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 購買碳中和月餅禮盒的企業,可向CUPETIT精品甜點申請證書,作為支持碳中盒禮盒的證明。 圖/CUPETIT精品甜點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要將減碳作為戰略看待,這是個生存議題,不但要能符合供應鏈要求,更要能勝出競爭對手。」在碳權領域已累積14年經驗,開發台灣首例具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Gold Standard, GS)之太陽能發電項目,擁有GS、碳驗證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的禾豐碳中和營運總監薛新祐說道。在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浪潮下,「減碳」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隨之而來的碳盤查、碳中和、碳權等相關議題,更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經營議題。企業該如何看待和因應「碳」議題?如何降低「碳」成本?如何化危機為「碳」商機?   當排碳納入成本, 台灣企業面臨的3大碳困境 在碳有價時代下,許多國家都已推出碳關稅制度,目前全球參與最多、影響最廣的碳交易制度——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自2005年開始第一階段試運行,經過20年不斷調整,今(2024)年已邁入最後的第四階段;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於2023年試行,目前已進入提交碳排放相關數據的緩衝期,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以現今全球的碳制度來說,歐盟境內與境外的碳管制措施可說已相當成熟。歐盟身為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其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台灣企業影響甚大,日本、韓國、英國陸續銜接ETS制度要求企業減碳,降低自己國家的碳成本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碳權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薛新祐如此形容。綜觀台灣企業面臨的碳困境,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碳資料庫不完整,數據多半靠預估 台灣的碳資料不夠完整,且目前沒有符合國際標準(如IPCC 2006 Guidelines)的碳資料庫, 使得企業在製造產品與營運過程中,缺少具體的碳排放數據,薛新祐表示:「像歐盟CBAM可接受的碳排放數據預估誤差值為20%,明年將降至10%。然而台灣目前盤查得出的預估誤差值將近60%。」如此缺少詳實的碳資料,用預估方式得出的數據,可能導致企業申報紀錄不符實際狀況而遭受裁罰,甚至失去國際供應鏈的合作機會。 2. 國內碳費、碳權制度能否接軌國際未獲明確承諾 採用碳費制度的台灣,已於今(2024)年7月5日召開第四次費率審議會,但尚未決定碳費價格,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擬之後再開一至二次會議才會有結論,並將於2025年正式徵收,許多企業擔心的是,在台繳納的碳費是否可以抵減CBAM碳關稅,依據目前經濟部回應為「原則上歐盟會認可,但更多扣抵細節仍待協商確認。」對此,國際碳戰略專家薛新祐呼籲政府應擬定符合國際認證的相關標準,積極與國際接軌,以免企業遭兩頭扒皮,甚或喪失貿易資格。 因歐盟境內的ETS碳交易市場尚未開放企業用「自願性碳權」抵換,故企業向台灣碳權交易所購買的碳權無法抵減歐盟的碳關稅。未來台灣政府是否實施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費制度雙軌並進?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對此回應,現階段重點政策仍在碳費制度,對於未來政策走向,總量管制是評估選項之一。 3. 碳排放係數高,恐失去產業競爭力 台灣因為主要依靠燃煤發電,每度電力的排碳係數達0.495,意即每發一度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0.495公斤,根據國際組織Carbon Footprint 2023年報告指出,南韓2022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113,中國大陸為0.5572,近20年來,台灣電力排碳係數均維持在0.5以上,在各國碳管制趨勢下,不利台灣產品出口,未來競爭將更加嚴峻。     如何應對碳危機?從2大面向著手應對 能否有效應對碳排放所帶來的挑戰,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面對無處安放的碳焦慮,企業可從以下二個面向著手應對。 1. 執行碳盤查、關注產品生命週期 排碳來源無所不在,根據環保署針對溫室氣體盤查的涵蓋分為範疇一、二與三,範疇一為企業的直接排放來源,如燃料燃燒、製程排放、移動源和逸散源等來自製程或設施的排放;範疇二為輸入能源間的溫室氣體排放,如公司從第三方購入電力、蒸氣等能源的間接排放,以及範疇三涵蓋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如上下游供應鏈、員工通勤等,因此建議企業可先透過碳盤查了解碳排熱點,再對症下藥執行減碳計畫更有效率。 