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百業建築起 綠建築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

【轉載】專訪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暨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Johnny Chen)

從工業生產工廠到商業大樓,幾乎每一個行業都脫離不了建築。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於 2020 提出的統計數據,全球超過 1/3(接近 40%)的碳排放是由建築物產生,除了 28% 在使用階段產生以外,亦有 10% 產自開採、製造、運輸、施工和棄置的隱含碳排。為此聯合國也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提出人類資源浪費及對地球環境污染現象的高度重視,國際間也接續出現應廣納建築於環境的聲音,生態觀點逐漸被呼籲,而綠建築之概念方從此孕育而生。

為達成淨零建築轉型,符合節能、省水、減碳、綠化的「綠建築」成為下個世紀中淨零建築的重要解法。根據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宣言以及 1998 年於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國際會議中,對於綠建築給了其定義:為——在經濟與環境兩個問題中有效率的利用僅有的資源並提出解決的方法,進一步改善生活的環境就是所謂的綠建築。此外,綠建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使環境和經濟方面的關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在淨零建築政策與目標方明確的台灣,執行國際認證服務、綠色裝修與規劃的綠建築意識才方興起,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Segreene Sustainable Design & Consulting,下稱SSDC)正是台灣少數及早投入綠建築輔導,並將國際認證系統引入台灣的公司。 SSDC 輔導榮獲多項國際獎項的陶朱隱園,更關注整合式新能源的新趨勢。

#綠建築法規方落實 SSDC 已投入企業國際認證

台灣於 2022 年,正式由國發會公佈「淨零路徑規劃」之階段里程碑後,建築即成為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項目,綠建築需求也隨之增加。但其實我國最早的綠建築法規早始於 1995 年之「建築外殼節能設計法」,其後的「綠建築標章」的推動及「綠建築推動方案」,也標榜以「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為目的,同時將「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面向導入綠建築評估當中,鼓勵政府與民間共同朝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目標前進。

在 2002 年「綠建築推動方案」僅於公部門落實之際,當時民間並無綠建築顧問這個行業,然而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已做為國內第一位考取 進階綠建築認證師(LEED AP),更是亞洲第一位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LEED Fellow)。他在建築師事務所歷練十年之後,毅然投身綠建築產業,專心發展綠建築相關專業服務。陳重仁說:「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後,即赴美到哈佛設計研究所攻讀碩士,畢業後於美國工作期間有幸學習到大家所熟知的國際綠建築標準 LEED 認證,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能將這套認證系統帶回台灣!」

2004年返台後,於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陳重仁,早在台灣綠建築風氣尚不盛行時,已有機會參與台積電的廠房設計,成為台積電的綠建築顧問,除為其爭取台灣首例獲得美國 LEED 黃金級與台灣 EEWH 雙認證的國際級廠房外,也參與了友達光電廠之廠房設計,他並接著於 2008 年創立了 SSDC,致力於綠色顧問專業。「隨著國際對於『綠的』永續目標越顯追求,從品牌到製造代工,甚至再到本土產業,致力於執行高水平的綠建築就是我們的目標!」陳重仁表示。

#佇立信義商圈的台灣NO.1綠建築 體現永續實績——陶朱隱園

SSDC創立後輔導許多案子,其中最具有指標性響為人知的即位在信義區的「陶朱隱園」一案,該案由威京集團所開發、SSDC 擔任綠建築總顧問。基於商業合作約定,陳重仁並未對此案多透露細節,他只有淡淡地表示:「陶朱隱園的初始設定即是打造世界級的低碳綠豪宅,除了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下足了功夫,當時與台北市政府商討時,即以標榜旋轉造型及立體植栽,希望為台北市容帶來不一樣的城市風貌。」

從新聞報導中清楚可見其高顯著性,是綠建築體現在台灣的重要指標專案之一。該案榮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 2016 年全球九大城市地標之一,更獲得德國 iF 設計大獎、台灣低碳聯盟建築碳足跡鑽石級認證,以及美國 LEED 綠建築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的殊榮,其建築理念更跳脫框架概念及地心引力的束縛,被標榜為台灣身價最貴的世界級低碳建築藝術品,也是繼台北 101之後的新地標。

其響負盛名的原因在於該案完整體現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即基地環境、能源、水資源、材料,以及室內環境品質等。首先在基地環保上,為達環境水平及垂直綠化,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依日照、風向、濕度及與周邊環境交互作用,分別種植不同植栽,同時利用樓層逐層旋轉的建築日照優勢,設置大片綠化陽臺露臺,將建築物立體綠化,打造名符其實的都市垂直森林。不僅如此,園區的永續藝術品,以素雅的竹子作為素材,打造蔽日成蔭的空間,面臨淘汰的藝術品也能消腐於大自然中成為養分,以森林綠化,庭園的流水瀑布造景,也達到降溫效果。

