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毓知識 ⁺

綠建築、智慧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

SSDC攜手關係企業ESMC,為業主打造深度節能綠建築
SSDC攜手關係企業ESMC,為業主打造深度節能綠建築
百年南門市場華麗變身!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樹立傳統市場永續典範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如今全球減碳目標已經大幅落後,建築的節能更是關鍵,然而,不同類型的建築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上有顯著差異,如電子廠的節能策略與一般建築不同,而焚化爐、回收場等特殊設施的能源管理方式更為複雜,因此,需要量身打造的技術支持,才能發揮節能成效。「觀察到各類建築對於節能的需求,我們攜手轉投資關係企業ESMC深度節能服務公司,從規劃到執行,提供各類型建築更完整且深度的節能解決方案。」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同時也是ESMC策略長)強調, SSDC既有業務主軸是認證服務,現在也涉入節能與綠能規劃服務,協助業主專案導入深度節能技術、太陽能、儲能、氫能源系統等,更將提供「雲端能源管理整合服務」,進一步為業主加速打造淨零綠建築。 ▲  全球減碳目標已經大幅落後,建築的節能更是關鍵,然而,不同類型的建築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上有顯著差異,如電子廠的節能策略與一般建築不同,而焚化爐、回收場等特殊設施的能源管理方式更為複雜,因此,需要量身打造的技術支持,才能發揮節能成效,圖片來源:CANVA 三項服務助功業主高效節能,提升減碳效益 ESMC為鑽研「中央空調系統COP效率最佳化之變頻並聯節能控制專利技術」的專業公司,提供以下三大服務: ㄧ、 節能系統的細部設計 提供從規劃到執行的全方位節能解決方案,確保企業能夠有效降低能耗並獲得最佳效益,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1) 節能提案報告、設計與規劃、進行節能評估、撰寫能源服務書,並完成細部設計與文件準備。 (2) 工程執行:包含材料採購、系統安裝、運轉測試,確保節能系統效能優化而順利運行。 (3) 維護與保固:完工後提供長期保固,包含遠端實時監視系統,確保運轉設備效能與控制系統穩定性,加上現場人員定期維護保養,持續優化管理節能效益。  二、碳抵減服務 與工研院、新加坡商氣候科技暨綠色金融確信公司EVERCOMM合作,協助業主申請具有公信力的碳抵減服務,讓企業符合國際減碳標準,提升企業競爭力。 三、 協助申請產業補助計畫 經濟部能源署為鼓勵企業開發能源科技的創新應用及相關服務,促進能源產業的分工及整合,以補助方式推動「經濟部能源署業界能專計畫」,ESMC可協助企業申請政府節能補助計畫,減輕研發成本負擔,最高能補助到40%,以2500萬研發經費為例,最高可獲得1000萬政府補助。 ▲位於宜蘭縣利澤地區的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在ESMC專業的規劃設計與輔導下,汰換舊空壓機更改為永磁式之壓縮機後,其節能效果可達30~45%,其空壓機的運轉效率約可7kW~10kW/ CMM以上,並裝設中央監控軟體監測效能與報表運轉數據,持續進行節能改善優化分析。 圖片來源:宜蘭縣利澤垃圾資源回收廠 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技術,設備瞬時節能可達30%~70%,全年系統節能則可達15%以上 「大部分業主在評估節能效益時,常忽略後續之維運與保養成本,往往初期能正常運轉,但過了保固期限後,一旦故障發生,便直接採手動控制,而影響到長期的回收效益。」ESMC王鴻儒總經理表示,為此,ESMC節能系統平台,長期研究分析各項影響節能指標的變數,如外氣濕球溫度、冰水主機之運轉效能曲線、負載需量百分比、水泵變頻並聯後之系統效率及管路儀表之規劃與安裝位置設計等,計算回收效益,輔以更精確的基線量測(Measurement)及驗證 (Verification),反映實際運行成本及改善後之節能效益。此外,除了節能工程本身的節電效果,更提供優質的維護保養之優質服務之產品套件,持續優化節能改善成效。 王鴻儒分享其多年經驗與技術,若僅依靠人工技術進行優化,整體節能效果應可再提升10%至15%,但再透過ESMC的專利節能變頻控制技術及雲端AI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將可更進一步提升5%~15%以上之節能效果。 以水泵設備為例,當水泵運行功率為30kW,流量達3000 LPM時,透過變頻並聯控制調整兩台水泵之運轉頻率,其耗電量,依水泵相似定律於相同負載時,其用電量則可降低30%以上(27 kW),實現降低耗電量但不影響流量的目標(3000LPM);若以空調冰水系統之冷凍噸(空調負載)方面分析其能源效率(Kw/RT),原本運行功率為150Kw(冰水系統總耗能包含主機與水泵),經系統COP效率最佳化後降至120kW,相對應可取得20%以上的節能效果;若將此節能改善技術輔以系統操作維運及保養之服務模式,並再擴展至全年運行後觀察,更能實現30%~50%節能效果,而彰顯其節能成果。 ▲新竹縣竹東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同樣在ESMC的規畫設計與輔導下,透過中央監控系統,輔以JASON資料庫結構之檔案傳輸方式,完成雲端智慧型電表之節能監控服務平台架構。 圖片來源:新竹縣竹東鎮水資源回收中心 ESMC節能實績涵蓋醫院、學校、電信機房、飯店、101大樓、企業總部大樓、鋼鐵廠、石化廠、焚化廠、汙水水資源回收中心各領域 位於宜蘭縣利澤地區的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在ESMC專業的規劃設計與輔導下,汰換舊空壓機更改為永磁式之壓縮機後,其節能效果可達30~45%,其空壓機的運轉效率約可7kW~10kW/ CMM以上,並裝設中央監控軟體監測效能與報表運轉數據,持續進行節能改善優化分析。 坐落於新竹縣竹東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同樣在ESMC的規畫設計與輔導下,透過中央監控系統,輔以JASON資料庫結構之檔案傳輸方式,完成雲端智慧型電表之節能監控服務平台架構,此乃透過光纖及無線網路由器及串列通訊轉乙太網路之通訊閘道轉換器等,將馬達控制中心、配電盤,現場多功能數位電表之監測數據傳回監控室之中央監控系統之電腦伺服主機,精準監控其能源消耗與系統穩定運行。 SSDC與ESMC將持續在深度節能領域持續研發,以及透過全方位的節能改善與維護保固服務,未來將導入AI雲端節能技術,為業主達到長遠的節能效益,共同協助業主早日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https://youtu.be/IqvCnUJHMwE #延伸閱讀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營建業減碳不能逃避的責任:工地碳盤查 印度SRK天然鑽石集團成全球首個榮獲GNFZ淨零認證企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4-18

如今全球減碳目標已經大幅落後,建築的節能更是關鍵,然而,不同類型的建築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上有顯著差異,如電子廠的節能策略與一般建築不同,而焚化爐、回收場等特殊設施的能源管理方式更為複雜,因此,需要量身打造的技術支持,才能發揮節能成效。「觀察到各類建築對於節能的需求,我們攜手轉投資關係企業ESMC深度節能服務公司,從規劃到執行,提供各類型建築更完整且深度的節能解決方案。」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同時也是ESMC策略長)強調, SSDC既有業務主軸是認證服務,現在也涉入節能與綠能規劃服務,協助業主專案導入深度節能技術、太陽能、儲能、氫能源系統等,更將提供「雲端能源管理整合服務」,進一步為業主加速打造淨零綠建築。 ▲  全球減碳目標已經大幅落後,建築的節能更是關鍵,然而,不同類型的建築在節能技術的應用上有顯著差異,如電子廠的節能策略與一般建築不同,而焚化爐、回收場等特殊設施的能源管理方式更為複雜,因此,需要量身打造的技術支持,才能發揮節能成效,圖片來源:CANVA 三項服務助功業主高效節能,提升減碳效益 ESMC為鑽研「中央空調系統COP效率最佳化之變頻並聯節能控制專利技術」的專業公司,提供以下三大服務: ㄧ、 節能系統的細部設計 提供從規劃到執行的全方位節能解決方案,確保企業能夠有效降低能耗並獲得最佳效益,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1) 節能提案報告、設計與規劃、進行節能評估、撰寫能源服務書,並完成細部設計與文件準備。 (2) 工程執行:包含材料採購、系統安裝、運轉測試,確保節能系統效能優化而順利運行。 (3) 維護與保固:完工後提供長期保固,包含遠端實時監視系統,確保運轉設備效能與控制系統穩定性,加上現場人員定期維護保養,持續優化管理節能效益。  二、碳抵減服務 與工研院、新加坡商氣候科技暨綠色金融確信公司EVERCOMM合作,協助業主申請具有公信力的碳抵減服務,讓企業符合國際減碳標準,提升企業競爭力。 三、 協助申請產業補助計畫 經濟部能源署為鼓勵企業開發能源科技的創新應用及相關服務,促進能源產業的分工及整合,以補助方式推動「經濟部能源署業界能專計畫」,ESMC可協助企業申請政府節能補助計畫,減輕研發成本負擔,最高能補助到40%,以2500萬研發經費為例,最高可獲得1000萬政府補助。 ▲位於宜蘭縣利澤地區的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在ESMC專業的規劃設計與輔導下,汰換舊空壓機更改為永磁式之壓縮機後,其節能效果可達30~45%,其空壓機的運轉效率約可7kW~10kW/ CMM以上,並裝設中央監控軟體監測效能與報表運轉數據,持續進行節能改善優化分析。 圖片來源:宜蘭縣利澤垃圾資源回收廠 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技術,設備瞬時節能可達30%~70%,全年系統節能則可達15%以上 「大部分業主在評估節能效益時,常忽略後續之維運與保養成本,往往初期能正常運轉,但過了保固期限後,一旦故障發生,便直接採手動控制,而影響到長期的回收效益。」