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jQuery('#btn-back').on('click', function() { window.history.go(-1); return false; }); });

盼7年內淨零建築遍地 COP28新倡議如何實踐

▲在杜拜舉行的COP28共27國簽署「建築突破」倡議。圖片來源/COP28 UAE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適逢2015年《巴黎協定》後首次的「全球盤點」,評估及檢視各國的減碳進度,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經過13天馬不停蹄的討論協商,各國代表達成許多重大協議,包括(1)超過60個國家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2)近200個國家無異議通過「脫離化石燃料」,寫下歷史性的一刻;(3)由法國和摩洛哥主導,共27國簽署的「建築突破」倡議,目標是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2060年建築物總面積倍增 被動式建築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2050年將近七成的人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預計2060年前,全球建築物的總面積將持續加倍來因應人口的成長,而且多半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何造出淨零且具韌性的綠建築成為討論重點。實際上德國及瑞典的兩位學者,在1988年便提出「被動式建築」(The concept of Passive House)的概念,在不主動使用更多能源的前提下,透過建築設計、建材、設備等面向,讓居民有健康的居住環境。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COP28的館內,展示出兩種傳統建築結構,百年前中東地區的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根據在地的氣候條件、迎風面進行設計,將捕捉的氣流引入建築物中,在不耗能的情況下,利用自然通風幫助室內降溫,這類設計常見在高塔結構,因此又稱為「捕風塔」(wind capture tower)。具生態健康指標的珊瑚也能成為建材,利用珊瑚多孔特性,在白天吸收、保留熱量,夜晚釋放,幫助建築冷卻或提供熱能,透過減少使用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建材,不僅能加強建築效能,也能削減隱含碳。

▲中東地區傳統建築工法「Barjeel」有助氣流流通。圖片來源/unsplash

#結合節能、創能、儲能設計,建築更具韌性

「建築突破」倡議中關於「韌性建築」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在設計階段,考量到居民的安全、健康、舒適,讓建築物能抵擋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是提升韌性,達到淨零建築的有效途徑。

台灣那瑪夏民權小學採用可調式的地面通風口、通風天窗,在夏天能有效引進涼爽空氣,冬天減少冷風進入,提供學生舒服的讀書環境。透過節能設備、高隔熱性建材、因地制宜設計、可再生能源、能源監視及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讓該校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成,不但獲得美國LEED O+M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更於2022年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的校園。

具有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鄉布農部落《奇美教堂》,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台灣綠領協會偕同公益組織共同努力下,進行修繕整建工程,已於2023年12月1日舉行零碳教堂落成典禮。基於尊重在地文化,保留教堂原始樣貌與共同記憶的前提下,並以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及「LEED Zero Carbon淨零碳建築」規範為依歸,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整修用料均為環保健康材料,以及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一級能效空調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達成零碳綠建築目標,同時整修廢棄物也達到80%以上的減量透過在地材料與工法,讓奇美教堂蛻變成為花蓮地區的重點佈道會所與零碳教育的種子據點。

▲奇美布農教堂重新整修後,盼成為零碳綠建築典範。

在全球綠色永續的浪潮下,建築產業應肩負起節能減碳之重責大任,呼應COP28提出的「全球冷卻」、「建築突破」、「水泥和混凝土突破」的倡議與行動承諾,持續朝「淨零與韌性建築」之路邁進,台灣不可缺席。

 

#更多綠建築相關文章

LEED Zero Carbon 讓建築物成為淨零碳排的地球解方
從日本ZEB路徑看台灣淨零建築政策的下一步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更多熱門訊息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