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毓知識 ⁺

綠建築、智慧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

企業如何有效針對範疇三減碳?  李堅明教授:碳資訊管理系統是關鍵
當老屋遇上淨零時代:整建成為建築減碳新主力
當老屋遇上淨零時代:整建成為建築減碳新主力
嘉義布袋港旅客中心BIPV光電風雨走廊 四大亮點一次看
從屋頂開始的淨零行動:行政院四年40億加速設置屋頂光電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於2021年成立「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並於2023年6月發布首批準則,其中「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中要求企業優先按《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企業標準》和《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企業價值鏈(範疇三)標準》衡量並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一、二及三的排放資訊。為協助企業接軌國際準則IFRS,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3年8月發布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首先適用,2027年將擴大至資本額達50億元以上未達10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2028年其餘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適用。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3年8月發布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首先適用,2027年將擴大至資本額達50億元以上未達10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2028年其餘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適用。圖/Canva 「企業若要實現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掌握範疇三的碳排數據,碳資訊管理系統平台扮演著關鍵角色。」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現任職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分析道。由於範疇三的主要碳排來自供應鏈上下游活動,因此必須先掌握各廠商的碳排資料,並透過透明的核算與追蹤機制,確保數據能夠被數位化、標準化,再經由數據整合,進一步分析碳排熱點,為後續的碳減排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才能有效制定管理策略,確保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企業遇到的碳資訊管理系統三大挑戰 國際品牌企業重視產業鏈的碳管理效益,除了達到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標外,也包含強化對供應鏈的碳排放管理。然而,大部分來自於外部廠商,也導致範疇三的界定、資料蒐集和量化困難重重,加深揭露的難度。其面臨多重挑戰包括: 1.數據來源分散性:供應鏈廠商數據的格式與標準不一,導致整合困難。 2.外部資料可信度:外部廠商提供的數據可能缺乏驗證,影響揭露品質。 3.專業技術門檻:企業需具備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與專業資訊管理能力。 ▲範疇三的界定、資料蒐集和量化困難重重,加深揭露的難度。圖/Pexels 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邁向低碳供應鏈 低碳轉型已成全球企業的共同挑戰,企業若要有效減碳,必須從數據化、標準化、透明化的角度出發,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以科學方法識別主要碳排來源,制定精準的碳管理策略。隨著國際碳市場與碳交易機制的發展,企業唯有積極推動供應鏈碳管理,才能在全球減碳目標中保持競爭力,確保永續發展。 例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已開發「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整合環境資料收集問卷及分析管理功能,並已執行59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截至2024年,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有效辨識碳排熱點。 企業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道路上,範疇三的碳管理將成為決定永續成效的關鍵環節。透過建立完善的碳排放資訊系統,企業能夠提升數據透明度,強化供應鏈合作,並依據科學數據制定精準的減碳策略。在全球減碳趨勢與法規要求日益嚴格的情況下,積極佈局碳管理,不僅能確保企業符合法規與市場期望,也能提升競爭優勢,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參考資料:陳培榮「碳管理系統的挑戰、趨勢與策略」 ▲護國神山」台積電已開發「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整合環境資料收集問卷及分析管理功能,並已執行59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圖/SmallEyes Studio #延伸閱讀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如何因應台灣NDC 3.0減碳新目標? 李堅明:宜提高碳權抵換比例與國際接軌 當老屋遇上淨零時代:整建成為建築減碳新主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6-23