ESMC王鴻儒總經理表示,為此,ESMC節能系統平台,長期研究分析各項影響節能指標的變數,如外氣濕球溫度、冰水主機之運轉效能曲線、負載需量百分比、水泵變頻並聯後之系統效率及管路儀表之規劃與安裝位置設計等,計算回收效益,輔以更精確的基線量測(Measurement)及驗證 (Verification),反映實際運行成本及改善後之節能效益。此外,除了節能工程本身的節電效果,更提供優質的維護保養之優質服務之產品套件,持續優化節能改善成效。 王鴻儒分享其多年經驗與技術,若僅依靠人工技術進行優化,整體節能效果應可再提升10%至15%,但再透過ESMC的專利節能變頻控制技術及雲端AI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將可更進一步提升5%~15%以上之節能效果。 以水泵設備為例,當水泵運行功率為30kW,流量達3000 LPM時,透過變頻並聯控制調整兩台水泵之運轉頻率,其耗電量,依水泵相似定律於相同負載時,其用電量則可降低30%以上(27 kW),實現降低耗電量但不影響流量的目標(3000LPM);若以空調冰水系統之冷凍噸(空調負載)方面分析其能源效率(Kw/RT),原本運行功率為150Kw(冰水系統總耗能包含主機與水泵),經系統COP效率最佳化後降至120kW,相對應可取得20%以上的節能效果;若將此節能改善技術輔以系統操作維運及保養之服務模式,並再擴展至全年運行後觀察,更能實現30%~50%節能效果,而彰顯其節能成果。 ▲新竹縣竹東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同樣在ESMC的規畫設計與輔導下,透過中央監控系統,輔以JASON資料庫結構之檔案傳輸方式,完成雲端智慧型電表之節能監控服務平台架構。 圖片來源:新竹縣竹東鎮水資源回收中心 ESMC節能實績涵蓋醫院、學校、電信機房、飯店、101大樓、企業總部大樓、鋼鐵廠、石化廠、焚化廠、汙水水資源回收中心各領域 位於宜蘭縣利澤地區的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在ESMC專業的規劃設計與輔導下,汰換舊空壓機更改為永磁式之壓縮機後,其節能效果可達30~45%,其空壓機的運轉效率約可7kW~10kW/ CMM以上,並裝設中央監控軟體監測效能與報表運轉數據,持續進行節能改善優化分析。 坐落於新竹縣竹東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同樣在ESMC的規畫設計與輔導下,透過中央監控系統,輔以JASON資料庫結構之檔案傳輸方式,完成雲端智慧型電表之節能監控服務平台架構,此乃透過光纖及無線網路由器及串列通訊轉乙太網路之通訊閘道轉換器等,將馬達控制中心、配電盤,現場多功能數位電表之監測數據傳回監控室之中央監控系統之電腦伺服主機,精準監控其能源消耗與系統穩定運行。 SSDC與ESMC將持續在深度節能領域持續研發,以及透過全方位的節能改善與維護保固服務,未來將導入AI雲端節能技術,為業主達到長遠的節能效益,共同協助業主早日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https://youtu.be/IqvCnUJHMwE #延伸閱讀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營建業減碳不能逃避的責任:工地碳盤查 印度SRK天然鑽石集團成全球首個榮獲GNFZ淨零認證企業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4-18

改建前的南門市場,舊名為千歲市場,早在1907年便開始營運,是許多老台北人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更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2019年因南門大樓建物結構體未符合現行耐震設計規定,且被判定為海砂屋而改建,歷經四年翻修重建,於2023年11月重新開幕。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民眾都說逛改建後的市場,有如在逛百貨公司!」已擔任近20年台北南門市場會長的王銓國笑著說。   運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實現減碳、節能、節水 在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輔導下,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引入舒適北向自然光線,創造市場內外明亮通透的空間,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 新市場於沿街面設置大面帷幕玻璃及挑空空間,引入自然光線,讓市場維持通透明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生態綠覆率超過50%,將市場打造為都市綠洲 為因應台北市建築密度增加及熱島效應加劇,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為南門大樓規劃地面層種植大型喬木,有效降低地表熱量吸收、提升都市保水能力。