此外,也可以透過碳足跡盤查,了解企業產品的全生命週期(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即搖籃至墳墓的過程,全面分析產品自原料開採、生產使用到最終廢棄處理的碳排量,並進一步完成EPD產品環境聲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薛新祐表示「EPD跟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是綁在一起的,其中的數據從 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驗證)延伸到了 ISO 14025(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所以企業要做好LCA、完成EPD,才能順利進入歐盟市場。」 2. 關注碳清除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已於2024年2月20日達成協議,通過歐盟碳清除認證框架(EU Carbon Removal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SSDC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以低碳淨零為企業基因 SSDC澄毓於低碳、碳中和的實踐,不僅僅在碳中和月餅。今年四月舉辦的SSDC澄毓15週年慶活動,透過事前縝密規劃與碳盤查專業,完美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SSDC澄毓2024年度獻禮「永續香氛蠟燭」,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製成,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裝載容器更含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完燃後,可當茶杯、咖啡杯使用,並採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利循環再利用。   2023年偕同宋苾璇建築師事務所、台灣綠領協會等公益支持組織,整修具50年歷史的花蓮瑞穗奇美教堂透過裝設太陽能板、儲能系統、太陽能熱水器、並加入具布農族特色的裝修元素,打造出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為在地布農部落重新建造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開展地方永續零碳生機。 SSDC澄毓,創立近20年來始終以ESG為立業使命,以環境永續為核心事業,秉持「以綠建築為始,以永續為本,以零碳建築為目標。」理念,從綠建築到淨零碳排解方,致力為業主導入符合國際指標的服務,如LEED綠建築認證、WELL健康建築、智慧建築、碳盤查、永續報告書、GNFZ全球淨零認證、國際不動產GRESB評鑑、建築能效評估標示等,助攻企業減碳。 今年中秋, SSDC倡議「烤肉減一半,碳排少一半!」,親朋好友聚會可以環保餐廳替代傳統烤肉,減少身體與地球的負擔,愛地球,更愛自己! 淨零碳排的路上,不寂寞!「首次推出的碳中和禮盒,反響超乎預期,得到廣告業、電子半導體業、傳產製造業、金融證券產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的永續部門的熱烈支持,銷量至少達到往年的兩倍以上。」CUPETIT精品甜點銷售總監吳奕震分享道。 ▲ 購買碳中和月餅禮盒的企業,可向CUPETIT精品甜點申請證書,作為支持碳中盒禮盒的證明。 圖/CUPETIT精品甜點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SSDC永續香氛蠟燭,盞亮你的ESG淨零之路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顏煜唐博士指出,台灣企業經營須特別關注「排碳成本」議題,例如眾孚企業的電力設備產品,生產地依客戶需求可選在臺灣或中國生產,此次進行碳足跡盤查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等4項產品,在臺灣生產皆比中國生產碳排放量更高,原因乃是部分關鍵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到臺灣,額外增加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此,顏煜唐博士建議,企業可優先使用當地原物料,降低排碳成本。 對企業而言,ISO 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就像做全身健康檢查,藉此盤點組織排碳情況,優先針對排碳高的項目做減碳規劃;ISO 14067則像是針對特定部位檢查,連動上下游供應鏈碳排量,故企業除了完成組織碳盤查,更需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才能「見樹又見林」,全面地掌握碳排情形,在碳有價的國際局勢中保有企業競爭力。     #好文推薦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企業買碳權指南|掌握碳權購買2大要點,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3年10月,全球知名的碳項目開發商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被內部吹哨人和媒體指控大型護林計畫「卡瑞巴減排專案」的碳信用額度不實,氣候效益至少被高估5倍,使得曾購買卡瑞巴減排碳信用的Gucci、大眾汽車、雀巢和麥肯錫等企業只能認賠,以避免陷入「漂綠」爭議,甚至還可能面臨訴訟危機!其實早在2023年1月,英國衛報揭露全球最大碳權認證機構Verra疑似造假,旗下雨林保育專案碳權至少有9成不具有實質減碳貢獻,造成企業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而權益受損。 企業身處於步步為「碳」的時代,該如何面對碳焦慮、碳混亂?如何買到「真實有用」的碳權?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本期SEE GREEN專訪在碳中和議題已累積14年經驗,擁有GS、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開發台灣首例太陽能發電獲GS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現為禾豐碳中和公司營運總監的薛新祐,為大家一一解惑。 碳交易市場有哪些類型? 碳交易市場可依碳權類型分為強制性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與自願性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強制性市場是指政府採取「碳排放總量管制(cap-and-trade)」,先針對受管制對象的碳排放總量設定上限,再核發具時效性的免費排放配額,當企業的減碳成效超過政府設定的強制目標時,可以將超過的減排量作為碳權賣給其他未達減量目標的企業,透過此機制,無法減量的企業可以購買其他企業因減碳有成而剩餘的碳權,而賣出碳權額度的企業也能因此獲利。而由於總量管制是國家達成減碳目標的碳管理政策工具,因此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並不互通,意即企業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身排放責任。目前歐盟、美國加州、紐西蘭、韓國、中國等皆採取此模式。   自願性市場則是由企業自主減碳,通過碳捕捉、建設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減碳額度,經過第三方認證後形成碳權(碳信用額度),供有減碳需求的企業購買。這些自願減碳的企業雖不受政府強制管制碳排量,但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故必須確實減碳,否則將拿不到國外大廠訂單,影響競爭力。目前如台灣、日本、新加坡與澳洲皆採用此碳交易制度。   企業可以去哪買碳權? 若企業想要購買碳權,最常見的管道為由國家或地區之監管機構設立的碳權交易所。透過在平台提供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讓企業申請與開通帳戶後,便能選購符合需求的碳權產品。目前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在2023年8月7日已正式揭牌,並於同年12月22日上架首批經國際碳權核發機構Gold Standard認證的碳權類型,包含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今 (2024) 年6月則上架第二批自然碳匯 (carbonsink)商品,以符合更多國際供應鏈要求。其他知名的碳權交易所則有新加坡的AirCarbon Exchange (ACX)、Climate Impact X(CIX)、瑞士的Toucan Protocol、與英國的Carbon Trade Exchange(CTX)等。 另一個常見管道則是直接向負責驗證、查核、管理和發行碳信用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購買減碳專案,像是清潔能源、森林保護和再生、可持續土地管理等。目前全球盛行的國際碳權核發機構有VERRA(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 Action Reserve, CAR)、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merican Carbon Registry, ACR)等。     如何買到高品質碳權? 有如此多碳權買賣管道與碳權類型,企業該尋求哪個管道才能購得高品質碳權,避免花錢無用反而惹上漂綠爭議?針對購買碳權,薛新祐歸納兩大要點。 「如何買到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的碳權?直接問你的採購方,請他發一個寫明減碳標準的正式文件,就不會有買了碳權卻不適用的問題,也容易算出企業的碳成本,若成本過高再來跟採購方談判,詢問用另外一個標準來做可不可以,這樣企業就比較容易達成碳中和目標。」薛新祐表示,買碳權時不應隨意聽信新聞消息,或只因應市場上某項碳權產品熱門就衝動購入,先確認採購方的標準再買,才能確保買到的碳權符合需求。 若想避免買到品質不佳的碳權,則可以留意碳中和方法的四個要點:長期、可測、真實、額外。