除此之外,該建築物在節能上設有六台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年可產 2400 度電,提供整座大樓公共設施用電。而密閉的地下樓層,因有消弭地震能量而採取的隔震縫作法,得以讓自然光以 360 度環繞建築物的方式,作為光線輔助之用途。利用降雨率高的北部,設計屋頂周圍裝設的虹吸式排水孔,可蒐集雨水至回收池,作為澆灌整個陶朱隱園植栽之用途以達節水之目的。

#台灣多數民宅面臨高齡化問題 老屋翻綠有賴政策支持

為因應中央政府的循環經濟政策,社會住宅己採納循環經濟理念,政府希望拆卸建築時不產生廢棄物,特別關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台灣在營業廢棄物管理表現良好,如台積電實現高營建廢棄物回收率,若能將營建廢棄物轉變為建築材料則為循環營建的解決方案。台北市「城市挖礦」的概念,探討是否能從城市廢棄物中獲取末來城市所需的資源。

#台灣多數民宅面臨高齡化問題 老屋翻綠有賴政策支持

隨著全球淨零趨勢發展,不只新建案帶有減碳、節能與創能的責任,佔有最大比例的老屋也不該被遺忘。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的資料顯示,截至 2023 年第一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 32 年,其中高達 462 萬戶(51%)的屋齡在 30 年以上,意味著每兩間住宅即有一間屋齡達 30 年以上,若可以應用這高比例的建築,台灣朝淨零碳排的目標就又會更近。

陳重仁表示,台灣目前對於既有建築的綠建築改造尚未有完善的鼓勵機制,目前唯有各縣市政府於每年會提撥預算,針對重點地方進行綠色拉皮改造以維護市容景觀以及提供節能改造的相關補助措施;另外,政府也透過容積獎勵政策,鼓勵建商投入綠建築規劃,在政府經費規劃有限的情況下,來鼓勵民間建商參與綠建築設計。 「「改造高齡老屋是一大工程,以人口密集度高的北部來說,位在都會地區多屬集合住宅,處理隔音和外觀拉皮等就是一個大工程,對於一般民眾或是建商來說都是有挑戰,因此此部分還是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推動。」

#綠建築的未來 整合式新能源系統

今(2023)年5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規定全台一定規模以上的新建建築皆需裝設一定容量的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築物也需要為發電盡責任,顯見建築物整合再生能源為新趨勢。對此陳重仁也表示:「再生能源使用時,不僅需考慮到配線的建置成本考量,傳送時也會導致必要的能量消耗,既然建築本身具部分發電責任,加上全台建築之屋頂面積總合也達一定規模,我們是否可以撥出屋頂、建築立面或基地空間,將發電場地移至建築物體上,讓建築也成為『創能』的角色。」

近些年來,隨著極端氣候的影響甚巨,為避免電網不穩定及缺電可能,綠建築本身韌性設計的重要性也逐漸提升,儲能及氫能之議題也逐漸發散。氫能源被認為是世界達到淨零碳排之最終手段,由於發電過程中,副產品僅排出水及熱能,熱能部分則可以進行熱回收再次利用,其排碳量趨近於零。雖然台灣現階段氫能發展仍屬初步階段,而儲能,在台灣現時的法規仍不完善,但不言而諭的是,連同氫能源,儲能也將在往後的新建建築之能源系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陳重仁說明:「舊時,氫燃料電池多應用在電廠思維及移動解決方案,未來將會進入建築物成為發電機之角色,再連同儲能系統作為太陽能及氫燃料電池之間的緩衝,涵蓋潔淨能源之創能、儲能、發電之『整合式新能源系統』,將成為未來趨勢。」

SSDC 從過去輔導的先驅產業,到現在越趨多元的國際品牌加入綠建築行列的同時,有更多供應商及商辦大樓在 SSDC 協助下完成國際綠建築規範及認證服務。這不僅是世界趨勢、是企業 ESG 責任,更是在面對未來人本及環境議題時,個體綠色意識的抬頭。百行百業皆脫離不了建築,SSDC 作為先驅,創下了先例,讓台灣本地廠商及企業看到了真正邁向淨零永續的關鍵及解方。

此文轉自WindTAIWAN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