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根據仲量聯行於2024年7月發布的《台北市A級商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去年台北市有54%的A級商辦取得了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為大中華區第一,顯見永續裝修風潮正持續發燒。此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中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進一步推動了綠建材的普及。 「因應這股永續趨勢,加上新的LEED V5標準將更多焦點關注在脫碳,我們積極輔導企業著重在LEED建材項目的取分,不僅能降低蘊含碳,更能打造舒適的辦公環境、作為ESG實績展現。」現任職於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石千宜表示,特別是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案,由於大樓本身結構無法輕易改變,透過使用永續綠建材在LEED項目獲分更為有效且合適,如Lululemon台北忠孝店、兆豐銀行忠孝分行等都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獲得LEED室裝版黃金級認證,富邦信義A25園區也正在進行輔導中。     綠建材如何在LEED認證取分? LEED認證內容橫跨多個領域,包括基地生態與保水、能源、水資源等,總計有九大項目,其中,與建材相關的得分項目為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與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材料與資源」中,有一個專門為採用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建材設計的分數。以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版本為例,選用至少10種永久安裝性材料,其材料來自至少3家不同的廠商,並提交環境宣告報告(EPD),便可取分。這些材料可以包含室外使用的鋼筋、水泥,以及室內的天花板、地板、牆面、油漆、門把五金件等,取分時可以將材料拆分計算。而若建材若已符合EPD條件,同時取得至少一項額外認證,即可於「建材成分證明」分數再獲得一分。以下針對LEED認證標準要求與提及的建材證書進一步介紹。   全球5大建材證書,助攻LEED建材項目取分 1. 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 環境產品宣告為一套標準化的方法,採用科學量化方式,根據ISO系列14040的生命週期評估工具,將產品原料開採、使用製造、運輸、廢棄等階段納入考量,逐一精算出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破壞臭氧層、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再經由第三方獨立公正單位驗證,使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   ▲ 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的流程圖。 圖/Ecochain   2. 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 搖籃到搖籃認證是廣受國際認可的「循環經濟產品認證」,簡稱為C2C認證,它將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社會關懷等思維,納入認證的評分標準,鼓勵從設計階段開始,致力讓產品在使用前、中、後都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正向影響。C2C產品認證廣泛適用於各類別產品,評估項目包含五大面向:材料健康性、產品循環性、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及社會公平性。 認證的評估範圍則包括材料、製程及成品等,根據產品在各面向上的表現,給予基本級、銅級、銀級、金級及白金級等五個評等,為一套完整的「循環經濟產品指引」。     3. 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 健康產品宣言為美國非政府組織Healthy Product Declaration Collaborative於2012年綠建築研討會(Greenbuild 2012)中發表的標準,透過詳細列出建材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使建築材料透明化,讓建築師、設計師、消費者等可以明確了解所用材料的健康風險,相較於EPD主要是揭露該產品成分對環境的衝擊程度,HPD則著重在揭露產品的成分,關注材料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MORE →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根據仲量聯行於2024年7月發布的《台北市A級商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去年台北市有54%的A級商辦取得了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為大中華區第一,顯見永續裝修風潮正持續發燒。此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中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進一步推動了綠建材的普及。 「因應這股永續趨勢,加上新的LEED V5標準將更多焦點關注在脫碳,我們積極輔導企業著重在LEED建材項目的取分,不僅能降低蘊含碳,更能打造舒適的辦公環境、作為ESG實績展現。」現任職於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石千宜表示,特別是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案,由於大樓本身結構無法輕易改變,透過使用永續綠建材在LEED項目獲分更為有效且合適,如Lululemon台北忠孝店、兆豐銀行忠孝分行等都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獲得LEED室裝版黃金級認證,富邦信義A25園區也正在進行輔導中。     綠建材如何在LEED認證取分? LEED認證內容橫跨多個領域,包括基地生態與保水、能源、水資源等,總計有九大項目,其中,與建材相關的得分項目為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與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材料與資源」中,有一個專門為採用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建材設計的分數。以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版本為例,選用至少10種永久安裝性材料,其材料來自至少3家不同的廠商,並提交環境宣告報告(EPD),便可取分。這些材料可以包含室外使用的鋼筋、水泥,以及室內的天花板、地板、牆面、油漆、門把五金件等,取分時可以將材料拆分計算。而若建材若已符合EPD條件,同時取得至少一項額外認證,即可於「建材成分證明」分數再獲得一分。以下針對LEED認證標準要求與提及的建材證書進一步介紹。   全球5大建材證書,助攻LEED建材項目取分 1. 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 環境產品宣告為一套標準化的方法,採用科學量化方式,根據ISO系列14040的生命週期評估工具,將產品原料開採、使用製造、運輸、廢棄等階段納入考量,逐一精算出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破壞臭氧層、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再經由第三方獨立公正單位驗證,使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   ▲ 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的流程圖。 圖/Ecochain   2. 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 搖籃到搖籃認證是廣受國際認可的「循環經濟產品認證」,簡稱為C2C認證,它將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社會關懷等思維,納入認證的評分標準,鼓勵從設計階段開始,致力讓產品在使用前、中、後都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正向影響。C2C產品認證廣泛適用於各類別產品,評估項目包含五大面向:材料健康性、產品循環性、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及社會公平性。 認證的評估範圍則包括材料、製程及成品等,根據產品在各面向上的表現,給予基本級、銅級、銀級、金級及白金級等五個評等,為一套完整的「循環經濟產品指引」。     3. 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 健康產品宣言為美國非政府組織Healthy Product Declaration Collaborative於2012年綠建築研討會(Greenbuild 2012)中發表的標準,透過詳細列出建材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使建築材料透明化,讓建築師、設計師、消費者等可以明確了解所用材料的健康風險,相較於EPD主要是揭露該產品成分對環境的衝擊程度,HPD則著重在揭露產品的成分,關注材料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MORE →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ESG趨勢下 建築物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轉載】 2024年9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都更與危老建案在容積獎勵制度的推動之下,綠建築標章已經成為標配,而在現行法規與綠建築標章内容,對於綠建材使用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近來政府主導的社宅建案,除了基本的綠建材之外,更要求要採用低碳循環建材;在建築相關的ESG評鑑項目裡,也要求要提高綠建材的使用率,影響範圍為跟E有關的碳排放與生態環境方面,以及與S有關的健康方面。要如何有效在設計階段規劃綠建材的使用,提高建案的環保永續性與綠建築認證得分機會,是本文筆者要分享的重點。   