例如買碳權時建議選擇發行年份較近的碳權,以5年之內最為理想,避免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學不夠嚴謹,或缺乏嚴格的審查標準,使碳權品質大打折扣;買碳權時也必須是「額外」的減碳行為,舉例來說,有些減碳專案會濫用認證方法論中的基準值彈性,將森林碳匯中的「被砍伐風險」誇大,藉此膨風企業為了「保護森林」所貢獻的減碳努力,以得到「幻影碳權」,若不慎購入,極容易涉入漂綠危機。因此買碳權時,應先了解碳權的來源、減碳專案的測量方式以及方法論等細節才有保障。     企業可以自行「產生」碳權嗎?和購買碳權相比,兩者的差別? 企業可以透過使用清潔能源、種樹造林、減碳設備等方式執行減碳專案,並經過嚴謹的方法學、監測並製作報告等一連串基於科學基礎的步驟,申請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與通過認證後,產出能扣抵自身碳排放的碳權來使用,不過過程中,同樣須留意減碳專案的條件與規定,以及採購方是否認可等因素,才能確保企業自行開發的碳權真正能做使用。 若企業自行投資開發碳匯,除了可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能寫進ESG報告書,作為企業落實永續淨零的實蹟;若選擇直接購買碳權,則較為便利迅速,但無法將減碳成果呈現在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建議若想開發碳權專案,可先考量企業碳成本、比較減碳專案項目的效益之後再做選擇。 不論是買碳權還是自行開發碳匯,都是為了達成勢在必行的碳中和目標,這對企業來說,除了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同時也是一項轉機,建議及早採取行動,方能保有競爭力,因應這股席捲全球的碳潮風暴。     #好文推薦 碳有價時代來臨!掌握企業必知20個碳名詞,減緩碳焦慮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全台首例!SSDC澄毓周年慶活動獲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

「恭喜SSDC澄毓綠建築榮獲活動碳足跡、碳中和雙認證,創下全台第一!」第三方查證單位耀睿科技驗證中心主導查驗員邱宗永博士熱情祝賀道。今(2024)年4月18日,圓滿落幕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邀集近二百位產官學代表及企業集團決策者共襄盛舉,探討打造淨零建築最佳解方,迴響熱烈。響應淨零碳排的共識,本次週年慶透過減碳活動指引與碳中和管理計畫,委託第三方單位查證,不足部分,以購買黃金標準碳權(Gold Standard, GS)做抵銷,於2024年6月28日取得ISO14067:2018活動碳足跡及ISO14068-1:2023活動碳中和雙認證,成為全台首例「碳中和活動」! 以身作則實踐碳中和,力行減碳活動指引 寫下歷史新頁,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表示:「我們一直在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戰略規劃,這次自己辦週年慶活動,當然要以身作則,與時俱進,累積實務經驗及國際碳中和方法學,如此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業主著想,真正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統籌本次活動的SSDC澄毓綠建築副總經理黃蓓伶表示,身為淨零碳排的倡議者,澄毓15周年慶的策畫執行以6R為依歸,即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Refuse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 Replace用其他方式取代塑膠、Remind告知宣導減塑行動,全面展開及落實減碳減廢行動。事前縝密的規劃及與會來賓的配合有助於碳中和的落實,幾項重點如下: 1. 會場選址鄰近捷運站,鼓勵低碳交通:鄰近捷運站、公車站的會場,方便與會人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捷運、公車以降低活動交通碳排;事前推廣並調查來賓的出發地與交通選用,蒐集統計碳排數據,落實鼓勵低碳交通及碳排統計。 2. 低碳數位化之宣傳、邀請、報名及報到:優先選用電子媒體「聯合報系倡議家」作為合作夥伴,貴賓邀請、活動宣傳皆以數位化進行,報名及現場報到則採用ACCUPASS系統,掃描手機QRcode入場,全面以數位化方式取代紙本作業。   3. 響應循環經濟,會場及設備採以租賃模式:活動會場、音響設備、桌椅、展示縮拉板等,皆採取可重複使用的租賃模式,避免浪費資源。 4. 使用可回收餐盒、落實零廚餘:請飯店提供玻璃杯及瓷盤餐具,取代一次性紙杯;工作人員的午餐選用可提供百分百重複再使用的鐵餐盒與環保餐具的餐食廠商;秉持惜食惜物精神,與會者積極分享所有餐食,落實零廚餘。 5. 賦含健康、低碳、環保、循環四大內涵的周年慶獻禮:周年慶禮品為永續香氛蠟燭,選用對環境友善的「素蠟」,大幅減少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黑煙,盛裝的綠色玻璃容器則含有50%回收再生玻璃,蠟燭燃完後,還可當茶杯、咖啡杯、筆筒、花器,或重複填裝素蠟,以循環再利用,外包裝則使用以再生紙為原料製成的牛皮紙袋及包裝盒,以蜂巢紙為緩衝材料,致力優化產品設計,為賓客提供永續循環的伴手禮品。我們並為禮品計算產品碳足跡,納入整個活動的碳排放。 