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ESG, Green Build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s, Net-Zero Carbon Emissions, Sustainability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 %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 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想掌握淨零趨勢的業主,千萬不要錯過!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 %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 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MORE →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根據2022年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全球建築營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37%,以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來看,建築物於使用階段的「營運碳」排占70%,而建築物原料開採、運輸、興建、修繕、拆除等階段的「蘊含碳」排則占30%。「許多人可能知道「營運碳」的概念,但對於「蘊含碳」這個名詞卻相對陌生。」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陳重仁總經理接受聯合報系《倡議家》訪問時提到。   # 7月1日起擬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 隨著國際氛圍越發重視蘊含碳、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為淨零解方重要路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於氣候變遷大會COP28宣布發起《建築突破》行動倡議。台灣不落人後,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設定目標(1) 2030年,所有公有新建建築物,都必須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1+近零碳建築;(2) 2050年,則百分之百的新建築與85%既有建築須達到近零碳目標。內政部於2022年公布《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制度》,並擬於2024年7月1日起辦理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認證,期透過提升建築能效,降低營運碳排,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願景邁進。 面對勢不可擋的淨零潮流,台灣該如何推進?身為眾產業火車頭的建築營造業,該如何符合法規,並若實ESG責任?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USGBC) 於2020年推出LEED Zero認證,鼓勵已取得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的建築物,進一步朝零碳排、零能耗、零耗水、零廢棄物等四大淨零路徑前進;而最新的LEED認證(V5版)更已將建築蘊含碳議題納入全生命週期評估分數,以達成更為全面的「脫碳」目的。鄰國新加坡因應全球2050淨零目標,已有40%建築符合該國綠建築標章,其推動政策與方針,值得探究。     # 借鏡新加坡,從綠建築邁向淨零城市 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的新加坡,不僅屢為全球熱帶低碳建築創下新標竿,更積極朝向「淨零建築」邁進。2005年新加坡建設局(BCA)開始推動「綠建築標章」(Green Mark),早期是以「新建築物」為規範目標,中期擴及到「既有建築物」,最後再全面涵蓋到「擁有者及租貸範疇」;2008年4月,新加坡全面強制所有新建築物和重大翻新的現有建築物,都必須達到「綠色建築標章」最基本分數。 2006年推動「綠建築總體規劃」(Green Building Masterplan),2018年為加快建築「淨零」腳步,達成新加坡政府2050年承諾的減碳目標,BCA在「綠建築標章」基礎上啟動「超低耗能建築綠色」(Green Mark Super Low Energy, GM SLE)方案,以彰顯在能源效益表現極為優秀的建築。2021年2月啟動「新加坡2030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宣示新加坡80%的建築物符合「綠建築標章」,80%新蓋的建築將符合新加坡「超低耗能績效」(Super Low Energy)能源績效標準,最佳能源績效建築改善其能源效益達80% (以2005年為基準),期於2030年達成「80-80-80」目標。   目前,新加坡已有4000多棟建築符合綠色標章規範,比例超過40%,截至2023年更有39棟建築已達或超過「綠色標章白金超低耗能標準」(Green Mark Platinum SLE) 。其中成功的零耗能建築包含:星展銀行將超過30年的老建築轉型成「綠色標章白金零耗能建築」、新加坡最大跨國企業吉寶集團打造全國首座「綠色標章白金正能源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SDE4教學大樓,更是東南亞第一座獲得零能耗認證的建築。   # 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轉型 新加坡能有如此亮眼的成效,陳重仁總經理指出幾個成功關鍵。首先是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不僅及早制定策略,更顯著提高補貼預算,斥資1.84億星幣(約台幣40.7億元)鼓勵業主提升建築效能,加速綠建築轉型。其次,則是大力倡議永續意識,除了向建築業者宣導再生能源、智能控管、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綠建材的應用,同時,聯合教育部、貿易與工業部、交通部等,向大眾宣導淨零建築的重要性,讓國民了解推動淨零的必要,使淨零建築的發展不僅限於單一建築,更是以整體城市發展為全面性考量。與新加坡地理條件相似的台灣,值得借鏡參考。 SSDC澄毓作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專業綠建築規劃設計與顧問服務,除與時俱進,關注淨零建築相關政策法規,並持續攜手淨零解方合作夥伴如供應低碳水泥與協助廢棄物處理的台灣水泥、供應創新循環建材的南寶樹脂、從數位科技驅動近零碳建築的台達電子,以及能打造比傳統矽晶太陽能增加8%轉換效能的新型太陽能光電設備的台灣鈣鈦礦科技,共創淨零解方築勝局!   更多淨零解方的實務策略,以及建築、營造業界的第一手觀察與見解,都在4月18日由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聯合報系《倡議家》聯合舉辦的《SSDC澄毓15 · 永續未來—淨零解方築勝局》週年慶,想掌握淨零趨勢的業主,千萬不要錯過!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