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統計,2022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高達56.8百萬公噸CO₂e,佔全國總排放的21%;同年用電量達984億度,佔全國用電總量的35%。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目前台灣的新建建築約佔2-3%,97%為既有建築,透過老屋的改建與整建,延長老屋壽命,是建築減碳戰略的重要戰場。」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513萬戶,全台都更案歷年累計案量1,904件,危老重建核准案件數4,197件,合計占比只有0.12%。陳重仁指出,選擇都更或危老途徑進行老屋更新,涉及的議題較為複雜,不僅要多方協調,解決興建期間的住宿安排,屋主負擔費用也相對較高,難免影響屋主參與意願。以「整建」方式進行外牆拉皮、屋頂綠化、外殼隔熱、更新節能及照明設備,不僅可延長老屋使用壽命,更能達到建築節能減碳的作用。 ▲針對建築部門,政府已完成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相關措施規劃。圖/內政部 #陳重仁:老屋淨零整建推動三關鍵 台北市在2024年起開始推動「住宅社區創能儲能及節能補助計畫」,該計畫提供高達49%的補助比例,涵蓋太陽能發電系統、能源管理設備、玻璃隔熱膜以及高效能空調等項目,讓民眾大幅降低住宅改造的經濟負擔。另外,政府現也透過節能家電補貼、貨物稅減免、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與碳權獎勵等機制,積極鼓勵民間投入改造行列。 陳重仁點出在整建策略上,若外牆拉皮同步安裝太陽能板,既可申請內政部的房屋修繕補助,亦可同時搭配經濟部的綠能相關補助,總補助預算最高達九成,屋主啟動老屋延壽計畫,助益極大。針對台灣2050年淨零目標: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陳重仁進一步提出老屋淨零整建推動三關鍵如下: ▲若外牆拉皮同步安裝太陽能板,既可申請內政部的房屋修繕補助,亦可同時搭配經濟部的綠能相關補助。圖/我們的島 一、每戶出資盡量壓在一定金額以下 而以台北市的經驗為例,若在未提供補助的情況下,平均每戶需自行負擔約20至50萬元不等的整建費用,對多數住戶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然而,若能透過公部門補助機制,將自付金額壓低至20萬元以下,參與意願將顯著提高,完成節能整建後的住宅價值預期可提升逾15%,使建築改造具備資產增值的吸引力。陳重仁表示自己的經驗是,如果讓一戶出的錢不超過20萬,就會比較好推,如果一戶只出10萬以內,就非常好推了。 二、輔導機制成成敗關鍵 一個整建案不成功,往往是在不透明的溝通與參與門檻下,胎死腹中。「民眾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要找誰做。就算政府要補助,但是要自行處理部分民眾也不知道怎麼辦。」即便有補助,民眾也常因為資訊不對稱、流程繁複,而無所適從,尤其是專業技術部分的判斷。陳重仁表示,就像都更危老有推動師一樣,淨零整建亦亟需建立具備中介功能的專業輔導團隊。 以美國洛磯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RMI)主導的 REALIZE-MA 計畫為例,他們針對已規劃進行大規模整修的物件,在開發前期階段為節能整建提供指引,並協助屋主媒合設計師、廠商與施工團隊,也協助屋主透過公共獎勵措施,補足建築施工所需的資金,有效降低民眾的參與門檻。 三、一站式服務提升可近性 陳重仁指出,基於政府部會分工原則,整建相關政策法令及獎勵補助分散於各主責單位,不利於民眾的參與與支持。政府應建立並提供「整建一站式服務」,建立整合且流程清晰的服務機制,協助住戶理解與面對從設計、審查、施工到獎勵補助申請的繁瑣流程,之於推動整建政策已是不可或缺。 以荷蘭為例,在推動「淨零能耗住宅」(Net Zero Energy, NZE)時,荷蘭地方政府與組織Stroomversnelling攜手合作,協調並解決住戶們的疑慮,提供規劃住宅整建的住戶專業顧問,協助住戶選擇最合適的改造方案,確保他們的需求得以落實,並進一步協助住戶找到合適的承包商來完成工程,而非讓民眾自己盲目去找,這樣也可避免大樓行整建案部分住戶私相授受的情況。 ▲台北市推動「住宅社區創能儲能及節能補助計畫」。圖/臺北市環保局 當我們開始把「節能減碳」的目標放進老屋改造,才真正讓城市體質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都更,不如把「整建」當成主動的選項。畢竟,在邁向2050淨零路上,我們不只是要新建綠建築,更應積極讓每一棟老建築,在原地長出新生命。 #延伸閱讀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導入BIPV光電建築設計,內政部預告強制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標準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6-16