國內外對綠建材的分類 一九九二年國際學術界為綠色材料下了一個定義:在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回收再利用等過程中, 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色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綜合國際LEED、WELL認證系統對於綠建材的相關認定,目前國際上對於綠建材的分類大致如下:   回收再生建材(Recycled content materials):為材料中含有「回收再生成份」的建材,例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快速可再生建材(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 低逸散性建材(Low-emitting materials):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國內稱為健康綠建材,例如具健康綠建材標章之室内塗料與系統櫃板材。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Reused materials):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之門框與門片。 生產地離工地近之本地建材 (Regional materials):距離工地一定距離內生產之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只要是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都算。 低隱含碳建材(Low embodied carbon materials):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例如木竹類建材,以及非高溫窯燒建材。 節能建材(Energy-saving materials):貢獻節能效果之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一個建材有可能同時符合兩種以上的分類,例如一個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節能建材,同時其隱含碳排也很低,又是本 地生產,這種建材可說是非常環保。國内的綠建材標章制度則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線建材」四大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内政部建研所網站。   國內建築法令對於綠建材之規定 國内的法令與綠建築標章機制對於綠建材的使用,以具「綠建材標章」為認定基準,未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綠建材則 無法納入計算。 目前法令規定,新建案室内裝修綠建材的使用率必須達到60%以上(以面積計算),台北市更於去年提高為75%以上,目前業界絕大部分以 「健康綠建材」來符合。另外對於室外地面材料也有規定,綠建材使用率為20%以上,大部分是再生綠建材或高性能透水綠建材。 一般建案對使用者比較有感的綠建材是「健康綠建材」、「節能綠建材」與 「隔音綠建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 「健康綠建材」,從業主角度來看原因不外乎是内裝階段處理即可,以及不影響成本,使用者也比較重視。 目前台灣的健康綠建材測試標準,已經與國際LEED/WELL認證在低逸散性健康建材的標準接軌,因此,符合新測試標準的健康綠建材,也就等於符合國際LEED/WELL標準,可於LEED/WELL認證貢獻加分,因此台灣建築中 心也於2020年起開始辦理「國際綠建材認可」機制,有興趣的綠建材商可以多加關注。   節能低碳建材 為建材界之新興寵兒 去年全球平均溫度創工業革命以來新高,台灣今年夏天也進入一個氣溫居高不下的狀況,導致大量空調設備的使用,不僅大幅增加碳排放,也加重了整體熱環境的惡化,不利於淨零碳排的推動。因此能貢獻節能效果的綠建材, 也越來越重要,例如隔熱建材與節能玻璃,建築物隔熱效果好壞,從現在起會越來越有感!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建築物對「低碳建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這裡講的低碳建材是指低隱含碳建材,在前面有提到就是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低碳建材的性質與再生綠建材相近,只要含回收再生成分高的建材,其碳排放都比較低,因此目前在綠建材標章制度之下不對其專門做一個分類,而是以「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來快速推 動,希望鼓勵台灣優質建材商研發低碳建材並給予認可。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中,包括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我們要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 材?依據前面提到的綠建材分類,我們可以檢視在綠建築建案裡,每個面向中可能可以探討的綠建材種類(如圖)。 依據這些分析出來的類別,在設計階段選用相對應的綠建材,以及確認綠建材在綠建築五大面向優先順序中的比 重,預估各類綠建材的使用率,並進行成本分析設定預算目標,然後做成規範並納入發包文件,之後確實發包採購與監造施工,避免工地以非綠建材標章產品魚目混珠,如此便能發揮最大的綠建材使用效益,幫助建案在綠建築認證上取得更多分數。

MORE →

以WELL健康建築指標,體現太格地材的環境永續價值

作為台大癌醫中心、玉山金控、台積電、老爺大酒店,以及台灣谷歌、台灣微軟、台灣蘋果辦公室等知名海內外企業的地材供應商,semi太格地材致力於提供符合「健康、永續」地材產品的同時,關注同仁身心靈健康發展,依據WELL健康建築十大指標,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及社區,全心打造全棟WELL健康建築,並於2021年取得白金級認證。 太格團隊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微知識、真健康,論述地面材料健康對人們在居室裡的影響,2019年得知WELL健康建築認證,即開始進行建築內部軟硬體的改造。semi太格地材鄭中民總經理表示:「太格在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我本身已減重6公斤!同仁們開始喜歡走樓梯,下班時間參加瑜珈、體適能訓練,不僅苗條減重,變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亦更能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壓力。」針對健康力的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回應道:「遷入和平東路辦公室之際,我便對標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標準,導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健康綠裝修工程;啟用後,幾位具過敏性體質的同仁紛紛表示,上班期間不再噴嚏連連,神清氣爽,更能專注工作呢!」 顯著提升員工健康力及企業競爭力,有效降低缺勤率及離職率,是企業導入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極具價值的正向循環效益。   #人如其食,將「營養」體現於日常 將同仁健康視為企業核心資產的太格,在「營養」上顯其用心。三樓寬敞的用餐空間,是與業界交流、友好共餐、敦親睦鄰、健康教育的最佳活動場所,亦是同仁午膳休息的用餐區。 供應同仁自由取用的季節鮮果、低糖或無糖的氣泡水、不含人工色素和添加劑的點心,是最佳能量補給站;五樓陽台的「好收成園圃」,有同仁齊心栽種的小番茄、小黃瓜、青椒、萵苣、香菜等,綠化工作環境外,更是營養美味的盤中飧。 營養觀念的導入,除透過營養教育外,更重身體力行的身教。鄭中民總經理笑說:「以往每月會議,都會訂購手搖飲料給大家,鼓勵同仁在工作上的努力,但我自己通常都是開水保溫杯不離身,但在不知不覺裡改變了,大家現在都自備環保水壺改喝白開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出自十八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更是營養學界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飲食習慣將反映在身體與容貌上,已落實在太格的日常。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是太格林口辦公室的設計指引,為鼓勵同仁多以樓梯代替電梯,鋪設太格安全色帶踏階,樓梯旁張貼熱量消耗換算表、激勵標語,以及有趣的猜謎問答,透過遊戲化設計,鼓勵同仁多走路,減碳又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動動腦,轉換工作情境。 一樓多功能交誼廳,也是同仁下班最佳的運動場域,具有體適能教練資格的同仁帶領大家瑜珈、伸展、核心有氧…等,常設運動課程提升同仁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強化企業競爭力,都是「運動」帶來的效益,也是semi太格在WELL取分最高的項目。   #透過設計、技術和策略,實踐身心靈健康的「精神」追求 一樓空間打造「太格浮島」,取自澳洲建築師Marshall Blecher和丹麥設計師Magnus Maarbjerg於丹麥「 哥本哈根群島Copenhagen Islands 」計劃意象及元素;結合semi太格的代理地板材料,與樓面同高的人造樹,搭配由實木地板建構的擬真島嶼,迎來送往的貴賓訪客,置身其中的同仁,都能在此轉換心情,找尋大自然予以我們的可能性。 辦公區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植栽,鄭中民總經理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如掛畫、雕塑、音響等,各樓層搭配室內地板建材展示功能,設置心靈修復空間、健身房、書房,正如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對「精神」指標的定義:「透過多樣化的設計、技術和策略,改善人們的認知情緒與心靈健康。」體現semi太格在空間設計裡,以人為本的精神。   #健康、永續:讓我們走得更遠 疫情之後,企業對健康意識提升,因此即使已經取得WELL白金級認證,太格仍持續不斷建築空間優化。首先加裝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空氣品質;其次,加裝吸音板及增設地毯,降低環境噪音,讓健康成為同仁上班、往來訪客在此的標準配備,樂此不疲。 原先的設計無法永遠滿足新的需求,在屆滿WELL 認證三年有效期前,太格也已準備好再重新檢視,力求各項指標的精進,以申請重新認證,積極確保建築物依然符合高標準的健康與舒適性,展現團隊不斷進步的決心。     #好文推薦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以WELL健康建築指標,體現太格地材的環境永續價值