更在頂樓打造都市農場,透過垂直綠化擴展綠覆面積,種植誘蝶誘鳥及台灣原生種等植物,讓屋頂及四樓露台生態綠覆率超過50%。 「由於目前南門大樓三樓以上尚未開放,屋頂綠地較少人煙與管理,期待其他樓層進駐後,大家能用心維護,共同守護我們的都市農場!」王銓國會長表示,並期許南門市場大樓不僅是採買生鮮食品、滿足饕客味蕾的好去處,更能成為一座都市綠洲,發揮生態調節功能,為都市降溫。 採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為市場減碳、節能又節水 在建築立面採用大面積LOW-E玻璃帷幕牆,搭配透空格柵,建築外殼選用低太陽熱能透過率的複層玻璃,可阻擋大部分太陽輻射熱,減少冷氣耗能;屋頂更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發電 46,339 度(kWh),預估一年可減少23.5公噸碳排放。 建築結構則採用碳排放量較低的鋼結構設計,並採用室內隔間牆、鋼材與金屬板材料,相較於傳統混凝土結構,不僅減少碳排放量,更易於回收,符合循環經濟效益;室內則有75%使用具綠建材標章之建材,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環境。 空調與用水管理方面,則導入多項高效節能技術,如使用冰水主機空調系統、冷卻水塔,可依需求自動調整輸出功率,減少能源浪費;裝置全熱交換器系統、可變速空調箱與外氣冷房系統,兼顧舒適與節能;市場內皆選用金級以上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消耗。王銓國會長表示「不只是生鮮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亦時常座無虛席,看了很欣慰!我們正努力朝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經營模式推進,期成為國內外觀光遊客的朝聖地,這時候,變頻且獨立運作的空調系統就有助於控管成本效益!」 融合傳統與現代,邁向永續低碳營運 改建後的南門市場,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化經營理念,許多二代接班的攤商,更是創意無限、生機勃勃,為吸引年輕消費族群,南門市場導入多元支付系統,如Apple Pay、Google Pay、台灣Pay與悠遊付等,電子支付普及率超過50%,且如今市場內的知名品牌商家達17家之多,網路電商業績更是倍速成長。王銓國會長積極宣導百貨業設計展櫃理念,以45度角設置的攤位招牌,男女老少可遠遠地、在各個角度、輕易地看到攤位所在,讓逛市場變得輕鬆便利;明亮且整潔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走訪,以期讓傳統市場融入各階層生活,成為全民購物及用餐聚會場域之一。而在市場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吸睛的藝術裝置,成為網紅打卡傳播熱點,實踐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象徵新舊世代的傳承。   ▲ 南門市場的外觀設計上,運用舊建築回收鋁材嵌入大樓玻璃外牆,成為吸睛的藝術裝置。圖片來源:原間影像/朱逸文 作為傳統市場綠色轉型的典範,會長王銓國謙虛表示仍有精進空間,並直言:「唯有南門,更勝南門!」,在南門市場獲得綠建築認證後,將持續推動低碳永續行動,逐步倡導電費控管、減碳、減塑與垃圾減量,致力打造兼容並蓄、更具競爭力的傳統新市場,傳承南門市場歷久不衰的美味與人情味。 #延伸閱讀 SSDC助富邦精益求精! 富邦人壽總部大樓榮獲LEED室內裝修黃金級認證 碳費即將開徵、政府再推總量管制!李堅明提三大減碳策略助企業應對 如何助業主高效取得綠建築認證?SSDC走進工地協助業主超前部署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4-17

環境部於2024年8月29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布自2026年5月起,企業須依照2025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繳交碳費;2025年2月12日再宣布規劃導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透過政府設限總排放量,讓企業可藉由交易配額來達成減碳目標,加速國內減碳進程,預計2026年試行;同時,2026年下半年將推動「先行者聯盟」,邀請減碳成效佳與有需求的企業試行總量管制制度。 「政府的立意良善,然而草案推出太過草率,如今碳費都還沒正式實施,明年就要推行總量管制,這期間該如何進行上述政策?有何詳細的相關配套措施?都應先說明清楚,才不會讓企業無所適從。」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現任職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分析道。 