根據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統計,2022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高達56.8百萬公噸CO₂e,佔全國總排放的21%;同年用電量達984億度,佔全國用電總量的35%。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表示「目前台灣的新建建築約佔2-3%,97%為既有建築,透過老屋的改建與整建,延長老屋壽命,是建築減碳戰略的重要戰場。」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513萬戶,全台都更案歷年累計案量1,904件,危老重建核准案件數4,197件,合計占比只有0.12%。陳重仁指出,選擇都更或危老途徑進行老屋更新,涉及的議題較為複雜,不僅要多方協調,解決興建期間的住宿安排,屋主負擔費用也相對較高,難免影響屋主參與意願。以「整建」方式進行外牆拉皮、屋頂綠化、外殼隔熱、更新節能及照明設備,不僅可延長老屋使用壽命,更能達到建築節能減碳的作用。 ▲針對建築部門,政府已完成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相關措施規劃。圖/內政部 #陳重仁:老屋淨零整建推動三關鍵 台北市在2024年起開始推動「住宅社區創能儲能及節能補助計畫」,該計畫提供高達49%的補助比例,涵蓋太陽能發電系統、能源管理設備、玻璃隔熱膜以及高效能空調等項目,讓民眾大幅降低住宅改造的經濟負擔。另外,政府現也透過節能家電補貼、貨物稅減免、ESCO節能績效保證專案與碳權獎勵等機制,積極鼓勵民間投入改造行列。 陳重仁點出在整建策略上,若外牆拉皮同步安裝太陽能板,既可申請內政部的房屋修繕補助,亦可同時搭配經濟部的綠能相關補助,總補助預算最高達九成,屋主啟動老屋延壽計畫,助益極大。針對台灣2050年淨零目標: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陳重仁進一步提出老屋淨零整建推動三關鍵如下: ▲若外牆拉皮同步安裝太陽能板,既可申請內政部的房屋修繕補助,亦可同時搭配經濟部的綠能相關補助。圖/我們的島 一、每戶出資盡量壓在一定金額以下 而以台北市的經驗為例,若在未提供補助的情況下,平均每戶需自行負擔約20至50萬元不等的整建費用,對多數住戶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然而,若能透過公部門補助機制,將自付金額壓低至20萬元以下,參與意願將顯著提高,完成節能整建後的住宅價值預期可提升逾15%,使建築改造具備資產增值的吸引力。陳重仁表示自己的經驗是,如果讓一戶出的錢不超過20萬,就會比較好推,如果一戶只出10萬以內,就非常好推了。 二、輔導機制成成敗關鍵 一個整建案不成功,往往是在不透明的溝通與參與門檻下,胎死腹中。「民眾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要找誰做。就算政府要補助,但是要自行處理部分民眾也不知道怎麼辦。」即便有補助,民眾也常因為資訊不對稱、流程繁複,而無所適從,尤其是專業技術部分的判斷。陳重仁表示,就像都更危老有推動師一樣,淨零整建亦亟需建立具備中介功能的專業輔導團隊。 以美國洛磯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RMI)主導的 REALIZE-MA 計畫為例,他們針對已規劃進行大規模整修的物件,在開發前期階段為節能整建提供指引,並協助屋主媒合設計師、廠商與施工團隊,也協助屋主透過公共獎勵措施,補足建築施工所需的資金,有效降低民眾的參與門檻。 三、一站式服務提升可近性 陳重仁指出,基於政府部會分工原則,整建相關政策法令及獎勵補助分散於各主責單位,不利於民眾的參與與支持。政府應建立並提供「整建一站式服務」,建立整合且流程清晰的服務機制,協助住戶理解與面對從設計、審查、施工到獎勵補助申請的繁瑣流程,之於推動整建政策已是不可或缺。 以荷蘭為例,在推動「淨零能耗住宅」(Net Zero Energy, NZE)時,荷蘭地方政府與組織Stroomversnelling攜手合作,協調並解決住戶們的疑慮,提供規劃住宅整建的住戶專業顧問,協助住戶選擇最合適的改造方案,確保他們的需求得以落實,並進一步協助住戶找到合適的承包商來完成工程,而非讓民眾自己盲目去找,這樣也可避免大樓行整建案部分住戶私相授受的情況。 ▲台北市推動「住宅社區創能儲能及節能補助計畫」。圖/臺北市環保局 當我們開始把「節能減碳」的目標放進老屋改造,才真正讓城市體質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都更,不如把「整建」當成主動的選項。畢竟,在邁向2050淨零路上,我們不只是要新建綠建築,更應積極讓每一棟老建築,在原地長出新生命。 #延伸閱讀 室內綠建材使用率提高至75%!低碳綠建材大幅降低蘊含碳 一文搞懂7月上路LEBR低碳建築評估系統,讓減碳「治標又治本」! 導入BIPV光電建築設計,內政部預告強制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標準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6-16

