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LEED BD+C: 新建建築,黃金級

台積公司自2006年起全面推動綠建築,以促進環保節能績效,一直致力於在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台積公司建廠均符合綠建築認證,施工過程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等工法,大幅減少施工廢棄物產生;機電設備選用高效率機種與優化機電設計,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11月,台積公司的全球研發中心以及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都獲得了LEED黃金級認證。 台積公司的LEED專案全面採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例如高效的HVAC系統、LED照明與自然採光設計。這些設施配備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可對能源使用進行實時監控,並結合能源回收技術,將廢熱轉化為可再利用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再生能源方面,預計於2030年達到60%使用率;2040年達到RE100。透過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統,在其節能建築中不僅將建築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轉化為可用能源,還結合水資源循環技術,成功減少用水量達到40%。 全球研發中心使用材料包含72%綠建材使用率、100%高性能混凝土及高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再生建材、80%金屬玻璃帷幕牆、綠帶多層次設計規劃等有效降低建築CO₂排放;並採用綠建築設計,包含植生牆、雨水回收系統、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的窗戶,以及能夠在高峰條件下產生287瓩的屋頂太陽能板裝置,展現了台積公司致力於永續發展的承諾。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體現了台積公司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台積公司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綠色、更永續的供應鏈,實現科技與永續的完美融合。   文章來源為 USGBC  Newsletter  November 2024  

MORE →

勢不可擋的綠建築認證七大趨勢,帶動營建業升級轉型

「積極且正確的淨零永續策略,能協助企業將氣候危機轉化為良機與商機,許多新一代的建設開發商已朝這個方向邁進,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浪潮上的贏家!」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 許多具歷史、規模較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步交棒給第二代、第三代。新一代的掌舵者,除了傳承父執輩的經驗與使命,學有專精、自海外歷練歸國的他們,對於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國際不動產ESG 標準GRESB評鑑等認同感與接受度更高,在建案規畫設計過程中導入,更將這些標準視為建案標配,為台灣建設業注入新活力,在永續低碳的國際浪潮,帶動建築業進行綠色轉型。   「這股淨零碳排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分北中南,各行各業都動起來囉!」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業務部李沅蓉經理綜觀近三年的市場發展分析道。 首先,內政部淨零相關政策的制定及施行,帶動低碳建築標示LEBR 、建築能效標示BERS的需求,除了耳熟能詳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業主開始將低碳建築標示及建築能效標示納入其建築規劃的一環。 其次,因應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各產業如紡織、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業,不但從新建建築開始規劃或是既有建築升級改造,建築類型從廠房、辦公室、總部大樓皆開始紛紛導入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多認證,並同步進行組織及產品碳盤查,積極應戰碳有價時代。 第三,金融保險業從總行到分行,如玉山、上海商銀、第一、彰化、合作金庫、台新等皆積極響應台灣及國際淨零碳排政策,在新建建築導入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WELL健康建築認證,在既有建築升級改造,並施行節能、節水、減碳等各項近零措施,並申請既有建築綠建築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 第四,開發商在A級商辦區更積極導入國際型認證,並追求高等級,以符合國際企業形象與ESG及淨零政策要求,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同步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而外商企業在入駐時,通常會另外取得LEED室內裝修版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照顧員工身心靈健康。     第五,在六都淨零自治條例的導引、容積獎勵、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台積電、日月光等高科產業南移等多項因素驅動下,中南部對各項標章認證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設公司將「準綠建築」、「綠色ESG商辦」列為銷售訴求的預售建案,在大型企業進駐中南部地區後,亦進一步帶動當地綠色建築熱潮。 第六,COVID-19後疫情時代,企業更關注提供員工身心靈健康的辦公環境,許多企業在辦公樓中導入WELL健康認證與智慧建築認證,來提升並注重關懷員工健康與福祉。 第七,建設營造業擬主動規畫執行工地碳盤查,透過計算原物料、原料運輸、製造、資材運送以及施工耗能等五階段的碳排放量,從建築規劃開始導入綠建築設計,採用節能建材、低碳工法,從根本降低建築在興建、修繕、施工過程產生的蘊含碳。   環境部擬於12月預告第三批強制碳盤查名單,首度擴及非製造業,涵蓋高用電的百貨業、量販業、電信業、軌道運輸交通業、大型醫院及學校,預計 2025年施行。「近期有不少宗教組織來詢問綠建築服務,可見不分信仰,永續淨零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李沅蓉笑著說。 面臨淨零碳排的機遇與挑戰,業主在尋求的綠建築顧問更有多重標準與考量。擁有各認證的專業資格證照、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是首要條件;第二,一站式全方位多認證整合的專業力,以協助業主整合各認證及相關法規的要求,確保項目推進順利與經濟效益最佳化;第三,替選工法的建議及成本分析;第四,跨認證的團隊協力運作,縮短各團隊間的溝通時間,提升作業效率;第五,提供具前瞻性的淨零解決方案,針對業主量身打造合適的淨零路徑圖,協助其達成減碳目標,降低碳成本、更提升企業競爭力。   #推薦好文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勢不可擋的綠建築認證七大趨勢,帶動營建業升級轉型