作為台大癌醫中心、玉山金控、台積電、老爺大酒店,以及台灣谷歌、台灣微軟、台灣蘋果辦公室等知名海內外企業的地材供應商,semi太格地材致力於提供符合「健康、永續」地材產品的同時,關注同仁身心靈健康發展,依據WELL健康建築十大指標,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及社區,全心打造全棟WELL健康建築,並於2021年取得白金級認證。 太格團隊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微知識、真健康,論述地面材料健康對人們在居室裡的影響,2019年得知WELL健康建築認證,即開始進行建築內部軟硬體的改造。semi太格地材鄭中民總經理表示:「太格在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我本身已減重6公斤!同仁們開始喜歡走樓梯,下班時間參加瑜珈、體適能訓練,不僅苗條減重,變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亦更能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壓力。」針對健康力的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回應道:「遷入和平東路辦公室之際,我便對標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標準,導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健康綠裝修工程;啟用後,幾位具過敏性體質的同仁紛紛表示,上班期間不再噴嚏連連,神清氣爽,更能專注工作呢!」 顯著提升員工健康力及企業競爭力,有效降低缺勤率及離職率,是企業導入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極具價值的正向循環效益。     #人如其食,將「營養」體現於日常 將同仁健康視為企業核心資產的太格,在「營養」上顯其用心。三樓寬敞的用餐空間,是與業界交流、友好共餐、敦親睦鄰、健康教育的最佳活動場所,亦是同仁午膳休息的用餐區。 供應同仁自由取用的季節鮮果、低糖或無糖的氣泡水、不含人工色素和添加劑的點心,是最佳能量補給站;五樓陽台的「好收成園圃」,有同仁齊心栽種的小番茄、小黃瓜、青椒、萵苣、香菜等,綠化工作環境外,更是營養美味的盤中飧。 營養觀念的導入,除透過營養教育外,更重身體力行的身教。鄭中民總經理笑說:「以往每月會議,都會訂購手搖飲料給大家,鼓勵同仁在工作上的努力,但我自己通常都是開水保溫杯不離身,但在不知不覺裡改變了,大家現在都自備環保水壺改喝白開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出自十八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更是營養學界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飲食習慣將反映在身體與容貌上,已落實在太格的日常。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是太格林口辦公室的設計指引,為鼓勵同仁多以樓梯代替電梯,鋪設太格安全色帶踏階,樓梯旁張貼熱量消耗換算表、激勵標語,以及有趣的猜謎問答,透過遊戲化設計,鼓勵同仁多走路,減碳又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動動腦,轉換工作情境。 一樓多功能交誼廳,也是同仁下班最佳的運動場域,具有體適能教練資格的同仁帶領大家瑜珈、伸展、核心有氧…等,常設運動課程提升同仁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強化企業競爭力,都是「運動」帶來的效益,也是semi太格在WELL取分最高的項目。   #透過設計、技術和策略,實踐身心靈健康的「精神」追求 一樓空間打造「太格浮島」,取自澳洲建築師Marshall Blecher和丹麥設計師Magnus Maarbjerg於丹麥「 哥本哈根群島Copenhagen Islands 」計劃意象及元素;結合semi太格的代理地板材料,與樓面同高的人造樹,搭配由實木地板建構的擬真島嶼,迎來送往的貴賓訪客,置身其中的同仁,都能在此轉換心情,找尋大自然予以我們的可能性。 辦公區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植栽,鄭中民總經理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如掛畫、雕塑、音響等,各樓層搭配室內地板建材展示功能,設置心靈修復空間、健身房、書房,正如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對「精神」指標的定義:「透過多樣化的設計、技術和策略,改善人們的認知情緒與心靈健康。」體現semi太格在空間設計裡,以人為本的精神。   #健康、永續:讓我們走得更遠 疫情之後,企業對健康意識提升,因此即使已經取得WELL白金級認證,太格仍持續不斷建築空間優化。首先加裝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空氣品質;其次,加裝吸音板及增設地毯,降低環境噪音,讓健康成為同仁上班、往來訪客在此的標準配備,樂此不疲。 原先的設計無法永遠滿足新的需求,在屆滿WELL 認證三年有效期前,太格也已準備好再重新檢視,力求各項指標的精進,以申請重新認證,積極確保建築物依然符合高標準的健康與舒適性,展現團隊不斷進步的決心。     #好文推薦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邁向淨零碳排.健康福祉.企業ESG永續指數一綠建材標章產品

【轉載】 2023年12月 《安全&自動化(a&s TAIWAN)》雜誌2023冬季版 文/社團法人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總顧問 江哲銘 綠建材標章自2004年開始受理標章以來,以「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的核心價值推動台灣建材產品優質化,幫民眾把關以確保建材的品質與性能,並帶動建築營建產業技術升級與國際接軌。 生活好產品:綠建材標章確保優質品質 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四大分類: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與再生綠建材,在建築與建材全生命週期中,從資源採取、製造、使用與性能提升及循環再生不同階段,分別由產品特色與性能供建築產業廣泛使用,並協助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與綠色採購等政策制度發展。綠建材標章開始受理至2023年10月底止累計核發3,520件標章(2636件健康、13件生態、328件再生與543件高性能),涵蓋25,576種產品,目前已成為國内最重要之優良建材識別標章之一。綠建材標章的申請和核發數量持續穩定成長,近4年每年皆約有250件產品取得標章,在疫情影響下2022年的通過標章數量更超過300件,申請標章數量不受疫情影響而持續增加,顯見綠建材標章的品牌價值已經獲得廠商和消費者廣泛的認同。 此外,内政部國士管理署發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有關綠建材之規定,已修正發布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内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也有效推廣應用至建築與室內裝修設計產業,讓國人意識到建材對於居住健康及地球永續的重要性,因此,綠建材標章逐漸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也在產業界引起廣大的支持與迴響。     綠建材共同承擔淨零碳排、健康福祉與氣候調適責任 面對國際氣候變遷的急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建議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有鑑於此,行政院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亦積極將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納入建築相關制度,包括建立「綠建築標章之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BERs)」,完成並公告「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研議「低碳(蘊含碳)建築評估制度(LEBR)」等,以及協助我國建築營建產業淨零轉型之各項政策與研究課題。而其中,「綠建材標章制度」即是推動與達成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的重要標章制度之一。 綠建材以生命週期來看,可作為淨零碳排與循環經濟之「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可直接對應至綠建築標章、低蘊含碳建築與建材、循環經濟;在設計使用階段之「高性能節能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高性能透水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健康綠建材」則可直接對應綠建築標章、環境部室内空氣品質管理法、建築技術規則等;而綠建材之一般通則,則可直接對應至「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歐盟永續分類法、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環境目的。   選擇綠建材標章產品,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為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2050淨零目標,全球開始以「綠色金融」之永續報告書(Environmentㆍ Social、Governance,ESG)作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之評估方式,並同時以「淨零碳排與健康福祉及公司治理」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並降低氣候風險所產生之損失。 綠建材標章產品符合ESG永續指數,從綠建材共通的基本要求上瞭解,其所強調「對環境無衝擊影響,對人體健康無害,並提供安全與產品品質」的原則,為所有綠建材標章產品的通則要求。綠建材標章四大分類則可對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ESG永續指數,例如,「生態綠建材」(固碳)與「再生綠建材」(低碳循環)及「高性能節能綠建材、高性能透水綠建材」(減碳)即可對應「環境」(Environment)項目:「健康綠建材」(健康)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安全舒適)即可照顧居住者之「健康福祉」(Social);而整體綠建材產品對應至企業組織則可進一步發展「公司治理」(Governance),可直接因應企業之永續指數(ESG)善盡永續職與社會責任,讓綠建材產品帶動整體綠色金融產值。