嘉義布袋港是台灣本島離澎湖最近的港口,每年有超過50萬人次搭船前往澎湖馬公,澎湖夏季的國際海上花火節更是吸引國內外遊客共襄盛舉。為因應人潮,並提供更舒適的旅遊體驗,新的旅客服務中心已於民國111年3月18日啟用,以海洋、船舶為意象打造景觀與裝潢。 在能源應用方面,除原有的停車場地面型光電系統,今(2025)年甫落成連接服務中心的光電風雨走廊與浮動碼頭,導入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建築整合太陽能) 技術提升發電效益。本期《SEE GREEN》邀請綠盟建築科技執行長黃怡領,分享嘉義布袋港BIPV光電風雨走廊的四大亮點: 1. 整合空間:光電設施與建築融為一體,不佔用額外空間。 2. 美觀大方:設計兼顧發電效能與光電建築美學,輕量化省空間又省工時。 3. 節能省電:自發電自用,未來系統升級後,預期年省數十萬元電費。 4. 儲能系統:可讓電力留置晚間或是其他離峰時間使用,削峰填谷調節電網電力供應。 整合空間 是建材也是發電設備 BIPV是將太陽能板與建築物同時設計、施工和安裝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作為建築物構件的一部分,如屋頂、天窗、立面、雨庇、遮陽系統等,不僅具發電功能,又是建材,與能源管理系統整合。黃怡領指出,在港口環境中,土地利用效率非常重要,布袋港旅客服務中心的光電風雨走廊運用BIPV技術,節省空間,避免傳統地面或獨立式太陽能電站可能面臨的建蔽率限制,不僅節省了額外的土地需求,也無需申請雜項執照。   美觀大方 輕量化結合美學設計 BIPV系統具備節能與結合建築外觀設計彈性的優點,符合未來建築結合發電創能、自用儲能的發展趨勢。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提到:「本案和綠盟建築科技在初期規劃設計時,便建議業主採用BIPV,因為可撓式太陽能板是用貼合的,比傳統光電板美觀好看,施工快速也更有彈性,特別是近三年來,台灣嚴重缺工,料、工、費皆漲。」 黃怡領接著說明,此次使用的可撓式太陽能板單片重量僅1.2公斤,施工方便,特別適合風雨走廊這類輕量空間。相較之下,傳統矽晶光電板加上支架,單片重量可能超過20公斤,更適合用於大規模種電,「雖然單就光電板成本來看,薄膜板約比傳統光電板貴3000元,但傳統系統需安裝鋼構支架,成本一片就可能要10000元以上。從工法角度比較,BIPV更具施工與人力成本效益。」 此外,雖然可撓式太陽能板在轉換效率上略遜於傳統矽晶模組,但其在弱光環境下的發電性能與靈活設計,使其成為美觀與機能兼具的理想選擇。 ▲此次使用的可撓式太陽能板單片重量僅1.2公斤,施工方便,特別適合風雨走廊這類輕量空間。圖/綠盟建築科技 結合電池儲能系統 削峰填谷穩定區域電網 目前布袋港光電風雨走廊的發電量可全額供應夏季水霧降溫系統與旅客服務中心的LED照明,結合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SS),白天發電的剩餘電力得以儲存供夜間使用,落實節能省電、自發電自用的精神,降低對市電的依賴;此外,適當配置的儲能系統還能提供一定的電網調節能力,有助於提升區域電網的穩定性。 「他們(遊客中心)現在發現其實電用不完,正計畫把線路變更,延伸到機電室的空調去使用。原本夏天一個月電費要百萬喔,只要把線路重新整合,可能馬上就省下來幾十萬。」黃怡領更指出,儲能系統未來也可應用於緊急供電與光儲充電樁建置,提供旅客電動車充電,擴大服務功能,讓港口成為兼顧永續與旅遊品質的典範。 普及仍有挑戰  BIPV發展潛力與政策方向 儘管具有許多優點,現階段BIPV的廣泛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初始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市場普及度仍低、不同建築結構的客製化需求、以及與建築法規的協調等。經濟部能源署在民國103年8月13日發布《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示範獎勵》,若透過頂蓋式與帷幕式等方式建置新BIPV發電設備,且總裝置容量超過10(峰)瓩、不及500(峰)瓩,可申請購置獎勵補助,金額每(峰)瓩為新臺幣五萬元為上限核計,每一申請案獎勵補助總額不得超過新臺幣一千萬元。 ▲現階段BIPV的廣泛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初始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市場普及度仍低、不同建築結構的客製化需求、以及與建築法規的協調等。圖/FREEPIK 立法院則於民國112年5月29日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1條,未來新建、改建與增建建物,除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情形外,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BIPV可因應法規對建築光電的要求,而隨著新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提高BIPV組件的轉換效率、降低建置成本,政府可進一步透過推動BIPV產品的標準化和模組化,降低設計與安裝複雜度,促進普及化,也落實綠能政策目標。 #延伸閱讀 導入BIPV光電建築設計,內政部預告強制屋頂裝置太陽光電標準 再生能源條例修正案通過對建築產業的影響 從屋頂開始的淨零行動:行政院四年40億加速設置屋頂光電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6-06