「積極且正確的淨零永續策略,能協助企業將氣候危機轉化為良機與商機,許多新一代的建設開發商已朝這個方向邁進,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浪潮上的贏家!」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 許多具歷史、規模較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步交棒給第二代、第三代。新一代的掌舵者,除了傳承父執輩的經驗與使命,學有專精、自海外歷練歸國的他們,對於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國際不動產ESG 標準GRESB評鑑等認同感與接受度更高,在建案規畫設計過程中導入,更將這些標準視為建案標配,為台灣建設業注入新活力,在永續低碳的國際浪潮,帶動建築業進行綠色轉型。   「這股淨零碳排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分北中南,各行各業都動起來囉!」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業務部李沅蓉經理綜觀近三年的市場發展分析道。 首先,內政部淨零相關政策的制定及施行,帶動低碳建築標示LEBR 、建築能效標示BERS的需求,除了耳熟能詳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業主開始將低碳建築標示及建築能效標示納入其建築規劃的一環。 其次,因應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各產業如紡織、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業,不但從新建建築開始規劃或是既有建築升級改造,建築類型從廠房、辦公室、總部大樓皆開始紛紛導入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多認證,並同步進行組織及產品碳盤查,積極應戰碳有價時代。 第三,金融保險業從總行到分行,如玉山、上海商銀、第一、彰化、合作金庫、台新等皆積極響應台灣及國際淨零碳排政策,在新建建築導入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WELL健康建築認證,在既有建築升級改造,並施行節能、節水、減碳等各項近零措施,並申請既有建築綠建築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 第四,開發商在A級商辦區更積極導入國際型認證,並追求高等級,以符合國際企業形象與ESG及淨零政策要求,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同步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而外商企業在入駐時,通常會另外取得LEED室內裝修版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照顧員工身心靈健康。     第五,在六都淨零自治條例的導引、容積獎勵、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台積電、日月光等高科產業南移等多項因素驅動下,中南部對各項標章認證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設公司將「準綠建築」、「綠色ESG商辦」列為銷售訴求的預售建案,在大型企業進駐中南部地區後,亦進一步帶動當地綠色建築熱潮。 第六,COVID-19後疫情時代,企業更關注提供員工身心靈健康的辦公環境,許多企業在辦公樓中導入WELL健康認證與智慧建築認證,來提升並注重關懷員工健康與福祉。 第七,建設營造業擬主動規畫執行工地碳盤查,透過計算原物料、原料運輸、製造、資材運送以及施工耗能等五階段的碳排放量,從建築規劃開始導入綠建築設計,採用節能建材、低碳工法,從根本降低建築在興建、修繕、施工過程產生的蘊含碳。   環境部擬於12月預告第三批強制碳盤查名單,首度擴及非製造業,涵蓋高用電的百貨業、量販業、電信業、軌道運輸交通業、大型醫院及學校,預計 2025年施行。「近期有不少宗教組織來詢問綠建築服務,可見不分信仰,永續淨零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李沅蓉笑著說。 面臨淨零碳排的機遇與挑戰,業主在尋求的綠建築顧問更有多重標準與考量。擁有各認證的專業資格證照、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是首要條件;第二,一站式全方位多認證整合的專業力,以協助業主整合各認證及相關法規的要求,確保項目推進順利與經濟效益最佳化;第三,替選工法的建議及成本分析;第四,跨認證的團隊協力運作,縮短各團隊間的溝通時間,提升作業效率;第五,提供具前瞻性的淨零解決方案,針對業主量身打造合適的淨零路徑圖,協助其達成減碳目標,降低碳成本、更提升企業競爭力。   #推薦好文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月讀LEED|名列全球九大城市地標的陶朱隱園

【轉載】 2024年7月30日   USGBC   文/蔡聖君 台北陶朱隱園曾經被 CNN 評為 2016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九大城市地標,在一眾頂尖公共建築和超高層中,她是唯一一座住宅建築。在獨特的酷似蝴蝶展翅的外觀下,陶朱隱園卓越的環保性能是其入選的關鍵理由。 在探訪陶朱隱園之前,我們曾以為這只是一次對 「綠色科技」的探秘,但置身其中則發現,這棵城市之樹所展現的建築之美、人居之匠心和 「十年磨一劍」的投入更加引人入勝。『月讀 LEED(Project of the Month)』的第 7 期,LEED 小分隊將帶你走進陶朱隱園。 陶朱隱園坐落在台北最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項目的開發商(威京集團、中華工程以及亞太工商聯)曾坦言,這是台北非常好的一塊住宅用地,但他們並不希望只通過堆砌面積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是希望打造出值得傳承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作品。 以此為起點,陶朱隱園項目花費了 「3 倍的時間與造價」,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建築巨擘。而在此過程中,項目在環保、韌性以及人居體驗上的投入也推動其在 2023 年獲得 LEED 鉑金級認證。LEED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在參觀項目之後曾感嘆「極讚欲何詞」。     都市中的一棵樹——當一棟住宅起名 「陶朱隱園」 (設計:理念及成果) 陶朱隱園的名字充滿了傳統韻味,其靈感正是取自中國春秋時期的陶朱公 (範蠡),以傳承其利己、利鄰、利天下的理念(也寓意著忠誠、智慧、天下為公的精神);項目的外形則源自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這也寓意生命之源、生機勃勃。從寓意到外形都蘊藏著項目的初衷: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尊重自然並友善生態,將森林帶回城市中心,並重新迸發生態活力。 陶朱隱園的基地面積約八千多平方米,為了增加綠覆率,當初項目團隊力排眾議采用了法國生態建築鬼才設計師 Vincent Callebaut 的設計,力圖最大程度上體現大樓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最終項目每一層樓向上旋轉 4.5 度,創造出巨大的露台空間,每個雙螺旋結構都對應由兩套公寓組成的一個完整樓層,而每個露台都是一個獨立的 167㎡的庭院,旋轉的空間提供樹木充足的生長空間,所以每個露台都可以種植 7 棵 3 公尺高以上的喬木,也可依住戶的需求自行種植小型灌木、花卉、蔬菜及香草類植物。在大樓從底部到頂部的 21 層雙螺旋結構中,該住宅公寓樓共計扭轉了 90°,拓展出總計一萬多平米的陽台面積,總體綠化面積增加了三倍。   旋轉陽台的優勢在於通過錯落的布局以及角度的轉變,讓太陽光線作用在每個建築層,同時可以塑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得益於大量喬灌木植被的種植,陶朱隱園在一年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色彩,成為都市中名副其實的垂直森林。 陶朱隱園的「隱」字意為「大隱隱於市」。從外面看,陶朱隱園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建築,而進入項目一層耗時超過三年打造的 6,000 多平方米的生態庭園,則讓人仿佛走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我們對「隱」字有了具象化的感受。身邊滿是綠意盎然,蜿蜒小溪從中流過,小溪內分段做成讓小朋友體驗抓小魚小蝦、泥鰍跟摸蛤仔等野趣的地方。再加上超過十米高的自然瀑布的水汽降低了戶外溫度,更讓LEED小分隊感覺進入了避世勝地。

