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起步走,建築韌性再升級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日前接受雜誌WindTaiwan專訪,分享了他對綠建築的見解,以及對近日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看法,他說,「綠建築關心的五大面向,是好的設計師都應該要做到的。」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綠建築的永續精神如何在法規、實務上獲得實踐。

 

#Green: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的結合

目前所有的綠色標準都環繞著兩大主軸,也就是重視對地球好的「地球環保」,以及重視對自己好的「人本健康」,而綠建築也不例外。綠建築主張的五大面向包括基地環境、節水、節能、材料、室內環境品質,其中前4項屬於地球環保,室內環境品質則與人本健康相關。

在台灣,因應法規政策及相關獎勵配套,EEWH綠建築標章愈加普及;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則受到多數高科技產業、金融、外商企業、高樓層商辦的青睞,傳統產業也逐漸重視採用。

目前的綠建築認證多以新建建築為主,台灣既有建築約佔總體97%,尤其台北多是集合住宅,許多戶住在同一棟大樓裡,要一起改變住宅外殼設計很不容易。因此陳重仁建議,有意願改善居住環境的住戶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1)節能部分:窗戶貼隔熱膜、在屋頂或輕隔間裡頭塞隔熱棉;(2)節水部分:換節水水龍頭和馬桶;(3)室內環境品質:經常更換空調濾網、除溼、保持通風;(4)採用經國家認證的綠色建材、健康建材。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長期而言也是經濟的選擇,部分先進國家的保險公司會降低綠建築產險費用,因為保險公司認為綠建築比較不容易發生意外。去年開始,台灣的銀行陸續針對開發商及建商推出「永續連結貸款」,針對購買綠建築的民眾,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淨零建築成國際趨勢,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使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碳的施政目標,而台灣也在2022年由國發會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同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布「台灣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再生能源抵減,至2050年達成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為達到淨零建築,需結合再生能源發展。雖然台灣政府目前尚無針對既有建築改造的誘因及措施,但陸續有新的法規及制度推出,如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訂「新建、增建、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法案通過之後,也將帶動國內太陽能面板BIPV產業蓬勃發展。

 

#讓再生能源走入家戶,綠電深耕台灣

陳重仁表示,我們一般都是依賴台電公司的供電,一旦停電就只能靠柴油發電機短暫供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在新建建築上新增太陽能板,就是讓發電的部分責任回歸用電的建築上。未來因為極端氣候的影響,可能必須面對電網不穩定、缺電的難題,如果我們能結合建築的儲能設備,在停電的情況下繼續供電,度過急用時刻。

陳重仁補充道,這個議題其實就和最近新興的「韌性設計」有關,具備韌性設計的建築,能夠在遭遇不確定衝擊時,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並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建築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氫能源系統,應是提升韌性的一個好方法。

前陣子流行的農地、魚塭種電,是將農村的電送往都市和台電分配使用,經過這麼遠的路途,電力定有所耗損外,亦影響農地、魚塭生態環境。因台灣的緯度的關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高,此外,陳重仁建議,也可以考慮在建築立面架設,雖然效率不如屋頂,但立面面積大,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一定效果。

「未來的房子就像電動車。」陳重仁總結,建築除重視美學、舒適外,須兼顧綠能、智慧等需求。SSDC澄毓在這方面已耕耘超過15年,他觀察台灣的綠建築風潮是由高科技產業帶頭做,傳統產業、建商在近十年才慢慢跟上。以前建商都會以高級建材作為銷售噱頭,現在則開始以ESG、綠建材、樂齡為訴求,顯示出一種價值觀的改變。做綠建築,無論是「對地球好」還是「對自己好」,後果都與我們密切相關。

▲陳重仁總經理說明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的知識

#推薦好文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搶佔「淨零碳排」全球先機,台灣企業你跟上了嗎?
關於零碳賽局,您準備好了沒?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回到頂端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