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蓮奇美零碳教堂,探索布農部落裡的精彩故事

花蓮奇美零碳教堂

2024年4月3日上午八點,全台因芮氏規模7.2,震央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超級地震而地動天搖,為921後、25年以來規模最大地震,各地災情頻傳,其中花蓮最為嚴重。對外交通因此中斷多日,蘇花公路至今仍持續進行路面清掃工作,行經車輛須配合交管人員指揮通行。「花蓮的災情及餘震讓人驚慌連連,讓我不禁想起去年(2023)在花蓮瑞穗奇美布農部落,和大家一起整修奇美教堂的日子。」BSA宋苾璇建築師回憶道。

在公益支持的串聯下,台灣綠領協會、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與花蓮布農部落長者共同商討整修計畫,由BSA宋苾璇建築師與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攜手,將歷經50多年歲月,因陳舊而不堪使用的花蓮奇美教堂重新翻修,同時融入現代建築的節能、創能、儲能設計,打造成符合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的零碳教堂,再度成為布農部落十六戶人家凝聚情感的生活中心,提供了培力、共餐及長者關懷的場域,以及零碳教育的綠色基地,於2023年12月落成啟用。

 

《貓老大》領路,探索布農部落山里十六家的生活日常

「起初,我以為山里十六戶人家居住在上山通往奇美教堂的柏油路兩側,經牧師說明,才曉得原來奇美教堂其實是位於部落的最前端,居民都散落在教堂後的山林裡,連Google Map都找不到!」宋苾璇笑著說。規劃初期,為瞭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在牧師帶領之下,宋苾璇與志工們一一走訪奇美布農部落山里十六家,近距離觀察其所在之處、房舍及生活狀態,志工們仔細記錄並描繪沿途的地形風貌、探訪路徑,以及家戶建築特色,田地裡放牧的牛群,獵人路徑的山豬出沒地,盡收於畫中。對族人而言,這是山里十六家的首張地圖,不僅一眼即能辨識自家房舍所在,更能成外地遊客走訪奇美布農族部落的路線指南,珍貴且貼近生活。

 

奇美網站地圖
▲ 山里十六家的手繪地圖將布農部落與每戶特色描繪出來,對居民而言別具意義。

部落裡除了山里十六家居民,還有一隻大白貓,暱稱《貓老大》。貓老大是由分派到奇美教堂服侍的田貴貞牧師,從山溝裡救回的貓咪。初期,牧師孤身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尚不習慣當地生活環境,只能與貓老大相依相伴。隨著經年累月的耕耘,逐步與當地居民建立連結與情誼,引領居民進行感恩禮拜,深刻領悟上帝賦予的使命。在奇美教堂落成啟用的這天,亦是田貴貞傳道師封立牧師並就任奇美教會首任牧師的感恩禮拜,而山溝裡拾回的白貓,整日在教堂四周蹦蹦跳跳地巡視,已然成為奇美教堂的吉祥物,更是奇美教堂線上展覽的最佳領路人。

 

奇美貓老大
▲貓老大(右下)化身為奇美教堂線上展覽的領路人,帶領大家一起穿梭教堂內外,探索精彩內容!

 

奇美教堂落成典禮人潮「爆棚」,啟動零碳生機

SSDC澄毓綠建築總經理陳重仁回憶起奇美零碳教堂落成典禮當天,「盛況空前!我們抵達時,沿上山的路邊停滿了來訪的車輛,教堂內已坐滿前來祝賀的族人與貴賓,教堂門口搭起的大棚與螢幕,更有來自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各地長老教會及中會代表!」為此工程,往來台北、花蓮多次的他,深刻感受到這個公益案帶給他的震撼與感動。

奇美教堂不但是族人聚會的宗教場所,更賦予其零碳教育、零碳文化、零碳旅遊、零碳婚禮的新時代使命,期透過「零碳」新元素的注入,召回在外的遊子返鄉,啟動地方永續創生的生機。在當天,在場嘉賓共同見證教堂落成後第一次的布農婚禮。新人穿著傳統服飾,在牧師與眾人的見證下進場,重新交換誓言並獻唱,象徵布農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融合與傳承。

 

山里十六家奇美布農部落零碳活動
▲ 奇美布農部落族人將零碳、在地元素注入當地的文化體驗活動,讓參與者靜心與自然共處,遠離都市塵囂,感受生活的愜意。圖/山里十六家

陳重仁提及,為維持教堂原始外觀,除了既有結構的補強,整修工程主力亦注重於防水與外殼節能改善、再生能源系統設計、節水設計、以及健康無毒的綠裝修設計。在公益團體的鼎力相助下,成就了一座符合聯合國永續指標(SDGs)14項的永續零碳教堂。而這些零碳策略及實踐,可透過奇美教堂線上展覽,瞭解更多細節與做法,無私分享。

 

公益支持,串聯永續共好聯盟

陳重仁總經理宋苾璇建築師在整修奇美教堂期間,不僅多次往返台北花蓮,更需克服重重關卡。由於位處偏遠,運輸不便,工程發包與工班都相對難尋,好不容易有花蓮吉安鄉的工程公司願意承接,開車也得一個多小時;施工期間,接連遇到9月的海葵颱風及10月小犬颱風,東部連日強風暴雨、道路坍踏封閉,迫使工期延宕。「很幸運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齊心克服困難,投入專業與心力,順利完成此案,看見居民滿足笑容,一切就值了!」宋苾璇欣慰地表示。

花蓮瑞穗鄉的布農族文化,山里十六家的精彩,奇美教堂的零碳策略,歡迎大家跟著貓老大的腳步,透過線上導覽,一探究竟,現在就開啟手機掃描以下QR code,一起探索更多精彩美好!

 

#好文推薦

看見布農藍:花蓮奇美教會零碳教堂落成
陳重仁:政策、教育、補貼三箭齊發,推動建築產業淨零轉型
如何打造節能減碳又經濟的「低碳循環學校建築」?

SEE GREEN 電子報 我們提供綠建築、淨零碳排、永續ESG相關文章。
點我訂閱電子報,您的關注與影響力,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力量,讓我們一同為永續未來而努力! 

測試圖片

Scroll to Top

Subscribe Newsletter

Subscribe Newsletter