MORE →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很感謝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悉心輔導,協助逢興生技中壢廠獲得LEED綠建築銀級認證殊榮,讓我們的合作夥伴《GA黃金甲》得以在綠建築認證工廠製造生產,體現ESG精神!」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熱情表示。去(2023)年10月,逢興生技中壢廠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後,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的產品! 2024年6月20日,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與副總經理趙日新專程前往逢興生技中壢廠,進行逢興生技中壢廠授牌及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LEED工廠製造標識認證儀式,分別由逢興生技副總經理陳正達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代表授獎,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於LEED綠建築製造的產品 台灣以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聞名,特別是在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加上外銷市場導向的企業必須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臺灣LEED認證面積中,「工業建築」類型排名第一;其中又以高科技廠房居多,累計面積最多的台積電廠辦,原則上是100%LEED認證。 為了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與環保的努力與成果, LEED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發布了一套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與理念。使用LEED製造標識的產品,其製造工廠必須先獲得LEED認證,且認證的建築物須是工廠本身,類型為「工業生產廠房Industrial Manufacturing」,以此確保產品生產過程確實在綠色環境中製造。     《GA黃金甲》率先榮獲LEED工廠製造標識,成為業界標竿 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便是在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榮獲LEED銀級認證的中壢廠生產製造,而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的。 逢興生技中壢廠房在SSDC澄毓輔導下,針對食品廠的特性,導入合適節水策略,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以百分之百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冷卻水塔的節水率更高達32%,遠高於一般節水率10~20%的標準,每年節省用水量相當於 2 座奧運游泳池,節省的電量足夠讓家用空調運轉 4.6 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 4,173 棵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去年提交《GA黃金甲》LEED工廠製造標識申請時,USGBC對我們的高效率感到振奮歡喜,並表示希望能收到更多來自台灣製造業的申請!」負責輔導此案的趙日新分享道。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綠色永續經濟 將「永續環境與人類健康」視為企業核心的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峻,企業除追求獲利,也須思考讓社會永續發展的共好營運模式,因此將綠建築及綠色製程納入企業佈局,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攜手打造的保健食品,不僅成為最多CEO與冠軍選手指定選用的保健品牌,系列產品也因為隨著近100項不同運動選手的各國征戰賽事中,出現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各種賽事現場。 「看到此產品在運動界迴響熱烈,讓我感受大家在推動永續低碳上的共識,像我是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協會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協助該協會推動運動6R,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並導入再生能源設備,進行活動碳盤查,協助運動賽事減碳,未來,若大家齊心將這些減碳舉措連結起來,對於戶外運動盛行的台灣,著實能增進減碳力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企業積極進行綠色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的誕生,已然成為業界標竿,相信未來在綠色供應鏈的市場驅動下,擁有共同永續理念的企業將更積極合作,一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很高興見證了這個關鍵時刻,能與大家一起力行節能減碳、回饋社會,一同往綠色永續方向努力!」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熱情表示。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很感謝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悉心輔導,協助逢興生技中壢廠獲得LEED綠建築銀級認證殊榮,讓我們的合作夥伴《GA黃金甲》得以在綠建築認證工廠製造生產,體現ESG精神!」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熱情表示。去(2023)年10月,逢興生技中壢廠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後,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的產品! 2024年6月20日,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與副總經理趙日新專程前往逢興生技中壢廠,進行逢興生技中壢廠授牌及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LEED工廠製造標識認證儀式,分別由逢興生技副總經理陳正達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代表授獎,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於LEED綠建築製造的產品 台灣以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聞名,特別是在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加上外銷市場導向的企業必須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臺灣LEED認證面積中,「工業建築」類型排名第一;其中又以高科技廠房居多,累計面積最多的台積電廠辦,原則上是100%LEED認證。 為了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與環保的努力與成果, LEED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發布了一套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與理念。使用LEED製造標識的產品,其製造工廠必須先獲得LEED認證,且認證的建築物須是工廠本身,類型為「工業生產廠房Industrial Manufacturing」,以此確保產品生產過程確實在綠色環境中製造。     《GA黃金甲》率先榮獲LEED工廠製造標識,成為業界標竿 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便是在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榮獲LEED銀級認證的中壢廠生產製造,而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的。 逢興生技中壢廠房在SSDC澄毓輔導下,針對食品廠的特性,導入合適節水策略,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以百分之百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冷卻水塔的節水率更高達32%,遠高於一般節水率10~20%的標準,每年節省用水量相當於 2 座奧運游泳池,節省的電量足夠讓家用空調運轉 4.6 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 4,173 棵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去年提交《GA黃金甲》LEED工廠製造標識申請時,USGBC對我們的高效率感到振奮歡喜,並表示希望能收到更多來自台灣製造業的申請!」負責輔導此案的趙日新分享道。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綠色永續經濟 將「永續環境與人類健康」視為企業核心的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峻,企業除追求獲利,也須思考讓社會永續發展的共好營運模式,因此將綠建築及綠色製程納入企業佈局,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攜手打造的保健食品,不僅成為最多CEO與冠軍選手指定選用的保健品牌,系列產品也因為隨著近100項不同運動選手的各國征戰賽事中,出現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各種賽事現場。 「看到此產品在運動界迴響熱烈,讓我感受大家在推動永續低碳上的共識,像我是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協會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協助該協會推動運動6R,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並導入再生能源設備,進行活動碳盤查,協助運動賽事減碳,未來,若大家齊心將這些減碳舉措連結起來,對於戶外運動盛行的台灣,著實能增進減碳力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企業積極進行綠色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的誕生,已然成為業界標竿,相信未來在綠色供應鏈的市場驅動下,擁有共同永續理念的企業將更積極合作,一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很高興見證了這個關鍵時刻,能與大家一起力行節能減碳、回饋社會,一同往綠色永續方向努力!」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熱情表示。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lululemon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根據仲量聯行《2023/2024年亞太區辦公室裝修成本指南 》研究指出,因應ESG浪潮,企業開始重視「永續裝修」,參與本研究的240位亞太區商業不動產業高階主管,有半數表示永續裝修是未來三年企業優先採取的行動。目前亞太區每十棟新建的A級辦公大樓,就有七棟獲得綠建築認證;而台灣A級辦公大樓密度最高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約有三分之二取得綠建築認證,不僅如此,入駐於台北101大樓、南山廣場的國際企業承租戶如Apple、微軟、Google等,更自主地申請美國LEED綠建築室內裝修改善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以符合其國際企業總部淨零碳排路徑的目標與要求,提升企業競爭力。 仲量聯行表示,經過裝修和設備升級取得LEED認證的辦公室,租金溢價可達10%到15%,不僅可提升辦公空間持有人的收益,對於承租企業而言也能減少長期營運成本,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效益。     與時俱進的LEED ID+C 室內裝修改善認證 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簡稱USGBC)制定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ND(集合住宅、商住混合開發案申請,不包含建築物)、LEED O+M(既有建築物或建物局部修改認證)、LEED ID+C(室內裝修改善認證)、LEED Home(小型住宅之認證) 、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都市計畫認證)等不同版本,其中針對建築室內裝修改善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早期稱作LEED CI (Commercial Interior),依據環境發展進程修正後的LEED ID+C比起舊版更有彈性,應用面向更廣,不論是商辦大樓、辦公室既有建築裡的特定樓層,或甚至是一個櫃位,只要是於一個完整空間進行裝修,都可以申請LEED ID+C認證。 基於 LEED精神,LEED ID+C室內裝修改善認證須盡可能符合其九大指標,如選址、節水、節能、能源與大氣、建材、室內環境品質等,但因是針對室內裝修,涉及景觀、戶外空間或地表逕流等要素的「永續性基地開發(Sustainable Sites)」,則不在評分項目中。此外,室內裝修的工期一般較新建建築物短,從規劃設計、施工到取得認證,最短僅需約10個月至一年。   Lululemon台北忠孝店獲得LEED ID+C黃金級認證殊榮的關鍵 LEED ID+C室內裝修的取分關鍵是甚麼?該從何處著手呢?1988年於加拿大成立的Lululemon以瑜珈服飾起家,早期專注於女性運動市場,逐步提供全齡與全性別的運動服飾,目前市值約490億美元,並於2022年超越愛迪達,成為僅次於Nike的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Lululemon在台北有四個據點,本次業主提出評估的基地分別是台北微風廣場店,以及位於捷運忠孝復興站的台北忠孝店,兩者交通皆極為便利,但經評估後,我們建議選擇忠孝店來做申請,「主要考量是台北微風廣場店位於商場之內,衛生設備、空調系統、能源、用水,皆已經和商場系統綁定,難有作為,但忠孝店是獨棟辦公大樓,可以透過規劃設計,進行改善調整,優化節水、節能、空氣品質、換氣成效等。」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趙日新以Lululemon為例說明。 Lululemon忠孝店位於捷運站出口處,交通便捷,導入綠色交通設計如自行車停車位,使其在「選址與位置(Location & Transportation)」 上獲得滿分;店面前有騎樓,以及窗戶內縮設計,有助於節能取分;調整節水效率、裝設新風系統、採用低逸散性建材、開窗引進自然採光後,搭配模擬技術確認與調整,順利讓Lululemon取得LEED ID+C黃金級認證的肯定。     讓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為企業ESG加分 曾輔導Apple、HSBC匯豐銀行、兆豐銀行、Lululemon等多個國際企業取得LEED ID+C認證的趙日新談及,大部分國際級企業皆有裝修指南提供給各地分公司遵循採用,而企業如何讓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為企業ESG加分的策略主要有三:

MORE →

台積公司全球研發中心 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 LEED BD+C: 新建建築,黃金級

台積公司自2006年起全面推動綠建築,以促進環保節能績效,一直致力於在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台積公司建廠均符合綠建築認證,施工過程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等工法,大幅減少施工廢棄物產生;機電設備選用高效率機種與優化機電設計,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11月,台積公司的全球研發中心以及苗栗先進封測6C廠廠房都獲得了LEED黃金級認證。 台積公司的LEED專案全面採用了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例如高效的HVAC系統、LED照明與自然採光設計。這些設施配備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可對能源使用進行實時監控,並結合能源回收技術,將廢熱轉化為可再利用能源,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再生能源方面,預計於2030年達到60%使用率;2040年達到RE100。透過高效的能源回收系統,在其節能建築中不僅將建築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轉化為可用能源,還結合水資源循環技術,成功減少用水量達到40%。 全球研發中心使用材料包含72%綠建材使用率、100%高性能混凝土及高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再生建材、80%金屬玻璃帷幕牆、綠帶多層次設計規劃等有效降低建築CO₂排放;並採用綠建築設計,包含植生牆、雨水回收系統、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的窗戶,以及能夠在高峰條件下產生287瓩的屋頂太陽能板裝置,展現了台積公司致力於永續發展的承諾。 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體現了台積公司對環境保護的承諾,也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台積公司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綠色、更永續的供應鏈,實現科技與永續的完美融合。   文章來源為 USGBC  Newsletter  November 2024  