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綠建材標章產品已考量建築材料的安全健康對於室内環境品質的確保,透過標章可以選擇無害或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建材,如低揮發性塗料、無甲醛的木材和無毒性的地板材料等,有效減少室内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改善室内空氣品質,並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其次,考慮綠建材的永續性有助於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可選擇來自可再生資源、回收材料或具有高回收率的綠建材,如綠混凝土、永續木竹材料、輕質粒料等,可以降低碳足跡、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撃。透過將綠建材的安全健康性和永續性納入建築生活環境中,不僅可以實現空間的永續目標亦可結合建材的永續分類經濟活動,促進綠色供應鏈和綠建築市場的發展,推動永續近零建築的普及。 為了創造健康、舒適和永續的建築環境,我們應該優先考慮選擇安全健康且永續的建材,並將其納入建築環境設計的整體策略中,確保符合健康標準,同時可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好文推薦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邁向淨零碳排.健康福祉.企業ESG永續指數一綠建材標章產品

【轉載】 2023年12月 《安全&自動化(a&s TAIWAN)》雜誌2023冬季版 文/社團法人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總顧問 江哲銘 綠建材標章自2004年開始受理標章以來,以「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的核心價值推動台灣建材產品優質化,幫民眾把關以確保建材的品質與性能,並帶動建築營建產業技術升級與國際接軌。   生活好產品:綠建材標章確保優質品質 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四大分類: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與再生綠建材,在建築與建材全生命週期中,從資源採取、製造、使用與性能提升及循環再生不同階段,分別由產品特色與性能供建築產業廣泛使用,並協助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與綠色採購等政策制度發展。綠建材標章開始受理至2023年10月底止累計核發3,520件標章(2636件健康、13件生態、328件再生與543件高性能),涵蓋25,576種產品,目前已成為國内最重要之優良建材識別標章之一。綠建材標章的申請和核發數量持續穩定成長,近4年每年皆約有250件產品取得標章,在疫情影響下2022年的通過標章數量更超過300件,申請標章數量不受疫情影響而持續增加,顯見綠建材標章的品牌價值已經獲得廠商和消費者廣泛的認同。 此外,内政部國士管理署發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有關綠建材之規定,已修正發布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内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也有效推廣應用至建築與室內裝修設計產業,讓國人意識到建材對於居住健康及地球永續的重要性,因此,綠建材標章逐漸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也在產業界引起廣大的支持與迴響。     綠建材共同承擔淨零碳排、健康福祉與氣候調適責任 面對國際氣候變遷的急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建議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有鑑於此,行政院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亦積極將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納入建築相關制度,包括建立「綠建築標章之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BERs)」,完成並公告「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研議「低碳(蘊含碳)建築評估制度(LEBR)」等,以及協助我國建築營建產業淨零轉型之各項政策與研究課題。而其中,「綠建材標章制度」即是推動與達成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的重要標章制度之一。 綠建材以生命週期來看,可作為淨零碳排與循環經濟之「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可直接對應至綠建築標章、低蘊含碳建築與建材、循環經濟;在設計使用階段之「高性能節能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高性能透水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健康綠建材」則可直接對應綠建築標章、環境部室内空氣品質管理法、建築技術規則等;而綠建材之一般通則,則可直接對應至「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歐盟永續分類法、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環境目的。   選擇綠建材標章產品,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為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2050淨零目標,全球開始以「綠色金融」之永續報告書 (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ESG) 作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之評估方式,並同時以「淨零碳排與健康福祉及公司治理」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並降低氣候風險所產生之損失。 綠建材標章產品符合ESG永續指數,從綠建材共通的基本要求上瞭解,其所強調「對環境無衝擊影響,對人體健康無害,並提供安全與產品品質」的原則,為所有綠建材標章產品的通則要求。綠建材標章四大分類則可對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ESG永續指數,例如,「生態綠建材」(固碳)與「再生綠建材」(低碳循環)及「高性能節能綠建材、高性能透水綠建材」(減碳)即可對應「環境」(Environment)項目;「健康綠建材」(健康)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安全舒適)即可照顧居住者之「健康福祉」(Social);而整體綠建材產品對應至企業組織則可進一步發展「公司治理」(Governance),可直接因應企業之永續指數(ESG)善盡永續職與社會責任,讓綠建材產品帶動整體綠色金融產值。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綠建材標章產品已考量建築材料的安全健康對於室内環境品質的確保,透過標章可以選擇無害或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建材,如低揮發性塗料、無甲醛的木材和無毒性的地板材料等,有效減少室内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改善室内空氣品質,並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其次,考慮綠建材的永續性有助於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可選擇來自可再生資源、回收材料或具有高回收率的綠建材,如綠混凝土、永續木竹材料、輕質粒料等,可以降低碳足跡、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撃。透過將綠建材的安全健康性和永續性納入建築生活環境中,不僅可以實現空間的永續目標亦可結合建材的永續分類經濟活動,促進綠色供應鏈和綠建築市場的發展,推動永續近零建築的普及。 為了創造健康、舒適和永續的建築環境,我們應該優先考慮選擇安全健康且永續的建材,並將其納入建築環境設計的整體策略中,確保符合健康標準,同時可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好文推薦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採用綠建材已經是標配,不僅能顧及室內環境品質,更可以幫助企業自根本降低蘊含碳!」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肯定道。2021年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以推動綠建材的普及。而作為淨零碳排領銜城市的台北市,於2024年推出降溫城市計畫,除了針對既有建築物進行能效改善,更於2024年6月1日起要求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應提高至75%,以更全面降低碳排,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接受「TVBS世界翻轉中」採訪,探討建築業界該如何採用永續綠建材,以因應淨零碳排目標。   綠建材分四大類,健康綠建材最普及 根據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從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過程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四大類: 健康綠建材:又稱為低逸散性建材,是指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常見的健康綠建材為油漆塗料、系統櫃板材、裝潢的膠合劑等。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廢棄物。常見建材如木質纖維隔熱材、竹製建材等。 再生綠建材:為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常見建材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的性能缺陷問題,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或光害。常見建材如隔音板、節能玻璃等。   ▲ 內政部在2004年進一步訂定「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健康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類,常見的如輕質磚、塑化木、隔熱棉等。 一般建案中,「健康綠建材」的使用率最高,且自新冠疫情後,室內空氣品質日益受到重視,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甲醛與TVOC)的建材已成為提升居住品質的標準配備。而對業主來說,健康綠建材的優勢在於內裝階段即可完成處理,既不會大幅增加成本,也能直接回應使用者對健康環境的重視。   四大低碳綠建材,有效降低蘊含碳 陳重仁指出,採用以下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 本地建材:指生產地離工地相近的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因應國際趨勢,原物料的供應將從長鏈逐漸往短鏈發展。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的門框與門片。 快速可再生建材: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等。 節能建材:可貢獻卓越節能效果的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 陳重仁指出,採用本地建材、再利用之二手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以及節能建材等四種低碳建材,更能有效地降低蘊含碳。圖/Unsplash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自綠建築5大面向著手 那該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材?陳重仁指出,可從綠建築的五大面向: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來思考。如欲符合基地永續性,可透過採用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本地建材來達成;欲善用材料與資源,則可透過回收再生成分綠建材、快速可再生建材、二手建材與本地建材;欲維持良好室內環境品質,可採用低逸散性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要提升建築節能成效,可以採用高性能綠建材。 因應淨零碳排浪潮,許多材料商已開始為產品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揭露建材在全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讓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成為綠建材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如今使用回收再生營建廢棄物、磁磚與下腳料製成的循環回收低碳建材亦越來越普遍,企業多加使用,更可以自根本降低蘊含碳。     #推薦好文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ESG「永續裝修」蔚為風潮!Lululemon、HSBC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根據仲量聯行於2024年7月發布的《台北市A級商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去年台北市有54%的A級商辦取得了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為大中華區第一,顯見永續裝修風潮正持續發燒。此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中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進一步推動了綠建材的普及。 「因應這股永續趨勢,加上新的LEED V5標準將更多焦點關注在脫碳,我們積極輔導企業著重在LEED建材項目的取分,不僅能降低蘊含碳,更能打造舒適的辦公環境、作為ESG實績展現。」現任職於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石千宜表示,特別是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案,由於大樓本身結構無法輕易改變,透過使用永續綠建材在LEED項目獲分更為有效且合適,如Lululemon台北忠孝店、兆豐銀行忠孝分行等都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獲得LEED室裝版黃金級認證,富邦信義A25園區也正在進行輔導中。     綠建材如何在LEED認證取分? LEED認證內容橫跨多個領域,包括基地生態與保水、能源、水資源等,總計有九大項目,其中,與建材相關的得分項目為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與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材料與資源」中,有一個專門為採用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建材設計的分數。以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版本為例,選用至少10種永久安裝性材料,其材料來自至少3家不同的廠商,並提交環境宣告報告(EPD),便可取分。這些材料可以包含室外使用的鋼筋、水泥,以及室內的天花板、地板、牆面、油漆、門把五金件等,取分時可以將材料拆分計算。而若建材若已符合EPD條件,同時取得至少一項額外認證,即可於「建材成分證明」分數再獲得一分。以下針對LEED認證標準要求與提及的建材證書進一步介紹。   全球5大建材證書,助攻LEED建材項目取分 1. 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 環境產品宣告為一套標準化的方法,採用科學量化方式,根據ISO系列14040的生命週期評估工具,將產品原料開採、使用製造、運輸、廢棄等階段納入考量,逐一精算出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破壞臭氧層、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再經由第三方獨立公正單位驗證,使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   ▲ 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的流程圖。 圖/Ecochain   2. 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 搖籃到搖籃認證是廣受國際認可的「循環經濟產品認證」,簡稱為C2C認證,它將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社會關懷等思維,納入認證的評分標準,鼓勵從設計階段開始,致力讓產品在使用前、中、後都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正向影響。C2C產品認證廣泛適用於各類別產品,評估項目包含五大面向:材料健康性、產品循環性、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及社會公平性。 認證的評估範圍則包括材料、製程及成品等,根據產品在各面向上的表現,給予基本級、銅級、銀級、金級及白金級等五個評等,為一套完整的「循環經濟產品指引」。     3. 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 健康產品宣言為美國非政府組織Healthy Product Declaration Collaborative於2012年綠建築研討會(Greenbuild 2012)中發表的標準,透過詳細列出建材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使建築材料透明化,讓建築師、設計師、消費者等可以明確了解所用材料的健康風險,相較於EPD主要是揭露該產品成分對環境的衝擊程度,HPD則著重在揭露產品的成分,關注材料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MORE →

永續綠建材正夯,企業ESG、減碳、員工滿意度三重效益

根據仲量聯行於2024年7月發布的《台北市A級商辦供給現況及升級趨勢報告》,去年台北市有54%的A級商辦取得了LEED認證或EEWH綠建築標章,超越亞太地區平均水準的51%,為大中華區第一,顯見永續裝修風潮正持續發燒。此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中已明確規定,要求建築物的室內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進一步推動了綠建材的普及。 「因應這股永續趨勢,加上新的LEED V5標準將更多焦點關注在脫碳,我們積極輔導企業著重在LEED建材項目的取分,不僅能降低蘊含碳,更能打造舒適的辦公環境、作為ESG實績展現。」現任職於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國際認證部,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石千宜表示,特別是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案,由於大樓本身結構無法輕易改變,透過使用永續綠建材在LEED項目獲分更為有效且合適,如Lululemon台北忠孝店、兆豐銀行忠孝分行等都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獲得LEED室裝版黃金級認證,富邦信義A25園區也正在進行輔導中。     綠建材如何在LEED認證取分? LEED認證內容橫跨多個領域,包括基地生態與保水、能源、水資源等,總計有九大項目,其中,與建材相關的得分項目為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與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材料與資源」中,有一個專門為採用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建材設計的分數。以LEED室內裝修版認證(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LEED ID+C)版本為例,選用至少10種永久安裝性材料,其材料來自至少3家不同的廠商,並提交環境宣告報告(EPD),便可取分。這些材料可以包含室外使用的鋼筋、水泥,以及室內的天花板、地板、牆面、油漆、門把五金件等,取分時可以將材料拆分計算。而若建材若已符合EPD條件,同時取得至少一項額外認證,即可於「建材成分證明」分數再獲得一分。以下針對LEED認證標準要求與提及的建材證書進一步介紹。   全球5大建材證書,助攻LEED建材項目取分 1. 