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智慧建築新版擬12月1日實施上路!取分門檻提高對業主有何影響?

醞釀許久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擬於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手冊針對評估內容進行簡化,將2016年訂定的八大指標縮減成六大指標,評估項目從192項調整為98項,總分則從200分提升到240分,並從著重設施完備轉為以「效益功能」為導向。「新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與舊版所關注的面向不同,對業主而言,取分上更具挑戰。」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翻著新版評估手冊說。 以多數業主規劃申請的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為例,2016年版本達到90分以上即可取得「銀級」,其中40分左右,可歸類為現代建築的基本標配,無須額外花費心力建置;新版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須達100分以上,而其中無須額外建置準備就能取分的項目,總計不到10分,政府帶動台灣智慧建築全面升級的用心,顯而易見。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強調「效益功能」 2024年新版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其指標重點整理如下: 1.基礎設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佈線規劃設計、佈線維運管理與資料設施,該指標將原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及「系統整合」3項指標整併,融合為基礎設施指標一併檢視。   2.維運管理指標: 將舊有的「設施管理」及「系統整合」2指標調整為「維運管理」指標,規範內容則涵蓋規劃設計到施工階段,更關注整個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指標項目包含智慧化規劃設計、智慧工地管理與營運維護。   3.安全防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聚焦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透過偵知、連動與顯示讓使用者即時掌握防災資訊進而做出應變,並將過去消防重複檢討的項目簡化,關注更生活化的安全範疇。   4.節能管理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於設備效率、節能技術與能源管理,且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趨勢,得分比重提高。   5.健康舒適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在環境健康、健康管理以及便利生活三大項目,並將2016年版居室天花板高度基本規定要求刪減,修訂成注重於智慧手段達成健康舒適目標之項目。   6.智慧創新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導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以及建築減碳等創新科技應用,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智慧營造、智慧建材、智慧管理雲平台、標準資料格式等項目。     業主如何因應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六大指標之中,最容易拿分、且往往獲得最多分數的為安全防災指標,最難取分的則是與IoT設備相關的基礎建設指標。」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對於中小型建商或企業而言,導入IoT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因此專業顧問的輔導與分析判斷,相當關鍵。如在「節能管理指標」中新增了節能積分表,如何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指標導入?在「維運管理指標」的「系統規劃設計」項目,如何協助業主釐清申請智慧建築的目的、期望與效益?如何綜觀其智慧建築的規劃設計,避免疊床架屋?都與顧問的經驗值與專業度,息息相關。 已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鄭季容協理自信地分享,SSDC澄毓智慧部門團隊涵蓋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監控及物業管理物專業,能在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發包施工及認證查核等流程中提供完備與全面的輔導;透過訪談、現勘以洞察業主真正的需求,開案之初即可提供完整檢核表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清楚每個階段的流程及交付項目,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設身處地為業主著想,設定合理目標及期待,打造符合效益的智慧建築。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內涵,助攻全球減少六成冷氣空調碳排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訴求在2050年前全球至少減少六成的冷氣空調碳排,因應此趨勢,新版智慧建築評估內容調高空調系統的分數佔比,評估指標項目內容亦與建築能效標示對接,同時,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和全台長期缺工議題,倡議導入智慧營造與智慧工地,如採用預鑄工法、預製鋼筋、智慧建材等,不僅能降低施工過程的蘊含碳排,還能縮短工期與減少人力,更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築界泰斗貝聿銘(I.M. Pei)曾說:「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镜子」(Life is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s the mirror of life.)。建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與減碳思維打造的智慧建築,不僅符合人性需求,也能推動減碳進程,讓人類與自然以更智慧的方式和諧共處。     #好文推薦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MORE →

智慧建築新版擬12月1日實施上路!取分門檻提高對業主有何影響?