英國政府發布未來住宅標準(Future Homes Standard),擬自2027年起,要求英格蘭地區新建半獨立式住宅或聯排別墅的屋頂需安裝太陽能板,且必須覆蓋建築物地面面積的 40%,儘管建造成本可能增加,但以三房半獨立式住宅而言,每年每戶能省下省 1,000 多英鎊(約台幣四萬元)的能源費用,新房屋主將在4年內收回額外成本。 為推動太陽光電能源轉型,我國行政院已於去(2024)年底核定2025至2028年「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總經費40.8億元,補助屋主與光電業者設置太陽能板,以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本期《SEE GREEN》邀請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深入分析綠能屋頂的優點,以及中央與各地方政府推出了哪些鼓勵建造綠能屋頂的法規和政策。   ▲我國行政院已於去(2024)年底核定2025至2028年「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總經費40.8億元。圖片來源:行政院 提升城市能源韌性 綠能屋頂優點多 「除了節能減碳,現在的建築物也要負擔一部分自我發電的責任,這是全球趨勢。」陳重仁指出,傳統的集中式發電仰賴長距離輸電,建築若能自發電,可減少對外部供電系統的依賴,在緊急狀況下依然能維持正常運作,提升城市的能源韌性(energy resilience),增加城市對災害的應變彈性與恢復速度。 在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打造綠能屋頂,屋主可享有五大優點: 隔熱降溫:鋪設太陽能模組後減少屋頂輻射熱導入,可有效降低室溫約2-3度,而降溫1度約可省空調電力6%。 環保減碳:燃煤發電每發1 度電就會產生約528g 二氧化碳,太陽能為再生能源,每度電的碳足跡僅約 35g 二氧化碳,有效減少碳排。 額外收益:屋主也可自費裝設光電設備後售電給台電;或屋主不出資,僅出租屋頂供光電業者設置設備,可依合約收取穩定的租金或分享售電利潤。現在鼓勵自發電自用,可抵扣本身綠電需求,若無綠電需求,則可去登記轉換成綠電憑證出售。 提升安全:光電設備在安裝前通常會須由結構專業人員進行結構安全評估,以強化公共安全。 空間活化:屋頂鐵皮設置太陽光電,可有效活化屋頂閒置空間。 ▲在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打造綠能屋頂,屋主可享有五大優點:隔熱降溫、環保減碳、額外收益、提升安全與活化空間,圖片來源:Unsplash   中央政策與法規:四年40億加速設置屋頂光電 立法院於2023年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12-1條,增訂新建、增建、改建建築物在符合條件下,屋頂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2025年2月,行政院公布《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草案,明定新建物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公尺以上者,或改建、增建後屋頂面積達該標準者,每20平方公尺應設置1瓩。發電設備可設置於屋頂、雨遮、立面及地面等處,不限於屋頂,但綠能屋頂仍為既有建築實踐創能與節能的首選。 行政院亦核定114至117年「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總經費達40.8億元,每年10.2億元。補助對象為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下之屋主或光電業者,每瓩補助3,000元,每案最高補助30萬元,由經濟部撥款、地方政府執行,地方也可加碼補助並簡化申請流程。   綠能屋頂地方政策與實例:以新北與台南為例 新北市政府配合經濟部2018年起推出「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成立專案團隊,盤點轄內工廠及住宅屋頂場域設置太陽光電的潛能與可行性,協助工廠及住宅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參與「新北市綠能屋頂推動計畫」並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屋主,免出資,只需提供屋頂參與綠能屋頂改造,即可獲得租金收益,至少10%電能躉購費率,回饋金長達20年,分享售電利潤。 而台南市政府善用日照時間長的優勢,繼2011年推出「陽光電城計畫」編列補助預算,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2019年的2.0版從公部門開始推動公有廳舍綠能屋頂專案,至2023年推出3.0版,更架設再生能源資訊地圖,提供便民服務。截至該年11月30日止,台南市太陽光電同意備案共13,080件,備案容量達4,683MW,其中屋頂型11,769件,容量約為1,969.7MW,屋頂光電容量占比約42%。 ▲台南市政府善用日照時間長的優勢,繼2011年推出「陽光電城計畫」編列補助預算,推廣屋頂型太陽光電,2019年的2.0版從公部門開始推動公有廳舍綠能屋頂專案,至2023年推出3.0版,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加蓋疑慮?高雄市明訂規範鐵皮屋頂結合光電 早期台灣由於都市發展 快速,大量人口湧入城市, 土地取得困難,為了增加可用面積,頂樓加蓋相當普遍,陳重仁說:「原本屋頂遮雨、遮陽棚加蓋是有違法疑慮的,以地方自治權放寬法律的同時,學者要輔助地方政府執行,在不損及公共安全和利益的情況下推動綠能屋頂。」 2017年修正的《高雄市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置辦法》,是全台首創明訂將現有鐵皮屋頂改造為太陽能光電屋頂的法令,鐵皮屋頂在不違背建築法、未抵觸消防及建築安全精神下,依法申請雜項執照,即可轉化為合法光電建築物。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的具體作法,第一種是「拆除鐵皮屋頂違建,改設光電設施」,結構安全經專業結構技師驗證,屋主也樂見提升安全性;第二種則是取得執照後將光電板架設於舊有鐵皮上。另外,還有許多民眾雖未透過工務局正式輔導,但自發性將違建物改建合法光電建物,至今推動成效良好。 陳重仁指出:「相較於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新一代的鈣鈦礦電池可吸收高能量的短波段光線,且具高透光、可撓曲量輕、可室內弱光發電、顏色可調整等特性,在基地立面安裝建築整合太陽能系統(BIPV),可讓以往僅設置於屋頂的太陽能光電,進一步往建築立面發展。」,根據近十年新建建築發照資料估算,建築立面可鋪設光電板的面積比屋頂平均高出20倍以上。如果是超高層建築,更可能多達5、60倍以上!且鈣鈦礦光電板能吸收天空每個角度的輻射能量,發電效益較不易受太陽光角度影響,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推進,有極大助益。 #延伸閱讀 六都怎麼做?陳重仁談城市降溫四大策略與獎勵辦法 打造「光電建築」,未來建築業就是能源業! 綠金時代:用綠電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2025-06-05