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 環境產品宣告為一套標準化的方法,採用科學量化方式,根據ISO系列14040的生命週期評估工具,將產品原料開採、使用製造、運輸、廢棄等階段納入考量,逐一精算出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破壞臭氧層、酸雨等項目的影響數值,再經由第三方獨立公正單位驗證,使採購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對於環境的影響。   ▲ 申請環境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的流程圖。 圖/Ecochain   2. 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C2C) 搖籃到搖籃認證是廣受國際認可的「循環經濟產品認證」,簡稱為C2C認證,它將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社會關懷等思維,納入認證的評分標準,鼓勵從設計階段開始,致力讓產品在使用前、中、後都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正向影響。C2C產品認證廣泛適用於各類別產品,評估項目包含五大面向:材料健康性、產品循環性、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及社會公平性。 認證的評估範圍則包括材料、製程及成品等,根據產品在各面向上的表現,給予基本級、銅級、銀級、金級及白金級等五個評等,為一套完整的「循環經濟產品指引」。     3. 健康產品宣言(Health Product Declaration,HPD) 健康產品宣言為美國非政府組織Healthy Product Declaration Collaborative於2012年綠建築研討會(Greenbuild 2012)中發表的標準,透過詳細列出建材中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使建築材料透明化,讓建築師、設計師、消費者等可以明確了解所用材料的健康風險,相較於EPD主要是揭露該產品成分對環境的衝擊程度,HPD則著重在揭露產品的成分,關注材料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MORE →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ESG趨勢下 建築物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轉載】 2024年9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都更與危老建案在容積獎勵制度的推動之下,綠建築標章已經成為標配,而在現行法規與綠建築標章内容,對於綠建材使用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近來政府主導的社宅建案,除了基本的綠建材之外,更要求要採用低碳循環建材;在建築相關的ESG評鑑項目裡,也要求要提高綠建材的使用率,影響範圍為跟E有關的碳排放與生態環境方面,以及與S有關的健康方面。要如何有效在設計階段規劃綠建材的使用,提高建案的環保永續性與綠建築認證得分機會,是本文筆者要分享的重點。   國內外對綠建材的分類 一九九二年國際學術界為綠色材料下了一個定義:在原料採取、加工製造、使用和使用後回收再利用等過程中, 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和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色材料,用在建築上的就稱之為綠建材,綜合國際LEED、WELL認證系統對於綠建材的相關認定,目前國際上對於綠建材的分類大致如下:   回收再生建材(Recycled content materials):為材料中含有「回收再生成份」的建材,例如塑化木與回收混凝土做的透水磚。 快速可再生建材(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十年之内可以長成並採收利用的材料,例如竹材產品、亞麻仁地板。 低逸散性建材(Low-emitting materials):建材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以及甲醛的濃度與逸散率低於某容許標準以下,國內稱為健康綠建材,例如具健康綠建材標章之室内塗料與系統櫃板材。 再利用之二手建材(Reused materials):從一棟建築物中拆卸並重複使用於另一棟建築物之建材:例如回收再利用之門框與門片。 生產地離工地近之本地建材 (Regional materials):距離工地一定距離內生產之建材,一般是指500公里之內,例如只要是在台灣本地開採與生產的建材都算。 低隱含碳建材(Low embodied carbon materials):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例如木竹類建材,以及非高溫窯燒建材。 節能建材(Energy-saving materials):貢獻節能效果之建材,例如外牆隔熱材與Low-e節能玻璃。 一個建材有可能同時符合兩種以上的分類,例如一個含回收再生成分的節能建材,同時其隱含碳排也很低,又是本 地生產,這種建材可說是非常環保。國内的綠建材標章制度則分為「再生綠建材」、「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與「高性能線建材」四大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内政部建研所網站。   國內建築法令對於綠建材之規定 國内的法令與綠建築標章機制對於綠建材的使用,以具「綠建材標章」為認定基準,未取得綠建材標章的綠建材則 無法納入計算。 目前法令規定,新建案室内裝修綠建材的使用率必須達到60%以上(以面積計算),台北市更於去年提高為75%以上,目前業界絕大部分以 「健康綠建材」來符合。另外對於室外地面材料也有規定,綠建材使用率為20%以上,大部分是再生綠建材或高性能透水綠建材。 一般建案對使用者比較有感的綠建材是「健康綠建材」、「節能綠建材」與 「隔音綠建材」,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 「健康綠建材」,從業主角度來看原因不外乎是内裝階段處理即可,以及不影響成本,使用者也比較重視。 目前台灣的健康綠建材測試標準,已經與國際LEED/WELL認證在低逸散性健康建材的標準接軌,因此,符合新測試標準的健康綠建材,也就等於符合國際LEED/WELL標準,可於LEED/WELL認證貢獻加分,因此台灣建築中 心也於2020年起開始辦理「國際綠建材認可」機制,有興趣的綠建材商可以多加關注。   節能低碳建材 為建材界之新興寵兒 去年全球平均溫度創工業革命以來新高,台灣今年夏天也進入一個氣溫居高不下的狀況,導致大量空調設備的使用,不僅大幅增加碳排放,也加重了整體熱環境的惡化,不利於淨零碳排的推動。因此能貢獻節能效果的綠建材, 也越來越重要,例如隔熱建材與節能玻璃,建築物隔熱效果好壞,從現在起會越來越有感!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建築物對「低碳建材」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這裡講的低碳建材是指低隱含碳建材,在前面有提到就是開採與生產過程碳排放低之建材。低碳建材的性質與再生綠建材相近,只要含回收再生成分高的建材,其碳排放都比較低,因此目前在綠建材標章制度之下不對其專門做一個分類,而是以「低碳建材認可」機制來快速推 動,希望鼓勵台灣優質建材商研發低碳建材並給予認可。   如何規劃使用綠建材? 在綠建築的五大面向中,包括基地永續性、節能、節水、材料與室内環境品質,我們要如何規劃選用適當的綠建 材?依據前面提到的綠建材分類,我們可以檢視在綠建築建案裡,每個面向中可能可以探討的綠建材種類(如圖)。 依據這些分析出來的類別,在設計階段選用相對應的綠建材,以及確認綠建材在綠建築五大面向優先順序中的比 重,預估各類綠建材的使用率,並進行成本分析設定預算目標,然後做成規範並納入發包文件,之後確實發包採購與監造施工,避免工地以非綠建材標章產品魚目混珠,如此便能發揮最大的綠建材使用效益,幫助建案在綠建築認證上取得更多分數。

MORE →

以WELL健康建築指標,體現太格地材的環境永續價值

作為台大癌醫中心、玉山金控、台積電、老爺大酒店,以及台灣谷歌、台灣微軟、台灣蘋果辦公室等知名海內外企業的地材供應商,semi太格地材致力於提供符合「健康、永續」地材產品的同時,關注同仁身心靈健康發展,依據WELL健康建築十大指標,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及社區,全心打造全棟WELL健康建築,並於2021年取得白金級認證。 太格團隊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微知識、真健康,論述地面材料健康對人們在居室裡的影響,2019年得知WELL健康建築認證,即開始進行建築內部軟硬體的改造。semi太格地材鄭中民總經理表示:「太格在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我本身已減重6公斤!同仁們開始喜歡走樓梯,下班時間參加瑜珈、體適能訓練,不僅苗條減重,變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亦更能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壓力。」針對健康力的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回應道:「遷入和平東路辦公室之際,我便對標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標準,導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健康綠裝修工程;啟用後,幾位具過敏性體質的同仁紛紛表示,上班期間不再噴嚏連連,神清氣爽,更能專注工作呢!」 顯著提升員工健康力及企業競爭力,有效降低缺勤率及離職率,是企業導入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極具價值的正向循環效益。   #人如其食,將「營養」體現於日常 將同仁健康視為企業核心資產的太格,在「營養」上顯其用心。三樓寬敞的用餐空間,是與業界交流、友好共餐、敦親睦鄰、健康教育的最佳活動場所,亦是同仁午膳休息的用餐區。 供應同仁自由取用的季節鮮果、低糖或無糖的氣泡水、不含人工色素和添加劑的點心,是最佳能量補給站;五樓陽台的「好收成園圃」,有同仁齊心栽種的小番茄、小黃瓜、青椒、萵苣、香菜等,綠化工作環境外,更是營養美味的盤中飧。 營養觀念的導入,除透過營養教育外,更重身體力行的身教。鄭中民總經理笑說:「以往每月會議,都會訂購手搖飲料給大家,鼓勵同仁在工作上的努力,但我自己通常都是開水保溫杯不離身,但在不知不覺裡改變了,大家現在都自備環保水壺改喝白開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出自十八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更是營養學界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飲食習慣將反映在身體與容貌上,已落實在太格的日常。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是太格林口辦公室的設計指引,為鼓勵同仁多以樓梯代替電梯,鋪設太格安全色帶踏階,樓梯旁張貼熱量消耗換算表、激勵標語,以及有趣的猜謎問答,透過遊戲化設計,鼓勵同仁多走路,減碳又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動動腦,轉換工作情境。 