MORE →

勢不可擋的綠建築認證七大趨勢,帶動營建業升級轉型

「積極且正確的淨零永續策略,能協助企業將氣候危機轉化為良機與商機,許多新一代的建設開發商已朝這個方向邁進,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浪潮上的贏家!」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 許多具歷史、規模較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步交棒給第二代、第三代。新一代的掌舵者,除了傳承父執輩的經驗與使命,學有專精、自海外歷練歸國的他們,對於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國際不動產ESG 標準GRESB評鑑等認同感與接受度更高,在建案規畫設計過程中導入,更將這些標準視為建案標配,為台灣建設業注入新活力,在永續低碳的國際浪潮,帶動建築業進行綠色轉型。   「這股淨零碳排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分北中南,各行各業都動起來囉!」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業務部李沅蓉經理綜觀近三年的市場發展分析道。 首先,內政部淨零相關政策的制定及施行,帶動低碳建築標示LEBR 、建築能效標示BERS的需求,除了耳熟能詳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業主開始將低碳建築標示及建築能效標示納入其建築規劃的一環。 其次,因應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各產業如紡織、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業,不但從新建建築開始規劃或是既有建築升級改造,建築類型從廠房、辦公室、總部大樓皆開始紛紛導入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多認證,並同步進行組織及產品碳盤查,積極應戰碳有價時代。 第三,金融保險業從總行到分行,如玉山、上海商銀、第一、彰化、合作金庫、台新等皆積極響應台灣及國際淨零碳排政策,在新建建築導入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WELL健康建築認證,在既有建築升級改造,並施行節能、節水、減碳等各項近零措施,並申請既有建築綠建築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 第四,開發商在A級商辦區更積極導入國際型認證,並追求高等級,以符合國際企業形象與ESG及淨零政策要求,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同步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而外商企業在入駐時,通常會另外取得LEED室內裝修版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照顧員工身心靈健康。     第五,在六都淨零自治條例的導引、容積獎勵、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台積電、日月光等高科產業南移等多項因素驅動下,中南部對各項標章認證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設公司將「準綠建築」、「綠色ESG商辦」列為銷售訴求的預售建案,在大型企業進駐中南部地區後,亦進一步帶動當地綠色建築熱潮。 第六,COVID-19後疫情時代,企業更關注提供員工身心靈健康的辦公環境,許多企業在辦公樓中導入WELL健康認證與智慧建築認證,來提升並注重關懷員工健康與福祉。 第七,建設營造業擬主動規畫執行工地碳盤查,透過計算原物料、原料運輸、製造、資材運送以及施工耗能等五階段的碳排放量,從建築規劃開始導入綠建築設計,採用節能建材、低碳工法,從根本降低建築在興建、修繕、施工過程產生的蘊含碳。   環境部擬於12月預告第三批強制碳盤查名單,首度擴及非製造業,涵蓋高用電的百貨業、量販業、電信業、軌道運輸交通業、大型醫院及學校,預計 2025年施行。「近期有不少宗教組織來詢問綠建築服務,可見不分信仰,永續淨零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李沅蓉笑著說。 面臨淨零碳排的機遇與挑戰,業主在尋求的綠建築顧問更有多重標準與考量。擁有各認證的專業資格證照、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是首要條件;第二,一站式全方位多認證整合的專業力,以協助業主整合各認證及相關法規的要求,確保項目推進順利與經濟效益最佳化;第三,替選工法的建議及成本分析;第四,跨認證的團隊協力運作,縮短各團隊間的溝通時間,提升作業效率;第五,提供具前瞻性的淨零解決方案,針對業主量身打造合適的淨零路徑圖,協助其達成減碳目標,降低碳成本、更提升企業競爭力。   #推薦好文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勢不可擋的綠建築認證七大趨勢,帶動營建業升級轉型

「積極且正確的淨零永續策略,能協助企業將氣候危機轉化為良機與商機,許多新一代的建設開發商已朝這個方向邁進,他們將成為2050淨零浪潮上的贏家!」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 許多具歷史、規模較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步交棒給第二代、第三代。新一代的掌舵者,除了傳承父執輩的經驗與使命,學有專精、自海外歷練歸國的他們,對於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國際不動產ESG 標準GRESB評鑑等認同感與接受度更高,在建案規畫設計過程中導入,更將這些標準視為建案標配,為台灣建設業注入新活力,在永續低碳的國際浪潮,帶動建築業進行綠色轉型。   「這股淨零碳排的浪潮,勢不可擋,不分北中南,各行各業都動起來囉!」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業務部李沅蓉經理綜觀近三年的市場發展分析道。 首先,內政部淨零相關政策的制定及施行,帶動低碳建築標示LEBR 、建築能效標示BERS的需求,除了耳熟能詳的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業主開始將低碳建築標示及建築能效標示納入其建築規劃的一環。 其次,因應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各產業如紡織、汽車零件、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業,不但從新建建築開始規劃或是既有建築升級改造,建築類型從廠房、辦公室、總部大樓皆開始紛紛導入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WELL健康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多認證,並同步進行組織及產品碳盤查,積極應戰碳有價時代。 第三,金融保險業從總行到分行,如玉山、上海商銀、第一、彰化、合作金庫、台新等皆積極響應台灣及國際淨零碳排政策,在新建建築導入綠建築認證、智慧建築標章、建築能效標示、WELL健康建築認證,在既有建築升級改造,並施行節能、節水、減碳等各項近零措施,並申請既有建築綠建築認證與建築能效標示。 第四,開發商在A級商辦區更積極導入國際型認證,並追求高等級,以符合國際企業形象與ESG及淨零政策要求,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同步提升綠色溢價率,贏得先機。而外商企業在入駐時,通常會另外取得LEED室內裝修版及WELL健康建築認證,照顧員工身心靈健康。     第五,在六都淨零自治條例的導引、容積獎勵、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台積電、日月光等高科產業南移等多項因素驅動下,中南部對各項標章認證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設公司將「準綠建築」、「綠色ESG商辦」列為銷售訴求的預售建案,在大型企業進駐中南部地區後,亦進一步帶動當地綠色建築熱潮。 第六,COVID-19後疫情時代,企業更關注提供員工身心靈健康的辦公環境,許多企業在辦公樓中導入WELL健康認證與智慧建築認證,來提升並注重關懷員工健康與福祉。 第七,建設營造業擬主動規畫執行工地碳盤查,透過計算原物料、原料運輸、製造、資材運送以及施工耗能等五階段的碳排放量,從建築規劃開始導入綠建築設計,採用節能建材、低碳工法,從根本降低建築在興建、修繕、施工過程產生的蘊含碳。   環境部擬於12月預告第三批強制碳盤查名單,首度擴及非製造業,涵蓋高用電的百貨業、量販業、電信業、軌道運輸交通業、大型醫院及學校,預計 2025年施行。「近期有不少宗教組織來詢問綠建築服務,可見不分信仰,永續淨零都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李沅蓉笑著說。 面臨淨零碳排的機遇與挑戰,業主在尋求的綠建築顧問更有多重標準與考量。擁有各認證的專業資格證照、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是首要條件;第二,一站式全方位多認證整合的專業力,以協助業主整合各認證及相關法規的要求,確保項目推進順利與經濟效益最佳化;第三,替選工法的建議及成本分析;第四,跨認證的團隊協力運作,縮短各團隊間的溝通時間,提升作業效率;第五,提供具前瞻性的淨零解決方案,針對業主量身打造合適的淨零路徑圖,協助其達成減碳目標,降低碳成本、更提升企業競爭力。   #推薦好文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企業如何提升ESG表現?長虹建設低碳營建起手式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金融、國際奢華品牌LEED認證激增4倍,綠色融資驅動香港LEED天際線