李堅明教授表示,對於施行在即的碳費制度時,政府應提供寬減額與寬免期,以減少對高碳排產業的衝擊,不過,這些政策只能作為短期的緩衝,企業仍需長遠規劃,積極進行低碳轉型,方能因應各式碳費制度,並維持競爭力。 ▲  環境部於2024年8月29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布自2026年5月起,企業須依照2025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繳交碳費;2025年2月12日再宣布規劃導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透過政府設限總排放量,讓企業可藉由交易配額來達成減碳目標。圖片來源:CANVA 碳有價時代來臨,採取三大策略有效降低範疇三碳排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企業的碳管理除了顧及自身營運,更需關注範疇三(Scope 3)的碳排,包括供應商採購、物流運輸、產品與服務使用與處理等,然而,供應鏈管理的困難之處在於,多數上游供應商規模較小,資源與減碳能力有限,對企業來說,如何協助這些供應商進行碳管理,成為淨零轉型的一大關鍵。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企業的碳管理除了顧及自身營運,更需關注範疇三(Scope 3)的碳排,包括供應商採購、物流運輸、產品與服務使用與處理等。 圖片來源:CANVA 對此,李堅明教授指出企業可採取以下三大策略,降低範疇三碳排,加速低碳轉型: 1.從源頭導入低碳技術、優化生產方式 企業應積極導入低碳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例如發展低碳材料、使用更輕量化的原物料、推動綠色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高耗能產業可透過設備升級,提高能源使用效能。例如台灣水泥研發的「低碳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可比原先傳統水泥減少23.8%碳排;中國鋼鐵透過將高爐逐步汰換成智慧高爐,以減少燃煤煉鋼產生的碳排放。 2.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落實綠色供應鏈管理 低碳轉型不僅關乎企業本身,更涵蓋整個供應鏈,因此掌握上下游端的排碳數據相當重要,企業宜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盤點供應鏈的碳排放,並透過數據分析,識別主要的碳排來源,並據此制定減碳策略與碳管理機制,降低整體碳足跡。例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已開發「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整合環境資料收集問卷及分析管理功能,並已執行59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截至2024年,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有效辨識碳排熱點。 3.導入內部碳定價,將碳排外部成本內部化 企業可導入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透過設定一個內部排碳價格,向排碳的相關單位收取排碳費用,將碳排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以納入決策和投資評估中。例如台達電子自2014年起即以「影子價格」為機制計算排碳對投資專案的影響,2021年開始實施每公噸高達30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機制,將碳費轉成碳基金,投入再生電力發展、低碳創新研發等,隔年即達到溫室氣排放下降13.5%,2023年下降39%的亮眼成果;2023年華碩亦透過實施每噸8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結合碳流管理平台,掌握117家子公司及800多家供應商碳排數據,作為企業擬定減碳策略的參考依據。 ▲企業應積極導入低碳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例如發展低碳材料、使用更輕量化的原物料、推動綠色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 圖片來源:CANVA 李堅明教授表示,在邁向淨零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從管制轉變為「協助」,除了設定減碳目標與監管企業,更應該採取開放且靈活的方式,協助企業落實減碳行動,同時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方能更有效地堆動企業的低碳轉型,進而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https://youtu.be/1qK-N7ze5fQ #延伸閱讀 如何因應台灣NDC 3.0減碳新目標? 李堅明:宜提高碳權抵換比例與國際接軌 營建業減碳不能逃避的責任:工地碳盤查 SSDC攜手華友聯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超前落實減碳關鍵第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4-11