醞釀許久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擬於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手冊針對評估內容進行簡化,將2016年訂定的八大指標縮減成六大指標,評估項目從192項調整為98項,總分則從200分提升到240分,並從著重設施完備轉為以「效益功能」為導向。「新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與舊版所關注的面向不同,對業主而言,取分上更具挑戰。」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翻著新版評估手冊說。 以多數業主規劃申請的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為例,2016年版本達到90分以上即可取得「銀級」,其中40分左右,可歸類為現代建築的基本標配,無須額外花費心力建置;新版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須達100分以上,而其中無須額外建置準備就能取分的項目,總計不到10分,政府帶動台灣智慧建築全面升級的用心,顯而易見。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強調「效益功能」 2024年新版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其指標重點整理如下: 1.基礎設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佈線規劃設計、佈線維運管理與資料設施,該指標將原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及「系統整合」3項指標整併,融合為基礎設施指標一併檢視。   2.維運管理指標: 將舊有的「設施管理」及「系統整合」2指標調整為「維運管理」指標,規範內容則涵蓋規劃設計到施工階段,更關注整個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指標項目包含智慧化規劃設計、智慧工地管理與營運維護。   3.安全防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聚焦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透過偵知、連動與顯示讓使用者即時掌握防災資訊進而做出應變,並將過去消防重複檢討的項目簡化,關注更生活化的安全範疇。   4.節能管理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於設備效率、節能技術與能源管理,且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趨勢,得分比重提高。   5.健康舒適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在環境健康、健康管理以及便利生活三大項目,並將2016年版居室天花板高度基本規定要求刪減,修訂成注重於智慧手段達成健康舒適目標之項目。   6.智慧創新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導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以及建築減碳等創新科技應用,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智慧營造、智慧建材、智慧管理雲平台、標準資料格式等項目。     業主如何因應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六大指標之中,最容易拿分、且往往獲得最多分數的為安全防災指標,最難取分的則是與IoT設備相關的基礎建設指標。」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對於中小型建商或企業而言,導入IoT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因此專業顧問的輔導與分析判斷,相當關鍵。如在「節能管理指標」中新增了節能積分表,如何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指標導入?在「維運管理指標」的「系統規劃設計」項目,如何協助業主釐清申請智慧建築的目的、期望與效益?如何綜觀其智慧建築的規劃設計,避免疊床架屋?都與顧問的經驗值與專業度,息息相關。 已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鄭季容協理自信地分享,SSDC澄毓智慧部門團隊涵蓋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監控及物業管理物專業,能在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發包施工及認證查核等流程中提供完備與全面的輔導;透過訪談、現勘以洞察業主真正的需求,開案之初即可提供完整檢核表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清楚每個階段的流程及交付項目,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設身處地為業主著想,設定合理目標及期待,打造符合效益的智慧建築。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內涵,助攻全球減少六成冷氣空調碳排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訴求在2050年前全球至少減少六成的冷氣空調碳排,因應此趨勢,新版智慧建築評估內容調高空調系統的分數佔比,評估指標項目內容亦與建築能效標示對接,同時,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和全台長期缺工議題,倡議導入智慧營造與智慧工地,如採用預鑄工法、預製鋼筋、智慧建材等,不僅能降低施工過程的蘊含碳排,還能縮短工期與減少人力,更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築界泰斗貝聿銘(I.M. Pei)曾說:「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镜子」(Life is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s the mirror of life.)。建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與減碳思維打造的智慧建築,不僅符合人性需求,也能推動減碳進程,讓人類與自然以更智慧的方式和諧共處。     #好文推薦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MORE →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妳知道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其處理器效能已能發射當年的登月火箭了!而我們每天生活的房子對智慧科技的運用卻明顯不足,都已經登月53年了,到現在我們還在紙本簽收包裹!」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打趣地形容。 內政部建築研究自2004年起,推動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受理申請;2013年起,政府已規定公有新建建築物之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 2 億元以上,且建築使用類組符合「公有建築物申請智慧建築標章適用範圍表」規定者,應同時檢附合格級以上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並於工程驗收合格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2019年修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規定,獲得候選綠建築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的建築可享容積獎勵,根據評級分別提供:10%(鑽石級)、8%(黃金級)、6%(銀級)、4%(銅級)及2%(合格級)獎勵。智慧建築申請案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累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智慧建築標章已達907件。     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多採用智慧建築設計 智慧建築是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為設計目標,藉由中央監控系統的導入,使建築具備主動感知與反應的智慧化功能,其三大核心內涵為:偵知、連動以及顯示,並體現在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之中。 舉例來說,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裝設用水用電及時監測儀錶隨時掌握建築的能源使用狀態,落實節能管理。利用中央監控與各個子系統連動,達到智慧防災之主動動作:當火災發生時,關閉空調與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並解鎖主動線門禁、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等,達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災的效益。     「現代人習慣透過手錶、手機等智慧設備掌握周遭資訊,智慧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趨勢,將建築物冰冷的資訊具象化、透明化,使我們更能輕鬆地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讓居住空間更符合人性。」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因應這股潮流,智慧建築已成為新一代建築物的標配,是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優先選項。透過選用高效能空調系統與動力設備,提升節能維運管理效益;導入電子報告欄、社區專用APP,以即時通報各項維修需求、各種緊急通知與防災提醒訊息;導入人臉或QRcord辨識系統,增進住戶進出便利性,亦能控管人員進出,提升社區安全性,真正實現安全智慧的居家生活。   企業智慧建築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需求正逐年增加,除了公部門、大型公共工程,新建辦公大樓、企業總部多以銀級以上為申請目標。」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取得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等三項認證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便是一經典案例。首先,該大樓配置高效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以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其二,於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其三,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使用VR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讓外賓參訪可透過手機以VR技術顯示會議地點;其四,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其五,入口處設置電子看板螢幕,讓使用者得以一覽與查閱所有資訊,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     符合COP28「建築突破」倡議的智慧建築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建築突破」倡議,目標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建築產業的新常態,期望在建築設計階段,考量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打造出可抵擋極端氣候的建築物,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而這也與智慧建築的核心本質不謀而合。   資料參考來源: 中鼎集團智能綠建築大樓的建築規劃與設計整合 以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為例   #好文推薦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妳知道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其處理器效能已能發射當年的登月火箭了!而我們每天生活的房子對智慧科技的運用卻明顯不足,都已經登月53年了,到現在我們還在紙本簽收包裹!」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打趣地形容。 內政部建築研究自2004年起,推動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受理申請;2013年起,政府已規定公有新建建築物之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 2 億元以上,且建築使用類組符合「公有建築物申請智慧建築標章適用範圍表」規定者,應同時檢附合格級以上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並於工程驗收合格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2019年修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規定,獲得候選綠建築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的建築可享容積獎勵,根據評級分別提供:10%(鑽石級)、8%(黃金級)、6%(銀級)、4%(銅級)及2%(合格級)獎勵。智慧建築申請案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累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智慧建築標章已達907件。     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多採用智慧建築設計 智慧建築是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為設計目標,藉由中央監控系統的導入,使建築具備主動感知與反應的智慧化功能,其三大核心內涵為:偵知、連動以及顯示,並體現在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之中。 舉例來說,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裝設用水用電及時監測儀錶隨時掌握建築的能源使用狀態,落實節能管理。利用中央監控與各個子系統連動,達到智慧防災之主動動作:當火災發生時,關閉空調與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並解鎖主動線門禁、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等,達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災的效益。     「現代人習慣透過手錶、手機等智慧設備掌握周遭資訊,智慧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趨勢,將建築物冰冷的資訊具象化、透明化,使我們更能輕鬆地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讓居住空間更符合人性。」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因應這股潮流,智慧建築已成為新一代建築物的標配,是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優先選項。透過選用高效能空調系統與動力設備,提升節能維運管理效益;導入電子報告欄、社區專用APP,以即時通報各項維修需求、各種緊急通知與防災提醒訊息;導入人臉或QRcord辨識系統,增進住戶進出便利性,亦能控管人員進出,提升社區安全性,真正實現安全智慧的居家生活。   企業智慧建築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需求正逐年增加,除了公部門、大型公共工程,新建辦公大樓、企業總部多以銀級以上為申請目標。」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取得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等三項認證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便是一經典案例。首先,該大樓配置高效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以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其二,於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其三,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使用VR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讓外賓參訪可透過手機以VR技術顯示會議地點;其四,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其五,入口處設置電子看板螢幕,讓使用者得以一覽與查閱所有資訊,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     符合COP28「建築突破」倡議的智慧建築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建築突破」倡議,目標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建築產業的新常態,期望在建築設計階段,考量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打造出可抵擋極端氣候的建築物,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而這也與智慧建築的核心本質不謀而合。 資料參考來源: 中鼎集團智能綠建築大樓的建築規劃與設計整合 以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為例         #好文推薦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多元認證搭配耐震、無障礙設計 快速助攻建案品質至下一世代