「在全球淨零碳排背景下,LEED Zero項目已累積270個,遍及台灣、北京、印度及美國,涵蓋學校、銀行、酒店、餐廳、工廠等多樣建築類型。」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興奮地分享道。在ESG永續報告書編制要求、綠色融資優惠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三重驅動下,全球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採用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註冊與認證項目超過20萬個;截至2024年8月底統計,台灣共有332個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建築和空間,總認證面積相當於32座台北101。   受國際綠色供應鏈驅動,商辦、廠房LEED認證數最多 在台灣取得LEED認證的332個項目中,排名前三的建築類型分別是辦公室(包含商辦、廠辦及商辦中的辦公室室內空間)41%,零售空間24%,以及工廠23%。而若將廠房和廠辦類(製造業所屬辦公大樓)項目合併計算,在332個LEED認證中,有32%是屬於工業製造類,33%則是商辦大樓與辦公室。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以製造業聞名,特別是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全球市場中極具影響力;而以外銷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為了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極早便開始採用LEED認證,如台積電、台達電子、友達光電、聯電、日月光集團、宏達電等,以台積電為例,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50座廠辦取得LEED認證,包含3座白金級及47座黃金級,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     商場認證數量成長4倍,奢華品牌、金融機構為大宗 受ESG風潮驅動,亞洲區商場空間的LEED認證數量成長近4倍,以國際奢華品牌及金融機構為主流。奢華品牌如CHANEL、PRADA、Dior、PORSCHE、TIFFANY & CO. 等,金融機構如玉山金控、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匯豐銀行、兆豐銀行等皆將LEED認證作為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解方之一。2022年加入RE100的玉山金控,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隨後旗下之玉山金融大樓在2023年獲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LEED淨零能耗及LEED淨零碳認證三大殊榮,是金融界的最佳典範。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 為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的努力與成果, USGBC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並發布了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在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逢興生技中壢廠於2023年10月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使用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在其外包裝上的產品。     綠色融資推動香港天際線的綠色轉型 香港LEED認證數量的快速成長,則得益於綠色融資的強力推動。現今香港維多利亞港灣沿線的標誌性建築,如位於交通樞紐中環的12座辦公樓、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香港會展中心等皆已取得LEED認證,特別的是,這些建築都是在近三、四年通過LEED O+M既有建築體系取得認證,背後驅動力為香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揭露ESG的嚴格要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而積極發展的綠色融資。 2023年,香港發行的綠色永續債券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35%來自地產商或地產基金,比例在亞洲市場中名列前茅,許多地產商為爭取綠色融資優惠,承諾每年一定比例的融資須來自綠色金融渠道,因此進一步促成LEED綠建築在香港市場的發展。 如已連續7年獲得GRESB最高評級的香港房地產公司太古地產,在2018年發行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用於建設太古坊一座和二座,至今兩座建築已完工並取得LEED白金級認證;另一間香港大型地產公司新鴻基地產,則在2022年和16家銀行簽訂協定,規定核心商業物業都要取得LEED黃金級以上認證,方能獲得綠色貸款優惠,規模總計達207億港幣。     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2025年初將正式發佈LEED v5最新標準,驅動建築朝向符合公平、韌性與低碳的方向發展,如今LEED v5的LEED Zero Carbon已推出草案,更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減碳要求,而在國際供應鏈要求、永續報告書強制規定與綠色融資優惠等推動下,LEED認證已成為企業落實淨零策略的重要工具。     #好文推薦 台灣金融機構玉山、國泰、匯豐、兆豐,LEED認證數量成長五倍 為什麼該選擇LEED?專訪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 企業「逐綠而居」!進駐綠色商辦為ESG加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月讀LEED|名列全球九大城市地標的陶朱隱園

【轉載】 2024年7月30日   USGBC   文/蔡聖君 台北陶朱隱園曾經被 CNN 評為 2016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九大城市地標,在一眾頂尖公共建築和超高層中,她是唯一一座住宅建築。在獨特的酷似蝴蝶展翅的外觀下,陶朱隱園卓越的環保性能是其入選的關鍵理由。 在探訪陶朱隱園之前,我們曾以為這只是一次對 「綠色科技」的探秘,但置身其中則發現,這棵城市之樹所展現的建築之美、人居之匠心和 「十年磨一劍」的投入更加引人入勝。『月讀 LEED(Project of the Month)』的第 7 期,LEED 小分隊將帶你走進陶朱隱園。 陶朱隱園坐落在台北最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項目的開發商(威京集團、中華工程以及亞太工商聯)曾坦言,這是台北非常好的一塊住宅用地,但他們並不希望只通過堆砌面積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而是希望打造出值得傳承吸碳抗暖理念的藝術作品。 以此為起點,陶朱隱園項目花費了 「3 倍的時間與造價」,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建築巨擘。而在此過程中,項目在環保、韌性以及人居體驗上的投入也推動其在 2023 年獲得 LEED 鉑金級認證。LEED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在參觀項目之後曾感嘆「極讚欲何詞」。     都市中的一棵樹——當一棟住宅起名 「陶朱隱園」 (設計:理念及成果) 陶朱隱園的名字充滿了傳統韻味,其靈感正是取自中國春秋時期的陶朱公 (範蠡),以傳承其利己、利鄰、利天下的理念(也寓意著忠誠、智慧、天下為公的精神);項目的外形則源自 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這也寓意生命之源、生機勃勃。從寓意到外形都蘊藏著項目的初衷: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尊重自然並友善生態,將森林帶回城市中心,並重新迸發生態活力。 陶朱隱園的基地面積約八千多平方米,為了增加綠覆率,當初項目團隊力排眾議采用了法國生態建築鬼才設計師 Vincent Callebaut 的設計,力圖最大程度上體現大樓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最終項目每一層樓向上旋轉 4.5 度,創造出巨大的露台空間,每個雙螺旋結構都對應由兩套公寓組成的一個完整樓層,而每個露台都是一個獨立的 167㎡的庭院,旋轉的空間提供樹木充足的生長空間,所以每個露台都可以種植 7 棵 3 公尺高以上的喬木,也可依住戶的需求自行種植小型灌木、花卉、蔬菜及香草類植物。在大樓從底部到頂部的 21 層雙螺旋結構中,該住宅公寓樓共計扭轉了 90°,拓展出總計一萬多平米的陽台面積,總體綠化面積增加了三倍。   旋轉陽台的優勢在於通過錯落的布局以及角度的轉變,讓太陽光線作用在每個建築層,同時可以塑造豐富的植物景觀。得益於大量喬灌木植被的種植,陶朱隱園在一年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自然色彩,成為都市中名副其實的垂直森林。 陶朱隱園的「隱」字意為「大隱隱於市」。從外面看,陶朱隱園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建築,而進入項目一層耗時超過三年打造的 6,000 多平方米的生態庭園,則讓人仿佛走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我們對「隱」字有了具象化的感受。身邊滿是綠意盎然,蜿蜒小溪從中流過,小溪內分段做成讓小朋友體驗抓小魚小蝦、泥鰍跟摸蛤仔等野趣的地方。再加上超過十米高的自然瀑布的水汽降低了戶外溫度,更讓LEED小分隊感覺進入了避世勝地。