6. 降低廢棄物,讓祝福延續久久:活動會場使用LED投影幕播放論壇內容,取代紙本會議手冊;活動照片與講者內容精華皆以雲端下載方式分享提供,即時又減廢;以LED取代背板輸出,手拿版則可重複再利用;事前提醒來賓祝賀以桌上盆花代替一次性花籃,讓祝福可於辦公空間延續久久。   依「邊源算報查」5步驟完成ISO14067活動碳足跡盤查 陸續協助眾孚、大地綠建材、京城建設、長虹建設等企業完成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ESG永續報告書的SSDC澄毓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指出,活動碳盤查與產品碳盤查的執行方法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盤查的對象,若是活動碳盤查,即是針對單場或單次活動,如會議、展覽、體育賽事、音樂會等進行盤查,而盤查過程則同樣需要遵循「邊、源、算、報、查」五大步驟進行。 首先,「邊」是確定盤查的邊界,包括時間範圍和地理範圍。如此次周年慶活動,盤查範圍包括活動前的籌備階段、活動進行中的所有環節以及活動結束後的清理工作;其次,「源」是找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如交通運輸、能源消耗(電力或燃氣)、餐飲或印刷品等物資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理等,這一步同時需收集相關詳細數據,如活動參與人數、交通工具使用情況和能源消耗量等;接著,「算」是進行排放量計算,使用適當的排放因子和方法計算每個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之後,「報」是將盤查過程中的數據記錄和保存,編製報告書說明排放總量、各排放源比例、數據來源和計算方法等;最後,「查」是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查證,以確保盤查過程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在活動現場,SSDC澄毓使用的杯具、餐盒,甚至提供的伴手禮皆可回收再利用,積極落實減廢,且活動結束後所完成的報告書內容十分詳盡,可看出整場活動的減碳指引與措施十分完善!」耀睿科技驗證中心查驗員王曉薇讚譽本次活動的規劃執行力。   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成全台首例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 去(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結束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於同年12月13日正式發布最新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為全球企業或產品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立下統一方法和原則。而SSDC澄毓與時俱進,率先遵循此標準,順利通過ISO14068-1碳中和認證,創下全台第一個通過此認證的紀錄。 「在進行ISO 14068-1碳中和認證時,SSDC澄毓皆依循國際規範,確實減碳行動後,依據碳盤查結果,購買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的碳權做抵銷,過程很順利、完美符合標準!」邱宗永博士給予高度肯定。而協助此次活動碳中和抵換的淨零碳中和總經理黃文峰,也指出在買碳權抵換時,企業需特別謹慎、挑選目前在國際上可信度較高的碳權做抵換,方能確實達成減碳效益,並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此次SSDC澄毓綠建築的活動碳中和認證,與有榮焉!」     #好文推薦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碳盤查是重要起手勢 以ISO14064碳盤查 提升企業ESG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危機亦是轉機!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企業的「碳」戰略思維

「企業要將減碳作為戰略看待,這是個生存議題,不但要能符合供應鏈要求,更要能勝出競爭對手。」在碳權領域已累積14年經驗,開發台灣首例具黃金標準碳減排放量認證(Gold Standard, GS)之太陽能發電項目,擁有GS、碳驗證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等國際碳權開發商與買賣商資格的禾豐碳中和營運總監薛新祐說道。在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浪潮下,「減碳」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隨之而來的碳盤查、碳中和、碳權等相關議題,更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經營議題。企業該如何看待和因應「碳」議題?如何降低「碳」成本?如何化危機為「碳」商機?   