【轉載】 2024年7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拜都更與危老容積獎勵辦法之賜,除了綠建築標章可以有容積獎勵之外,智慧建築標章與住宅性能評估、無障礙住宅標章,甚至是較新的耐震標章,都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容積獎勵,而購屋者也會得到一個各方面品質較佳的住宅。 智慧建築標章的目的,在於提升建築物的安全防災、貼心便利、節能管理、健康舒適等性能,新版的智慧建築標章,更明確將以往複雜的指標收斂成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 節能管理、健康舒適五大指標,其中節能管理指標是唯一與綠建築有重疊關係的部分,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助攻建築節能成效。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有別於舊版硬體的比重較高,更著重於軟體設計,該標章可說是眾多標章中對居住者較有感的標章,也是政府數位轉型政策重點。而住宅性能評估,目的主要針對住宅 類建築的性能評估,包括結構安全、防火安全、無障礙環境、空氣環境、光環、音環境、節能省水與住宅維護等八項指標,以上指標跟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多有重疊,這就是為何目前都更危老容積獎勵在住宅性能評估部分,只需評估不重疊的結構安全或無障礙環境之故。   高齡化後的無障礙設計 在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無障礙設計非常重要,觀察舊建築物中因缺乏無障礙設計,導致住戶高齡化後諸多不便。無障礙住宅標章便是基於法規中所規範的無障礙要求之外,做到更高規格的無障礙設計,以提升無障礙住宅空間品質,因此也納入危老容積獎勵,可獲得5%的容積獎勵;事實上,設計階段把無障礙設計要求的尺寸照顧好,建商一毛錢都不用多花,而且也是體現社會福祉的表現。 再來看耐震標章比較特別,跟住宅性能評估裡的耐震設計不同,它的重點不在提升建築物耐震設計,而是「把關」建築物結構體的施工品質,主要因為現行的台灣建築物耐震設計法規已相當嚴格;一般建築物耐震問題,很多是因為施工階段沒做到完全按照結構設計圖施工與查驗,待建物完工後仍潛在耐震風險,因此強調的是施工階段的結構施工查驗。 執行耐震標章產生的費用,主要是結構體施工時的全程監造查驗費用,大約數百萬元,依建築物規模而定,沒有結構體成本的增加。至於要不要做耐震標章,不同建商有不同看法,但在我看來,台灣因地震頻繁,結構施工品質是建案應該要注重的。   創造具幸福感的建築環境 室內環境健康是所有建築使用者都關心的議題,室內健康環境品質也是在綠建築標章中本來就有的議題,無論是台灣綠建築標章或LEED認證中的室內環境品質指標中,都有提到室內光、音、熱與空氣品質,也包括健康綠建材相關標準,這些傳統綠建築領域談到健康議題中,大多屬於建築硬體與設備條件。 然而,人本健康也包含了身、心、靈的健康,近年興起的WELL健康建築標準,便是基於硬體的健康環境之外(與綠建築重疊部分),以及綠建築沒提到的水質,再加上軟體的身心靈健康條件,包括提供運動機會、美學環境、員工福利等的評估系統。 換句話說,WELL國際健康建築認證,包含健康硬體環境條件,再加上支持身心靈作為,創造具幸福感的建築環境,因此WELL認證是較全面性的健康建築認證標準,其處理項目主要為室內裝修範圍,在ESG部分則屬於社會責任或社會福祉。 以往WELL認證版本並沒有為建築類型作區分,在全球市場上主要為商辦類型建築使用,近年來由於較多的大陸住宅建案導入採用,台灣也有許多建案開始導入,發現許多住宅符合條件與一般商辦不同,且高檔建案多為毛胚屋狀況,因此IWBI於今年宣布住宅專用WELL版本,希望能更適合住宅建案市場。   多元認證成本可控在1.5%內 當建案追求更高的ESG表現時,只要將認證等級提高即可,若希望國際接軌以及創造更大的市場區隔性,便可考慮LEED與WELL認證。這樣的配套,適合較大型的開發案,因為以相同等級比較基準來說,大型建案取得多認證標章的成本增加會較低。 若以目前業界普遍取得銀級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標章為基準的情況分析,多取得LEED認證成本大約增加1%左右,多取得WELL認證成本大約增加0.5%左右(主要發生於內裝工程),兩 者都申請,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5%之內,多寡視認證等級而異。 以目前住宅建案市場來說,搭配政策誘因的認證標章,如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等,幾乎已成為標配,只是認證等級不同而已,再加上耐震設計與無障礙設計,基本上已經將台灣建案的品質快速提升到下一代水平。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轉載】 2024年6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建築業近二十年來,因應氣候變遷、地球環保以及居住性能需求提升等議題下,出現了許多相關認證標章,而這些琳瑯滿目的標章,不僅行業裡的從業人員,看了眼花撩亂,更遑論一般民眾在購屋時霧煞煞, 具體各標章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有無必要性?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標章…… 上述有關建築標章,包括綠建築、智慧建築、住宅性能、低碳建築、建築能效標示等, 還有國外的LEED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到底建案應該申請什麼標章?內容是什麼?目的為何?好處有什麼?不做可以嗎?怎麼做CP值最高?相信是不少開發商在面對眾多淨零綠建築相關標章的共同問題。   綠建築九大指標 大約九O年代後期,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主導的「LEED綠建築認證」正式公佈實施,各國開始研究與定義綠建築及評估標準,台灣也在那時開始草擬國內綠建築評估標準,即現在的「綠建築標章」,因此綠建築評估系統的發展至今已近三十年。 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的內容,主要是將綠建築評估分為生態、能源、減廢與健康這四大面向,簡稱評估系統。衍生出:生物多樣性、基地保水、綠化量、二氧化碳減量、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環境品質與汙水垃圾改善共九項指標,也稱綠建築九大指標。美國認證則分為: 基地選址與交通、永續性基地、水資源、能源、材料與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這麼多指標,簡單說就是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兩大主軸,目前最夯的能源效率與健康建築議題,即含括在綠建築議題裡,只是單獨拉出來講得更仔細,甚至成為單獨的評估系統,例如建築能效標示與WELL健康建築認證,就是時下建築談ESG兩大重點,前者降低建築碳排,後者增進人類健康福祉。   美、台綠建築關鍵議題 國際間綠建築標準,除部分地區性差異外,關鍵議題如能源、水資源、生態與室內環境品質,基本是重疊的,代表在一個綠建築開發案,這些都是關鍵議題。 以台灣市場主要綠建築認證系統⸺台灣綠建築標章與美國LEED認證來說,關鍵重疊議題包括:基地生態、基地保水、熱島效應、能源/包括再生能源、水資源、低碳環保建材、資源回收再利用、通風效率改善、室內環境品質包含健康綠建材議題等,把這些關鍵議題重點提取出來,可知建築把生態、水、能源、風、循環與健康做好,就是好的綠建築,無論申請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認證,都有不錯得分;而這些重點就是建築設計時應注意的議題。   綠建築創價非增險 建商通常擔心等級高的綠建築會增加太多成本,但實際上設計階段做好規劃,便可預測並控管。從經驗來看,把上述重點議題做好,綠建築等級多可落在黃金級,而增加硬體成本可控制在三%以下,案子越大增加成本越少,像大案可能只增加一%左右,儘管成本增多但長期來看效益更高。 通過綠建築認證的案子,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特別是現在國內外都提倡綠色貸款,在政府緊縮貸款政策下,對於需要融資的建商是有利的。此外,這也會增加建商在ESG表現。 眼下把綠建築做好,對於建商來說並非風險,反能增加價值的新契機。如仲量聯行二○二三年調查指出,外商企業承租辦公室時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A級辦公室,租金溢價高 達十至十五%,可見高等級綠建築在地產界的價值是較高的。   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守護一.五C,沒得選,只能做!」隨著淨零意識抬頭,購屋者除在意房價,更重視居住環境品質與人本健康,面對新趨勢,建商應做好準備,從設計規劃開始著手,將上述提及的六大面向融入建築建設,暨能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更能在市場佔據優勢,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購屋者青睞。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陳重仁:綠建築政策 挑戰與機遇並存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透過澄毓專業團隊輔導,讓建築不只Green,還很Smart,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台灣在推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已有卓越成效,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政策,藉由導入智慧化ICT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目前國內諸多先進的新建辦公大樓、大型公共工程,以及遍布全台的都更新住宅建案等等,除了綠建築標章之外,均已紛紛導入智慧建築設計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這對業主來說,不但可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營造品牌先進形象外,在住宅建案也可增加容積獎勵,可說是一舉數得。 智慧建築三價值:數位化、安全性、管理效率 多數人普遍認為智慧建築就是用設備打造出一個未來科技感的房子,但其實,智慧建築應該是打造一個「現在基礎建設就能因應未來生活變動」的彈性建築,簡單來說,智慧建築是一棟可優化使用者體驗,提升建築物的安全及管理效率。因此相較於一般建築,它必須具備三個重要價值: 1、建築數位化轉型:相較於一般建築,智慧建築可以偵測環境狀況與預判使用行為,並自動改變不同設備的運行模式,提供動態圖示顯示通知,包括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能源監控、健康舒適等等,讓使用者對建築物管理能有更準確的決策力而產生安心、安全的滿足感,尤其政府為提早達到淨零碳排政策,已將智慧建築視為必要標配,也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及永續概念的執行導入。 2、提高安全性:智慧建築的基礎建設從智慧防災系統開始,進階到更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監控功能,包括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照明與空調的智慧調節,同時透過集中管理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讓管理者得以輕鬆查閱及監控所有資訊,確保建築物的維運安全。所以只要是具備智慧標章的建築,其安全性一定超越一般建物。 3、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及耗能浪費,例如:透過智慧架構的規劃,能讓警衛可從三班制變成兩班制,或是朝向無人化管理,便能省下更多管理費,或是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以及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等等。 主動參與五大流程,落實智慧建築 「要打造這樣的智慧建築,整合力很重要!」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表示。因此澄毓以多年的專業經驗輔導業主整合建築流程裡的各個專業角色,並確保中間每個環節銜接順暢。 以澄毓智慧部門為例,是業界少有能提供全方位提供輔導的專業團隊,從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方位了解,因此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無論是建築師的初步設計、機電技師的細部設計、營造廠商的發包及施工、協助認證時現勘查核等五大流程裡,提供「陪伴式」的顧問協助。例如,在開案之初提供完整的檢核表單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了解每個時間點該進行哪些事項、交付哪些內容,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在發包前,協助業主檢查最後定版的發包圖,確認所有項目均以納入。進入營造階段後,對施工團隊說明應注意事項與施作標準,並於施工過程中主動控管變更,檢核落實狀況。 簡言之,專業顧問進場的價值就是能以豐富的經驗,預測並避開可能風險,讓業主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消耗,快速達成目標,並順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隨著隨綠能產業發展及減碳意識抬頭,運用科技整合在智慧建築提供更優化的綠能環境及節能減碳的「淨零建築」已是未來趨勢,而且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最新公告的「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相信未來台灣智慧建築標章將更符合國際化永續建築潮流,值得拭目以待!