MORE →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很感謝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悉心輔導,協助逢興生技中壢廠獲得LEED綠建築銀級認證殊榮,讓我們的合作夥伴《GA黃金甲》得以在綠建築認證工廠製造生產,體現ESG精神!」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熱情表示。去(2023)年10月,逢興生技中壢廠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後,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的產品! 2024年6月20日,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與副總經理趙日新專程前往逢興生技中壢廠,進行逢興生技中壢廠授牌及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LEED工廠製造標識認證儀式,分別由逢興生技副總經理陳正達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代表授獎,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於LEED綠建築製造的產品 台灣以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聞名,特別是在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加上外銷市場導向的企業必須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臺灣LEED認證面積中,「工業建築」類型排名第一;其中又以高科技廠房居多,累計面積最多的台積電廠辦,原則上是100%LEED認證。 為了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與環保的努力與成果, LEED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發布了一套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與理念。使用LEED製造標識的產品,其製造工廠必須先獲得LEED認證,且認證的建築物須是工廠本身,類型為「工業生產廠房Industrial Manufacturing」,以此確保產品生產過程確實在綠色環境中製造。     《GA黃金甲》率先榮獲LEED工廠製造標識,成為業界標竿 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便是在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榮獲LEED銀級認證的中壢廠生產製造,而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的。 逢興生技中壢廠房在SSDC澄毓輔導下,針對食品廠的特性,導入合適節水策略,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以百分之百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冷卻水塔的節水率更高達32%,遠高於一般節水率10~20%的標準,每年節省用水量相當於 2 座奧運游泳池,節省的電量足夠讓家用空調運轉 4.6 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 4,173 棵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去年提交《GA黃金甲》LEED工廠製造標識申請時,USGBC對我們的高效率感到振奮歡喜,並表示希望能收到更多來自台灣製造業的申請!」負責輔導此案的趙日新分享道。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綠色永續經濟 將「永續環境與人類健康」視為企業核心的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峻,企業除追求獲利,也須思考讓社會永續發展的共好營運模式,因此將綠建築及綠色製程納入企業佈局,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攜手打造的保健食品,不僅成為最多CEO與冠軍選手指定選用的保健品牌,系列產品也因為隨著近100項不同運動選手的各國征戰賽事中,出現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各種賽事現場。 「看到此產品在運動界迴響熱烈,讓我感受大家在推動永續低碳上的共識,像我是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協會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協助該協會推動運動6R,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並導入再生能源設備,進行活動碳盤查,協助運動賽事減碳,未來,若大家齊心將這些減碳舉措連結起來,對於戶外運動盛行的台灣,著實能增進減碳力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企業積極進行綠色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的誕生,已然成為業界標竿,相信未來在綠色供應鏈的市場驅動下,擁有共同永續理念的企業將更積極合作,一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很高興見證了這個關鍵時刻,能與大家一起力行節能減碳、回饋社會,一同往綠色永續方向努力!」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熱情表示。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澄毓攜手,《GA黃金甲》成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