一樓多功能交誼廳,也是同仁下班最佳的運動場域,具有體適能教練資格的同仁帶領大家瑜珈、伸展、核心有氧…等,常設運動課程提升同仁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強化企業競爭力,都是「運動」帶來的效益,也是semi太格在WELL取分最高的項目。   #透過設計、技術和策略,實踐身心靈健康的「精神」追求 一樓空間打造「太格浮島」,取自澳洲建築師Marshall Blecher和丹麥設計師Magnus Maarbjerg於丹麥「 哥本哈根群島Copenhagen Islands 」計劃意象及元素;結合semi太格的代理地板材料,與樓面同高的人造樹,搭配由實木地板建構的擬真島嶼,迎來送往的貴賓訪客,置身其中的同仁,都能在此轉換心情,找尋大自然予以我們的可能性。 辦公區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植栽,鄭中民總經理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如掛畫、雕塑、音響等,各樓層搭配室內地板建材展示功能,設置心靈修復空間、健身房、書房,正如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對「精神」指標的定義:「透過多樣化的設計、技術和策略,改善人們的認知情緒與心靈健康。」體現semi太格在空間設計裡,以人為本的精神。   #健康、永續:讓我們走得更遠 疫情之後,企業對健康意識提升,因此即使已經取得WELL白金級認證,太格仍持續不斷建築空間優化。首先加裝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空氣品質;其次,加裝吸音板及增設地毯,降低環境噪音,讓健康成為同仁上班、往來訪客在此的標準配備,樂此不疲。 原先的設計無法永遠滿足新的需求,在屆滿WELL 認證三年有效期前,太格也已準備好再重新檢視,力求各項指標的精進,以申請重新認證,積極確保建築物依然符合高標準的健康與舒適性,展現團隊不斷進步的決心。     #好文推薦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以WELL健康建築指標,體現太格地材的環境永續價值

作為台大癌醫中心、玉山金控、台積電、老爺大酒店,以及台灣谷歌、台灣微軟、台灣蘋果辦公室等知名海內外企業的地材供應商,semi太格地材致力於提供符合「健康、永續」地材產品的同時,關注同仁身心靈健康發展,依據WELL健康建築十大指標,空氣、水、營養、光、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及社區,全心打造全棟WELL健康建築,並於2021年取得白金級認證。 太格團隊早在2017年時,就已經開始推廣微知識、真健康,論述地面材料健康對人們在居室裡的影響,2019年得知WELL健康建築認證,即開始進行建築內部軟硬體的改造。semi太格地材鄭中民總經理表示:「太格在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我本身已減重6公斤!同仁們開始喜歡走樓梯,下班時間參加瑜珈、體適能訓練,不僅苗條減重,變得更加健康有活力,亦更能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壓力。」針對健康力的提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回應道:「遷入和平東路辦公室之際,我便對標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標準,導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健康綠裝修工程;啟用後,幾位具過敏性體質的同仁紛紛表示,上班期間不再噴嚏連連,神清氣爽,更能專注工作呢!」 顯著提升員工健康力及企業競爭力,有效降低缺勤率及離職率,是企業導入WELL健康建築認證後,極具價值的正向循環效益。     #人如其食,將「營養」體現於日常 將同仁健康視為企業核心資產的太格,在「營養」上顯其用心。三樓寬敞的用餐空間,是與業界交流、友好共餐、敦親睦鄰、健康教育的最佳活動場所,亦是同仁午膳休息的用餐區。 供應同仁自由取用的季節鮮果、低糖或無糖的氣泡水、不含人工色素和添加劑的點心,是最佳能量補給站;五樓陽台的「好收成園圃」,有同仁齊心栽種的小番茄、小黃瓜、青椒、萵苣、香菜等,綠化工作環境外,更是營養美味的盤中飧。 營養觀念的導入,除透過營養教育外,更重身體力行的身教。鄭中民總經理笑說:「以往每月會議,都會訂購手搖飲料給大家,鼓勵同仁在工作上的努力,但我自己通常都是開水保溫杯不離身,但在不知不覺裡改變了,大家現在都自備環保水壺改喝白開水。」「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出自十八世紀法國作家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更是營養學界奉為圭臬的最高指導原則,飲食習慣將反映在身體與容貌上,已落實在太格的日常。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 「在生活之中融入日常運動與健身」是太格林口辦公室的設計指引,為鼓勵同仁多以樓梯代替電梯,鋪設太格安全色帶踏階,樓梯旁張貼熱量消耗換算表、激勵標語,以及有趣的猜謎問答,透過遊戲化設計,鼓勵同仁多走路,減碳又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動動腦,轉換工作情境。 一樓多功能交誼廳,也是同仁下班最佳的運動場域,具有體適能教練資格的同仁帶領大家瑜珈、伸展、核心有氧…等,常設運動課程提升同仁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強化企業競爭力,都是「運動」帶來的效益,也是semi太格在WELL取分最高的項目。   #透過設計、技術和策略,實踐身心靈健康的「精神」追求 一樓空間打造「太格浮島」,取自澳洲建築師Marshall Blecher和丹麥設計師Magnus Maarbjerg於丹麥「 哥本哈根群島Copenhagen Islands 」計劃意象及元素;結合semi太格的代理地板材料,與樓面同高的人造樹,搭配由實木地板建構的擬真島嶼,迎來送往的貴賓訪客,置身其中的同仁,都能在此轉換心情,找尋大自然予以我們的可能性。 辦公區域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植栽,鄭中民總經理個人的藝術收藏品如掛畫、雕塑、音響等,各樓層搭配室內地板建材展示功能,設置心靈修復空間、健身房、書房,正如IWBI國際建築研究院對「精神」指標的定義:「透過多樣化的設計、技術和策略,改善人們的認知情緒與心靈健康。」體現semi太格在空間設計裡,以人為本的精神。   #健康、永續:讓我們走得更遠 疫情之後,企業對健康意識提升,因此即使已經取得WELL白金級認證,太格仍持續不斷建築空間優化。首先加裝新風系統,維持良好空氣品質;其次,加裝吸音板及增設地毯,降低環境噪音,讓健康成為同仁上班、往來訪客在此的標準配備,樂此不疲。 原先的設計無法永遠滿足新的需求,在屆滿WELL 認證三年有效期前,太格也已準備好再重新檢視,力求各項指標的精進,以申請重新認證,積極確保建築物依然符合高標準的健康與舒適性,展現團隊不斷進步的決心。     #好文推薦 WELL at scale,打造企業健康建築旅程 專訪IWBI亞太區總裁雪婭:全球企業搶做WELL健康建築 澄毓總部辦公室榮獲WELL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邁向淨零碳排.健康福祉.企業ESG永續指數一綠建材標章產品

【轉載】 2023年12月 《安全&自動化(a&s TAIWAN)》雜誌2023冬季版 文/社團法人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總顧問 江哲銘 綠建材標章自2004年開始受理標章以來,以「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的核心價值推動台灣建材產品優質化,幫民眾把關以確保建材的品質與性能,並帶動建築營建產業技術升級與國際接軌。 生活好產品:綠建材標章確保優質品質 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四大分類: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與再生綠建材,在建築與建材全生命週期中,從資源採取、製造、使用與性能提升及循環再生不同階段,分別由產品特色與性能供建築產業廣泛使用,並協助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與綠色採購等政策制度發展。綠建材標章開始受理至2023年10月底止累計核發3,520件標章(2636件健康、13件生態、328件再生與543件高性能),涵蓋25,576種產品,目前已成為國内最重要之優良建材識別標章之一。綠建材標章的申請和核發數量持續穩定成長,近4年每年皆約有250件產品取得標章,在疫情影響下2022年的通過標章數量更超過300件,申請標章數量不受疫情影響而持續增加,顯見綠建材標章的品牌價值已經獲得廠商和消費者廣泛的認同。 此外,内政部國士管理署發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有關綠建材之規定,已修正發布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内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也有效推廣應用至建築與室內裝修設計產業,讓國人意識到建材對於居住健康及地球永續的重要性,因此,綠建材標章逐漸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也在產業界引起廣大的支持與迴響。     綠建材共同承擔淨零碳排、健康福祉與氣候調適責任 面對國際氣候變遷的急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建議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有鑑於此,行政院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亦積極將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納入建築相關制度,包括建立「綠建築標章之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BERs)」,完成並公告「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研議「低碳(蘊含碳)建築評估制度(LEBR)」等,以及協助我國建築營建產業淨零轉型之各項政策與研究課題。而其中,「綠建材標章制度」即是推動與達成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的重要標章制度之一。 綠建材以生命週期來看,可作為淨零碳排與循環經濟之「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可直接對應至綠建築標章、低蘊含碳建築與建材、循環經濟;在設計使用階段之「高性能節能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高性能透水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健康綠建材」則可直接對應綠建築標章、環境部室内空氣品質管理法、建築技術規則等;而綠建材之一般通則,則可直接對應至「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歐盟永續分類法、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環境目的。   