MORE →
▲透過澄毓專業團隊輔導,讓建築不只Green,還很Smart,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台灣在推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已有卓越成效,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政策,藉由導入智慧化ICT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目前國內諸多先進的新建辦公大樓、大型公共工程,以及遍布全台的都更新住宅建案等等,除了綠建築標章之外,均已紛紛導入智慧建築設計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這對業主來說,不但可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營造品牌先進形象外,在住宅建案也可增加容積獎勵,可說是一舉數得。 智慧建築三價值:數位化、安全性、管理效率 多數人普遍認為智慧建築就是用設備打造出一個未來科技感的房子,但其實,智慧建築應該是打造一個「現在基礎建設就能因應未來生活變動」的彈性建築,簡單來說,智慧建築是一棟可優化使用者體驗,提升建築物的安全及管理效率。因此相較於一般建築,它必須具備三個重要價值: 1、建築數位化轉型:相較於一般建築,智慧建築可以偵測環境狀況與預判使用行為,並自動改變不同設備的運行模式,提供動態圖示顯示通知,包括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能源監控、健康舒適等等,讓使用者對建築物管理能有更準確的決策力而產生安心、安全的滿足感,尤其政府為提早達到淨零碳排政策,已將智慧建築視為必要標配,也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及永續概念的執行導入。 2、提高安全性:智慧建築的基礎建設從智慧防災系統開始,進階到更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監控功能,包括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照明與空調的智慧調節,同時透過集中管理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讓管理者得以輕鬆查閱及監控所有資訊,確保建築物的維運安全。所以只要是具備智慧標章的建築,其安全性一定超越一般建物。 3、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及耗能浪費,例如:透過智慧架構的規劃,能讓警衛可從三班制變成兩班制,或是朝向無人化管理,便能省下更多管理費,或是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以及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等等。 主動參與五大流程,落實智慧建築 「要打造這樣的智慧建築,整合力很重要!」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表示。因此澄毓以多年的專業經驗輔導業主整合建築流程裡的各個專業角色,並確保中間每個環節銜接順暢。 以澄毓智慧部門為例,是業界少有能提供全方位提供輔導的專業團隊,從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方位了解,因此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無論是建築師的初步設計、機電技師的細部設計、營造廠商的發包及施工、協助認證時現勘查核等五大流程裡,提供「陪伴式」的顧問協助。例如,在開案之初提供完整的檢核表單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了解每個時間點該進行哪些事項、交付哪些內容,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在發包前,協助業主檢查最後定版的發包圖,確認所有項目均以納入。進入營造階段後,對施工團隊說明應注意事項與施作標準,並於施工過程中主動控管變更,檢核落實狀況。 簡言之,專業顧問進場的價值就是能以豐富的經驗,預測並避開可能風險,讓業主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消耗,快速達成目標,並順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隨著隨綠能產業發展及減碳意識抬頭,運用科技整合在智慧建築提供更優化的綠能環境及節能減碳的「淨零建築」已是未來趨勢,而且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最新公告的「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相信未來台灣智慧建築標章將更符合國際化永續建築潮流,值得拭目以待! 👉還想看更多,請加入 #SEE GREEN電子報

MORE →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門高級經理鄭季容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什麼是「智慧建築」? 在一棟現代化的建築大樓中,除了綠色節能,若透過建築與資通訊技術的整合導入智慧化,將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的營運管理與防災效能。除了讓建築物使用起來更聰明、更節能與更安全,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以外,又可為品牌的先進形象加分,並且配合政策取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現行臺灣的「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已遍及國內公共工程、先進商辦大樓與精品住宅大樓,如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與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等,都屬指標性案例。 最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 2022 年版本智慧建築標章包括六項指標,分別是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與智慧創新指標。等級評等有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與鑽石級。評估方式分為已完成設計書圖審查取得候選證書,完工後進行現勘審查,經評鑑後符合得分則可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不只安心好用,還能深入解讀 智慧建築標章的好處,便是其基本的項目都與安全有關,不但錢花在刀口上,也讓所處環境更讓人放心。例如當火災發生時,建築智慧防災系統連動關閉空調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與門禁、電梯自動停到避難層並且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更進階的智慧化樓宇控制功能,也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智慧設備與智慧架構的導入,也可以減少管理員班次,甚至達成無人化管理以大幅節省成本。 透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監控並統計整年的公共用電數據,除了有利管理單位下調台電契約容量外,若電費即將超額,系統也能即時追蹤並自動關閉公共耗電設備,避免超約罰款的可能。政府近期已宣布未來建築物都要做能效標示,將智慧建築作為因應淨零碳排政策的一種提早佈局,除了直接開始享受智慧生活,也更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 不可或缺的標章申請顧問 每一起完整的建案從規劃到完工,都經過諸多利害關係人的繁複「接力」,然而細節一多就容易漏項!工程的品質達成率、時程與成本控制得如何?設計端與施工端的銜接問題該找誰處理?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所需資料是否完整?這些都是業主常有的顧慮。一個經驗成熟的顧問公司,便是在規劃設計初始就早早進場協助把控,透過全程輔導、跟催追緊,協助專案於既定時程與預算下順利達成目標。 展現出專業度,讓業主有信心能拿到標章是澄毓團隊的核心原則,在設計端處理業主疑難,協助檢查發包圖,使用表單控管每個項目的期程與權責是基本。施工廠商進場後,澄毓團隊更會提供「施工啟始說明會」,確保規劃到施工的銜接,沒有斷點,使整個專案火車頭方向正確。等到竣工,亦會執行現場勘驗,檢核各項設備功能與系統表現均符合原規劃取分項目。經過這樣的專案管理流程,每個建築階段執行業主自然都能放心,標章與容積獎勵也就能安心到手。 高效且專業的第三方管理角色 「讓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澄毓智慧部門對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都了解,是業界少有能全方位提供輔導的顧問公司。」面對專案總是全程追蹤,親自出席整合會議的澄毓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侃侃而談。一般來說,工程的跨領域整合難度高,但能靈活配合各種不同團隊的應變能力,就是澄毓的核心價值。除了設計端能搞定,施工端也在行,還能協助整個團隊預知問題,及早提出策略!從接觸第一分鐘到完工,都在第一線與業主在一起,就是為何澄毓深受信賴的原因。

MORE →

智慧建築新版擬12月1日實施上路!取分門檻提高對業主有何影響?