企業如何有效針對範疇三減碳? 李堅明教授:碳資訊管理系統是關鍵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於2021年成立「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並於2023年6月發布首批準則,其中「氣候相關揭露(IFRS S2)」中要求企業優先按《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企業標準》和《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企業價值鏈(範疇三)標準》衡量並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一、二及三的排放資訊。為協助企業接軌國際準則IFRS,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3年8月發布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首先適用,2027年將擴大至資本額達50億元以上未達10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2028年其餘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適用。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3年8月發布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首先適用,2027年將擴大至資本額達50億元以上未達10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2028年其餘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適用。圖/Canva 「企業若要實現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掌握範疇三的碳排數據,碳資訊管理系統平台扮演著關鍵角色。」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現任職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分析道。由於範疇三的主要碳排來自供應鏈上下游活動,因此必須先掌握各廠商的碳排資料,並透過透明的核算與追蹤機制,確保數據能夠被數位化、標準化,再經由數據整合,進一步分析碳排熱點,為後續的碳減排決策提供有力依據,才能有效制定管理策略,確保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企業遇到的碳資訊管理系統三大挑戰 國際品牌企業重視產業鏈的碳管理效益,除了達到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目標外,也包含強化對供應鏈的碳排放管理。然而,大部分來自於外部廠商,也導致範疇三的界定、資料蒐集和量化困難重重,加深揭露的難度。其面臨多重挑戰包括: 1.數據來源分散性:供應鏈廠商數據的格式與標準不一,導致整合困難。 2.外部資料可信度:外部廠商提供的數據可能缺乏驗證,影響揭露品質。 3.專業技術門檻:企業需具備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與專業資訊管理能力。 ▲範疇三的界定、資料蒐集和量化困難重重,加深揭露的難度。圖/Pexels