當排碳納入成本, 台灣企業面臨的3大碳困境 在碳有價時代下,許多國家都已推出碳關稅制度,目前全球參與最多、影響最廣的碳交易制度——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自2005年開始第一階段試運行,經過20年不斷調整,今(2024)年已邁入最後的第四階段;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於2023年試行,目前已進入提交碳排放相關數據的緩衝期,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以現今全球的碳制度來說,歐盟境內與境外的碳管制措施可說已相當成熟。歐盟身為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其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台灣企業影響甚大,日本、韓國、英國陸續銜接ETS制度要求企業減碳,降低自己國家的碳成本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碳權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薛新祐如此形容。綜觀台灣企業面臨的碳困境,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碳資料庫不完整,數據多半靠預估 台灣的碳資料不夠完整,且目前沒有符合國際標準(如IPCC 2006 Guidelines)的碳資料庫, 使得企業在製造產品與營運過程中,缺少具體的碳排放數據,薛新祐表示:「像歐盟CBAM可接受的碳排放數據預估誤差值為20%,明年將降至10%。然而台灣目前盤查得出的預估誤差值將近60%。」如此缺少詳實的碳資料,用預估方式得出的數據,可能導致企業申報紀錄不符實際狀況而遭受裁罰,甚至失去國際供應鏈的合作機會。 2. 國內碳費、碳權制度能否接軌國際未獲明確承諾 採用碳費制度的台灣,已於今(2024)年7月5日召開第四次費率審議會,但尚未決定碳費價格,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擬之後再開一至二次會議才會有結論,並將於2025年正式徵收,許多企業擔心的是,在台繳納的碳費是否可以抵減CBAM碳關稅,依據目前經濟部回應為「原則上歐盟會認可,但更多扣抵細節仍待協商確認。」對此,國際碳戰略專家薛新祐呼籲政府應擬定符合國際認證的相關標準,積極與國際接軌,以免企業遭兩頭扒皮,甚或喪失貿易資格。 因歐盟境內的ETS碳交易市場尚未開放企業用「自願性碳權」抵換,故企業向台灣碳權交易所購買的碳權無法抵減歐盟的碳關稅。未來台灣政府是否實施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費制度雙軌並進?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對此回應,現階段重點政策仍在碳費制度,對於未來政策走向,總量管制是評估選項之一。 3. 碳排放係數高,恐失去產業競爭力 台灣因為主要依靠燃煤發電,每度電力的排碳係數達0.495,意即每發一度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0.495公斤,根據國際組織Carbon Footprint 2023年報告指出,南韓2022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4113,中國大陸為0.5572,近20年來,台灣電力排碳係數均維持在0.5以上,在各國碳管制趨勢下,不利台灣產品出口,未來競爭將更加嚴峻。     如何應對碳危機?從2大面向著手應對 能否有效應對碳排放所帶來的挑戰,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面對無處安放的碳焦慮,企業可從以下二個面向著手應對。 1. 執行碳盤查、關注產品生命週期 排碳來源無所不在,根據環保署針對溫室氣體盤查的涵蓋分為範疇一、二與三,範疇一為企業的直接排放來源,如燃料燃燒、製程排放、移動源和逸散源等來自製程或設施的排放;範疇二為輸入能源間的溫室氣體排放,如公司從第三方購入電力、蒸氣等能源的間接排放,以及範疇三涵蓋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如上下游供應鏈、員工通勤等,因此建議企業可先透過碳盤查了解碳排熱點,再對症下藥執行減碳計畫更有效率。 此外,也可以透過碳足跡盤查,了解企業產品的全生命週期(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即搖籃至墳墓的過程,全面分析產品自原料開採、生產使用到最終廢棄處理的碳排量,並進一步完成EPD產品環境聲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薛新祐表示「EPD跟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是綁在一起的,其中的數據從 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驗證)延伸到了 ISO 14025(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所以企業要做好LCA、完成EPD,才能順利進入歐盟市場。」 2. 關注碳清除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已於2024年2月20日達成協議,通過歐盟碳清除認證框架(EU Carbon Removal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