醞釀許久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擬於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手冊針對評估內容進行簡化,將2016年訂定的八大指標縮減成六大指標,評估項目從192項調整為98項,總分則從200分提升到240分,並從著重設施完備轉為以「效益功能」為導向。「新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與舊版所關注的面向不同,對業主而言,取分上更具挑戰。」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翻著新版評估手冊說。 以多數業主規劃申請的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為例,2016年版本達到90分以上即可取得「銀級」,其中40分左右,可歸類為現代建築的基本標配,無須額外花費心力建置;新版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須達100分以上,而其中無須額外建置準備就能取分的項目,總計不到10分,政府帶動台灣智慧建築全面升級的用心,顯而易見。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強調「效益功能」 2024年新版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其指標重點整理如下: 1.基礎設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佈線規劃設計、佈線維運管理與資料設施,該指標將原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及「系統整合」3項指標整併,融合為基礎設施指標一併檢視。   2.維運管理指標: 將舊有的「設施管理」及「系統整合」2指標調整為「維運管理」指標,規範內容則涵蓋規劃設計到施工階段,更關注整個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指標項目包含智慧化規劃設計、智慧工地管理與營運維護。   3.安全防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聚焦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透過偵知、連動與顯示讓使用者即時掌握防災資訊進而做出應變,並將過去消防重複檢討的項目簡化,關注更生活化的安全範疇。   4.節能管理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於設備效率、節能技術與能源管理,且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趨勢,得分比重提高。   5.健康舒適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在環境健康、健康管理以及便利生活三大項目,並將2016年版居室天花板高度基本規定要求刪減,修訂成注重於智慧手段達成健康舒適目標之項目。   6.智慧創新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導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以及建築減碳等創新科技應用,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智慧營造、智慧建材、智慧管理雲平台、標準資料格式等項目。     業主如何因應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六大指標之中,最容易拿分、且往往獲得最多分數的為安全防災指標,最難取分的則是與IoT設備相關的基礎建設指標。」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對於中小型建商或企業而言,導入IoT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因此專業顧問的輔導與分析判斷,相當關鍵。如在「節能管理指標」中新增了節能積分表,如何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指標導入?在「維運管理指標」的「系統規劃設計」項目,如何協助業主釐清申請智慧建築的目的、期望與效益?如何綜觀其智慧建築的規劃設計,避免疊床架屋?都與顧問的經驗值與專業度,息息相關。 已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鄭季容協理自信地分享,SSDC澄毓智慧部門團隊涵蓋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監控及物業管理物專業,能在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發包施工及認證查核等流程中提供完備與全面的輔導;透過訪談、現勘以洞察業主真正的需求,開案之初即可提供完整檢核表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清楚每個階段的流程及交付項目,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設身處地為業主著想,設定合理目標及期待,打造符合效益的智慧建築。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內涵,助攻全球減少六成冷氣空調碳排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訴求在2050年前全球至少減少六成的冷氣空調碳排,因應此趨勢,新版智慧建築評估內容調高空調系統的分數佔比,評估指標項目內容亦與建築能效標示對接,同時,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和全台長期缺工議題,倡議導入智慧營造與智慧工地,如採用預鑄工法、預製鋼筋、智慧建材等,不僅能降低施工過程的蘊含碳排,還能縮短工期與減少人力,更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築界泰斗貝聿銘(I.M. Pei)曾說:「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镜子」(Life is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s the mirror of life.)。建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與減碳思維打造的智慧建築,不僅符合人性需求,也能推動減碳進程,讓人類與自然以更智慧的方式和諧共處。     #好文推薦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MORE →

智慧建築新版擬12月1日實施上路!取分門檻提高對業主有何影響?

醞釀許久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2024年版」擬於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手冊針對評估內容進行簡化,將2016年訂定的八大指標縮減成六大指標,評估項目從192項調整為98項,總分則從200分提升到240分,並從著重設施完備轉為以「效益功能」為導向。「新版的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與舊版所關注的面向不同,對業主而言,取分上更具挑戰。」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翻著新版評估手冊說。 以多數業主規劃申請的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為例,2016年版本達到90分以上即可取得「銀級」,其中40分左右,可歸類為現代建築的基本標配,無須額外花費心力建置;新版智慧建築銀級標章須達100分以上,而其中無須額外建置準備就能取分的項目,總計不到10分,政府帶動台灣智慧建築全面升級的用心,顯而易見。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強調「效益功能」 2024年新版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為: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其指標重點整理如下: 1.基礎設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佈線規劃設計、佈線維運管理與資料設施,該指標將原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及「系統整合」3項指標整併,融合為基礎設施指標一併檢視。   2.維運管理指標: 將舊有的「設施管理」及「系統整合」2指標調整為「維運管理」指標,規範內容則涵蓋規劃設計到施工階段,更關注整個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指標項目包含智慧化規劃設計、智慧工地管理與營運維護。   3.安全防災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聚焦在環境安全、人身安全,透過偵知、連動與顯示讓使用者即時掌握防災資訊進而做出應變,並將過去消防重複檢討的項目簡化,關注更生活化的安全範疇。   4.節能管理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於設備效率、節能技術與能源管理,且因應氣候變遷與減碳趨勢,得分比重提高。   5.健康舒適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著重在環境健康、健康管理以及便利生活三大項目,並將2016年版居室天花板高度基本規定要求刪減,修訂成注重於智慧手段達成健康舒適目標之項目。   6.智慧創新指標: 評估指標項目包含導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以及建築減碳等創新科技應用,增加電動車充電樁、智慧營造、智慧建材、智慧管理雲平台、標準資料格式等項目。     業主如何因應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六大指標之中,最容易拿分、且往往獲得最多分數的為安全防災指標,最難取分的則是與IoT設備相關的基礎建設指標。」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對於中小型建商或企業而言,導入IoT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因此專業顧問的輔導與分析判斷,相當關鍵。如在「節能管理指標」中新增了節能積分表,如何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指標導入?在「維運管理指標」的「系統規劃設計」項目,如何協助業主釐清申請智慧建築的目的、期望與效益?如何綜觀其智慧建築的規劃設計,避免疊床架屋?都與顧問的經驗值與專業度,息息相關。 已經手上百件智慧建築輔導案的鄭季容協理自信地分享,SSDC澄毓智慧部門團隊涵蓋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監控及物業管理物專業,能在初步設計、細部設計、發包施工及認證查核等流程中提供完備與全面的輔導;透過訪談、現勘以洞察業主真正的需求,開案之初即可提供完整檢核表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清楚每個階段的流程及交付項目,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設身處地為業主著想,設定合理目標及期待,打造符合效益的智慧建築。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內涵,助攻全球減少六成冷氣空調碳排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的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共同發起《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訴求在2050年前全球至少減少六成的冷氣空調碳排,因應此趨勢,新版智慧建築評估內容調高空調系統的分數佔比,評估指標項目內容亦與建築能效標示對接,同時,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和全台長期缺工議題,倡議導入智慧營造與智慧工地,如採用預鑄工法、預製鋼筋、智慧建材等,不僅能降低施工過程的蘊含碳排,還能縮短工期與減少人力,更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建築界泰斗貝聿銘(I.M. Pei)曾說:「生活就是建築,建築是生活的镜子」(Life is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is the mirror of life.)。建築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科技與減碳思維打造的智慧建築,不僅符合人性需求,也能推動減碳進程,讓人類與自然以更智慧的方式和諧共處。     #好文推薦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MORE →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妳知道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其處理器效能已能發射當年的登月火箭了!而我們每天生活的房子對智慧科技的運用卻明顯不足,都已經登月53年了,到現在我們還在紙本簽收包裹!」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打趣地形容。 內政部建築研究自2004年起,推動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受理申請;2013年起,政府已規定公有新建建築物之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 2 億元以上,且建築使用類組符合「公有建築物申請智慧建築標章適用範圍表」規定者,應同時檢附合格級以上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並於工程驗收合格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2019年修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規定,獲得候選綠建築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的建築可享容積獎勵,根據評級分別提供:10%(鑽石級)、8%(黃金級)、6%(銀級)、4%(銅級)及2%(合格級)獎勵。智慧建築申請案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累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智慧建築標章已達907件。     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多採用智慧建築設計 智慧建築是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為設計目標,藉由中央監控系統的導入,使建築具備主動感知與反應的智慧化功能,其三大核心內涵為:偵知、連動以及顯示,並體現在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之中。 舉例來說,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裝設用水用電及時監測儀錶隨時掌握建築的能源使用狀態,落實節能管理。利用中央監控與各個子系統連動,達到智慧防災之主動動作:當火災發生時,關閉空調與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並解鎖主動線門禁、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等,達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災的效益。     「現代人習慣透過手錶、手機等智慧設備掌握周遭資訊,智慧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趨勢,將建築物冰冷的資訊具象化、透明化,使我們更能輕鬆地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讓居住空間更符合人性。」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因應這股潮流,智慧建築已成為新一代建築物的標配,是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優先選項。透過選用高效能空調系統與動力設備,提升節能維運管理效益;導入電子報告欄、社區專用APP,以即時通報各項維修需求、各種緊急通知與防災提醒訊息;導入人臉或QRcord辨識系統,增進住戶進出便利性,亦能控管人員進出,提升社區安全性,真正實現安全智慧的居家生活。   企業智慧建築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需求正逐年增加,除了公部門、大型公共工程,新建辦公大樓、企業總部多以銀級以上為申請目標。」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取得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等三項認證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便是一經典案例。首先,該大樓配置高效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以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其二,於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其三,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使用VR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讓外賓參訪可透過手機以VR技術顯示會議地點;其四,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其五,入口處設置電子看板螢幕,讓使用者得以一覽與查閱所有資訊,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     符合COP28「建築突破」倡議的智慧建築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建築突破」倡議,目標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建築產業的新常態,期望在建築設計階段,考量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打造出可抵擋極端氣候的建築物,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而這也與智慧建築的核心本質不謀而合。   資料參考來源: 中鼎集團智能綠建築大樓的建築規劃與設計整合 以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為例   #好文推薦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智慧建築蔚為風尚!享容積獎勵更提升建築安全韌性