環境部於2024年8月29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布自2026年5月起,企業須依照2025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繳交碳費;2025年2月12日再宣布規劃導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透過政府設限總排放量,讓企業可藉由交易配額來達成減碳目標,加速國內減碳進程,預計2026年試行;同時,2026年下半年將推動「先行者聯盟」,邀請減碳成效佳與有需求的企業試行總量管制制度。 「政府的立意良善,然而草案推出太過草率,如今碳費都還沒正式實施,明年就要推行總量管制,這期間該如何進行上述政策?有何詳細的相關配套措施?都應先說明清楚,才不會讓企業無所適從。」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現任職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分析道。 李堅明教授表示,對於施行在即的碳費制度時,政府應提供寬減額與寬免期,以減少對高碳排產業的衝擊,不過,這些政策只能作為短期的緩衝,企業仍需長遠規劃,積極進行低碳轉型,方能因應各式碳費制度,並維持競爭力。 ▲  環境部於2024年8月29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宣布自2026年5月起,企業須依照2025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繳交碳費;2025年2月12日再宣布規劃導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透過政府設限總排放量,讓企業可藉由交易配額來達成減碳目標。圖片來源:CANVA 碳有價時代來臨,採取三大策略有效降低範疇三碳排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企業的碳管理除了顧及自身營運,更需關注範疇三(Scope 3)的碳排,包括供應商採購、物流運輸、產品與服務使用與處理等,然而,供應鏈管理的困難之處在於,多數上游供應商規模較小,資源與減碳能力有限,對企業來說,如何協助這些供應商進行碳管理,成為淨零轉型的一大關鍵。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企業的碳管理除了顧及自身營運,更需關注範疇三(Scope 3)的碳排,包括供應商採購、物流運輸、產品與服務使用與處理等。 圖片來源:CANVA 對此,李堅明教授指出企業可採取以下三大策略,降低範疇三碳排,加速低碳轉型: 1.從源頭導入低碳技術、優化生產方式 企業應積極導入低碳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例如發展低碳材料、使用更輕量化的原物料、推動綠色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高耗能產業可透過設備升級,提高能源使用效能。例如台灣水泥研發的「低碳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可比原先傳統水泥減少23.8%碳排;中國鋼鐵透過將高爐逐步汰換成智慧高爐,以減少燃煤煉鋼產生的碳排放。 2.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落實綠色供應鏈管理 低碳轉型不僅關乎企業本身,更涵蓋整個供應鏈,因此掌握上下游端的排碳數據相當重要,企業宜建立碳排放數據平台,盤點供應鏈的碳排放,並透過數據分析,識別主要的碳排來源,並據此制定減碳策略與碳管理機制,降低整體碳足跡。例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已開發「供應商環境資訊數位平台」,整合環境資料收集問卷及分析管理功能,並已執行590間供應商工廠調查,截至2024年,已完成429間供應商工廠及131種原物料資訊分析,有效辨識碳排熱點。 3.導入內部碳定價,將碳排外部成本內部化 企業可導入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透過設定一個內部排碳價格,向排碳的相關單位收取排碳費用,將碳排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以納入決策和投資評估中。例如台達電子自2014年起即以「影子價格」為機制計算排碳對投資專案的影響,2021年開始實施每公噸高達30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機制,將碳費轉成碳基金,投入再生電力發展、低碳創新研發等,隔年即達到溫室氣排放下降13.5%,2023年下降39%的亮眼成果;2023年華碩亦透過實施每噸8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結合碳流管理平台,掌握117家子公司及800多家供應商碳排數據,作為企業擬定減碳策略的參考依據。 ▲企業應積極導入低碳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例如發展低碳材料、使用更輕量化的原物料、推動綠色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 圖片來源:CANVA 李堅明教授表示,在邁向淨零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從管制轉變為「協助」,除了設定減碳目標與監管企業,更應該採取開放且靈活的方式,協助企業落實減碳行動,同時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方能更有效地堆動企業的低碳轉型,進而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https://youtu.be/1qK-N7ze5fQ #延伸閱讀 如何因應台灣NDC 3.0減碳新目標? 李堅明:宜提高碳權抵換比例與國際接軌 營建業減碳不能逃避的責任:工地碳盤查 SSDC攜手華友聯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超前落實減碳關鍵第一步!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2025-04-11

建築業拚碳轉型!低碳綠建材蔚為趨勢

【轉載】2024年3月5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蔡惠芳 2050淨零碳排潮流席捲全球,建築業紛紛力拼碳轉型!其中最大關鍵之一為低碳綠建材,在台灣也蔚為趨勢。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表示,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公司總經理陳重仁表示,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首先,在健康綠建材方面,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其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包括: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第二,在生態綠建材方面,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第三,至於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第四,高性能綠建材: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問題,提升品質效能,例如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光害等,都可以藉由性能較好的建材產品,獲得改善。 陳重仁表示,具有抗菌、自潔抗污功能的「奈米建材」,也經常被使用,在建築業跟裝潢建材上有龐大的潛在市場,從奈米塗料、奈米磁磚、奈米地磚、奈米木製地板、奈米自潔玻璃等,有越來越多建案會用上奈米建材,以便維持較長時間的美觀與整潔。 陳重仁提到,3年前給過台灣磁磚業者建議,當時磁磚業面臨兩個危機,第一是東南亞磁磚傾銷,嚴重打擊本土業者,第二是「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法規中,樓板衝擊音隔音相關法條有規定,鋼筋混凝土造樓板上方的表面材(含緩衝材)要是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其樓板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Lw在17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的高性能綠建材,因此讓建材產業開始重視低碳轉型的問題。 以冠軍磁磚為例,為解決窯燒製品高碳排放量課題,投入數千萬元汰換傳統窯爐設備,改成較低耗能的變頻器調速模式,回收的窯爐熱氣還可再利用,並透過磚料回收、水資源回收等節能減碳的方式,每年成功減少2.27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MORE →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奈米建材,潛藏龐大商機 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MORE →

建築業低碳轉型 建材業改革成關鍵