「很感謝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的悉心輔導,協助逢興生技中壢廠獲得LEED綠建築銀級認證殊榮,讓我們的合作夥伴《GA黃金甲》得以在綠建築認證工廠製造生產,體現ESG精神!」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熱情表示。去(2023)年10月,逢興生技中壢廠榮獲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後,瑞氏生技《GA黃金甲》隨即於該廠製造生產,成為北亞第一個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的產品! 2024年6月20日,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與副總經理趙日新專程前往逢興生技中壢廠,進行逢興生技中壢廠授牌及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LEED工廠製造標識認證儀式,分別由逢興生技副總經理陳正達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代表授獎,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於LEED綠建築製造的產品 台灣以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聞名,特別是在電子產品、資訊科技、半導體和通訊設備等領域,加上外銷市場導向的企業必須符合國際間的減碳要求,臺灣LEED認證面積中,「工業建築」類型排名第一;其中又以高科技廠房居多,累計面積最多的台積電廠辦,原則上是100%LEED認證。 為了進一步彰顯製造業在節能減碳與環保的努力與成果, LEED於2023年針對生產廠房制定發布了一套全新標識「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方便工廠及其產品對外宣傳自身的永續發展主張與理念。使用LEED製造標識的產品,其製造工廠必須先獲得LEED認證,且認證的建築物須是工廠本身,類型為「工業生產廠房Industrial Manufacturing」,以此確保產品生產過程確實在綠色環境中製造。     《GA黃金甲》率先榮獲LEED工廠製造標識,成為業界標竿 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之GA GEL 4號太空能量膠》,便是在台灣生產機能果凍等保健食品的第一把交椅「逢興生技」榮獲LEED銀級認證的中壢廠生產製造,而取得LEED工廠製造標識的。 逢興生技中壢廠房在SSDC澄毓輔導下,針對食品廠的特性,導入合適節水策略,使製程所產生的RO廢水可以百分之百利用於沖廁與澆灌;冷卻水塔的節水率更高達32%,遠高於一般節水率10~20%的標準,每年節省用水量相當於 2 座奧運游泳池,節省的電量足夠讓家用空調運轉 4.6 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 4,173 棵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去年提交《GA黃金甲》LEED工廠製造標識申請時,USGBC對我們的高效率感到振奮歡喜,並表示希望能收到更多來自台灣製造業的申請!」負責輔導此案的趙日新分享道。     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綠色永續經濟 將「永續環境與人類健康」視為企業核心的逢興生技董事長王秋月表示,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峻,企業除追求獲利,也須思考讓社會永續發展的共好營運模式,因此將綠建築及綠色製程納入企業佈局,瑞氏生技「GA黃金甲」系列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與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攜手打造的保健食品,不僅成為最多CEO與冠軍選手指定選用的保健品牌,系列產品也因為隨著近100項不同運動選手的各國征戰賽事中,出現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各種賽事現場。 「看到此產品在運動界迴響熱烈,讓我感受大家在推動永續低碳上的共識,像我是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協會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協助該協會推動運動6R,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並導入再生能源設備,進行活動碳盤查,協助運動賽事減碳,未來,若大家齊心將這些減碳舉措連結起來,對於戶外運動盛行的台灣,著實能增進減碳力度。」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企業積極進行綠色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此次瑞氏生技、逢興生技與SSDC澄毓攜手推動北亞第一個LEED製造標識產品的誕生,已然成為業界標竿,相信未來在綠色供應鏈的市場驅動下,擁有共同永續理念的企業將更積極合作,一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很高興見證了這個關鍵時刻,能與大家一起力行節能減碳、回饋社會,一同往綠色永續方向努力!」瑞氏生技董事長林明樟熱情表示。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綠建築陪您走向國際:逢興生技中壢廠獲LEED銀級認證 綠色製造的國際識別—LEED工廠製造標識(LEED Manufacturing Mark)上路了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lululemon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根據仲量聯行《2023/2024年亞太區辦公室裝修成本指南 》研究指出,因應ESG浪潮,企業開始重視「永續裝修」,參與本研究的240位亞太區商業不動產業高階主管,有半數表示永續裝修是未來三年企業優先採取的行動。目前亞太區每十棟新建的A級辦公大樓,就有七棟獲得綠建築認證;而台灣A級辦公大樓密度最高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約有三分之二取得綠建築認證,不僅如此,入駐於台北101大樓、南山廣場的國際企業承租戶如Apple、微軟、Google等,更自主地申請美國LEED綠建築室內裝修改善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以符合其國際企業總部淨零碳排路徑的目標與要求,提升企業競爭力。 仲量聯行表示,經過裝修和設備升級取得LEED認證的辦公室,租金溢價可達10%到15%,不僅可提升辦公空間持有人的收益,對於承租企業而言也能減少長期營運成本,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效益。     與時俱進的LEED ID+C 室內裝修改善認證 針對不同型態的建築物,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簡稱USGBC)制定LEED BD+C(新建物與新增大範建案申請)、LEED ND(集合住宅、商住混合開發案申請,不包含建築物)、LEED O+M(既有建築物或建物局部修改認證)、LEED ID+C(室內裝修改善認證)、LEED Home(小型住宅之認證) 、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都市計畫認證)等不同版本,其中針對建築室內裝修改善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早期稱作LEED CI (Commercial Interior),依據環境發展進程修正後的LEED ID+C比起舊版更有彈性,應用面向更廣,不論是商辦大樓、辦公室既有建築裡的特定樓層,或甚至是一個櫃位,只要是於一個完整空間進行裝修,都可以申請LEED ID+C認證。 基於 LEED精神,LEED ID+C室內裝修改善認證須盡可能符合其九大指標,如選址、節水、節能、能源與大氣、建材、室內環境品質等,但因是針對室內裝修,涉及景觀、戶外空間或地表逕流等要素的「永續性基地開發(Sustainable Sites)」,則不在評分項目中。此外,室內裝修的工期一般較新建建築物短,從規劃設計、施工到取得認證,最短僅需約10個月至一年。   Lululemon台北忠孝店獲得LEED ID+C黃金級認證殊榮的關鍵 LEED ID+C室內裝修的取分關鍵是甚麼?該從何處著手呢?1988年於加拿大成立的Lululemon以瑜珈服飾起家,早期專注於女性運動市場,逐步提供全齡與全性別的運動服飾,目前市值約490億美元,並於2022年超越愛迪達,成為僅次於Nike的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Lululemon在台北有四個據點,本次業主提出評估的基地分別是台北微風廣場店,以及位於捷運忠孝復興站的台北忠孝店,兩者交通皆極為便利,但經評估後,我們建議選擇忠孝店來做申請,「主要考量是台北微風廣場店位於商場之內,衛生設備、空調系統、能源、用水,皆已經和商場系統綁定,難有作為,但忠孝店是獨棟辦公大樓,可以透過規劃設計,進行改善調整,優化節水、節能、空氣品質、換氣成效等。」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趙日新以Lululemon為例說明。 Lululemon忠孝店位於捷運站出口處,交通便捷,導入綠色交通設計如自行車停車位,使其在「選址與位置(Location & Transportation)」 上獲得滿分;店面前有騎樓,以及窗戶內縮設計,有助於節能取分;調整節水效率、裝設新風系統、採用低逸散性建材、開窗引進自然採光後,搭配模擬技術確認與調整,順利讓Lululemon取得LEED ID+C黃金級認證的肯定。     讓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為企業ESG加分 曾輔導Apple、HSBC匯豐銀行、兆豐銀行、Lululemon等多個國際企業取得LEED ID+C認證的趙日新談及,大部分國際級企業皆有裝修指南提供給各地分公司遵循採用,而企業如何讓LEED ID+C室內裝修認證,為企業ESG加分的策略主要有三: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