「妳知道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其處理器效能已能發射當年的登月火箭了!而我們每天生活的房子對智慧科技的運用卻明顯不足,都已經登月53年了,到現在我們還在紙本簽收包裹!」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鄭季容協理打趣地形容。 內政部建築研究自2004年起,推動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受理申請;2013年起,政府已規定公有新建建築物之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 2 億元以上,且建築使用類組符合「公有建築物申請智慧建築標章適用範圍表」規定者,應同時檢附合格級以上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並於工程驗收合格後取得智慧建築標章;2019年修訂《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規定,獲得候選綠建築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的建築可享容積獎勵,根據評級分別提供:10%(鑽石級)、8%(黃金級)、6%(銀級)、4%(銅級)及2%(合格級)獎勵。智慧建築申請案在政策驅動、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以及住戶對於建築防災安全意識的與日俱增,累計至2022年6月底止,取得候選智慧建築證書與智慧建築標章已達907件。     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多採用智慧建築設計 智慧建築是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為設計目標,藉由中央監控系統的導入,使建築具備主動感知與反應的智慧化功能,其三大核心內涵為:偵知、連動以及顯示,並體現在智慧建築評估的六大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以及智慧創新指標之中。 舉例來說,導入智慧設計的建築,可利用IoT設備即時偵測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並透過自動調整設定,將空間依據環境主、客觀狀態,維持室內健康舒適度。裝設用水用電及時監測儀錶隨時掌握建築的能源使用狀態,落實節能管理。利用中央監控與各個子系統連動,達到智慧防災之主動動作:當火災發生時,關閉空調與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並解鎖主動線門禁、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等,達到完整全面的安全防災的效益。     「現代人習慣透過手錶、手機等智慧設備掌握周遭資訊,智慧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趨勢,將建築物冰冷的資訊具象化、透明化,使我們更能輕鬆地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讓居住空間更符合人性。」鄭季容協理分析道。因應這股潮流,智慧建築已成為新一代建築物的標配,是新建辦大樓與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優先選項。透過選用高效能空調系統與動力設備,提升節能維運管理效益;導入電子報告欄、社區專用APP,以即時通報各項維修需求、各種緊急通知與防災提醒訊息;導入人臉或QRcord辨識系統,增進住戶進出便利性,亦能控管人員進出,提升社區安全性,真正實現安全智慧的居家生活。   企業智慧建築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 「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需求正逐年增加,除了公部門、大型公共工程,新建辦公大樓、企業總部多以銀級以上為申請目標。」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觀察道,取得臺灣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鑽石級標章,以及美國LEED黃金級認證等三項認證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便是一經典案例。首先,該大樓配置高效空調設備與磁浮變頻離心式冰水主機,以降低建築物整體空調耗能;其二,於大樓中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其三,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使用VR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讓外賓參訪可透過手機以VR技術顯示會議地點;其四,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狀況進行智慧調節,為整棟建築物達成能源調配最佳化;其五,入口處設置電子看板螢幕,讓使用者得以一覽與查閱所有資訊,不僅凸顯中鼎集團深耕IoT產業的專業、更達到建築內部空間健康舒適與節能效益,獲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     符合COP28「建築突破」倡議的智慧建築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提出「建築突破」倡議,目標在2030年前,使「淨零與韌性建築」成為建築產業的新常態,期望在建築設計階段,考量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適,打造出可抵擋極端氣候的建築物,展現容受力及回復力,使衝擊影響最小化,而這也與智慧建築的核心本質不謀而合。 資料參考來源: 中鼎集團智能綠建築大樓的建築規劃與設計整合 以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為例         #好文推薦 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典範──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成為首家進駐北士科園區的企業總部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多元認證搭配耐震、無障礙設計 快速助攻建案品質至下一世代