MORE →

全球減碳進度落後! 李堅明:淨零碳排人人有責,由消費者帶動低碳科技商機!

全球氣候危機加劇,各國的減碳行動卻遠遠落後!在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之後,195個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中,只有12國按時提交最新減碳目標;與此同時,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頂尖氣候科學家James Hansen的研究更悲觀指出,全球在2100年前將氣溫控制在2°C以內的目標已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景。   全球減碳兩大困境:公共財悲劇、唯有企業負起減碳責任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長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指出,全球減碳進展緩慢,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由於減碳是公共財的議題,使得全球往往面臨「公共財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各國在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間權衡取捨時,優先考量自身利益,使減碳行動受阻。李教授更進一步指出,目前僅有少數國家設定明確減碳目標,如英國承諾在 2035 年減碳

MORE →

全球減碳進度落後!李堅明:淨零碳排人人有責,由消費者帶動低碳科技商機!

全球氣候危機加劇,各國的減碳行動卻遠遠落後!在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之後,195個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中,只有12國按時提交最新減碳目標;與此同時,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頂尖氣候科學家James Hansen的研究更悲觀指出,全球在2100年前將氣溫控制在2°C以內的目標已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景。 全球減碳兩大困境:公共財悲劇、唯有企業負起減碳責任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長年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指出,全球減碳進展緩慢,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由於減碳是公共財的議題,使得全球往往面臨「公共財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各國在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間權衡取捨時,優先考量自身利益,使減碳行動受阻。李教授更進一步指出,目前僅有少數國家設定明確減碳目標,如英國承諾在 2035 年減碳 80%,歐盟則計畫減碳

MORE →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於氣候變遷一向持懷疑態度,甚至稱其為騙局,更已在入主白宮後,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引起全球關注與憂心。究竟川普對氣候政策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全球減碳進程,甚至造成「開倒車」?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表示,應從美國聯邦政府、地方政府與企業等三種不同角度觀察。 儘管川普執政帶動美國回頭擁抱化石燃料,部分共和黨主導的州政府推動反ESG政策,將影響美國減碳行動。然而,民主黨執政的州政府及大型企業不會因此停止減碳,如蘋果、微軟皆已訂定2030年淨零目標,要求全球供應鏈必須符合其減碳要求,市場對綠色供應鏈的需求將持續驅動企業轉型。葉欣誠教授進一步分析:「未來美國企業仍將面臨減碳壓力,且隨著全球淨零趨勢加速發展,減碳行動將更積極。台灣作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必須落實減碳,以維持競爭力。」並點名兩間減碳成效亮眼,值得參考學習的台灣企業典範:華碩電腦(ASUS)與台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   ▲ SEE GREEN特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右),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左)一起探討,川普執政後對全球減碳進程的影響。  

MORE →

川普回歸讓減碳進程倒退?葉欣誠:市場與企業影響力將持續驅動全球企業減碳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於氣候變遷一向持懷疑態度,甚至稱其為騙局,更已在入主白宮後,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引起全球關注與憂心。究竟川普對氣候政策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全球減碳進程,甚至造成「開倒車」?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表示,應從美國聯邦政府、地方政府與企業等三種不同角度觀察。 儘管川普執政帶動美國回頭擁抱化石燃料,部分共和黨主導的州政府推動反ESG政策,將影響美國減碳行動。然而,民主黨執政的州政府及大型企業不會因此停止減碳,如蘋果、微軟皆已訂定2030年淨零目標,要求全球供應鏈必須符合其減碳要求,市場對綠色供應鏈的需求將持續驅動企業轉型。葉欣誠教授進一步分析:「未來美國企業仍將面臨減碳壓力,且隨著全球淨零趨勢加速發展,減碳行動將更積極。台灣作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必須落實減碳,以維持競爭力。」並點名兩間減碳成效亮眼,值得參考學習的台灣企業典範:華碩電腦(ASUS)與台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   ▲ SEE GREEN特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右),與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左)一起探討,川普執政後對全球減碳進程的影響。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MORE →

