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建築行不行 2/內政部推淨零建築 建築師很頭大:這麼多太陽能板怎麼搞?

【轉載】2023/12/01 13:05:31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以前建築物和綠電無關,以後建築物要能夠生產綠電,因為長期以來建築業貢獻了全球將近40%的碳排量,有責任要減碳。」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說,

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襲來,距離2050年,台灣100%新建建築及超過85%建築必須達到零碳排的淨零建築目標,此刻正和時間賽跑,陳重仁提醒:「這是責任問題,現在就要加速,否則2050年難以達標。」

到底怎樣做到淨零建築?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陳麒任解釋,建築物再怎麼節能,都不可能不用電,「除非回到石器時代」,然而,用電就一定會產生碳排,除非全部用綠電,因此,政府現在推動的作法就是,建築物先節能50%,達到近零碳建築的「1+」節能最高等級,剩下的50%能耗,不可能再節能下去,就用再生綠電達到碳中和,讓碳排回到零的效果,就是淨零(Net Zero)建築。

 

#淨零建築 自己省碳50%其餘靠綠電

為了進一步讓建築物自己產生綠電,立法院5月底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訂未來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對於「一定規模」建築物的定義?經濟部與內政部經過半年磋商,近期已達成共識,規定新建物的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以上,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

經濟部官員說,依此原則,未來300坪以上新建、增建、修建的建築物,都必須設置50瓩容量光電,包括工廠、商辦及大型集合住宅等,都會涵蓋在強制裝設太陽能板的範圍內。不過,相關子法仍未公布,實施時間最快落在明年下半年或後年。

「雖然現在加裝太陽能發電裝置在技術上不會有問題,但一定會增加麻煩」,內政部官員坦言,「對再生能源相關技術和知識相對陌生的建築師,面對淨零浪潮也要轉型。」同時,強制裝太陽能板的政策執行下去,也會創造很多需求,發展出相關產業,變成綠色經濟的動能,建築業不應排拒。

擁有超過十年綠建築專業經驗的陳重仁則指出,「還是有很多建築師無法接受強制在建築物上,加裝太陽能板發電設施」,因為建築師要對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消防設計等負責,若加上了淨零減碳的建築設計,他們的任務增加,要做的事情變多,設計費用不僅沒有增加,還被七折八扣,「這是建築師的困難。」

 

#建築加蓋太陽能板 建築師頭大

陳重仁分析,高效能的設計是有代價的,當專業人士的費用無法提高,自然會壓低成本,例如技師等附委託專家對建築物測量評估的結果,一定會被傷害,「一分錢一分貨,很多業主也很接受近零碳建築的觀念,但最後一看到報價就說算了,還是不要做了,建築師的 設計都白費了。」

事實上,政府推動2050淨零建築的路徑,是分階段設定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近零碳建築目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近零碳建築;最後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淨零建築。

官員認為,2030年的目標「滿簡單的」,因為強制從公家機關先做,「一個命令下來,就要配合,難度不大,反而是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的目標,比較困難。」

官員強調,「法規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不用花很多錢,例如補助民眾買節能電器設備,就讓被管制的新建築物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這是成本最小的作法,但也只是杯水車薪,影響最大的還是既有的舊建築物,因為現在已經蓋好了,不能強制要求加裝太陽能板。「未來會考慮加強力道,修法針對一定規模的既有建築,逐步要求增設太陽光電板。」

陳重仁認為,因為業主都想要順利蓋好房子,因此對法規的強制要求,都會努力完成。不過,要讓既有的舊建築物提升節能設備,或加設太陽能板發電設施,除了靠政府補助外,關鍵在於創新的商業模式,引進金融單位和財務金融的支持。

例如現在已有ESCO(能源績效保證機制),業主想要改善節能設備,一開始不用出錢或出一點點錢,由銀行先買單,只要後續達到節能績效,就能用類似分期付款的方式,由銀行資金提供低利貸款,專門用來做節能建築或設備改善之用。

 

#淨零建築怎麼搞 專家提建議

另一方面,陳重仁建議,推動淨零建築可先從改變建築材料著手,「最好是把太陽能板和建築造型設計在一起」,例如現在已有BIPV建築整合型,以及貼附在建築物外的BAPV安裝型太陽能板,不僅減少碳排、提高發電量,更增加建築物的美觀。

第二是做好建築物的能源管理,包括室內空調、照明等電器節能,只要耗電量減少、能效就增加。

第三是創能,導入再生能源,做到碳中和。陳重仁說,除了在建築物本身透過設置太陽能板生產綠電外,若自產綠電不足,可以運用購買綠電、綠電憑證、碳權抵換等手段來補足,達到淨零。更好的作法是如果台電供應的電力都是零碳的綠電,就最好了。

「現在開始到2050年,還有將近30年的時間,就是要加速努力,一方面增加綠電比例,同時提高節能的能效,兩邊都要一起做。」陳重仁建議,「不要忘了建築物的立面也可裝設太陽能板」,過去大家認為立面的發電效率差,但未來BIPV產品更成熟,就不易受到太陽光角度的影響,甚至在微弱的光線下還可發電,他舉例,內政部對對既有建築物的外牆拉皮,給予一定補助,以後補助,若要求使用BIVP建材的綠色拉皮,就能有更多建築物發電。

此外,陳重仁觀察,和國際相比,台灣政府投資在每個人節能的人均成本,遠遠落後其他國家,資源明顯不足,而且對於綠能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上,目前提供的培訓課程和證照也偏少,建築業界想要要找擅長太陽能發電施工的公司或傳統工班,實際上很多都沒有證照,難以認證其專業性,也是邁向淨零建築的一大阻力。

 

此文轉自《經濟日報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