂外患,提供各種整合建築解決方案的Tremco Construction Products Group(Tremco CPG)在9月11日舉辦的「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邀集建築領域專家,探討如何讓建築物外牆符合隔熱、防水、防火、安全性能,成為具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致力降低建築營建業占全球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受邀擔任9月11日「綠建築外牆的安全及設計產業專業交流研討會」講者,說明如何從建築外牆著手,打造韌性並低碳的永續綠建築。圖/Tremco CPG
採用5策略降低外牆與結構體碳排,打造低碳建築
「根據研究顯示,牆面是建築物中碳排第二高的部分,若能針對結構體跟外牆減碳,基本上可達到減碳20%、30%的效益。」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分享道。其中建築物中的蘊含碳排,光是結構體就佔了超過一半,因此若想減少蘊含碳排,陳重仁建議採取以下五策略:
- 提高高爐水泥使用比例:水泥中高爐水泥的比例會影響結構體碳排,使用比例越高碳排越低。
- 提高鋼構含回收再生鋼比例:將含回收再生鋼使用比例提高至50%以上,或採用低碳鋼構,甚至未來可採用由100%綠氫生產的零碳鋼,大幅降低碳排。
- 優化與合理化結構設計:通過結構優化,以更少的結構材料達成相同的耐震效果,或以相同的材料達成更高的耐震效果;並且檢討結構合理化設計,避免怪異造型的不合理結構設計。
- 使用預鑄工法:使用工廠預鑄的梁柱工法和模組工法,使結構體更易於拆卸,既省時也能減少材料浪費。
- 採用低碳水泥:選擇碳排放較低的品牌,或採用含有碳捕捉技術和高比例回收成分製作的綠水泥。
採用自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循環建材,不僅有益於結構體輕量化,在建築物生命週期結束後,回收大部分建材再利用,可有效降低蘊含碳,更能落實循環營建。
帷幕牆結合BIPV,節能、創能又健康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不僅展示建築風格,更直接影響建築內部舒適度與能耗,而提供專業帷幕牆技術服務的科鐽工程顧問陳郁潔總經理指出,規劃綠建築時應參考玻璃商提供的光學數據、隔熱(保溫)性能(U值)等,做為計算外殼耗能的依據。
目前,帷幕牆的節能設計多著重於降低能耗,如採用隔熱玻璃、不透光外牆為建築降溫,並使用密度高、具隔熱和隔音功能的岩棉置於外牆材料,或在牆面飾條添加絕緣墊片,達到比使用鋼筋與混凝土興建之RC牆高出近三倍的隔熱效果。「聽了陳總經理的分享,以及全球對淨零碳排的重視,讓我們思考未來應從材料本身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帷幕牆設計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陳郁潔總經理興奮地表示。
▲ 摩天大樓或大型商辦常見的帷幕牆,可透過導入減碳思維,甚至結合BIPV光電建築設計,將建築打造成符合生態、環保、健康、節能的綠建材。圖/Unsplash
打造防火、防水高性能外牆,讓低碳建築更耐用
除了採用隔熱牆面材料,密封與黏合外牆的黏著膠、牆面收邊飾條也能透過隔熱材、斷熱材,以阻絕熱傳導,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專門代理各式進口五金、防火建材,以及美國TREMCO矽利康的頂天科技湯頂立營運總經理指出,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資料統計,「房屋漏水」名列房地產消費糾紛前三高,對居住者生活品質影響甚巨,因此使用具耐久、耐候、抗UV、防水的密封性能建材至關重要,如使用速乾的Tremco矽利康,能增強外牆承受雨水沖刷的能力,大幅提升耐用性。
今(2024)年3月,Tremco CPG美國創高香港分公司與創立近50年的防水工程品牌DAISIN大信簽約,引進建築結構防水品牌Pitchmastic PmB,大信建設營造康永昕執行長表示,透過防水工程技術,可以保護建築物結構,提升外牆安全性與耐久性,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更能進一步提升國內建築結構的防水工程水準。「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道。
▲ 耐久性為低碳建築評估的原則之一,採用好的防水、防火工法,讓建築更耐用,就符合低碳建築內涵。圖/Unsplash
北市府頒布法令推動外牆整建拉皮,提升建築安全性
除了減碳,外牆與建築安全更是息息相關。臺北市因地狹人稠高樓密佈,極端氣候對建築物影響甚大,時有外牆飾面剝落造成人員傷亡意外事件發生,為此訂定「臺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領得使用執照達一定年限或外牆飾面具風險之建築物,其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定期委託專業診斷檢查機構或人員辦理建築物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並要求商業區11樓以上、屋齡達30年建物外牆應於115年12月31日以前辦理安全診斷申報,逾期未完成申報者,將面臨新台幣1萬元至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
為加速推動外牆整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24年9月2日起,推出補助老屋外牆整新(拉皮)及結構補強新制,調整原有補助方案,包含(1)放寬申請資格,不限樓層且可由該棟建築物之選定代表人申請、(2)提高補助金額,除一般地區的建築物,外牆整新補助金額上限增至500萬元;(3)另新增整維策略地區之建築物,補助金額提高至800萬元,以期提高申請意願。
#好文推薦
如何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鈣鈦礦太陽能板發展建築立面發電
最新LEED v5版本明確指引建築業脫碳之路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