選擇綠建材標章產品,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為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2050淨零目標,全球開始以「綠色金融」之永續報告書(Environmentㆍ Social、Governance,ESG)作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之評估方式,並同時以「淨零碳排與健康福祉及公司治理」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並降低氣候風險所產生之損失。 綠建材標章產品符合ESG永續指數,從綠建材共通的基本要求上瞭解,其所強調「對環境無衝擊影響,對人體健康無害,並提供安全與產品品質」的原則,為所有綠建材標章產品的通則要求。綠建材標章四大分類則可對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ESG永續指數,例如,「生態綠建材」(固碳)與「再生綠建材」(低碳循環)及「高性能節能綠建材、高性能透水綠建材」(減碳)即可對應「環境」(Environment)項目:「健康綠建材」(健康)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安全舒適)即可照顧居住者之「健康福祉」(Social);而整體綠建材產品對應至企業組織則可進一步發展「公司治理」(Governance),可直接因應企業之永續指數(ESG)善盡永續職與社會責任,讓綠建材產品帶動整體綠色金融產值。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綠建材標章產品已考量建築材料的安全健康對於室内環境品質的確保,透過標章可以選擇無害或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建材,如低揮發性塗料、無甲醛的木材和無毒性的地板材料等,有效減少室内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改善室内空氣品質,並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其次,考慮綠建材的永續性有助於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可選擇來自可再生資源、回收材料或具有高回收率的綠建材,如綠混凝土、永續木竹材料、輕質粒料等,可以降低碳足跡、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撃。透過將綠建材的安全健康性和永續性納入建築生活環境中,不僅可以實現空間的永續目標亦可結合建材的永續分類經濟活動,促進綠色供應鏈和綠建築市場的發展,推動永續近零建築的普及。 為了創造健康、舒適和永續的建築環境,我們應該優先考慮選擇安全健康且永續的建材,並將其納入建築環境設計的整體策略中,確保符合健康標準,同時可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好文推薦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邁向淨零碳排.健康福祉.企業ESG永續指數一綠建材標章產品

【轉載】 2023年12月 《安全&自動化(a&s TAIWAN)》雜誌2023冬季版 文/社團法人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總顧問 江哲銘 綠建材標章自2004年開始受理標章以來,以「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的核心價值推動台灣建材產品優質化,幫民眾把關以確保建材的品質與性能,並帶動建築營建產業技術升級與國際接軌。   生活好產品:綠建材標章確保優質品質 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四大分類: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與再生綠建材,在建築與建材全生命週期中,從資源採取、製造、使用與性能提升及循環再生不同階段,分別由產品特色與性能供建築產業廣泛使用,並協助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與綠色採購等政策制度發展。綠建材標章開始受理至2023年10月底止累計核發3,520件標章(2636件健康、13件生態、328件再生與543件高性能),涵蓋25,576種產品,目前已成為國内最重要之優良建材識別標章之一。綠建材標章的申請和核發數量持續穩定成長,近4年每年皆約有250件產品取得標章,在疫情影響下2022年的通過標章數量更超過300件,申請標章數量不受疫情影響而持續增加,顯見綠建材標章的品牌價值已經獲得廠商和消費者廣泛的認同。 此外,内政部國士管理署發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21條有關綠建材之規定,已修正發布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規定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内綠建材使用率需達60%、戶外地面材料使用率需達20%以上,也有效推廣應用至建築與室內裝修設計產業,讓國人意識到建材對於居住健康及地球永續的重要性,因此,綠建材標章逐漸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也在產業界引起廣大的支持與迴響。     綠建材共同承擔淨零碳排、健康福祉與氣候調適責任 面對國際氣候變遷的急迫,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建議採取積極的氣候行動,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有鑑於此,行政院在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亦積極將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納入建築相關制度,包括建立「綠建築標章之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BERs)」,完成並公告「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研議「低碳(蘊含碳)建築評估制度(LEBR)」等,以及協助我國建築營建產業淨零轉型之各項政策與研究課題。而其中,「綠建材標章制度」即是推動與達成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的重要標章制度之一。 綠建材以生命週期來看,可作為淨零碳排與循環經濟之「生態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可直接對應至綠建築標章、低蘊含碳建築與建材、循環經濟;在設計使用階段之「高性能節能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系統;「高性能透水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可對應綠建築標章、建築技術規則;「健康綠建材」則可直接對應綠建築標章、環境部室内空氣品質管理法、建築技術規則等;而綠建材之一般通則,則可直接對應至「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歐盟永續分類法、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環境目的。   選擇綠建材標章產品,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為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2050淨零目標,全球開始以「綠色金融」之永續報告書 (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ESG) 作為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之評估方式,並同時以「淨零碳排與健康福祉及公司治理」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並降低氣候風險所產生之損失。 綠建材標章產品符合ESG永續指數,從綠建材共通的基本要求上瞭解,其所強調「對環境無衝擊影響,對人體健康無害,並提供安全與產品品質」的原則,為所有綠建材標章產品的通則要求。綠建材標章四大分類則可對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ESG永續指數,例如,「生態綠建材」(固碳)與「再生綠建材」(低碳循環)及「高性能節能綠建材、高性能透水綠建材」(減碳)即可對應「環境」(Environment)項目;「健康綠建材」(健康)與「高性能防音綠建材」(安全舒適)即可照顧居住者之「健康福祉」(Social);而整體綠建材產品對應至企業組織則可進一步發展「公司治理」(Governance),可直接因應企業之永續指數(ESG)善盡永續職與社會責任,讓綠建材產品帶動整體綠色金融產值。   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綠建材標章產品已考量建築材料的安全健康對於室内環境品質的確保,透過標章可以選擇無害或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建材,如低揮發性塗料、無甲醛的木材和無毒性的地板材料等,有效減少室内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改善室内空氣品質,並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其次,考慮綠建材的永續性有助於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影響,可選擇來自可再生資源、回收材料或具有高回收率的綠建材,如綠混凝土、永續木竹材料、輕質粒料等,可以降低碳足跡、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撃。透過將綠建材的安全健康性和永續性納入建築生活環境中,不僅可以實現空間的永續目標亦可結合建材的永續分類經濟活動,促進綠色供應鏈和綠建築市場的發展,推動永續近零建築的普及。 為了創造健康、舒適和永續的建築環境,我們應該優先考慮選擇安全健康且永續的建材,並將其納入建築環境設計的整體策略中,確保符合健康標準,同時可推動永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實現。   #好文推薦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什麼是綠建材?四大綠建材一次看 建築業如何邁向永續循環? 掌握7原則讓建材減碳又循環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