【轉載】 2024年7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拜都更與危老容積獎勵辦法之賜,除了綠建築標章可以有容積獎勵之外,智慧建築標章與住宅性能評估、無障礙住宅標章,甚至是較新的耐震標章,都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容積獎勵,而購屋者也會得到一個各方面品質較佳的住宅。 智慧建築標章的目的,在於提升建築物的安全防災、貼心便利、節能管理、健康舒適等性能,新版的智慧建築標章,更明確將以往複雜的指標收斂成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 節能管理、健康舒適五大指標,其中節能管理指標是唯一與綠建築有重疊關係的部分,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助攻建築節能成效。 新版智慧建築標章有別於舊版硬體的比重較高,更著重於軟體設計,該標章可說是眾多標章中對居住者較有感的標章,也是政府數位轉型政策重點。而住宅性能評估,目的主要針對住宅 類建築的性能評估,包括結構安全、防火安全、無障礙環境、空氣環境、光環、音環境、節能省水與住宅維護等八項指標,以上指標跟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多有重疊,這就是為何目前都更危老容積獎勵在住宅性能評估部分,只需評估不重疊的結構安全或無障礙環境之故。   高齡化後的無障礙設計 在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無障礙設計非常重要,觀察舊建築物中因缺乏無障礙設計,導致住戶高齡化後諸多不便。無障礙住宅標章便是基於法規中所規範的無障礙要求之外,做到更高規格的無障礙設計,以提升無障礙住宅空間品質,因此也納入危老容積獎勵,可獲得5%的容積獎勵;事實上,設計階段把無障礙設計要求的尺寸照顧好,建商一毛錢都不用多花,而且也是體現社會福祉的表現。 再來看耐震標章比較特別,跟住宅性能評估裡的耐震設計不同,它的重點不在提升建築物耐震設計,而是「把關」建築物結構體的施工品質,主要因為現行的台灣建築物耐震設計法規已相當嚴格;一般建築物耐震問題,很多是因為施工階段沒做到完全按照結構設計圖施工與查驗,待建物完工後仍潛在耐震風險,因此強調的是施工階段的結構施工查驗。 執行耐震標章產生的費用,主要是結構體施工時的全程監造查驗費用,大約數百萬元,依建築物規模而定,沒有結構體成本的增加。至於要不要做耐震標章,不同建商有不同看法,但在我看來,台灣因地震頻繁,結構施工品質是建案應該要注重的。   創造具幸福感的建築環境 室內環境健康是所有建築使用者都關心的議題,室內健康環境品質也是在綠建築標章中本來就有的議題,無論是台灣綠建築標章或LEED認證中的室內環境品質指標中,都有提到室內光、音、熱與空氣品質,也包括健康綠建材相關標準,這些傳統綠建築領域談到健康議題中,大多屬於建築硬體與設備條件。 然而,人本健康也包含了身、心、靈的健康,近年興起的WELL健康建築標準,便是基於硬體的健康環境之外(與綠建築重疊部分),以及綠建築沒提到的水質,再加上軟體的身心靈健康條件,包括提供運動機會、美學環境、員工福利等的評估系統。 換句話說,WELL國際健康建築認證,包含健康硬體環境條件,再加上支持身心靈作為,創造具幸福感的建築環境,因此WELL認證是較全面性的健康建築認證標準,其處理項目主要為室內裝修範圍,在ESG部分則屬於社會責任或社會福祉。 以往WELL認證版本並沒有為建築類型作區分,在全球市場上主要為商辦類型建築使用,近年來由於較多的大陸住宅建案導入採用,台灣也有許多建案開始導入,發現許多住宅符合條件與一般商辦不同,且高檔建案多為毛胚屋狀況,因此IWBI於今年宣布住宅專用WELL版本,希望能更適合住宅建案市場。   多元認證成本可控在1.5%內 當建案追求更高的ESG表現時,只要將認證等級提高即可,若希望國際接軌以及創造更大的市場區隔性,便可考慮LEED與WELL認證。這樣的配套,適合較大型的開發案,因為以相同等級比較基準來說,大型建案取得多認證標章的成本增加會較低。 若以目前業界普遍取得銀級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標章為基準的情況分析,多取得LEED認證成本大約增加1%左右,多取得WELL認證成本大約增加0.5%左右(主要發生於內裝工程),兩 者都申請,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5%之內,多寡視認證等級而異。 以目前住宅建案市場來說,搭配政策誘因的認證標章,如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等,幾乎已成為標配,只是認證等級不同而已,再加上耐震設計與無障礙設計,基本上已經將台灣建案的品質快速提升到下一代水平。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綠建築兩大特色,助建商創價提升競爭力。如何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轉載】 2024年6月號    住展雜誌 文/陳重仁 建築業近二十年來,因應氣候變遷、地球環保以及居住性能需求提升等議題下,出現了許多相關認證標章,而這些琳瑯滿目的標章,不僅行業裡的從業人員,看了眼花撩亂,更遑論一般民眾在購屋時霧煞煞, 具體各標章對於使用者有什麼好處? 有無必要性?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標章…… 上述有關建築標章,包括綠建築、智慧建築、住宅性能、低碳建築、建築能效標示等, 還有國外的LEED綠建築、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到底建案應該申請什麼標章?內容是什麼?目的為何?好處有什麼?不做可以嗎?怎麼做CP值最高?相信是不少開發商在面對眾多淨零綠建築相關標章的共同問題。   綠建築九大指標 大約九O年代後期,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主導的「LEED綠建築認證」正式公佈實施,各國開始研究與定義綠建築及評估標準,台灣也在那時開始草擬國內綠建築評估標準,即現在的「綠建築標章」,因此綠建築評估系統的發展至今已近三十年。 台灣EEWH綠建築標章的內容,主要是將綠建築評估分為生態、能源、減廢與健康這四大面向,簡稱評估系統。衍生出:生物多樣性、基地保水、綠化量、二氧化碳減量、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室內環境品質與汙水垃圾改善共九項指標,也稱綠建築九大指標。美國認證則分為: 基地選址與交通、永續性基地、水資源、能源、材料與資源及室內環境品質六大面向。 這麼多指標,簡單說就是地球環保與人本健康兩大主軸,目前最夯的能源效率與健康建築議題,即含括在綠建築議題裡,只是單獨拉出來講得更仔細,甚至成為單獨的評估系統,例如建築能效標示與WELL健康建築認證,就是時下建築談ESG兩大重點,前者降低建築碳排,後者增進人類健康福祉。   美、台綠建築關鍵議題 國際間綠建築標準,除部分地區性差異外,關鍵議題如能源、水資源、生態與室內環境品質,基本是重疊的,代表在一個綠建築開發案,這些都是關鍵議題。 以台灣市場主要綠建築認證系統⸺台灣綠建築標章與美國LEED認證來說,關鍵重疊議題包括:基地生態、基地保水、熱島效應、能源/包括再生能源、水資源、低碳環保建材、資源回收再利用、通風效率改善、室內環境品質包含健康綠建材議題等,把這些關鍵議題重點提取出來,可知建築把生態、水、能源、風、循環與健康做好,就是好的綠建築,無論申請台灣綠建築標章或美國LEED認證,都有不錯得分;而這些重點就是建築設計時應注意的議題。   綠建築創價非增險 建商通常擔心等級高的綠建築會增加太多成本,但實際上設計階段做好規劃,便可預測並控管。從經驗來看,把上述重點議題做好,綠建築等級多可落在黃金級,而增加硬體成本可控制在三%以下,案子越大增加成本越少,像大案可能只增加一%左右,儘管成本增多但長期來看效益更高。 通過綠建築認證的案子,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特別是現在國內外都提倡綠色貸款,在政府緊縮貸款政策下,對於需要融資的建商是有利的。此外,這也會增加建商在ESG表現。 眼下把綠建築做好,對於建商來說並非風險,反能增加價值的新契機。如仲量聯行二○二三年調查指出,外商企業承租辦公室時多指名要有綠建築標章,擁有綠色認證A級辦公室,租金溢價高 達十至十五%,可見高等級綠建築在地產界的價值是較高的。   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 「守護一.五C,沒得選,只能做!」隨著淨零意識抬頭,購屋者除在意房價,更重視居住環境品質與人本健康,面對新趨勢,建商應做好準備,從設計規劃開始著手,將上述提及的六大面向融入建築建設,暨能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更能在市場佔據優勢,從綠色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購屋者青睞。   #好文推薦 面臨下一代生死存亡關鍵 陳重仁:拚減碳先不要問好處 減碳趨勢又快又急,該如何應對?陳重仁:兩標章結合,助建物早脫碳 陳重仁:綠建築政策 挑戰與機遇並存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MORE →
▲透過澄毓專業團隊輔導,讓建築不只Green,還很Smart,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台灣在推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已有卓越成效,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政策,藉由導入智慧化ICT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目前國內諸多先進的新建辦公大樓、大型公共工程,以及遍布全台的都更新住宅建案等等,除了綠建築標章之外,均已紛紛導入智慧建築設計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這對業主來說,不但可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營造品牌先進形象外,在住宅建案也可增加容積獎勵,可說是一舉數得。 智慧建築三價值:數位化、安全性、管理效率 多數人普遍認為智慧建築就是用設備打造出一個未來科技感的房子,但其實,智慧建築應該是打造一個「現在基礎建設就能因應未來生活變動」的彈性建築,簡單來說,智慧建築是一棟可優化使用者體驗,提升建築物的安全及管理效率。因此相較於一般建築,它必須具備三個重要價值: 1、建築數位化轉型:相較於一般建築,智慧建築可以偵測環境狀況與預判使用行為,並自動改變不同設備的運行模式,提供動態圖示顯示通知,包括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能源監控、健康舒適等等,讓使用者對建築物管理能有更準確的決策力而產生安心、安全的滿足感,尤其政府為提早達到淨零碳排政策,已將智慧建築視為必要標配,也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及永續概念的執行導入。 2、提高安全性:智慧建築的基礎建設從智慧防災系統開始,進階到更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監控功能,包括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照明與空調的智慧調節,同時透過集中管理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讓管理者得以輕鬆查閱及監控所有資訊,確保建築物的維運安全。所以只要是具備智慧標章的建築,其安全性一定超越一般建物。 3、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及耗能浪費,例如:透過智慧架構的規劃,能讓警衛可從三班制變成兩班制,或是朝向無人化管理,便能省下更多管理費,或是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以及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等等。 主動參與五大流程,落實智慧建築 「要打造這樣的智慧建築,整合力很重要!」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表示。因此澄毓以多年的專業經驗輔導業主整合建築流程裡的各個專業角色,並確保中間每個環節銜接順暢。 以澄毓智慧部門為例,是業界少有能提供全方位提供輔導的專業團隊,從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方位了解,因此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無論是建築師的初步設計、機電技師的細部設計、營造廠商的發包及施工、協助認證時現勘查核等五大流程裡,提供「陪伴式」的顧問協助。例如,在開案之初提供完整的檢核表單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了解每個時間點該進行哪些事項、交付哪些內容,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在發包前,協助業主檢查最後定版的發包圖,確認所有項目均以納入。進入營造階段後,對施工團隊說明應注意事項與施作標準,並於施工過程中主動控管變更,檢核落實狀況。 簡言之,專業顧問進場的價值就是能以豐富的經驗,預測並避開可能風險,讓業主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消耗,快速達成目標,並順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隨著隨綠能產業發展及減碳意識抬頭,運用科技整合在智慧建築提供更優化的綠能環境及節能減碳的「淨零建築」已是未來趨勢,而且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最新公告的「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相信未來台灣智慧建築標章將更符合國際化永續建築潮流,值得拭目以待!