ESG過中秋節!少烤肉、減碳排,碳中和月餅歡慶佳節

「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同目標,更是SSDC澄毓綠建築的願景使命。今年中秋月餅,我們選擇了CUPETIT碳中和月餅禮盒,希望讓同仁與家人享用糕點過佳節的同時,亦能善盡地球公民責任,在生活中實踐ESG碳中和!」SSDC澄毓總經理陳重仁分享其處處力行碳中和的用心。 CUPETIT精品甜點於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過程中,落實ESG與碳中和的理念,在百花齊放的月餅市場,率先推出「碳中和月餅禮盒」,2024年年初委託碳集與嘉南藥理大學進行企業輔導及工廠碳盤查,並經由第三方認證;月餅生產線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捐助非洲水資源實現碳減量計畫」,以捐助喀麥隆500萬組濾心,解決以燃燒木材,沸水消毒的飲用水衛生問題,其減少樹木砍筏、燃燒木材碳排放量,轉為「碳減量」;CUPETIT通過國際碳權核發機構黃金標準Glod Standard認證取得,達到月餅碳中和。「今年特別與慢飛兒庇護工場合作,協助部分包裝作業,提供其就業機會;每販售一盒碳中和禮盒,即捐贈10元給予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讓消費者一起實踐社會責任。」CUPETIT精品甜點品牌總監曾建豪表示。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MORE →
台積電碳足跡盤查

台積電加速其供應鏈減碳進程,眾孚取得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於2024年7月公布最新《112年度永續報告書》,揭露其為呼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9大承諾的57項重大長期目標,積極自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擴散影響力,創造共好價值,而其對於綠色永續的重視,更早自十多年前開始。2006年起,台積電在SSDC澄毓綠建築陳重仁總經理輔導下,所有新建廠房與辦公大樓均依據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標準規劃興建並取得認證,預計今年10月即將取得第50個廠辦LEED黃金級認證,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中LEED認證面積最廣的企業。2018年,台積電針對所有晶圓廠區的產品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水足跡與碳足跡的更新計畫,完成評估與第三方查驗,取得ISO 14040生命週期評估、ISO 14046水足跡查證、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等認證,降低其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更積極要求供應鏈共同加入低碳綠色轉型。 根據台積電官網的公開資訊,2022年,台積電對尚未取得碳足跡盤查、年耗電量超過500萬度的供應商,推出了一系列碳足跡與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坊,藉由以大帶小,協助合作供應商分析營運過程的碳排放來源,進而掌握減碳行動的規劃,截至2023年1月,已有47家供應商參與,為其低碳營運管理賦能。此外,台積電開發了「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透過調查供應鏈的減碳與碳盤查資料問卷進行分析,以辨識碳排熱點、找出關鍵排放源,目前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預計將在2024年完成50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加速供應鏈減碳進程。   眾孚通過ISO14064、ISO14067雙認證,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中小企業逾九成,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不少企業已開始著手應對。總部位於台灣的眾孚企業,在中國大陸和泰國皆設有據點,從事生產高低壓電器套組、高低壓匯流排與橋架設備等商品,長期投入電力設備研發及生產,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作業,業務擴及海內外國際市場。因應減碳浪潮,眾孚企業在SSDC澄毓綠建築輔導下,2023年完成ISO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查證,今(2024)年2月份正式啟動重要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為生產的「銅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鋁質導體裝甲型匯流排」、「銅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鋁質導體樹脂模注型匯流排」等產品進行ISO14067碳足跡盤查。 輔導此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碳盤查服務部經理顏煜唐博士表示,眾孚企業極具前瞻思維,在尚未被政府列管,也還沒有被客戶正式要求前就自主進行碳盤查,有過去年合作經驗,本次在團隊嚴謹投入與高度配合下,於2024年5月通過第三方單位查證,取得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盤查證書。

MORE →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