建築產業的排碳量占全球近四成,居所有產業之冠,隨著對減碳的意識抬頭,低碳綠建材成為焦點,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說:「未來的建材一定要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滿足長達60年的建築物使用年限,打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奈米建材,潛藏龐大商機 1992年國際學術界對「綠建材」的定義為:從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負荷最小、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內政部早在2004年啟動「綠建材標章」,分為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大方向。 1. 健康綠建材(又名低逸散綠建材):建材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此類建材標章會評估「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油漆塗料、家具、裝潢的膠合劑等)的逸散速率,目的為提高空氣環境品質。 2. 生態綠建材:採用無匱乏危機的天然材料,以低加工、低耗能的人工處理方式製成,具易天然分解的特性,建材廢棄後可轉變成原物料或產品,延長使用年限,能減少廢棄物。 3. 再生綠建材:指利用回收材料再製而成,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之3R原則。 4.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MORE →

守護1.5℃ 推動淨零建築沒得選只能做

在全球2050淨零排放的浪潮下,台灣不落人後,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建築業是減碳重要的環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隨即訂定建築能效分級評估制度(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BERS),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為近零碳建(第1+級),可達約50%的節能,自111年1月1日實施。遠見雜誌團隊近日特地來到SEE GREEN會客室訪問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總經理陳重仁,深入淺出地講述如何在台灣推動淨零建築?執行上有何困難?政府、相關產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 #低碳建築,循環經濟是解方 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都會排放CO2,主要分為營運碳排、隱含碳(蘊含碳),低碳建築的重點在後者。建築物產生的40%碳排放量中,有四分之一是隱含碳從建材的生產運輸、施工方法到修繕拆除,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而使用含回收再生成分的建材,以及容易拆解的設計,以便未來再重複使用或是循環再生,這樣不但可降低碳排放,成為「低碳建築」,更是「循環建築」。 陳重仁舉例,國內最有名的就是台糖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所有屋頂都鋪滿太陽能板,加上雨水、中水的回收利用,魚菜共生等循環機制,靠再生能源,每年能省下近百萬水電費;中控室內的能源管理系統,能隨時監測設備的耗電狀況;以鋼構以及模組化工法為主的建築物,整體碳排放量比鋼筋混凝土構造少;室內家具、家電一律用租的,有損壞的部分再請廠商來修,種種設計讓每年平均的減碳量為330公噸CO2e,並獲得低碳建築鑽石級標章、智慧建築黃金級標章等獎項。 #淨零兩大方向,深度節能先行 想要達成淨零建築的目標,陳重仁表明就兩件事,第一是深度節能,包括空調、照明、建築外殼隔熱三大項,同時採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有效節能。當已經做到深度節能,第二步便是採用再生能源,一般分成基地內、基地外,前者可加裝太陽能板,或採用風力發電,後者購買電力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或再生能源憑證,俗稱綠電與綠電憑證。立法院於2023年5月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建築物之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非受光條件不足等因素,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設備。內政部與經濟部經過近半年協商,達成共識,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起為門檻,每20平方公尺(約6坪)需裝設1瓩光電,相當於300坪要設50瓩容量光電。

MORE →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