MORE →
▲透過澄毓專業團隊輔導,讓建築不只Green,還很Smart,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雙榮耀,體現企業永續形象!

台灣在推行綠建築標章制度已有卓越成效,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政策,藉由導入智慧化ICT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 目前國內諸多先進的新建辦公大樓、大型公共工程,以及遍布全台的都更新住宅建案等等,除了綠建築標章之外,均已紛紛導入智慧建築設計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這對業主來說,不但可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營造品牌先進形象外,在住宅建案也可增加容積獎勵,可說是一舉數得。 智慧建築三價值:數位化、安全性、管理效率 多數人普遍認為智慧建築就是用設備打造出一個未來科技感的房子,但其實,智慧建築應該是打造一個「現在基礎建設就能因應未來生活變動」的彈性建築,簡單來說,智慧建築是一棟可優化使用者體驗,提升建築物的安全及管理效率。因此相較於一般建築,它必須具備三個重要價值: 1、建築數位化轉型:相較於一般建築,智慧建築可以偵測環境狀況與預判使用行為,並自動改變不同設備的運行模式,提供動態圖示顯示通知,包括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能源監控、健康舒適等等,讓使用者對建築物管理能有更準確的決策力而產生安心、安全的滿足感,尤其政府為提早達到淨零碳排政策,已將智慧建築視為必要標配,也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及永續概念的執行導入。 2、提高安全性:智慧建築的基礎建設從智慧防災系統開始,進階到更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監控功能,包括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的營運管理、智慧巡檢系統與建築物管理系統,可依據太陽方位、氣溫以及人員分布的狀況進行照明與空調的智慧調節,同時透過集中管理的電子看板與大螢幕,讓管理者得以輕鬆查閱及監控所有資訊,確保建築物的維運安全。所以只要是具備智慧標章的建築,其安全性一定超越一般建物。 3、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及耗能浪費,例如:透過智慧架構的規劃,能讓警衛可從三班制變成兩班制,或是朝向無人化管理,便能省下更多管理費,或是搭配樓頂的太陽能板,達成開源與節流,有效維持全年運轉能源費用節約,以及連結智慧控制面板的照明配置,可配合空間當前情境調整,有效節省照明用電等等。 主動參與五大流程,落實智慧建築 「要打造這樣的智慧建築,整合力很重要!」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表示。因此澄毓以多年的專業經驗輔導業主整合建築流程裡的各個專業角色,並確保中間每個環節銜接順暢。 以澄毓智慧部門為例,是業界少有能提供全方位提供輔導的專業團隊,從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方位了解,因此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無論是建築師的初步設計、機電技師的細部設計、營造廠商的發包及施工、協助認證時現勘查核等五大流程裡,提供「陪伴式」的顧問協助。例如,在開案之初提供完整的檢核表單與智慧設計規範,讓業主了解每個時間點該進行哪些事項、交付哪些內容,並協助效益分析與預算控制。在發包前,協助業主檢查最後定版的發包圖,確認所有項目均以納入。進入營造階段後,對施工團隊說明應注意事項與施作標準,並於施工過程中主動控管變更,檢核落實狀況。 簡言之,專業顧問進場的價值就是能以豐富的經驗,預測並避開可能風險,讓業主把預算花在刀口上,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消耗,快速達成目標,並順利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隨著隨綠能產業發展及減碳意識抬頭,運用科技整合在智慧建築提供更優化的綠能環境及節能減碳的「淨零建築」已是未來趨勢,而且面對即將到來的2023年最新公告的「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相信未來台灣智慧建築標章將更符合國際化永續建築潮流,值得拭目以待! 👉還想看更多,請加入 #SEE GREEN電子報

MORE →
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智慧建築部門高級經理鄭季容

建築智慧化的關鍵 常伴業主身邊的顧問服務

什麼是「智慧建築」? 在一棟現代化的建築大樓中,除了綠色節能,若透過建築與資通訊技術的整合導入智慧化,將進一步提升建築物的營運管理與防災效能。除了讓建築物使用起來更聰明、更節能與更安全,提高建築物附加價值以外,又可為品牌的先進形象加分,並且配合政策取得容積獎勵,一舉數得。現行臺灣的「智慧建築標章」認證,已遍及國內公共工程、先進商辦大樓與精品住宅大樓,如中鼎集團第二總部大樓與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等,都屬指標性案例。 最新版「智慧建築標章」六大指標 2022 年版本智慧建築標章包括六項指標,分別是基礎設施指標、維運管理指標、安全防災指標、節能管理指標、健康舒適指標與智慧創新指標。等級評等有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與鑽石級。評估方式分為已完成設計書圖審查取得候選證書,完工後進行現勘審查,經評鑑後符合得分則可取得智慧建築標章。 不只安心好用,還能深入解讀 智慧建築標章的好處,便是其基本的項目都與安全有關,不但錢花在刀口上,也讓所處環境更讓人放心。例如當火災發生時,建築智慧防災系統連動關閉空調送排風、打開逃生動線照明與門禁、電梯自動停到避難層並且於電子布告欄上發報火警消息。更進階的智慧化樓宇控制功能,也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智慧設備與智慧架構的導入,也可以減少管理員班次,甚至達成無人化管理以大幅節省成本。 透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監控並統計整年的公共用電數據,除了有利管理單位下調台電契約容量外,若電費即將超額,系統也能即時追蹤並自動關閉公共耗電設備,避免超約罰款的可能。政府近期已宣布未來建築物都要做能效標示,將智慧建築作為因應淨零碳排政策的一種提早佈局,除了直接開始享受智慧生活,也更具有成本長期攤提效益。 不可或缺的標章申請顧問 每一起完整的建案從規劃到完工,都經過諸多利害關係人的繁複「接力」,然而細節一多就容易漏項!工程的品質達成率、時程與成本控制得如何?設計端與施工端的銜接問題該找誰處理?申請智慧建築標章的所需資料是否完整?這些都是業主常有的顧慮。一個經驗成熟的顧問公司,便是在規劃設計初始就早早進場協助把控,透過全程輔導、跟催追緊,協助專案於既定時程與預算下順利達成目標。 展現出專業度,讓業主有信心能拿到標章是澄毓團隊的核心原則,在設計端處理業主疑難,協助檢查發包圖,使用表單控管每個項目的期程與權責是基本。施工廠商進場後,澄毓團隊更會提供「施工啟始說明會」,確保規劃到施工的銜接,沒有斷點,使整個專案火車頭方向正確。等到竣工,亦會執行現場勘驗,檢核各項設備功能與系統表現均符合原規劃取分項目。經過這樣的專案管理流程,每個建築階段執行業主自然都能放心,標章與容積獎勵也就能安心到手。 高效且專業的第三方管理角色 「讓我們感到自豪的是,澄毓智慧部門對建築、機電、空調、消防、弱電、BA 監控與物業管理全都了解,是業界少有能全方位提供輔導的顧問公司。」面對專案總是全程追蹤,親自出席整合會議的澄毓智慧建築部門經理鄭季容侃侃而談。一般來說,工程的跨領域整合難度高,但能靈活配合各種不同團隊的應變能力,就是澄毓的核心價值。除了設計端能搞定,施工端也在行,還能協助整個團隊預知問題,及早提出策略!從接觸第一分鐘到完工,都在第一線與業主在一起,就是為何澄毓深受信賴的原因。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